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
高中,他在我后面坐了三年。说来也奇怪,班里的五十六个座位变动了无数次,我俩始终没有调开。他学习成绩极好,人缘也好。每天在同一间教室里,我却从未用心去了解他。他叫顺子。
高中生活,单纯而忙碌,“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熬过了“黑色七月”,他顺利的考上了外省的一所军事院校,我被
本省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录取,学经济。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同学们疯狂似的玩儿,我天天忙的找不着东西南北。他说我老是欺负他,但他还得让着我,不然,他一米八的个子和我这一米六的站一块儿大家准说我被他欺负。是以,我总是喊他“老兄”,他尊称我为“小妹”。转眼开学,我们都开始了新的生活,他穿上了绿色的军装,我跨进了美丽的大学校园。在我有了学校的通信地址以后,接到了他的第一封信“小妹:要不要我寄一千张邮票给你?”那年我十八岁。
文科类院校有种特殊的浪漫,浪漫有时也是一种负担,当我被身边的男孩子们烦的无处可逃时,就躲在教室的角落里读他刚写给我的信。
他说他成了“傻大兵”早晚会被我欺负死;他说军姿一站就是两个小时,练正步要跪在地上压脚尖,吃饭要排着队唱着歌去食堂;他说训练回来放着大门不让走,要象土匪似的跳墙进学校;他说往鞋里塞一双鞋垫要花一天半的功夫找时间,给我写信要借打扫卫生的机会在食堂里偷偷的写;他说昨天上课打了两声呼噜,还梦见我了,今天下了“鸡毛大雪”,想起了高中时打雪仗;他说他幸运的转成了“无人机”专业,考试成绩进了前几名,四级也PA了;他说学校里开满了桃花和樱花,他照了一张照片起名“笑看落花”,游泳课的时候想起了在家下饺子;他说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一个人躺在操场上看星星;他说暑假不能回家,要到塞外参加演习,离长城很近很近……他的信总是新鲜而有趣,每次他都不忘祝我快乐,每次看他的信我都很开心。
我每信必回,告诉他军训的时候我哭鼻子了,打靶打了零环;前天晚上和同宿舍的女孩去偷玉兰花,发现学校里新种了腊梅和迎春;考前背书背到半夜两点,拿了奖学金,英语也过了六级;同班的女孩嫉妒我,脸色很难看,真让我伤心;昨天踢球扭伤了脚,今天下雨把我晒的被子都淋湿了;这个周末有三个男孩同时约我,我逃到表姐家不敢回宿舍……琐碎的不能再琐碎的事,都要向他唠叨唠叨。他总是叹叹气说“老兄不在身边,小妹多珍重。高兴的时候、伤心的时候,如果想不起别人,就想想我。”……日子一天天过去,有一天,我写信告诉他,小妹有了男朋友,是个很优秀的男孩子,他叫伟。顺子来信了,他说“好多次,我都是默念着你的名字跑完五千米的,我爱你,一直没有说,因为你应该享受其他地方大学生可以享受的生活,我也是在等着你能从众多优秀的男孩子中选择并不很起眼的我,如果说现在有我应该抓住的机会,那就是你……”我什么也没有说,好久没有再联系。
我过着浪漫而庸俗的大学生活,象许多人一样,学习的时候,有伟在教室里陪我到深夜;冷的时候,伟会义无反顾的把自己的衣服披在我肩上;情人节的时候,收到伟送的玫瑰;想哭的时候,伟替我擦去眼角的泪水……和伟在一起,我很快乐。但是没有了“老兄”的信,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渐渐的,顺子又开始给我写信,他说天空依然晴朗,他心情很好,如果有人欺负你,要告诉“老兄”,还指望你操心给“老兄”找个媳妇儿呢。有“老兄”牵挂的日子,心里踏实。
四年大学生活结束之后,我留在省会工作。伟说,为了我,他可以放弃一切。我说,那份工作是父母为你安排的,来之不易,我不想让你为我放弃什么。这样,伟回了家乡。同时,顺子来信了,他考上了研究生,但必须先工作一年,“本来我想回郑州陪你一年的……”我还是什么也没有说,我知道,那很难。顺子背起行囊只身去了春城——云南昆明某部队。
分开的这段日子,我和伟两地奔波,为这份感情都付出了很多。渐渐的,我们都觉得身心疲惫。走过秋天,走过冬天,走过春天,伟说,我们分手吧,我点点头。哭了一个星期之后,我开始了了无牵挂的生活,都市生活的忙碌使我忘记了曾经拥有的东西。
不知不觉又是一年,24岁生日的那天,我收到一盒磁带“在爱情的码头,我燃烧我的船,怕夜黑时候你疏忽错过,我焚心等候,我已不能回头,多么爱你是我,才会守着不走……”是顺子,顺子来信了,他已经又回到学校读书了:“你忘了吗?你叫页子,你是我的一半。我们是一撇一捺,是一个人。回到我身边别再离开我好吗?如果时间还不够长,告诉我,你要考虑多久,多久我都等你。”
窗外下起了雨,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梧桐雨现代诗社周年庆策划书
一、活动名称
梧桐雨现代诗社周年庆
二、活动主题
以诗会友,共筑诗梦
三、活动背景
梧桐雨诗社自2024年成立以来,在上级领导的呵护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值此诗社成立一周年之际,为了激发广大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并再度引领诗歌爱好者走进诗歌创作的殿堂,分享高雅艺术的荣光,我社特举办此次大会
四、活动目的
以传统引领当下,激发广大会员的创作热情,再创诗社新辉煌
五、活动意义
1、给诗社会员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
2、展现诗社新风采,增强诗社凝聚力。
3、锻炼诗社骨干队伍,为今后工作积累经验.六、活动时间
xx年x月x日上午x时
七、活动形式策划
活动内容
1、迎宾人员欢迎指导老师及诗友入场。
2、主持人介绍出席活动的相关人员.3、南宫市宣传部长赵立保致辞。
4、南宫市文广新体局局长周哲辉致辞。
5、邢台诗人协会主席代红杰致辞。
6、梧桐雨现代诗社社长董贺就诗社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7、公布第一届“新华杯”征文比赛获奖名单。
8、新诗朗诵,大约在x首左右,尽量做到内容丰富(即配乐,或可伴舞)。
9、在场嘉宾合影留念。
10、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工作安排
1、xxx负责在x日做好会场布置;并要求在x月x号前做好活动通知。
2、xxx负责活动活动摄像,并将其与选出的处理后的照片发到xxx,以便周年庆报道。
3、xx日前确定好主持人,并要求主持人在xx日前将主持稿写好。
4、xx负责网络宣传,在活动开始之前,在公众号做好宣传。(以后活动亦应如是)。
5、由xxz安排专人负责迎宾及活动中的茶水供应工作。
梧桐雨现代诗社 2024年x月x日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感人的爱情故事总能够经久流传,而历代的文人骚客也都往往喜欢用这种题材作为自己的创作内容,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他们的爱情,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总是为后人感叹的,而文人们也都对他们之间的悲剧有着不同的见解。唐代的白居易和元代的白朴就从他们各自的观点出发,重新向我们展示了这段混乱的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的爱情。
首先,从文体特征上看它们有着不同的特色。《长恨歌》是白居易用诗文的创作方式所写的长篇叙事诗,诗歌本就极富抒情性,语言文字也都简洁、精练,更有节奏感极强的韵律,使得全文显得和谐而不突兀;而《梧桐雨》白朴在《长恨歌》的基础上写的元杂剧,它遵循着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标准模式,也具有标准的代言体的特征,人物的出场次序明朗,唱词通俗易懂的同时也能体现出各自的性情。元杂剧在发展后大部分作品也都有了抒情性,在这一点上,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一个是诗歌一个是杂剧),但总体上来说也都属于抒情作品。
其次,从描写内容的侧重点来说它们是不同的。《长恨歌》整部作品的主题思想其实是有着双重性的,虽然有对政治上帝王荒淫误国的讽刺,但更多的是对那种难得的爱情的褒扬和对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爱情的感叹。全诗通过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准确把握了人物个性,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塑造了唐玄宗、杨贵妃这两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格调婉转缠绵、凄艳动人。所以从一定程度来说,他的侧重点是爱情悲剧,笔触间渲染的爱情是令人赞叹的。而在《梧桐雨》中,白朴致力于用杂剧的表现形式来烘托出一场政治悲剧,他以安史之乱为背景,以李、杨二人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对他们的爱情生活和政治遭遇进行了再次创造,在该剧中既有对历史现实的反思,也有深沉的人生变幻的题旨。作者总是把爱情纠葛贯穿在政治悲剧中来写,爱情的失败是由于政治的腐败,而政治的腐败又源于荒唐的爱情,二者互为因果。总之,他是侧重于政治悲剧的。
最后,从艺术手法上来说它们是不同的。白居易的《长恨歌》是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来对李、杨二人的爱情展开描写的,尤其是后半部分,原本写到贵妃之死就可以结束了,可是诗人笔锋一折,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梧桐雨》则完全与之相反,梧桐雨的全剧是以现实主义的手法贯穿全文的,通过爱情故事的发展反映一个朝代的兴亡。元杂剧本身抒情色彩是比较浓厚的,大都有鲜明的是非、强烈的激情。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
一段爱情上演了人间爱情的传奇,后人沿着这条红线永远的追踪下去……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纪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①,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三,双重主题说。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长恨歌》的主题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还有《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长恨歌》写作之初,是倾注着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依照正常的艺术感受,读者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
由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关系,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从唐代开始一直就是从史传到文学极为关注的热门题材,除正史之外,许多野史笔记如《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开天传信记》、《酉阳杂俎》、《国史补》等均有零星记载,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更是开启了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的先河。此后一发不可收,出现了宋代乐史的小说《杨太真外传》,元代关汉卿的《唐明皇哭香囊》、庚天锡的《杨太真霓裳怨》、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与白朴的《梧桐雨》、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屠隆的《彩毫记》等诸多戏曲作品。这其中,对《长生殿》影响最大的是《长恨歌》与《梧桐雨》。《长恨歌》是写作《长生殿》的最早的依据,而《梧桐雨》与《长生殿》两者先后之间是一种直接的继承关系。《长恨歌》是继《孔雀东南飞》、《木兰词》等民间叙事诗后之后,更为工整完美,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叙事诗。它比较客观地叙述了一个故事,注意故事的情节和结构,以最大的努力追求故事本身的优美动人。在诗中,白居易并不没有把唐明皇与杨贵妃作为一个真实的帝王的形象来描写,作者只是利用了这一个题材,把李、杨由历史人物变成了传奇人物。所以作者一方面美化了他们的爱情,另一方面没把“安史之乱”归罪与杨贵妃,通过他们歌颂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生死不渝的爱情。
白朴的《梧桐雨》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却大有不同。白居易的《长恨歌》涉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关系时,有意掩盖唐明皇夺儿媳的行为,说杨玉环“养在深宫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在《梧桐雨》中,白朴一开始就交待了杨玉环是唐明皇儿子寿王的妃子,因具有人间少有的嫦娥之貌,唐明皇一见倾心,先将她度为女道士,然后娶入宫中册为贵妃。可身为贵妃的杨玉环却与唐明皇的义子安禄山有男女私情,安禄山起兵时说:“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白朴这么写显然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两人的爱情。“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成到衰的转折点,他把李、杨两人的爱情故事放到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写的是人世沧桑之感。尤其是剧中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历经患难的唐明皇独自面对杨贵妃画像秋夜听雨的描写,把繁华已去,盛景不再,只剩下孤独寂寞时的悔恨和哀怨写得百转千回。这种由盛至衰的人世沧桑的悲剧,通过李、杨爱情故事敷演出来,尤为惊心动魄。
洪昇写了《长生殿》,在1688年完成,至今300多年。他吸收了前人对李杨爱情的抒发和表现,结合了自己完整的思考,主题明确,气势宏伟。他的《长生殿》有50本,现在虽然是27本,但删除了很多。在如此大的规模中,这部戏仍旧是无懈可击。他的价值在于吸收了以前有价值的元素,对李杨的爱情故事做了新的发展。他把故事全部展开,设计了很多新的情节,同时又不违背历史。《长生殿》的主题就被定位在情上。过去我们对它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是表现情的,有人认为是表现女祸的,但现在确定下来《长生殿》就是表现情的。它的情和《西厢记》、《红楼梦》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我认为后者都是年轻人互相爱慕和追求,和现在年轻人谈恋爱一样一见倾心,前者歌颂的是对爱情无论生死,真心到底。《长生殿》最突出的是表现在杨贵妃和唐明皇两个人的塑造,它有3大特点:
1、它不提杨贵妃和寿王的关系,更不提她与安禄山的关系。在历史上,杨贵妃是寿王的妃子,而寿王是唐明皇的侄子。这首先引起人们对杨贵妃的非议,在古代人们只非议女人。洪昇不提这件事是怕有损他们的形象,不利于描写他们的爱情。
2、侧重描写杨玉环在马蒐兵变已经开始感觉到自己有罪,洪昇着重写了两出戏。其中一出是《情悔》描写的杨贵妃的鬼魂无处安身,既怀念唐明皇又忏悔自己的荒唐。《长生殿》最精彩的是后半段,尤其是《哭像》,描写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洪昇的唱词不是堆砌一些形容词,而是使用一些叠词,在《哭像》中很能表现出来。
洪昇历时十余年对前人的一些作品进行了总结性的加工,写就了他规模巨大的传奇《长生殿》,可以说是前人有关李、杨爱情故事的集大成者。在内容上,《长生殿》直接继承了《梧桐雨》,作为全剧骨架的《密誓》、《惊变》、《埋玉》、《雨梦》就是以《梧桐雨》为底子,其它的如《权哄》、《合围》、《献饭》、《舞盘》、《哭像》等几出也是《梧桐雨》已有描写或者曾经提到的。在此基础上,洪昇对史料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凡史家秽语,概肖不书”(《长生殿·自序》),按照传说的面目给李杨的爱情故事作了新的发展,活灵活现地塑造了李隆基、杨玉环、安禄山、杨国忠等一批中国戏曲历史画廊上的经典人物形象。同时,洪昇又把他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见解和理想寄寓在李、杨的爱情故事之中,使得《长生殿》不仅文辞优美,而且主题深刻,成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
三易其稿的创作过程根据洪昇本人《长生殿·例言》中对该剧创作过程的介绍,他曾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第一稿是因为感慨李白的身世,遂以李白遇唐玄宗写了《清平调》三章为主要关目,大致与屠隆的《彩毫记》相类,取名《沉香亭》。其用意不过借李白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可以推测,这本中李杨情缘会得到描写,但不会占主要地位。后来他的朋友毛玉斯批评《沉香亭》剧本的排场过于熟套,他就删去了李白的情节,增加了李泌辅助康肃宗中兴的内容,这便是第二稿,剧名叫《舞霓裳》。在这一稿中,李杨的情缘已占据主导地位,但作者持否定态度。说明洪昇已经把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从个人的身世感怀上升到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兴亡的思索。第三稿为最后定本,洪昇进一步想到“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并深深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白朴的《梧桐雨》中李、杨爱情故事所打动,于是再次对剧本大加改动。他去掉了李泌辅佐肃宗中兴的情节,并吸取唐代“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这十余年三易其稿的过程,既是对剧本主题、人物、情节不断酝酿、修改的定稿的过程,也是作者对其个人遭遇、历史与现实的人生哲理认识的不断深化、成熟的过程。洪昇朋友徐材说他“自谓一生精力在《长生殿》”(《天籁集跋》)。
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岳伯川《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庾天锡《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华清宫》。明代传奇写李、杨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长生殿》。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