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加快湖南经济发展

最新文章

第一篇: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加快湖南经济发展

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 加快湖南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4-8-11信息来源:综合研究室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宏观调控的主要杠杆。2024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为有效应对危机影响,刺激经济发展,湖南省各类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断完善信贷服务方式,改进服务质量,提高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为全省经济持续企稳向好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要看到全省金融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亟需引起重视。

一、金融对我省应对金融危机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金融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健康高效的金融体系能够通过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又有利于金融业更好更快的发展。今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增强发展动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贷款增速创三十年新高。10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299.57亿元,比年初新增2290.54亿元,同比多增1393.20亿元;增长38.0%,比去年同期提高22.9个百分点,比1-9月加快1.8个百分点,为近三十年来最高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国第11位、中部第3位。(见表一)其中,一季度新增额最高,1、2、3月分别比上月新增350.1亿元、310.5亿元和505.6亿元,合计增长1166.2亿元,占1-10月全部新增额的50.9%。

表一:2024年10月末全国及中部各省本外币贷款情况表

2.贷款投向重点突出。今年以来,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一揽子计划,全省信贷支持有保有压,重点突出。一是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10月末,全省交通运输业和水利环境业贷款分别增长67.4%和83.4%,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49.7个和56个百分点,比全部贷款增速分别高29.4个和45.4个百分点。二是着力支持支柱产业发展。9月末,全省设备制造业和钢铁行业贷款分别增长61.7%和72.9%,比全部贷款增速高25.5个和36.7个百分点。三是大力支持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10月末,长株潭地区贷款余额5903.47亿元,增长43.6%,比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5.6个百分点;占全省新增贷款额的63.5%,比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四是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10月末,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623.2亿元,占全部贷款额的比重由上半年的24.9%提高到27.2%。

3.中长期贷款增长强劲。10月末,全省金融机构短期贷款余额3274.31亿元,比年初新增427.48亿元,同比多增168.24亿元;增长18.4%,比去年同期提高11.6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5440.07亿元,比年初新增1664.71亿元,同比多增1130.37亿元;增长48.9%,比去年同期提高28.5个百分点,比短期贷款增速高28.9个百分点,比全部贷款增速高10.9个百分点。

中长期贷款强劲增长有力支持了全省投资建设,增强了发展后劲。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总计5373.65亿元。其中,贷款714.27亿元,增长60.3%,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在各类资金来源中增长最快,高于全部资金来源平均增速19.4个百分点;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4.金融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全省金融业增加值238.94亿元,增长27.6%,比去年同期提高22.6个百分点,比生产总值增速高14.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金融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二、湖南金融业支持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前三季度,全省经济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生产总值达8382.07亿元,增长13.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6位、中部第1位。全省金融机构围绕全省经济工作中心,努力提供资金支持,为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全国其他部分省市相比,湖南金融业发展水平依然较为落后,对经济发展支持作用依然相对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金融化程度较低,金融业发展水平不高。金融相关比率(FIR)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业发展水平最常用的指标,它是指“某一时点上现有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之比”,其简化公式是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之和)与GDP之比。横向比较,今年前三季度,湖南省金融相关比率仅为2.7(见表二),远低于全国4.6的水平,与经济与金融业发展较快的上海(7.1)更是相差甚远。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湖南金融相关比率仍较落后,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五,落后于山西(4.8)、湖北(3.3)、江西(3.2)、安徽(3.1),仅高于河南(2.2)。这一比较结果表明,湖南金融业发展还处于相对落后水平。

表二: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部分省市GDP、存贷款余额及相关数据

2.收入比水平较低,资本形成能力较弱。收入比是指一个地区的存款总额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一般可以简化为存款总额与GDP的比值,该指标反映了单位国民收入形成存款总额与GDP的比值,即单位国民收入形成的存款数量,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相对储蓄能力和资本形成能力。今年前三季度,湖南收入比为1.6(见表二),低于全国2.7的平均水平,远远低于上海(4.2)。在中部六省也处于相对落后水平,落后于山西(3.2)、湖北(2.0)、江西(1.9)、安徽(1.8),仅略高于河南(1.3)。这说明,湖南金融业资本形成能力相对不高,对经济发展的支持相对不足。

3.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近年来,湖南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在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

进产业升级、活跃市场等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湖南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252.27亿元,占全省GDP的56%。然而,由于大多数非公有制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实力不强、管理水平落后、少数企业信用不高,银行为降低风险和经营成本,对其普遍存在“惜贷”和“惧贷”心理。从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短期贷款来看,2024年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仅占2.6%,远低于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今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注意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支持,前三季度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远远还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

三、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加快湖南经济发展

1、大力推进湖南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金融生态是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外部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等方面。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金融功能的发挥,是决定金融业发展规模和发展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首先要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运行大起大落,对金融业发展造成冲击。其次要加强金融法律制度建设。一是要根据湖南金融业发展实际,及时修改完善金融法律法规,为金融业的规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二是要加强法制宣传,提高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的知法、懂法、用法意识。三是要优化执法环境,消除行政对金融执法的干预。第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一是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和市场培育,适应不同征信需求,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征信机构体系。二是完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推进信用评级等增值服务。三是加强信用监管。加快整合工商、税务、海关、质监等部门的信用资源,构建全社会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方便金融系统全面掌握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四是要加强信用意识宣传。在全社会加强信用意识教育和宣传,提高企业和居民的信用意识。

2、健全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效率。市场经济组成主体不仅包含大企业,也包含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企业、大量的小商品生产者,还包含农村的各种专业户、个体和私营工商业、各种手工业者和联合体、乡镇各类企业等。而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在服务不同类别的经济体方面的效率是有差别的,这种客观的经济多层次性决定了一个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应该包含对应的多层次金融机构,这样才能具有更高的金融服务效率,才能更好地为各种经济体提供服务。特别是以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为主体的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发展,可以打破国有金融机构的市场垄断、引入市场竞争、优化金融机构、增加金融市场活力、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服务效率。

一是要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鼓励现有城市商业银行按市场原则和经济划分开展合作和合并重组,增强抗风险能力和对地方经济支持能力;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资金来源和应用渠道,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同业借款制度,包括信用和抵押借款以及转贴现等;对经营规模较大、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金融机构可以适当放宽再贷款和再贴现条件。

二是要加大金融机构对外开放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全国或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以及外

资金融机构到湖南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增强湖南金融自身的“造血”功能。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允许成立中外合资银行、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财务公司,丰富湖南的金融机构种类,拓宽融资渠道。

三是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和完善政策性担保体系,引导建立补充担保机构资金的渠道和机制,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担保服务能力;推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实现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3.完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大银行系统对企业的监督,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应不断完善区域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一是重视金融监管工作,防范金融风险。金融监管机构要充分发挥监管部门的监管作用,加强对金融运行的监测分析,及时预警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变化和金融风险。二是加强金融系统自身建设,规范金融秩序。继续完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机构,整顿规范金融市场秩序,加强引导民间资金流动,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消除金融风险隐患。三是完善金融监管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建立各监管部门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提高监管效率、减轻银行负担,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对企业效益监督的有效性,促进企业改革和效益提高。四是推动风险管理的技术创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转移等技术,加大对金融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的识别和控制力度。五是创新金融不良资产管理方式。在金融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积极探索不良资产的处置模式,实施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以增强不良债权的流动性,转移资产管理公司持有不良资产的风险。

承办:综合研究室

执笔:张晓晖

核稿:张映欣

第二篇: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准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正缓慢复苏,但复苏动力不强,还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全球金融体系仍然脆弱。尤其是美国失业率继续高企、欧洲再现主权债务危机,显示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目前,欧央行货币政策保持非常宽松的取向,美联储实施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势必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加大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同时,由于各国经济周期不同步,经济政策主张差异明显,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难度增加。

从国内看,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持续发展存在较多有利条件,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除了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外,通胀预期增强,部分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仍然偏高,外汇净流入压力较大也十分突出。而近期物价上涨速度持续加快,通胀压力不断上升,进一步加大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受全球流动性激增、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国内货币存量较多和劳动力成本趋升等多种因素影响,预计今年CPI仍将维持高位。正确处理好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

2024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金融机构应深刻理解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和内涵,增强大局意识,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各项措施和要求落到实处,并通过切实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今年货币政策已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所以防止贷款过快增长是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各金融机构必须服从的大局。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稳健货币政策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正常的资金需要。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有必要继续保持一定的贷款增速。各金融机构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辖区贷款需求总量和需求性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把握好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保持各期限贷款结构的平衡,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要增强信贷投放灵活性,结合地方经济正处于振兴发展爬坡阶段这一情况,在信贷投放总量可控的前提下,合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提高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主动性、敏感性和前瞻性,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在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上,各金融机构应比历年更加注重提高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妥善把握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战略部署,注重政策组合效应,保持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提高针对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力求改变房地产贷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居高不下的局面,但也要从实际出发,更加注重推动金融机构适当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确保已开工项目资金需求,尤其是要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提高主动性。主动协助地方政府健全地方金融体系,积极做好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工作,为改革打好微观基础。更加注重提高敏感性。关注金融风险状况,建立金

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措施,密切掌握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提高风险预警的灵敏度,严防个别金融机构、个别业务、个别领域风险蔓延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更加注重提高前瞻性。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盈利点,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促进区域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均衡协调发展。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中小企业有效资金需求

中小企业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新动力,中央多次强调,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积极吸收、借鉴其他地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创新辖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在合理控制信贷风险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贷款程序,发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门机构的作用,重点满足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体制,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授信制度,防止由于信贷授信不及时或标准过高而将大部分中小企业排斥在信贷支持对象之外。要针对不同的中小企业研究不同的信贷支持方式,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要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防止人为延长或缩短贷款期限,给中小企业增加利息负担和贷款难度;要从中小企业的实际出发,适应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小、频率高的特点,积极开发设计适合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的金融产品,大力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股权、仓单、货权、林权等权力质、抵押贷款,灵活运用票据贴现、信用证等融资方式,逐步推出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积极推进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类信贷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要充分利用政银企对接平台强化银企沟通,建立长期的银企对接合作机制。

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保障“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

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发挥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扩大货币政策效应为把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到实处,应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和配合,宣传解释稳健的货币政策,给政府出好主意,拓展融资渠道,增强本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为经济发展争取资金支持。要加强与发改委、统计局、工信局、金融办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增强与政府部门联合举办项目推介会的频度和力度,促进金融和企

业供需的有机对接,积极为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服务。继续健全和完善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季度例会制度,加强对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和反馈。地方金融机构一定要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增强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力争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振兴方面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宏观政策实施效应的评估和反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应积极配合政府大力推进金融安全区创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失信惩戒,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各家金融机构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司法、工商等职能部门配合,与企业加强协调,充分发挥金融同业优势,促进辖内社会信用环境的根本好转。要坚持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维护信贷资金安全并重,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发生信贷资金风险作为金融服务的基本出发点,统筹兼顾,密切关注信贷高速增长情况下银行资产质量和安全问题。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作用,更好地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加强对经济回升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的监测,严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运行平稳,为地方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

金融与经济的关系

一、金融业的产生对经济的影响

金融业包括一切与货币有关的活动,它的产生和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古老的农业时代,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孕育了货币的产生,其作为媒介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降低了交易费用,使商品交易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让社会财富能够在区际、代际间的一传播、延续和继承,货币的产生也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积累货币区实现自己财富的增值,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无限欲望。可以说,货币的出现时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从此,金融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开始发挥作用。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使原先在同一过程中买卖紧密结合的物物交换,分割成买和卖两个阶段。如果卖者在出卖以后暂不去购买,或者给予购买的人自己的产品还没有卖出,便产生了赊销,预付和接待,这就出现了信用活动。中世纪城市商业经济的兴起以及重商主义的兴盛,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了借贷活动以及借贷工具的发展。同时,航海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商业的发展,繁荣了信用活动,使得及信用工具多样化。

信用工具和信用形式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社会资金转移和生产者资金规模限制的问题,这使得金融工具的交易成为可能。信用工具的交易又使得信用工具本身成为金融性的供交易的商品,从此金融市场就与商品市场、劳务市场一起成为支撑商品经济大厦的三大支柱。

在古代,由于人们经济活动区域狭小、分裂和不统一,导致货币不统一,为了适应商品跨区域流通的要求,货币兑换业产生了。随着自信规模的扩大,又逐渐开办保管现款业务,进而办理借贷,最后发展成为私人银行。这些商业银行的产生旨在为顺畅流通而健全通货,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积极的条件。

可见,金融业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货币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同时,金融业的产生和发展又保证了货币流通的正常进行,从而推动了经济的顺畅发展。

二、工业经济时代的金融发展与经济

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生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的正式确立,金融业也以此为标志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对经济的主动性作用

在金融业产生的最初阶段,在高利贷信用模式下,放款者没有把吸收货币当作真正的业务来经营,这时的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很下的。高利息使得只能资本家的利润很低甚至无利可图,他们迫切需要低利息以及能汇集社会闲置资本的现代意义的银行。从而,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和发展的银行业在17世纪逐步建立起来。到19世纪后半叶,在英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英格兰银行为中央银行并辅之以商业银行等不同种类的专业信用机构的金融体系。英格兰银行把银行券的发行扩展到用于为新兴工商业提供贷款支持,并以经营获利为目标,开辟了银行向产业化发展的道路,使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由最初的“适应性”作用转变为“主动性作用”,金融的地位发生了重要变化。随后,各国都逐渐建立了现代化商业银行。这些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2.银行作为“万能的垄断者”对经济产生了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生产迅猛发展,造成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导致银行的集中。银行数目急剧减少,而银行资本却急剧增加,银行所支配的资本大部分都掌握在大银行手中,大银行分支机构迅速发展壮大。银行垄断组织的实力进一步增长和加强;金融机构呈现多样化趋势;对外扩张速度加快,形成了具有国际意义的跨国银行。银行垄断在世界范围内变成了一种对经济、政治等社会活动施加影响、发挥重要作用的组织。

由于信用的发展和银行垄断的形成,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银行对企业的资金供应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银行可以通过信用活动监督企业的活动,有的还通过购买企业的股票参与企业的活动。而垄断的工业资本也用过购买银行股票等多种渠道参与银行的活动,这样,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以银行为中心不仅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主宰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

3.银行券的产生为部队换纸币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人们更多地是关心货币是否能买到价值相当的商品,而不是或实体的价值量。流通中磨损的铸币依然被人们在流通中运用,说明货币可以用象征性的货币符号来代替铸币执行其职能。

银行券最初是兑换金银货币的凭证。后来,和银行以自己拥有的金银货币为保证,发行自己的银行券。从开始在一张空白的字句上临时填写金额,到后来发展成为事先印制好的具有不同面额的钞票。这样,银行券就成为银行发出的代替金银货币流通的可随时兑换的信用货币。银行券的出现时货币币材的一大转折,为纸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二战之前的30多年间,金本位体制解体,金铸币流通中介,部队换信用货币广泛流通,使经济不再受各国黄金储备数量的制约,信用货币可以在生产潜力允许的情况下先于生产而出现在经济生活中,并带动经济的发展,这使得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金融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由“主动性”转变为“先导性”。

三、后工业经济时代的金融与经济

在后工业时代,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资源配置和资本流动的全球化成为其主要特征,表明经济和金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黄金和美元的彻底脱钩,完全意义的信用货币制度建立起来。在此制度下,货币供给在技术上以无限制,也为金融最大幅度地为经济服务解除了最后的障碍。

电子货币、网上银行等电子、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在这一阶得到了很大发展,在技术的依托下,国际金融快速发展,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大大加快。

经济和金融的全球化加深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国际贸易、交流的发展,有利于商

品和资本的流动,给世界各国带来了新的机遇,金融对经济的先导性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四、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分析

虽然现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已基本明确,但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争论自古就有。下面,就金融与经济关系的几种理论作一个简要说明。

1.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

早期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问题时,往往将与商品交换相关的价值决定理论和货币理论截然分开。他们认为,商品价格由商品的供求情况决定,商品之间的比价关系即山品的相对价格决定着商品的生产、分配、交换等关系,而商品的绝对价格水平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这样就将绝对价格水平和商品市场的供求完全分开,将价值理论与价格理论(货币理论)完全分开。

根据货币中性理论,经济活动本身是不受货币因素影响的。货币在经济基础中的作用仅是媒介商品的流通。它对经济既不无正面影响,也无负面影响,是经济中的中立因素,货币数量的变化只是引起商品价格水平成比例地变化,而不影响商品之间的比价关系。

货币中性论观点只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不仅忽视了货币的价值贮藏作用,更无视货币在媒介资本转移、实现储蓄配置方面的作用。古典货币分析的这种局限性,在货币关系比较简单的时期表现的还不太明显,但随着货币以及金融对实际经济渗透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古典经济学的货币理论难以对现实经济作出合理解释。

2.维克塞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19世纪下半叶,货币量和物价水平反向变动的事实,引起了人们对货币中性论的怀疑。瑞典学派的先驱纳特·维克塞尔(Knut Wicksell)通过对利率和物价及经济变动的关系的研究,在肯定货币数量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累积过程理论。

他认为,货币对经济学的影响是通过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一致或相背离来实现的。根据维克塞尔的定义,货币利率即现行的市场借贷利率,自然利率实际上是指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当货币数量增加时,货币利率小于自然利率,一方面,使储蓄受到抑制,消费需求增加;另一方面,货币利率相对偏低使企业的盈利机会增加,企业家觉得有利可图,便会扩大投资,增加产出。然而,随着收入和指出的增加,物价上涨,就会出现累积性经济扩张过程。相反,当货币数量减少,货币利率大于自然利率,则出现生产萎缩、收入减少、物价下跌等累积性经济紧缩过程。只有当货币利率等于自然利率时,经济才能实现均衡。

维克塞尔认为,在现实经济社会中,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的背离是绝对的,只要两者有差距存在,累积过程就不会停止,物价水平的上涨和下跌也不会停止,社会经济的均衡就会遭到破坏,此时,货币为非中性的。

3.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经济理论关于货币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

1963年,凯恩斯《通论》的出版彻底结束了货币与经济的“二分法”,将传统实物经济分析全部纳入货币分析体系。凯恩斯认为,经济中存在着资本边际递减规律,投资决定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之比。资本边际效率即预期利润率,是由资本资产的未来收益与其供给价格之比来决定的。对投资企业来说,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分别代表其投资的投入和产出。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息率,投资就显得有利可图,会扩大投资;如果资本边际效率小于利息率,投资就无利可图,会消减投资。

他认为,由中央银行决定的货币供给量可以当作外在变量来对待,货币供求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因此,中央银行能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调节利率对经济产生的影响。

4.现代金融发展理论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分析

1960年,格利(John G.Gurley)和肖(Edward S.Show)发表了《金融理论中的货币》,通过建立基本模型来分析金融在经济中的角色与作用。他们提出了以多种金融资产、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和完整的金融政策为基本内容的广义货币金融理论。通过建立以个比较完整的关

于货币、站务以及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他们提出单位之间的储蓄——投资差异是金融制度存在的前提的思想,强调了离开经济发展,金融发展是难以理解的基本论断。

1968年,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发表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通过相关比率指标对一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进行了结合和数量分析。在异国经济发展中,金融相关率的基本变动趋势是上升的,但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稳定。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金融结构也发生相应的变化,金融机构发行的间接金融工具比重会逐渐下降,而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直接金融工具的比重逐步上升。戈德史密斯认为,金融上层结构能通过提高储蓄和投资总水平和有效配置资金,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经济运行。

1937年,肖(Edward S.Show)和罗纳德·麦金农(Ronald I.Mckinnon)分别发表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提出的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理论,指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关系。两人详细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的特殊性,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实行金融深化战略的政策主张。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市场机制不完善、金融市场落后、经济处于割裂状态、政府对金融实行管制、汇率高估等金融压抑的现象。金融压抑使得金融机构难以有效地利用闲置资金,难以有效地配置资源,这就形成经济贫困的恶性循环。

随后,在20实际90年代后出现的斯蒂格利茨的金融约束理论和金融协调理论等,都从金融到底该如何去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阐述金融和经济的关系。如何能够合理的进行金融改革来促进而不是使经济发生倒退或危机,仍然是一个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中解决的问题。总之,不管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理论研究发展的角度来看,金融与经济大致有以下关系:

1.经济发展决定金融发展。货币的产生、信用的出现、金融机构的出现、金融工具的创新、监管机构的完善等,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金融在于整体经济的关系中处于从属地位,金融是为整体经济发展而服务的。

2.金融对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而且经济发展程度越高,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大。—— 09年11月

第三篇: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准确认识和把握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正缓慢复苏,但复苏动力不强,还存在很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全球金融体系仍然脆弱。尤其是美国失业率继续高企、欧洲再现主权债务危机,显示全球经济复苏仍然存在不确定性。目前,欧央行货币政策保持非常宽松的取向,美联储实施了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势必加剧全球流动性泛滥,加大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通胀压力。同时,由于各国经济周期不同步,经济政策主张差异明显,国际合作和政策协调难度增加。

从国内看,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态势,持续发展存在较多有利条件,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除了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外,通胀预期增强,部分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仍然偏高,外汇净流入压力较大也十分突出。而近期物价上涨速度持续加快,通胀压力不断上升,进一步加大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受全球流动性激增、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国内货币存量较多和劳动力成本趋升等多种因素影响,预计今年CPI仍将维持高位。正确处理好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系

2024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各金融机构应深刻理解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背景和内涵,增强大局意识,切实提高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把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各项措施和要求落到实处,并通过切实优化信贷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质量。今年货币政策已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所以防止贷款过快增长是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是各金融机构必须服从的大局。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稳健货币政策并不会影响经济发展正常的资金需要。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有必要继续保持一定的贷款增速。各金融机构要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掌握辖区贷款需求总量和需求性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把握好信贷投放总量和节奏,保持各期限贷款结构的平衡,支持经济结构调整。要增强信贷投放灵活性,结合地方经济正处于振兴发展爬坡阶段这一情况,在信贷投放总量可控的前提下,合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满足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提高贯彻执行稳健货币政策的灵活性、针对性、主动性、敏感性和前瞻性,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在稳健货币政策取向上,各金融机构应比历年更加注重提高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妥善把握货币政策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积极配合地方政府的战略部署,注重政策组合效应,保持对经济发展的必要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提高针对性。稳健的货币政策力求改变房地产贷款、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居高不下的局面,但也要从实际出发,更加注重推动金融机构适当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确保已开工项目资金需求,尤其是要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更加注重提高主动性。主动协助地方政府健全地方金融体系,积极做好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工作,为改革打好微观基础。更加注重提高敏感性。关注金融风险状况,建立金

融机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措施,密切掌握金融机构经营状况,提高风险预警的灵敏度,严防个别金融机构、个别业务、个别领域风险蔓延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更加注重提高前瞻性。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要立足当前,放眼未来,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金融盈利点,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促进区域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均衡协调发展。

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中小企业有效资金需求

中小企业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新动力,中央多次强调,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好已出台的金融支持政策,积极吸收、借鉴其他地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和成功经验,创新辖区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做法。在合理控制信贷风险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贷款程序,发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门机构的作用,重点满足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需求。要积极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体制,制定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和授信制度,防止由于信贷授信不及时或标准过高而将大部分中小企业排斥在信贷支持对象之外。要针对不同的中小企业研究不同的信贷支持方式,对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要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防止人为延长或缩短贷款期限,给中小企业增加利息负担和贷款难度;要从中小企业的实际出发,适应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小、频率高的特点,积极开发设计适合中小企业发展模式的金融产品,大力开办应收账款质押、股权、仓单、货权、林权等权力质、抵押贷款,灵活运用票据贴现、信用证等融资方式,逐步推出商业承兑汇票业务,满足不同类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积极推进和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类信贷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服务。要充分利用政银企对接平台强化银企沟通,建立长期的银企对接合作机制。

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支持,保障“三农”发展的资金需求

2024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和配合,发挥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扩大货币政策效应为把稳健的货币政策落到实处,应积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和配合,宣传解释稳健的货币政策,给政府出好主意,拓展融资渠道,增强本地区对资金的吸引力,为经济发展争取资金支持。要加强与发改委、统计局、工信局、金融办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增强与政府部门联合举办项目推介会的频度和力度,促进金融和企

业供需的有机对接,积极为拓宽融资渠道提供服务。继续健全和完善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季度例会制度,加强对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和反馈。地方金融机构一定要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增强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力争在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振兴方面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推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宏观政策实施效应的评估和反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应积极配合政府大力推进金融安全区创建,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加大失信惩戒,保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各家金融机构要积极与地方政府、司法、工商等职能部门配合,与企业加强协调,充分发挥金融同业优势,促进辖内社会信用环境的根本好转。要坚持金融支持经济发展与维护信贷资金安全并重,把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发生信贷资金风险作为金融服务的基本出发点,统筹兼顾,密切关注信贷高速增长情况下银行资产质量和安全问题。充分发挥金融稳定协调机制的作用,更好地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加强对经济回升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的监测,严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运行平稳,为地方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篇:金融支持经济发展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人民银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2-09

发布部门: 晋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晋市政办[2024]4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单位:

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对加快我市经济结构调整,顺利实现“2316”项目和社会发展规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予转发,希望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大力支持金融部门的工作,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晋城市中心支行)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经济工作的重点,也是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手段。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既是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内容,也是金融机构优化自身资产结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中心支行根据人民银行总、分行会议精神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全市人民银行2024年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晋城经济金融的实际,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金融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024年,是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年,是全市结构调整五年明显见效的关键年,也是晋城市争先发展,建设经济强市、园林城市、一流文明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的全面攻坚年。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前,全市各级金融机构都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发挥好金融支持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要在认真贯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同时,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目标和规划,积极向上级行反映情况,取得上级行的信贷规模支持,同时,要早定计划,早要规模,切实改进信贷管理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在全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加大金融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信贷力度,不断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为实现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和信贷投入氛围。

二、积极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对辖区货币信贷供给的调控,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投入

人民银行要认真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对行业性的信贷投向的监测力度,特别是要密切关注钢铁、房地产、水泥、纺织等行业的信贷风险,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投向和结构,强化信贷风险防范与管理,防止过度投资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同时认真贯彻货币政策,督促金融机构按照“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原则,加强对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提高经济增长的后劲。各级金融部门要切实掌握辖区经济金融业运行的实情,准确把握货币投放的松紧度,找准金融支持经济的有效着力点,做到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当前,要切实抓好国家关于对钢铁、水泥、电解铝及房地产等过度投资行业信贷管理政策措施的落实,严格对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行业的信贷限制和信贷退出,逐步把信贷投入的重点转移到能源、电力、高新技术产业及市场前景好的企业上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人民银行要充分运用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金融机构要围绕市委、政府经济工作总体规划,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程。

三、集中资金,加强管理,确保市定“2316”工程及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足额及时到位

“2316”工程是市委、市政府在深入思考、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科学制定的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规划,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工作中心任务,特别是市定的重点建设项目对我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全市各级金融机构在信贷工作中,要把精力和重点放在支持重点建设项目上,通过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保证信贷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人民银行要加强对金融支持重点建设项目工作进度及完成情况的监测督查制度,定期通报各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情况及进度,各金融机构要建立重点项目信贷工作领导责任制,由分管信贷工作的行长(主任)任组长,切实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信贷支持的领导,同时,要确定专门的人员和部门负责此项工作,从人员、时间及精力等各个方面做好信贷支持保障。重点建设项目信贷工作小组要积极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向上反映项目建设情况,争取信贷支持和倾斜,加快信贷资金到位和投入速度。在信贷管理上,根据各金融机构年初确定的信贷投入计划,工商银行要确保新增6亿元的信贷计划,落实晋煤集团赵庄项目 3亿元,亚美大宁煤矿建设项目2亿元,1830大化肥项目1亿元的信贷投放。农业银行要确保新增4亿元的信贷计划,确保晋城煤电铝项目、恒光热电项目和高等级公路的建设的资金需求,以及单井年产在3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年产量60万吨洗煤企业、年产40万吨的焦炭企业。中国银行要确保新增3.9亿元的信贷计划,重点落实对我市巴公电厂1亿元,沁和煤业5000万元,高平泫氏铸业3000万元的信贷投放。建设银行要确保新增2.24亿元的信贷计划,重点落实晋美大宁铁路专线营运有限公司7000万元,沁和能源有限公司5460万元,山西晋城汉通机械有限公司3500万元,高平兴华物资有限公司1400万元,晋城市煤运公司5000万元,同时还要重点支持晋煤集团寺河二期项目和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的建设项目,为其分别申报5.4亿元和0.4亿元的信贷计划。交通银行及城乡信用社也要结合自己的客户特点,确保新增信贷计划的落实。

四、大力支持我市煤、铁等传统产业全面改造和升级

煤、铁传统产业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制约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瓶颈”,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也就成为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为此,各级金融部门都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提升传统产业,建设四大基地”的工作思路,大力支持我市“清洁煤、电力、化肥、铸造”四大基地建设,促进以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我市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具体来说,要坚决贯彻“关小、改中、建大”的方针,支持5000万吨清洁煤基础建设,对煤炭行业的信贷投向要从原煤开采企业中尽快退出,转向推广长壁、综采工艺和洗精煤企业发展。要加快我市800万千瓦电力基地建设,大力支持阳电二期2X 60万千瓦、鲁能集团4X 60万千瓦项目建设。在化肥基地建设上,要继续支持晋城煤化工有限公司1830项目和天脊集团晋城化工公司1830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做好兰花集团阳城化肥厂1830项目、山西晋丰煤化工公司3052项目一期等项目的信贷评估和上报,加快项目的立项和审批进度,做到早立项、早审批、早放款。要严格信贷政策,调整信贷投向,支持我市铸造业加快整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冶炼、铸造集团企业,逐步淘汰和关闭中小冶炼、铸造企业,促进我市冶炼、铸造业的规模化发展。同时,积极培育和支持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提升我市产业结构的层次和水平。

五、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资金投入,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

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新形势下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头等大事,也是我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和难点。为此,各级金融部门特别是涉农金融机构都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探索工作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实现农村金融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赢”。人民银行要进一步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引导作用,支持农村信用社加大对“公司加农户”、农副产品加工等企业的支持,切实使支农 再贷款成为支农增收的一项好政策,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同时,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使用支农再贷款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于将支农再贷款用于其他非农行业的“农转非”现象,要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支农的主力军,要牢固树立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经营思想,努力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决树立正确的经营方针,切实将信贷资金投放的“三农”之中,确保全年信贷投放中投向“三农”的资金占比在75%以上,严禁各种转移和向外拆借信贷资金行为。要继续深化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创建信用村镇工作,进一步加快农户小额信贷发放的力度。农村信用社要积极深入基层,深入农民群众,为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拓宽支农空间,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利率政策,不准随意上浮或变相加收利息,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农业发展银行和农业银行也要在各自的经营计划内,积极采取措施,优先支持与农业及农村相关的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六、大力发展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为繁荣我市第三产业、有效缓解再就业压力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各级金融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消费贷款、助学贷款和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的宣传,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我市消费市场繁荣,促进社会再就业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中国银行要深入到大专院校中去,早动手,早摸底,尽快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起来,在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中,一定要简化贷款手续,进一步降低国家助学贷款的门槛,努力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为贫困生提供最好的金融服务。其他金融机构也要积极行动起来,办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开展工作。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的发放工作上,各金融机构要积极配合有关方面,进一步协调关系,加快贷款发放进度,为有效地解决我市再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提供金融保证。

七、稳步推进辖区票据市场的发展,促进票据承兑、贴现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各级金融机构要从巩固和扩大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入手,带动我市各项票据业务的整体发展。人民银行要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适当扩大票据业务经办行的范围,对资信状况良好、资金实力雄厚的城乡信用社,要指导和帮助其加强人员培训,尽快开办票据承兑、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各级金融机构要在大力推广和使用银行承兑汇票的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市定重点项目和企业运用票据手段融通资金,同时,支持资信情况良好、产供销关系比较稳定的企业使用商业承兑汇票、银行本票等业务,并开办相应的票据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业务,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减少费用支出,降低筹资成本,从而丰富市场票据种类,实现企业间信用关系的票据化。要发挥王商银行票据营业部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试办银行之间、企业之间的票据转贴现业务,促进区域票据市场的形成。

八、创新手段,深化改革,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工作水平,为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各级金融部门要在不断改进现有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引申金融服务的内涵,拓展服务领域,为企业经营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在信贷服务上,要将服务触角向企业的生产经营延伸,特别是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要主动了解其产品前景、收益预期、市场风险,当好参谋,出好点子,指导和帮助企业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合理摆布资金运作,有效规避经营风险。在结算服务上,要大力推进金融电子化建设,利用全国电子联行和区域性的清算网络,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及时快捷的清算服务,加速企业资金周转。要大力推行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和再贴现业务,扩大其使用范围。要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银行本票业务签发行,扩大本票业务在我市的推广和运用。同时,要积极探索区域银行卡业务联网和相互代理的可行方法和途径,尽快实现各商业银行现有银行卡业务的使用、代理、结算一体化,扩大银行卡业务的使用范围,促进商品流通,扩大居民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要积极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投资理财等金融服务。对我市企业发行股票、债券或对外融资,银行要利用其信息和技术优势给予全程“包装”,将其推向市场,增强其直接融资能力。

九、加强与政府及有关经济部门的联系,推进社会信用建设,提高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和效果

金融部门要积极协助政府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协调配合,从组织机构、制约机制、社会舆论等多方入手,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人民银行要加快银行信贷登记系统咨询和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将企业的信贷活动及时完整地纳入进来,使之成为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的一个数据库,解决长期以来信用信息透明度低、收集困难的状况;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快地方性社会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以及个人资信机构的建设,建立公正、有序的信用披露制度。对企业的注册年检、纳税情况、诉讼记录、资产抵押、法人道德及修养等信用信息以及居民个人资信状况实行统一管理,并为企业和相关部门提供咨询服务。同时,要切实加大对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各级政府以及工商、财政、政法等部门,要积极支持金融部门的债权保护工作,坚决遏制企业逃废银行债务行为。

第五篇: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意见

改善县域金融生态环境 有力支持县域经济建设

我县从2024年成立“创安办”到2024年改建设立“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办公室”以来,各部门积极协作,通过几年的共同努力,金融运行外部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一是社会信用环境良好,无重大逃废金融债务案件发生;二是金融法治环境进一步好转,金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有效运转,针对金融部门的犯罪案件下降;三是政府服务金融效率提高;四是社会中介机构行为受到政府的重视与政策规范;五是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各项制度措施得到制定和落实;六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舆论氛围逐渐形成并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得到完善,存贷款数量逐年稳步增长,存贷款从03年末余额的35.59亿元和22.19亿元增加到08年末的105.34亿元和32.31亿元(没加财政存款),增加了69.75亿元和10.12亿元,分别增长了195.98%和45.61%;不良贷款也实现“双降”,从03年末的余额8.76亿元,占比39.48%下降到08年末的余额2.15亿元,占比6.67%,绝对额减少了6.61亿元,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32个百分点;银行业盈利能力增强,03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帐面利润为负767万元,08年全年除农村信用社外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经营利润5208万元。(农村信用社因地震灾害影响,计提2亿多呆账和抵贷、固定资产损失,账面利润为负2亿8千余元。)。202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1.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4.68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53亿元,比重39.7:23.1:3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亿元。2024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6.2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98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4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6.84亿元,比重34:36.8:29.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49亿元。从03年到08年全县经济总量已实现翻翻,第二产业经济总量也超过第一产业占据首位,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更增长了近二倍,但贷款余额仅增长了45.61%。显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有所滞后。

目前中江县银行业金融机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较为突出。03年末,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2.35%;08年末,存贷比为30.67%;截止09年9月底,存贷差继续扩大,为27.65%(存款余额为145.68亿元,贷款余额为40.28亿元),比08年初增加32.37亿元。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仅占新增存款的19.75%,其贷款余额中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99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14.88%,而工业贷款余额为0.99亿元,仅点全部贷款余额的2.46%。一方面是银行难贷款(为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按银行贷款投放要求,在辖区内有效投放信贷载体不足,大量存款资金不能投放出去。),另一方面是县内中小企业在银行贷款难(无有效抵押、担保财产,自身素质等原因难以得到银行机构的认可,这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要害所在。),使银企处于两难的尴尬境地。这种势

头持续发展下去,将会对经济发展和银行业机构自身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不良贷款“双降”压力仍大,虽然到08年末按四级分类统计不良贷款实现“双降”,且降幅较大,但因“5.12”地震造成中江县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损失巨大仅靠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努力,短期内难以弥补。09年截止9月底,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为4.47亿元,占比11.1%,较年初有所回升(年初为2.15亿元,占比6.67%)。全县银行业政府背景不良贷款余额9436万元,累计欠息4308万元。其中:涉及农村信用社7393万元,累计欠息4178万元;国有商业银行政府贷款670万元,欠息130万元,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公职人员拖欠和担保拖欠银行贷款形成的不良贷款335万元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受地震灾害间接影响的产业、企业的贷款风险由于时滞性还未反映出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及震后金融生态环境劣变等诸多不利因素,将会进一步加剧不良贷款“双降”工作难度。

三、农村信用社因灾导致不良贷款大幅度增加,抵债资产受损,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经营效益恶化。截止09年9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五级分类余额10.12亿元,不良贷款率达34%,资本净额为-7.1亿元,资本充足率为-23%,拨备覆盖率仅27.8%,因地震及历年原因形成亏损累计达2.81亿元,股金分红受限,直接影响持股人持股积极

性,农村信用社股金稳定性面临严禁考验。

四、金融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08年涉及机关公职人员不良贷款清退率仅为27%,在全市处于较低水平。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陈案累计执结率为79.3%;新案执结率为22.1%。全县尚有历史遗留的“三乱”集资7户,金额296万元需要继续清退。有5户已改制企业的银行贷款本金3738万元被悬空。

五、警惕诚信缺失借款人借震逃废金融债务行为。“5.12”汶川特大地震,给中江全县经济造成重大损失。据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统计: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9.29亿元;县域内房屋、道路、交通、桥梁等各类基础设施受损严重。部分诚信缺失借款人由于对金融政策的歪曲理解,有意将长期不能偿还的债务全部归咎于此次地震损失,企图逃废银行债务,部分农户对在农村信用社的灾后农房重建贷款也出现有意拖欠利息的现象。县域良好的信用秩序是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而重新建立起来的,如果因为部分诚信缺失借款人借用地震灾害逃废金融债务而被破坏掉,对地方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将是长远,因此,政府要加强灾后诚信环境建设,强化诚信意识,防止出现借核呆政策虚假评估、恶意逃债等行为发生。

六、县域经济环境有待改善。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缓慢,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企业规模小,银行单个贷款成本高、风

险大,确实让银行“难贷款”。其次,县域经济担保机制还不健全,不能有效地提供社会化担保服务和信用服务,这也增加了银行贷款的难度。银行实行的贷款授权授信制度和贷款责任终身制使银行“惜贷”“慎贷”、“惧贷”,不佳的县域经济环境也给新的金融机构的设立、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等造成困难,也阻碍了金融自身的发展。

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金融也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县域经济与县域金融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农村有效需求不足、农民增收难、就业形势严峻等难题的关键。对“壮大县域经济”,实现我县“三年全面恢复,五年经济翻番,八年全面小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加强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就是要针对当前县域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组织机构单一”、“金融资源外流”、“信贷资金投入不足”、“金融服务水平不高”、“社会诚信意识欠缺”等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方位促进县域金融的发展进而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进行体制创新,重构多层次、多主体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县域金融组织构架应该是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地方商业银行、农业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联社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有机组合而成的完整体系。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适应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构筑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

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并且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规范民间金融,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组织的支农作用。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对其一味的打压效果未必好,要区分其性质,加以区别对待。在对待民间金融问题上,宜疏不宜堵。对于一些具备条件的民间金融组织,可考虑将其“扶正”,变身为正规金融。如目前推行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可以期待,通过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与推广,地下钱庄等民间金融机构将逐步被“收编”,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有生力量。民间金融组织由于有信息和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与正规金融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效应,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将民间金融合法化、规范化,降低其负面效应,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征信体系, 建立有效担保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舆论监督等手段,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的正向激励和逆向惩戒机制;广泛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和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企业和信用户建设活动, 进一步营造“重信用, 讲诚信”的社会风气;加快工商、税务、公安、银行等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联网步伐, 推进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社会信用信息资源共享 培育壮大资信评级机构,规范发展企业资信评级市场。

三、农村金融部门要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 采取“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适度宽松”的方针,积极向上级行争取优惠政策和信贷资金;加深对乡镇企业和农户的了解与沟通, 挖掘优质客户, 在防范风险的同时, 加大对优质乡镇企业和农户的贷款投放力度。乡镇企业和农户要转变经营管理理念、不断扩大规模、增强竞争力、规范财务管理、树立诚信观念、增强还贷意识、与农村金融部门互信、互利、实现共同发展。

四、进一步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一是积极推进会员制互助式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建设;二是成立政府、企业协会之间的担保基金,建立相应的联保机制;推动建立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积极搭建融资平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调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服务的积极性,逐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瓶颈。

建立较为完善的农村金融担保体系。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采用龙头企业担保、行业协会担保、中介机构担保和农户联保等担保形式向农户发放贷款,变零售业务为批发业务,畅通资本金补充渠道,完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放大担保倍数。加强合作,实现银企双赢。

五、县域金融机构对做好信贷工作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继续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在风险可控的

前提下,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有效满足辖内经济发展的贷款需求;三是积极努力争取上级行对县级的信贷政策支持;四是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创新融资方式(如“注册商标质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专利权质押贷款”、“帐户托管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林产抵押贷款”、“订单农业贷款”等),根据实际需要及时、科学、合理安排贷款投放计划,进一步提高信贷服务水平;五是加强金融知识宣传和对企业的财务辅导,主动寻找和培育优质客户;六是要有效防范金融风险,认真分析经济发展趋势,掌握行业信贷风险变动情况,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控制能力,妥善化解不稳定因素努力维护辖区金融稳定。

六、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诚信中江”的建设力度,加快对公职人员不良贷款的清收进度;督促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大对已悬空银行债务的清理力度,坚决制止和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司法部门要继续加大对胜诉金融案件的执行力度,进一步提高金融胜诉案件的执结率;工商、税务、建设、国土、司法等职能部门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降低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处置抵贷资产等业务中的各项收费,减轻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成本,减少处置损失。

七、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严格考核。为切实加强对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议成立一个专门机

构(将金融办设为常设机构),统一领导、协调全县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工作;制订各工作目标,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为鼓励县级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中江经济建设,按07年制订的对县级金融机构的奖励标准,提高奖励幅度,按信贷投放的万分之五计奖,),落实奖惩,严格实施考核。搭建政银企协调沟通平台。建立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举办融资洽淡会、推荐会,多渠道促进银企合作,满足企业有效信贷资金需求。组织开展诚信宣传活动;对信用体系、征信体系、担保体系建设和信用户、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乡镇建设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积极开展创建和评选活动。

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支持与合作。我们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继续坚持“政府主导、人行和银监助推、金融机构主体参与、部门配合、县乡联动”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运行机制。通过创新思路、建章立制,调配精兵强将,承担起创建西部金融生态环境最佳区域的历史使命。促进县域经济金融协调、健康的发展。

二00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