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转眼又是一学期匆匆而过,回顾一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有收获,也有反思,二年级的学生虽说不像一年级刚入学什么也不懂,但一些良好的语文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因此,这一学期,我的教育侧重点还在于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办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同时,二年级识字仍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识字,必须有内驱力,小学生喜欢读故事,我告诉他们要读懂这些精彩的故事,就得认识大量的字。为了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汉字本身的魅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如:1、自编儿歌识字法2、动手演示记字法3、辨部首想字义4、拆字、合字游戏5、做加一笔减一笔游戏借助这些方法主要培养识字兴趣,让学生每看到一个新字,都会动用各种方法识记,在识字过程中不是囫囵吞枣式的记忆字形,而是经过一个精细,辨认各个组成成份的阶段,这样做既巩固识字效果,增强识字兴趣,又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
二、培养阅读习惯
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越好。因此现在适时开发孩子的早期阅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内部言语机制还不完善,注意力不稳定,有声思维起主导作用,需要朗读的大声发音来组织思维、集中注意力,还有朗读过程中,眼、口、耳多种器官,同时活动,加强了记忆,所以教学中我十分加强学生的朗读,背诵方面的训练,培养他们积累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并做到熟读成诵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多读课外读物,背诵儿歌、古诗、名言,并定时安排课外阅读任务,背诵任务,切实做到,勤读书,广积累为三年级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王晓丽
二年级数学《统计》教学反思
以小朋友们喜欢的“你喜欢哪个课外活动?”引入,新颖、有趣,使学生在开课阶段情绪就处于十分活跃的状态。“要想知道喜欢哪个活动的同学最多,该怎么办呢?”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的热情,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必要性,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将过去的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调查方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小组合作前,教师提出了十分明确的合作要求及注意事项,为后面的调查做好了准备。
在小组合作调查中,教师不停地巡视、指导,与学生一同投入到调查之中,尤其关注需要帮助的小组,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了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同时,也使学生经历了搜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从活动中体会到成功感。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结果和调查的人数必须一致。
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各组采用的方法,而且各组之间取长补短,更完善了自己的想法,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喜欢哪个活动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但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上课灵活应变的能力还不够,以及引导学生的语言都还很不到位,评价学生时缺乏创造性语言。在活动课的开展中能放能收,如何在玩中真正学到知识是我这节课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王晓丽
二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学生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我认为,数学预习有以下四个优点:
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水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越来越精彩。
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臵情境让学生解决。在单位时间内,解决三个问题与解决两个问题,哪个更有效率?不言而喻。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得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不能照本宣科,原封不动的使用课本提供的素材。教师必须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拟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的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学生的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例如,原文用的除法例子:课本上是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怎样分?重点是平均分及如何平均分。为了防止学生背答案而不去深入思考,可以改为:12根小棒,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
诚然,小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预习,这就需要教师有步骤的分阶段进行辅导。对于刚刚起步的小学生(如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在一节课结束时流出5分钟时间来一起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为他们在家如何预习给予示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意识。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就可以通过布臵预习作业来促进学生预习。在预习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
王晓丽
白色污染调查报告 指导老师:张连喜
调查组成员:王晓丼、白清燕、潘鑫、郝多多、李睿琦、李晨皓。
一、分工
1.策划:王晓丼
2.调查:王晓丼、白清燕、郝多多、李晨皓。
3.统计分析:潘鑫、李睿琦
二、调查背景:
南秀林小学及南秀林村。
三、调查目的:
近代社会里,大多的地方都存在着污染的问题,对环境影响重大,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焦点。我们对此感到关心,为此,我们对此问题在我们的身边做了一次调查。并通过调查,加强我们的环保意识。
四、调查过程:
我们组员去了新华书店,图书馆,查找了关于白色污染这方面的资料,但非常的少,仅有的只是聚乙烯,聚甲烯,以及聚氟乙烯的成分,收获及少。
我们在学校,也问了老师,早交谈中,我们也认识到不少“白色污染”的真正成分,并初步了解了“白色污染”危害的概念。为了更多的了解到“白色污染”的有关知识,我们还在利用当今信息技术——上网。在网上我们寻找到了一片广阔的空间,使我们对“白色污染”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了解到现在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案也有一些了解。
四、调查总结。
经过调查后发现,塑料袋不易回收,造成污染;不可降解,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当温度达到65度以上,有害物质将深入食品
中会人的肝脏、肾脏生殖系统对中枢造成损害。
如果小孩子在玩时罩在头上,会因缺氧而死亡,死亡率达到
80%,如果这些袋子缠在轮船的螺旋桨上,将会导致船不能正常前迚,重大的安全隐患。
现在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达1.2万吨,一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有500万吨,据统计:每天扔掉的废料1500~2025吨,快餐盒80万个……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13亿人口一人一天用5个塑料袋,一月一年……那将是不可想象的数字。目前,我国每年只是扔弃在铁路沿线的塑料快餐盒就达8亿多只,加上城市快餐业的发展,每年废弃量达100亿只之多!其中80%以上未经回收,被大量散落在环境中,重量在8万吨以上。可见,白色污染带来的危害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啊!在我们每天的垃圾中,塑料垃圾占其中的四分之一,达到了1323吨,而十年前,每天只有38吨.在塑料垃圾中,一次性塑料制品占60%.而且,每天只有不到400吨的塑料垃圾流入回收再利用市场,而将近900吨的塑料垃圾都被填埋处理,这些垃圾大部分是很难被降解的,填埋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而且100多年才能降解,有些超薄塑料袋是不可以降解的,埋在地里300年也不会分化.五、总结调查、提出意见。
1.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出台有关政策,限制或制止白色垃圾的产生和销售,并且在全社会发起号召,用手中的布袋子、菜篮子代替日用量很大的塑料袋,达到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的目的。
2.加强环保法的完善,尽量减少或控制生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杜绝使用一次性餐具,广泛应用我国新研制的纸制、淀粉、易降解塑料餐具,从源头上减少白色垃圾。
3.加大宣传力度,普遍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4.我们小学生要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坚决抵制白色垃圾。同时主动加入到环保宣传队伍中,向市民和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寒假中我和儿子到楼下邻居家去玩,邻居家的小朋友借给儿子一本书----《鲁滨逊漂流记》。说起来很惭愧,虽然自己是学中文的,但一直没读过这本书。读了《鲁滨逊漂流记》很有感触.它告诉人们在困难中不能丧失勇气.勇气和毅力是最可贵的,没有它,你就永远摆脱不了困境.这本书是笛福所写的,内容讲述了有个英国人名叫鲁滨逊,喜欢航海和冒险.他本可以按照父亲的安排,依靠殷实的家业过一种平静而优裕的生活.然而,一心想外出闯荡的鲁滨逊却当上了充满惊险和刺激的水手,由于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和勇气,依靠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开荒种地,砍树建房,圈养山羊,修造船只,并搭救野人“星期五”.正当鲁滨逊准备救出一批沦为土人的西班牙船员时,被一群暴徒劫持,被人送上了荒岛.鲁滨逊又一次表现出超常的勇气,他单枪匹马地打败暴徒,救出船员,夺回大船,结束了自己的荒岛生活.一次,他乘船前往南美洲时,途中遇上大风,船翻了,同伴们都死了,只有鲁滨逊一个人幸运地生存下来.鲁滨逊被大浪冲到海岛边.这是一个荒芜人烟的海岛.面临着这恶劣的环境,又冷又饿的他不知怎样生活下去.终于,鲁滨逊凭着自己的毅力战胜了一切。
读了这本书让我懂得只有付出了,努力了,劳动了,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这二十八年中,鲁滨逊做了许许多多的事.他先后把三个山洞建造成了自己的家.起先,他捕杀野兽来进食,用野兽皮制作衣服,而后他自己种植了谷物,并制作出了面包,等等.我简直难以想象鲁滨逊的生活有多么艰苦.我简直难以想象,如果我是鲁滨逊的话,我能忍受所有的困难吗?恐怕我不能,所以,我必须学习鲁滨逊的这种精神.鲁滨逊不只勤劳与英勇,而且有惊人的心理接受才能。他一个孤零零的大活人单独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几年,没有人陪伴他,以至于最根本的与一个人简简单单地说会儿话都做不到。不可思议,整个荒芜的岛上没有房屋,没有稻田,只能靠他本人辛辛劳苦地打造出一片天地。
当然书中所描述的景色也非常美,在这车水马龙的城市呆久了,如果能去这样一个安静、美丽的地方真是一种奢望。我问儿子想不想去,儿子很急切地说想去,的确太美了。我问儿子读了这本书后,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儿子说做一个坚强、勇敢地人,我与儿子有同感。孩子的感受是细腻的,也是坚韧的。其实,我们不一定非得用华丽的语言来修饰自己的思想,因为思想本身就是华丽的。我读出了儿子的真实感受和真切情感,这一点已足矣。
小学数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希望小学王晓丽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10月25日我有幸听了市二小两位老师的优质课,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作一个汇报。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也不具备教学专家那样的水平,还不能把竞赛课的所有内容原封不动告诉大家。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说得不好的地方,请老师们谅解。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这次竞赛课中的变化。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这次竞赛活动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竞赛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很多老师心里想,数学课堂肯定体现数学味道,这还用说。老师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
(三)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著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学习他们的讲课优点,让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
《手上的皮肤》教学反思
希望学校杨晓丽
这篇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手上的皮肤、纹路和褶皱、指纹、指甲等,通过文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手的用途和特点,从而感受手的奇妙,珍爱我们的手。“双手”是学生做常见,最常用的,与自己的学习生活形影不离。正因为手是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因而容易被忽视。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手的特点和作用;本文较其他两篇文章而言,内容浅显,属略读课文,因此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有效巩固批注学文的学法,熟练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和解答问题的方法;文章属于说明文,学生对说明文中包含的科学知识较感兴趣,因此可通过对资料的搜集交流,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完成三个小问题,从而了解不同的人,他们手上的指纹也是不同的;使学生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根据手上的皮肤而判断对方从事的职业;指导学生相信科学,破除迷信,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能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教学中我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自主阅读。而这些方法的传授不是教师直接完成的,而是通过学生实践运用,归纳概括,感受运用得出的,课后作业的设计,有效的巩固了学法,学生从充分感受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