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管理信息系统 特岗教师信息报送流程
为更好地支持2024年特岗教师招聘录用及在岗留任统计工作,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和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拟定于2024年8月下旬,对省级教师管理信息系统的统计功能进行优化升级,请相关省信息技术部门配合协助。以下是特岗教师信息报送的整体流程和操作步骤。
一、整体流程 学校信息管理员填报更新信息填报2024年新招录特岗教师信息更新在岗留任特岗教师信息报送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准信息报送监控与复核信息核准通过?是否复核通过?修改驳回否是督促修改综合统计生成报表
二、操作步骤
1.填报2024年新招录特岗教师信息
2024年新招录的特岗教师到岗后,由招收学校信息管理员 为其注册电子档案。学校信息管理员登陆本省教师管理信息系统,进入【变动管理】->【新教师入职管理】->【入职登记】进行信息填报。
2.更新在岗留任特岗教师信息
2024年招录的特岗教师在服务期满留任,并取得编制后,所在学校信息管理员要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利用【已审核信息变更】功能,填写信息变更申请。修改“是否在编”、“参加基层服务项目结束年月”信息,把“是否在编”由“否”更改为“是”,然后报送。
3.核准信息
信息填报或变更后,学校相关负责人对填报信息或申请变更的信息进行核准,确认无误后上报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信息管理员对本地学校上报的特岗教师信息再次校核,核准通过后数据生效。
4.监控与复核信息
省、市、县级各级信息管理员要利用教师管理系统,及时掌握本地区特岗教师填报情况,及时督促,确保信息填报工作有序开展。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用户登陆,进入【业务管理】->【变动管理】->【新教师入职管理】->【新教师入职查询】模块,监控各地教师信息填报情况。切换到中小学学段,通过点击“更多条件”按钮,增加“是否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和“参加基层服务项目起始年月”字段作为数据过滤条件,专项检查复核新入职特岗教师的信息填报质量及审核状态。
5.综合统计与生成报表 进入【综合统计】->【综合报表】->【常用报表】模块,分地区统计特岗教师情况。1、2024年招聘录用中央特岗教师统计表
设置统计条件:特岗教师类型=“中央特岗教师”、特岗教师聘用起始年度=“2024”,点击“应用”按钮,生成统计表。2、2024、2024年录用并在岗特岗教师统计表
设置统计条件:特岗教师类型=“中央特岗教师”、特岗教师聘用起始年度=“2024”及“2024”,点击“应用”按钮,生成统计表。3、2024年录用服务期满留任特岗教师统计表
设置统计条件:特岗教师类型=“中央特岗教师”、特岗教师聘用起始年度=“2024”、是否在编=“是”,点击“应用”按钮,生成统计表。4、2024年招聘录用地方特岗教师统计表
设置统计条件:特岗教师类型=“地方特岗教师”、特岗教师聘用起始年度=“2024”,点击“应用”按钮,生成统计表。
5、统计报表补充说明
(1)关于报表导出。点击右上角的页选线,可打印报表或导出excel。
(2)关于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以下几种情况的特岗教师不能 进行统计:
未完成信息审核;
未填写“出生日期”或填写格式不正确(正确格式:YYYYMMDD); 未填写“进本校年月”或填写格式不正确(正确格式:YYYYMM); 未填写“参加基层服务项目起始年月”或填写格式不正确(正确格式:YYYYMM);
“人员状态”为“未在本单位任职”的特岗教师。
以上几种情况,能够查询教师的个体信息,但不能统计,影响统计信息的准确性,需及时、准确的补充更新信息,请学校管理人员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把关。
报送审核流程
一、教师信息--审核--流程:
1、学校信息报送前,这样做:信息首次录入----统计---立即统计---导出---全部信息---打开导出文件,凡显示“无”的,就是教师没有填写信息;需要补填:没有的选项,选“无”或“否”,没有选项的填写汉字“无”或“否”,不能空。完整后报送。
2、下载模板方法:
教师信息管理 →信息首次录入→导入→下载模板→勾选模板中包含数据和子表模板中包含无数据教师→下载模板。补填内容后原路导入上传,同时必须勾选---删除已有数据再追加。
3、检查有没有漏项:
下载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教师资格三个模板,检查有没有漏项的和填写错误的。
模板下载:信息首次录入→导入→下载模板→勾选模板中包含数据。把三个模板补填齐全后上传导入文件,勾选删除原有数据再追加。
修改:
1、学历--在学单位必须填写;
2、职称填写过渡后的,从060中小学教师里选择。聘任单位名称:填写职称证最后一页发证单位。
3、教师资格发证单位补填。
二、教师信息--报送---步骤
1、信息管理员→教师信息管理→信息首次录入→报送。
2、信息管理员→教师信息管理→教师信息审核(最左侧)→审核→通过 →教育局收到信息。
3、教育局审核学校报送信息:(1)、如果合格,则审核通过,生成个人识别码,完成本次教师系统录入工作。(2)、审核不合格,驳回报送信息。进入:信息首次录入→勾选教师→编辑,修改或添加教师信息,成功后重新按照上述步骤1、2进行报送。
根据“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通知”通知,预计2024年特岗教师各地招聘报考时间工作也将在4月份启动实施,7月底前完成招聘工作。特岗教师报考方式
国家开通“特岗计划”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http://tg.ncss.org.cn),各省市将会利用本系统开展网上报名招聘、进行数据动态更新,加强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特岗计划”的管理服务水平。
2024特岗教师招聘报考流程来源:考试大【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2024年2月28日2024年特岗教师招聘报考流程
相关了解:
★“特岗计划”招聘对象和条件要求:
□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招少量应届专科毕业生;
□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特岗教师报考时间及到岗时间:
特岗教师招聘信息一般是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发布,经过考核、培训等一系列的招聘程序之后,在九月前到所分配的中小学校报到,正式上岗。
★特岗教师的服务期限和实施范围:
特设岗位教师聘期3年。
国家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山西、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省、河北、吉林、黑龙江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特岗教师”的岗位设置相对集中,一般1个县(市)安排100个左右,1所学校安排3-5人。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人口较少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数民族县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
★“特岗教师”的招聘原则和招聘程序:
·特设岗位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合同中应详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聘期为3年。
·招聘原则:招聘工作由省级教育、人事、财政、编办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进行。
·招聘程序:
(1)公布需求。
(2)自愿报名。
(3)资格审查。
(4)考试考核。
(5)集中培训。
(6)资格认定。
(7)签订合同。
(8)上岗任教。
招聘可采取组织专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组织设岗所在地有关部门到高校招聘等多种方式进行。
★特岗教师可享受的保障政策:
·“计划”的实施可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特设岗位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设岗位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特设岗位教师在聘期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将其调整出教师队伍并相应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设岗位教师在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
实施“计划”的地区要进一步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今后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特设岗位教师。
对重新择业的,各地要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供方便条件和必要的帮助。
★特岗教师的户口管理及待遇:
·户档管理
聘任期间,特设岗位教师的户口和档案的管理,由省级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档案关系原则上统一转至工作学校所在地。
·待遇(补贴和保险)
特设岗位教师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中央财政按人均年1.896万元的标准拨付。凡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1.896万元的,高出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工资支出。
其它津贴补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收入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同时提供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社会保障待遇,政府不安排商
2024年特岗教师招聘对象和条件要求
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3)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4)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2024年特岗教师招聘考试将在4月底前启动实施招聘报名,届时考生可通过(http://tg.ncss.org.cn)在线报名。2024年各地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报名通知
特岗报名常见问题解答来源:考试大【考试就上考试大,大小考试都不怕】2024年1月5日
1、特岗教师每年什么时候开始报名?
答:一般每年4、5月份启动招聘工作,7月底前完成。各个省开始报名的时间不同,请关注各省当年的招聘简章。
2、报考人员可以报考几个职位?
答:在同一个省内,每人只能报考一个职位。每人可以报考多个省的职位。
3、特岗教师的报考资格是什么?
答: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3)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4)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4、网上报名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网上报名先进行注册,然后开始报岗。注册时请按照真实情况填写,并上传合格的个人照片。网上报名时出现问题,请及时与技术咨询联系。
5、报考人员是否可以更改报考职位?
答:在报名信息未被处理前,可以撤销报名改报其他职位。
6、注册后忘了密码怎么办?
答:忘记密码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找回,具体请参看报名登陆页面。如果注册时邮箱填写错误,将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传真到010-66097332,可以重置密码或删除用户重新注册。在传真件上注明你想如何处理及手机号码。1个工作日内,工作人员将帮你处理,以短信方式通知你。
7、如果注册时姓名填错了怎么办?
答:注册信息提交后,名字和身份证号是不能修改的。处理办法只能是删除用户,重新注册。发现姓名写错后,将身份证复印件(正反面),传真到010-66097332,并注明是“注册时姓名错误”及手机号码。1个工作日内,工作人员将帮你删除用户,删除成功后以短信方式通知你。
8、上传照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考生需要按照以下要求上传照片。如使用不合格的照片,将无法通过资格审核。因此,建议考生到专业照相馆拍摄符合要求的电子照片,以免由于照片问题,为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1)近期一寸彩色正面免冠照片;
2)照片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
3)照片为白色、蓝色或红色的纯色背景;
4)人像清晰,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
5)图片规格:文件大小200k以内
6)图片格式:JPG/JPEG9、如果出现提交错误或者注册不了的情况怎么办?
答:请发邮件到tg@ncss.org.cn,邮件中需要说明具体的情况并注明你的身份证号。1个工作日工作人员内会给你回复。不要重复发送邮件。
10、注册时提示身份证号已注册怎么办?
答:注册时提示身份证号已注册,有以下几种情况:
1)你已经注册过,不需要重新注册。如果忘记密码,请在注册登录页面,根据网站提示找
回密码。
2)你的身份证号被别人注册。如果是这种情况,请传真你的身份证复印件,到010-66097332,在传真件上注明删除原因及手机号。工作人员会删除此用户,删除完后短信通知你。删除后,你需要重新注册。
3)你是往年特岗教师,不能报考当年特岗。
11、报名表下载后打不开或者打开乱码怎么办?
答:报名表是PDF格式文件。如果不能打开,请下载此软件:http://get.adobe.com/cn/reader/。
12、报名表信息填错了或改报岗位怎么办?
答:关于报名信息填写错误和改报岗位:如果报名表还未被审核,可以撤销报名和修改。如果已经被审核,可联系你所报岗位地区的教育局,经他们同意,将报名表退回,重新修改提交。
各地电话请参看各省页面公布的联系方式。
13、报岗后当前阶段显示的各个状态所对应的含义。
答:等待审核:表示你的报名表还未被处理
处理中:表示你的报名表正在被审核,或者已经审核通过。
不符合条件:表示你不符合报考条件,资格审核不通过。
退回修改:表示你的报名表经审核后,发现照片、所报岗位或报名信息存在问题,需要修改或撤销报名后,重新提交。
注:是否通过资格审核,以各省公布的笔试名单或相关通知为准。
来_源:考试大_特岗教师考试
“
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特岗教师2024年中央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4-2024年)》确定的1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四省藏区县、中西部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西部地区原“两基”攻坚县(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以及西部地区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
„主要包括下列地方: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省。1.坚持范围,严格条件。纳入“特岗计划”的县(市、区),必须是教师总体缺编、结构性矛盾突出,财力比较困难,但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县(市、区),“特岗计划”实施期内原则上不得再以其它方式补充新教师。
各设岗县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招聘聘期已满、考核合格、愿意继续留在当地任教的“特岗计划”教师。2.中央统筹,地方实施。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制定总体规划和计划,提出“特岗计划”教师总量指导性意见。我省“特岗计划”的实施工作,在省政府领导下,建立省政府分管教育的秘书长和省教育厅、财政厅、人事厅、省编办分管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组织,统一安排。
教育部“特岗教师”计划新闻发布会其职责分别是:
省教育厅:牵头起草我省2024年“特岗计划”的实施方案、招聘办法、招聘简章等,提交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负责收集各地对特设岗位教师的需求计划、提出各设岗县岗位设置计划方案,提交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确定;负责特设岗位教师公开招聘的统筹管理和具体实施的相关协调工作;负责指导相关市(州)教育局对拟招聘特设岗位教师岗前培训;负责对特设岗位教师的跟踪了解和评估等宏观管理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统筹落实“特岗计划”应由地方负担的经费;对省级部门实施“特岗计划”安排专项资金;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省人事厅: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按照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的规定,会同教育厅共同做好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工作。省编办:加强对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使用及结构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职工的编制规范管理。
相关市(州)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按省上统一要求,协调组织本辖区各设岗县岗位设置及申报、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和管理工作,各设岗县教育、财政、人事、编制等相关部门具体负责本县(市、区)的岗位设置与申报、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及日常管理与考核等相关工作。3.相对集中,成组配置。特设岗位教师工作岗位的安排应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按照学科结构,科学搭配。为了便于管理,岗位的设置要相对集中,避免过于分散,原则上1所学校安排3—5人。4.侧重初中,兼顾小学。特设岗位教师主要安排在县城以下的农村乡镇初中,可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小学。少数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也可适当安排一定的特设岗位教师。
1、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应届本、专科毕业生;
2、全日制普通高校具备教师资格条件的非师范类
特岗教师招聘现场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
3、取得教师资格,同时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1981年7月1日后出生)且与原就业单位解除了劳动(聘用)合同或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1、政治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行端正,“特岗教师”招聘现场确认点遵纪守法,在校或工作(待业)期间表现良好,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为人师表,志愿服务农村基层教育;
2、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服务岗位要求(应聘初中教师的学历要求原则上为本科及以上,所学专业与申请服务的岗位学科一致或相近);
3、身体条件。身体条件符合当地要求,并能适应设岗地区工作、生活环境条件。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的原则。招聘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①公布岗位;②自愿报名;③资格审查;④考试和考核;⑤体检;⑥确定招聘人选;⑦岗前培训;⑧教师资格认定;⑨签订协议;⑩派遣上岗。具体招聘工作按 各地方的 特设岗位教师招聘办法执行。
1、作为老师,信心和责任心是第一位的。记住一点,你担心的别人也担心,所以不需要有压力。相信自己,别人才能相信你。
2、打动那些对你有好动感的评委!没有好感的自然也就感染了。用你的眼光告诉所有人,我来了,我能教好学生。
3、讲课要有激情,如果抑扬不足,起码声音要大。普通话标准一点。讲话语速不要太快,如果拿捏不好,可以多多演练。这是关键!讲话要掷地有声,不要半推半就,在讲台上要有台风。语文教师要求更高,咬字清晰,语音悦耳,抑扬顿挫。
4、一定要着装合体,不要穿着太前卫,毕竟教师这个职位还是要讲究矜持的,但是一定要整洁得体端庄大方,给人感觉气质非凡。
5、在见到面试官时要表现的大方,不要太拘禁,也不要太嚣张,给人留下稳重的印象。注意肢体语言,不要僵直地站在讲台上,运用好肢体语言。
6、要在试讲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把要讲的内容的相关背景等知识了解到位,并把课的内容和这些背景结合起来,让背景知识在吸引人的同时把人引导到课本的内容上来。
5、不用花费时间讲得过于仔细,只要在你讲的时候提到就可以了,让听课的评委知道你有这个环节就可以了。
6、要注意跟台下评委的眼神配合,眼睛的视线不要一直停留在讲稿上,要使台下的每一个评委都以为你在看他们,注视着他们。要面带微笑,不要太严肃。
7、要有板书,板书就是你的教课大纲,是有始有终的,最后别忘了布置作业。(如果对粉笔字不自信、或者无要求板书,可以减少板书或者不板书)
8、要用电脑,要跟上时代步伐,网络时代了,上课不用电脑的老师必被淘汰。最好能采用多媒体教学,这通常是可以加分的,也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试讲时不允许呈现,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复述出来。
9、试讲完成以后还会有提问,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如何安排你所教的课程的,教学侧重点应该在哪里,如果学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你该如何等等。不要慌张,首先肯定教师提出的问题,并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予以适当的重复和肯定,与此同时思考应对的策略。回答的时候最好能有一个提纲,分几点来说明你的观点,显得层次鲜明,逻辑性强。点到即可,除非特别自信,不要过于展开。
10、要做一下小结,总结一下你所讲的内容,布置一下作业,做到有头有尾!几点注意事项
1、板书的时候忌讳无声板书、长时间课堂空白,可以在板书的同时结合问题和内容,做适当的讲解。说话写字速度不能太慢。太慢了大家会怀疑你的做事效率。字不要太差。可以适当看看讲稿,自然地看即可,不能照着讲稿读,因为评委和你的讲稿是一致的。
2、试讲的内容和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有不一致的地方,在试讲完毕,时间还有的情况下,做一个简短的说课(说明),让评委知道你的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在课中也可以适当穿插对学情、教材、学法、教法的说明。
3、教学设计各个环节和要素尽可能完整、完善,教学流程可以拟出恰当的小标题,吸引评委注意力。
4、试讲时没有学生参与,但是同样要体现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新课程教学理念,可以通过教师的模拟对话或者讲解呈现。如小组讨论、分组学习、课前的预习等等。要有师生互动,即使面对老师讲课,也要体现学生活动。
5、可以在某个具体环节提供几套教学方案,把教师的预设体现得很充分,同时又能充分体现教师把握生成的基本素养。
7、课堂重点突出,一到两点就够的,其它的不讲或略讲,决不可面面俱到。
8、要深挖课文,对思想内容有独到见解。这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它体现老师的水平。文章思路不是重点,一般文章思路都很清晰,高中生都看得清,不需要作为课堂重点。
9、尽快切入重点。详讲重点(也就是能出彩地方),不然导入太长,其它杂七杂八的东西太多会冲淡重点。试讲时,可以省掉作家作品介绍,字词检查等次要内容。深挖重点,然后再点一下文章其它部分,勾出文章整体思路,给人以整体感。分析重点段落时,集中落脚到关键句,关键词,这样才具体而实在,不然笼而统之,难以讲清。分析也细致不下去,要分析细致必然落脚到文中字词,这样又紧扣了教材,不致于犯脱离课文的毛病。
10、发挥不宜太多,太多了也会冲淡主题。或者更直接地说,讲课像写文章一样,围绕中心(重点)行文,废话(可引起学生兴趣)尽量少讲或不讲。
三支一扶: 招募工作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计划
每年4月20日前,各市“三支一扶”办公室要收集、汇总当地乡镇一级教育、农业、卫生、扶贫等基层岗位需求信息,并上报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办公室根据统一规划和有关要求,综合确定各市招募岗位和数量,提交领导小组研究,形成山东省“三支一扶”招募计划,于每年5月份面向社会发布。
2、组织招募
各级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和各高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广泛宣传有关政策,积极动员高校毕业生踊跃报名。报名由山东省“三支一扶”办公室统一组织,采取网上报名方式进行,6月上旬完成。高校毕业生自行登陆“山东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网址:www.feisuxs),按照报名程序要求填写“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报名表”,经学校审核后,向有关市“三支一扶”办公室发送。各市“三支一扶”办公室按照招募要求,对报名学生资格条件进行审核,通过考核或考试方式确定服务人员初选名单,于6月中旬报送山东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审定。
3、确定人选
6月下旬,山东省“三支一扶”办公室对各市确定的人选审核后,统一指定时间和医院,对入选学生进行体检。体检标准执行人事部《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健康状况要求》(见附件5)。经审核、体检合格的大学生,由省“三支一扶”办公室组织其填写《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登记表》(见附件6),同时与服务单位签署《山东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协议书》(见附件7)。6月底前,将确定的“三支一扶”大学生名单上报全国“三支一扶”办公室备案。
4、培训上岗
“三支一扶”大学生上岗前,要集中进行培训。培训主要内容为党和国家关于基层工作特别是农业、农村、农民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本地区基层工作的现状,拟服务单位和岗位的基本情况等,同时也应对服务地的生活、民情、风俗等予以介绍,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
培训工作按照山东省“三支一扶”办公室的统一部署,由省教育厅、农业厅、卫生厅、扶贫办等部门按不同服务项目人员分别组织。培训时间一般为5天。被招募高校毕业生由省“三支一扶”办公室统一出具招募通知。毕业生接到招募通知后按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直接到服务县的政府人事部门报到。超过规定时间不报到者,取消招募。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工作的,可列入学校当年就业率统计。
目 录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 第一节 教育概述.............................................................................................................1 第二节 教育的起源和发展............................................................................................6 第二章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3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20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20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23 第三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27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30 第一节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30 第二节 教育与经济发展..............................................................................................32 第三节 教育与文化.......................................................................................................34 第四节 教育与科学技术..............................................................................................39 第五章 教育目的...................................................................................................................42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42 第二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47 第六章 教育制度...................................................................................................................51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51 第二节 我国现代学制的确立和发展..........................................................................55 第七章 学生与教师...............................................................................................................60 第一节 学生...................................................................................................................60 第二节 教师...................................................................................................................63 第三节 师生关系...........................................................................................................71 第八章 课程...........................................................................................................................77 第一节 课程概述...........................................................................................................77 第二节 课程设计...........................................................................................................86 第三节 课程实施与评价..............................................................................................93 第四节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97 第九章 教学.........................................................................................................................106 第一节 教学概述.........................................................................................................106 第二节 教学过程.........................................................................................................109 第三节 教学原则.........................................................................................................112 第四节 教学方法.........................................................................................................115 第五节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123 第六节 教学评价.........................................................................................................131 第七节 教学模式.........................................................................................................135 第十章 德育.........................................................................................................................138 第一节 德育概述.........................................................................................................138 第二节 德育过程.........................................................................................................142
I第三节 德育原则.........................................................................................................146 第四节 德育方法与途径............................................................................................151 第五节 德育模式.........................................................................................................155 第十一章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157 第一节 班级与班级管理............................................................................................157 第二节 班集体的培养................................................................................................163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166 第十二章 教育研究.............................................................................................................171
II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学习目标】
1.把握“教育”一词的来源及教育的概念、本质和社会属性; 2.理解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功能; 3.掌握关于教育起源的学说;
4.掌握教育的发展历程,理解各个时期教育发展的特征。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本质
(一)“教育”的相关解释
1.中国古代文献
“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2.西方解释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认为:“教育是年长者对社会生活方面尚未成熟者所施加的 影响。其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水平都得到发展,以符合整个社会从总体上 对儿童的要求,并符合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
(二)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 途径。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 活动都是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教育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生产力到一定水平,可以有一 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语言的发展也达到了较为完善的文字形态后,便出现了学校。
学校教育的特点: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
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
(2)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态所不 具备的。
(3)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4)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5)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6)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
学校教育形态比较稳定。它有稳定的教育场所、稳定的教育者、稳定的教育对象和稳定 的教育内容,以及稳定的教育秩序等等。
拓展延伸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内通过言传身教或其他教育形式、方法 对子女及其他家庭成员施行的各种积极影响。
家庭教育的特点是:启蒙性、个别性、终身性。
广义的社会教育是指整个社会生活、社会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教育影响。
狭义的社会教育则是通过学校或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以及有关的社 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特别是青少年所进行的培养思想品德、增进知识、发展 智能、健全体魄的教育活动。
(三)教育的本质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 关系。
(四)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教育的永恒性是由教 育本身的职能决定的。
教育的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1)使年轻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力,教育充当生产斗争工具的职能;
(2)使年轻一代适应现有的生产关系,在阶级社会,教育充当阶级斗争工具的职能。而这两种职能在任何社会都会得到体现。
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2 报名专线:400-6300-999
学员专用 请勿外泄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这是 因为教育既受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关系的制约。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教育是有意识地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经验以培养人的社会实 践。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与发扬本民族的传统。
(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并非完全同步: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 展水平;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一)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
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 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 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2.受教育者
指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既包括在 学校中学习的儿童、青少年,也包括接受各种成人教育的学生。
3.教育影响
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或者说中介。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其中教育内 容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相关的电视影像资料、报刊、广播等信息载体以及教育环境 等;教育手段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师的语言等等。
(二)学校教育三要素的关系
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 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总之,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三、教育的功能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 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也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现代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中公教育学员专用资料
报名专线:400-6300-999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