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报告解读

最新文章

第一篇: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报告解读

宁波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二、我市建设科技创新体系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1、各级领导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号工程”。三年来,在市领导的重视下,全市各地、各部门一把手亲自抓“一号工程”,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把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宁波市连续两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单位。市委书记黄兴国等15名党政领导被科技部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

2、切实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扶持,积极鼓励科技人员科技创新。1999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之后,我市又围绕《决定》相继制定了《加强专利工作促进技术创新的若干意见》等10多个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同时,为鼓励科技人员科技创新,还制定了《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实施办法》,先后有5名科技人员获30万元的“宁波市科技创新特别奖”。特别是省、市人大审议通过的《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使我市在科技立法上取得了零的突破。《宁波市技术成果入股条例》等鼓励科技创新的法规性文件也正在抓紧制订之中。

3、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1999年,即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当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1.5亿

元,比1998年的9217万元增长了62.7%,占全市财政支出的2.2%,其中市本级科技投入9186万元,占市本级财政支出的3.8%;2024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达2.58亿元,占全市财政支出的3.1%,其中市本级科技投入1.1亿元,占市本级财政支出3.3%。1999年以来,我市通过投入1.6697亿元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带动了企业投入6.54亿元资金,用于建设107家省、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兵科院宁波分院和20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二以实施科技创新建设计划为核心,着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1、在重点企业中建设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在重点企业中建设了107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其中21家成为省级工程技术中心;还在大中型企业中建立了128家厂办研发中心;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结合,与高校、研究所共建了一批研发机构,或向大学研究所

寻找技术依托,建立长期的技术合作联盟。通过建立和健全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提高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三年来,我市组织开发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485项,新产品2024多项。获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从1998年的23项增加到2024年近70项。2024年全市还确立了24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2、依托大学和研究所建设一批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加速培育科技创新源。在大学和研究院所中,累计建设了20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其中4家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已

成为科研、开发和人才引进、培养的基地。如“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三年来引进博士、硕士6名,共承担研究课题60余项, 2024年为渔民创收1000余万元,其中两位教授因此各获得100万元的奖励。重点实验室的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持了地方经济建设。

3、建设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为支持我市广大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作,支持建设了信息、专利、技术交易等科技服务机构17家。如重点建设的宁波生产力促进中心,充分发挥“信息、孵化、培训、推广”的作用,建设了国家级快速原形制造服务中心、国家CAD技术推广中心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该中心还在县(市区和20个经济强镇建立了工作服务网络,已为上千家中小企业提供各类技术创新服务,成为“省级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和“国家级示范中心”。

4、积极推进高新技术园区创业中心建设,使之成为科技创新创业的载体。为吸引海内外科技人员来甬创新创业,我市鼓励建立各类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全市已拥有各类创业中心8家,入园企业200多家,有2024多位科技人员在创业中心进行技术创新和创业。其中宁波保税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留学生创业园;市科技园区投资1亿元建设了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建立了浙江省博士后宁波创业基地、宁波博士创业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现已引进1200多名科技人员,其中博士、硕士等高层次人才达300多人,有80多家企业进驻,其中软件开发企业35家;其它园区也纷纷引进各类研发机构, 建立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三以推进科技合作为重点,走引进与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之路

1、大力引进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支持。通过引进,在甬工作的博士从1998年的37名增加到现在近300名,硕士从1998年的700多名

增加到现在的近2024名,“两院一校”已累计选派40多位高级专家来甬担任县局级等科技副职。为引进高素质人才,我市专门设立了博士科研基金和创业基金,三年来共支持了60位博士、100多位硕士以及120多位留学生进行科技创新,为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引进共建技术开发机构,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支持。根据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重点支持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通过产学研相结合,重点引进共建了一批技术开发机构。1999年以来,以企业为主体,累计引进共建了中科院软件所宁波开发中心和广博纳米工程技术中心等66个技术开发机构,增强了我市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目前,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浙大校长潘云鹤和孙优贤等院士主持的国家级工程中心均在甬设立了分支机构。如宁波市科技园区通过与“两院一校”合作,已引进或共建中科院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宁波分中心等10多个技术开发机构,并将组建“中科院宁波工程研究中心”,还与兵科院共建中国兵科院宁波分院,与浙江大学共建浙大宁波软件研究院等,正在成为研发机构聚集的技术创新基地。

3、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施“一号工程”以来,与“两院一校”多次举办科技成果

洽谈活动,并与中科院共同建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种子资金”,设立了“宁波市与浙江大学科技合作专项资金”,1999年以来我市企业仅从“两院一校”就引进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800多项。三年来,我市通过产学研合作,从国内大院大所引进了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1200多项,促进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一号工程”以来,各级政府对科技创新工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科技创新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

1、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市部分企业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导致企业侵权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国外一些大公司经常来甬调查企业侵权情况。同时,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已取消,但新的鼓励政策还没有建立,“真空”状态仍存在。另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的期股、期权等激励政策还没有出台……凡此种种,均需通过进一步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法规来予以解决。

2、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仍需增强。“一号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加大了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但增长速度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一是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在逐年下降。如:2024年全市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为3.1%,低于2024年的3.3%;二是市本级科技投入增长速度低于县市区科技投入增长速度。

如:1999年以来全市科技三项经费年平均增长46%,但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年平均增长仅25%。三是我市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省内其它城市相比偏低。根据浙江省科技进步监测评价报告的统计结果,2024年我市地方财政科技拨款(指三项经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基建费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为2.0%,位居全省11个市中的第八位。

3、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体系亟待健全。目前,我市众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因资产规模、效益指标和国家宏观政策等因素难以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普遍感到贷款担保难,并缺乏科技风险投资支持。(二企业尚未成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和人才聚集的主体一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如在152家高新技术企业中,113家产值不足亿元;二是企业缺乏从事研发的高层次人才。虽然通过实施“一号工程”,引进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但多数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企业高层次人才缺乏,与同类城市相比,差距较大。如苏州仅高新技术园区创业中心就有500多名博士;三是企业科技投入力度不够。根据2024年浙江省R&D资源清查结果,我市各类企业的R&D投入占GDP的比重还较低,规模以上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仅占销售收入的0.9%,低于全省1.3%的平均水平。企业尚未成为科技投入、研究开发和人才集聚的主体。(三大学、研究所还没有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能满足科技创新的需要一是大学没有同地方经济紧密结合。主要是大学还没有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仍然以教师发表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级别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水平,与地方经济

结合不够。二是科研院所规模小,缺乏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市属16家科研院所中,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的仅有一家。科研院所普遍投入不足、装备老化、技术储备下降,发展后劲不足。科研院所的科研方向与我市的主导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联系不够紧密。三是科技中介机构服务能力较低。主要是科技中介机构数量

较少,缺乏既懂管理、法律,又懂技术、市场的人才,导致科技中介机构的服务能力普遍不高。

四、下一步科技创新工作的基本思路与工作重点

针对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这一主线,今后三年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继续推进科技合作,加强引进力度,建立以政府推动与企业为主体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具体目标是:到2024年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推动、社会支持、产学研相结合为主要形式,创新能力强、创新机制灵活的科技创新体系。为此,我们将在下面五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我市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增强我市技术创新能力。(一加强领导、完善政策,优化创新环境技术创新需要制度作保障,政府是制度创新的主体。在今后三年中,我们将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政策的完善,以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1、继续推进“一把手”亲自抓“一号工程”。加强对技术创新工作的领导,是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

要保障。我们将继续实施“一把手”抓“一号工程”措施,加强各级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形成全市各地、各部门的领导都来关心和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的良好局面。

2、落实各项科技法律法规,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针对入世后知识产权保护的新形势,重点推进《宁波市企业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的落实和《宁波市专利管理条例》的立法调研,以完善我市知识产权保护法规体系。同时,争取成立专职的专利执法机构,切实加大专利执法力度,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3、完善政策体系,强化制度创新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与保障作用。在市人大支持下,尽快制定《宁波市技术成果入股条例》等相关政策法规,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制定《宁波市鼓励科技企业实行股权激励的若干意见》,以完善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制定《宁波市鼓励科技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规定》,建立科技风险投资机制;“一号工程”三周年总结大会上还将出台《关于深入实施“科教强市”的若干意见》等鼓励科技创新的新政策。

(二加大投入,加强引导,增强资金支撑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是科技创新取得成功的保障。针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我们要加大政府对科技投入的引导,推进以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同风险投资相结合的投融资体系建设。

1、要继续加大政府对科技投入引导,引导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财政科技投入是科技工作的重要支撑条件,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条例要求,切实保证财政科技投入的年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支出的年增

长幅度,其中科技三项经费占科技支出的50%以上。力争到2024年使全市财政科技投入占其支出的5%以上。同时,从2024年起,设立1亿元的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并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到2024年,力争使一般性企业的R&D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1%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3%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5%以上,努力使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

2、要加快发展风险投资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撑。近期的工作重点,一是尽快启动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宁波市科技创业投资公司;二是结合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的建设,逐步建立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科技贷款的担保机构;三是完善风险投资发展环境,吸引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来我市开展风险投资业务,以实现风险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支持科技创新工作。(三加快引进、加速积累,提高研发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高校和科研院所是重要的创新源泉,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研发能力,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是我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所在。

1、要继续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建设,不断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技术开发能力,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的重点将从机构建设转向技术开发能力的提升。要重点支持10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上规模、上水平,争取建设国家级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海外地区设立研发机构,形成企业技术开发网络,支撑企业新产品开发;继续推进中小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

共建企业技术开发机构或开展委托研究等活动,努力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

2、要引导高校与企业合作,增强研发能力。继续加大对大学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以改善科研条件、增强科研实力,引导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研究或在企业建设科研中试基地,与各类园区共建创业基地,促进高校同地方经济的结合,提

高高校科研水平。

3、要深化院所改革,建设行业技术服务中心。围绕我市重点发展行业,通过深化院所改革,加强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结合本地的优势产业,开发共性技术,为行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四建设科技中介机构,完善服务网络,提供优质服务科技中介服务是连接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源头的纽带,也是中小企业的技术依托所在。

1、要加快建设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针对我市中小企业量大面广的现状,重点建设面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的技术咨询、项目评估、科技人才、创业投资、技术经纪、专利事务、无形资产评估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一条“龙”似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体系。

2、要完善科技信息网络,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科技信息服务。加强科技信息网建设,建立国内外科技成果库,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科技成果信息。要推进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设,加强企业技术需求库、科技项目库、技术专家库的建设,为企业建立一条畅通的技术交易渠道。(五加快引进、加强培养,增强人才支撑力度人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资源。人才短缺,尤其是企业高素质人才的短缺,正在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瓶颈。作为科技部门,在人才 的引进和队伍建设方面,重点是建设创业服务中心,实施博士基 金和创业基金等专项科技计划,为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营造良好 的工作环境。

1、要建设好创业服务中心,吸引国内外科技人员 带项目来甬创业。通过创业基金资助科技人员创业。支持建设宁 波市科技创业中心、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和浙江大学科技园创 业中心,同时鼓励县(市区和企业建设特色、专业创业服务中心,形成以二个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和十个省市级创业服务中心为 重点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创业服务网络。

2、要设立以培养人才 为主要目的科技专项计划,达到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的目的。进 一步扩大青年和博士科研基金的规模,为我市引进并培养一批学 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科技进步奖励和促进 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激励科技人员投身技术创新活动。与此同 时,加快出台期权、期股等激励科技创新的措施,逐步使企业成 为科技人员聚集的主体。实施“一号工程”三年来,我市的科技 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迅速,科技创新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形成,但相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要求,与国内同类先进城市相 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问题。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领 导下,在人大的支持下,我们将进

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提高我市科技创新能力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做出应有的 贡献。11

第二篇:关于全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2024-11-23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前段时间,我委就全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中,我们分别听取了县科技局、县农经局和县人事局等部门关于全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走访了县科创中心、嘉善归谷园区和部分科技型企业并与科技管理人员及企业界代表进行了座谈;召开了全县较具代表性的七家科技型企业老总座谈会,充分听取了有关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现状

自实施科教兴县战略以来,我县稳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2024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36.2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近一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8.13%,居全市首位。农业科技创新作用充分显现,全县水稻、小麦、蔬菜、瓜果、食用菌等主要作物良种推广普及率达到了95%,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61万亩,超级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达到亩产750公斤。综观我县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着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创业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精品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的通知》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充分激发创新活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科技优惠政策,近三年,全县共兑现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企业所得税4300多万元,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6100多万元;积极畅通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通过设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推出中小企业债权信托基金、成立县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探索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多种举措创新科技金融体制,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2、努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着力建设科技创业平台。县科创中心自2024年落成以来,已累计引进孵化企业140多家,共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科技型企业14家;2024年起建设了2.2万平米的科创中心大云加速器,目前已有21家产业化科技型企业入驻;2024年初启动了总投资2.2亿元、建筑面积76000平米的科创中心二期工程建设。着力打造行业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在数码电子、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光源等全县主导产业方面均建立了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逐步健全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评为浙江省第一批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建了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设了县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电声产业专利数据库。与中科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多家高校和农业科研院所合作,开展联合攻关,指导我县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使我县农业享受到最新科技成果。科技接轨上海工作不断深化,近三年共签订接轨上海科技合作协议90多项。

3、不断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到2024年9月底,全县共认定各级企业研发中心79家,其中省级17家;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个。大力组织实施科技项目。据统计,近三年全县共列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93项,其中国家级项目31项;组织通过省级以上科技项目验收461项,向上争取科技经费支持2341.7万元。深入实施专利战略。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发明、创造,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2024年1至9月,全县共申请发明专利97项,同比增长67%;授权专利1243件,同比增长25%;累计认定专利示范企业省级11家、市级16家、县级21家。

4、充分发挥农业“两区”建设载体作用。随着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的深入开展,全县农业全面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有力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两区”已成为我县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的集中平台和示范基地。2024年,全县共推广农业科技成果5项,实施丰收项目29项,“两区”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已超过90%,全县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达到60万亩次。“两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载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我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对科技创新重要意义的认识还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考虑,科技创新的核心战略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引导创业主体进行科技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二是部分企业、尤其是相当部分中小企业受小富即安思想的影响,还较多的存在怕冒风险的思想顾虑,满足现状,缺乏风险经营理念和自主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不强。三是科技创新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引领、鼓励科技创新的举措不多,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还不够,缺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环境。

2、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仍较为薄弱。一是科技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县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尽管有较大幅度增长,但科技经费中很大比例用于科创中心等平台建设,真正用于科技项目的经费仍然十分有限。二是科技创新人才相对缺乏。近年来,我县加大了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工作有突破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但由于我县城市整体规模较小,平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对科技人才吸引力不够,因此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和团队还十分缺乏。农技人员结构不合理,存着年龄老化、专业不对口、兼职过多等一系列问题。三是投融资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还不够。调研中,企业界代表普遍反映中小企业的创业环境较为困难,在创业初期缺少政策扶持和指导,特别是缺少金融支持,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企业需要“锦上添花”,更需要“雪中送炭”。

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一是产业规模还不大。2024年,我县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38.64亿元,尽管比2024年增长了55%,但与江苏昆山等地相比差距依然很大。二是产业支撑作用还不够强。2024年,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13%,尽管居全市首位,但对工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三是产业层次还不够高。我县高新技术产业层次偏低,没有形成能够带动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优势的产业集群,缺少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4、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近几年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虽然逐步增强,但其自身用于科研的投入仍显不足,大多数企业尚未按有关规定提取科技研发经费。一些企业用于科技研发的费用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少数企业经营上存在短期行为,忽视高科技人员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忽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目前我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发展主要还是依靠以引进为主,自主的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缺乏二次创新能力,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还不够强。我县企业对知识产权特别是专利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导致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的比例不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缺乏保护专利的良好措施。

三、加快我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1、着力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一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增强各级对科技创新的推动和主导作用。二要进一步落实好现有的政策措施。要把现有的政策转化为具体的举措和行动,在贯彻落实上下真功夫。要依法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保证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科技部门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明确财政资金扶持的方向和重点领域,提高资金使用的准确性和使用绩效,真正发挥“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三要完善人才政策。推动科技创新与培养引进人才紧密结合,抓好培养、引进、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深化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安居乐业的体制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四要进一步营造良好服务环境。不断创新方法,优化服务,防止重引进轻服务、重引进轻转化的现象发生,全力促使项目早签约、早研发、早投入、早见效。五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加快建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资金,推进银企合作,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企业提供信贷融资、信用担保,完善我县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尤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投融资体系。

2、不断强化产学研有机结合。要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校院所的科技资源。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建利益与风险共担合资公司,共建研发机构,联合科技攻关。要加快培育科技创新战略力量。在“十二五”期间应考虑引进发展为我县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服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机构,并把其建设成为我县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平台和技术创新源。同时要结合我县优势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进一批科研院所,鼓励园区、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研发机构。

3、努力加强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坚持高标准建设硬件平台,建立健全创业激励机制,加快推进科创中心二期工程建设,统筹考虑、合理布局科创中心一、二期项目,加大招商引智力度,完善大云加速器运作机制,加快科技创业园建设,努力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孵化模式,使孵化器成为催生科技企业的“温室”和培育科技企业家的“摇篮”。要加快行业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电子电声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发挥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建设和培育高分子材料、装备自动化控制、新光源等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并依托我县其它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再支持发展一批面向全行业服务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4、逐步完善技术要素交流合作平台。建议政府和有关部门通过政策引导、扶持和鼓励,创办和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市场信誉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支持发展技术交易、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无形资产评估等中介技术服务机构,完善网上技术市场,加快科技成果库、技术需求库建设。在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专利代理等方面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中介服务,促进创新主体与市场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鼓励科技中介机构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联合与协作,使科技中介机构能够充分利用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业知识、人才优势和技术开发、检测等设施,成为开展科技中介业务的重要支撑。

5、着力抓好传统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产业。因为前者不能一蹴而就,而后者则现实可为。要以信息化为目标,以结构调整、节能降耗、效益提升为重点,加快对我县传统产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在着力抓好工业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要改革农业科研体制,逐步形成一个有利于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农业科研体系;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并存的、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稳定、培养和支持一支精干的农业科技队伍;要借助城乡统筹发展机遇,继续推进农业科技合作社、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等工作,促进科技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要组建农业高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农产品项目精深开发研究,延伸产业链,强化科技项目支撑,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综合效益。

第三篇:28、宁波市科技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宁波市科技平台建设情况报告

自中央提出“自主创新、重点突破、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以来,我市于2024年8月12日召开了“全市科教大会”,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意见》。2024年全国科技大会后,我市于2024年2月6日召开了“全市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大会”,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今年7月25日,市委、市政府再次主持召开“全市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工作会议”,随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和若干具体配套政策。市委、市政府对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决定和一系列部署,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以及政策导向。

一、我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主要形式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我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为着力点,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按照“政府引导、资源共享、创新服务、积极稳妥”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结合我市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近几年来,每年发布市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申报指南,经评审择优立项,在市科技经费每年安排一定经费支持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我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以政府为主型:即以政府投入引导为主、依托有关部门事业单位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公共服务平台。分别支持建设了“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及科技文献检索公共服务中平台”、“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共用网”、“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宁波市场”、“宁波软件评测中心”、“宁波佰腾专利数据库服务中心”、“宁波国家文教用 1

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筹建)”、“宁波市生态环境监测服务平台”、“宁波市专利信息管理与预警咨询服务平台”、“宁波市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等,其中“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及科技文献检索公共服务中平台”列入2024年宁波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由市科技信息研究院承建的“宁波市科技文献检索服务平台”,于2024年11月23日正式运行,目前已拥有各类中外文科技方面的全文数据库和相关的检索服务,形成了14000G的本地数据资源,涵盖了目前国内外与科技相关的绝大多数文献资源。中心已在11个县(市)区和宁波保税区、高新区、浙大科技园宁波分园开设了14个检索服务分中心,为用户检索科技文献提供了便利。

由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管理和维护的“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共用网”现有入网仪器总价值7700多万元,参与协作共用单位15家,与建设初期相比,参与共用的单位和仪器数量明显增加,共用观念明显增强,大型科学仪器设施条块分割、部门垄断、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现象有较大改观,仪器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平均测试成本大幅度下降。截至2024年底,累计实现对外服务机时15万多小时,共发出检测报告10万多份,服务企业超过1万家次。

二是以高校院所为主型:即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投入为主,市科技部门给予补助,在高校院所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公共服务平台或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分别支持建设了“宁波市磁性材料分析测试研发平台(磁性材料开放实验室)”、“宁波市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SPF级动物实验室”、“宁波市金属零部件无损检测中心”、“宁波空间信息技术公共服务中心”、“宁波多语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宁波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库”等。

由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承建的“宁波市金属零部件无损检测中心”,充分发挥其检测设备完备、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为我市企业开展相关研发和生产活动,提供全方位的分析测试,年对外服务收入达到3000多万元。

三是以企业为主型:即以企业投入为主,市场运作,科技部门给予科技经费补助,在企业建设各类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分别支持建设了“神化电镀表面处理技术服务平台”、“浙江中欧环保技术服务中心”、“宁波市塑料模具创新服务中心”、“宁波家用电器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神化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宁波塑料研究院创新公共服务中心”、“欧盟ROHS指令电器检测服务中心”、“象山县科技孵化中心信息平台”、“宁海生态网络平台”、“宁波汽车电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宁波市中小企业信息代公共服务平台”等。

宁波市塑料模具创新服务中心于2024年11月7日落成并正式投入使用。该中心由中国机械科学研究院、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浙江大学等省内外有实力、专业化的机构联合组建而成。该平台的投入使用将减少企业的研发成本,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促进宁波模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二、下一步我市推进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是要针对我市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组织编制《宁波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做好我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规划布局和分步实施;

二是鼓励有较高水平、有条件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组建独立核算的研究院所,由对本企业的服务转变为对全行业的服务;

三是充分利用“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推进重点实验室对外开放,使我市的创新研究资源能为创新企业、创业人员共享;

四是改进完善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资助方式,按照“政府采购服务”的基本思想,通过对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绩效评估,根据其对社会的服务收入,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

第四篇:企业如何搞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企业如何搞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企业要着力推进以核心技术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多措并举,建立创新保障体系。强化组织领导保障,采取制度引导、总体规划等方法,促进创新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交流,共同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多元投入机制,确保科技创新经费的投入,同时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率。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对研发经费投入最多的国内企业之一,2024年、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2%和11.9%,2024年华为销售收入453亿元,研发与开发投入为60多亿元,占销售收入的13%。

(二)、要加强市场分析,确立真正的创新主体。在主体定位上,突出企业科技创新部门的创新责任,必须强化企业科研部门的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研部门在技术创新中的主角作用。在目标选择上,突出“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创新中获利,在获利中增强创新冲动。在理念培育上,突出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增强科技意识、创新意识、人才意识,培育一支懂管理、善经营、富有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三)、要重点突破,大力提升创新设施支撑力。创新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的基础支撑,只有夯实基础支撑,才能形成长效、永继的创新能力。要积极寻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形成创新服务资源共享机制,从而形成域性公共技术服务支撑体系,整体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松日集团从一开始就花大量资金引进一系列国际先进科研设备,使得公司研发和生产能力有了大的提高。

(四)、要拓宽渠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广纳贤才,积极培养创新人才队伍,积极与高校、科研单位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有计划地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技术骨干,集中财力、物力,多渠道引进高素质人才和采用导师带徒、高校深造、项目锻炼、海外培训等各种途径,有重点地培养企业急需的紧缺和一流人力;选择海外著名大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有针对性地选拔优秀人才到那里学习、锻炼,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营造一种有利于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创新环境,从而形成长久持续的创新能力;重视紧缺人才的引进。要不惜重金,主动出击,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著名企业的人才资源,采用共建开发基地,合作开发项目、委托培训、咨询交流等方式,采取切实措施,吸引国内外一流人才进入企业。松日集团一贯重视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建设,从台湾、日本等高薪聘请高级工程师,从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聘请多名教授、硕士生到公司研发中心搞科研,并为科技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从而使公司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五)、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技术创新的考核机制,强化激励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技术专利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劳动价值,激励他们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要努力构建科技创新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千方百计引进关键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调整企业内部分配结构,使企业技术骨干的收入率先与人才市场接轨。实行新产品销售利润提成办法,把新产品开发与效益直接挂钩,对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可连续三年从新产品利润中以不低于5%的比例予以奖励,鼓励企业试行知识入股、技术入股、期权激励等分配方式,允许优秀人才不受比例限制的以技术、知识入股,对贡献突出的优秀人才,可按一定比例给予股权或期权奖励,对技术人员收入上不封顶。松日集团通过技术入股,管理人才持股和期权等方式建立起各种相应制度,在公司内部建立起集合高新技术企业特点的以促进科技创新、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价值,鼓励人才成长的分配制度和经营理念,为公司的发展创造出极大的内在动力。

(六)、要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中心。面向市场开发创新,面向行业提供服务,面向社会整合资源,形成开放式的技术中心运行机制。要瞄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确立技术中心的目标和定位,高起点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合作和交流,共建研发中心、互派技术专家,或走出去到世界科技前沿建立研发机构和设计中心,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鼓励实力较强的企业技术中心通过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进行技术扩张,掌握关键技术,占领技术制高点。联合高校、科研单位科技力量,建立面向行业、开放式、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发挥集成优势,提高企业对行业共性、关键、前沿性技术的开发能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带成果、带技术进入企业,成为学科带头人,并创造良好条件,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在企业的转化,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起点。

(七)、重视知识产权,提高员工知识产权意识。先看下一个案例:2024年1月23日,思科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地方法院正式起诉中国华为公司及华为在美国的两家分公司(华为美国公司、FutureWei技术公司),称华为在美国销售的Quidway路由器和转换器侵犯其专利,盗用包括源代码在内的思科IOS软件,抄袭思科拥有知识产权的文件和资料并侵犯思科其他多项专利。思科,世界最大的网络及电信设备制造商,在2024财年营业额为189亿美元;华为,中国实力最强的网络及电信设备制造商,在2024财年营业额为220亿元人民币。与在世界许多其他地方一样,思科虽然在中国的路由器和网络交换机等方面占据了相当可观的市场份额,但在中国,他有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华为,华为与思科几乎在全线产品上有直接的竞争关系。

思科之所以选择在美国状告中国华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华为成功地打入了美国市场,打入了思科的“老巢”。据称,思科在亚太区的收入仅相当于其在美国纽约一个地区的收入。美国市场是思科的发家之地,也是其每年业绩的主要来源之一。华为“登陆”美国市场,踩在了思科的痛处。

2024年6月初,美国德克萨斯州Marshall的地区法官签署了一份初步禁令,禁止华为使用在思科路由器上运行的部分软件,同时禁止华为使用网上求助文档和用户手册。但该法官拒绝在更大范围上禁止华为使用思科所有路由器软件。对此,控辩双方都宣布,此项判决是他们的胜利。2024年7月28日,在经历了1年6个月零5天的进退之后,华为与思科的知识产权案最终以和解拉上了幕布。

华为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好的诉讼结果?就是因为华为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和知识产权给公司带来的巨大的价值,重视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24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交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249件,在全球申请人中排名第37,超过其老对手美国思科公司的212件,并且占到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的10%。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自2024年以来,华为的专利申请量一直处于中国企业第一位,与其他跨国公司不相上下。截至去年底,华为累计申请国内专利9600件,申请PCT国际专利和国外专利1574件,其中90%属于发明专利。2024年深圳华为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为3164件,位居全国第一。

由此可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在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是一个重要环节。企业的竞争体现在市场上,市场上的竞争体现在产品上,产品的竞争体现在技术上,技术的竞争体现在自主知识产权上。

总之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重点,突出抓好人才队伍、科技投入、产学研结合三个关键环节,集中力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建设,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企业发展壮大注入新的活力。以上是本人就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出的几点浅见,有不妥之处还望各路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第五篇:关于印发“2024年青岛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引导计解读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 文件青岛市财政局 青科计字〔2024〕28号

关于印发 2024年青岛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引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各有关单位: 根据‘青岛市 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提高我市的自主创新水平,深入推进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的引领支撑作用,按照‘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与项目管理暂行办法“㊁‘青岛市财政局关于开展2024年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评审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现将青岛市科学技术局编制的 2024年青岛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产学研合作引导计划项 目申报指南”印发给你们㊂请按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㊂特此通知㊂ 二○一一年八月十六日 2 2024年青岛市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 产学研合作引导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㊁申报重点

(一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计划 1㊁青岛市科技综合服务平台

重点支持青岛市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利用㊁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协作服务和海洋科技成果交易等公益性服务平台项目㊂

支持额度为100万元㊁200万元和300万元㊂项目实施时间为1年㊂ 2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择优支持具有市级以上(含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质的企事业单位㊂ 支持额度为50万元㊂项目实施时间一般为2年㊂ 3㊁重点实验室

择优支持具有市级以上(含市级重点实验室资质的企事业单位㊂ 支持额度为50万元㊂项目实施时间一般为2年㊂ 4㊁科技孵化器

择优支持具有市级以上(含市级科技孵化器资质的企事业 3 单位㊂

支持额度为50万元㊂项目实施时间一般为2年㊂ 5㊁专业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重点支持工业设计专业技术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食品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公共服务,废弃物处理及综合利用,生物技术公共服务,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农业科技传播综合服务,面向海洋高端装备㊁检测仪器㊁海洋腐蚀环境装备及工程技术测试等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㊂

承担单位一般应为具有相应管理经验㊁服务水平的平台管理机构㊂ 支持额度为50万元㊂项目实施时间一般为2年㊂ 6㊁区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重点支持区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区市中小企业创新服务平台与市级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对接,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着重加强大型仪器㊁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功能建设,建立科技信息资源综合管理平台,整合区市科技创新资源,更好㊁更专业地为本地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服务㊂承担单位一般应为具有相应管理经验㊁服务水平的平台管理机构㊂

支持额度为50万元㊂项目实施时间一般为2年㊂(二产学研合作引导计划 1㊁科技成果培育专项 4 重点支持快速公交智能系统相关技术㊁现代港口物流信息技术㊁优质经济作物培育技术㊁近海渔业资源养护和可持续利用技术㊁水产养殖免疫防害技术等科技研究的成果培育㊂

支持额度为25万元㊂项目实施时间一般为2年㊂ 2㊁人才与技术引进

重点支持汽轮机节能减排装置研发及产业化㊁白光L E D封装光固化工艺中试开发㊁纺织品用大分子染料开发和产业化㊁发动机散热器水室模具的反校形技术㊁环保节能性聚乙烯材料生产工艺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再创新㊂

重点支持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相关技术㊁L E D背光模组项目研发㊁光谱成像㊁环保海洋防腐涂料开发㊁新型汽车设计研发㊁高性能合成基础油㊁新型润滑添加剂及特种润滑油脂的研发㊁多肽药物开发㊁生物质能源和高附加值化学品多相催化反应工艺㊁酶结构-功能关系和蛋白质工程改造㊁酶制剂研究和新基因筛选㊁新型降糖药物开发等技术领域优秀研发人才的引进㊂

支持额度为30万元㊂项目实施时间一般为2年㊂ 3㊁国际科技合作

重点支持大中型数控切削机床㊁新型涂装材料制备㊁智能生物科技传感器㊁免维护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㊁橡胶循环利用㊁水处理节能降耗㊁良种畜禽引进和配套等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与应用,焊接智能温控检测㊁企业产销在线匹配㊁数字化医疗影像诊断平台㊁饲料配方软件㊁新型门禁等信息系统的联合开发与应 用 , 千兆级无线传输系统芯片 ㊁ 高效太阳能电池 ㊁ 环保动物用保 健品制备技术的联合研发与产业化 ㊂ 支持额度为 3 0 万元 ㊂ 项目实施时间一般为 2 年 ㊂ 产学研合作引导类别计划项目要求为项目申报单位自筹项目 ,自筹项 资金与市科技财政专 项 资 金 支 持 额 度 比 例 不 低 于 1∶1 目资金应有明确的来源 ㊂ 人才与技术引进及国际科技合作类项目 申报主体应为企业 ㊂(一 申报渠道 二 ㊁ 申报说明 进入 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网站(www.s i c.c c p 申报单位登 陆 市 科 技 局 网 站(www.d s t c.o v.c n 或 青 岛 q g 青岛市科 技计划管理平台 ” 查看 ‘ 项目申报系统用户操作手册 “ 并进行网 上申报 ㊂ 申报系统注册成功后 , 请妥善保存登录名和密码 , 以便 随时进入系统察看项目申报及合同签订 ㊁ 项目管理等情况 ㊂(二 申报材料 , 并上传 ‘ 技计划项目申报信息表 “ 计划项目申请书 “ 及其他相 关附件材料(附件仅用于证明申请书中陈述的真实性 ㊁ 可行性和 企业技术中心为项目主管部门 , 通过申报系统对申报项目进行审 核并添加意见后提交上传 ㊂ 6 申报需登陆青岛市科技计划管理平台 , 在线填写 ‘ 青岛市科 ㊂ 以 各 高 校㊁ 科 研 机 构 科 研 处㊁ 研究水平以及 评 审 专 家 参 考 用 相关附件包括 :;关页 ㊁ 技术报告 ㊁ 鉴定证书 ㊁ 检测报告 ㊁ 行业准入证等相关页 文章收录引用检索证明 ㊁ 专利证书 ㊁ 专利受理通知书 ㊁ 奖励证书;等 ㊁ 同行专家推荐函 ㊁ 推荐专家职称证书复印件;3 ㊁ 与合作单位的合作协议;4 ㊁ 查新报告;5 ㊁ 其他相关材料 ㊂ 6 ㊁ 前期基础研究取得的成果证明材料(发表的文章的首页 ㊁ 2 ㊁ 前期研究证明材料(立项文件相关页 ㊁ 结题验收报告相 1 额超出项目资助额度上限过多 , 通过自主无法完成研究的;㊁ 课题申报者有在研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2 ㊁ 课题申报者有未按期完成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的;3 期结题合格率不足 7 0 %的;㊁ 课题预算明显与实际研究工作内容显著不符 , 或预算金 1(三 有下列情况之

一者不得申报 ㊁ 项目申报单位的主管单位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按 4 ㊁ 课题申报者在往年承担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中存在弄虚 5 ㊁ 所申报项目知识产权不清或存在知识产权纠纷的 ㊂ 6(四 项目受理时间及地点 受理时间 : 网上提交的时间为 2 0 1 1年8月2 2 日至 9 月 1 日 7 作假 ㊁ 不履行科技计划合同等不良记录的;1 7时㊂

受理地点 : 青岛生产力促进中心 地 联 系 人 : 刘少青 宁 珊 址 : 青岛市宁夏路 2 8 8 号青岛软件园 1 2 号楼 6 层 :8 ㊁8 联系电话(0 8 ∶3 0-1 7 ∶0 0 8 7 2 8 9 8 9转8 0 2 0 3 青岛市科技局综合计划处 联 系 人:万 钊 : ㊁ 值班电话(1 9 ∶ 0 0-次日 0 7 ∶ 3 0 1 3 7 0 8 9 5 4 5 1 7 1 8 6 6 0 2 3 8 6 2 9 联系电话 :8 5 9 1 1 3 4 3 联系电话 :8 5 8 5 5 9 9 5 青岛市财政局教科文处 联 系 人 : 刘海波 主题词 : 科技 项目申报 指南 通知 2 0 1 1年8月1 6 日印发 青岛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 8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