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2024年1-6月山东省莱芜经济开发区运行情况

最新文章

第一篇:2024年1-6月山东省莱芜经济开发区运行情况

2024年1-6月山东省莱芜经济开发区运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莱芜经济开发区按照全市总体部署要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七项竞赛”活动,全区经济运行稳步发展,质量效益略好于一季度。1-6月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09亿元,同比增长8.2%,增幅高于一季度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7亿元,增长4.2%,高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07亿元,增幅8.8%,高于一季度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32亿元,增幅7.3%,高于一季度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继续优化,上半年三次产业结构为4.3:62.6:33.1,与去年同期相比,三产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0.7亿元,完成全年进度的65%;同比增长4.2%,增幅快于一季度0.1个百分点;目前,小麦收成与去年同期持平,受前期旱情、病虫害的影响,预计单产330公斤/亩,单产比去年略有下降。生姜继续保持一季度高价14.4元/公斤,是去年同期的5倍,但由于生姜贮存难度大,农户种植意愿并无增长,种植面积与去年同期持平。大蒜种植面积2207亩,产量1404公斤/亩,大蒜收购价平均3元/公斤,较去年同期持平。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上半年全区生猪存栏量6515头,增长5.42%,出栏量6546头,增长11.23%;羊存栏量2352头,增长91.09%,出栏量886头,增长101.36%;牛存栏量89头,增长2.3%,出栏量52头,增长160%;肉类总产53.6万公斤,增长18.07%;禽蛋总产5.5万公斤,下降22.83%。

(二)第二产业生产明显快于一季度。上半年工业企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实现工业增加值8.66亿元,增长8.0%,比一季度高3.91个百分点。产品产量有增有减,铁矿石原矿产量39万吨,同比增长14.83%;石膏板产量28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6.25%;纱、布、服装产量分别达到312吨、85万米、40万件,分别下降64.34%、57.07%、46.67%。建筑业企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区上半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1亿元,同比增长14.8%,比全市平均水平高5.7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32亿元,同比增长7.3%,增幅列全市第三位。其中,零售业、金融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公共管理及社会组织发展较快,分别增长8.3%、9.4%、18.9%、63%。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上半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2亿元,同比增长17.77%,列全市第三位。其中,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76亿元,增长196.01%;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5亿元,下降38.22%。工业投资结构更趋优化;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6.1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1.6%;高新技术产业投资0.75亿元,同比增长119.69%,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6.33%。大项目支撑作用强;19个计划总投资过亿元在建项目完成投资13.57亿元,增长49.93%,拉动全区投资增长47.43个百分点。

(五)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稳定,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2亿元,同比增长12.7%,比全市平均低0.1个百分点,列全市第四位。从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87亿元,增长20.52%;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0.0018 亿元,下降26.14%。从企业看,信誉楼作为批发零售业的龙头企业,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7亿元,同比增长20.52%,为全区服务业发展起到了强力支撑作用。从商品看,粮油类增势较快,同比增幅20.66%,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增幅20.65%,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0.63%。

(六)进出口形势缓中趋稳。上半年全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25亿美元,下降26.5%。其中,出口完成0.22亿美元,增长8.4%,比1-5月提高15.1个百分点,主要受不锈钢钢材出口回升的影响;进口完成3.04亿美元,下降28.2%,降幅较1-5月收窄4.7个百分点。

(七)财政收入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区公共财政收入5305万元,下降33.97%,较一季度提高0.6个百分点。财政收入质量较高,其中税收收入5185万元,占公共财政收入的比重为97.7%。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市场需求依然低迷。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已经连续30个月负增长。我区占主导地位的铁矿石价格也一直处于下行通道,由2024年的1800元/吨震荡下行到600元/吨,市场需求严重低迷。

(二)投资后劲不足。新开工项目大幅减少,上半年全区新开工项目4个,比去年同期减少26个;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09亿元,同比下降83.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7.1%,较去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

(三)工业企业效益不高。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37亿元,增长6.19%;利税3.5亿元,下降13.46%,利润总额1.28亿元,下降15.47%。主要受采掘行业和纺织行业的影响。从企业来看,鲁中矿利润总额0.4亿元,同比下降64.76%;银河纺织实现利润总额0.028亿元,同比下降81.05%;国旺建材实现利润总额0.01亿元,同比下降38.27%。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收入利润率仅为5.7%,资产贡献率仅为8.13%。全区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应收账款达到

3.51亿元,产成品存货达到3.21亿元,两项资金占流动资产比重达34.93 %,比全市高7个百分点。

第二篇:莱芜农业经济运行分析

莱芜农业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各级按照省、市农村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积极性抗旱保丰收,使我市上半年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农副产品价格下降明显、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以及前期干旱严重等不利因素。

一、上半年农村经济形势

1、种植业生产情况。今年我市小麦播种面积为40.1万亩,较上年增加0.85万亩,增长

2.2%。但由于去年秋种以来,我市气温明显偏高,降雨稀少,致使全市2.1万亩小麦绝产,据调查全市小麦单产为375.2公斤,较上年减产18.8公斤,减少4.77%,小麦总产达15.03万吨,减产0.42万吨,减少2.7%。大蒜、大棚蔬菜、蔬菜在面积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由于光照充足、气温偏高等有利条件,生产形势明显好于上年,单产提高10%以上。同时,&127;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夏收蔬菜面积增长10.3%,大蒜面积增长6.3%,特别是杨庄等乡镇由于采取扩大行距与株距的方法,降低种植密度,使部分地块6公分以上大蒜蒜头比重达60%以上,提高了种植效益;大棚种植逐步向香瓜、油桃等高值作物发展,生姜等春播蔬菜面积同比增长11%。花生、地瓜等作物由于前期干旱严重,部分山区特别是花生未得到及时播种,虽然在5月17号降雨后已全部播种完毕,但播种时间推迟二十天。

2、林、牧、渔业生产情况。今年以来,由于我市持续干旱,部分花椒树死亡,部分果树落花落果,6月20号晚暴风致使我市部分果树落果严重,;给全市林果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但自去年以来,我市加大了山区综合开发力度,整理开发了大量耕地,种植了名、优、特、新林果品种,并广泛引进了冬枣、雪枣等名优品种进行品种改良,使我市林业种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生猪、仔猪生产由于市场价格的严重下跌而下滑,农户与以出售生猪为主的规模养殖户存栏下降较大,而占我市比重较大的以出售仔猪为主的规模养殖户,由于前几年市场形势较好,现在具有一定经济基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明显增强,同时由于这一部分规模户是近几年刚发展起来的,基本无老、病母猪,因此无宰杀现象。养殖户主要采取提前出栏,采取粗饲料喂养降低成本、延长存栏时间等措施等待市场的回升。据农村住户调查,上半年农民出售肉猪及猪肉数量增长11.5%,提前出栏是主要原因。同时,根据辛庄镇畜牧兽医站反映,农民及规模养殖户购买配合饲料数量下降60%以上。牛、羊、家禽等生产保持了稳定发展态势。渔业生产也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

3、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情况。自去年以来,我市广泛采取出售、破产、联合兼并、股份制等形式对乡镇企业进行改制,调动了生产经营者的积极性,重点产品产量明显增加,企业效益有所回升。今年是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年,各级积极扶持,认真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使我市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1─5月份,全市个体工商户达19961户,&127;较年初增长23.9%,注册资金达14682.6万元,增长27.3%,从业人员达47310人,增长27%;私营企业为1148个,增长17%,注册资金26857万元,增长11.8%,从业人员达13253人,增长18.6%。个体私营企业上交税金&127;922.4万元,同比增长8.89%。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将成为今年我市农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4、农民收入情况。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308.76元,较上年增加73.7元,增长5.9%;农民人均现金支出为1120.2元,较上年减少97.91元,下降8%。从分项来看,农民蔬菜收入由于光照充足等有利条件产量明显增加,但由于价格下降较大,以及农民惜售心理较重,农民人均蔬菜现金收入同比减少34.33元,下降14%;畜牧业收入由于98年下半年,农民饲养量增加,以及今年上半年生猪、仔猪提前出栏,出售量明显增大,但由于价格下降较大,上半年农民畜牧业收入减少107.68元,下降32.55%;由于我市乡镇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去年以来我市投资力度的加大,特别是春节

前是劳动者报酬集中发放时期,拉动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上半年农民人均劳动者报酬以及二、三产业现金收入增加200.54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下降以及前期干旱较重,致使部分农民收入下降,收入差距进一步显现,农民收入增加难度加大。今年以来,我市农业生产从总体上来看,在结构调整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但由于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下降,致使部分农民收入下降明显,如:生猪价格自2月以来,一度下跌到每公斤4元以下,近期虽有回升,达到4.5元左右,但比去年同期下降1.1元;仔猪价格为每公斤3.8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8元,养猪仍处于亏本状态;蒜苔平均价格为每公斤0.4元,同比下降0.2元;鲜蒜价格为0.6元,同比下降0.1元;干蒜出售是农民出售的主要形式,现在已逐步进入销售旺季,但销售价格明显下降,六公分以上大蒜收购价格仅为每公斤1元,较上年2.2元下降超过50%,并呈下降趋势。&127;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下降,使部分农民收入呈下降趋势,据辛庄镇畜牧兽医站测算,1─5月份全镇畜牧业收入减少近7000万元,人均1500元以上,全镇农民收入下降明显。蒜农收入也呈下降趋势。同时由于前期干旱较重,部分山区乡镇农民小麦减产幅度较大,个别乡镇单产减产80公斤以上,影响了农民收入。随着粮食、大蒜价格的下降,下半年生猪、仔猪价格虽将有所回升,但看不出大幅度回升的迹象,特别是去年从4月份以后,我市投资规模明显加大,而今年下半年投资规模将比去年减小,对农民收入拉动作用也将明显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全年农民收入增长8%的目标难度较大。

2、在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过程中,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采取具体措施,积极扶持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级在服务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随着农民市场意识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农户有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愿望,但由于国家自97年4月以来一直冻结耕地,&127;影响了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速度,而许多乡镇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以及引导农民解决这个矛盾上,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有的乡镇力度不大,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虽然我市各级加大了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服务力度,但在一些乡镇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特别是部分私营企业业户反映,办理过程中涉及部门多、手续复杂、工作烦锁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并且在提供优质服务的质量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第三,今年以来我市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但集中在餐饮、商业等对农民收入拉动不大的第三产业的比重占80%左右,&127;并且呈现快速发展趋势,虽然这是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但如果不及时引导,必然会带来重复建设,降低投资效益,影响农民投资积极性。

3、农业结构调整中主导产业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引进名、优、特、新品种并进行推广,是各级政府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随着近几 年农副产品进入买方市场,以及我市山区土地整理开发力度的加大,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各乡镇积极创办示范服务基地,广泛引进各种名、优、特、新品种,使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得到加快,许多乡镇特别是山区乡镇引进名、优、特、新品种的积极性较高,有的乡镇引进新品种达十几个,但在下一步能否形成主导产业的问题上研究不够,特别是在其它地区也在加快调整的同时,如何结合各自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突出重点,选择适宜人们消费、符合自己资源实际、又能易于形成规模的优良品种并加以推广,避免前几年出现的山楂、苹果等卖难现象,最终以优良品质、一定的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的问题研究不够。如果不加快研究及确立,必然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新的一轮卖难现象,影响农民的积极性。

4、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自去年秋种至今年5月中旬,我市 气温高,降雨量少,干旱持续时间长,对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全市 小麦单产减产18.8公斤,部分山区单产减少80公斤以上,2.1万亩小麦绝产,许多山岭薄地减产幅度较大。地瓜、花生等作

物播种时间推迟,特别 是花生推迟播种面积大,对秋季作物生长带来了一定影响。同时,前期持 续干旱以及6月20&127;日暴风也给林业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建议与措施

1、加强秋季作物管理,立足抗灾夺丰收。秋季生产是农业的大头,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同时秋季又是多灾季节,特别是针对今年降雨 北移,汛期提前,有可能形成洪涝的情况,各级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 思想,因地制宜,加大措施,将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作为重点,加强管理,确保秋季作物的丰收。生姜生产以加大水肥管理、防止姜瘟和推广延时收获等方面为重点,提高单产;水果生产要以推广套袋等实用技术为主,提高优质果量比重;山区地瓜、花生要结合今年秋季雨水较大的有利机会,加强管理,把前期干旱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水平。

2、加大服务措施,促进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今年我市要完成农民收入增长8%的目标,个体私营经济的增长是关键。各级要进一步研究解决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小城镇建设、各类市场建设以及路边经济建设等,采取退居进商、土地租赁、土地开发整理以及村庄改造等多种形式,以及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向小城镇集中等方式,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土地占用矛盾;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主动帮助个体私营企业解决在办证等过程中存在的不知怎样办、如何办等困难,提供优质服务,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同时,扶持和引导个体私营拓宽第三产业范围,向农副产品购销、贮藏、交通运输、加工、规模养殖种植、建筑建材等一、二产业方面发展,上规模、上档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使个体私营经济真正成为我市农民收入的增长点。

3、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市场建设力度。各级要将加大市场开拓、市场建设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莱芜三辣”、“莱芜生猪”等产品优势,充分发挥“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的称号,加大宣传,提高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在充分发挥购销户开拓市场的积极性的同时,加大政府开拓市场能力,以上网、组织购销户在各大市场建立销售点等措施,拓宽农副产品流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同时,运用市场机制,重点抓好三辣、兔毛、仔猪、林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农贸市场,形成以专业市场为中心,以众多农产品集散地为补充的市场体系,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4、进一步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力度。今年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表明,发展优质小麦是今后小麦生产的发展方向,各级要积极做好优质品种小麦的引进、示范、推广等工作,确保近几年我市小麦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大蒜生产要减少苔蒜面积,扩大优良蒜种面积,如杨庄镇引进的杂交白皮蒜,同时,继续推广扩大株距、行距的作法,降低种植密度,提高6&127;公分大蒜比重,提高经济效益。生姜生产要在推广遮阳网、延时收获等实用技术的同时,研究贮存这个制约沙石山区种植生姜的主要因素,加快山区种植生姜步伐。同时,各级要在继续加快名、优、特、新品种引进、全面提高农业效益的同时,注重结合北部、东部、南部山区的各自实际,加快主导产业的研究及形成,避免新的卖难现象的出现,为今后山区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5、加快研究、推广抗旱措施。我市十年九旱,春旱基本上年年发生,而我市山区、丘陵面积占近80%,每次干旱都对农民收入特别是山区农民收 入带来严重影响。各级要在继续以建设池塘、拦河坝等为主的水利工程的同时,要广泛引进抗旱作物新品种以及抗旱种植方式,继续推广地膜覆盖、旱地龙等抗旱增产技术措施,对于无水利条件、靠天吃饭的山区,要以建立生态经济林,推广抗旱新品种、新作物以及推广种植饲草等方式,提高丘陵、山区的经济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篇:2024年1-6月山东省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1-6月山东省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大调结构促转型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培育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的基本面良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调创战略稳步推进。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80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1.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088.2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1741.0亿元,增长8.9%。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夏粮自2024年以来连续七年丰收。今年夏粮播种面积5612.1万亩,增长1.8 %;总产452.9亿斤,增长2.0%;亩产403.5公斤,增长0.2%。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59.7万吨,增长0.4%;禽蛋产量180.2万吨,减产1.6%;牛奶产量129.8万吨,增长1.4%;水产品总产量302.9万吨,增长2.0%。

二、工业生产小幅回升。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3个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长10.2%,轻工业增长9.0%。分行业看,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7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90.2%。分产品看,在全省重点调度的120种重点工业产品中,有60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0.0%。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为98.8%。

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55161.0亿元,增长10.5%;利润3307.1亿元,增长7.4%;实现利税5289.7亿元,增长7.6%。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7591.6亿元,增长1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25.7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投资8878.7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投资8387.2亿元,增长14.2%。内涵效益型投资增长较快。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4484.0亿元,增长23.3%;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804.3亿元,增长20.7%。民间投资主体地位增强。完成投资14333.4亿元,增长19.1%,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81.5%。

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11.5亿元,增长12.2%。商品房销售面积3474.3万平方米,下降6.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068.1万平方米,下降9.1%。

四、市场消费稳中略升。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63.0亿元,增长12.7%,比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从经营地看,城镇市场零售额9152.2

亿元,增长12.3%;乡村市场零售额2310.8亿元,增长14.4%。从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10340.8亿元,增长12.9%;餐饮收入1122.2亿元,增长10.7%。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5.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0%,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5.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0%,汽车类增长14.4%。

五、对外贸易波动增长,利用外资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1379.9亿美元,增长11.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72.5亿美元,增长9.8%;进口707.3亿美元,增长13.9%。主要出口市场增势良好。对美国出口增长18.9%,对欧盟出口增长17.4%,对日本出口增长2.4%,对韩国出口增长6.3%。

上半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46个,增长1.3%;新签合同外资92.5亿美元,增长3.5%;实际到账外资81.7亿美元,增长13.9%。

六、财政收入稳中趋缓,金融运行平稳。上半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86.3亿元,增长9.8%。其中,税收收入2106.7亿元,增长12.2%;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5.6%,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四大税种保持增长。增值税增长23.4%,营业税增长6.6%,企业所得税增长4.6%,个人所得税增长

5.6%。

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1132.2亿元,同比增长16.2%;比年初增加7765.2亿元,同比多增2024.6亿元。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1915.0亿元,同比增长13.0%;比年初增加3791.1亿元,同比多增862.1亿元。

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4.5万人,完成计划的74.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1万人,完成计划的75.1%。城镇登记失业率3.26%,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4元,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6元,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2元,增长12.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3%。

八、居民消费价格平稳温和,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9%,比一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七升一降”,食品类上涨3.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3%,衣着类上涨2.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1.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1%,交通及通信类下降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1.9%。上半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一季度缩小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7%,降幅与一季度持平。

当前,经济运行呈现企稳迹象,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因此,全省要继续坚定信心,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将精力重点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坚定不移依靠科技创新,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全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第四篇:2024年1-5月山东省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1-5月山东省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山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围绕主题主线,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稳固提升经济增长动力,全省经济延续了平稳发展态势。

一、工业生产继续小幅回升,行业增长面有所扩大

1-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增速比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0.1%,轻工业增长9.2%。分行业看,在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38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为92.7%,比1-4月扩大4.9个百分点。

多数重点工业产品产量低位增长。1-5月,在国家重点调度的120种工业产品中,有65种产品实现增长,增长面仅54.2%,处于近年来的低水平。其中,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下降9.0%,水泥增长6.6%,平板玻璃下降3.4%,钢材增长7.4%,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3%,汽车增长1.5%。

二、投资保持稳定增长,房屋销售继续放缓

1-5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3236.8亿元,增长17.2%,增速与1-4月持平。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995.1亿元,增长15.7%,增速与1-4月持平。内涵效益型投资持续增大。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3449.1亿元,增长28.1%;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6.1%,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2129.0亿元,增长19.7%;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6.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较快增长。完成投资10801.9亿元,增长18.3%;投资额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81.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房屋销售面积继续降低。1-5月,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2569.8万平方米,下降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81.9万平方米,下降5.8%。

三、市场消费稳中略升,商品零售较快增长

1-5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94.9亿元,增长12.6%,增速比1-4月加快0.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4982.8亿元,增长13.5%,增速比1-4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业增长13.6%,住宿餐饮业增长10.7%。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保持较快增长。其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4.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2.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5.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8.2%,汽车类增长14.7%。

四、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主要出口市场总体良好

1-5月,全省进出口总额1143.9亿美元,增长10.2%,增速比1-4月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7.7%,比1-4月回落0.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12.6%,比1-4月回落0.7个百分点。

主要出口市场保持增长。1-5月,全省对美国出口增长16.2%,对欧盟出口增长15.2%,对日本出口增长0.4%,对韩国出口增长3.8%。

五、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1-5月,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59.2亿元,增长9.8%,增速比1-4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671.8亿元,增长12.2%;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7.4%,比1-4月回落0.1个百分点。四大税种保持增长。增值税增长24.5%,企业所得税增长8.6%,个人所得税增长7.0%,营业税增长6.2%。

5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68704.0亿元,同比增长13.1%。1-5月,全省本外币存款增加5337.0亿元,同比多增48.5亿元。其中,单位存款增加3028.8亿元,个人存款增加1884.8亿元。5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1406.8亿元,同比增长12.6%。1-5月,全省本外币贷款增加3282.9亿元,同比多增669.1亿元。其中,境内中长期贷款增加1723.2亿元,境内短期贷款增加1795.9亿元。

六、物价走势稳中现升,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

5月份,受猪肉、鲜蛋等主要食品价格反弹及“翘尾”因素扩大影响,全省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涨幅中,翘尾因素为1.5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0.8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为1.1个百分点,比上月增加0.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与上月持平。其中,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3.7%,价格反弹明显。1-5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8%,涨幅比1-4月上升0.2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七升一降”,食品类上涨2.9%,烟酒及用品类上涨0.3%,衣着类上涨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9%,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1%,交通及通信类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1.7%。

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5%,环比下降0.1%,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0.4和0.2个百分点;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0.1%,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0.3和0.2个百分点。1-5月,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降幅比1-4月收窄0.1个百分点;购进价格同比下降1.7%,降幅与1-4月持平。

总体来看,当前山东经济延续了稳定发展态势,但部分指标也出现了波动性回落,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牢固。为此,全省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各项措施,坚持向改革、调结构和改善民生要动力,释放经济增长潜力,促进山东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第五篇:2024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前两个月,淄博市经济开局较好,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一定增长,增幅与上年底及上年同期相比,除对外贸易指标由降转增外,其余指标均呈现不同程度回落,其中工业、投资、消费增幅回落较为明显。经济增幅回落的同时,结构调整加速推进,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物价水平低位运行。

一、工业平缓增长,转调持续推进

工业生产增幅回落。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回落3.3和3.6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增长5.65%,重工业增长8.08%;从产品产量看,207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11种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占53.6%。从9大行业看,除纺织、冶金行业生产下滑外,其他7大行业(医药、电子、建材、化工、轻工、机械、陶瓷)实现增长,其中医药、电子、建材三行业增长较快,均呈两位数增长。分析生产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大型企业生产减缓。总产值前100名企业产值同比仅增2.15%,而这前100名企业的总产值占比在48%以上。100家企业中,产值增速下降的占到四成,大型企业中中石化齐鲁分公司下降10.9%,淄矿集团下降11.4%,宏达钢铁下降25.2%。二是支柱行业生产减缓。全市9大主导行业有6大行业产值增速低于上年同期,其中化工行业低7个百分点,机械行业低8.8个百分点,冶金行业低12.1个百分点。三是破产、注吊销企业较多。今年规模以上破产、注吊销企业达74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上年减少51家。从相关指标看,前两个月,全市工业增值税和工业用电量增速同比分别下降8.47%和7.18%,与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相互印证。

企业效益稳步提高。1-2月,规模以上工业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增长4.67%、0.4%和2.62%,若扣除齐鲁因素(齐鲁生产经营状况受政策影响较大,反映市场程度较低),分别增长6.62%、2.76%和3.93%,与上年全年相比,收入增幅回落

1.95个百分点,利税、利润增幅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水平延续了上年全年的增长势头,企业节能降耗增效成效明显。

转调升级积极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向好。全市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收入增速

快于全市水平7.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和装备工业增加值占比同比分别提高0.1和0.9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比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工业在生产增速回落中,实现了结构调整和效益增加。

二、投资稳定增长,结构逐步优化

1-2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2亿元,同比增长17.8%,增幅分别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回落2.2和1.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产投资快速增长,增速达48.4%,超出工业投资45.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9.6%。三产投资占比达43%,同比提高9.5个百分点。技改投资增长32.3%,快于全部投资增速14.5个百分点,占比由上年同期的55.4%提升为62.4%。重大项目投资快速增长。全市亿元以上投资项目226个,同比增加84个,完成投资59.7亿元,同比增长37.4%。

三、内贸增长放缓,外贸由降转升

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影响,消费品市场出现理性回调,增幅回落。1-2月,全市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41.3亿元,增长11.4%,低于上年15%的平均增速。从分类看,批零、住餐行业销售额增速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外贸形势明显好转。在遭遇了对外贸易的“寒冬”之后,我市外贸进出口三大指标连续两月实现增长,扭转了去年持续11个月的负增长局面。1-2月,实现进出口总额15.7亿美元,同比增长9.1%,其中,出口增长3.0%,进口增长16.2%。

四、财税平缓增长,结构不断改善

1-2月,全市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2亿元,同比增长5%,增幅比1月下降1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下降2.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1-2月,全市完成税收总额78.9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国税49.3亿元,同比下降3.1%,降幅同比收窄4.9个百分点。降幅收窄的主要原因:一是上年同期基数较低,二是缓交税款同比较多,三是营改增不可比因素影响。地税收入29.6亿元,增长13.3%,继续延续上年4月份以来的稳定增长局面。收入结构改善。1-2月,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70.9%,比上年提高6.6个百分点。重点税种贡献加大,四大主体税种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41.2%提高到46.3%。

五、金融运行平稳,物价低位上涨

1-2月,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513.1亿元,同比增长8.6%。新增存款比年初增加57.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382.2亿元,同比增长11.4%。新增贷款比年初增加52.8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比67.8%,比年初提高0.4个百分点。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同比上涨1.6%,增幅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从2月单月看,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1.3%。1-2月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和购进价格指数继续维持降势,同比分别下降0.7%和2.1%。其中2月当月,出厂价格下降1.2%,购进价格下降2.7%。

综合以上分析,淄博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不稳定因素较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经济运行中又不乏转调升级、结构调整等积极因素,经济长期增长的基本面没变。下一步全市应进一步坚持稳中求进,密切关注经济走势,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