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

最新文章

第一篇: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

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综述

2024年4月12-14日,由全国小语会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主办、浙江省小语会、杭州市天长小学承办的“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在天长小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多位语文特级教师、学者和教育报刊社的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做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的专题报告,她回顾了建国以来的教育改革历程,就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教”与“学”的关系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与会代表围绕“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语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改革展望”三个话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

十年课程改革,语文教学思想空前活跃,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与会代表认为,在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要颁布的时候,总结十年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得”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重视关注人的价值,强调以人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发展、能动的个体,尊重他们独立的人格与个性,这对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以及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有着促进作用。和过去的思想教育不同,语文课程改革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将会影响我国社会民主化的进程。2.语文课程的先进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十年来,素质教育得到了普及,先进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如,以生为本、三维目标达成、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文本多元解读等等,都是课程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闪光点。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点燃学生学习热忱、探索语文奥秘的引路人。

3.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有所拓展。

语文作为母语,课程资源十分丰富,开发和利用好这些资源,发挥其独特的价值成为大家的共识。教科书不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源。教师由教科书的讲授者变成了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语文的领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十年来,师生主动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学语文用语文相结合,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4.校本教研受到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十年来,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制度得到了重视。这些活动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高了语文教学水平。此外,现代教育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现代资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注入了活力。

总之,课程改革无论是在理论的创新,还是在实践的改造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代表们主要谈到以下几点。1.对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把握不准,语文课程内容比较模糊,语文知识和能力缺乏序列。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是什么?为了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究竟应该训练哪些项目?这些项目应当怎样安排组织更符合循序渐进的道路,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几十年前,叶老提出的这些问题,语文教学至今还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解答。代表们呼吁,语文教学目标、内容的盲目性、随意性,在教学实践中带来的危害很大。语文教学应该向科学化的路子迈进,语文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确定性,语文知识的安排和能力的培养也要有比较明了的序列,这样会使广大老师少走一些弯路。

2.教学理念还没能自觉转化为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不足。“内容分析+大量操练”之风不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课改以来,老师们接受了许多新理念、新认识,但是这些理念还没有很好地转化为教学行为。教学中过多强调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忽视了对文本表达方式的关注,“内容分析+大量操练”之风不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3.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滞后,评价方法单一,学生课业负担仍然较重。代表们认为,虽然历来很重视考试,重视评价,但长期缺乏对语文教学评价的系统研究,对“考什么”“怎么考”还很模糊,缺少可操作性的评价办法。教学评价不能与课程改革的其他环节紧密配合,反而存在相互掣肘的现象。为应付各种考试,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较重。十年课改,有喜有忧,有得有失。总结和回顾课改以来我们所走过的历程,将会为今后语文教学的发展积累更加宝贵的经验。语文教学教什么

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研究大多指向教学过程和方法,当我们的注意力走向“怎么教”的时候,却忽略了“教什么”这个逻辑起点。教学内容不明确,是近年来语文教学的一种病象。对教学内容的关注是语文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我反思。对于这个话题,代表们给予高度关注。

首先,要从整体观上思考语文教学的内容。

从整体观上思考教学内容,就是不能孤立地讲选取哪个教学内容。教什么的问题是有层次结构的,一是课程内容,二是教材内容,三是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决定教材内容,教材内容决定教学内容。一线教师考虑教材内容比较多,教学内容不等同于教材内容。我们要凭借教材,同时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整体观上思考教学内容。其次,要从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上明晰语文教学的内容。

代表们认为,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为什么教”。叶老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有自己的“独当之任”,这个“独当之任”就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拿到一篇课文,教师首先要问自己,这篇课文在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方面有什么价值,课文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理解和运用是一个整体,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语文教学迷失方向,往往是忽视了语文学科独有的任务。第三,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选择教学内容。

很多代表都强调明确教学目标的重要性。从各学段目标、各单元目标入手,依据三维目标确定每篇课文、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如果每个老师对每个年段的语文学习目标、要求都了然于心,所选择的教学内容就不至于发生偏离。第四,影响教学内容选择的一些因素。

1.课文。课文不同,教学重点、难点就会不同,要选择对学生来说最具有学习价值的教学内容:有的侧重在语言积累和运用,有的侧重在阅读能力培养,也有的重在情感熏陶,不能千课一面。此外,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课时,“教什么”的问题都值得去研究。

2.学生。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他们有知识、生活经验的积累,有自己的认识与看法,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储备与背景,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谁知水平来设计语文教学,如,学生已知点有哪些、未知点是什么;基础薄弱的学生教什么,基础好的学生教什么。

3.教师。语文可以多元解读,同样的文本,不同的老师选择的内容会不同这是正常的事情。关键的是教师要知道自己想教什么、在教什么,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教师要过文本解读关。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将直接影响“教什么”的问题。没有这个基础,不可能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五,要厘清的一些问题。

1.关于语文知识。语文教学离不开知识。小学语文教学,究竟哪些知识是必教的,哪些知识是不用教的,大家还很困惑。这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否则会影响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2.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语文自独立设科以来,其课程内容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需要加强研究。课程目标包括义务教育阶段的总目标和年段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已经作了明确的规定,需要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相辅相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3.阅读与阅读教学。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对象不同,“阅读”个人可以完成,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次目标不同,“阅读”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文本的学习体验情感,习得方法与习惯。教师如果是以“阅读”的姿态引导学生学习,那就会偏离语文教学的方向。

代表们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还必须在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进行创新。只有理论研究更深入了,“教什么”的问题才会更清晰。在理论创新的同时,需要对语文课程的研制、语文教材的编写、语文教学的模式等进行新的探索。高水平的课程研制既能回答为什么教,又能清晰回答教什么;高水平的语文教材要能科学地实现教什么;而教师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研究如何教。有代表提议,要建设一门新的语文学,给语文学科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综上所述,解决“教什么”的问题确实是一个艰 巨的系统工程。语文教学改革展望

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展望,代表们畅所欲言,谈了以下几点愿景。第一,语文教育要守正出新,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守正出新”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从历史上看,语文课程改革容易出现左右摇摆的现象,主观上是想矫正,但结果常常是矫枉过正,语文教学总是在非此即彼中举步维艰,我们要汲取这些教训。课改中,一些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好的做法,我们应该继承;反过来,如果不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我们就要加以改正。社会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出新”。未来的语文教学改革,这个传统不能丢掉。第二,对语文教学未来发展的期盼。1.从“教课文”走向“教课程”。

要从传统的“教课文”的思想转变到“教课程”的观念上来。教一篇课文,把课文作为例子,根据课程目标,思考选择什么内容,为什么选择这些内容,怎么通过这些内容有效地组织教学实现目标,促进学生的发展。

2.从“教师的舞台”走向“学生的舞台”。

语文教育的一切工作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总体来看,“以生为本”的理念还没有真正在语文课堂中体现。越是水平高的,越是功底深的老师,课堂就越容易成为“教师的舞台”。课堂应成为“学生的舞台”,“以生为本”的理念是跟社会民主化、政治民主化同时推 进的。教育是充满理想的事业,我们无力改变社会上的不正常现象,但希望通过老师们的努力,从课堂民主化开始,影响社会的民主化。3.从“单一模式”走向“多元模式”。

要突破传统的、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鼓励创新,鼓励个性化的教学,鼓励不同的老师形成各自不同的教学风格。鼓励不同的教学流派、不同的学术思想和改革实践。语文教学要向多元模式迈进,一些地区的代表谈到了自己带领当地老师进行的一些实践探索,如,浙江温州进行的“构建以学为主的课堂”改革实验,山东青岛南京路小学进行的“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给大家不少启发。4.从“内容分析”走向“策略指导”。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离不开语文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从知识到能力转化的过程中,方法和策略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语文教学要向科学化的道路迈进,不仅要“得意”、“得言”,还要“得法”。加强“策略指导”,这是未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5.从“非语文”走向“本色语文”。

曾几何,为了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大量非语文的东西源源不断地涌进课堂,语文课承载了太多非语文的东西。代表们呼吁,要让语文课体现语文味,就要在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精神的基础上,以“语”为本、以“文”为色,不断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的情感和运用母语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在借鉴中寻找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新方法。

语文教学要在继承中发展,同时也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 母语教育经验。不少代表谈到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PIRLS)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如将阅读能力划分不同的层次;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理解和创造性理解的能力;重视对学生持续阅读的能力的训练。还有代表从写作要求、评价、命题范围、指导模式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比较了中外习作教学的差异,对未来我国习作教学的发展提出若干建议。也有代表从国外起始阶段习作训练的做法,谈到国内低段习作教学改革的思路:不是学了一定数量的字词才能学习写作,字词句的学习可以和习作同步。从低段开始就可以让学生进入习作训练,让学生觉得只要自己有想法,就能表达出来,习作并不是什么难的事情。第四,对语文教材发展的展望。

与会代表还对未来的语文教材建设提出了期望。大家希望语文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性上要更高,对教学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上要更强,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序列要更清晰的。一些老师从PIRLS阅读测试的编制,谈到语文教材可以借鉴的一些因素。如,一些阅读材料可以采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问题设计可以考察阅读材料没有明确告知、只能根据文本进行合理的推论。又如,PIRLS很重视资讯材料的阅读,占全部阅读材料的50%,这与现代社会人们的阅读倾向是很有关系的。据此,语文教材在资讯类文章的阅读数量上可考虑略做调整。语文教材还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阅读材料可以从纸质文本发展到电子文本,课本也可以和其他教学材料配合使用。

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是对课程改革十年来小 学语文教学成果的全面总结与梳理,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执笔人:课程教材研究所 郑 宇)

第二篇: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 专题讨论纪要

“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专题讨论纪要

【2024年4月12-14日,由全国小语会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主办、浙江省小语会、杭州市天长小学承办的“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在天长小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多位语文特级教师、学者和教育报刊社的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做了《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之我见》的专题报告。与会代表围绕“课改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得与失”“语文教学教什么”“语文教学改革展望”三个话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

(一)“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得与失”专题讨论纪实

【讨论主题】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得与失 【召集人】 翟京华 沈大安 王显才

【参加人员】翟京华 沈大安 王显才 楼朝晖 庞继广 郭爱香 姚 颖 陈 洁 金剑辉 殷宗祥 郑 宇 金明东

第一分论坛全体与会代表,经过四个小时深刻而热烈的讨论,围绕着“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的得与失”进行了深度论坛。碰撞出智慧,擦亮了思想。特别是中心主任翟京华女士,教育前辈沈大安先生,人教社小语室郑宇女士,北师大教育学部姚颖女士,杭州天长小学楼朝晖校长等对小语课改的真知灼见,使得本次特级教师高端论坛,名至实归。受大会委托,代表第一小组,将小组讨论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端论坛,关注课改,意义重大

10年课程改革,波澜壮阔,其影响之巨几乎成了中国基础教育的代名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正式实施,新一轮语文课标及教材颁布在即,代表们一致认为,此时此刻,小语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能够在首届论坛上,就“课程改革的得与失”进行集中研究,回望小语课改10年风雨路,将对未来小语10年以及更长时间的发展,起到里程碑的作用。正如开幕式上叶澜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小语改革在大的社会转型期,其复杂性、艰巨性和挑战性是极为突出的,因此小语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以“高端论坛”的方式关注课改,也昭示着小语界全体同仁坚定改革的责任与担当。

二、高位审视,课改十年,成绩显著

1.小语课改10年,顺应时代潮流,思想空前活跃,方法层出不穷,涉及课程与教材、教学与评价、教师与学生多个维度,成果是巨大的,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心主任翟京华校长特别强调,对待课程改革,我们要有一种大智慧、大眼界。是改革,就一定会有问题。可能是改革前的旧问题,也可能是新产生的问题。改革的方向和主流是不是有助于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我们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审视改革,我们应该充分地肯定课改。正如鲁迅所说:勇士再有缺点,但他是勇士;苍蝇再有优点,但它是苍蝇。翟校长借用三个词形容课改成果:(1)普遍。十年课改使素质教育普遍化了。(2)普及。优质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更加普及了。(3)普通。先进的理念,或者是世界趋势的前沿理论不再神秘,而变得普通了。

沈大安会长十分赞成翟校长的观点。他认为先进的教育理念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大面积的普及。比如三维目标,是课改一个很大的进步。再比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文本的多元解读,都已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同时,他认为这次课程改革重人文,让我们感到以人为本。关注人文精神,关注人的价值,跟过去的政治思想教育不一样。课改对人文精神的关注将影响我国以后整个民主化进程。沈会长还特别肯定了课改的重延伸,语文教育的范围在扩大,比如一些资料的引用,引导学生课内外结合,实现了小语会崔峦理事长提出的“课外阅读校本化”,这在课改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2.小语课改10年,理论研究、课程意识、教育教学观念,相互碰撞,异彩纷呈,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思想深入人心。

人教社小语室郑宇女士,强调十年课改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很大,集中表现在教育观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1)学生观的变化。学生不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教学设计对于学生不再是零起点,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不再是一张白纸。(2)主体观的变化。课改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把学生放在了首位,注重营造条件帮助学生去构建,注重如何教会学生学习。(3)教学观的变化。即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一方面语文教学的方式越来越多元,一方面我们也允许学生有多元的理解。

3.小语课改10年,思想解放,个性张扬,学校、教师、学生与课改共成长,好多教师著有专著,这点超越以往任何时代。

广西博白县第一小学的庞继广,浙江桐乡市实验小学的金剑辉、云南昆明五华区教育科研究中心的陈洁、浙江绍兴县实验小学的金明东等,从“学校、教师、学生与课改一同成长”的亲身历程,从课堂面貌、学生表现、教师行为等不同视角,阐述了课改10年的沉甸甸的收获。

三、高屋建瓴,正视问题,把脉导航

与会代表在充分肯定课改成果的同时,也以小语人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梳理小语十年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并寄希望借助本次研究厘清制约小语课改的瓶颈所在,以使我们的论坛研讨有助于小语未来的建设和发展。

1.小语课程教学目标性的虚化。小语的基础性和母语特点,始终给人们一种印象,小语是学科但又不完全像学科。这就势必造成课程、教材以及教学中目标的模糊混沌。目标不清,重点不明,是小语顽疾。

广西的庞继广老师谈到十年课改有喜有忧,忧的方面谈到七点,其中第五点是“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性任务无法完成”。云南陈洁老师谈到课改“轻知识、轻表达、轻实效”,也特殊提出,许多老师上完课后教学目标不清楚,尤其是情感性语文,孩子动情,流泪就是完成教学目标吗?同样,语文学科目标不明确,还表现在年段目标不明确,环节目标、课时目标不清晰。小语室郑宇老师也对课标三维目标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过程要作为一个目标?目标是什么?一般是说对于一个学习结果的期待。如果说过程是一个目标的话,这个目标最后所得到的结果是什么呢?再说价值观,是否可以和情感、态度来结合?哪有一节课就能完成一个价值观的教育的?关于教学目标虚化的讨论,与会代表认为应注意把握小语课程改革综合化及人文丰富性的尺度,赞成柯孔标副理事长提出的“有限语文”的理念,让小学语文在目标上由感性走向理性。

2.小语课程教学训练性的弱化。母语最大特点就在于其丰富的语言实践。同样,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脱离儿童的语言实践和训练,就会使得我们的教师不从容,心中没底,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虚化和低效。

广西庞继广老师忧虑:一是老师讲得太少,讲得又不精,学生课堂的收获在减少。二是学生的语文基础受到削弱,语文整体水平令人担忧。浙江金剑辉老师提出现在的小语课程“轻基础、轻序列”。浙江全明东老师强调语文还是要有一条主线的,应该是“学语习文”的。我们迫切呼唤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有一条主线来承载,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好的知识体系和序列,不要把教师的水平估计得太高。他引用沈大安会长的话强调:“语文训练是语文学科的个性”。天长小学楼朝晖校长也提出,能否给三年级的学生提出一个标准──过关作文的标准。如果样本数量足够大的话,还是能出标准的。他觉得这就是序列。北师大姚颖女士也提出:中国古代还是有很多作文训练的直接操作的方式,我们是否去借鉴。比如说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学写作,要经历拟作的方式,模仿别人的文章。还有自拟题目或师长命题,自作文或代长辈作文,跟长辈参加写作活动等„„再比如到了唐代,是诗歌创作的高潮,要进行很多单项的训练,练声律,练对仗,立意取材,修改加工等。人教社郑宇老师也指出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是对于阅读目标的关注不够。二是需要大力加强阅读策略。台湾赵镜中教授经常介绍阅读策略,但是我们吸收的不多。有些阅读策略,还是需要我们去注意的,比如自我监控的意识、图像化的策略、知识的关联等。对此,代表们特殊指出,语文学科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特别重视并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语言操练和运用的机会。

3.小语课程教学规律性的淡化。小学语文是学科,更是科学。儿童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发展语言,更是发展思维。思维发展,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形象到抽象。同样,小语教育特别倡导“教是为了不教”,举一而反三。

广西庞继广老师谈到课改后有“学生语文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两级分化”现象。江西南昌的郭爱香老师指出:“《课程标准》关于朗读的要求,低年级是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中年级是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高年级是有一定速度的读。而我们的老师布置学生回家读课文,就提3遍5遍,往往会忽视这些差异性的要求”。北师大姚颖女士也特殊强调,语文教学忽视学生的能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是变化的。我们的教学设计事实上是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所以我们要充分把握学生现有的基础。对于语文教学规律的重视,浙江全明东老师提出了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视角:现在的阅读教学研究应该做的非常好,但识字、习作需要同步重视,口语交际的研究就更加忽视了。可见语文学科内各领域也因其相对独立性而有其独特规律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人说,只有掌握了语文教学的规律,小学教学才能真正驶入“顺其自然”的快车道。

4.小语课程教学多样性的软化。课程教学多样性是一个丰富的概念。这里着重是指学生语文学习方式和语文教学评价问题。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正如小语室郑宇老师指出的那样:面临一种新的理念时,教师首先要想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改变了以往哪些不足?自身是不是有不足和缺陷?认清了问题,就不会出现课改初期“小组学习”昙花一现,也不会出现课改十年“小组学习”名存实亡。同样,代表们对课改中“评价”这一软肋十分忧虑。四川乐山的殷宗祥研究员从政策方面、课程方面、社会方面对评价的制约影响,提出不解决好评价问题,课改就没有导向的指挥棒。浙江金剑辉也提出考核评价虽不是一个概念,但考什么,怎么考,也是课改需要同步配套的。沈大安会长对学生学科评价也十分关注,指出:我们非常重视考试,但是缺乏对于评价的研究。国外评价有两大部分:纸笔检验、表现性测验。《学生表现评价手册》中介绍了两种评价方式:成长记录、展览展示。纸笔检测怎么做得比较合理、科学,值得我们继续深入地研究。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2024年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特别是对于小语特级教师教学中心而言,对于小语十年课改和未来十年新的起点,我们正关注小语改革的两大走向:一是回归本色,二是走向生本。我们相信在全国小语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小语教育的又一个春天正向我们走来。(执笔人:王显才 吉林长春东北师大中信实验学校校长 全国小语会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二)“语文教学教什么”专题讨论纪实

【讨论主题】语文教学教什么 【召集人】 李明新 段宗平余 琴

【参加人员】李明新 段宗平余 琴 陈先云 腾春友 王尚文 王雷英 王永渔 李志德

蒋 卉 李莉莉 李海鹏 吴彩花 邢志敏 贾 芬 时广郑 韩海鑫 肖俊宇 刘亚雄 于艳荣 夏迎春 程 弘 李淑艳 林 莘 张德华 李 晶 余洪礼

程惠萍 杨 华 魏 薇

本次论坛倍受大家关心的是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个新的问题,但是,在语文课程改革进行到较为深入的阶段被再次提出,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影响作用。对此,三十多位语文特级教师和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教什么”是目前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分组内的特级教师和专家学者都感受到,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已经不是个别教师存在问题,不是个别课堂存在的问题,而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和期待解决的问题。于艳荣(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指出,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周围的老师,他们有种感觉,越来越不会教书了。张德华(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李莉莉(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吴彩花(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开元小学)认为,有时候看一节语文课,感觉除了几个生字之外,对学生来说收获并不是很大。语文老师到底教什么?基层的老师并不知道。目前一线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还是很笼统的。李淑艳(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指出,现在的年轻教师,觉得教一篇课文非常简单。20分钟就可以教完。上课时,胡子眉毛一把抓,却抓不住重点。不能根据课文的体裁,有侧重地来设计教学。时广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认为语文教学教什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很多老师,很喜欢听课,但是并没有弄清楚做课教师要教什么,只是盲目地学怎么教。可见,不解决语文“教什么”的问题,就无法真正提高语文的质量问题。反思这个问题,李明新(北京小学)滕春友(浙江教育厅教研室)段宗平(湖北教育厅教研室)王雷英(宁波广济小学)认为,它已经不是一般操作层面的问题,既反映了语文理论建设方面的问题,又反映了教师实践认识的问题。由此导致语文教学高耗低效问题长期存在。解决这个问题,势必使语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2.“教什么”的再次提出反映了语文学科自身的再次觉醒。

那么,为什么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长期存在?为什么这个问题再次被关注?对此,大家通过讨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特别是王尚文教授(浙江师大)的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与深思。

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再次被提起,可能隐含着语文学科自身的再次觉醒。他觉得要从根本上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必须明确这个问题来自“为什么要教”,我们为什么要设置语文课程。他以为叶圣陶老先生其实是讲得一清二楚。学校的各门课程,就好像是车轮的辐条,指向学生发展这个核心。语文教学,有它的独挡之任。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个才是语文课的独挡之任。如果我们着眼为内容,那与政治课、历史课,没有多大的区别。

理解什么?运用什么?拿到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我教这篇课文,对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有什么帮助。当然,理解离不开理解课文内容。但是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语言文字。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作者要这样说,而不那样说,这就是运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之所以要设置语文,就是要培养这个能力。

同时,王尚文教授指出,理解和运用是一个整体。不要把理解和运用割裂开来。只有“百分百”的语文课,才是最有力、最深刻的人文熏陶。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去体味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李明新(北京市北京小学)滕春友(浙江教育厅教研室)段宗平(湖北教育厅教研室)认为,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不是一个新问题。在我们语文教学研究过程中,每隔一个阶段就会出现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今天再次被提起,的确隐含着学科的再次觉醒。这一觉醒,将有助于我们对语文课程基本属性的再认识。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它的长期存也在反映了语文教学复杂性的客观现实。他指出,在教育走向开放,走向民主,走向科学的今天,这个问题变成所有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说明有更多的教师语文学科的意识增强了,语文学科自身建设又到了一个迈向新起点、新高度的时候了。这个问题解决的价值将在于推动语文教学核心问题的深入探究。

3.“教什么”的问题探讨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发展。

在讨论过程中,大家感到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起点并非从零开始,特别是实践层面,许多同志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探索,深化了对语文课程的认识,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探讨“教什么”的问题使语文观更清晰,教学专务更明确。

李志德(山西省太原市第六十五中学校)李晶(天津市河东区第一中心小学)认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还是要围绕语文来做文章。什么是语?什么是文?听、说归“语”,读、写归“文”,紧紧围绕听说读写组织实施,才能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林莘(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指出,在解决语文“教什么”的时候,我们得清楚语文教学中的几个概念:(1)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2)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3)阅读与阅读教学。(4)读者与作者,教课文与教语文。概念厘清了,“教什么”才清楚。蒋卉(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以阅读教学为例,也谈到相同的认识。她认为,许多语文老师把阅读教学和阅读划了等号。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的对象不同、目标不同。教师如果始终是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那她就会忽略指导阅读的策略层面的东西。

李明新(北京小学)王雷英(宁波广济小学)余琴(杭州上城教育学院)等老师认为,语文作为国家的一门课程,语文教学的价值是多元的。既要教语文知识与方法,培养语文能力和习惯,又要教学生学会做人。前者是它的专门任务,用一句话概括是“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后者是所有学科的共同任务。语文教学实施中,要在完成自己专门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所有学科一般性的任务。而我们今天迷失方向,往往是忽视或丢失了专门任务,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李莉莉(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则从语文课程性质的角度指出,新课程实施以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始终是老师纠结的一个问题。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不能够分割的。在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学习一篇课文,让学生更便捷地去理解,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滕春友(浙江教育厅教研室)段宗平(湖北教育厅教研室)指出,我们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全面性价值,同时也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个性价值。特别是在体现个性价值上,我们要结合具体的年段来深入地研究语文教什么。同样,不同文体、不同课时,都值得研究“教什么”的问题。

其次,“教什么”的问题探讨促进了语文教学多角度的实践研究。

第一,一些同志的实践与认识反映了对“教什么”的系统思考。程惠萍(山西省太原市青年路小学)提出了回归语文;回归学生;回归生活的“三回归”主张。回归语文是指一篇课文可挖掘的教材点很多,语文老师必须把语文核心的价值挖掘出来。回归学生是指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水”,应该站在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是指语文老师不要把自己当作神。一个语文老师要善于把自己引退,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语文空间去。我们要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让学生把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智慧。林莘(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面对教什么的问题,觉得备课时要做到四点:凝聚文章的魂、把握文章的脉、点击文章的心、挖掘文章的法,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时广郑(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指出,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不是对立的矛盾,这是统一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只有把教材教好了,才能解决用教材教的问题。如何把教材教好,他认为应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考虑。(1)从大处来着眼。依据课标所规定的学段目标入手,确定教学目标。既不降低要求,也不越位。(2)要从具体入手。即依据教材所要求完成的具体教学任务入手。(3)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实际、习惯情况来设计语文教学。肖俊宇(福建省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老师认为,“教什么”需要有三个重视。(1)重视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2)重视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3)重视理清文章思路能力的培养。

第二,许多同志认识到强化目标意识有利于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张德华(安徽省淮北市教育局教研室)王永渔(贵州省六盘水市教育局教研室)认为,要强化课标意识,从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学时目标入手确定教什么。不同年段,具体目标也不相同。夏迎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教育学院研究院)指出,目前的语文教材目标不清,方法不明。我们的出版社、专家们,编写教材时,能否让我们的老师知道该做些什么?我们说的许多目标太泛了。只有把目标弄清楚,我们的老师才知道怎么教。刘亚雄(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则提出自己的见解,语文学科有它的特殊性。语文教学教什么,实际上就是要解决语文课堂教学重点教学目标问题。如果我们每个一线的语文老师以课标为依据,将课标对每个年段的学习要求都了然于心,能根据年段目标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目标的方向不至于偏离。第三,一些同志还从更多的视角就“教什么”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邢志敏(辽宁省实验学校)主张从生本的角度来思考。小学语文教学归于“小”字,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对语文的向往是非常重要的。魏薇(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认为,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将直接影响“教什么”的问题。她指出,无论什么版本,课文后面都有提示性的内容,告诉我们教什么的范围,但这不足以让教师有效地把教学内容提取出来。语文老师都要过文本解读的关,没有这个基础,不可能深入灵活地用教材。有的语文老师误读课文,把握不了文本,素养不高。语文教学能不能解决好“教什么”,与语文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密切相关。李淑艳(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教师培训教研中心)则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角度提出自己的认识。她结合“小学语文学会学习”的实验认为,低段要贯穿两条线,一个是识字,另外一个是读说背的训练。中段把阅读的操作方法,列入教学内容,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到了高段,学生就会逐步达到了叶老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水平。建立有序的阅读教学的训练序列,明确阶段性的训练目标,就能基本解决阅读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韩海鑫(广东省深圳市深圳小学)在会上与大家分享非语文学科的案例,从东、西方的教学案例比较中,使我们思考“教什么”。程弘(陕西省西安小学)指出,在教给学生知识的时候,不能忽视调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热爱阅读、倾情于阅读、倾情于写作的情感。

4.“教什么”的问题解决呼唤语文学科理论与教学的创新。

如何根本解决语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王尚文教授(浙江师大)认为,要建设新的语文学。新的语文学是由“语用学、语言美学、哲学解释学”等组成。这将给我们的语文课提供一个强有力的学科支撑,真正能够实现华丽的转身。魏薇(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指出,语文教材至今也没有打破文选式的结构。这种教材,我们拿到的每篇课文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而语文教材编排缺少逻辑性,文选式的编排方式也很难打破。之所以难以打破,与语文学科自身建设的不完备是有直接关系的。李明新(北京市北京小学)老师认为,语文教育或语文教学到了一个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时候了。如果没有理论创新,我们的研究可能还在这个高原地带做一些低水平的研究。我们如果没有稳定的共识,没有一门具有学理意义的学科立在那儿做指导,语文教学研究就会存在钟摆现象。目前的语文观千差万别,这直接导致了语文教学实践的摇摆。从理论层面,我们需要再次思考语文教育中的语文观、语文价值观、语文课程观、语文教学观,只有把这些方面的理论更深入地研究了,我们教什么的问题才会越来越清晰。在理论创新的同时,语文课程的研制、语文教材的编写、语文教学的模式等都需要新的探索。高水平的课程研制既能回答为什么教,又能清晰回答教什么;高水平的语文教材则科学地实现用什么教;而教师更多的精力则可以用于研究如何教。可见,解决教什么是个艰巨的系统工程。

在讨论中,陈先云(人教社小语室)主任认为,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可以从课程层面与教材层面两方面考虑。在目前情况下,教师从教材层面研究更有现实意义。(执笔人:李明新 北京市北京小学校长 全国小语会特级教师教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三)“语文教学改革展望”专题讨论纪实

【讨论主题】语文教学改革展望 【召集人】 易 进 杨 屹 赖正清 【参加人员】易 进 杨 屹 赖正清 汪 潮 黄 兰 董 琼 董蓓菲 王 慧 邹春红 吴 群 李亚东 仇千记 王崧舟 盛新凤 俞国平

展望一:关于语文课程和教学形成一些基本共识

若干年来,语文教学在教育理念上常常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语文教学实践也呈现着非此即彼、左右徘徊的钟摆式发展轨迹。以至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仍然存在目标不明、内容不清、实效不高等各种问题。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们对语文教学教什么、为什么教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稳定认识。

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系的董蓓菲老师提出,语文教育之所以被骂得很多,就是因为语文教学具有复杂性。我们处在一个转型的时期,既要继承好的语文教学传统,又要和西方的教学努力站到同一个水平上。课改十年来,从课程改革、考试评价改革再到教材改革,各种各样的教学思潮走进课堂,对教学实践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没有跟上,也没有特别明确的操作方法。因此造成课改十年的成效不如大家期望的那么明显。

吉林省吉林市的邹春红老师从教研员的视角提出,语文教学的理论太多,令人眼花缭乱;实践中对新理念和新方法做“加法”多,“减法”少,总让人目不暇接。从历史发展看,语文教学实践总在左右徘徊,一直都在探索之中。80年代阅读教学重故事内容和人物分析,有固定模式,从内容到内容,把针对内容的训练当成主体。90年代初提出语文能力培养的要求。很多老师将加强语言训练当做语文的本质。后来“课改”提出加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要求。这中间可谓花样繁多,但课堂的实效性却不强。

重庆市第二实验小学的黄兰老师搜集了许多老师对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期望,他们期待将来大家能够理清语文教学的本质,使老师们走出混沌,不再纠结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等问题;期待语文教学不在专家的辩论中徘徊和丧失自己。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的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也指出,“语文的本质和个性在哪里,这是课程改革狂飙突进后留给我们身后的反思”。

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关于小学语文课程和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已经可以取得一些共识。语文教学的复杂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通过将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进行对比,可以在一定程度揭示语文课程的特殊性。

正如王崧舟老师指出,语文教学为什么在很长时间里没有清晰的内容和目标?其他学科课程标准里都有内容标准,而语文课程标准里则没有,这是否透露着语文教学自身的悖论?一方面它有其规定性,但语文学科的言语性和母语的习得性又使我们很难对语文课程内容进行准确的预设和表达。他还提出一个追问,即纷乱的教学现象是不是掩盖了语文学科不是知识学科这一事实。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柯孔标老师对此的回应是,语文肯定不是知识学科,但语文教学时刻离不开知识。但对于语文教学到底要教什么知识,目前还不是十分明晰,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他结合英语学习的经验指出,初学英语时学习了大量语法知识,但在实际运用英语时,语法规则大多已忘掉,但是讲话时还会体现出对语法的运用。这就像建筑时的脚手架。建房子时必须要有脚手架,但是房子盖起来,脚手架就撤掉了了。

对语文本质和特征的准确把握必须澄清相关方面的相互关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的汪潮老师提出不同层次教学内容,即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教材内容三者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等。王崧舟老师和同样来自浙江的盛新凤老师还讨论了语文内容与形式,即言与意的关系;语文训练的科学序列、实用性与“小火慢炖”式的积淀、精神陶冶之间的关系;显性学习和内隐学习的关系;知识学习与能力养成的关系,等等。他们指出,就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而言,教学必须首先保证内容的确切,再选择方法;就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而言,教学内容不同于教材内容,教语文不等于教教材。

展望二:语文教学实践有所改观

首先,语文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

教学实践的改观首先表现在教师身上。他们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能够根据学生需要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包括教材文本的体裁和体裁等)恰当设计和表述教学目标,并能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落实目标。实践证明,在特级教师的引领下,普通教师通过参与教学研究可以形成比较明确的目标意识,比较清楚地把握语文教学的内容体系和训练序列。山东省青岛市南京路小学的杨屹校长和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教研员吴群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介绍了她们在此方面的尝试和收获。

杨屹校长首先分析了班级授课、年级累进式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即教师对学生知道或不知道什么,只有大致了解,缺乏针对性,尤其是难以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要突破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就需要采取个人化的教学策略,诊断每个孩子的学习起点,确定精确化的指导内容和方式。她们学校的尝试是,组织教师通过专业化的学习和共同研讨,依据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理清各个年段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的努力标准,再将学生的实际水平与努力标准比对,明确学生需要有哪些持续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学校又尝试根据一般学生达成努力标准的学习过程绘制“教学路径图”,明确具体的课时目标和课堂教学环节目标。在教学实施中还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和进程及时测量和监控,并依据测量数据指导后续教学。

吴老师的团队主要开展的是建构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此研究的意图是通过一定的教学模式规范教师的教学,改变教学过于随意的现实问题。在学习借鉴新教育的一些研究成果基础上,教师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核心目标、拓展延伸目标三类。基础目标是学生不用教就会的,核心目标是教学的重点,拓展延伸目标主要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较高要求。教学过程基本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检验实现基础目标;二是突破核心目标,包括汇报预习收获、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归纳整理展示交流、语言实践等四个环节;三是通过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深化拓展延伸目标。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教师的目标意识浓了,经常思考和反思三类目标如何设定,备课时会考虑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能够落实教学目标,阅读教学更加关注言语形式的指导,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得到控制,学生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发挥。

其次,学生能够在课堂潜心学习,提升语文素养。

教学改进只有在能对学生学习带来积极变化时才有实效。浙江省乐清育英小学的俞国平老师提出要建立“以学为主”的课堂,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集中的内容,有充分完整的时间,学习过程能够表现出整体、连贯、有层次地提升。概而言之,“教学内容上以学定教,教学过程上先学后教,教学要求上多学少教,教学评价上以学论教”。董蓓菲老师从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高度,联系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提出的教育公平问题,提出语文课堂要追求教学公平,力求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她结合去年年底“两岸四地”活动中香港老师的授课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应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论自己的感受。

以学为主的课堂并非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盛新凤老师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主客相生的关系,是师生相互作用、教学相长的过程。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师从“请跟我来”式的教学转变为“我跟你去”的教学,但实践中出现教师该讲的不敢讲、不敢展示等现象。而理想的课堂应该是教学互动,教与学之间不断地相互转换。

对于教师在语文课堂指导什么,阅读教学当然是要兼顾语言内容和形式,将对知识性内容(如写作方法等)的理性分析和运用与对文意的感悟和体会有机结合。此外,董蓓菲老师结合PISA等国际测验项目的阅读测试题指出,阅读教学要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对文字产生意义,形成自己的理解,由此发展其阅读兴趣及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的能力。她还结合国际阅读测验(PIRLS)的试题案例提出,目前中国学生缺少的能力是在读完文章后作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要培养这种高级思维的能力,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指导。她举出的试题问题如,“你觉得老鼠容易被骗吗?说出一个理由。”“你认为罗伯是个怎样的人?举出两个例子。”“文章的哪些内容可能令人不相信?”当然,语文教学不仅仅是阅读教学,还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其他方面的语文教学。比如习作、写话,包括写句子的活动;再如听记、口语交际,等等。

展望三: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化和扩展

语文教学实践的改进要以语文教学研究的成果为依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需要多方面力量的参与。包括政府、课程和教学领域的专家、教材编写者,也包括广大教师。

针对目前语文教学研究的现实情况,未来的语文教学研究在问题范围方面要进一步扩展。首先,如黄兰老师和邹春虹老师所说,要从“阅读独大”转变为对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都给以足够的关注。尤其是在公开课的研讨活动中,目前许多公开课是以阅读教学为主,其他课型极少。以后的教研活动要力求改变这种现状,增加对其他课型的展示和研讨。其次,语文教学研究要兼顾课内外的语文学习,将课堂教学研究与课外阅读、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活动结合。再次,语文教学研究要从重点研究如何解读教材、如何教转向兼顾研究学生如何学及学得怎样等。

在语文教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方面,汪潮老师提出要有一种整体观。例如,对于教学内容,不能孤立地讲选取哪个内容,而要从整体上进行思考。盛新凤老师也提出,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我们的思维方法中应该有一种融通的思维。至于具体的研究策略,董蓓菲老师提出,要用科学的态度对我国100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历史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被时间证明是正确的一些规定性要求,比如识字教学、课型教学、文体教学等。此外,她和董琼老师都提出,对国外母语教育的实践经验也需要以科学态度进行分析和选择性地借鉴。

展望四:语文教材为教学提供具体的导向

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不清、内容不明的现实问题,许多老师指出现行语文教材在教学指导性方面存在着局限,进而对语文教材的改进提出了期许和建议。浙江省龙游县的教研员赖正清老师介绍他们对3000多位学生的调查结果。该调查主要考察学生和教师对语文教科书中的的选文的满意度和喜爱程度。结果发现学生的喜好与教师的想法有一定差异。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教科书在可读性方面还可以进行一些改进。同样来自浙江的俞国平老师也曾对教师进行过调查,请他们说说如何确定一篇课文的阅读教学内容。结果发现许多教师对此没有明确的想法,教学设计时“想当然”的成分很多。教科书没有将课程标准的要求切实转化为有序的教学内容。为此,他的展望或者说期许是,建设高质量的教科书,在教学内容方面有较高的确定性,并有明确的导学系统、练习系统。综合而言,就是语文课程教材化,语文教材教学化,或者说教材内容课文化,而课文练习化或实践化。此外,黄兰老师还提出,教科书内容要突破课文主导的面貌,通过教材的组织结构使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教学内容与阅读教学(课文)一样有一定的地位。

结束语:特级教师对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为时半日的讨论,不仅仅是提出了对小学语文教学未来发展的展望,而且展示了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们在未来引领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潜能。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主要学习领域,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有自身的规律。这些使语文成其为“语文”的规律需要我们去发现并用于指导教学实践。只有揭示和把握这些规律,才不至于使语文教学随社会风潮的变化而左右徘徊,来回摇摆。探索和揭示小学语文教学的规律,这不仅仅是学者或专家的责任,更是广大教师的使命。特级教师大多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取得了显著教学成果,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植根于实践,又有一定的思想提炼,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为探寻语文教学发展方向发挥作用。

事实上,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正在并将继续带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合作研讨、教学尝试、课例研究,探索明明白白教语文,让学生清清楚楚学语文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期待在不仅的将来,特级教师们可以作为一个专业群体,将已经取得的实践研究成果汇聚成册,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性意见,也为教育主管部门、教材编写人员,乃至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提出建议。(执笔人:易进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全国小语会副秘书长)

第三篇: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陈先云

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青岛)

【会议主题: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年段特点】

陈先云理事长发言要点梳理

第一次以理事长的身份与大家交流,诚惶诚恐。感谢杨校长,简约不简单,符合中央精神。感谢省市教研员及参会人员。

低年段

1.重在激发兴趣,养成习惯,保护儿童天性。

2.重点做到四好,认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

3.识字学字学词学句,重在方法的学习与指导。

4.字词句训练要抓住关键点,重点理解有帮助有指导有启发有迁移的点。

5.字词句式的理解与运用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打开学生的思路。

6.低年段的阅读教学突出四要素,读说背演。读重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说要敢说想说,背,背诵积累的内容要有价值,演,注重在游戏与活动中学习运用。

中年段

1. 重视围绕听说读写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听要养成倾听的习惯,能提出疑问;说要具体,说连贯;读,要重视表达感情的朗读方式;写,注重围绕一个意思写完整写具体。

2. 确定教学目标以段为主,逐步向篇章过度,渗透一些写法。

3. 逐步树立训练意识,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文字的训练点。训练点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空泛。

4. 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提供一定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去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既要保证学习的趣,还要不断提升学习的质。

5. 了解学生的已知,取舍学生的未知,激发学生的想知,引导学生的需知。

6. 加强语言积累,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语言。

7. 教师要提升自身课堂语言质量,为学生提供示范。

高年段

1.挖掘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找到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要学会取舍,一课一得。

2.加强体会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重视读写结合。

3.增强篇章意识,注重整体性,明确重点,难点是什么。

4.语文学习要言意兼得,言意兼得要通过语文的实践活动来得言得意。

5.注重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在生活中大自然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扩大学语文用语文的领域。

6.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第四篇:如何理解与把握语言文字运用——在“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的总结发言

如何理解与把握语言文字运用

——在“2024中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端论坛”上的总结发言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研究会理事长 陈先云

经过一天半的观摩研究课、分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大家对语言文字运用年段特点是什么,有了初步的认识。梳理了一下大家的发言,以及与会代表提供的书面材料,我对低、中、高年段语言文字运用的特点作简要的归纳。

(一)低年段语言文字运用特点

1.重在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保护儿童的天性。

2.重点做到五好:识好字,写好字,学好词,读好文,写好话。识字、写字、学词学句重在方法的学习与指导。

3.字词训练要抓住关键点,即对阅读理解有帮助、有启发,可以迁移运用的训练点。4.字词、句式的理解与运用,要打开学生的思路,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5.阅读教学要突出读、说、背、动四要素,即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说、敢说、能说;背诵、积累有价值的内容;重视在活动中、游戏中学习。

(二)中年段语言文字运用特点

1.重视围绕听、说、读、写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听:养成倾听的习惯,能提出疑问与人讨论;说:说清楚、说完整、说具体;读:注重朗读的方式与层次;写:注重围绕一个意思写完整、写具体。

2.开始以段为重点,逐步向篇章过渡,渗透一些篇章的写法。

3.逐步树立训练意识,重视从文本中发现、挖掘语言文字的训练要素,训练要素宜小不宜大。

4.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重视提供一定的时空让学生主动学,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既要保证学习的趣,还要不断提升学习的质。

5.了解学生的已知,取舍学生的未知,激发学生的想知,引导学生的须知。6.加强语言积累,促进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的语言。7.提升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为学生提供典范的语言。

(三)高年段语言文字运用特点

1.挖掘、提炼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学会取舍,一课一得。

2.加强体会、揣摩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注重读写结合。

3.不断增强篇章意识,注重文本的整体性,明确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4.语文学习要“言”“意”兼得,要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来得言、会意。

5.注重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在生活中、在大自然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扩大学语文、用语文的领域。

6.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以上是此次研讨会,大家对语言文字运用年段特点的一些理解与体会。我想,对语言文字运用年段特点是什么的认识,还需要通过我们的深入研究,不断实践,获得清晰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下面从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与体会。

一、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理念的意义 2024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核心的理念:“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理念,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语文教学一线,都给予了 1

充分的关注,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我个人认为,这一理念,跳出了“一两个词语+性”的刻板、抽象的定式,同时回避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争论。我们知道,课程改革以来,学界争论最大或者分歧最大的是对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认识和把握。这一理念无疑是对语文课程本质特性是什么的正面解答,这一本土化的理念让我们比较清楚地知道,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二、在什么背景下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2024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这一提法的理论性强,缺少可操作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弱化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语文学习中的语言积累、能够促进语文运用实际需要的语文知识,以及根据实际需要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受到了削弱;在阅读和表达实践中偏重于感悟,语言文字的体验与运用特性往往被忽视。语文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去知识”“去技能”“去训练”的现象,在语文课堂中表现为“目标虚化,内容泛化,教学活动非语文化,教师作用弱化”。语文课堂离语文的本质特性越来越远,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语文界对“语文课要回归语文课的本位”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是语文教学改革方向上的一次调控。

三、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引导学生学习正确地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本任务。简要地说,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这也是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主要区别所在。

2024年课程标准颁布后的语文课堂,又出现了一种对语言文字运用的狭隘的理解与处理,比如,每节课让学生动笔写一写就算是运用了。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谈的语言文字运用,是在学校开设的语文课程的层面上来探讨,主要是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来谈语言文字的运用。

当前语文教学需要走出这样一个误区:运用不只是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更不仅仅局限于书面表达。

四、需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学术研究首先要弄清楚基本概念,尤其是一些核心概念,如课程标准中的“语文素养”问题,至今学界仍然争论不休。概念不清楚,语文教学改革容易走弯路,容易让老师感到忙碌、茫然和盲动,甚至出现方向性的问题。

我们讨论“语言文字运用的年段特点”,有必要弄清楚一些基本概念。例如:

什么是语言文字运用?从目标的角度可以作这样的定义:利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满足一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需要。

语言文字运用的要素是什么?是通常所说的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运用,还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综合运用。

什么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与“语言文字运用”两者有什么区别? 简单地说,“运用”是目标,“学习”是过程。讨论语言文字的运用,首先要区分语文课堂的运用与生活中、工作中的运用。学校开设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获得了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才能在生活、工作中运用,而不是学生已经会运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这又很容易让人想起,语文教学是不是又要回到“以训练为主”的道路上去。

当前语文界,给人的一种感觉,是把关注点或者说兴奋点集中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层面上,是在学生已经会用的前提下,讨论怎么运用语言文字的问题。这个前提条件是不是科学,方向对不对,值得大家进一步思考、探讨,目前还没有定论。如果在这个前提下讨论语言文字的运用,往往会忽略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即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大家可以想一想,2

如果没有过程,结果从哪里来呢。

“学习”与“学会”有着本质的区别。学习就要有方法的引导,引导学生由不懂到懂,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不会到会,由不能到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体现引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是综合、多元的,有四个核心问题。1.训练什么

从基于教科书的层面探讨选择什么内容开展教学。首先要认识到教科书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涉及到诸多因素,例如学生的因素,如已有的知识和能力、生活经验与家庭背景;教师的因素,如教学水平、教学风格、生活经验与个性特点,还有语文课程资源和环境因素等等。

昨天的三节研究课,重视钻研文本,能从教科书的文本中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的要素,教学的方向是对的。

2.怎么训练

涉及到教学步骤或环节怎么分配,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等。3.用什么训练

主要是现代教学媒体和语文课程资源的运用等。4.为什么训练

预期取得什么样的效果,达成怎样的目标,支撑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等,这是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当然,上述几个方面都需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厘清概念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的过程。有的概念需要不断探讨、深入研究才能把握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结论。我想,什么时候这些问题弄清楚了,语文教学才会真正走出困境。

五、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是什么

大家都知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总目标的界定。借用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可以用“理解、表达、交流、分享”四个维度,来认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

1.理解

建国以来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课程性质或者说课程本质特性的表述上,强调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培养、提高儿童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能力。2024年版课程标准虽然没有提“理解”,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不需要理解或理解不重要。

(1)理解与运用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理解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昨天的三节研究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够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抓住表情达意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体会、学习文本表达上的特点,并试着运用。说句子、写句子、写自己的体会,体现出不同的年段特点。

(2)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了解、体会、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品味语言,交流感受,积累语言,学习基本表达方法。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需要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语文知识、能力,去思考、推测。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体会,同一篇文章对不同年级学生来说,存在着难易度的问题。也就是说,同一篇文章,对中年段学生来说不容易读懂,高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却难度不大。如四年级有一篇课文《生命生命》,教师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吃力。因为四年级的学生对生命没有多少自己的认识和体验,超出了他们的生活阅历、理解水平和阅读能力。这次高端论坛围绕年段特点进行研讨,就是考虑到不同年段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知识结构、阅读能力在语言文字运用上表现出来的不同特点。

阅读心理学上有一种“基模”理论,认为基模是人类知识结构的基本单位,人脑中每一个概念都有它的基模,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生活环境、接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基模是不同的。基模的核心作用是在阅读时,重新构建对一个概念、一个事件、一种情况的解释。一个人在阅读时猜测意义、解释的过程既是理解的过程,也是运用的过程。例如,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语境,去猜测、判断生字词语的意义;抓住关键句、中心句或重点段落的意义,理解、把握文本的主旨,领会表达上的特点。这些思考、推测、判断的过程,既是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

(3)理解的重要途径是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全国小语会90年代曾倡导过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没有走近校园,远远听到的应该是琅琅的读书声。

读有三重境界:初读,读懂文章一些词语句段的意义,疏通文意,读得正确流利,这是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内容;精读,读出词语句子段落之间意义的结合,读出节奏、情感,这是抓住文本的重点部分;诵读,读出文本的情趣,领悟到文本的主旨,读得声情并茂,这是回归文本整体。

阅读目的不同,阅读方式也会不同。阅读方式主要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浏览等,这些阅读方式,需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训练,并让学生获得一定的阅读技能和阅读策略。此次研讨上的三节研究课,有的课比较重视朗读策略的指导与训练。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读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重要形式。

2.表达

表达是一个人通过口语、书面语、表情、动作、绘画作品等形式,把自己的知识、想法或情感表达出来,并传递给别人。表达可以是一个人单独的活动,可以不期待别人作出反应或进行反馈。

语文教学中的表达形式是什么?主要是书面语言文字的表达,通过训练实现口语到书面的转化。当然,并不意味着口语训练不重要。口头语言的训练与运用,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日常生活中。儿童在入学前,口头语言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而书面语言的发展,主要通过学校的语文课程才能实现。

传统语文教学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读写结合,即理解与运用相结合。理解是手段,运用是目的。读写结合、读说结合,也是三节研究课的一个共同特点。

3.交流

交流往往是双向的或多向的,是参与者的一方,将信息用语言文字或非语言文字的形式传递给另一方,同时需要得到信息接受者的反馈,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表现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

交流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评价环节,通过交流,诊断学情、调整预设、激发兴趣、保持激情。在评价环节,语文老师的课堂语言一定要规范,到位,不要太随意。

4.分享

分享是个人把自己获得的知识、经验、感受等表达出来的单向活动。与表达不同的是,一般情况下要有对象才能进行,如小组讨论后的汇报。分享是希望他人能够了解、接受自己的知识、经验、感受(不是强求认同),是自我价值的一种索求,常常带有个人的情感因素,也与个人的态度有关。

交流、分享的过程,离不开参与者的倾听。要重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与能力。参与者 4

要听得进、听得懂,还要对接受的信息进行编码加工,作出反馈。交流、分享的过程,既是运用听、说能力的过程,也是培养听、说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过程。

理解、表达、交流、分享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四个维度,理解是前提和基础,表达是目标,有了理解、表达,才会有交流或分享活动。所以,我们讨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既不能只重视表达训练而忽略了理解、交流、分享活动,也不主张将这四项活动割裂开来。需要将理解、表达、交流、分享作为一项整体的活动来探讨。如果只强调单向的表达训练,很容易将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真正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引导学生亲历语言文字运用的课堂,也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交流、分享经验与成果的课堂,是情感激荡、思维碰撞的课堂。

可以说,理解、表达、交流、分享的过程,涵盖了语文课程领域听说读写四大基本能力运用的过程,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

六、语言文字的运用需要具备哪些基本能力

听、说、读、写、思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就学习语文来说,思想是一个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工具有好坏,思想也有好坏,学习语文,这两方面都要正确对待。”“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人教社小语室老主任袁微子先生,对语文学习与认识事物、发展思维的辩证关系,也有着独到认识。他说,学习语文属于发展语言的范畴,认识事物属于发展思维的范畴,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理解、表达、观察都需要思考,培养理解、表达、观察和思维能力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把它们统一起来。课程改革以来,学生的思维训练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训练。说到训练,不主张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训练有重点训练、一般训练之分。重点训练称作语文基本功训练,必须扎扎实实进行训练。例如,低、中年段要在文字上下功夫,打好文字的的基础。如开始识字、写字时,字音必须读准确,写字指导必须到位,如掌握基本的笔画,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执笔方法、写字姿势要正确。指导到位了,可以有效地防止学生写字倒插笔,以至于影响书法练习。再如,低年级写话训练,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写话兴趣,乐于表达上;一般的要求也是需要的,如对文字作适当的规范,如错别字、语句通顺的问题,以及初步的写话习惯。

再如默读训练。默读的年段特点是:低年级开始学习默读,重点是学习做到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读,学习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尝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中年级要运用低年级获得的能力和养成的习惯,重点是学会一边默读一边思考,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不断提高默读的速度。默读习惯的培养低年级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即使影响了默读的速度,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习惯养成了反过来会促进默读速度的提高。

再如高年级的习作,比如,“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和“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写”,这是小学阶段要学习的基本表达方法,达到这一要求,需要给予习作方法的引导。我们以《颐和园》《观潮》为例:《颐和园》是按游览先后顺序、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静态景物的特点;《观潮》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时间先后顺序、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动态景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文章表达上的这些特点,以读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这些都属于语文基本功训练,即重点训练目标,需要花时间、下力气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

一般训练目标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体现自得、自悟、自能的过程。该扶就扶,该放就放,扶放结合,扶放适度。“放”,当然不是放任自流,学生也不是无师自通。

在这里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可以研究:怎么从整体上把握、处理文本内容。现在很多老师,比较喜欢突出课文中的一两个自然段或容易出彩的内容,但是,怎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重视不够或者说认识不够到位。有的老师会说,一节课只有40分钟,应该有所取舍(小组汇报时很多老师都谈到取舍的问题)。语文课堂中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要抓住重点、5

突破难点。但是,如果是第一课时的教学,一般情况下,还是建议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读通全文,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整体入手,可以了解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可能存在哪些学习上的障碍。知晓学情,才能以学定教。

之所以提出重点训练目标和一般训练目标,主要是担心老师们扶得过多,练得过死,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现在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说法:语文教学实现美丽的转身。但是,前提是要弄清楚向哪里转,是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还是360度又转回来,这关系到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值得大家思考、研究。

今天我跟大家交流的,概括起来就是:语言文字训练不应该成为实施教学目标的唯一方式。语文教学没有理解与表达的训练是空泛的;没有交流、分享的语文教学是无趣的。

从2024年全国小语会第九届学术年会的主题“怎样认识与把握语言文字的运用”,到此次高端论坛的主题“怎样认识与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年段特点”可以看出,我们对这一话题的讨论更加深入了,也更具体了,对语文教学实践也更具指导意义。大家还有问题、有困惑是正常的,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讨论没有终结,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需要持续探讨下去。有的问题不是一二次会议就可以解决的,探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探讨、研究,总结经验,获得启示。每一次的讨论,不求大,不求空,只求实。实,主要体现在通过每年的特级教师高端论坛,来引导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少走或尽可能不走弯路,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目的是使广大的儿童能够感觉到,语文课是有意思的课,是下课的铃声响了,却忘记了下课,舍不得下课的语文课。

第五篇:2024食品安全高端论坛

2024“食品安全 信誉与责任”高端论坛

[刷新]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正在收看人民网音视频直播、图文直播的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09:08]

[主持人]:欢迎光临人民网2024“食品安全 信誉与责任”高端论坛暨人民网走进食品企业大型采访活动启动仪式的现场;我是主持人郑紫豪。很高兴主持这次活动。[09:08]

[主持人]: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企业信誉和国家形象。近年来各类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较大困扰,损害到我们的生活质量,有些食品安全事件甚至在国际上都产生较大影响——食品安全正在成为一个全民关心、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09:09]

[主持人]:2024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并于2024年6月1日正式实施。在《食品安全法》颁布一周年之际,我们欣喜地看到,食品安全的大体环境有明显改善,食品产业链呈现健康规范发展的态势,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食品安全仍旧面临严重的问题和严峻的挑战,丝毫不能松懈。所以,我们今天聚在这里,共同探讨和寻找提升食品安全的方法,显得意义重大。对这次会议,各级领导和企业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下面,我荣幸地向大家介绍与会嘉宾。[09:09]

[主持人]: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吴清海; [09:10] [主持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徐肖君; [09:10] [主持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副局长魏正新; [09:10]

[主持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局副局长卢卫东; [09:10] [主持人]:安徽省界首市副市长刘新兴; [09:11]

[主持人]:中国社科院食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 [09:11]

[主持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技术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小松; [09:11] [主持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柴巍中; [09:11] [主持人]:康师傅集团总部中央研究所所长杨乾辉; [09:11] [主持人]:蒙牛集团副总裁李彤; [09:12]

[主持人]:中粮集团食品营销总经理陈刚; [09:12]

[主持人]: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华北区董事长张百清; [09:12] [主持人]:安徽沙河酒业总经理姜杰; [09:12]

[主持人]:泰安普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伟国; [09:12] [主持人]:麦当劳中国公司副总裁栾江红; [09:12]

[主持人]: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易基刚; [09:12]

[主持人]:北京张裕爱斐堡国际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世禄。[09:13]

[主持人]:来自主办方的领导有:人民网总裁何加正、人民日报新闻协调部主任曹焕荣。[09:13] [主持人]:今天出席会议的还有百胜集团、娃哈哈、可口可乐、全聚德、便宜坊、剑南春、泸州老窖、青岛啤酒、雀巢、红牛、小洋人、八喜等知名企业的代表和沃尔玛、乐购、华联等流通领域的代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主流媒体的朋友。欢迎大家的光临。[09:13]

[主持人]:下面我们开始今天的会议议程。首先有请人民网总裁何加正致辞。[09:13] [何加正]: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上午好!首先,我代表人民网对大家在周末休息时间出席今天的活动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09:14]

[何加正]: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着亿万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着社会稳定,因此,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关于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同时,也建立了一套加强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监管的工作机制,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各部门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加强联合执法监管,采取各种措施,不断改变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解决了食品安全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维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09:16] [何加正]: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食品安全形势仍然严峻。近期,问题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发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危害,在动摇人民群众及食品安全信心的同时,也给监管部门、食品企业和流通企业的发展带来困扰,作为国家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人民网肩负着党的政策主张的宣传者,社会正义的维护者,社会功德的建立者的责任。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始终坚持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这一办网宗旨,在广大网民中树立起了负责任的网络媒体的形象,因此,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之际,人民网特举办此次高端论坛,为政府部门、专家学者、食品企业以及新闻媒体等搭建一个交流与互动的平台,希望通过这个平台,与会代表能在总结成效的同时,直面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查找根源,寻找解决方案,推动政府部门与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为维护食品市场秩序,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保障食品消费安全做出最大的努力。[09:16]

[何加正]:同时,为了发挥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排头兵的作用,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之际,人民网食品频道将推出“走进食品企业大型系列采访活动”,此次活动将派出报道团深入食品企业,对生产环节进行采访,对企业高层进行采访,用事实说话,真实、客观地将采访的内容展示给消费者。[09:19]

[何加正]:我们也希望各界人士能够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与人民网携手将食品安全论坛办得更务实、更富有成效,让更多的朋友参与进来,与我们一起共筑食品安全堡垒。温总理说过,企业要重视社会道德建设,一个企业家身上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天有这么多食品企业代表前来参会,共同为中国的食品安全发展献计献策,我们相信,有了你们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中国的食品安全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谢谢大家。[09:19]

[主持人]:感谢何总的精彩致辞。《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年来,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中央部委机构对食品安全进行了管理、引导和监督,使得《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来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企业和不法分子仍在进行着危害人民群众食品安全行为的违法行为,使得食品安全监管面临严峻挑战。下面让我们来听一听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对《食品安全法》的看法。[09:19]

[主持人]:下面请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吴清海发表主题演讲。主题是“加强食品生产信息管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有请吴司长。[09:20]

[吴清海]:尊敬的何加正总裁、各位来宾,明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刻,人民网举办“食品安全 信誉与责任”这样一个主题论坛,非常有意义。正像刚才何总裁在致辞当中所说的,食品安全是关系各个方面的比天还大的一件事情。我们在座的各位有各种各样的社会角色,但是无一例外,我们都是一个人,我们都要一日三餐,离不开吃饭,吃是我们最大的一件事情。[09:20]

[吴清海]:我作为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的司长,我非常感谢人民网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在这个场所和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和我们食品企业的各位老总谈一些心里话。论坛的时间是有限的,给我20分钟的时间,昨天我和主办方沟通了一下,我说我想说的话很多,但是,只有20分钟的时候,说什么呢?我做了一个PPT,我想用这样一个形式,把我认为目前我对我们企业的一些分析和判断,把想说的话说给大家,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09:21]

[吴清海]:题目是“加强食品生产信息管理、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生产信息都有哪些呢?主体责任是谁的主体责任呢? [09:21] [人民网]:现场PPT展示 [09:24]

[吴清海]:食品产业链各个环节随处都可以遇到安全风险。做食品的,大家都熟悉这个概念,尤其是我们的高管,都非常熟悉这个概念。这是我借用我们一个大企业的一张片子,我觉得这个企业分析得非常客观,也非常透彻。[09:26]

[吴清海]:第一个环节是种植,一会儿农业部的徐司长还有高见要发表。种植也包括养殖,人类吃的食物无一例外地来自于农民辛勤的劳作,在田园里耕种,以及在耕种基础上的养殖,养殖提供给人类各种食物,肉类、蛋类、奶类,但是也都是以种植为基础,因为生物本身和大自然也有互动的过程,所以这个过程也很复杂,也很讲究科学。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很多的风险。到了初级加工,我这里用了一个词叫“初级加工”,实话实说,在国务院、在地方政府,各个部门在讨论分工的时候,经常是苦恼的事情,遇到初级加工经常讨论这是谁的还是该是谁的,我个人在工作当中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谁都可以担,问题是做决策的配给我们什么资源,资源不足的时候,我真没有这个胆量,这不是一个说空话的时候,因为我们是执行层。这是一句很真实的话,也很苦恼。事实上我们前面在很多分工当中仍然不明确,这也是老百姓提出来的很严重的一个问题。说你们政府部门之间还经常推来推去,推来推去是实话,但是,也有它的很多困惑。[09:26] [吴清海]:深加工,我个人理解,我们质检部门更多的承担这个方面的责任。但是我随时要决定要把什么样的加工交给质检部门,我们愿意接受,因为这是人民给予的责任,不能推辞。但是我想说的是给我责任的时候一定要给我资源,否则我没有办法接。这是实事求是的话。不管是从农田出来的食品,还是从工厂出来的食品,我们无一例外都要经过流通管理环节,输送到消费者手里。老百姓的安全是说摆上我的餐桌,我吃了之后,第一不能有急性反应,第二不能有“亚急性反应”,我不知道专家对急性和亚急性是怎么分的,急性是立马被潦倒,还是两个小时被潦倒,亚急性是六个小时,还是七个小时,没有明确地说法。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很客观的需要大家关注的一件事情。[09:27]

[吴清海]:慢性的在医学上是缺少很高效的或者很快速的测量,什么叫慢性的健康危害。但是我这张片子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食品是一个客观物质,人类各种各样的活动都需要首先把人的健康,把人的能量先满足起来,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安全风险确实很多。这不是一个消极的话,这是一个很客观的话。正因为我们有这样的认识,才需要我们有完备的、细致的、科学的、严密的管理措施,如果我们考虑不细致的话,回避这样一种事实的话,那肯定是最大的安全问题。[09:27]

[吴清海]:我想换另外一个角度加以分析,我提醒各位注意一下,我这个箭头表达的方向,它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它不是单方向的,它是多方向的。[09:27]

[吴清海]:这么长的一个产业链,据产业界的专家讲,恐怕食品产业是360行中最大的一个行当,从业人员最多的,因为我们农民最多。农民在给大家提供食物。所谓的加工,加工大概也是属于从业人员最多的。我们的食品生产加工单位大概是45万家,其中获得食品生产许可的企业有12万家,获得了相关证照的小作坊是17万家,还有十六七万家是那些个或者是证或者是照不全的,或者是既无证件也无照的小作坊。现在有一种担忧,说这个证也没有,那个照也没有的问题最大,是不是最大,大家可以观察。它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隐患,但是,相比大的食品加工企业,恐怕值得商榷。[09:29]

[吴清海]:因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企业越大,现代化生产的高度积聚性和你所生产出来的食品消费的广泛分散性是一对很大的矛盾。现代化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快捷、方便、多样化的安全销售需求,但是如果我们一个大的企业在管理上稍有疏忽,就意味着产生的危害更大。小作坊、夫妻店,如果它的管理上井井有条的话,就像家里的厨房一样,就像我们在家做饭一样,一个很有条理的家庭主人做出的饭肯定非常好,色香味非常好,很有营养。你到他的厨房参观,很让人感到一种享受。但是如果家里厨房条件很好,不善于打理,懒懒散散,想象一下,那会是一个什么样?肯定做出的饭生和熟都不分。我想用这样一个例子请大家思考一下,这里面到底的问题是什么。[09:29]

[吴清海]:我认为我们最应该重视的就是管理。管理松驰,这是我们食品企业今后必须高度重视的。如果不重视的话,无论条件好坏,条件的好与坏是是相对概念,什么叫坏,什么叫好呢?管理食物非常要紧,因为我们有了这些条件以后,所有的条件和人互动过程中才产生了每天的早餐、晚餐、中餐。[09:33]

[吴清海]:企业也是一样,我们的产品有市场,我们的企业的生命是常青的,如果你哪一天有一件事干得不是那么很到位,你把消费者得罪了,大家没人管你,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道理。那企业呢?本来我们的管理是追求常青的,因为一个小小的错误,消费者已经不信任你了,还怎么常青呢?常青的力量来自于哪处呢?我认为我们的管理是这样一个概念。[09:33]

[吴清海]:好比大家经常讲的多米诺骨牌,它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上这样的长长产业链,但是到餐桌这个环节,谁把消费者得罪了?小地方是一对一的,消费者会反映的,我们企业一般来说也会认真地去接受和处理。但是,如果说发生类似三聚氰胺这样的事情,那就不是谁的一个环节,是整个产业链。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下了这么大的功夫,很好,我们的乳品产业现在基本上都做到事件以前的情况。但是这个事件给我们的教训太深了。[09:33]

[吴清海]:以我的职责,我想说给我们在座的食品加工的企业,产业链要肩负起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我的标题没有讲谁是主体责任,我在这里补上,是产业链。我们这个产业链涉及到哪个机构、哪个企业、哪个组织、哪些人,包括我们收集来的信息。《食品安全法》第3条,我记不住原话,大概意思是说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法律原话是说食品生产经营者,经营按法律的含义是指食品流通和餐饮,统称为经营。[09:33]

[吴清海]:因为《食品安全法》没有调整农业个环节,在农业这一块,农业这一块专门有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条是讲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加强管理,保证食品安全。法律上用的术语是“保证食品安全”,向社会和消费者负责。这是食品安全法第三条。我的表述不一定是法律上说的一字不差,但是大概意思是这样的。[09:34]

[吴清海]:我想用这样一个图来说明我们的生产加工企业,12万家各种企业,我说到企业这个概念,因为企业和小作坊是两个词,两个词是两个含义,什么叫企业?企业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它有它的准确的含义,它是治理机构,但是,是企业无一例外地要有场地、设备、工序、人员、制度这五项要素,这五项要素缺一不可,缺一个我是不会点头的,我是不会发证的,有了这五项条件之后,法律上还有一个很准确的含义,含义非常丰富的一个词,叫相适应。如果不适应,我也不能点头,我点了头,我就是得罪老百姓。[09:35]

[吴清海]:我们现在食品生产加工这样一个企业现在是什么情况呢?安全控制过程类型,我选了两个图,很有意义,左上面这个图是自动化系统,手下面这个图是手工劳作,大体上能把我们生产加工的类型表达出来,这里面有我想说的话,为什么我要选这两个?我前面说过加强信息管理,信息化能干什么?信息化从两个角度讲,顺着说,有利于各个环节的劳动者落实责任,履责,履行责任。[09:38]

[吴清海]:《食品安全法》第三条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就是说人家要求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识别责任人,倒着说,谁要把自己说的没有做到,肯定在最后的产品上要留下一个印记,所以识别责任人。也就是说你把缺陷或者责任不落实的一点通过物留到了消费者的餐桌上,那消费者食用以后肯定是有反应的。[09:38]

[吴清海]:在这种情况下用我们通俗的话说叫做秋后算帐。辛苦劳作一年,到秋后我们要收获了,所以要算帐了,算什么账?是丰收了,是欠收了,还是停收了。这和食品安全一样,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过程有信息化的管理,当然对于企业的管理很容易去识别责任人,是哪个环节哪个责任人落实,哪个时间的,所以,信息化从这个意义上讲非常有利于我们企业的管理。[09:38] [吴清海]:我今天看到有很多大企业来了,据我了解很多大企业现在信息化管理还是比较完备的,当然也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我们还有很多企业,我前面右下角的图,大量是手工劳动,信息化管理相对弱一些,对于企业的管理来说风险相对要多一些。发生风险以后,不利于识别责任人,不利于识别责任人意味着企业的管理没有办法改进,因为事情发生了你还说不清是谁的责任,说不清楚是谁的责任,对于企业来说,管理还需要改进。[09:38]

[吴清海]:请各位注意一下,质检总局去年年底,12月27号,颁布了一个119号公告,叫“食品生产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监督检查规定”。这个规定明确了我们基层质检监督局和企业落实责任和监督检查责任的互动关系,包括县政府领导的责任,三方的责任之间的互动关系,它的相关程序我们做了一个明确的规定。请大家注意。我用的是互动关系。说任何一方责任都说不明白,如果单纯强调企业责任的话,质监部门就可以撤销了,因为有企业责任就够了,因为这不是食品安全法的规定。[09:41]

[吴清海]:因为我们还有很多问题,所以,政府要加强监管,监管有一个具体工作部门落实这样的监督责任,但是质监系统在政府部门的领导下还有很多的困难,是一些宏观困难。包括我们企业,大家经常抱怨说质监部门到底去查什么?我也和基层同志讲,他们喜欢讲巡查,我说巡什么?你是巡呢还是查呢?你开着车,到企业去检查,去了以后,你们老客气,我说干吗非要这样,你不能坐在你的办公室检查吗?照样可以。完全可以减少到企业去的次数。[09:41]

[吴清海]:我们食品企业也不要轻易进去,我们的法律法规给企业标准生产环境做了那么多方面的规定,温度、湿度、洁净度等等很多很多,一拨一拨的人都到企业去,领导视察偶尔去视察一下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大企业经常盼望大领导去视察,但是我们执法人员就不要到企业去,确实给企业带来很多风险,从风险这个角度,可以减少,也不是说不能去。怎么个减少法呢?我们就把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我们在119公告给各位列出来了,14个方面的主体责任,请各位注意我顶头上的这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里面有企业很多很多的责任,这些责任在哪里规定的,各家企业从事的加工食品不一样,含义也是有所区别的,各家应该很明白。[09:41]

[吴清海]:119公告把法规定的14个方面的责任一一罗列下来了,如果一个县局需要对某一个企业进行检查的话,会提前很长一段时间给你一个通知,告知你,请企业按照法律所规定的14个方面的责任自己自查,自己找你某一个时间段,比如我们A企业2024年4月份,4月一个月或者4月的某一个礼拜,或者某一个礼拜的某一批,因为各家工厂的时间概念不一样,我就请你回答,你在这个时间段对这个食品标准要求有什么差距,我只听你说差距,我不听你说好话,因为好不好,消费者早已经给你有了决定,什么决定呢? [09:42]

[吴清海]:他继续在消费你的食品就是最大的决定,他要有问题,向执法部门表达出来。根本没有必要你说好的方面,我们就希望听你说你还有什么差距,在你说你的差距的情况下,我们再帮你找差距;监督就是监督这一块,监督你还有什么差距,差距是一个风险,差距本身就是一个风险。因为我一开始说了,我们食品产链到处都有安全风险,我们的责任,你的责任、我的责任是一样的,大家都在找风险,但是找风险的性质不一样,找风险是你本来的责任,我的责任就是监督着你来找风险,这是责任的问题。我对你是不是对物负责的过程来监督,我不是对你的物负责,我负不了这个责。是这样一个概念。所以,我们119公告法说得明明白白。[09:48]

[吴清海]:最后我再说两层意思。我建议我们在座的企业要老老实实地、认认真真地对待消费者、媒体。我知道我们大企业无一例外都很重视,但是大企业有时候面临着复杂的艰巨的市场竞争,您会有不耐烦的时候,这是以我在执法岗位12年的经历,我有大量的这样的案例。[09:49] [吴清海]:毛主席说的那个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认为企业要对得起消费者,难的是你牵涉到对每一个责任都要承担起来,尤其在你面临市场不适应的情况下,你要把这个事情做好。[09:49] [吴清海]:我在这里想说中国人说的一句话,我认为这是中国文化最宝贵的,至少在质量安全方面是最好的一种体现。做商业这个行当最应该讲的一句话,好汉做事好汉当,当是两层意思:一是前面我说的整个一套过程,法律和标准要求你怎么做,老老实实做,一笔一笔做,做完一笔一个记录,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企业更好,可以好到99.99999%,但是,我为什么不把这个话说满,总是有那么0.000001不好的地方,所谓消费者投诉就是指揪你的尾巴,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躁,不要急,要科学、认真,这个环节你处理不好,我们现在的网络是很发达的,我们不要老埋怨说人家记者怎么炒作,两回事,炒不炒是人家的事情,问题是你不要有尾巴露出来,问题是你有尾巴让人揪出来的时候你还不承认,这种情况下,你无疑自己把自己往坑里推。[09:49] [吴清海]:我说好汉做事好汉当,要紧的是最后的零点零几,把那个事负责好、落实好。做企业难,难在哪?就难在这个环节。其实我认为我们每个企业创业的过程,是很难的,我不是说不难,但是那个时间是短暂的,当一个企业从投资选址,你说你再难,你总不能说你10年办一个企业,两天就干砸了,更多的是追求企业的生命常青,我们不是说打造百年老店,不说百年,十年就没了还说什么。[09:49]

[吴清海]:我想最后说的话,我们落实安全法规,各方面都有责任。因为我前一段说了,从农田到餐桌是一个长长的产业链。以我所在的职位,以我所担的责任,你的产品卖给你的下家,不管你的下家是谁,我讲的责任点,我讲主要市责任,我们生产企业生产产品,你的下家、责任点在哪里,我的责任点就在哪里,最后那个责任点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市场经济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你给人家送一批货是你的车送去,或者说他拿车来拉的,或者消费者等着排队在你们家厂门口提货的等等,我想说的是,那个责任点是什么责任点呢?这个物的物权转移,责任就转移了。[09:49]

[吴清海]:食品行当现在有一种现象,我请我们在座的大家都注意,经常把责任看成一个意识,这是很片面的,很不够的,必须通过这个物去看那个主体的责任,这是《食品安全法》特别强调的。要不然要那么多的机构干什么?这个机构就是看你的责任是不是到位了,法律规定的动作你是不是做到了,你没有把动作做到,风险肯定就是你自己的。所以,企业这个环节把你所有的环节信息技术做好了,你的责任落实就差不多了,我说的差不多就是说你把小数点后面延更长。[09:49]

[吴清海]: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一点,食品安全就可以保障。谢谢大家。[09:49]

[主持人]:感谢吴司长的精彩演讲。吴司长的一番话为我们介绍了我国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的一些概况和现状,同时为我们食品企业提供了很多思路和启迪。谢谢吴司长。[09:50]

[主持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否关系着我们每一位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面有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徐肖君发表主题演讲。主题是“加强中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09:50]

[徐肖君]:尊敬的何加正总裁,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在食品安全法颁布一周年之际,人民网组织开展“食品安全 信誉与责任”高端论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研究探讨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措施和途径,全面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09:50]

[徐肖君]:刚才何总裁讲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吴司长又从他的职责分工给大家诠释了他所分管的工作和对于食品安全如何监控和对企业的要求。实际上我特别同意他的说法,因为农业部是对于初级农产品监管,初级农产品是源头,但是我看到他片子里箭头的正反向,实际上我们是食品加工的原料支持者,同时,我们的投入品,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实际上也是互相依赖和依存的。[09:51]

[徐肖君]:不管怎么说,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各项法律法规的同时,在抓好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同时,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作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重要的进展。经过不懈的努力,农产品安全监管能力也得到了不断的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农产品消费安全。[09:52] [徐肖君]:2024年,农业部例行监测显示,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合格率都在96%以上,生鲜品监测合格率100%。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农产品质量应该说是有保障的,是安全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广大消费者日益提高的要求相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十分艰巨,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09:52]

[徐肖君]:就是说你的那个96%是安全的,还有4%不安全,当然,你要说食品安全零风险,这显然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刚才我看到吴司长的片子里面说,如果出现问题怎么对待。尤其是在我们现在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情况下,实际上我们从农业部门来讲,我们是用发展中国家的能力来扛发达国家的标准。现在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所以,下一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任务还是十分艰巨的,仍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09:53]

[徐肖君]: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安排,进一步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一手抓专项整治,坚决打击违法行为,着力清除问题隐患,严防重大事故发生。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让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全。[09:54]

[徐肖君]:我们怎么做呢?下一步我们要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09:55]

[徐肖君]:第一,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消除问题隐患,重点整治在蔬菜生产中使用应用高毒农药、生猪生产中使用瘦肉精以及水产养殖过程中使用孔雀石绿等问题。刚才在那个片子里,吴所长讲到这个问题,我们理解到,促进农产品生产,我们理解为,要加大对违法生产销售禁用农药的查处力度,坚决打击各种违法行为。[09:56]

[徐肖君]:第二,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这也是一个非常基础,也是非常关键的问题,而且也是在当前最难实施的工作。因为现在我们国家有2.6亿农户,大家都在小规模地进行生产,这个和食品加工企业的现状差不多的,你的小作坊的比重还是占巨大的比重,实际上在2.6亿农户中,我们可以看出来,有规模的组织化的程度现在相对还是比较弱的,这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一个重点。[09:56]

[徐肖君]:大规模开展农产品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集中创建一批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产品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厂、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厂,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加快基地建设,通过“三品一标”的品牌效应,带动标准化发展。[09:57]

[徐肖君]:第三,健全监管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能力。现在有一句话说,优质的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这是我们认同的。但是不能说,优质的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管出来的,现阶段这个监管还是必须的。我们要加快省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步伐,积极探索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建成一个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支撑有力的检验检测体系。[09:57]

[徐肖君]:第四,加强协调配合,加大执法工作力度。建立完善与国务院相关部门在风险监测和评估,标准制定、食品检验、信息发布和事故处理等方面的协调配合机制,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综合执法的一项重点内容,加大执法力度。[09:57] [徐肖君]:最后,预祝此次论坛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09:58]

[主持人]:感谢徐局长。《食品安全法》的落实离不开我们政府部门的监管,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同样离不开食品安全技术和理论的研究,各大食品研究院和高校的专家学者正为提高食品安全出谋划策。[09:58]

[主持人]:下面有请教育部果蔬加工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安全技术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胡小松为我们解读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有请胡教授。[09:58]

[胡小松]:尊敬的何总,尊敬的吴司长,尊敬的各位企业家,非常感谢,我争取10分钟以内讲完。[09:59]

[胡小松]:我们的主题是“食品安全 信誉与责任”,回顾过去的一年,食品法的质量安全的实施过程,特别是我们的企业在这部法的指导下,我们的政府在这部法的指导下,我们科学家在这部法的指导下,以及我们的消费者是不是在这部法的指导下的产业链当中得到了实惠,我想应该是得到了,而且是成果显著的。这是毋庸置疑的。[10:04]

[胡小松]:我想回顾一下,其实《食品安全法》用20个字,制定法的时候就已经谈到了,第一,预防为主;我们大家可以看到,这部法使得我们的政府、企业、学者集中精力来解决食品安全风险不要发生,以预防为主。[10:04]

[胡小松]:第二,整个这部法的核心就是制度建设,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这部法给我们企业的空间和生存过程中,确确实实体现了一个核心词,就是制度建设,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这部法在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多地把安全风险这个概念融入进去,把民生这个理念体现出来。[10:04] [胡小松]:第三是科学管理,我想刚才吴司长也好,徐司长也好,都谈到越来越多的把“安全风险”的概念,把没有零风险这样一个理念,把安全的世界发生是一个有风险的概念来不断地告诉消费者和我们的企业家们,也就是说,《食品安全法》的第二章风险评估的理念,非常细。[10:05] [胡小松]:第四,职责明确。大家可以看到,不管是企业从原料的采购,一直到生产,一直到最后消费者的餐桌,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的控制,比如今天来了中粮集团的,我们在广告当中一直看到一个词,全产业链。这是中粮集团已经提倡一两年的工作,说明我们的企业家已经认识到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企业,必须全产业链控制。同样,我们政府各部门在全产业链过程当中职责如何明确,每一个关键节点上不要出现缝隙。如果出现缝隙了,这个节点就没有对接好,尽可能找到那些节点,去把它完全接合起来,这样能保证我们的监管是严密的。[10:05] [胡小松]:最后一个叫做综合治理。《食品安全法》综合治理的概念就是说要使得我们能够认识到全产业链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不可能由一个部门、由一个企业来完成,它必须是通过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供应商和零售商,全过程来保证,可能还包括某一个汽车司机和运输的司机,要求你是适度运输,如果是冷却肉的话,由于你在路上偷工减料,对不起,我把空调关掉,可以节省油,但是很可能我们企业就在货物里面放了一张纸,这个纸片很便宜,只要温度超过4度,这个纸就会变成红色和蓝色,不会再恢复了,对不起,看到这张纸就知道你在运输过程当中超过四度了,当然还有更先进的技术,比如一个很小的东西埋在货物里面,出来以后就像U片一样读解,在十天、五天或者几个小时里面都清清楚楚记录了这个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这些都是很便宜的技术。[10:05]

[胡小松]:第二个层面,用很短的时间想回顾一下解决三件事情。[10:08]

[胡小松]:第一,为什么中国政府、全世界都高度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是有深刻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历史背景的。[10:08]

[胡小松]:第二,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简单的网络上和媒体和我们,起码我们大部分企业认识的这样一个狭义的食品安全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广义的食品安全问题,所以,中国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13亿人口这样一个大国,他要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是非常宽泛的。[10:08]

[胡小松]:第三,我们怎么办?首先解决一下为什么的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就简单了,1993年以前,9月1号以前,我们共和国才取消粮票、粮本、油票。1993年以前共和国的第一件事情,也是我们农业部最主要的事情,也是最光荣的事情,而且是震惊世界,绝对对人类巨大贡献的事情就是使13亿人基本解决温饱。[10:09]

[胡小松]:就是这样一件事,所以我想这件事是必须认识到的,也就是一下子才十几年过去,刚刚十几年,还不到二十年,1993年一直到2024年,我想的话,一定要理解这个共和国刚刚解决温饱十几年时间,我们这样一个发展水平,发展模式下,投入这个标准体系,这样一个公众快速的食品安全的需求,只有十几年的时间。[10:09]

[胡小松]:第二,也要理解我们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从1988年到1999年,我们国家为了“菜蓝子”工程,鸡、鸭、鱼、肉、蛋、奶、水果、蔬菜、豆制品,这件事情的解决才能使得这个共和国的广大消费者真正认识到我吃饱了,我吃好了,吃的营养基本不缺失了,能量能够保证了,营养物质基本平衡了,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出现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说,要求我吃的更加健康,更加营养,更加安全,更加方便。所以,这样能不能更客观地认识到,当我们解决了“米袋子”、菜篮子才能去解决餐桌子。否则,恐怕很多事情就是空话。我想这是为什么的原因。[10:09] [胡小松]:第二个为什么的原因,你要理解到1978年这个共和国的食品工业只有473亿人民币销售收入,2024年是多少呢?6万亿。食品工业已经创造了6万亿的销售收入。随便算一下你们就知道是多少倍,2024年是6万亿,一个6万亿的产值,请大家去查一下,2024年中国的IT业多少产值,中国房地产业多少产值,中国的汽车工业多少产值,我想当你查回来以后你再看看,食品加工工业6万亿是多么大的一个产业。[10:09] [胡小松]:非常客观地告诉大家,我们的政府一定要认识到,共和国13亿人在依赖着这么大的一个产业体系,6万亿销售收入。这只是一部分,我今天看到的俏江南、麦当劳等这些产业,比如今天在座的企业麦当劳,2024年我们餐饮业是2万亿,6万亿加2万亿是8万亿,国民经济的GDP增加值,8万亿当中国民经济GDP接近8%是这个行业创造的,我们简称食品产业,这么大的产业,前端关系着2.6亿户农户的生产,关系着45万企业,这背后是多少人就业,关系着13亿人的消费市场。我想,为什么大家都要共同关心这个产业链?因为它太大。IT行业和这个产业比已经是小弟弟了,汽车工业和它比是小得不能再小了。[10:10]

[胡小松]:我想我们的政府不仅要从食品安全方面重视它,更需要从产业体系上重视它,这是一个巨大的制造业。如果不是这样认识它的话,我想可能有失偏颇。这样一个产业关乎这么大的人群,所以才会发生这样的问题。[10:10]

[胡小松]:这是第一个为什么。第二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思考。我也一直在思考,仅供参考,我用总结得非常形象的话,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广义上来讲,第一,能量物质和营养基本保证到吃饱问题,依然是悬在我们这个共和国13亿以后16亿人头上的一把剑,必须保证还有3亿人没有生存,还有3万人在绝对贫困线以下没有吃饱,那就是3.3亿,3.3亿张嘴吃饱的问题,营养能量达到的问题,蛋白质供给、脂肪供给必须保证的问题,难道不是我们卫生部谈到的全民营养健康的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吗?三亿多人相当于一个美利坚合众国的人口啊。[10:10]

[胡小松]:第二,有4亿人左右还没有吃得丰富,鸡、鸭、鱼、肉、豆制品还没有达到保障,营养还没有平衡。4亿人是几个澳大利亚?这是第二个问题就是吃得更加平衡的问题。[10:11] [胡小松]:第三,我们现在的数据越看越担心,我们有1.6亿人已经血脂高了,我们有1.6亿人出现学脑血管病了,我们有五六千万人糖尿病了,我们有2.6亿的人体重超标,我们有8.1%的人肥胖了。1993年刚吃饱的共和国公民们现在已经是这个素质了。最新的数据将会出来,我们看了以后很害怕,为什么?农村比城市厉害,农村的高血脂有些地方已经超过了城市。6亿人吃饱,吃撑了,吃坏了,吃得营养太过剩了。我们马上要推行下一步的全社会医疗保障,跟着这些医疗费用都要上来了。[10:18] [胡小松]:最后一个食品安全问题,就是我现在看到,经常媒体报道的,所谓的13亿人,乃至65亿的世界上的人,因为我们国家去年大约每天有接近2亿美元的食用农产品和食品走向世界。所以是65亿,全球关心。我说的是狭义的食品安全问题。[10:19]

[胡小松]:这是中国能够传递的信息、思考的问题,就是产业链当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风险。[10:19]

[胡小松]:最后,怎么办? [10:19]

[胡小松]:我想说,第一叫做正向的全程质量控制。我们农业部推行了16个省的农业生产记录,记录档案留两年,以备查。我们谈到119号文,进一步明确生产加工过程,企业怎么样站到主体地位上完成责任。当然我们的消费者也要擦亮责任,我们的消费者老希望像秦始皇,找到灵丹妙药,动不动一个说法就变成了全民的行为。几年前有一个说法是红薯是最好的,红薯涨价多少,牛奶是不好的,牛奶的销量降低了多少。这种文化的背景,我觉得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最近流行喝绿豆汤、吃生茄子。[10:19]

[胡小松]:所以,你关注健康要学会怎么样科学关注,关注健康要知道怎么样系统关注,关注安全要理解真正的安全问题。所以,我非常觉得日本和韩国的食育课非常重要,他们的中小却有食育课。能不能帮帮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习食品科学的课程。我们大多数人在食品科学上是文盲,文盲加迷信。所以,我们消费者在这些问题的认识上一定要提高认识。[10:19]

[胡小松]:第二逆向的可追踪。我们能找到责任人。在座的很多是企业,你们也很辛苦。作为学者,我想说,信誉是由质量,现在由加安全来维护的。你只有把质量和安全保证了,才能有美誉度,才能有消费者的忠诚度。这是你的职责。[10:20] [胡小松]:谢谢![10:20]

[主持人]:感谢胡教授充满激情的演讲!胡教授不仅站在领导的角度位我们阐述了食品企业发展的现状,还从专家学者的角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食品安全管理技术。[10:20]

[主持人]:下面请国家儿童食品安全行动专委会专家组组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副教授柴巍中做主题演讲,主题是“构建中国食品安全的“二元保障”体系”,有情。[10:21]

[柴巍中]:各位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谢谢人民网邀请,我能登上人民网的高端论坛。我是第三次参加由我们新闻媒体机构专门举办的专题论坛。作为我们大学的搞这个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业机构,非常享受这样的一种方式,因为媒体的力量比我们专家的力量更大,因为你们传播的受众的人群更广,传播的效率更高。通过这样一个良好的渠道,把正确的知识灌输给消费者的生产是非常非常有效的。受美国国务院的邀请花了一个多月时间调研美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发现美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是非常重要。[10:22]

[柴巍中]:刚才我们质检总局的吴司长给我举了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就是一个好妈妈、好妻子的例子。一个能干的妈妈就会有一个漂亮的厨房,就会做出好吃又营养的饭菜,会做饭的妈妈,就会有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你就知道一个妈妈的理念和素养,会保证家庭的营养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很多,但是复杂也不复杂,实际上就是把现有的正确的知识和科技有效地实施起来。[10:22]

[柴巍中]:怎么才能有效实施呢?首先是宣传教育,好妈妈和好妻子的例子对我讲课是一个非常好的事例。昨天我还在大学讲课,来的就是一个卫生监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星期天上课,第一节课就是卫生监督,《食品安全法》公布一年了,我讲课内容必须做很大的调整。今天讲的这个题目是因为确确实实随着高端论坛提出一个新的观点,为什么提食品安全的二元结构和二元保障体系。[10:23]

[柴巍中]:因为我们是做营养的,最近我看营养和社会发展的完成,我发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学的理论或者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叫做二元结构理论。我看到这样的理论,我发现用到食品安全中非常地恰当,我认为挺好。所以我做了一个二元结构理论在食品安全的衔接,我写了这样的题目。[10:23]

[柴巍中]:刚才胡教授的演讲对我这个报告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注解,现在我来开始我的报告。我想简单介绍一下二元结构的理论是怎么回事。它是指一个整体或者一个整体的体系的分化,如果体现存在两个不同的存在状态,便称为二元结构。这是1953年的时候荷兰的一位发展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提出的,研究印尼社会的时候,他发现印尼社会是二元结构,一个是传统的、发展水平低的农业社会,一个是城市化的、工业化水平高的现代社会。他提出印尼社会是一个二元结构社会。[10:23]

[柴巍中]:美国的经济学家刘易斯在1954年把这个学科完善起来,干脆建立了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并形成了一个理论。他是研究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传统农业经济体系和城市现代工业经济体系,也是二元结构,它发展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10:24]

[柴巍中]:所以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二元结构理论延伸并且拓展到经济以外的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并引申到不同领域。[10:25]

[柴巍中]:我今天把这样一个理论引申到食品安全领域。我讲的第一个就是解析咱们国家的食品安全的二元结构。[10:25]

[柴巍中]:这种二元结构和现在我们中国疾病有没有对应关系,这个二元结构对我们国家的健康和发展产生着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实施咱们国家食品安全的二元保障体系?有什么样的措施?我提出什么样的建议。这是我要讲的我要涉足的一些内容。[10:25]

[柴巍中]:我首先从营养和生命的角度谈起。营养就是人类通过摄取食物获取所需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人从娘胎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个不断摄取营养物质的过程。人的一生就是终生营养的过程。[10:25]

[柴巍中]:营养从哪里来?就是从食品来。食品是营养的载体,人不是为了吃食而吃食,是为了摄取食品中的营养物质。构成食品的有两个要素:第一,食品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它必须具有营养品质。一个基本的条件是它不含有毒有害的物质,它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我们人类的生命活动的需要,就是食品和营养之间有这样一个关系。[10:27]

[柴巍中]:明白了这样一个关系以后,我们就理解什么是安全的食品。《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定义食品是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无害。无毒无害是基本的前提和条件,营养要求指的它的营养品质。1996年WHO对食品安全又有一个比较完善的表述,世界卫生组织讲,食品安全是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或食用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FAO做了一个补充,说人类日常生活中要有足够、平衡,并且含有人体发育必需的营养素供给,以达到完善的食品安全。[10:27]

[柴巍中]:从我们解读权威的定义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食品安全的二元结构。实际上我们现在把食品安全解析为二元的状态,就是卫生安全、营养安全。卫生安全就是关注毒害物质,生物性毒害、化学性毒害,物理性毒害。我们的营养安全关注的就是营养素的数量、营养素质量、营养功能。这就是中国食品安全的典型的二元结构。[10:27]

[柴巍中]:二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实际上是相互依存的,互为前提的。没有食品卫生就不构成食品,光有卫生没有营养,那是严重的不安全。所以吃出了一大堆问题,高血脂、高血糖、癌症。这是一个物体的两个方面,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它们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10:27]

[柴巍中]:所以这样的一种食品安全,二元结构与我们国家的居民健康是什么关系呢?是我们常常讲一句话,“民以食为天”,这就是前面讲的人之所以能活着,是因为通过食品中的营养让我们能够生存,它当然是天了。现在的研究说80%的疾病是由膳食摄取形成的。那就是膳食相关性。其实这个话,我们中国的老祖宗在千年以前就讲过“病从口入”,只不过我们的世界卫生组织说得更数量化了,80%的疾病和膳食有关。[10:28]

[柴巍中]: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做的数据图,它把一些病做了原因解析以后,我统计了一下,确确实实有80%的疾病,要么是由营养直接决定的,要么是营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0:29] [柴巍中]:世界卫生组织讲,影响人体健康60%的原因是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健康造成的。我们平时担心的水和卫生的不安全,烟草、酒精,这些和膳食相比小多了。这张图可以说明老百姓现在的病和我们的饮食是多么的密切。[10:30]

[柴巍中]:这是卫生部出版的2024年卫生统计的资料,我们的死亡的十大病因我都列在这儿了,第一个病因就是恶性肿瘤,就是癌症;脑血管病、心脏病排在第二、三位,后面还有很多其他的病,我把这样的病再做一个图表汇总,我把前三位: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还有营养代谢性疾病,就是典型的慢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我只要把这四个病种加在一起,就达到了70%的病因,其他病也有很多是慢性病的,你就理解了现在中国人的病也是一个二元结构状态。[10:31]

[柴巍中]:一部分是非传染性的慢性病,就是占了绝大多数的比例,刚才说了70%,加上其他的慢性病,就已经快达到80%、90%,急性和亚急性的病是相对少的。[10:33]

[柴巍中]:这样的病分为这样的两类,和我们的食品安全结构是怎么样的对应关系呢?食品安全一个是营养不安全,一个是卫生不安全,营养不安全对应的就是慢性疾病,就是吃出的这些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的失衡。卫生不安全就是急性、亚急性、感染性和中毒性的疾病。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就是二元结构的对应关系。[10:33]

[柴巍中]:对我们国家来讲,食品营养安全比卫生安全影响更为严重和深远。损害公众健康,导致成人NCDs普遍发生。涉及更为广泛的地域和人群。影响体格、智能发育、影响儿童健康。现在在咱们国家对营养的不安全,开始不太管这一块,个人也不太重视,社会不太敏感,但是它造成的问题相对更加严重。它为什么严重呢? [10:33]

[柴巍中]:从卫生安全方面来讲,一般发生的问题是短期突发,症状非常明显,影响是局部的人和地区,个案发生,社会非常敏感,政府也非常重视,处理问题非常快速。营养不安全怎么办?长期缓慢,你个人也意识不到,症状不明显,影响非常广泛,它是普遍发生的,如果营养不安全,这一个学校、一个地区,或者一个省都会发生这样的事件,整个营养不安全都会受到波及和影响,社会不敏感,政府忽视,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长期对待。高血压一得上,将是终身的。[10:33] [柴巍中]:刚才胡小松教授讲了,我们数亿的人群是不健康的,就是说,我们“东亚病夫”的帽子摘掉了吗?没有,现在问题是越来越严重。糖尿病在我2024年的调查数据是2024万,加上血糖不稳定的是4000万,现在最新的报道已经到9000万了,国外的最新数据是已经到了一亿两千万。过去糖尿病都是成人、中年以后,但是现在已经到了青年、青少年人群。[10:36] [柴巍中]:我为了再把食品安全解释得更清楚,我再举两个例子说明一下。我们国家曾经发生了“阜阳奶粉”事件和“三鹿奶粉”事件。这也是《食品安全法》的出台背景。“阜阳奶粉”事件完全忽视了食品的营养,但是它没有毒害物质,“三鹿奶粉”事件错误地重视营养,加上了有毒有害的物质,为了加大蛋白质的含量,达到所谓蛋含量要高。他们的共性都是营养知识非常缺乏,他们通过营养手段来谋利。三鹿奶粉的营养蛋白好象高,阜阳奶粉不加蛋白质,便宜,我还可以卖个好价钱。都是通过营养手段牟利。如果从营养安全方面解析,阜阳奶粉事件就是典型的营养不安全,没有蛋白质,没有维生素,没有矿物质。“三鹿奶粉”事件是有典型的毒害物质。[10:36] [柴巍中]:从国家案例看看食品安全。日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以后,1946年开始了国民营养改善,国民营养首先是中小学生的膳食,通过法制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经过60多年的发展,你看看它产生了什么结果呢?日本人比我们中国人长得高,过去他是“小日本”,现在比我们中国人长得高。它是世界长寿最高的国家,它是世界上婴儿死亡率最低的国家。日本由此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它也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强的国家,一个一亿多人口的“小日本”,它的GDP过去长期地远远大于我们中国。日本人的进步是人的素质的进步,是人的理念的进步,它1946年就能做这样一个重要的事情,而且预见的这么好。[10:37]

[柴巍中]:我们中国2024年、2024年都不知道,我们还在谈营养标签怎么用,是用,还是不用。我们营养是不是要调理、要改进,中小学生根本就没有开展这些营养改善的项目和活动,国家也没有纳入进去,只是企业在做营养配餐的实验。食品的事,是孩子的事,是国家的事,是民族发展的事。[10:38]

[柴巍中]:食品安全的完整保障体系,食品安全的二元保障体系,一个是卫生安全的保障,一个是营养安全保障。[10:38]

[柴巍中]:这种二元保障现在在咱们国家是什么样的现状呢?卫生安全保障,咱们法规标准是健全的,是我们政府和社会,包括企业的核心的工作任务,我们的监管力度应该是很大的,要不然今天我们很多部委的干部都来讲这个问题。实行的都是强制性的措施,一旦出现卫生管理,绝对是食品不合格,不能上市。社会认知度很高,但是营养安全保障现在法规标准是缺乏的,它处于一个非常次要的任务,可管可不管,疏于监管。有些措施不是强制性的,只是推荐性的措施,要用也行,不用也不犯法。社会认知度比较低。[10:39]

[柴巍中]:怎么把咱们国家的二元保障体系做好,我也提出这样几个措施。一个是从科技层面来看,为什么卫生安全要保障,就是引入食品风险监测评估体系,营养安全保障一定要有现代食品风险检测和标注,这也是强制性的措施。[10:39]

[柴巍中]:我们从生产来看,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是两大层面,都要以营养科学为指导,要调整种植业的结构,该种什么,不种什么,种多种少,养多养少,都要有科学的研究。提高产品的营养品质,减少或消除污染和毒害,这是同业生产。[10:39]

[柴巍中]:工业生产是以现代营养科学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构,维护提升产品的营养品质,减少或消除污染和毒害。[10:44]

[柴巍中]:从监管层面,卫生来讲,毒害物质的强制性监管要实施,营养安全是处在疏于监管的过程,都要强制性的监管。像“阜阳奶粉”这样的事件出来是安全还是不安全? [10:44] [柴巍中]:当前咱们国家从现实出发,我觉得除了这些措施还有这样一些建议。我们首先是食品安全,特别是营养安全的社会宣教一定要到位,而且一定要把这样的宣教要做到到学校、中小学的校园里,我们要培养一代食品安全的新人。刚才胡教授讲的食育,要有食育,还要有健商,我们有智商、情商,还要有健商。我们有德育、体育,还要有食育。我们中华民族应该是高素质的。不光是要学习数理化,还要学习健康的知识,有健康的素养。[10:44]

[柴巍中]:我们的数学家陈景润先生不到60岁就死了,我们的损失是多么地大。我们调查IT企业的老总,寿命都不高,与北京市平均寿命75岁的差距很远。[10:44]

[柴巍中]:第二个方面,加强食品安全,特别是食品营养安全法规、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建立。[10:44]

[柴巍中]:第三,加强食品科技,特别是营养健康对食品安全的支撑作用。我们现在都是卫生的,毒害物质的都是科技、检测、标准,但是对营养健康的科技相对比较缺乏。[10:44]

[柴巍中]:第四,在食品产业阶段,明确的树立营养科学为指导,以保障消费者健康为目标的食品产业发展指导思想和原则。“十一五”纲要里面其中有一个是以营养科学为指导,我们的食品企业没有很好地利用它,什么叫用营养科学指导它? [10:44]

[柴巍中]:第五,重视儿童食品安全和营养安全的大力保障,加大国家行动和项目的支持,把孩子的吃饭、卫生、营养保障要由国家管起来,要尽快做起来,我们再这么耽误,日本人做得很好,欧美也做得挺好,就咱们中国人在这儿讲“神七”、“神六”、“两弹一星”,我们却把我们最重要的接班人给忘了,人比导弹更重要。孩子就是家庭的灵魂,就是家庭的希望,对国家来讲,我们的青少年就是国家的未来。我们在这个世界竞争,人和人的竞争,大国的崛起首先是人的崛起。现在世界迎来了新的产业发展的浪潮,健康产业。营养健康是与健康相关的。这是继IT信息技术第四次浪潮以后的第五次全球致富浪潮。[10:45]

[柴巍中]:在这个产业浪潮的发展中,我们也遇到三个方面的革命:一个是新能源革命,一个是产业革命,一个是新的生活方式的革命。[10:45]

[柴巍中]:为什么要产生这样的一种新的产业浪潮?为什么有这样的一种革命?是因为我们的社会发展、我们的经济水平提高了,人民要求要健康,人们要求吃得有营养,要健康长寿,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不是为卖房子而买房子,不是为了卖汽车而买汽车,我是为了长寿,服务方式的改变产生了的新的产业发展浪潮和趋势,我想食品发展放在这样一种大的产业发展浪潮之下,是与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10:45] [柴巍中]:谢谢。[10:45]

[主持人]:感谢柴教授非常专业、精辟的演讲,也希望柴教授提出的中国食品安全二元保障体系能够尽快地建立并完善起来。[10:45]

[主持人]:企业是食品安全的主体,生产环节是落实食品安全法最重要的一环。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作为直接体现出企业社会的公德心和责任感。我们下面听一听来自食品企业关于食品安全的实践经验。有请康师傅集团总部中央研究所所长杨乾辉,他演讲的主题是“企业如何构建安全体系”。[10:46]

[杨乾辉]:尊敬的何总裁、尊敬的各位与会嘉宾,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主办单位能够给我这个机会,《食品安全法》出台一周年前夕和各位分享一下企业在《食品安全法》的指导之下如何推动食品安全管理。[10:50]

[杨乾辉]:我在以下三个方面和各位作报告:理念、管理、技术。[10:51] [杨乾辉]:诚信、务实、创新是康师傅的经营理念,我们认为,在《食品安全法》出台之后,对整个食品行业给了一个规范和方向的指导。在这个规范和方向指导下,让我们企业更能够按照我们经营的理念:诚信、务实、创新推动食品安全管理。尤其是在我们如何和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关系,使我们能够以诚信、务实、创新这个理念来和他们合作。同时也指引我们在继续创新上,如何在食品安全管理做得更到位,更接近。[10:51]

[杨乾辉]:我们认为,企业经营面临各种风险,包括战略风险、财务风险、法规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风险,我们认为,食品安全风险是凌驾所有企业经营风险之上。我们认为唯有食的安全才有食的美味。所以,我们的目标是要在产品设计,在设计上保证食品的安全,然后才能再保证产品生产的安全。在确保食的安全的基础之上,我们才能确保消费者对我们产品的满意,而不只是提供给消费者食的美味。[10:51]

[杨乾辉]:如何落实食品安全管理?我们认为,食品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在于如何管理我们所使用的原材料。像刚刚几位专家提到的,我们如何确保从农产品的源头管理到饭桌上的食品安全。但是,最源头的应该是在原物料的管理。所以,我们在食品安全管理上最着重的应该是在原物料的管理。在这里和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如何管理供应商以及原物料来供我们使用。在这里基本上分成几个逻辑来思考如何管理。[10:51]

[杨乾辉]:我们首先对我们所使用的原物料做一个分类,分成甲乙丙三类,对于供应商我们会依照原物料的内容和供应的风险分成ABC三类供应商。针对每类供应商,我们的做法是不一样的,对于A类的供应上我们是要从最源头开始,在我们开发一个产品的时候,最源头就和他们建立一个技术合作伙伴,从最源头开发产品开发,我们考虑要使用什么原物料,就已经选好了哪一个供应商或者哪几个供应商,建立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在共同开发的过程中,就把食品安全考虑进去了。[10:51]

[杨乾辉]:对于B类供应商,我们会加强技术指导和监控。对C类供应商,是执行品控管理。我们对于供应商的管理是按照分类的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10:51]

[杨乾辉]:对于如何评鉴一个供应商是不是符合我们的需求,是不是能够纳入我们的供应链的体系,我们这个评鉴和资格认证必须有品保部、研发部和采购部三方同认证。我们有一套供应商的评鉴作业办法,这个评鉴作业办法也包括了如何评鉴以及评鉴的项目,各个部门的评鉴结果再整合到各个不同的整体中确认是不是可以成为我们的供应商。我常常讲能够成为康师傅的供应商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情,因为它代表了它具有在三方评鉴都认可的条件之下才能做我们的合作伙伴。[10:52]

[杨乾辉]:供应商如何评鉴呢?和各位做一个分享。第一,要确保所提供的原料规格是可以的,是有科学认证的,是可执行的。第二,我们对每一个供应商的生产工艺要进行评估,对它在哪一个环节影响质量、影响食品安全,我们会列为重点管控的要点。第三,我们要确认制程稳定到位,很大一部分是我们评保部门的责任,确保它的品质是稳定的。第四,它有完善的技艺和可追溯的资料。在这样几个要点之下,经营理念和康师傅配合我们才可以采用。这个经营理念很大一部分是我们采购部门需要去做的评鉴。从经营者的所以我们这个评鉴办法需要三方共同来评鉴,这样可以确保我们的原料的供应品质是是可靠的,是合乎我们所拟定的规格。[10:55]

[杨乾辉]:第二个方面我们着重的是如何确保在生产体系里面能够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办法。我们食品安全的管理办法是整合了现有的先进的各种品质管理体系,再加上政府有关食品生产厂商的认证作业办法,参与了方方面面我们建立的我们的食品安全管理的办法,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我们要成为在我们所经营的产品的领域是专业的生产厂商,提供给消费者安全的产品,最后确保消费者使用我们产品的时候能够有最大的满意度。[10:56]

[杨乾辉]:整合生产体系、管理体系是希望我们这个体系能够有一个很稳定、很先进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本身的体系是一个持续的系统。[10:56]

[杨乾辉]: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之下,我们更重视的是如何落实到每一个工厂的生产环节。所以,工厂管理中有一个品质保证制度,从源头管理、过程控制、成品管理进行全方位的预防、管理、控制,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所以我们有很多的制度和SOP。我在这里特别和各位强调,康师傅在做法上非常独到的地方就是对包装储运的运输管理。因为我们的产品都是包装食品,即使在工厂里面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但是产品出了工厂到经销商的仓库,最终到各个通路的贩售点,如何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会造成产品品质的伤害或食品安全的风险,我们都纳入了这些管理。我们的评保部门都要对我们经销商的仓库做查核,对我们最终通路的终端做查核,做到最终管理我们的产品。[10:58]

[杨乾辉]:接着我再稍微向各位报告一下食品安全的创新。[10:59]

[杨乾辉]:我们有三大技术支撑:食品安全管理精进平台、食品安全检验分析体系、关键是原物料研究。[10:59]

[杨乾辉]:食品安全管理精进平台,我们有一个食品安全精进平台,可以对食品安全体系做预警,同时能够提早采取行动。[11:00]

[杨乾辉]:关键原物料的研究是对供应链做深入的研究。[11:00]

[杨乾辉]:食品安全管理精进是从信息搜集到风险评估以及风险防范的做法,到最后对我们整个管理体系的精进来采取行动。这一个环节不但做事后的食品安全管理,而且在事先也采取了必要的管理措施。[11:02]

[杨乾辉]:在食品安全检验分析体系中,我们依照可能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有几套分析检验系统,检验分析系统除了不断提升我们的检验分析能力,我们也依据需求和外界学术单位、研究单位来合作。包括农残残留分析体系、兽药残留分析体系、污染物非法添加物分析体系、食品添加剂分析体系、包装材料分析体系。[11:02]

[杨乾辉]:对关键原物料研究,我们采取了三个办法:自主基础研究及上游供应链调查;开展院校合作(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很重要的工作课题是品评和食品感觉管理技术合作,我们也和供应商的合作,对于A类的供应商我们采取的是技术合作伙伴,在最前沿的时候,在采用之前,我们双方已经合作如何确保原料供应的安全。[11:02]

[杨乾辉]:在《食品安全法》出台的前一年,我们整个集团成立了食品安全管理部,它的主要功能是如何和各有关功能做协调和沟通,需要哪些部分我们提供我们的资源来协助他们完成哪一部分。比如和售后服务部门、和营业部的流通评保部门,和生产部的现状的评保,和研发的产品设计,统统能够起到一个引导和查核、辅助的作用。[11:04] [杨乾辉]:以上是我很简短地和各位报告了康师傅的经营理念,我们在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以及我们在技术创新上如何推进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11:04]

[杨乾辉]:正像我开头所讲的,康师傅的经营理念是“诚信、务实、创新”。我们未来也一定是继续秉持这个经营理念,和我们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以诚信、务实的态度合作,同时以创新技术的理念不断地推动食品安全管理的能力。我们认为这样做不但是企业永续经营的必要,同时也是企业对消费者、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以上简短的报告,请各位多多指正。谢谢。[11:04] [主持人]:感谢杨所长的精彩发言!我们有理由相信,康师傅会用其“诚信、务实、创新”的理念,还有其构建的安全体系作为保障,为我们消费者生产出更多、更安全的食品。[11:05] [主持人]: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更多的嘉宾和企业代表不能在这里做主题发言,但是没有关系,人民网将开辟网上访谈栏目,我们会邀请更多的嘉宾和企业代表,就“食品安全 信誉与责任”话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欢迎大家继续关注。[11:05]

[主持人]:接下来请各位领导和嘉宾休息,我们给大家准备了茶点,十分钟之后回到这里继续我们的高端对话。[11:05]

[主持人]:欢迎大家回到论坛现场!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本次论坛的互动对话环节,相信几位嘉宾的智慧碰撞,能给我们带来启迪。[11:23]

[主持人]:有请以下嘉宾到主席台:中国社科院食品产业发展与监管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建、康师傅集团总部中央研究所所长杨乾辉、中粮集团食品营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麦当劳中国公司副总裁栾江红、泰安普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范伟国。[11:23]

[主持人]:几位好。我们都知道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一天都要面对的问题,“民以食为天,国以民为本”。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这个东西能不能吃,吃起来安不安全。近期食品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地沟油”事件,还有之前的“三鹿奶粉”遗留事件,我想先请张主任为我们分析一下您认为这些事件的根源在哪里?我们今后如何采取措施避免这些问题? [11:25]

[张永建]:其实刚才很多嘉宾的发言中都谈到了,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太一样,有我们国家自己的特点。但是我们也包含了一些共性,所以,食品安全的问题是要分清不同的性质、不同的问题,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其中我认为法制建设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11:26]

[张永建]:2024年,我们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做了一个专项研究,我们提出来食品安全要建设九大保障体系,其中第一个就是谈到法律体系。实际上,我们当时统计,从新中国建国以来,到我们当时做的这个项目(2024年),国家已经出台了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889部,其中“文革”前7部,“文革”1部,剩下的800多部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制定的。这些法律法规基本涵盖了食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也基本包含了所有的食品品种,比如说保健食品,当然,在我们的法制建设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根据这种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政府及时调整,包括人大整个食品安全的立法当中,在比较短的时间,推出了《食品安全法》。所以,我认为《食品安全法》在我们国家食品安全法制建设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1:28] [张永建]:我个人提出它提出了几个和以往法律法规不太一样的地方。我们以往的法律法规更多的是通过行政管理来调整,这个《食品安全法》的法规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科学方法在法制管理当中的应用,将风险管理和风险评估纳入法制体系。同时,为了协调好我们现在的分段管理的模式,也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更高层面上协调各部委食品安全的监管。[11:29]

[张永建]:我想,随着政府管制的强化,随着企业意识的增强,随着消费者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新闻媒体更多的关注和监督,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会越来越好。谢谢大家。[11:29] [主持人]:感谢张主任为我们解读了一下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包括我们《食品安全法》的实施。我想请问康师傅的杨所长,您的企业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年来,在保证食品安全方面都做了哪些改革或者调整?能不能和我们分享一下? [11:29]

[杨乾辉]:我刚刚的报告内容里面特别提到,《食品安全法》出台的前一年,我们集团特别在我们的研发体系里面成立了一个食品安全管理部,这个食品安全管理部在成立以后,非常关注食品安全法的内容以及它出台以后应该如何因应一些前期准备工作。[11:31]

[杨乾辉]:在推动食品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食品安全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规范和指导方针,让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推动饮食管理的时候起到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很容易达到共识。所以,我觉得《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对像康师傅这样从事食品的行业是非常有帮助的,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和很好的规范。[11:31]

[杨乾辉]在我们实际的执行方面,我们更加体认食品安全在产品开发的前期作业中就要关注,所以,企业常常在讲,食品安全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管理出来的。在我刚刚的报告中,我们对原物料的分类,各种各样的原物料的规格如何定性,以及供应商如何分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这些必须要在产品设计或者原物料,在设计面上如果能够顾得到,食品安全才能够得到保证。《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几位专家特别强调用科学方法,对食品安全做管理,这也引导着我们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提升企业在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管理的立项给一个指导作用。所以,我个人认为,《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对食品企业来讲是一个好消息,相信未来对我们整个行业的发展会有非常关键性的引导作用。[11:33]

[主持人]:谢谢杨所长。杨所长也谈到了《食品安全法》其实就是让我们站在了一个更高点,让我们有这种前瞻性,能够切实地面对食品安全问题,不能说出来了问题再去想办法解决。[11:34]

[主持人]:中粮集团是此次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同时集团的福临门食用油又是世博会唯一的指定用油,想问一下陈刚总经理,中粮集团在食品安全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和理念,为我们分享一下? [11:34]

[陈刚]:中粮集团是上海世博会高级赞助商,但是,服务世博会的产品不仅是福临门的食用油,实际上福临门的大米、面粉、还有葡萄酒,肉食类的产品、茶类的产品都是服务世博会的产品。今天在座的既有国资委对中粮监管的领导,也有质检总局对整个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的领导,很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能够系统地介绍一下中粮集团希望给消费者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和生活服务,尤其是我们的产品都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问题的敏感性,和胡小松教授讲的一样,六万个亿,八万个亿,其实它的影响力是更大的。[11:35]

[陈刚]:中粮集团作为一个国企,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是放在责任大于天这样一个位置上,我们董事长也在食品安全广泛体系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产业链好产品这样一个战略发展的指导思想。昨天我们刚在门头沟书院里召开了2024年中粮年会,特别荣幸地邀请到李荣融主任到会作了指示。我们全面地向国资委领导汇报了全产业链的国际水准的粮油食品企业的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通过全产业链的管理和服务,来确保粮油食品安全,来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在安全基础上营养、健康。当然,食品还要有美味,这样一种核心战略。[11:35]

[陈刚]:刚才在签到板上我也写了这么一句话,叫做“产业链好产品,全面保障食品安全”。[11:36]

[陈刚]:其实在企业内部的食品安全的管理制度、认证体系这些方面,刚才康师傅的嘉宾介绍得非常详细,我相信各个企业在吴司长介绍的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管理之下,信息系统保障之下,这个方面很多是相似的。企业也非常认同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设计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中粮希望真正你从事的这些产业的研发、种植、加工、物流、仓储、分销到我们服务的客户,我们和栾总之间,和麦当劳有业务往来,最终虽然是麦当劳的产品奉献给消费者,但是其中也有中粮的原料供应,这些供应之中,我们也是需要去负责、沟通到位,最终保证消费者享受到的产品是营养安全的。[11:37]

[陈刚]:我觉得全产业链的好产品可以说对目前这样一个中国食品,或者中国的经济,或者中国的国民的营养健康要求迅速提升发展这样一个阶段的一种保障措施,一种比较有效的保障方法。谢谢。[11:37]

[主持人]:感谢陈总从一个企业自身的出发点为我们谈了一下企业的食品安全。[11:40] [陈刚]:我也可以再补充一个例子,一个是正向的管理,刚才我们谈得比较多,还有一个是逆向的可追诉、可追踪。比如说我们和麦德龙启动了一个从田间到餐桌的麦斯达的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说你可以在超市中选择产品,在条形码计算机上一扫,你可以看到这个苹果是山东还是陕西,是哪个城市哪个林场,哪个林场工人管理的哪棵树上结下来的果子,包括其他产品也是一样的。[11:41]

[陈刚]:所以我认为可追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保障《食品安全法》讲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是经营者。我们觉得,企业也应该从这个角度落地,实施企业食品安全法的责任。[11:41] [陈刚]:政府的责任就是立法、监督、监管。政府要去推动。消费者的责任就是应该积极地参与监管,参与这个过程,有问题需要去投诉,这是消费者自身的权益,也是对于行业或者对于营养健康水平或者对食品健康水平的推动。[11:41]

[陈刚]: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应该做食品安全理念的践行者、推动者,通过这样的制度、方式和新技术、信息化的完善,确实让我们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能够有技术上的落地方式,让消费者有维权、知情这样一种实践的路径,我觉得这样一个闭环运行由整个社会集体来推动。当然今天有很多媒体朋友,包括今天我们的论坛都是借助人民网这个平台,何总裁非常有远见,也需要社会媒体共同推动,这样的话,我相信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业会进步得更快一些。谢谢大家。[11:41]

[主持人]:谢谢陈总的精彩发言,也是对我们食品安全产业的美好愿望,希望能够尽早实现。我们食品产业不仅仅是某几个部门单方面的作用,是几个部门相互协作,不仅有好的政策,还要有先进的技术。刚刚茶歇的时候您也提到了洋快餐的栾总,栾总您作为我们台上唯一一位女士,又是洋快餐的代表,您对食品安全有什么独到的见解? [11:41]

[栾江红]:谢谢主持人。我刚加入麦当劳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在座的各位人士都是我的老师。[11:41]

[栾江红]:我加入了一个我认为责任很沉重的企业。麦当劳从大陆第一间餐厅起是20年前建立的,但是麦当劳真正进入中国是28年。为什么我们这样说呢?实际上农业部的领导很清楚,麦当劳认为我们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品牌,我们在全球110多个国家经营着同样标准的餐厅、同样标准的过程,我们的产品品牌的价值在美国华尔街说过,品牌价值高于我们整个资产的价值。所以,这个品牌价值不是说你做广告,你做市场销售就能够显示出来市场价值,而是方方面面的共同组成过程。[11:42]

[栾江红]:食品安全这个基本就是我们的血液,我们跟我们自己讲,如果食品安全不能认认真真地保障,不能认认真真地实行,我们就失去了所有生存的意义,所以,这个对于麦当劳来说是非常认真,而且几乎是我们的一个圣经,所以,我们在企业中,我们的理念是我们叫一个缩写QSCLV,它的解释就是品质,品质就包括刚才柴教授讲的二元体制,就是食品安全和营养安全,其次它就是服务,还有我们的品牌价值,物超所值,所有这些对于我们来说全部认认真真地执行。所以,我们是从源头,从农场到餐桌,整个的过程中,我们是科学的,而且是严谨地,按照每一个步骤来执行的。[11:42]

[栾江红]:我可以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的薯条供应,就是土豆。实际上我们在28年前先到中国考察,然后用了三年时间培养土豆的种子,在座的科学家、专家是清楚的,土豆是一步一步的,一年培养多大,一年培养多大,其实要是三年半,我的土豆会更大,但是当时我们评估了所有的风险,如果超过三年,它会有可能染上病毒,也有可能染上什么样的环境污染等等。所有这些,我们反反复复地来培养,用了八年的时间,这只是一个产品的一个供应。所以,我们在供应链的管理中几近苛求我们自己,和供应商一起合作,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水准。[11:44] [栾江红]:同时我们在餐厅非常严格地进行程序的管理,不管是餐厅每一个员工的培训,还有餐厅的操作流程,我们有一个最长的21个月的循环的检视系统,从员工培训的第一天起,在21个月中有一个跟踪检验,包括提前两天通知餐厅以及不通知餐厅的情况下,以及工作日、周末的情况下,对餐厅12大步骤的严格的检验,来不断地寻求改善的办法。[11:44]

[栾江红]:第三个部分就是我们的法规部分,我们自己有一个非常非常高的严格的要求,但是可以注意到我们是在各地进行经营的。我们根据我们自己严格的规定和规范的支持,我们和各地的法规要进行无缝连接、无缝沟通,所以《食品安全法》实施的时候,我们又认真地检识了一个我们自身所掌控的规章制度,或者是我们的程序,是不是严格地按照中国的《食品安全法》进行的,进行自我的自身检验。[11:44]

[栾江红]:对于企业来说,我们非常高兴中国有这个《食品安全法》,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环境的保障,而且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所以,我们也是张开双臂迎接这个《食品安全法》的真正实施。谢谢。[11:45]

[主持人]:感谢栾总,栾总对《食品安全法》颁布以后的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充满了乐观的态度。让我们的老百姓不仅能够把快餐吃得快,还要吃得更健康、更安全。[11:47]

[主持人]:接下来我想请范伟国董事长谈一谈,在食品机械生产制造商与食品安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您有什么独特看法? [11:47]

[范伟国]:谢谢主持人,在《食品安全法》颁布一周年之际,我特别感谢人民网给我们食品机械的企业一个机会,在这里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企业是一个以机械制造为主体的企业,在机械制造这个主体里面,80%的主营业务来自于食品、饮料等今天参会的嘉宾里面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尊贵的上帝、客户,包括中粮集团旗下有很多企业都是我们的客户,当然我更希望更期盼着有一天能够为杨总、为栾总提供服务,也得到你们的一些支持。在这里,也借这个场合感谢各个企业对我们这么多年来一贯的支持和信任。谢谢大家。[11:47]

[范伟国]:刚才主持人提到食品机械的问题,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因为我们这个公司的前身是1971年设立的泰安市轻工机械厂,当年是我们国家轻工部,为扶持和发展山东省的酿酒和饮料产业而配套设立的一个机械厂,历经38年的发展,我们在这38年的发展过程中深深地知道,食品机械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确了食品机械对食品安全生产的一些要素关系,当然,这里面没有明确提出来,但是我们一直深刻理解这个精神。[11:48]

[范伟国]:对于我们公司来讲,我们是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装备中心,也是山东省唯一的一个做食品加工机械为重点中心,我们是一个国家级中心,还有一个山东省重点技术中心,所以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在食品安全法里提到了一个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承担起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的这个企业对于我来讲是双重身份:第一,我是一个消费者,第二,我又必须对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一个放心的、安全的、卫生的机械设备,来保障食品加工企业的整个工艺落实和完善,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公司这么多年来一直是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发和制造,提供全过程的、系统的卫生级、食品级的机械设备。[11:50]

[范伟国]:刚才主持人提到这个问题,作为我来讲,我们公司这么多年来,特别是《食品安全法》颁布一周年以来,我们一直在这方面做着不懈的努力,2024年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我们起草制定了《食品工业用不锈钢玻璃容器标准》,涵盖了食品、饮料和酿酒,包括乳制品等等。做这个产品的时候,这个产品实质上是我们1996年当时根据国内的葡萄酒和农产品的一些果蔬汁的加工要求,我们从欧美国家引入了食品级的概念,当时是企业的一个企业标准,因为我们国家在食品机械标准方面确实有空白,发改委委托我们制定了一个标准,这个标准2024年开始颁布执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做了一些探索。[11:50]

[范伟国]:《食品安全法》颁布以后,我们根据国家新的要求,又负责起草制定了食品工业用的无菌储运系统标准,现在已经上报国家各部门正在待批。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参与了国家轻工器械通用的标准制定,制定标准的目的就是想在整个食品加工机械过程中有一个能够保证食品生产过程的卫生化、卫生级、清洁化、安全化,包括我们经常提到的无菌化,想达到这样一个最终的目的,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横跨的行业很多,我们一直在发挥我们的市场多样性和技术广泛性,整合、兼容各个行业的先进技术。[11:51]

[范伟国]:例如,我们把葡萄酒和啤酒行业的温控和自动化技术,整合到果汁和白酒行业,我们把发酵行业的无污染菌的技术和搅拌技术在葡萄酒和果汁行业整合,包括现在我们把啤酒和农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向葡萄酒整合,这样能够力争达到对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一个可靠的、完整的、智能化的、达到食品级概念的成套系统,这就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在不懈努力做的,希望能够给食品加工企业整合一个生态化、绿色化的解决方案,这是我们这些年和我们大型科研院所一直联合攻关的一些项目。借这个机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一下。谢谢。[11:53]

[主持人]:谢谢范总。范总的发言为我们介绍了一下食品机械生产与食品安全的关系。同时,他也为自己做了一个非常有底气、非常硬气的宣传。我想起码是要东西好,所以才会有这么有底气的宣传。[11:53]

[主持人]:最后还想请各位专家和企业代表就现在我们面临的这些问题能不能谈一谈我们目前国内还有哪些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有待解决的方面? [11:53]

[张永建]:我个人认为,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最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履行职责,企业遵纪守法。我有一句话是这么讲的,再好的法律不是制定出来的,而是执行出来的。如果我们的法律真正地能够执行,真正能够不走样地执行,真正依法行政,真正按照法律的规定,企业承担相关的责任,我相信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将会再上一个新台阶。[11:56]

[杨乾辉]:我个人觉得,我非常认同柴教授谈到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教育消费者,和消费者沟通,教育消费者。如何让消费者和广大的大众关注身体健康和保养。刚刚提到的“健商”,我非常赞同。不管是法制的推动及建立,都有赖最终的消费者,因为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最终是面向广大的消费者,唯有消费者能够得到最正确的讯息,能够关注自己的而且是有正确的信息来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我觉得这是可以持续不断地回馈给人们,不管是执法者,还是生产厂家,甚至于说推销的厂商,都能够不断地关注,这样才能够满足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我个人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机会。[11:56]

[主持人]:首先祝贺中粮集团在世博会取得的成绩,我们知道机遇面前一定有挑战,陈总,您觉得下一步中粮集团在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会遇到什么样的挑战? [11:56]

[陈刚]:这个问题问得好。食品安全是一个动态管理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因为行业的标准或者说社会的进步,过去可能我们是以能吃饱就觉得蛮不错了,现在要吃好。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有整个社会人民健康水平的提升。其实有一个很重要的意识,你自己的健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仅仅是你自己的事情。因为如果你病了,你的家人会付出很多的辛勤的操劳,社会的保障体系会因你的疾病而运转,所以,你个人的健康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的社会问题。[11:57] [陈刚]我个人最大的挑战就是在于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包括精神层面的需求和我们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的动态不断发展之间的挑战。我相信这个挑战不仅能够对中粮集团,应该说对所有的从业企业都是一个不断面对、不断提升、不断超越的话题。谢谢。[11:57]

[主持人]:栾总,我想请问您作为非常有影响力的“洋快餐”企业代表,您对“洋快餐”遇到的困难和难题有怎样的解读? [11:58]

[栾江红]:刚才各位专家、各位企业的老总都已经谈过了,就是食品安全对于这个供应链,对于管理应该有什么样的挑战,我可能有另外一个角度来谈一谈。实际上企业现在确实面临着一些挑战,关于《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其实我今天觉得很遗憾,我们的卫生部领导、药监局的领导和工商管理局的领导没有在场。[11:58] [栾江红]:因为大家都知道《食品安全法》是各个部委的共同联合实施的法律,它非常好从国家的层面中界定了各个部委的职责和监管的职责。但是,我们作为一个企业,因为我们在全国有1000多家店,我们在全国各地都在经营,作为一个企业,在新的安全法颁布之后,这个企业要应对的是各地级、市级和县级的政府,我希望《食品安全法》从国家级明确各职责之后,能够顺利地使各地、各省级、市级、县级、地级有一个共同的同样的标准和同样的解读。[11:59] [栾江红]:就像刚才吴司长说的证照问题,对一个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题。因为在各地,当企业的证照过期,或者新开发一个业态的时候,会在不同的机构申请证照,这时候我们自己觉得《食品安全法》真正推广以来可能颁布到各地的时候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因为我们自己从证照的申领过程中感觉到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到无缝连接,从中央级一直到各地市级,所以我在此也希望我们的关于《食品安全法》宣传的媒体同志帮我们企业呼吁一下,能够在这种非常庞大、非常好的安全法实施之后,注意到各地市、县级有统一的标准,使企业有一个更好的经营环境。谢谢。[12:00]

[主持人]:谢谢栾总为我们分享了她的看法。我相信栾总对我们媒体提出的诉求在我们人民网食品频道的访谈中找到答案。最后想请问范总,您不同于他们的食品生产,您是食品机械制造,您觉得您的企业在今后有什么困难和遇到的难题? [12:00]

[范伟国]:作为我们搞食品加工机械的,可能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市场的促进和带动作用,带动我们食品一线再上一个台阶,上一个水平。随着《食品安全法》的颁布,食品加工企业肯定要更加注重它的加工过程,卫生级、安全性以及它的生态和绿色。在这个过程中,就对我们的食品加工设备提出来一些要求,我们一直的理念就是我们的设备必须服从服务于食品加工企业的工艺,我们的设备怎么能保证它的工艺的实现,这就对我们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课题。第二,我们个人作为一个食品机械的提供商,我们有没有一种自觉的行为,把我们的所知、所思、所想,包括我们的所做,做好,做成一套完整的加工设备体系,提供给我们的食品加工设备商,在这方面我们正在做深入的研究,我们想给食品加工企业能够提供一个卫生级的、安全性的、基础性的、生态性的,包括整个全过程绿色性的加工成套设备,这是我们的一个追求。谢谢。[12:02] [主持人]:感谢范总,非常坦率地跟我们分享了他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2:02]

[主持人]:今天通过各位专家和企业代表的对话,我们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在食品安全领域应有的作为和企业面临的食品安全的困境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非常感谢几位嘉宾畅所欲言,你们的思考与实践就是我们食品安全不断进步的前提。谢谢你们做出的贡献。非常感谢几位。[12:02]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面即将开始的是本次论坛最后一个环节,即人民网走进食品企业大型采访活动的启动仪式。此次活动人民网将派出报道团深入食品企业,对生产各个环节进行实地采访,用事实说话,采访内容将在食品频道以专题的形式为大家一一呈现。[12:03] [主持人]:下面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人民网总裁何加正、人民日报新闻协调部主任曹焕荣、国家质检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司长吴清海、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副局长徐肖君、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魏正新、国资委宣传局副局长卢卫东共同上台。[12:03] [主持人]:请各位嘉宾在我倒数5下之后按动启动球。[12:03] [主持人]:5、4、3、2、1。[12:04]

[主持人]:感谢各位嘉宾。请何总留步。此次人民网报道团首站采访的企业是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请何总作为人民网报道团名誉团长将采访旗交到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华北区董事长张百清的手上。有请张总。[12:04] [主持人]:请何总授旗。[12:04]

[主持人]:张总从何总手中接过了这面旗,就意味着人民网的采访活动即将在康师傅展开。之后我们将奔赴几十家食品企业对企业食品安全进行全方位的报道,希望大家持续关注人民网食品频道的相关活动。[12:05]

[主持人]:感谢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今天的活动到这里就要结束了。[12:05] [人民网]:本次论坛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下次再见![12:06]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