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浅谈思想品德教育对当前中学生的重要性

最新文章

第一篇:浅谈思想品德教育对当前中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思想品德教育对当前中学生的重要性

焦家庄中学党支部书记 刘清炫

做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而,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究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未成年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滋生;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数中学生心理素质差,一遇到挫折就委靡不振……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

以上存在问题,追根溯源,总的来说,是由于目前三个方面:即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子女、学生、青少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各方面还存在种种弊端和误区造成的。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德智失衡 知行脱节

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被列为个才能之首。人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育与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本应是同步提高、协调发展。然而,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却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近年来,虽然新课程改革和“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终究未能改变教育功能“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的倾向。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的高考,仍在主宰着中学的教学,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虽然我们都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但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不惜以牺牲或削弱德育为代价来开展智育工作。你看,领导殚精竭虑、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挑灯夜战,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分数、成绩”转。如此一来,德育工作出现一系列问题,有些学校虽然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文件里写得清,会议上也叫得响,可是一到教育实践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刻不要”。“智育至高无上,德育退居其后”,甚至“首位变成了缺位”。有些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笑脸相迎,偏爱有加;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则爱理不理,视而不见,甚至恶语相向。有些学校即使重视德育工作,但教育方式单

一、手段乏力、制度缺位、评估滞后、脱离实际、实效性差等,使得知行严重脱节。比如在课程设臵上,思想品德课纯粹是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体验,造成了学校教育理论和实际脱节,甚至班会课也成为班主任和主科老师的文化课。这种传统单一的德育方式,致使学生往往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至今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尴尬的事实:我们在中小学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却到了大学期要给他们讲解什么是集体主义,教育他们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处事。可见,德育失衡危害之深,影响之大。若不改德育失衡之顽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中小学德育首位何以彰显。

(二)家庭因素:方法不当 环境不良

当前,许多家庭的父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子女方法上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溺爱。比如有些父母为了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一切家务劳动都由父母承包代劳,只要取得高分,考上好的学校,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上去了,却染上了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些父母想方设法送孩子学习各种本领,生怕自己的子女在未来的竞争中落伍,但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品德的培养。另一种是动辄打骂。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定要子女考试达到一百分,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长大一定要成为什么“家”,一旦发现距离目标过大,重则马上“打”字当头,误认为“尺头打出聪明子”,轻则火冒三丈,痛骂一顿,恨铁不成钢。谁知,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抵触心理,甚至出走,与社会青年同流合污,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

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环境不良因素。由于一些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这样不健全的家庭给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也是不健全的。有些再婚后的父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关心,更有甚者,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筒,使原来就不健全的心灵就变得更加扭曲。一些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或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认为只要孩子有饭吃、有钱花,就没有什么问题,对孩子的学习、精神世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一些父母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行为不检点,形象不佳,业余时间不是跳舞就是赌博,整天沉湎于打扑克、搓麻将等活动之中,或者夫妻之间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这些对孩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往往容易使孩子效仿大人,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社会因素:审美错位 监管不力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中学生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中学生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社会文体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引导中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错位。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高额利润,臵社会责任感于不顾,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将大量的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的文化垃圾充斥市场。这在文化市场虽非主流,却已是泛滥之势。一些书刊影视作品,美丑不分,是非颠倒,以宣扬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为新潮,大量色情、暴力画面镜头充斥其中。这对审美观尚未形成、判断力比较弱的中学生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严重影响中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相关部门对网络监管力度不够,不良信息对中学生侵害较严重。据了解,中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有利于现代化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健康。当前,我们必须看到:网上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不健康内容日渐增多。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热衷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缺少自护意识,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在爆破、枪战等暴力恐怖游戏的强烈刺激中,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这是如今校园暴力增多的一大诱因,更是中学生犯罪的网络教唆,有的甚至在恐怖游戏的强烈刺激下,走上了绝路。

以上种种因素为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并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开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三、加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中学生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新时期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和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网络,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为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学校方面:

1、转变观念 建立机制

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除了国家和政府部门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外,各级学校也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开展德育工作对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各种督导和考核机制。比如:各学校要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每学年结束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对品德优秀学生颁发单项奖;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重要指标和录取依据;对省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的评选,必须将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列为重点考察。学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做到责任落实,具体到人。要加强对教职工履行育人职责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对优秀学校领导的考核,也要把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2、加强教育 规范管理

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主渠道。当前,要抓好下面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中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操和优良的思想品质。同时结合每年的弘扬民族精神月进行专题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二是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致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在广大中学生当中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和教育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规范和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已奉公、助人为乐的品德。三是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开设法制课,聘请优秀政法干警为法律顾问、法制宣传员,对学生进行法律、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办好心理健康专栏,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性知识教育,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解除不健康心理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四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但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

在加强各方面教育的同时,学校要根据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载体,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从自身、从小事、从身边做起,在潜意识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3、环境熏陶 实践感悟

要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精心设计体现时代风格、富有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景观,使学校的每一处都能洋溢浓厚的文化气息,使青少年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使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能激励人向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结合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开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等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在校园广播、板报画廊中开辟校内新闻、学生习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法制宣传等专栏,加强学生的自身教育、自我管理,营造健康、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实践感悟是打开少年心灵、培养优良品质的钥匙。把掌握思想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中学生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郊游、踏青、野营等户外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提供各种的义务劳动,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合作的重要,增强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参与“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成长”的手牵手活动,城里的孩子帮助务工农民子女,使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实现价值”的人生真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有了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感悟生活的机会和舞台,在实践中将优良的思想道德转化为自己的品质,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使知行得以完美结合。

(二)家庭方面:

1、潜移默化 言传身教

家庭是子女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作用。青少年的品德情操最初是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而来的。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严格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修养,注重自身形象,优化自身道德人格,为子女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以示范引导孩子的成长。除了正确引导外,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过分溺爱,做到爱而不放纵。父母在与子女朝夕相处中,要抓住任何机会运用日常生活的大事小节对子女进行正反面教育,使孩子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形成独立的人格。

2、和谐相处 营造环境

家庭和谐相处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可忽视。因此,父母要有平等民主意识,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要尊重孩子,不可随意打骂;要学会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开朗、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夫妻之间避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谈及社会的阴暗面,以免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同时要注重家庭生活文化建设,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尽可能为子女安排舒适安静的房间,购买必需的书籍、资料和文化用品,以便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社会方面:

1、高度重视 建立机制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教育行政机构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具体是:(1)工作机制。要按照《意见》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把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其他组织和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履行相应的管理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投入到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来。(2)保障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德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之内,加大对德育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确保德育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场所免费或优惠向中学生开放,并鼓励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中学生文化设施的建设。(3)督导机制。按照党中央要求,成立督导机构,对各级组织部门以及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并对督导结果及时进行通报。

2、正面宣传 营造氛围

大众传媒机构要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正面宣传报道社会的主流和积极进步的东西,要坚决抵制消极落后、腐朽内容的传播。比如,中央电视台里面所做的各种公益广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妈妈,洗脚”等等。当小孩看出这些画面时,无形之中受到了感化和教育,就是我们成年人看了心灵也受到某种力量的震撼。这种广告效应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各种大众传媒、广播节目和电影产品,要创作、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多办一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为中学生提供最好精神食粮,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氛围。

3、清理整顿 净化环境

一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决取缔非法出版物市场,查封传播色情、淫秽、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坚决打击各种无证经营和及盗版行为等。二是深入开展“网吧”专项整治。综合运用各种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严厉查处和打击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学生、超时经营、网上传播有害文化信息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鼓励群众举报,设举报电话、信箱,聘请网吧义务监督员,积极探索学校监督、社会监督等网吧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网吧违法违规经营的猖獗势头。三是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严格执行中小学周边200米内不得开设歌舞厅、游戏厅等经营性娱乐场所的规定,对违规的责令其限期迁出,并重点清查和坚决制止向学生兜售不良出版物的行为,努力净化中学生的成长环境。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互动,形成合力,才能更好促进中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第二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之我见

陈 国平教育网

摘要:本文分析我国新时期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从父母的教育方法、家庭环境等家庭因素,从学校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和实践以及社会不良环境等三个方面分析造成当前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的原因;以及针对上述原因,从学校应转变观念、加强教育、规范管理,父母应注重自身榜样的作用、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国家和社会有关部门应加强正面宣传、依法打击等方面分析探究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关键词:教育 环境 机制 家庭 学校 社会

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而,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究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未成年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滋生;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数中学生心理素质差,一遇到挫折就委靡不振„„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

以上存在问题,追根溯源,总的来说,是由于目前三个方面:即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子女、学生、青少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各方面还存在种种弊端和误区造成的。

二、中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的原因

(一)学校因素:德智失衡 知行脱节

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应是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品德被列为个才能之首。人说:“有才有德是正品,有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德育与智育在学校教育中,本应是同步提高、协调发展。然而,在如今的学校教育中,重智轻德的失衡状况却一直未有实质性的改变。近年来,虽然新课程改革和“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但终究未能改变教育功能“一切围绕考试分数转”的倾向。以考试分数定录取线的高考,仍在主宰着

中学的教学,升学率依然是衡量一些中学声望和地位的首要标志。虽然我们都知道德育的重要性,但为了追求升学率,学校不惜以牺牲或削弱德育为代价来开展智育工作。你看,领导殚精竭虑、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挑灯夜战,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分数、成绩”转。如此一来,德育工作出现一系列问题,有些学校虽然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文件里写得清,会议上也叫得响,可是一到教育实践往往就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刻不要”。“智育至高无上,德育退居其后”,甚至“首位变成了缺位”。有些老师对成绩好的学生,笑脸相迎,偏爱有加;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则爱理不理,视而不见,甚至恶语相向。有些学校即使重视德育工作,但教育方式单

一、手段乏力、制度缺位、评估滞后、脱离实际、实效性差等,使得知行严重脱节。比如在课程设置上,思想品德课纯粹是灌输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实践体验,造成了学校教育理论和实际脱节,甚至班会课也成为班主任和主科老师的文化课。这种传统单一的德育方式,致使学生往往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至今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个尴尬的事实:我们在中小学灌输爱国主义教育,却到了大学期要给他们讲解什么是集体主义,教育他们怎样去做人,怎样去处事。可见,德育失衡危害之深,影响之大。若不改德育失衡之顽疾,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从何推行。中小学德育首位何以彰显。

(二)家庭因素:方法不当 环境不良

当前,许多家庭的父母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教育子女方法上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过分溺爱。比如有些父母为了孩子集中精力搞好学习,一切家务劳动都由父母承包代劳,只要取得高分,考上好的学校,对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一味迁就,有求必应。结果分数上去了,却染上了很多坏毛病和不良习惯。有些父母想方设法送孩子学习各种本领,生怕自己的子女在未来的竞争中落伍,但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品德的培养。另一种是动辄打骂。比如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一定要子女考试达到一百分,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长大一定要成为什么“家”,一旦发现距离目标过大,重则马上“打”字当头,误认为“尺头打出聪明子”,轻则火冒三丈,痛骂一顿,恨铁不成钢。谁知,这样往往使孩子产生严重的逆反抵触心理,甚至出走,与社会青年同流合污,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

同时,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环境不良因素。由于一些家庭的不幸,父母的离异,这样不健全的家庭给孩子的关心与爱护也是不健全的。有些再婚后的父母,对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不关心,更有甚者,动不动就打骂孩子,拿孩子当出气筒,使原来就不健全的心灵就变得更加扭曲。一些家庭的父母外出打工或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关注子女的学习、生活,认为只要孩子有饭吃、有钱花,就没有什么问题,对孩子的学习、精神世界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一些父母由于自身素质的原因,行为不检点,形象不佳,业余时间不是跳舞就是赌博,整天沉湎于打扑克、搓麻将等活动之中,或者夫妻之间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打骂„„这些对孩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样的家庭环境往往容易使孩子效仿大人,沾染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社会因素:审美错位 监管不力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中学生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中学生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社会文体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引导中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错位。一些不法商家,为了牟取高额利润,置社会责任感于不顾,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将大量的庸俗、低劣、暴力、***的文化垃圾充斥市场。这在文化市场虽非主流,却已是泛滥之势。一些书刊影视作品,美丑不分,是非颠倒,以宣扬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为新潮,大量***、暴力画面镜头充斥其中。这对审美观尚未形成、判断力比较弱的中学生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严重影响中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由于相关部门对网络监管力度不够,不良信息对中学生侵害较严重。据了解,中学生上网人数越来越多。网络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中学生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有利于现代化素质的培养;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健康。当前,我们必须看到:网上虚假信息层出不穷、不健康内容日渐增多。一些青少年沉溺网络,浏览不良信息,热衷网络游戏,网上交友缺少自护意识,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更有甚者,在爆破、枪战等暴力恐怖游戏的强烈刺激中,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这是如今校园暴力增多的一大诱因,更是中学生犯罪的网络教唆,有的甚至在恐怖游戏的强烈刺激下,走上了绝路。

以上种种因素为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并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精神,采取各种有力的措施,开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三、加强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必须坚持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中学生工作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适应新时期中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和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网络,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为促进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一)学校方面:

1、转变观念 建立机制

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引导中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除了国家和政府部门要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力度,矫正“指挥棒”的指向外,各级学校也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开展德育工作对培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肩负起教书育人的责任,从而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为此学校必须建立各种督导和考核机制。比如:各学校要建立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在每学年结束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对品德优秀学生颁发单项奖;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要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重要指标和录取依据;对省市县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的评选,必须将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列为重点考察。学校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做到责任落实,具体到人。要加强对教职工履行育人职责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职称评定、评选先进的重要依据。对优秀学校领导的考核,也要把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之中。

2、加强教育 规范管理

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建设的主渠道。当前,要抓好下面几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广大中学生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培养崇高的爱国情操和优良的思想品质。同时结合每年的弘扬民族精神月进行专题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二是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致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在广大中学生当中大力普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培养和教育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规范和养成良好的文明生活习惯,形成积极向上、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克已奉公、助人为乐的品德。三是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开设法制课,聘请优秀政法干警为法律顾问、法制宣传员,对学生进行法律、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办好心理健康专栏,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青春期生理教育和性知识教育,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解除不健康心理对其学习、生活的影响。四是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反映社会的需要,但人的个性与社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所以必须提倡“我为人人”的崇高风尚。

在加强各方面教育的同时,学校要根据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有关管理规章制度,充分利用班会、晨会、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等载体,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从自身、从小事、从身边做起,在潜意识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3、环境熏陶 实践感悟

要把美化校园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作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增强环境育人功能。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专家学者进行科学论证、精心设计体现时代风格、富有教育内涵的校园文化景观,使学校的每一处都能洋溢浓厚的文化气息,使青少年学生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优美环境的熏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板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使校园的每一面墙都能激励人向上,每一个角落都能发挥育人的功能。结合重大节日和重要纪念日,开展“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等主题鲜明的宣传教育活动。同时,通过在校园广播、板报画廊中开辟校内新闻、学生习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法制宣传等专栏,加强学生的自身教育、自我管理,营造健康、宽松、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实践感悟是打开少年心灵、培养优良品质的钥匙。把掌握思想道德知识和进行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寓道德教育于生活实践之中。根据不同层次的中学生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比如:组织郊游、踏青、野营等户外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情感;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走进社区,走上街头,提供各种的义务劳动,使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合作的重要,增强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参与“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共成长”的手牵手活动,城里的孩子帮助务工农民子女,使他们感受到“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社会、实现价值”的人生真谛„„这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有了发挥特长、张扬个性、感悟生活的机会和舞台,在实践中将优良的思想道德转化为自己的品质,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使知行得以完美结合。

(二)家庭方面:

1、潜移默化 言传身教

家庭是子女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作用。青少年的品德情操最初是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而来的。为了子女的健康成长,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要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严格检点自己的言行,加强道德修养,注重自身形象,优化自身道德人格,为子女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以示范引导孩子的成长。除了正确引导外,父母还要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有理智、有分寸地关心爱护孩子,正确对待孩子的要求。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过分溺爱,做到爱而不放纵。父母在与子女朝夕相处中,要抓住任何机会运用日常生活的大事小节对子女进行正反面教育,使孩子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和形成独立的人格。

2、和谐相处 营造环境

家庭和谐相处的氛围对孩子的成长也不可忽视。因此,父母要有平等民主意识,不搞家长制,一言堂;要尊重孩子,不可随意打骂;要学会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乐观、开朗、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家庭成员要和睦相处,夫妻之间避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谈及社会的阴暗面,以免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同时要注重家庭生活文化建设,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尽可能为子女安排舒适安静的房间,购买必需的书籍、资料和文化用品,以便给子女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

(三)社会方面:

1、高度重视 建立机制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建设,是全党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重大任务。所以,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教育行政机构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高度重视,建立机制,加强领导,落实措施。具体是:(1)工作机制。要按照《意见》要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把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其他组织和部门要在党委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履行相应的管理责任。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投入到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来。(2)保障机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要求,各级政府要把德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之内,加大对德育基地建设经费的投入,确保德育工作持续、稳定有效地开展。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确保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场所免费或优惠向中学生开放,并鼓励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中学生文化设施的建设。(3)督导机制。按照党中央要求,成立督导机构,对各级组织部门以及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并对督导结果及时进行通报。

2、正面宣传 营造氛围

大众传媒机构要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正面宣传报道社会的主流和积极进步的东西,要坚决抵制消极落后、腐朽内容的传播。比如,中央电视台里面所做的各种公益广告,“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妈妈,洗脚”等等。当小孩看出这些画面时,无形之中受到了感化和教育,就是我们成年人看了心灵也受到某种力量的震撼。这种广告效应所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无法估量的。所以,各种大众传媒、广播节目和电影产品,要创作、编辑、出版更多更好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

电子出版物,多办一些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科技活动,为中学生提供最好精神食粮,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道德氛围。

3、清理整顿 净化环境

一是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坚决取缔非法出版物市场,查封传播***、淫秽、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坚决打击各种无证经营和及盗版行为等。二是深入开展“网吧”专项整治。综合运用各种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采取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严厉查处和打击网吧违法接纳未成年学生、超时经营、网上传播有害文化信息等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鼓励群众举报,设举报电话、信箱,聘请网吧义务监督员,积极探索学校监督、社会监督等网吧管理的长效机制,有效遏制网吧违法违规经营的猖獗势头。三是清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严格执行中小学周边200米内不得开设歌舞厅、游戏厅等经营性娱乐场所的规定,对违规的责令其限期迁出,并重点清查和坚决制止向学生兜售不良出版物的行为,努力净化中学生的成长环境。

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互动,形成合力,才能更好促进中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24年2月26日。

2、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导言。

3、刘恒健:《论中国美学的发展趋势.》,《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4、陈季同:《中国人自画像》,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第1版,第171页。

5、王逢振主编:《最新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第472页。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页。

第三篇: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正确处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就应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把握思想品德教育时机,正确地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思想感情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会沿着课文所指引的正确方向慢慢形成。因此,语文课本可以成为引导学生道德成长的教材,每一堂语文课都是形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第四篇:重视和加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重视和加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的工作。因此,重视和加强学校德育是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专家认为:“一个学生,智育不好,很有可能是一件废品;德育不好,必将是一件危险品。”学校培育出来的学生,如果有德无才,不能成就事业,但是有才无德,虽然有能力和才干,却因自私自利,缺乏美德的规范,有的会一失足成千古恨,甚至做出祸国殃民、伤天害理的事情,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当好班主任,管理好班级的首要环节,应当是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做好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而,对加强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特别是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探究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新时期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革命前辈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如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给新时期中学生的成长环境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总的来看,我国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当代中国中学生精神世界的主流。但是,我们还应该清醒地看到新时期未成年思想道德状况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厚,缺乏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缺乏防患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一项统计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 70℅以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部分中学生当中不同程度的滋生;绝大部分学生动手能力差,依赖性强,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少数中学生心理素质差,一遇到挫折就委靡不振如此种种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社会和时代格格不入,非常不协调,着实令人担忧。以上存在问题,追根溯源,总的来说,是由于目前三个方面:即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子女、学生、青少年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环境等各方面还存在种种弊端和误区造成的。因此重视和加强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第五篇:当前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对教师的建议

当前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对教师的建议

很荣幸在2024年年底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作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老师,我深感此类学习的实效性和严肃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将一如既往地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完成每一份任务。

在目前的学习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课是“当前思想品德教育发展的趋势和对教师的建议”,在此我想联系前段时间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谈谈我的感受。在此我想谈谈在学习此课之后我的一些理解、体会和感悟。

前不久,各个频道都报道了关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2024年5月8日,在黑龙江佳木斯第十九中学门前,一辆失控车辆疾驰而来撞向学生的一霎那,在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张丽莉用力推开身旁的学生,自己却被碾到车下,导致双腿高位截瘫……

在前段时间频繁发生的妇女儿童被拐卖事件,佛山的小悦悦事件,药家鑫案等等,似乎让我们有些迷失方向。我们不禁要问问:国人究竟是怎么了?五千年中华传统道德礼仪竟然如此沦丧?世间良知何在?人情又何在?

而此次的“最美女教师”事件,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普通人民教师她平凡的大爱。她义勇的善举一时间传遍中华大地,张丽莉更成为当代青年心中最美的风景。“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事迹之所以被热议,反映了人们对高尚品行——真、善、美的追求是永恒的,美德依然是我们最需要的。

我认为,“最美教师”的义举正是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和心系学生,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的最好的诠释。在她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都要向“最美教师”

学习,学习她的奋不顾身,学习她的至善大爱,学习她的崇高品德……“最美女教师”美在大爱,这种爱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在心里,真正爱生如子,爱岗敬业。最美教师,美在责任,美在勇气,美在义无反顾。“最美教师”的事迹也给我们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一个启示。衡量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了关注教师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学生成绩这些显性指标之外,还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

在课程学习过之后,我对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又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方面对张丽莉的事迹认识得更加深刻,另一方面也从她身上看到了我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协同我的同事们一起,向“最美女教师”学习,让教师的光辉普照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