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社团工作经历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几点影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数量经济学院
刘程
摘 要:学生社团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生活,有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培养,而且对于大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乃至综合素质的培养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社团工作经历在大学生就业前后的重要作用加以分析,以促进我们的社团管理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结合。
关键词:大学生
社团
就业
学生社团是学生在共同的旨趣、爱好基础上,为了满足学术、实践、文艺、娱乐以及提高自己能力等各方面的需求,按照一定的章程和制度自发成立的学生群众性组织。目前高校的学生社团,一般由学校的相关部门,如学工部、团委等进行政策性管理和指导,大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经营。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已经成为大学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社团工作经历,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不容我们忽视。本文谨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析社团工作经历对毕业生就业的作用。
一、学生社团工作经历有助于大学生在就业前更好的进行自我认识与定位。
大学生就业“难”,首先“难”在对自我的判断与定位上。一直生活于象牙塔中的学子,在踏入社会之前,很难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愿意从事的职业、擅长的职位做出客观的判断,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还没有对自己兴趣、特长、个性等有相对客观全面的认识。而社团活动,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生社团大体上可以根据社团活动的内容分为理论学术类、实践类、文艺类、体育类等几大类别。大学生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不仅可以丰富课余生活,更有利于挖掘自我的兴趣与特长。另一方面,学生社团虽然属于学生的自发组织,但是同样具有相当完备的制度和组织,学生社团的活动也需要由组织、宣传、外联等各方面的共同协作才能完成,因此,在社团的活动组织中,不同的尝试可以使社团的成员更好的为自己定位:到底是适合做组织策划,还是适合做文案宣传?是擅长做外联,还是擅长做后勤?
社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释放自我能量、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参与或者管理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直接审视和检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
和各种能力,从而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优点和缺点有了直接的体验。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大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我既可避免盲目自信导致自负,也可防止自信心不足而带来的自卑心理。这些,可以说是大学生在择业之前最好的心理准备。
二、学生社团工作经历日益成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一个竞争优势。近几年来,随着普通高等学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用人单位在招收毕业生时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因此越来越严峻。某日报曾经报道过用人单位最不欢迎的五种大学毕业生,就包括“缺乏个性特点的人”和“只‘专’不活的人”两种。这说明了大学应该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不能培养书呆子。同时,也要求在校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学校各种资源,把自己锻炼成为个性鲜明、能够适应社会的人。与此相对应,在各类单位招聘的过程中,学生会工作、社团工作等工作经历逐渐成为人事部门关注的条件。用人单位为何偏爱有社团工作经历的大学生呢?详细分析,社团工作经历可以使大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拥有竞争优势:
1、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更好地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当今一些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存在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外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如语言不准确、不生动、逻辑性差,甚至错别字连篇,有的不敢与陌生人讲话,在公众场合讲话脸红、张口结舌等等。这种情况给信息的交流带来了障碍,同样成为大学生应聘过程中的瓶颈。而社团活动尤其是文学类、实践类社团的活动使大学生有了很好的机会和场合锻炼表达能力;社团里平等、活泼、自由的气氛使其成员可以无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技巧和经验。而如“英语俱乐部”更是通过“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直接帮助大学生提高英语表达水平。流畅的表达无疑会在面试的时候给用人单位以良好的印象,从而为大学生的求职竞争赢得优势。
2、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更加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由于现代社会高度的分工和高度的综合,在工作中组织协调和科学管理的作用日益突出。学生干部在就业中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现象表明,学生干部在校得到了锻炼,具备了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这样的毕业生适应能力强、工作上手快。而高校社团为大学生培养组织管理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在高校教学改革深化,原来的行政班级概念淡化的情况下,社团活动在
这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大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社团,它的组织原则、规章制度和活动的内容都是其成员共同制定和实施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管理组织活动;社团的决策、事务、财务等通过集体讨论制定,并做到公开、透明。这种运行机制,充分调动了成员管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了组织管理能力。
3、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文理交融的知识结构,成为复合型人才,更受用人单位欢迎。
应试教育、文理分科导致大学生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以致学生思路不够开阔。而社团活动则为改变这种状况起了积极的作用。文科性质的社团吸引了大量的理工科学生,理工科性质的社团也同样吸引着文科学生参加,学生们在各项活动中从各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深入探讨,理工科学生思维上的严密逻辑性与文科学生战略上的全局长远性相结合,大大拓展了知识面,实现了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改善了知识结构,开阔了视野。与此同时,社团作为学校与社会沟通的有效渠道之一,机动性大,信息量多,其面向社会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从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增强了耐挫力,提高了心理素质,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培养,从而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4、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政治鉴别能力。
政治鉴别能力即在思想政治上具有正确的是非观念,抑制和反对错误的思想、政治言行,调整和修正自己不良的政治态度的能力。社团活动尤其是理论学术型社团的活动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在激发大学生政治热情,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鉴别能力上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如“青年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会”、“马克思主义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等社团组织,通过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走出学校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使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起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育人作用。这样的毕业生,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尤其受到机关事业单位的欢迎。
三、学生社团工作经历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
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大学生将接触到比以往更加广阔的人际空间,开始向一个社会人转化。这一过程中,往往有许多人难以适应,成为大学生找到工作后的又一难关。而社团工作的经历,却能够使大学生更早地接触到社
会,对社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早一步适应环境、进入状态,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
首先,社团工作经验中培养的与人沟通及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地融入集体。当代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知识的膨胀,经济的紧密相连,要求大学生善于沟通和团结协作。而今,不少大学生只顾埋头学习,或者不知怎样锻炼、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而社团活动则使其成员积极主动地融入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生活,创造了各种交往的机遇,打破了单一狭隘的交际圈,与他人打交道,与他人建立友谊,从而可以深刻地理解团结协作的威力,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因此,在真正踏入社会之后,他们也能够很好的融入集体,找到归属感。
其次,社团工作经验培养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尽快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不断创新是大学生施展才能的重要标志,更是用人单位对每一个员工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迫切需要大批的创新人才。大学生思维敏捷,接受新事物、新知识快,工作热情高,思想束缚少,创新潜力大。社团活动为大学生的创新潜力转化为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社团活动,大学生能在实践中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了对问题的高度敏感性、观点的多样性、思维的灵活性、认识的新颖性,以及人格的独立性与较强的成就动机。这样的工作人员,自然能够尽快在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才华,从而开辟自己的发展空间。
第三,社团工作的经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在学业之外从事社团活动,对于课程相对繁重的大学生来说,本身即是一种压力与挑战。在调节自己的学习和社会活动过程中,在组织社团活动克服各种困难的过程中,在经历社团工作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中,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增强,并且能够进行自我调适与控制,使自己能够从容地面对各种外界的变化与挑战。这样的素质,正是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中最需要的。
综上所述,社团活动不仅仅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元素,更是培养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舞台,在大学生就业的前前后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使校园社团活动的不断繁荣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展开相得益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大学毕业生自我和谐状况对就业的影响 作者:吴继红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24年第13期
[摘要]文章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对大学毕业生的自我和谐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自我灵活性发展欠缺,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由此造成了就业时的从众心理、自卑与自负心理、焦虑及依赖心理。要使大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就业,保持最佳的就业心理,需要他们以改变自我意识为出发点,多方面进行自我调适。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自我和谐 就业心理
[作者简介]吴继红(1969-),女,河南洛阳人,洛阳理工学院师范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与学习心理。(河南洛阳471023)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24)20-0079-02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每个社会成员的心理和谐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心理和谐,是指个体在生活中表现出的一种心理健康状况,是心理以及直接影响心理的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相对稳定的关系。它既有个体的外在表现,也有个体的内在表现。外在表现主要是指人际心理和谐,即在人际交往中达到人与人心理上的默契与融洽,使个体易归属于一定的集体,满足其归属的需要。内在表现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个体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达到协调一致,不至于因为自己主观方面的剧烈冲突而导致精神上的痛苦;另一方面是个体的人格达到统一。所谓人格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其中自我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只有自我的调节作用能正常发挥,个体的人格才能达到统一。因此,自我和谐是个体人格统一的核心。所谓自我和谐是指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调和其人格结构各个层面,使自己内在的身心需求与外在的现实环境以及未来理想等各方面协调一致。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步伐,尤其是对即将走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面对就业的选择,他们会产生哪些心理倾向?在此过程中,他们的自我和谐状况对此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拟就此进行研究。
一、大学毕业生自我和谐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在调查时采用王登峰编制的《自我和谐量表》(1994)测量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该量表包括: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和自我的刻板性三个分量表,量表共有35个项目,每个项目按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五个等级计分,将“自我的灵活性”反向计分,再与其他两个分量表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总分越高说明自我和谐性越低。在大学生中,可以以低于74分为低分组,75~102分为中间组,103分以上为高分组。其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所反映的是自我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包含对能力与情感的自我评价、自我一致性、无助感等,它所产生的症
状更多地反映了对经验的不合理期望。“自我的灵活性”与敌对和恐怖的相关显著,可能预示了自我概念的刻板和僵化。此分量表分数越高,自我灵活性越强,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不断追求自我的发展和完善,面对变化了的新环境能尽快适应。相反,自我灵活性低者,多表现为对自己缺乏信心,有较强的自卑感,面对变化的环境总是感觉无力应对。“自我的刻板性”不仅同质性信度较低,而且仅与偏执有显著相关,说明这一分量表的含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体上看,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自我和谐状况适中。78.6%的大学毕业生的自我和谐总分处于中间组,但仍有11.2%大学毕业生处于高分组。从各分量表的调查可以发现:其一,大学毕业生在自我灵活性方面表现在对“我很清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问题的回答中,35.4%的学生选择比较不符合;在对“我认为能力再强的人也可能遇上难题”问题的回答中,38.2%的学生选择比较不符合;对“有时我会对自己在某方面的表现不满意”和“我很了解自己对周围人的情感”这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分别有28.7%和31.5%回答完全符合和完全不符合。这些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自我灵活性发展还有所欠缺,表现出有时对自己不能深刻的反省,自信心不足。其二,大学毕业生在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方面表现为在对“我经常对自己的行为不满意”“很多情况下我不得不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我所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三个问题的回答上分别有21.9%、19.8%和18.5%的学生表示完全符合。这表明这部分学生不能对自己能力和行为作出恰当的评价,对自己的否定性评价过多,容易自卑。而在对“遇到问题时,我总觉得别人都离我很远”“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事,很难与他们沟通”以及“我经常感到自己是孤独无援的”等问题的回答中,分别有
21.1%、19.6%和18.3%的学生回答完全符合,这表明这部分大学毕业生时常体验到无助感,遇到问题很难寻求他人的帮助。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进一步访谈发现,他们在自我认识方面与调查的结果基本吻合。当问他们“你是否总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感受”和“如果你发现自己某方面表现不佳,是否总希望尽快弥补”时,分别有28.3%和24.7%的大学生回答有时是这样,有时不是。这表明这部分大学生的自我灵活性程度不高,没有较深刻的自我反省。当问他们“别人是否常常误解你对他们的好意”和“你是否很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会引起别人的误解”时,分别有13.9%和18.3%回答是,这表明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相处。这正是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的体现。
二、大学毕业生自我和谐对就业心理的影响
(一)大学毕业生自我灵活性对就业心理的影响
1.从众心理。所谓从众,是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从众现象表现在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一般情况下,因为从众服从的是多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如果是缺乏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地一概从众则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会对个体的生活产生消极影响。大学生就业时的盲目从众心理表现在:有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而是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有的大学生在就业时,过分追求实惠,尤其是见别人都往大城市、大机关挤,自己也跟着凑热闹,盲目向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奔,甚至明明知道有更适合自己的岗位,却在盲目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依然将其放弃,去到多数人认为更好的地方,做自己不喜欢或不能
更好发挥自己特长的事情。影响大学生就业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自我灵活性低,对自我没有较深刻的反省,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不能对自己的能力进行恰当评价,因而盲从于他人。
2.自卑与自负心理。在就业中,一些毕业生倾向于低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当面对激烈的竞争时,就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产生严重自卑心理;有的大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而缺乏竞争的勇气,因此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而坐失良机;有的大学生因为学历、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的某些缺陷而丧失勇气,悲观失望,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也有的大学生一到应聘现场,就心里发慌,不能从容地参加招聘面试;还有的大学生由于就业中遭遇挫折,自身又缺乏心理承受能力,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挫败感。凡此种种心态都会对就业产生严重的影响。与此相反,在就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对自己的全面认识,从而有自负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具备种种优势,高于社会上其他青年人,应该有更为理想的归宿。由于这种自负心理的存在,使其不能对自己的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作出客观的评价,不能把自己的就业期望值确定在合理的范围内。这种心态在言谈举止中无意流露出来,在应聘时就会给用人单位留下好高骛远、浮躁而不踏实的印象。
(二)大学毕业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就业心理的影响
1.焦虑心理。焦虑是人们在生活中,预期到一些可怕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需要付出努力的事物和情景即将来临,而又感到对此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产生焦虑。比如,有些大学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还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因此,对未来的职业感到心中无底而焦虑。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能使个体化压力为动力,激发其不断进取、奋发向上。但如果焦虑过度,就会使个体表现出情绪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身心疲倦、心悸等状况,甚至一提到就业就会恐惧不安。
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心理产生的原因不仅与他们就业观念落后、缺乏就业竞争意识和就业动机过强有关,而且与他们因自我与经验不和谐而出现的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就业期望过高、对就业成败的不恰当归因有关。首先,有些大学毕业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我。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经过大学阶段的深造,各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有些大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并没有完全形成,他们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我,不能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做到了如指掌,因而在就业时常为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工作而忧心忡忡、焦灼不安。其次,有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每个人都有抱负、有追求、有理想,成就动机特别强烈,对就业的期望值自然很高且较少顾及自己的实际状况和社会现实。一旦进入社会求职,就会发现自己的就业期望与现实相距甚远,因而必然产生巨大的失落感,进而对就业产生焦虑。再次,大学毕业生对就业成败归因不恰当。所谓归因是指对做事成败的原因进行分析。无论做什么事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其原因都是多方面的。大学生就业成败的原因也是如此。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挫折失败时,往往从单方面找原因。有的一味地从客观上找原因,抱怨自己的运气不好,社会不公,人事政策不合理,就业制度不完善,因而牢骚满腹。有的大学毕业生则只从自身找原因,认
为自己在就业中的碰壁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行,这样的归因容易产生无能感、无助感,因而烦躁焦虑。
2.依赖心理。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多的一部分,他们从小生活在物质相对宽裕的环境里,受到父辈和祖辈的百般宠爱。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子女,忽视了对孩子自立、自强精神的培养。这些大学生在生活中依赖心理较重,人格缺乏独立的一面。当他们大学毕业时,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就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怎样主动地适应市场需求,不知道如何在拼搏和竞争中取胜。因此,在求职过程中,他们经常表现出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信心不足,在社会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面前顾虑重重,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不能向用人单位充分展示自我、推销自我;不能依靠自身的努力去赢得竞争,赢得用人单位青睐,而是寄希望于学校,寄希望于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寄希望于家庭;或静候学校和地方的安排,或依赖文凭,依赖社会关系,依赖学校和老师,甚至依赖家长亲戚为自己找工作。这样的心态与充满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是格格不入的。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不和谐对其就业心理会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要使大学生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就业,保持最佳的就业心理,需要大学生以改变自我意识为出发点,从多方面进行调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克服自卑和自负心理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许多心理困扰都源于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和悦纳自我。因此,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是调节就业心理的重要途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大学毕业生要对自己有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的优势所在,知道自己的个性特点更适合做什么工作,自己喜欢做什么工作,自己需要什么工作,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干什么样的工作更适合自己。唯有如此,才能在就业中扬长避短,充满自信,克服自卑,才能表现出胜不骄、败不馁的健康心理。
(二)调整就业期望值,克服过度焦虑
现在的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找不到人、大量的毕业生无处可去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之一是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较高。因此,要顺利就业就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就业形势,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即在就业时不要求全责备,不要期望太高,要给自己恰当的定位,从而突出重点,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发挥自己才能和施展自己抱负的职业。不要只盯着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善于抓住机会,主动出击。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也才不至于使自己对就业产生过度的焦虑。
(三)树立自主择业的就业观,克服依赖心理
就业观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成分,它与大学生的世界观、道德意识及心理认知水平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往往缺乏自立能力,甚至在一些大学生的意识中就没有自主、自立的观念。因此,在面对就业时,他们往往不能主动抓住机会,而是消极等待,等待别人给自己找工作,使许多好的就业机会从身边溜走。针对大学生在就业时的这种依赖心理,应从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主的就业观入手,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就业是自己的事情,应以自己为主,不能依赖他人。在就业中学会主动出击,主动寻找机会,主动搜集相关的就业信息,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使自己成为就业的主人。
(四)树立创新的就业观,克服从众心理
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和家长认为,在国营单位、事业单位、大企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才算是就业,而在合营、合资、股份公司、个体企业中工作不能视为就业,理由是没有保障,靠不住。因此,在就业时就出现非大企业不去,非大公司不选的从众现象。这样的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和更新,因为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就业形式也是多样的。面对就业,参加公务员考试是一种就业方式,回到家乡进行自主创业也是一种就业方式。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就业,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因此,在就业时要克服从众心理,树立新的就业观。只有与时俱进,更新就业观念,才能适应新的就业形势。
[参考文献]
[1]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心理学动态[J].2024(4).[2]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于玲,朱雷,杨立伟.从众心理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J].中国冶金教育,2024(3).
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经历对其就业发展的影响
李志如、张健、曹翰文 庄耀祖 孙钊
(陕西科技大学设艺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大学生志愿者工作是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一部分,志愿者工作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及其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学校中的环境与社会的环境大有不同,而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的目的,就是让大学生回报社会的同时深入社会,加强自我意识,更加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与大学生的发展。
大学生在创业以及就业中有很多劣势,具体表现在:
1、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2、急于求成,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场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3、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以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套细致周密的可行论证与实施计划,绝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4、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吸引投资人
兴趣的不一定是那些先进的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的证明盈利的可能性。
5、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能力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为一些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这样可以节约成本,也可以积累经验。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并不高;
6、综合素质较弱。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力管理、资金财务方面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立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但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其次,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而且他们的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正是应为大学生在就业以及创业中有这么多困难与劣势,大学生在大学中就更加应该参加更多的志愿者活动来丰富我们的社会经验,完善我们各方面的缺点。
一. 大学生志愿者的工作经历对于就业与发展的利处
大学生在参加一系列学校组织,以及自发形式下的志愿者活动是非常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增长社会经验的。
在志愿者活动中大学生可以比在学校的到更多的社会经验,比如说如何交际,如何在工作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一)加以锻炼,提高了身体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阶段,可通过分析研究2024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调研统计资料和13 055名大学生的体育合格标准数据,证实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在身体成长期的20岁左右出现下降趋势,发现随时代推移,大学生的身高和身体机能逐年提高,但身体素质水平逐年降低。身体素质的塑造问题已逐步成为社会一个重要的热点问题。
而列车乘务员工作这一项志愿工作对身体素质的塑造则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经调查发现,在开始工作之前,学校会为每一位志愿者提供体检的机会,并且进行一系列的体能培训。正式工作时,每一名乘务员平均在火车上连续生活3天,面对着拥挤的车厢与密集的人群,再加以劳累的工作。每一位志愿者的身体素质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锻炼。
(二)开阔视野,增加了社会阅历
大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在访谈中,部分受访者认为参加了春运服务工作之后,“发现自己对社会的了解还是很少,社会的复杂不是我们坐在象牙塔里可以想象的”。
列车乘务员志愿服务工作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平台:火车站人流密集,乘务员工作可以接触到各年龄段,来自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的人。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和他人相处,能从一个侧面获得对各地风俗人情、经济面貌等方面的了解,从而扩宽视野、增广见闻,更加深刻地了解社会。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与正式列车员、旅客、同伴等相处的过程中,结下了深厚情谊,在无形中提高了交际能力,扩大了交际网。《调查》中,有96.7%的受调查者认为参与列车乘务员工作加深了自己对国家春运的认识,对国家新形势的了解,同时在体会到列车乘务员工作的苦与累之后,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外来劳工的艰难之处。访谈中,不少受访者认为,“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形势没有充分认识”。通过列车乘务员工作,可以使得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其自身的社会阅历。
(三)得到尊重,获得了社会认同
志愿者(Volunteer),联合国将其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
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
不少受访者表示,“很多时候,旅客一句温暖的话会让自己将积累了一天的疲惫褪去,鼓励自己坚持下去”。据了解,华南农业大学勤工助学中心非常重视列车乘务员宣传工作,在列车乘务员工作当中,有专门的宣传队伍,给予志愿者充分的肯定。除此之外,学校还实行如伙食补助、综合测评加分、健康证免费办理等优惠政策;志愿工作过后,还会评选出列车乘务员优秀个人,并颁发礼品和荣誉证书作为奖励。志愿者通过这些激励增强自身对志愿者角色的肯定,从而再接再厉继续参与志愿活动。
除此之外,参加了志愿工作一定程度上在无形中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从铁路战线的工作人员到各位乘客,多条线路承载了各方人士对志愿者的尊重之情。这是他们用行动酿造的果实。同时,我校列车乘务员工作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受到雪灾、猪流感等灾害的影响下,我校志愿者们克服困难,其周到贴心的服务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四)舍弃稚嫩,学会了承担责任
《调查》显示,在“你期待乘客用怎样的身份看待你”一问中,选择铁路段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两种身份的累积百分比为78.5%。一般来说,一个人期待他人用怎样的身份看待自己,自然就会不自觉的投入到相应的角色扮演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期待乘客用铁路段工作者或志愿者的身份来看待自己的志愿者一般能严格要求自己,勇于承担责任,并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的。说明多数的大学生能够通过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认真担当起自己的职责。另外在《调查》中,针对“不用检查卫生路段,工作很累可以休息一会,你是否还会保持车厢的清洁卫生”一问,83.4%的学生选择了会尽量的保持车厢清洁卫生;而对“在你生病的时候,组长给你放病假,你是否会选择坚守岗位带病出车”,则有72.1%的学生表示会坚持出车。另外如图,从数据可以看出,有八成的志愿者都认为通过工作可以表现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过活动真正感受到了一份工作必须的责任。
访谈中,广大受访者赞同自己得到了一个“报效社会的机会”。部分受访者
表示,通过春运志愿活动,“亲身体验到社会压力,并为可以投身社会,回馈社会而感到快慰”。可见,大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更是学会了承担社会责任,学会为社会奉献自身的一份力量。
(五)培养能力,增强了自我认同
首先,据了解,部分学生通过竞争最终赢得参与志愿活动的机会,由此证明自己的能力。其次,学生大都少出远门,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耐不了寒、吃不了苦。部分学生通过列车乘务员工作向亲人证明,自己具有独立能力,可以有所承担。再者,大部分的乘务员通过列车乘务员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及应付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能力;通过锻炼自己,提高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提高自身的认同感。据《调查》显示,有75.34%的大学生表示参加志愿者服务能够增长才干、提升能力尤其是就业能力,为就业打好基础。同时,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列车乘务员志愿工作“对大学生的做事信心、克服困难的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大学生在于社会经验的积累,可以在今后的就业中更加成功的取得自己想要的工作。
二. 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生做志愿者活动是非常有利于大学生以后的就业及其发展 的,无论是社会经验还是了解国家政策,都有着很大的提高,志愿者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加了社会阅历,得到社会的认同,同时也学会了承担责任,得到了很多的社会经验,所以,大学生志愿者活懂对于就业及其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
奖惩情况
2024年春学期获学习标兵
2024年春学期获爱校优秀学生
2024年秋学期获学生干部表扬
2024年秋学期获三好学生
2024年春学期获三好学生
2024年春学期获优秀学生干部
教学实习与社会实践1、2024.3——2024.4在校参加护理展示会表演,在此期间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2、2024.5——2024.4 在南宁市第一人医院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基本掌握了临床操作技能,能做到学习严谨虚心学习。
技能描述
在实习中我掌握了许多护理操作技能,如会阴冲洗、徒手心肺复苏、接生、等等
就业意向
本人希望毕业后能在广西或广东范围内就业。
自我鉴定
在校期间遵守学纪校规,不旷课不早退,积极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我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而且认真学习了医学相关学科,并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同时作为一名未来的医护人员,我深知责任重大,在校期间,也特别注意了这方面的锻炼,努力从各方面摄取知识来丰富自己。
作为一名班级干部,我尽心尽力为班级和同学服务,赢得了同学的好评,曾被评为“优秀共青团员”。同时,由于自己较热爱体育运动,多次参加院系的一些体育比赛,在比赛中不仅锻炼了健康的身体,更培养了自己坚强自信的性格,以迎接未来激烈的竞争。
实习期间,我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护士职责,再这里我熟练我的护理操作技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用我全副的耐心和爱心护理病人,使病人得到良好的照顾,早日康复。在医院实习期间本人担任实习组的组长,[莲 山课 件 ]带领实习组同学认真负责的完成医院交给我们的实行任务,在实习期间大家都无差错事故,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同时,在医院实习中认识了许多其它学校的护生,增加了与其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我喜欢实习,虽然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而不疲。
签名: 黄xx 2024年11 月1日
关于学生社团对于大学生影响的调查报告
调查方式:抽样调查
调查途径:网上问卷调查
摘要:学生社团,就是中国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学生在自愿基础上自由结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社团的高速发展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也是因为这样,学生社团对于学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密切,因此本小组想通过这次调查了解学生社团对于大学的的影响,以及归纳总结出一些建议给新生们以供参考。
关键字:学生社团,影响,建议
正文: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社团充斥这大学校园,对于该如何选择学生社团,学生社团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影响也成为了很多大一新生必须面对的课题。由于新生们刚踏入大学校园,很多事情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尤其是学生社团,他们第一次接触这个东西,很多人都会觉得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小组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综合整理一下参加过学生社团的同学的经验,以便将来的新生可以作为参考
一、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存在于各大高校,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群体组织。
学生社团必须自觉接受学校团委、各院系团委的领导,必须遵守宪法、法律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社团活动不得妨碍学校各类正常工作和教学、生活秩序。学生社团的会员应当是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学生。学生社团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教育改革及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积极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生社团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学习类的,兴趣爱好类的,社体类的等。
二、学生社团对于学生的影响
学生社团会根据该社团的性质,定期组织各类活动,而且这些活动都是有社团内部的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因此,参与各类社团活动,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下面将会讨论学生社团对于学生的影响。
(1)能力
学生社团内部是有很多部门存在的,例如公关部,文娱部,组织部等等,一次活动的展开,需要多个部门的共同协作,因此,学生社团对于学生的第一个影响就是沟通协调的能力。可能很多同学的社交能力本来就很强的,但是也有部分同学这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差的,所以在社团内部参与各类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一个活动的开展,需要一段时间的策划筹备,因此,策划能力也是相当重要的,参与到社团活动的开展,也可以提升自身的策划能力。而且在受调查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人表示在参与社团活动之前并未接触过关于策划的东西,所以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学习新东西的机会。
活动的开展需要经费,虽然很多社团都会缴纳会费,但是这一点会费是远远不够支撑社
团的各类活动的,因此所以社团都会通过公关拉赞助这种形式来为社团筹集资金的,有参与到拉赞助的同学都知道,这是一件很艰巨的工作,这对于学生的公关能力是很大挑战,学生社团就是给予你一个机会锻炼自己的公关能力。
除了以上的,社团活动的开展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影响,例如任务的分派,活动的前期宣传,组织活动的有序开展,出现突发情况的紧急应变,这些都决定了一个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而且这些各方面都会影响到学生的组织,应变等能力的提升。
(2)人际关系
由于学生社团的存在是打破了班级、学院、年级的界限,因此,在学生社团里,你可以认识很多的人,有很多学生表示,进入学生社团以后,认识了更多的人,而且相当一部分同学在社团里交到了知心的朋友。
有时候社团与社团之间也会有各种联系,一起活动,在社团里,部分同学更可以通过这些联系认识到更多本社团以外的同学。
受调查的同学表示,这样的人际关系网的扩大,对于他们工作及学习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他们都表示愿意花更多的心思去经营这样的人际关系。
(3)心理素质
在学生社团里开展各类活动,无论成功与否,都会有很多赞赏或者批评的声音,而且活动的开展需要各种协调,会遇到各种情况,压力也会随之而来,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迎接这些挑战所必须得,通过参加更多的社团活动,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可以慢慢得到提升。
而且,在社团活动中,有时候会有失败的情况出现,如果能顶住这些失败找原因,对于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以下是集中整理了调查结果分析所获得的信息。大部分同学在社团活动中都收获很多,首先是能力上的,组织,沟通,协调,策划,紧急应对,公关等。其次是能认识更多的人,毕竟自己平时能认识的人不多,学生社团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去认识更多的人,而他们在这些新认识的朋友之中,有些人交到了一些知心好友,有些人认识一些在学习上和生活上能给自己帮助的人。还有,受调查的学生表示,在学生社团的活动中,他们的责任心还有自信心都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他们也表示,在参加学生社团的活动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怎样处理社团和学习之间的问题,只有一部分的同学可以很好的把问题处理好,很多同学表示两者不可兼顾。还有就是有时候在社团活动中,有时候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有些同学表示可以处理好这些情绪,有些同学则表示不好处理,而他们处理这些情绪的途径主要都是通过发泄或者找同学倾诉。但是总得来说,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表示学生社团带给他们的是得大于失的。
三、对策建议
(1)了解自己
首先,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想一下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还有自己的能力情况,自己想从学生社团得到什么,根据这些实际的情况,决定自己将要选择的社团的性质,进入社团将要进入什么部门。
(2)了解社团
由于存在于校园里的社团数量很多,种类也是五花八门的,而且对于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学生社团是一个既陌生又新鲜的东西,在选择上,他们往往会有些不知所措。因此,对于社团的了解是很重要的。
了解社团的途径有很多种,你可以通过相熟的师兄师姐,向他们咨询一些关于你想了解的社团的相关信息。在每年开学之后,社团的招新都会有定点摆摊或者传单的派发,你也可
以到你想要加入的社团的摊位,直接咨询社团的内部人员,这样得到的信息会更加直接明了。
如今网络发达,微博也为了很多人必不可少的东西,因此很多社团都会有自己的官方微博,所以新生们可以通过关注你想要加入的社团的微博,了解更多的信息。
(3)切忌跟风
跟风是很多人都会做的事情,特别是对于很多新生来说,他们不了解社团的内部情况,看到自己的同学要报这个社团,自己也跟着去报,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首先,你并不了解社团的实际情况,你不知道这个社团是否会适合你,其次,在选择上,你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很难做出最佳的选择。很多跟风加入社团的同学,他们进入社团之后才发现所加入的社团并不适合自己,然后选择中途退出,最后会什么都得不到。
(4)量力而行
加入社团的数目是没有限制的,因此很多同学在一开始的时候会报两个或者以上的社团,对于这样的做法,我们给出的建议是量力而行。如果你真正在一个进入到一个社团里,你将会有很多事情要去做,如果留在两个或以上的社团,你必须思考一下自己是否能够兼顾,不要两边都不能兼顾最后什么都得不到,而且学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学生社团只是课余时间的活动,因此还好处理好学习与社团之间的关系。
(5)制定目标
为自己制定加入社团的目标,不要盲目的在社团里混日子,这样不仅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而且还会浪费自己的时间。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