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工作汇报
根据教育局关于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的要求,同时,也为了进一步弘扬廉洁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全校师生员工廉洁高尚的道德情操,以自觉抵制来自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打造敬业、廉洁、勤教、诚信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做了一系列工作,现将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要的汇报。
一、确立两个目标,建立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
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不同的社会角色,我们分别制定了不同的目标:一是教师倡廉从我做起。学校行政身先士卒,做到廉洁建设向我看齐,全体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廉洁从教。二是学生崇廉从我学起。学生学廉知廉,崇廉尚廉,在心灵深处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二、开展五项教育,营造浓郁的廉洁文化氛围。
在开展廉洁教育时,我们应该根据学校实际落实教育内容。我们确定了下列五个方面的教育:一是以以廉为本,以德立身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信念教育;二是以诚信、责任、正直等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三是以清廉、节俭、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美德教育;四是以公正、民主、守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意识教育;五是以规则、程序、公平等为主要内容的监督意识教育。
三、落实五个结合,加强廉洁文化教育效果。
1、将廉洁文化进校园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充分发挥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载体的作用,突出以敬廉崇洁、诚信守法、勤俭节约等为主题的宣传,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反腐倡廉政策法规,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廉洁文化氛围。
2、将廉洁文化进校园与师德教育相结合,树立清正廉洁的师表形象。
在行政办公会议上,对行政人员开展率先垂范、廉洁从政的教育活动,预防职务犯罪。在全校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中,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廉洁教育活动。通过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和反腐防变的自觉性,促使全校干部以身作则,奋发有为,从而带动全校教师依法执教,敬业爱岗,诚信服务,为人师表,做一名德馨业精的好教师,实现群体师德不断创优。
3、将廉洁文化进校园与德育工作相结合。
我们将廉洁教育纳入学校德育体系,让诚信立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等良好的道德意识,牢固植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使学生逐步懂得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1)邀请市人民法院、迎春派出所、东陈交警中队的相关领导,为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法制教育,以各种生动、典型的案例,教育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2)以班会课为主阵地,从明理、立志出发,培养学生树立基本的是非观念,奠定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引导学生自觉实践诚信正直、遵纪守法等廉洁品质,确立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是非观。
(3)政教处和团委会,通过组织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影视节目、图片资料,开展演讲比赛、参观学习等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质。
(4)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请家长协助学校注重培养孩子诚信做人,勤俭做事的习惯,也就是小手拉大手、大手牵小手,以形成学校和家庭互动、学生和家长共进的局面。
4、将廉洁文化进校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各学科其实都蕴涵着丰富的廉洁文化教育内容,如:语文课上的公仆形象、政治课上的廉洁故事、数学课上的节约计算、美术课上的漫画创作、音乐课上的廉洁之声等,无不让学生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廉洁教育。
5、将廉洁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
寓廉洁文化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生广泛接触各种社会现象,潜移默化地学会分辩真善美、假丑恶,学会做人。例如通过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敬廉崇洁,诚信做人的教育;开展以廉洁教育为主题的班会课、黑板报、读书活动的评比,举行书法、演讲、作文等竞赛。这些活动的开展,推进了廉洁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了我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总之,通过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进一步丰富了我校的校园文化内涵,使廉洁、诚信等良好的道德意识深深植根于广大师生的头脑中,并且辐射、影响到学生家长,形成了思廉、倡廉、促廉的良好风尚。
盛世清风满校园点点滴滴育新苗
中学是一所县级初级实验中学。自建校以来,一直恪守”立德、博学、合作、创新“的校训,坚持贯彻”做人以立品为先,读书以潜心为要“的思想,十分注重德育工作。尤其是近年来,针对社会上腐败风气侵蚀校园,学生中出现相互攀比、请吃请喝、找关系搞小特殊、盲目追星等不良习气,学校在各级领导的具体指导下,开展了”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率先把廉洁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范畴,明确提出通过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廉洁教育的”前移“和延伸,使广大学生思想上形成敬廉崇洁、憎腐拒腐的感情,正确区分现实生活中的廉与腐现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在中学生中认真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增强学生反腐倡廉意识和监督意识,构筑起了学校、家庭和社会预防腐败的体系。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抓思想,提高认识
1、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传达局”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对”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进行讨论布置,成立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活动计划。
2、分层次召开了动员大会。通过全体教职工会议、全体学生会议、班主任会议等,分层次进行了动员,进一步明确这次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教育活动的重点和步骤,要求人人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之中,明确作为县活动试点学校的重任与通过自己辐射到每个学生的责任、义务。
3、积极营造教育活动的氛围。通过国旗下讲话、校园廉洁文化标语、教室走廊中华美德格言,还有杨献珍塑像,以及广播、宣传栏等,让校园处处洋溢着”廉洁清风“的浓浓气氛,时时感受到”养一身正气,去半点私心“就在我的身边。
由于学校领导重视、动员工作做得好,全体师生对”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有了初步认识,提高了”教廉崇法“、”廉洁执教“、”敬廉崇洁“的意识,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二、抓关键,措施到位
”廉洁文化进校园“是一项无经验可循的开拓性创举。为了使该项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确定了”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的工作思路,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调查学生在廉洁问题上关注的热点以及个别学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际,最后确定敬廉崇洁教育的主要内容为理想信念教育、基础道德教育、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意识教育,并通过榜样引路,培养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春季,学校将廉洁文化教育纳入德育工作计划,廉洁文化教育一铺而开。
(一)在学校领导、党员中开展”廉洁从政、依法办学“的主题教育,做到了四个结合。
1、与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结合起来。学校领导继续履行每周一次的学习制度,党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讲座、讨论与体会内化等活动,通过强化自觉学习、自觉笔记、自觉行动,加深领会精神实质,不断提高了政治理论素养。
2、与县委开展的”三树一创“(树科学的发展观、树正确的政绩观、树牢固的群众观、创为民、务实、清廉好干部)活动结合起来。重点是勤政廉洁,反思自己的工作,创新务实。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在活动中做在前,干在前,用自己的良好行为去带动教师和学生,起到率先垂范的作用。
3、与学校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要求党员积极参与党员活动日活动,开展党员干部与教师结对、与困难学生结对,在学校教师中树立起”一个党员、一面旗子“的好形象,为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学校的发展,为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作出积极的努力。
4、与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学校依托党建网站,开展多种形式的廉政文化活动。一是利用网站提供学习材料,发布学习教育活动的信息,表彰教育活动中的典型事例;二是通过建立制度、知识竞赛、自律承诺等活动,促进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奋发有为。三是通过开展民主生活会、体会反思、观看廉政教育片、宣传橱窗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教育对象和覆盖面,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使廉政之风吹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方面,使廉政清风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在全体教职员工中积极开展”廉洁从教、服务学生“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重点做好了三个结合。
1、与教师政治学习相结合。按照学校政治学习计划,在集中学习、报告、座谈、体会的基础上,每一位教师都制定出师德计划,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对教育活动的认识,做到自觉投入、积极参与,并肩负起对学生教育引导的责任。
2、与行风建设和社会满意工程相结合。学校工作的落脚点是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发展,因此,教师的工作与之紧紧相连,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家长观、学生观
廉洁文化进校园
廉洁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应该发扬光大。自古以来,我们国就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说。廉洁文化进校园就是要教育和培养我们们的下一代在德、智、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
一、充分认识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学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无论他们今后从政、经商还是从事其他职业,都应该从根本上懂得“清正廉洁”的深刻内涵。近年来由于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价值观念、廉洁意识出现了一些异常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们加强对青少年的廉洁教育,就显得尤为必要。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我们们应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只要我们们的廉洁教育引导得法、教育有方,廉洁意识就会在广大青少年中入心入脑,就会增强他们抵御各种消极影响的能力。孩子是家庭和社会的核心,子女监督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子女监督能起到组织和社会监督所起不到的作用,对于父母能产生组织和社会力量所难以达到的影响。
二、坚持正面引导原则与可接受原则
对青少年进行廉洁教育,就是要从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坚持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教育成果的实在性,使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廉洁思想,养成廉洁观念,奠定终身廉洁做人的品德基础。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廉洁教育,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通过宣传古今中外的廉洁典型、宣传当代勤政廉政的共产党人、宣传身边的廉洁代表等,让学生感受到党的伟大,感受到民族的光明未来。
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廉洁意识,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人生理念和道德观念,是事关我们们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百年大计,我们们一定会牢记使命、履行职责,不断加大廉洁文化建设力度,推进廉洁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廉洁文化进校园上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提高认识,消除观念误区
误区一:现在,部分教师对“廉洁文化进校园”的重要性的认识还存在许多误区:有的认为“教师没有贪污腐败的条件,不必要接受廉洁教育”。有的认为“腐败只和权力相关,廉洁问题是领导干部的事情,对教师及学生谈廉洁,进行廉洁教育无异于大人生病小孩就医,领导生病群众吃药”。有的家长认为“廉洁教育与学生不搭界,学生不可能有什么腐败行为,廉政是大人和官员的事,孩子还是以学习为主”。
误区二:有些人则认为,“廉洁文化进校园”就是在校园内挂几条宣传标语,在课堂上讲一些廉洁故事,在活动中渗透一点廉洁教育内容,没有什么深远意义,用不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针对以上错误观念和片面化、简单化认识,为保证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顺利开展,就必须先解决好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消除观念上的误区,让广大师生、家长认识到廉洁教育的重要性。
对策:
1、端正“廉洁文化”和“廉政文化”的区别。“廉政文化”
是侧重于对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政、勤政和廉政进行的文化建设和教育活动,而“廉洁文化”所包括内容、涉及范围、教育对象更广一些,主要是面向全社会、全体人民进行全面的、全方位的廉洁教育。
2、把握宏观形势,搭准时代脉搏
“廉洁文化进校园”对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丰富校园文化的思想内涵、弘扬整个社会的廉洁文化、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四、坚持向榜样学习,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时代要求我们们教师廉洁从教;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我们自觉地将师德原则、师德规范内化于心,扎根祖国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我们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生执教,持俭守节,“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这种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学子们所敬重,为学子们所效仿,成为中国现代史上垂范世人的楷模。他的这种廉洁从教的作风,所产生的道德影响力,深刻地影响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使学生在敬仰中,默默地产生着思想和行为的自我们激励、自我们修养和自我们改造。我们也深受其影响,坚持大义为先,私利居次,自觉抵制社会“潮流”的冲击,抵制金钱、名利的诱惑,拒腐蚀、不取不义之财、非法之利,不贪受学生及家长的财物,不贪占集体与他人的财物,不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恶习,始终以廉洁的道德品行为学生及家长作出表率。用先进的思想武装自己,用进步的东西抵制错误的东西,保持思想上的廉洁。
五、公正从教,以廉明维护教育公正。
教师廉洁从教的另一重要要求就是要做到公正从教。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的性别,民族,智能差异,家庭状况,学生及家长对自己的感情差别等而采取不同的态度。同时我们还坚持真理,能随时修正自己的错误,还真理以本来面目。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错误,我们就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公开向学生说明,不强词夺理,不文过饰非,不误人子弟,做到知错就改,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公平性,公正性。不说一套,做一套,严于自律,经常想一想,检查自己有什么不足和缺点,及时加以改进和纠正。
六、廉洁尚德,让廉洁文化浸润学生心间。
学生是祖国发展的后备力量,我们们把廉洁文化精神带进校园带进课堂,让学生从小就树立廉洁修身的意识。学生的养成教育并非朝夕之事,不是一两次集体活动或是几次思想教育就能见效的。这就需要为有效规范学生的诚信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氛围,我们通过开展“廉洁故事我们来讲”、廉洁自律八荣八耻的号召等活动加强学生的廉洁意识,让学生们在活动中,受到诚实守信、正直节俭、崇尚廉洁的教育,从小就树立起积极、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人生理念和理想信念,促进学生廉洁意识的有效形成。
总之,以实际行动进行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严格遵守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廉洁自律,洁身自好。耐得住艰苦,管得住小节,挡得住诱惑,做一个清清白白的人。从小事情做起,不取一点一滴的不义。
“廉洁文化进校园”学习资料二
——
在开学大会中的讲话
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传统美德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今天,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当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道德教育资源。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青少年身上,寄托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建设廉政,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同时也要有文化上保证,讲廉政必须讲廉政文化。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弥足珍贵的思想宝库,可以为中国廉政文化提供充分的思想资源支持。本文要讨论的是如何吸取中国传统精华推动中国廉政文化的建设,并认为中国优秀传统中有关“立志”、“畏”、“知耻”的论述,对当下廉政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关系。
一、志在“立志”
树立廉政之风,应该提倡“立志”,志即“意志”。我们不主张唯意志论,也不主张精神决定主义,然而人的行动总被意志决定。意志不会凭空产生,意志一旦树立,就会变成行动的方向与动力。意志有高远、平庸之分。有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意志,也是一种“关心”将什么放在心中,耿耿以怀,成为意志高洁低庸的分界。
毛泽东说:“我回忆起有一次在一位青年的家里,这位青年谈起要买肉的事,他在我面前把我的仆人叫来,同仆人讨论了半天买肉的事,才叫他去买了一小片肉。我心里非常不安,以后就不再和这位青年见面了。我和我的朋友们,只高兴谈论大事情——中国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 在毛泽东看来,关心“人类的本性和人类社会、世界、宇宙”,这样的人,意志高远,可与共大事,仅关心个人的物质生活,将其放在生活追求的第一位置,这样的人连做朋友的资格都没有。
不能说,毛泽东没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自小读孔夫子的书,崇拜过曾国藩。他相信过一种理论,即“意志本源论”,意志与精神之间是对立同一的关系,一方面物质决定精神,一方面精神一旦决定,又反过来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影响着生活、工作与行动,成为力量之泉。离开意志,人成为软骨动物,失去方向与动力。
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是孔子对他学生曾参说的一番话。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行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大概作朋友的资格也都没有。将孔子的话与毛泽东的回忆联系思考,是不是可以说:毛泽东在立志这个问题上确实受过孔子的影响呢?
《郭沫若传记》有以下一段记载:一九四六年“皖南事变”中被非法逮捕的叶挺出狱,前后关押达五年零两个月。当天晚上,沫若去红岩村看望叶挺,两人热烈拥抱,淌着热泪纵声欢笑。叶挺第一句话就说:“沫若,记得,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是叶挺最喜欢的两句话,当他初任新四军军长的时候,郭沫若与他同住在汉口太和街,曾应他的索求,把这两句话写成一幅中堂。“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句话正出自孔子的《论语》。
立志,需要“明志”。儒家之志乃“内圣外王”。中国自古以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宗教,然而儒家思想却有类似宗教的意义。内圣,就是加强自我修养、树立理想境界、磨砺坚强意志;外王,即是服务社会,管理国家、平治社会。中国传统文化有“修齐治平” 的说法,即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国家公务员,不是圣人,总当洁身自好,服务国家。“法乎其上,得乎其中”,志向立得高远,受腐败诱惑的力度才有可能加强。即便没有“圣人”之志,起码的君子之道还要遵循。“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今天的情况是,不是等到“穷”了以后才独善其身,而是在“达”的时候既不“兼善天下”,也不“独善其身”。有道说:“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一生即便有诸多不是,晚年改错,总归可取;有人到了老年失去应有的操守,半世辛劳付之东流。传统告诉我们,保护晚节,是基本的立志,节志晚全,是“底线”的要求。
怎样才能做到立志呢?中国古代格言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所谓淡泊,就是清简素朴,少一点私欲。这样,谋私的心不再像火焰一样燃烧,浪花一样翻滚,酒醉一样躁热,而像镜子被擦拭干净,像池水被沉淀透明,这时候高远纯洁的志向也就自然浮现,主宰原本飘荡无主的心。方志敏在《清贫》一文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今天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干事业更需要耐得住清贫。方志敏的一生是对中国优秀传统的最好注脚。历史告诉我们,无欲则刚,胡长清、成克杰作为典型的腐败分子为的是贪得无厌,骄奢淫侈。他们以权力为工具,追求享乐、谋取私利,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至国家财产严重损失。与胡长清“情如手足”的“大款”周雪华在交代他们的犯罪“心路”时说:“我是一个钓者,把有副省长之尊的胡长清钓住了。但有时又想,我也是一条贪吃的鱼,这不正是因为他的权力,钓走了我的金钱吗?” 这段话值得我们反复吟味深思。
王阳明是将孔子思想作发扬光大的中国明代思想家,留给后人一本重要著作《传习录》。王阳明一生主张“良知、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说,人都有良知,这种良知与生俱来,愈是到了后来,被私欲蒙蔽,人心也就一天天坏下去。他主张在生活中,对后天所染的心灵垃圾作不断的清除,通过知行合一的工夫至于“致良知”的境界——良知的恢复与重光。“至良知”是崇高的心境,高远的志向,同时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立志的思想里程。
王阳明说:立志就要“收放心”。一个人总要清心寡欲,持志不动,这是人心向上的最好状态。然而很多时候,人心是浮荡与浮躁的,受声色犬马的诱惑,东追西逐,不知所至。人心不再是美好的“良知”,而变成发狂的“牲口”,放逐于名疆利场。所以,王阳明说:鸡鸭放出去了还要收回来,更何况是自己的心!王阳明的思想对今天还是有用,因为我们的一部分官员的良知真的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就像放出去的鸡鸭牛羊,收回来难,也不想收回来。
《论语·学而》载:“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是说一个人要养成“吾曰三省吾身”的习惯,日日反思行为,检点作风,及时发现不足与错处,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总之,在立志这个问题上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什么是志?怎样立志?要回答这些问题,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一个可贵的资源宝库。这个宝库不用,那就是“资源浪费”了。
二、畏的哲学
行廉政,拒腐败,心中应该有个“畏”字。下面我们来说“畏”的哲学。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反复提到的一个问题。我们本来受到的教育是“天不怕,地不怕”、“无所畏惧”、“人有多胆地有多少产”。总的说来是无畏。然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真可以“无所畏惧”吗?也不是。
从宗教学的意义上说,世界上有三个宗教区,这就是基督教区、佛教区与伊斯兰教区。立一个宗教,就是立一个可以值得畏惧的东西,叫你去怕,用这个来维系社会与人心的秩序。因此,西方人怕上帝,怕死了以后入地狱。信佛教的人就怕如来佛,怕一个生死报应。伊斯兰教不像其他两个教有偶像崇拜,庙宇中不设偶像,就是告诉你安拉无处不在,有个看不到的眼睛,看不到的手在主宰你的命运,让你做什么事情都有一个怕字。共产党人不信神,革命时代讲“无法无天”,说的是大无畏的精神。这是当时历史条件所规定的。然而,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当我们的党已经成为一个执政党的时候,就要在心中立个怕字,有个“天”字,这个天不是神,不是佛,不是安拉,是“民”!
陈毅有一首诗,大家都知道。这首诗有以下的句子:“手莫伸,汝言惧捉手不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汝言惧捉手不伸,人民咫尺手自缩。”其实这里就说到了一个怕字,一个畏字。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但不敢伸手,怕的是“党与人民在监督”,怕的是“万目睽睽难逃脱”。
邓小平在《共产党员要接受监督》一文中说过: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谨小慎微不好,胆子太大也不好,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小平的话是很有深刻的含义的,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这就是共产党一方面要不怕,一方面要有一个怕字放在心头。说不怕是因为我们正处在改革的时代,许多事情我们是头一回遇到,这就需要无所畏惧的精神,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说一个怕字,是自我修养而言,凡是遇到个人利益得失的时候,就要三思而行、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刻记住,一失足将酿成千古之恨。根本的区别还是为公还是为私。为一个公字,要敢字在前,为一个私字要慎字当头。有了这样的自觉,就可以建立起来廉洁的党风,就使我们的干部走在河边不湿鞋。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矩,在今天来说,就是党纪国法,就是规范我们行动的规矩。有了这个规矩,对其有敬畏之心,时刻想到“不越矩”,得到的将是更大的精神自由。
畏是一个哲学,这哲学是中国传统提示我们的。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此三畏之中,孔子强调的是畏天命。他在很多地方说到天命。他说:“五十知天命”(《论语》:《为政》)。他将命与“天”联系起来,而强调天的可畏可敬:“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论语》:《宪问》)、“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天生德于予,桓其如予何?”(论语:《述而》)
在孔子看来是“天”是宇宙人间的绝对主宰,是人间伦理的终极根据。天将给予一切,也可以收取一切。天可以认可一切,也可否定一切。如果在人间之上还有一个客观意志的存在,那么这个绝对意志就是“天”,具体说来是“天意”,是“天命”,是不为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上苍意志。
“畏天命”,等于宗教信仰,中国古代没有宗教的形态,而有宗教哲学。“一句非常简单的话,越说越使人不懂,就是哲学。”这虽是笑话,也蛮有道理,由此可见哲学之难懂。中国的乡下人往往是大哲学家,很懂得哲学,因为他相信命。至于命又是什么?他不知道,反正事好事坏,都认为是命,这就是哲学,他的思想有一个中心。天命也是这样,这“畏天命”三个字,包括了一切宗教信仰,信上帝、主宰、佛。这些都是“畏天命”。一个人有所怕才有所成,一个人到了无所怕,不会成功的。
上面这些话是台湾一个学者叫南怀瑾说的。有的说得不对,有的说得还有道理。其实我们不妨将天命理解为“规律”,自然的规律,社会的规律;理解为民意,人民的呼声、人民的意志、舆论与心愿;可以理解为全球化的世界的历史进程与发展趋势,即所谓的“历史潮流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里,人民最重要。天命是人民的意愿与“命令”。一个人在做腐败的事情的时候就要有所畏惧,因为他已经在违背规律,违背人心,违背潮流。个人是这样,政党也是这样,没有一怕字在心里放着,就会出大问题。孔子说:放于利而行,多怨。这个放,就是放任,就是无所顾忌。当一个人拿着人民给的权利,肆无忌惮地去做营私的买卖,必然召来人民的怨恨。唐代诗人白居易诗云:“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波浪覆虚舟。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一时来看,贪污腐败可以得到满足贪鄙的心理,然而等着他的是火光烧屋、波涛覆舟,引来灭顶之灾。
古代有君权神授的说法,实际上现在是“政权民授”。我们手里有了权,这权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民如水,执政者驾着一条船,心里哪一天,没有了人民的“天”,水随时都有“覆舟”的可能,这怕不怕呢?想通了这些,我们的干部就保得住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抗得住各种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孔子又说到“畏大人”,这个大人并不是一定指官做得大。对父母、长辈、有道德学问的人有所怕,因为他们的人生中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吸取与参考。第三“畏圣人之言”,这是叫我们去读书,因为许多总结历史经验的好书都是“圣人”,也就是历史上的有知识有道德的人写的,从书本上学习,并抱着敬畏之心,按照所说的去实践。
有了这个三畏,孔子告诉我们还要有“三戒”。孔子说过:“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就是说:有道德、有学问的君子,应该有三件事情时刻警惕和戒备:年轻人身心尚未完全成熟,不能贪图女色;壮年体魄强壮,精力旺盛,不能一味地去争胜夺强;老年疲惫衰弱,不可以贪得无厌。问题就出在到了老年的时候往往特别的贪财。这就是说愈是到了晚年,快到退休年龄的时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这时候就要特别做到如履薄冰,将一个畏字,一个戒字放在心上。
许多贪官落马,走上不归之路,就是心中少一个畏字。至少是这个畏字没有对他产生最大的威慑力量。以下是关于成克杰走向死路的一个心理记录:“在成克杰的大力支持下,有一块地最终以低价改批给银兴公司。不久后的一天,当周坤将一提包钱递到成克杰手里时,打开拉链后成克杰着实吓了一跳。他本能地把钱推了回去”,“那一晚,满屋都是钞票的墨香,成克杰和李平头枕着钱,脚踏着钱,身子压着钱,通晚睡在钱床上真可谓过足了„钱瘾‟,而钱带来的不都是快乐,据李平后来交待:„那晚一上床就有种恐惧感‟”。然而无论是成克杰的“吓一跳”与他的情妇的“有种恐惧感”,都没有让他们在的道路上站住脚。对他们来说只是出现片刻的犹豫金钱的诱惑力还是把他们带到了死亡的深渊。
从一个畏字引出一个戒字还引出“慎独”的概念。《礼记·中庸》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道义如同人们的性命是不可有一刻离开的。假如这“道义”是可以离开的,那也就不成其为道义了。所以君子找到自己信仰的真理,会将它如生命一样珍视,每时每刻把它作为生活的指南,行动的准则,时时生怕违背了它,怀着戒慎与恐惧心情。这里又要知道“不睹”与“不闻”是什么意思。这是说道义、真理作为一个意识思想有的时候看不到与听不到,处在“隐”与“微”的状态。然而就是这样,君子对道义与真理要格外留意,不可以有丝毫的麻痹。用今天的话来说,人常处在两种状态之下。一种状态是有人监督与提醒,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什么不应该做。这个时候保持头脑清醒容易做到。然而也有这样的时候,你是一人独处,离开了受监督与提醒的环境,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道义与真理不彰不显,处于“隐微”的状态,那就全靠你自己了,这就是慎独。
三、知耻与道德建设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和他的一个亲属谈话时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杀张子善、刘青山时,我讲过,杀了他们就是救了二百个,二千个,二万个啊。我们共产党不是明朝的崇祯,我们决不会腐败到那种程度。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民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重温毛泽东的这句话,使我们明确廉政文化建设与知耻文化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
美国有学者出了一本论述日本文化的书,书名叫《菊花与刀》。书中她定义西方文化是罪的文化,而日本文化是“耻”的文化。西方人那里对罪有特别的敏感性,基督教文化教育他们,人天生有罪的,这就是原罪。此后的人生中又添加了新的罪。罪的积累将把人带入地狱。然而在日本文化中,对耻的畏惧却远远超过对罪的恐惧。耻辱作为一种精神紧张,严厉地约束着日本人一生的思考与行动。笔者在日本留学生活时也注意到,当一个日本人犯下罪行,他承重难当的不是罪恶引起的内责,而是罪行带来的耻辱。可以看到,一个政府官吏发生重大错失,耻辱会让他走上自杀道路。警视厅将一个贪污犯押上刑车,都要在他的头上蒙上黑套,并一定将他的领带卸去,原因也是为防止他自杀免辱。
死是令人可怕的,而羞耻可足以让人去死,可见耻给人带来的压力有多重,所产生的精神威慑力有多大。
这又使启发,规范一个社会秩序的有两个东西,其一是刑法,其二是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规范。耻是文化,不是刑律,但已经成为精神意义上的刑律。其与法律刑制一起担当着社会秩序的管理工作。其所起到的社会约束作用,有时甚至超过刑律与法制。从社会学的意义上说,前者是物质法制,后者是精神法制。前者是表层法制,后者是深层法制。耻的文化与东方传统中的伦理理念,就是这样的精神法制与深层法制。
前面举的多是日本的例子,其实关于耻的文化,是从中国传播到日本的。关于耻的文化中国古代典籍中比比皆是。《论语》说:“行己有耻”。孔子这里说的是作为一个人都要有自尊、自爱之心,不要做出令自己感到羞耻的事情。丧失了耻辱心,一个人就到了药石难救的地步。他还说:“知耻近乎勇”,是说知道什么是耻辱,这样的精神自觉会给人带来勇气。胜己者,胜人。人最大的勇气是战胜自己的勇气,而这样的勇气孔子说是“知耻”的结果。人生道路上有许多陷阱,人们的性格上有许多弱点。中国佛教说:人身上都缠着三条毒蛇,这就是好女色——痴、想权位——嗔、爱金钱——贪。许多人被这三条毒蛇缠死的。怎样才能从三条毒蛇的缠绕中解救出来呢?没有其他方法,就是需要自己解救自己的勇气,而这勇气是从“知耻”的道理中来的。
孟子说,“人不可以无耻”,又说:“羞耻之心,义之端也”。欧阳修也讲过,“廉耻,是立(做)人之大节”。这也就是说,自我修养,应该从知耻开始,一旦有了羞耻之心,社会上的道德建设也就开了一个头。做人有小节大节之分,知道什么的羞耻是做人的“大节”,万不可轻视。康有为则讲过,“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风俗之美,在养民知耻”。这也是说纠正上的风俗,要从之耻做起,让社会上每一个人都知道世界上原来还有一个羞耻之心,社会就会有希望,许多新事物、新风尚的推行就会变得容易得多。现在贪官犯赃,怕的是刑法,就是不怕羞耻两字。法网恢恢总有漏洞,道德自省无处不在。只是依靠刑法而不教育干部明德知耻,就不可能从思想根子上铲除腐败。
“教人,使人必先知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须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督责荣耀,皆非所以为教也。”这又告诉我们,必须在社会上培养知耻明德的风气,重在教育与“督责”。要让民众,首先是干部懂到什么是可耻,什么是光荣。要像做启蒙工作一样地去做知耻的教育工作。耻字从耳,“耻”字的原义是对可恶不伦之事的舆论鞭打与精神谴责,是骂声不绝的斥责。社会舆论正在谴责腐败,力度还要加大,要让腐败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切与此有悖的思想论点都要扫除干净,诸如“市场经济必然产生腐败”、“腐败搞活经济”等谬论都会使腐败分子对自己的作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让这样的歪理盛行其道,根治腐败将只能是一个乌托邦理想。
以上我们重点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个重要的思想,即“立志”、“畏”与“知耻”。不是说中国传统文化优秀部分仅此而已,其如大海,选择以上几点开展讨论,仅是瀚海拾贝。也不是说中国文化传统对廉政文化建设起支持作用的只有以上诸思想,只是作者认为这三个思想与廉政文化建设具有比较直接的关系,以此举一反三,直至对中国优秀传统取得深切体认。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将其作为封建余孽,批判有余,承传不够。我们要做的是披金淘沙,更新再造,使其中优秀成分复兴光大,成为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有益资材。假如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这样的新认识,假如我们真觉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果真对廉政文化建设有所助益,那么相信中国廉政文化乃至中国新世纪新文化建设将开拓出一个新的局面。
“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班会
一年级(1)班
活动主题:廉洁文化进校园
活动目标:通过听廉洁故事,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向廉洁人物学习,从小养成诚信、正直、清廉和有责任心的教育。通过“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将廉政建设吹遍家庭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开场白:
目前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在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们必须把它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我们的常规教育过程。而戒奢节俭、敬廉崇洁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更好地加强和改进大家的思想道德教育,我们班特别召开了本次主题班会,将廉洁文化教育与各科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一)我们来齐读这首小诗: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想想为什么石灰即使“粉身碎骨”也要“留下清白”?
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二)同学们,让我们在故事中体悟“廉洁”(1)廉洁的小故事——牛玉儒的故事
牛玉儒的故事——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人。25岁当公社党委书记,32岁拥有副厅级职衔.48岁任省部级高官。用权为民,使牛玉儒始终廉洁自律。牛玉儒担任的领导职务,都有相当大的权力。在他担任自治区副主席期间,通辽市一家外贸单位为从自治区争取更多的资金,在赠送给牛玉儒妻子的围巾里夹了2万元现金。牛玉儒让二嫂悄悄地退了回去。牛玉儒没有交到廉政账户,他怕伤了家乡人的情面。但他知道一个领导干部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牛玉儒搞城建,涉及到的项目资金数以亿元计,可是他从来没有为亲友揽工程写过一张条子或打过一次电话,所有的工程都采取公开招标。正是有了公心,他才能为了工程质量对施工单位发出“干不了退出去”的怒吼。
讨论:
1、牛玉儒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敢于向施工单位发出“干不了退出去”的怒吼的底气是什么?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怎样才能赢得人们的拥护和支持?
3、“生当天下歌,死当四海泣”追求的是怎样的人生境界?
4、你还知道哪些廉洁的人物和故事?(2)反贪的小故事——胡长清事件 胡长清事件——
1948年8月出生在湖南常德,1968年3月参军,1969年入党,1979年转业。1987年调到北京,先后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宗教事务局工作。1995年8月由国家宗教局副局长调 任江西省省长助理,1998年2月当选为副省长、江西省第九届人大代表。1999年底,胡长清因严重违法违纪被中纪委查处。2024年3月8日,胡长清在南昌被执行死刑。他是改革开放以来,因经济犯罪被处以死刑的省部级高官第一人。
根据检察机关起诉指控,法庭经审理查明,自1995年5月至1999年8月,胡长清在担任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副局长、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长助理、副省长期间,先后90次收受、索取江西奥特汽车租赁有限公司总裁周雪华(另案处理)、江西金阳光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卫东(另案处理)等18人及江西省商业储运公司的钱物,折合人民币共计544万余元。其中人民币280万余元,美元8万元,港币94万元以及价值97万余元人民币的贵重物品。胡长清还利用职务之便,多次为有关行贿人谋取利益,造成国家巨额财产损失。
讨论:
1、胡长清身居高位,何以至此呢?
看到胡长清的事件,为什么让我们如此的痛心,因为他们曾经是好人好官,是有文化的人,当他们面临这种诱惑的时候,他曾经是那样的为难,他让我想起了《中彩那天》中父亲轻轻擦去的那个“k”字,也让我想起《钓鱼的启示》中我面临着没有到开放时间时钓到的那个大鲈鱼,这种矛盾的心情,我非常的理解,他也曾经那样的挣扎过,斗争过。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两个自我,一个是“天使”,一个是“魔鬼”,当天使的力量战胜魔鬼时,你就“自律”了,不会倾向于犯错 误,但当魔鬼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时,你的心理就会趋向于走向犯罪的深渊。你会毫不犹豫的犯错。
正如我们的“道德人格发展”六阶段中的第四个阶段——我要捍卫游戏的规则。“捍卫”在主动的自律,有了这样的捍卫精神,是永远不会主动去犯错的。
这样的人才会“生当天下歌,死当天下泣”,只有达到这样境界的人才是最廉洁的人,好人。
2、我们从中得到了什么教训?(3)我们身边的故事 我身边的故事:
1、讨论:有些同学说“廉洁”离我们很遥远,那到底与我们有没有关系呢?我们的身边发生了什么呢? 廉洁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超市里购物时,趁人家不注意就那人家的东西;商店里买东西时,人家多找钱了我装作不知道;捡到钱了没人看见我就装进自己的腰包里;竞选班长时,你是否拉选票了;好朋友当值日班长时,你是否犯错不让揭发了;没有人的时候,你是否悄悄把班级图书角的书带回自己家了;班里没有人时,看到教室里灯亮着,我也不去关了;妈妈不在家时,我就不想把家庭作业全部完成;看到同桌的玩具好,下课时没人看见我就悄悄拿走„„
这样的时刻很多,考验自己的时候很多,你自律了吗,你坚持自律吗? 叩问一下自己的心灵,这些现象都与自己无关吗?
叩问一下自己的心灵,这些念头一下也没有在自己的脑海里闪现过吗?
叩问一下自己的心灵,每一次我都坚持做到自律了吗?
2、作为新时期的少年,我们该怎样做呢? 倡议书(对全班学生提出倡议)
倡 议 书
亲爱的同学们:
为营造廉洁教育的氛围,把“教育倡廉,读书思廉,谈话促廉,典型导廉,活动兴廉,课堂授廉”等一系列廉洁文化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好,特向同学们提出倡议:
一、积极投身“廉洁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中,坚持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自觉培养正直、廉洁、诚信、公正、俭朴的优良品德,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从小养成,乐于与同学交流,懂得关心家人,尊敬老人,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真诚待人,在与人交流的途中,坚持说真话,信守诺言,诚实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不奢侈、不浪费、不贪虚荣、勤俭节约,以勤俭立志。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养成艰苦朴素、勤奋上进的优良品质。
同学们,我们要争做“诚实守信”的好学生。要遵守《小学生守则》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自觉抵制各种诱惑。
三、班会结束语:
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都在向我们讲述着一种精神品质——清正廉洁
一幕幕感人的往事,都在向我们展示着一种品德情操——严于自律
现在廉洁教育就像一股无形的风吹进了校园。希望广大师生与廉洁诚信同在,与公正勤俭同行,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