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最新修订(2024年)政治必修二主观题必备要点

最新文章

第一篇:最新修订(2024年)政治必修二主观题必备要点

最新修订(2024年)政治必修二主观题必备要点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人。

2.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权利广泛、主体广泛);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制度、法律、物质保障)

3.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4.公民的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 公民的政治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根本的行为准则。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有序的政治参与:①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政治活动;②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③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谈谈对珍惜选举权的理解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识。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不断增强——从态度上)③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出于公心、理性判断、审慎投票)

2.民主决策

1)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

1)依据: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有效途径

2)基层自治意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工程重点推进。

3)村民自治:①村委会性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②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③村民会议决定村中重大事务

④村规民约规范和管理自己与村干部的日常行为

⑤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村干部有效的监督村委会。

4.民主监督

1)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为人民服务

2.我国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4.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How: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求助政府:①热线电话;②信访部门; 1

③电子政务;④依法进行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向政府提出)和行政诉讼制度(向人民法院)。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意义:①(公民)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政府)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帮助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社会)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遵守、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原因:必要性+意义)

3.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程序正当;③权责统一。

4.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升决策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增强决策的民主性

5.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造福于民,运用不好贻害无穷。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靠法制:坚持用制度管人事权,健全质询、问责、罢免制度等】。外部监督:人大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7.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 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监督政府,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8.政府的威信: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政府有威信的标志。政府的威信如何树立: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重品行作表率。

政府类大题: How/Why:①性质(国家性质)政府性质;②宗旨;③原则;④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建设服务型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大代表的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的权利:①审议各项议案;②表决各项决定;③提案权;④质询权。

2.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地位)根本原因:人民代表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意义:(优越性)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①只有坚持中共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执政方式:科学执政:遵循实际和规律;民主执政:为人民、靠人民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党在现阶段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

4.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宗教制度

1.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是自治权,由我国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得以实现;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否矛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将宗教信仰变成公民个人权利,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管理涉及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宗教事务而非所有宗教事务,更不干涉公民个人信仰宗教的自由,目的是保护公民信仰自由权利和国家社会利益。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本质和核心);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4)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1.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主权国家(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国际组织:积极作用:①促进交流与合作②协调政治、经济关系③调节争端、缓解矛盾、维护和平;消极作用:有的国际组织受大国的控制。

3.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形式;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②国家间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2.威胁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局部动荡频繁发生。

3.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5.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征。世界多极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

7.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1)和平发展即通过自身努力和自主创新来增加财富,实现自身发展。

2)原因: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要和平发展;中国“爱好和平”的传统文化决定和平发展;和平发展顺应时代主题和潮流;和平发展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精神;我国外交政策决定我们要和平发展。

3)方法:改革和自主创新发展自身;和平共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加强自身国防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平处理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宣称自己永不称霸。

第二篇:政治必修三主观题总结

政治必修三主观题总结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是什么

1、概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核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政治经济(1)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与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否定政治经济的作用)(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必答)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措施选答)

4、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文化塑造人生”分析问题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表现: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最典型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一)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二)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二、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1、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细化三点)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三、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二、大众传媒

1、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为什么

(1)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外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外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外进行文化交流,是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2)意义: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②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③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构建和谐世界。

2、怎样做:

(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3)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表现 1.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形式

(1)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根据题意加入为什么)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三、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意义(为什么继承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作用(必要性)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重要性)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四、怎样继承传统文化(1、2为第四课,3、4加入为整个单元)

1、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3)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2、继承与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如何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立足实践进行文化创新

4、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 方向。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重要因素。(2)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3、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4、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与教育相关知识点

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二、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一)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二)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地位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要求(怎么做)

(1)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2)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纳入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1)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5、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的特征

(一)源远流长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二)博大精深

1、独特性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地域性

(1)形成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2)关系即发展态势: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

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一)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的文化关系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三)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因此,要复兴中华文化。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创造新的辉煌的原因

(1)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中华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因此,要复兴中华文化。

(3)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4)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如何再创新的辉煌

(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团结统一。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3、爱好和平。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

5、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运用“爱国主义”分析问题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可不加材料)

二、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分开分析)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4、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三、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修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6、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

1、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措施

(1)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

(3)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二、大众文化

1、大众文化的内涵: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一、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2、封建主义的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二、为什么会有落后、腐朽文化

1、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政治并不是亦步亦趋的。

2、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历史原因)

3、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外部原因)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诱发拜金主义,滋生唯利是图现象。(内部原因)

三、怎么应对落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2、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 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国家

1、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落后文化,通过不断的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人民

1、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辨别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2、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为什么是目标

1、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2、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3、与我国丰富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为什么

1、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2、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3、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意愿决定的;

4、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怎样做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5、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6、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7、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什么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二、怎样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文化自觉

(1)认清文化的地位作用。(第一单元)

(2)处理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3)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第四单元)

3、文化自信

(1)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作(2)发展民族文化(3)继承传统文化

4、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根本任务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二、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 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1)文化产业、事业

①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人民群众

①大力发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4、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修养

3、有利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例题:

材料:广州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1)注重对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兼收并蓄,发展富有特色的民俗旅游业,体现了该镇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扩大了本地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了地方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了该镇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强镇建设,更加自觉、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重要语句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2 社会

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二、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个人 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一)要求

1、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3、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4、社会主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地位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两者区别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国家层面

2、社会层面

3、个人层面

二、两者联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三、为什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地位)

2、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意义)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一)区别

1、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

2、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二)联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3、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1、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总结: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国家

1、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5、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7、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8、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1、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13、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1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人民

1、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2、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3、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5、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6、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三篇:必修二政治

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3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能保证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怎么办: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名声,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享有的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重要性: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 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做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3监督权 对象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人民的政治性义务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2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一直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使我们应尽的义务)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参与政治生活把握的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我国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任何公民的 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全发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如何做: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尊重他人权利。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国家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矛盾。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当二者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民主选举1为什么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方式?1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采用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选举方式3根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采用直接和间接选举结合的方式 2为什么珍惜选举权利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公民只有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3)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3怎样珍惜选举权利1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2积极参加选举,增强自身的参与感 责任感,增强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3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民主决策1为什么政府决策至关重要?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2如何促进科学决策: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参与审议监督制定决策,这是使各项决策能反应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随着我国民主形式日益丰富,民主渠道逐步拓宽,公民将有更多几乎直接参与决策,对科学决策的形成发挥更积极的作用。3民主决策的方式1公民向决策机关反映意见,提出建议,是社情民治反映制度。依据是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意义是决策机关用过多种方式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2专家学者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相关信息等,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分析论证,这是专家咨询制度,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3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公示,公民在了解后提出建议,这是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依据是公民享有对涉及公共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这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意义是

有利于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4社会听证制度4民主决策的意义:1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意义,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民主管理 1为什么发展基础民主1)对国家而言,发展基础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对公民来说,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3)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民主监督 1民主监督的方式1我们可以给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或当面向有关人员反映自己的意见,提出批评,建议,这是信访举报制度。信访举报制度是我们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提出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权利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我们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照实行民主监督的有效方法,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有力保障2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反映给人大代表,形成人大代表的议案,上传到国家权力机关,这是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能够使公民行使监督权,参与民主监督得以真正落实,得到切实的保障3依法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发表意见,这是舆论监督制度。特点是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实效快。作用事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 怎么办1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适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负责任的行使监督权 我国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2组织社会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政府的只能是有限的,政府履行基本职能并不意味执政府包办一切,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怎样坚持对人们负责的原则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对人们负责的思想,为人民谋利益。政府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过程中,必须深入群众,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不能损害人们利益,违法失职行为要受到追究)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们的政府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努力使政府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考验)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通过各种途径,利用各种群众组织,社会团体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对待群众的来信来访,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为什么要依法行政1含义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利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利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2必要性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重要性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遵守,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怎么办: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2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3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4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爱惜民力。为什么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必须让权力接受人民的监督2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权利的行使需要人民的监督3权力是把双刃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4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5政府只有接受监督,才能更好的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怎么办?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律,二者缺一不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2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加强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社会与公民、司法机关、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我国政府如何树立权威?政府要树立权威,必须做到:首先,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其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最后,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大代表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责?1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2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利机关参加行使国家权力,要行使好法律赋予的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3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履职能力 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2决定因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其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 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 和活动原则.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做主为宗旨,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3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4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2他的确立也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含义?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1)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2)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三者的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是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是党依法执政的重要体现。

第四篇:政治必修二

1、国家的根本属性?阶级性

2、国家属性?社会属性,主权属性,根本属性

3、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4、为何我国民主不同于外国?

我国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实行专政

5、人民民主特点?

1、广泛性 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真实性 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既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日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6、民主与专政关系?

1、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是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2、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7、为什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1、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打击一切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的政府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人民基本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政治自由 监督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

9、人民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10、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的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11、权利与义务关系?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式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题。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12、如何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原则?

1、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我们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是每个公民对国家、社会和其他公民应尽的责任。只有履行一定的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权利

13、政治生活内容?

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

14、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学习政治知识 贵在参与

15、各种选举方法优缺点?

等额:可以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选择

差额:在候选人之间形成了相应的竞争,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有助于了解候选人容易发生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16、选举范围?

直接:县及县以下人大,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间接:县以上的各级人大代表、乡及乡以上各级政府 差额:人大代表

17、为何参加民主选举?

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18、民主决策制度?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

19、民主决策意义?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是推荐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

2、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提高决策科学性;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0、听证会步骤?

1、确定听证会主题

2、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扮演不同决策

3、各小组准备资料

4、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

5、听证会主持人总结

21、村民自治内容?

自己选举当家人 召开村民会议 村民自治章程或自治条约 村务公开

22、基层自治意义?

实行基层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时间,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23、民主监督制度?

信访举报制度 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舆论监督制度 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论政府

24、民主监督意义?

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25、如何民主监督?

1、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用于适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监督权

2、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26、关于政府?

1、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是人民意志的执行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作用:管理与服务

4、如何处理与政府的关系?了解政府的性质和职能,相信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寻求政府的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这是我们的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体现

5、宗旨:为人民服务 原则:对人民负责

6、向政府投诉途径:开设热线电话 设立信访部门 推行电子政务 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27、政府为什么依法行政?

1、国体,政府性质

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和缺失,提高行政管理水平;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28、如何依法行政?

1、依据宪法法律规定行政

2、合法行政 合理行政 程序正当 高效便民 诚实守信 权责统一

3、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统一、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4、谨慎行使权利 科学民主决策

29、如何对政府进行监督?

1、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2、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

30、对政府进行监督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接受监督,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有利于更好地和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31、阳光工程意义?

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另一方面是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实现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有利于

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32、政府如何树立权威?

1、履行职能

2、坚持原则

3、自觉接受监督

4、科学民主决策

5、政府工作人民要重品行、做表率、坚持权为民作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33、关于人大?

1、性质:国家权力机关

2、权力: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4、特点:民主集中制

34、人大代表的义务和权力?

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的监督

权力:审议权 表决权 提案权 质询权

35、民主集中制表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大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他监督。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司法监管去贯彻实行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6、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政体?

1、国体

2、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3、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 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7、关于中共?

1、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执政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5、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6、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8、坚持中共领导必要性?

只有坚持中共领导,才能自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9、执政方式的关系?

依法执政时中共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需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40、试金石?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41、政党制度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

42、关于人民政协?

1、性质: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是中共领导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2、主题:团结 民主 职能: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43、为什么实行政协?

1、国体

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3、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44、民族原则?民族平等原则 民族团结原则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45、三者关系?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项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46、自治权包括什么?

立法自治权 变通执行权 其他自治权 文化管理自治权 经济自治权

47、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2、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48、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内容?

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4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50、国家权力与义务?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他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1、关于联合国?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3、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级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52、中国与联合国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3、和平问题?和平问题是指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54、发展问题?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55、世界多极化意义?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计划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为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56、关于我国外交政策?

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主权和独立,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五篇:高一政治必修二知识要点

高一《政治生活》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

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人民民主具有什么特点?各有何表现?

(1)在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2)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3、什么是民主?什么是专政?民主和专政的关系如何?

答: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专政是指主要依靠暴力实行的统治。

我国的民主和专政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势力。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又必须要履行哪些政治性义务?

答: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2)政治自由;(3)监督权,它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控告权。作为我国公民所必须要履行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5、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必须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答: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平等的履行义务、平等的适用法律。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如何?

答: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③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了权利的实现。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我国当前实行什么样的选举方式?选举方式确定的依据是什么?

(1)我国当前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

(2)选举方式的选择,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哪些?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何重要意义?

答:(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四项。

(2)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同时,参与民主决策的实施,也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3、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是什么?如何实现村民自治?

答: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实现村民自治: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广大村民直接投票选举自己满意得人担任村民委员会干部,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也是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得主要途径。②村民可以通过村民会议等形式,发表意见,参与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决策与管理。③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等形式,是村民规范自己和村干部的行为,运用民主的办法来管理村里的日常事务的有效途径。④村民还开创了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

定期工作报告等形式,保证村民能够切实监督村干部的行为和村委会的工作。

4、公民实施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有哪些?有何重要意义?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公民实施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包括四个: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还有其他的民主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2)实施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③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3)应注意的问题: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用语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要负责的实行民主监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①公民在行使这一权利时,要遵守法律,依照规则和程序办事,不要采用非法方式。②要求我们在依法行使这一申诉、控告或检举权利时,要坚持事实求是的原则,如实反映问题。③还要求我们不能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监察机关的正常工作,不能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有序地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有哪些区别?

(1)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

(2)有序地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有: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性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③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④是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⒈我国政府的性质如何?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⒉我国政府担负着哪些重要的职能?

⑴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职能

⑵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⑷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⒊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工作原则是什么?

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的工作原则。

⒋如何贯彻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⑵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⒌我国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求助或投诉的途径有哪些?

⑴开设热线电话

⑵发展电子政务

⑶设立信访部门

⑷依法建立行政仲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制度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监督

1、政府为什么必须依法行政?

答:(1)这是因为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从根本上讲,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政府依法行政具有重要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3、如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答:(1)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2)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3)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4、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是什么?

答: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

5、政府进行民主决策应遵循的原则:

(1)依照法律程序的原则。

(2)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3)尊重少数的原则。

6、为什么要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答: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遗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7、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建立健全这一机制?

答:(1)关键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2)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具体来说:①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就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整整约束掌权者的行为;②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掌权者办事具有可遵循的统一规范,确保权力按法律行使,合理运行。

8、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那些监督形式?

答:(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

(2)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

(3)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4)群众通过法定渠道(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的监督

(5)司法机关的监督

(6)政府系统内部(监察、审计部门)的监督

9、政府接受监督有什么意义?

答: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政府只有接受监督:

(1)才能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2)才能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3)才能更好得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4)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一个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0、什么是“阳光工程”?“阳光工程”的实施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1)阳光工程即政府实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向人民群众开放政府“红头文件”的查阅。

(2)阳光工程的实施说明政府的服务意识和群众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3)这一举措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11、关于政府的权威

(1)决定因素:国家性质;

(2)具体表现(略)

(3)区别有权威与无权威政府的根本标志:政府的管理是否被人民自决的认可和服从。

(4)影响因素:政府及其公职人员的道德形象;依法行政的态度、能力和水平;履行职责的效果。

(5)如何树立:坚持权为民所用,坚持情为民所系,坚持利为民所谋。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权力是什么?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性质、职责和权利是什么?

(1)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包括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人大代表的职责是: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人民代表的权利主要有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罢免权、发言、表决免责权、批评、建议权等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具体表现?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民主集中制。其具体表现有: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有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的行政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或者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亿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它还是建立其他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2)实践证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决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所以,我国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而且必须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2)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保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施。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怎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

(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

(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6、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7、为什么我国绝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绝不能照搬西方的多党制。

(2)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实质上是要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其后果必将是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