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复杂多样(降水、干湿地区和气候类型)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降水的递减规律与下面示意图中的哪条线相一致()
A.A线 B.B线
C.C线
D.D线
2.(2024·广安学业考)下列关于我国降水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我国各地年降水量差别不大
B.大多数地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C.我国降水年际变化大
D.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024·威海学业考)读“中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A.自北向南逐渐减少
A.①
B.②
C.③
D.④
9.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是因为我国()A.季风气候显著
C.夏季普遍高温
二、综合题
10.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B.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1)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的是
地,甲、乙两地中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
地。(2)甲、乙两地降水量季节变化的共同点是()A.各月降水都很多 B.各月降水都很少 C.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D.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
(3)从左图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
气候显著。根据甲、乙两地的气温和降水特点,甲属于
气候,乙属于
气候。
(4)第十二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于2024年1月3日至13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和吉林市举行。长春市和吉林市均属于
气候。【回归生活】
3、4.【解析】3选D,4选C。本题组结合“中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考查了我国降水分布特点及区域地理特点。第3题,我国降水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故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第4题,甲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属干旱地区;乙地位于内蒙古高原东部,属温带草原区,没有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丙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丁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河流汛期长,冬季没有结冰期。
5.【解析】选B。本题考查了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景观差异。气候的干湿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半湿润地区是森林和草原的过渡地带,半干旱地区以草原为主,干旱地区植被稀少,荒漠草原、荒漠面积广大。
6.【解析】选A。本题考查了我国干湿地区的界线。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的界线大致与800、400、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7.【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中国没有热带沙漠气候。
8.【解析】选B。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观察气温曲线可知1月份在0℃以下,说明该地位于秦岭—淮河以北,不可能是③④,从降水量柱状图上看,7、8月份降水量之和超过200毫米,不可能是①,因为①的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
9.【解析】选B。本题考查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我国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地形复杂多样,因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动植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方。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能力。读图可知,甲地1月平均气温低于0℃,乙地的年降水量较多,两地都是夏季降水最多,甲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长春市和吉林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答案:(1)甲 乙(2)C(3)季风 温带季风 亚热带季风(4)温带季风 【回归生活】
11.【解析】本题结合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和设计的四条旅游路线,综合考查了四条旅游路线沿途经过的干湿地区、城市及植被景观等知识点。
答案:(1)哈尔滨 两(二)(2)乌鲁木齐 天山 四(3)三 荒漠(4)一 C
《气候》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2.1.2.关重要的。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了解我国主要的温度带以及划分的标准。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
●教学重点
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气候图的分析判读。
2.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学生收集到的图片,北国冰城哈尔滨的自然景观(冰天雪地)和人文景观(“冰灯游园会”):在冰灯游园会上人们冒着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严寒,观赏那正在开屏的冰孔雀、竞相开放的冰荷花、展翅待飞的冰天鹅,还有那昂首欲鸣的冰公鸡、活泼可爱的冰小猫??,晶莹剔透,色彩缤纷,像是步入神话中的水晶宫。南国的广州,在一年一度的春节迎春花市上,数不清的奇花异卉、争妍斗丽,竞放芳香。穿着花花绿绿的人们,有的抱着五颜六色的鲜花,有的手捧金灿灿的盆栽柑橘,??,喜气盈盈,流连忘返。”使学生获得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感性认识。
(差别很大。
(1.(教师小结)可见,同是冬季、同是春节期间,我国南北的气温和景观板书)第二节 气候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 [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为什么会有很大差异呢? 看书《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
(读图观察)下面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代表北半球我国冬季的《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怎样读懂这幅图呢?
①搞清图例和气温数值,仔细观察气温递变有什么规律?(学生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递减,即越往北去,气温越低)
②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教师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用彩笔描出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从图中可看出,0℃等温线大致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地形地势的影响)
③观察1月份0℃等温线以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上或>0℃);0℃等温线以北,平均气温有什么特点?(学生:在0℃以下或<0℃)④再观察一下等温线的疏密和空间变化的幅度。想一想,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什么?(学生:气温的差异较大)⑤在图上找出我国最南、最北的气温极端数值(学生:最南16℃、最北-32℃多)计算一下我国南北1月平均气温大约相差多少摄氏度?(学生:近50℃)
(教师小结)由此可见,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板书)
(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样大呢?
(投影)冬至日下列三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概况
生:冬至日,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
(2)想一想,在冬至日,为什么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也比南方短?(学生:因为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愈往北去,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时间愈短)
(3)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白昼时间越长,反之,白昼时间越短。这往往意味着什么?(学生:白昼时间越长往往意味着接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反之,气温越低)
(教师小结)可见,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与南北纬度位置高低不同很有关系。(板书)
教师强调:冬季风也是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另一因素
2.夏季普遍高温
(过渡)刚才,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下面我们再来看看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特点?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4)
(读图思考)①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如何?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多少摄氏度?这说明了什么?②等温线在何处出现明显弯曲?什么地形区平均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③七月南北气温的极值是多少?南北平均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引导学生根据这些问题阅读《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并总结7月气温分布特点。(教师小结)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后,教师小结: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7月等温线分布比1月等温线分布稀疏,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20℃以上,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的南北差值较小,全国普遍高温;②等温线在四川盆地的西部出现明显向南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③我国最北的黑龙江省北部七月平均气温在16℃,最南的海南省七月平均气温在28℃,七月南北平均气温相差12℃。由此可见,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夏季南北温差不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等地区)普遍高温。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小字材料,扩大其知识面。(课堂活动)我国气温冬夏季分布特点的形成,与地势有没有关系?说说你的理由。(分组讨论)分a、b两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a组结合《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讨论,b组结合《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讨论。各大组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小结)①从《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特别是1月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之所以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曲,主要是因为受青藏高原地势高的影响。②从《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上可看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气温相差不大。但等温线在四川盆地西部(即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向南出现明显的弯曲,并且青藏高原的气温明显低于全国其他地区。这主要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地势很高造成的,因为地形地势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3.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过渡)前面,我们搞清了我国冬夏季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温度带。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图2.17)
(读图观察)同学们读图2.17,观察一下我国自北向南划分为哪5个温度带?在我国西南部还有一个什么气候区?(学生: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提问)我国的温度带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学生: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和农业生产的实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指的是什么?(学生阅读书中资料回答后,教师补充:这里的农业生产实际主要指一个地方气候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那么,我国的各温度带都包括哪些地方呢?请同学们仔细阅图。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图,并将温度带的分布与地形区、省级行政区等有关地图相对应,尤其应着重指导学生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并将其与0℃等温线相对应,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同时使学生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既是1月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又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教师小结)学生观察判断后,教师归纳小结:寒温带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中温带位于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暖温带位于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亚热带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位于滇、粤、台南部和海南省。
(课堂活动)阅读下面的资料,再补充有关资料,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1)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如暖温带内适合种苹果、梨,柑橘只能在亚热带生长,芒果、香蕉主要分布在热带。
(2)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作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如中温带内一般只能一年一熟,到了热带就可一年三熟。
(3)南北气温的差异在传统民居的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如北方的房屋大多数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较厚,尤其是东北地区的房屋多有双层窗户,房内或以炕代床,或有地炉、火墙,利于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则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透气。
(4)不同的温度带内,同一种粮食作物(如小麦)选择的播种时间也不同。暖温带适合于秋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冬小麦;中温带只适合于春季播种小麦,收获的是春小麦。
上述资料说明了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了解南北方不同温度带内生长的不同水果树及传统民居的建筑特色。
(分组讨论)分a、b、c、d四大组(若干四人小组)讨论,每大组讨论一个问题,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补充。
(教师小结)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小结如下:
(1)不同的温度带,地面的植被不同,因而生长的水果也不同;
(2)不同的温度带,农作物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多少不同,因而农作物的作物熟制也不同;
(3)不同的温度带,冬、夏的气温高低差异很大,因而居民的建筑特色很不相同;
(4)不同的温度带,所处的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接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气温高低不同,因而农作物(小麦)播种时间也不同。
结合实际:谈一谈我们这里属于什么温度带?有什么特点?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的差异和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明白了冬夏气温的分布与纬度位置高低不同有关,也与地形的地势影响有关,不同的温度带有不同的地面植被,有不同的作物熟制和农作物,民居的建筑特色也不同,温度带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与探究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与纬度位置的影响有什么关系?想一想,我国气温分布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地形、地势的高低,冬季气温分布还受冬季风的影响)
2.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南部和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海南岛各属于什么温度带?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呢?(寒温带、中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气候区;中温带、暖温带、热带;暖温带、亚热带、高原气候区)
反思:这节课所学内容,结合当地实际,兴趣较高,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分析问题较准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2.记住几条特殊的等降水量线。
3.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
能力目标:学会分析阅读等降水量图。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难点
1.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
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这节课,再来看看我国东西干湿的差异(板书)。
[讲授新课]
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我国地形分布图》和《中国行政区划图》。(读图观察)引导学生按照阅读等值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省级行政区?
(学生活动)
①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②16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的省区有浙、赣、闽、台、粤、桂、云、藏、琼等;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鲁、皖、豫、陕、甘、川、云、藏等省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黑、吉、辽、冀、晋、陕、宁、甘、青、藏等省区;2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宁、甘、青、藏等省区。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提问)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或规律?(教师小结)学生答后,教师补充:从图中可看出: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板书)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
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阅读材料)同学们从《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上可看出: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年降水量较多,超过1600毫米,而西北大片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那么,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同学们阅读并勾画一下课本p34小字资料就明白了。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和总趋势,下面再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干湿地区。
(板书)2.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
(1)引导学生观看我国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录像,并出示有关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着说明这个地区气候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的特点。
(2)引导学生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验证自己的想象与图像中反映的降水量特点是否吻合。
(3)引导学生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将植被与干湿地区相对应,进一步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与干湿地区的划分相吻合,是否有不吻合的地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对东北地区的湿润区产生疑问,教师可针对这一疑惑,解释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板书),而非单纯用降水量多少进行衡量。
(讲解)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
(提问)从《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上可看出,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学生: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其中,什么干湿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学生: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对照复合投影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这个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及《我国行政区划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
1.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学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哪条等温线?(学生:0℃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学生:暖温带和亚热带)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学生:秦岭、淮河)什么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2.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3.地跨三个以上温度带或干湿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各有哪些?(学生:①内蒙古、陕、甘、新、云;②内蒙古、陕、甘、藏)
4.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后,教师小结)
(学生答后,教师小结:400 mm等降水量线,将我国大致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农业区;西部为半干旱、干旱地区,是我国主要草原放牧业地区)哪一条等降水量线又将我国东部地区划分为南方和北方,南北方各为什么干湿气候区和农业区?(学生答后,教师小结:800 mm等降水量线;南方为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水田农业区;北方为半湿润地区,是我国主要旱地农业区)
(课堂活动)1.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图2.23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两种不同特色的民居》(图2.23)《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这个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并引导学生观看图,将不同的民居景观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干湿地区分布图联系起来,在年降水量和干湿地区分布图上找出活动题中提到的四个地区,对应年降水量的多少和干湿状况比较、讨论后,说明民居的不同风格与当地降水情况的关系。
(教师小结)学生比较、讨论和发言后,教师补充: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很大,房屋通风效果很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因此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窑洞,窑洞冬暖夏凉,防风避雨,很适合北方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
(课堂活动)2.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加以补充,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气候湿润程度,直接影响到植被的生长。因而湿润地区林木繁茂,干旱地区主要适合于草木植物生长。
(2)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如东部地区以耕作业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畜牧业为主。此外,还会影响到主要农作物的生长,如南方湿润地区主要以水田种植为主,北方地区主要以旱作为主。
(3)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如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喜食面。
(4)气候干湿程度不同,对人们的身体也有很大影响。如南方降水多,人们易患风湿病、关节痛,因而爱吃辣椒、爱喝麻辣汤;北方降水少,气候干,人们易上火,体力消耗大,因而爱吃菠菜,爱喝绿豆米汤。
(提问)上述材料究竟说明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呢?
(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干湿地区影响地面植被: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因而林木繁茂;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因而草木矮小。
干湿地区不同,植被不同,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经济作物)也不同。
干湿地区不同,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不同,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身体状况也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为什么是一条重要的地理分解线?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搞清了我国的降水不仅有南北的差异,也有东西的差异。年降水的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懂得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活动与探究
1.试分析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什么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总趋势?(提示:可结合我国地形地势的特点加以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东南沿海地区地势相对较低,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很大,形成的降水较多;而西北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海洋湿润气流在向西深入内地过程中受到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大为减弱,西北内陆地区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很小,因而形成了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我国年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请举例说明。(可参考p37活动题2回答)反思: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秦岭——淮河一线为什么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2.1.2.关重要的。
知道我国冬、夏季风的成因和特点。了解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分析冬、夏季风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季风形成图的技能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 我国冬夏季风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有关季风形成图的分析判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观察对比等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录像带以及有关图片。
2.绘制有关复合投影片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两课时,我们已了解了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降水的空间差异及我国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那么,从气温和降水两个主要因素来看,我国气候有什么特征呢?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气候特征?这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关系?它们各有什么优越性呢?同学们带着以上四个问题自学课文。
[讲授新课]
(指导自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浏览课文一至两遍。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图2.24)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观察地图。
(提问)从图2.24上,你能发现什么呢?(学生:除了季风气候,我国还有其他气候类型:东部地区主要是北方的温带季风气候和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南部、广东南部和台湾南部及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从图2.24中,能否看出我国还有一个什么重要的气候特征?(学生:气候类型多种多样或气候复杂多样)(教师板书:气候复杂多样)
(提问)我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气候类型?这种气候特征的形成与哪些因素的影响有关呢?(提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2.28《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在引导学生回忆或回顾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特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从图上观察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源地、风向及海洋与大陆气压状况的区别后,进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冬(或夏)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还是从海洋吹向大陆,为什么?
(教师小结)学生读图、观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讲述:①冬季风从亚欧大陆内部纬度较高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吹向低纬的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洋面,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冬季大陆内部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而热带洋面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寒冷干燥的气流从大陆吹向海洋,从纬度较高的地方吹向纬度较低的地方,使沿途所经地区普遍降温,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差异,这样就形成了干冷的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即冬季风。可以说,我国南北受冬季风影响程度大小不同是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②夏季风从低纬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主要是由于北半球夏季低纬的热带洋面气温相对较低,气压较高;而大陆内部气温较高,气压较低。于是温暖湿润的气流从纬度较低的热带洋面吹向纬度较高的大陆内部,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即夏季风。
(提问)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除了受纬度位置的影响,还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学生:冬季风)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补充小结)
(教师小结)冬季风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一带频频南下,我国北方地区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冬季风在南下过程中,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南方受冬季风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比北方小。因此,寒冷干燥的冬季风的盛行,也是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我国东部广大地区之所以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除了纬度位置的影响外,还有海陆位置的影响。
由《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示意》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填写下表。
却很大,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答后,教师补充小结: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洋流、气压和风等)
(讨论)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位置大致相同(同处北纬15°~30°之间),但前者降水很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后者却气候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称之为“鱼米之乡”,你认为影响二者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吗?(学生: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二者的气候差异呢?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刚刚学的知识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补充小结:根据刚学过的知识可知,我国东部背靠亚欧大陆,面临太平洋,地处季风气候区,受夏季风影响非常明显,因而夏季高温多雨。由此可知,造成两个地区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而是海陆位置。正是由于海陆位置的影响,才使地处同纬度大陆西岸的阿拉伯半岛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而地处同纬度大陆东岸的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位于世界上著名的东亚季风气候区而且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因而成为气候湿润、物产丰富的“鱼米之乡”。
拓展活动:我国的气候复杂多样,这对我国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你举例说明。气候多样,可以使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使我国的农作物及各种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在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下,可以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如夏天可以去海滨、湖岸或山上避暑。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的饮食习惯也有不同。如四川、湖南、贵州等地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比较阴冷潮湿,当地居民爱吃辣椒,以驱寒抗风湿。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人们种植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也不同,如东北种植的是春小麦、甜菜;华北、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的地区种植的是冬小麦、甘蔗;华北、东北种植的油料是花生、大豆;长江以南种植的油料作物是油菜;北方种植的是温带水果瓜菜,如苹果、梨、葡萄、萝卜、大白菜等,南方种植的是亚热带、热带水果瓜菜,如柑橘、菠萝、荔枝、香蕉、辣椒、绿茄子等。(教师及时表扬学生)
分组交流: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呢?
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进行归纳。
[课堂小结]
我们在第二节中学了哪些主要知识?各小组同学归纳后小组代表发言:我们明白了我国
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及成因,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分布,我国冬季最冷、夏季最热的地方,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此基础上,着重学习了我国的两大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及其成因,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为何气候差别却很大。
[科目]地理 [年级]初二年级 [章节]第四章第三节 [关键词] 天气和气候 [文件]c4-3.1.doc [标题]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内容] 第四章 中国的天气和气候第三节 降水和干湿地区(教案一)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教学重点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成因。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中国年降水量”挂图、投影片。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差别很大。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800mm、400mm、5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准备表演。【提问】(l)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
(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板书】
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总结】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出示投影片】“北京1950~1994年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见教参)。【总结板书】年际不均
【启发提问】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 【副板书】空间时间成因?
【讲授】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因此说,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大的关系。【板书】
二、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讲授】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板书】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计算机显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风向性质范围
【总结板书】2.冬季风偏北干冷大部分
夏季风偏南暖湿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计算机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屏幕显示季风区界线,并指出玉门】 【讲授】唐代诗人王之涣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实际就是夏季风。
【板书】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请同学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稀少。
【讲授】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同学们讨论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计算机演示的一致。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板书】4.雨带移动与雨季 【讲授】(屏幕演示)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屏幕演示云图】这是4月的云图,云带下方地区进入了雨季。5月,雨带将扩展到南岭地区,人们称之为“华南雨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季风势力日渐强大,它已不满足国守在华南地区,又要北伐了。6月初,夏季风的先头部队来到长江流域,冬季风势力较弱,摇着小白旗又向北逃命去了。请看6月的云图,云雨带到达长江流域,江南进入雨季。因为时逢黄海成熟季节,所以这个雨带被称为“江南梅雨”。有一句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当地谚语还说“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阴雨连绵常使衣物、食品等发霉,人们又抱怨地称之为“霉雨”。【讲授】(屏幕继续显示)7月中、上旬,盛夏来临,海洋上的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地送来,夏季风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长江和淮河,继续北上。冬季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夏季风进入了华北地区,8月又占领了东北地区,控制了整个季风区。请看7月、8月的云图,这就是“华北、东北雨带”。9月份,夏去秋来,夏季风也要走下坡路了。而冬季风是天一冷就活动起来,局势迅速逆转,夏季风南移,华北、东北雨带结束。请看云图,云雨带又回了江淮流域。冬季风南下,势如破竹,江淮雨季很,快结束。10月份,华南地区的雨季也结束了。前后不过一个月,到此为止每年一次的冬、夏季风争霸赛告一段落。让我们来总结全年的季风活动。【投影片】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
【讲授】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了。一般说来,季风活动是有规律的,但不同的年份势力强弱不同,登陆有早有晚,这样就造成了降水年际不均。【提问】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的降水多少吗? 学生讨论、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
【讲授】所以科学家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了四类干湿地区。【板书】
三、干湿地区 【屏幕显示】“中国干湿状况”图。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屏幕显示】湿润地区景观。
【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屏幕显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讲授】干旱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屏幕显示】干旱地区景观。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一些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带来不利之处。尽管这样,它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利大于弊。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一纬度的其它国家、地区做比较,例如北非。
【屏幕显示】北非景观。
【讲授】由于没有季风活动,北非气候十分干旱,是世界上著名的干旱区,比我国的干旱区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是著名的世界第一大沙漠——撒哈拉大沙漠,一片广阔的不毛之地。而我国的30℃附近,正是地肥水美的“长江中下游平原”,还有美丽的、富饶的四川盆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这样一对照,我们不禁要感谢季风了。所以我们对待季风要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和态度,既看到它不利的一面,更要看到它有利的一面。关于这一点,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讨论!板书设计
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年际不均
二、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1.季风的概念 风向性质范围
2.冬季风偏北干冷大部分 夏季风偏南暖湿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雨带移动与雨季
三、干湿地区
(张丽雅)
课题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正确叙述l月0℃等温线的分布;知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2、绘制等温线图、阅读1月、7月平均气温图,使学生提高读图、绘图和分析图表的能力。初步掌握综合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知道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3、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4、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过程与方法:
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线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教材在编排上也注意突出中国的气候特征。气候特征可以通过其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反映出来,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2、学生分析: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地为我们人类服务。教学重难点:
1、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与分布范围。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地图册。
教学过程: 第 二 课 时
一、导课
(导语1)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差别很大。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导语2)同学们,据说每天晚上中央1套天气预报的收视率要
高于新闻联播的收视率,这是为什么呢?对,因为天气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必须提前了解。正因为如此,“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这一节也成了本学期地理课的重点内容,讲课之前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像关注天气预报那样来学习了解中国的气候。
过渡语: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 “南北气温的差异”,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知识回顾,检测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二、知识回顾
1、出示问题(课件展示):
(1)、我国冬季气温的特点是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差异产生的原因又是什么?
(2)、夏季我国普遍高温,最低气温出现在青藏高原,主要原因是()。
A、远离海洋 C、纬度高 B、海拔高 D、冬季风的影响
(3)、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关中平原处于哪个温度带?
2、指名学生回答。
3、明确:
(1)、气温由南向北递减,南北差异大(高达50℃以上)。主要原因是纬度南北跨度大(大陆最南约20°N、最北约53°N)。(2)、B(3)、关中平原处于暖温带,四季分明,适宜种植苹果、梨、猕
猴桃等暖温带水果,因此我们的家乡咸阳是全国闻名的苹果之乡。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欣赏两幅画(课件展示),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第一幅湿润,第二幅干旱,同样位于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大地上,为什么东南地区水网密布,气候湿润,而西部内陆地区沙漠广布,气候干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东西干湿的差异(板书)
三、探究新知(东西干湿的差异)
(一)、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1、学生仔细阅读课本35页图2.16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和阅读材料,完成课件上的问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
(1)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的地区大多在()。其中降水最多的地方是()。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岭、()河附近至()高原东南边缘。它与我国一月份的()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岭、张家口市、()市、()市至喜马拉雅山脉东缘。
(4)年降水量200毫米以下的地区大多在()。其中降水最少的地方是()。
2、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
3、归纳我国年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1)多媒体演示。
(2)学生归纳: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学生齐读“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规律”。
4、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多,而西部降水少?
5、学生畅所欲言。
6、明确:因为东部地区靠近海洋,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较多;西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到达,降水稀少。
(二)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1、多媒体课件展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出示问题:
(1)四城市从南向北排列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________________月,武汉为__________________月,北京为______月,哈尔滨为_____ 月。
(3)结论: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______________,明显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阅读课本39页的“阅读材料”后,分小组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3、多媒体课件演示。(1)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2)我国东部地区的锋面雨带推移规律。
(3)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雨带图。
4、结论:受夏季风的影响,锋面雨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所以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三)我国的干湿地区。
1、学生思考:(1)在干湿地区图上绘制800、400、200mm三条等降水量线,你认为它们的意义何在?
(2)跨有四个干湿区和三个干湿区的省区各有哪些?
2、要求学生阅读课本36页文字和图2.17,完成课件上的图表。
3、明确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与分布范围。
(1)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
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2)几条重要的干湿地区分界线: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学生完成课本37页活动2后,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对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四、学以致用
1、我国东北三省东部地区年降水量大多在 400—800毫米,但
为什么被划为湿润地区?
2、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课本37页活动1。
3、选择题:
(1)我国与一月份0℃等温线相一致的等降水量线是()。A、1600mm B、800mm C、400mm D、200mm(2)在四类干湿区中,青藏高原()。
A、属干旱区 B、属干旱、半干旱区 C、属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区 D、四类干湿区都有分布
(3)梅雨和伏旱出现的地区在()。
A、南部沿海 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4)跨干湿区最多的温度带是()。
A、暖温带 B、中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
4、明确:
(1)东部地区虽然降水在400--800mm之间,但由于纬度位置比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地区。
(2)甘肃的土墙平顶屋:因为该地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平顶屋可以晾晒粮食和其他农作物。吐鲁番的晾房:因为该地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很大,晾房通风效果较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的砖墙斜顶房:因为该地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豫西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因为该地年降水量较
少,气候较为干旱,利于黄土的直立性修建窑洞,冬暖夏凉,较为干燥。
(3)、B D B B
五、学生谈收获
六、布置作业
《资源与学案》有关本节的内容全做。
七、老师寄语
学好地理我们的视野会更开阔 学好地理我们的生活会更幸福 附板书设计: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
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1)降水空间分布的规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2)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
(1)降水时间分布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2)降水时间分布特点的原因:受夏季风和锋面雨带的影响
3、干湿地区
(1)划分的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2)大致分界线:年等降水量线
(3)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汇侨中学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
多样 季风显著教案 新人教版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教学工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读图导入
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
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
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概括总结 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 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 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 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 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 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 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⑤ 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板书〕
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组织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录像〕《季风的形成》中节选《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引导学生读课本4.6图,思考以下问题。〔思考讨论〕
① 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② 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③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
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启发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引导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① 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 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 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
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可以参照课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原因,了解这些知识便于我们掌握规律,趋利避害,让大自然能更好的为我们人类服务。
第二课时 指导读图〕说明读图要求,指导读图方法:(1)我国共划分哪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2)这五个温度带和一个气候区分别分布在哪些地区?
(3)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大致与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4)我们这个地区属于哪个温度带,东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海南岛、长江流域、塔里木盆地各属于哪个温度带。
教师对学生读图给予具体的指导,如教师讲解某个温度带分布的读图方法,其它温度带由学生自己读出来。不要求和书上说法完全一致,鼓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比较哪种表述更好。
〔指导读图“中国干湿地区〕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了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挂图〕湿润地区景观。
〔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第三课时
〔讲授〕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板书〕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板图演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2.风向 性质 冬季风 偏北 夏季风 偏南 干冷 暖湿
范围 大部分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
〔板图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 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
〔板书〕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
〔讲授〕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
同学们讨论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板图演示的一致。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板书〕4.雨带移动与雨季
〔讲授〕(结合板图)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 9月,雨带南移。10月,雨季结束。
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总结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复习巩固〕选作复习题
(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3条)
(2)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