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责任感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人文精神中包含许多内容,作为老师的我们,我想,拥有 “ 责任心 ” 犹为重要。一个教师,一个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具备的是什么?可能有人会说:是扎实的基本功,是爱。这些我都赞同,但我觉得最应该具备的是强烈的责任心,责任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无责任心。一切都无从谈起。责任,是一种使命,责任心,是一种使命感,教师的责任心主要表现在教书育人上。做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只有爱心还不够,必须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爱心是基础,而责任心则是驱使我们干好工作的动力。做为一个教师,当你站到讲台上,望着几十双求知的眼睛,一种责任心在心头油然升起。教书育人,你会感到肩上担子不轻啊。而对于有缺点的孩子,这种责任感越发地深重了。
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教师职业需要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教育,对学校的热爱是一种内驱力,驱动教师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随时注意研究学生,自觉地尽职尽责。热爱还需和乐趣结伴同行。教师如果热爱学校,热爱岗位,热爱幼儿,便会把自己的艰辛与美好的未来,与人类的憧憬联系在一起,感受到辛劳的价值、为师的自豪和工作的乐趣。对本职工作深沉的热爱会使教师劳而无怨,苦中作乐。保持对工作愉悦、专注的态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创造水平的工作和高质量的成果。爱岗敬业还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工作的认真。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作好教学总结工作。做到这几个认真,就能促使教师在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自觉地把传授知识的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模式,塑造学生的心灵。把教学作为手段、渠道,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怎么来培养教师的责任心呢?
陶行知在“新教育”中说到:“新教员不重在教,重在引导学生怎么样去学。”他说:对于教育,新教员要有“二心,三精神”即①要有信仰心,既然认定了做老师,就把教育作为大事来做;②要有责任心,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负责任......因此,作为教师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奉献精神,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着执着的追求和信念,不断进取,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
一、在名师工程建设中培养教师责任感。“名师工程”是一项艰苦、复杂、长期的工程,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保证学校长盛不衰的千秋大业。在名、优教师的培养上,我校针对不同对象,做到科学、有序,形成了两个系列。
1.教学新秀的培养 在具有五年左右教龄的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学新秀。2.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根据区教育局“535”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力争在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教师中五年内培养一批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使教学能手的数量占一线教师总数的20%左右。
二、在教研组建设中培养教师责任感 教研组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研组的战斗力,而教研组的战斗力是由教研组凝聚组内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而形成的。其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构成教研组战斗力的硬件,而教师责任感是构成教研组战斗力的软件,软硬件相互依存,离开任何一方就会失去另一方存在的意义。因此,学校始终坚持以两手抓教研组建设,即一手抓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的提高,一手抓教师的责任感培养,把责任感培养渗透到了教研组建设的各个方面。
㈠把责任感培养和优秀教研组评比有机结合起来
从一定意义上说,评价是行为的指挥棒。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行为的方向和深度。同抓其他各方面工作一样,为了促进教研组建设,学校充分利用了评价机制的促进功能,制定了优秀教研组评比条例。把组员的责任感,以及组内成员间的团结互助、教研组的集体战斗力等明确作为重要的考核项目。由于评比是以集体的综合表现为依据的,教师的个人能力只有转化为教研组集体的合力,才能获得满意的评价结果,有效地促进教师责任感的形成和教研组集体战斗力的增强。
㈡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中培养教师责任感
为探讨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每学期都要进行全校性的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并把责任感培养引入活动之中。我们一是有意识地把研究活动与青年教师的评优、评先结合在一起,这极大地调动了青年教师参与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了青年教师参与研究的责任意识;二是在活动过程中,学校搭台、青年教师唱戏,使全体教师都能以积极地心态参与到活动中来,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师的责任意识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㈢在教学常规的落实中培养教师责任感
根据学校实际,我们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常规,把教师的教学常规落实,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思想高度来贯彻,把培养教师责任感渗透到落实常规的各个方面,从责任感的高度来看待常规的落实,同时辅之于一些切实可行的操作细则,以此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中,我们一是贯彻好常规,因为常规实际上是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提出的工作规范和质量要求。二是采取听课、评课、检查、交流等各种手段、检查、督促教学过程每一环节落实和到位,从而保证了整个过程和每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备课、上课、听课、批改、辅导、考试等进一步得到了规范;竞赛辅导、课外活动等得到了明显地加强。伴随教师责任感的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以及教学常规的落实,学校常规教学以及提优补差工作都取得了显著地进步。近几年来,在各级艺术、科技等学生比赛中,我校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三、以责任感培养带动班主任队伍建设 在学生责任感培养过程中,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教育工作,都需要通过他们去贯彻、落实。特别是目前大量青年教师加入班主任队伍后,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就更显得刻不容缓。为此,我们根据学生责任感培养的需要,针对班主任队伍的现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富有成效的队伍建设。
㈠建立渐进式的培养机制
作为教师,都有一定的水平和能力,只要能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有浅入深、由低到高的加以培养,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⑴召开以“责任感培养”为核心内容的班主任培训
每年新学年开学之初,都要对新上岗的班主任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含学校的校风、校训、学生责任感培养要求,以及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相关制度等。让新教师一上任,就对学生责任感培养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从而为班主任们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强化责任感培养意识,自觉地围绕责任感培养去开展班主任工作。
⑵确定模范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队伍,难免参差不齐,有老有新,有长有短。为此,我们一般在每个年级,确定几位模范班主任,为其他班主任提供示范性的教育计划、教育措施;开设示范性的主题班会、主题教育;进行示范性的教育总结、教育评定。从而,为全体班主任提供一种借鉴,一种思考,一种模式。使班主任们自觉的结合各自班级工作的实际,互相切磋,共同探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对于第一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则一般都确定一位师傅班主任老师,以老带新,使之尽快步入责任感培养的正轨。
⑶注重校内外结合的教育实践
责任感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实践,这既包括校内从早到晚通过课堂这个主渠道,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及具体细致的日常行为规范中去落实这一主要途径,也包括校外一些大型或小型的教育实践活动。因此,学校通过各种制度、各项竞赛以及各相关部门的考核、引导,推动班主任投身到责任感培养的实践中去,使他们在大量的教育实践中,逐步把握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方法,认识到责任感培养的意义,从而由被动转化为主动,由他律转化为自觉,开展了大量的、细致的、耐心的、长期的、经常性的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应。㈡完善长效性的激励机制
责任感培养,绝不是一个短期性的活动,而必须形成一种观念、一种习惯,特别是作为学校来说,学生培养都有三年乃至更长的培养周期。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的责任感培养工作中,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才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样,班主任队伍的建设,也按照这个思路,建立一个长效的激励机制,以适应这种长周期教育的需求。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⑴树立责任感培养的典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身边的。因此学校,一是建立每月的班级考核评比制度,表彰先进,激励后进;二是抓好每月的例会制度,定期交流各班情况,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三是在每年的年度考核、评比先进时,都向班主任队伍倾斜,特别是评选市级以上先进时,都优先考虑班主任,从而启发、昭示、激励全体班主任,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责任感培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⑵注重理论总结和升华
对班主任队伍,学校每个学年,都要求班主任结合自身开展责任感培养的实际,进行认真的总结,并撰写论文。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定期自我反思、经常动脑动笔、善于总结提高的习惯,一般一学期写总结,一学年写论文。同时,要求班主任每年读一些教育教学专著,以便结合自身实践,不断改进理论认识,不断提升理论水平。以期促成班主任队伍向既有实践能力又有理论水平的方向发展。
⑶大胆重用做班主任,鼓励青年教师做班主任。
在班主任工作中,许多班主任表现出杰出的管理才能和教育水平。学校就大胆重用他们,让他们到学校各级领导岗位任职,给他们一展身手的舞台,使他们从思想深处真正重视学生责任感培养,并从语言、行动或精力上保证对学生责任感培养工作的投入。
四、以责任感培养为重点,促进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已成为我校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以责任感培养为重点,把培养青年教师,优化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㈠加强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
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即“师德”。一个教师的道德修养,给予学生心灵上的影响,都将是终生难以磨灭的。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必定会在有意无意之间,以一种崇高的人格风范来昭示和影响自己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师手里没有也不可能有教不好的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师德的核心和灵魂。陶行知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教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
㈡抓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我们一是通过请部分骨干教师在全校上公开课、示范课,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学,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青年教师现身说法,介绍经验;二是要求青年教师掌握现代化教育的手段,在青年教师中开展课件制作、网页设计等一系列旨在提高青年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比赛;三是要求青年教师摆正学历与学力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把教师业务学习列入工作评价考核内容,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解题能力比赛,说课比赛,青年教师专业知识竞赛,教学能手,教学新秀评比;四是学校每年举行一次教育教学论文研讨会,让青年教师有机会总结交流自己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帮助青年教师探索教书育人的途径和规律,丰富他们的实践经验,提高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
㈢抓青年教师的工作态度
陶行知曾提出“爱满天下”,因此他才能为教育做到“捧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工作态度是贯穿于青年教师成长的重要的一环,也是青年教师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它是衡量青年教师是否自觉投身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标志。为了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素质,我们通过组织一批优秀骨干教师为青年教师师傅,与他们一起谈人生、谈理想和为办好学校的献计献策活动,使他们认识到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神圣而光荣的职业,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更要树立起强烈的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水平和课堂教学的效益。
学生责任感培养的方法与途径
洪山嘴中学刘艳萍
㈠按年级的主题教育系列
一是起始年级:具体落实“以对学习负责为基本点,学会求知”这一系列目标。主要围绕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开展“中学生常规知多少”教育,班级公约制定,耐挫折教育等活动。二是中间年级:具体落实“以对集体负责为凝聚点,学会关心”这一系列目标。主要围绕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摆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如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侧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通过各种主题班团队活动、外出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同学之间的感情和集体主义情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三是毕业年级:具体落实“以对家庭负责为起点,学会孝敬;以对社会负责为制高点,学会报答”,这两个系列目标。主要围绕什么是合格的毕业生,侧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人。开展“为家庭争光、为学校添彩”活动,举办家长学校活动,开展“颗颗红心献祖国”主题教育,开展公民知识教育等。
㈡“因材施教”的分层教育系列
一是优秀学生:以少年团校、青年党校为阵地,定期组织积极分子上团课、党课,对他们进行团史、党史、国情教育,通过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学习,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树立人生的航标,引导他们在鲜明的政治追求中加速成长。每年培养、发展一批团员,对高中年级中特别优秀的符合入党条件的学生及时吸收到党组织内。二是特长学生:创造机会,提供舞台,让他们发展特长、施展才华。有管理才能的,在班级层面上积极施行班干部竞选制产生班委会和团支委;在学校层面上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大会竞选产生学生会干部,并积极开展自我管理活动;在寄宿生管理方面成立舍管会,充分发挥舍长作用。有写作才能的,通过成立文学社,开展各种文学创作,编写校报并积极对内对外宣传。有书画、艺术特长的,每年举办艺术节,让他们一展身手。有演讲才能的,通过举办各种演讲比赛,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
三是特殊学生:建立特殊学生档案,通过召开特殊学生会议、特殊学生家长会议,组织特殊学生外出参观学习,开展结对帮教,进行心理疏导等办法,加强教育,促其转化。㈢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自我教育系列
德育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但德育实践需要的是那种既有理性、又有激情、更有魅力的实践;需要的是那种意境式、生活化、养成性的实践;需要的是那种入耳、入脑、入心的实践!围绕“培养有责任感的现代中国人”这一育人理念,以“八心”为切入点,我校寓德育于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润物无声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自我感悟中得到教育,在自我教育中成长发展。
去工厂、去敬老院、去街头、去公共绿化地带,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参加农忙劳动。——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勤”(勤劳刻苦)的品质。
参观参观科技成果展览,去生态开发园了解生态环境,——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聪”(聪明好学)的品质。
到贫困家庭去走访,与贫困学生结对等,——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俭”
(朴素节俭)的品质。
组织军训,参观军营,了解军人的生活,远足扫墓,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恒”(意志坚强)的品质。
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厂矿企业感受企业巨变,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奋”(积极向上)的品质。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实施班干部竞选上岗制、班长轮值制、公物保管制等制度,校运会、艺术节等重大活动的筹办让学生负责,——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勇”(果敢无畏)的品质。
开展“双学”活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群”(合群合作)的品质。
参与普法宣传,举办法制讲座,开展“做合格公民”活动,——在实践中通过自我感悟,使学生养成“重”(自尊自爱)的品质。
㈣立足课堂的德育渗透系列
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的环节蕴含着大量的德育资源,教书与育人犹如形与影、光与热,密不可分。当然,对课堂教学而言,德育资源不是硬性添加上去的,而是把德育本身的目标与各学科教材所内含的德育因素,自然地、有机地、不显痕迹地结合起来,使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中,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为此,我们在进行德育渗透时,努力坚持“五要五不要”的教学原则:要依据教育大纲和教学大纲教书育人,不以智代德;要紧扣教材,不画蛇添足;要融会贯通,不牵强附合;要情理交融,不空洞说教;要切合学生心理实际,不搞成人化教育。同时,我们还构建了德育渗透的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强调“三动” ——动手、动口、动脑;突出“三论” ——讨论、争论、辩论;强化“三允许” ——允许标新立异、允许七嘴八舌、允许保留不同意见;牢抓“五点” ——兴趣点、关注点、活跃点、沟通点、碰撞点;达成“三观”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尊重学生的合理需要,让学生从老师枯燥式的讲解、强制性的呆板训练中步入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学习的自由王国,使他们的精神世界在不断丰富、不断升华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悟出并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科学的认知方法。
围绕“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这一育人理念,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德育实践活动,也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色。面向未来,我们将更加努力,力争培养出更多品德高尚、基础扎实、身心健康、特长突出,具有探索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毕业生。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道外区永源中学曹刚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责任感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那么什么是责任感呢?所谓责任感,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而产生的情绪体验。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合作、创造,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而学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责任感在学生心理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生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的社会现实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人缺乏社会责任感,为自己想得多,为别人想得少。再加上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人护着,因而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缺乏责任感的特点。如何发挥学校的集体教育力量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得到健康的锻炼,在校集体中得到愉快地成长,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有创新意识的、能吃苦耐劳地现代好学生呢?是我们新世纪的新型的广大教师应具备的教书育人的素养。
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级干部队伍共,同制订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班级要想稳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铁的制度,以及严明的班风、班貌。这就要求学生要遵守《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而一个班的管理光靠班任一个人是不够的,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代表着班级的面貌,而科代表起着桥梁作用。同时,也考虑到现在学生们的竞争意识比较薄弱,结合职业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而我采取了班干竞选“上岗”的方法,演讲时要讲出你为什么要竞选这个职务,竞选上如何去做,试用期是一个月,如果不称职就自动“下岗”,学生们刚开始觉得有意思,都争先恐后的,上岗后,却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不到一个星期有个学生就找到我说要自动“下岗”,我问其原因,回答自己不行,管理不了,而这名学生具我观察是有能力的,经了解只是因为与某学生发生矛盾才不想做的,也是家里发生了一些事情,这让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我对学生思想情绪的变化及家长沟通不及时才会发生这样的事,我先将这名学生劝回,并马上与家长联系之后又找到他谈心,才使得我没有失去一个得力助手。及时的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变化很重要的,本学期我家访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电话联系达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还有百分之五是由于学生家里电话不方便,只能通过书信与家长建立联系。这样也能让家长及时的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
二、努力形成班集体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现在学生的思想变化是非常快的,如夏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要是不及时的了解掌握一手的情况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而且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
调坐对于每个当过班任的来说都是非常头疼的问题,我采取的方式是二周一动,前后一星期一换,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坐到前排和后排的区别,并且这样也对每个同学都公平,可问题又来了,同桌之间出现矛盾,我看他不顺眼,就不想和他一桌。进今天好的跟一个人似的,明天就和仇敌一样。
我班有这样一个女同学,她和人说话是大喊大叫的,而且总发脾气,没有一个同学喜欢和她一桌。现在的同桌找了我几回,还哭的不得了了。我也总是找她谈话,开解她,(她父母长期不在家,她总是感到孤独,所以性格比较孤僻,无法与人沟通)她也总是说:“我想和某某一桌就好了。”终于有一天矛盾激发了,我正在给学生讲题,她在后面,与同桌不知因为什么原因吵起来了,我一看不行,怎么办呢?现在有的时候解决问题总是运用传统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如用一些相反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对她二人说;“你们不是想调桌吗?好办,只要你们有一个月不吵架,并且相处融洽,我就给你调开,你们不用在和我说什么了。”说完我就走了,通过一个月的观察,他们有了明显的好转,关系不在紧张了,相处的融洽了,这时我问他们俩想跟谁一桌,她们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我们不调了,还在一起。我笑笑走开了。
三、加强班集体组织建设,养成学生自觉履行义务的习惯
用我们车校长说一句话:“你说了不等于做了,做的不好也等于没说,只有用实际的行动才能证明一切。”所以,只有我作到了,学生们才会学着去做。
学生们都想考个理想的学校,都想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好的学习环境是要靠大家共同去创造的,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前提是要友好的纪律和环境,学习才能提高。
纪律是要靠大家去遵守、环境是要靠大家去维护的,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去自觉的遵守纪律何谓户美好的环境,我采取了竞赛和以身示范的方法,比如:值日比赛,哪组没有扣分,就给予奖励,扣分只能受罚。看到学生都忙于其他事情,不记得打扫卫生,我首带头拿器笤帚扫地,尖刀地上有纸拣起来放到垃圾筒里等。从小事做起,给学生们起表率作用,再学习上饿采取竞赛方式及开展课外活动等等。让学生有竞争意识,这样有动力。比如:小组比赛,平时测试、期中期末考试对比看看哪组成绩上升的较快给予鼓励,这次班级的期末考试成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形成的责任感,临近期末,我们又对一学期的活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通过“感恩的心”的主题中队会进行了升华。这样不仅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起着强化训练作用,而且还会使“外显”于行为中的道德规范得到内化,转化为道德认识,然后又外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
质。
总之,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浅谈学生责任感的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单位:阿城区职教中心学校
姓名:侯伟莉
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
摘要:新的教育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个人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能力。本文从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的现状,提出培养与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努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以研促教。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目标。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呈现出与之不相适应的状况。高职学院的科研水平却与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吻合,从一定意义上讲,高职学院的科研水平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因此,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深入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将结合实际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方法与途径进行探讨。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规模化、跨越式发展。由于发展较快,多数高职院校只注重外延式发展和有形资产的整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尚未脱尽原有的中等专业学校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对科研兴校,科研立校,科研强校等理念认识不足。对职业院校开展科研工作不重视,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管理工作的不重视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也使部分教师难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教师的特殊要求。
1.1科研意识薄弱
(1)科研意识薄弱
高职院校大多是从中等院校升格而来的,许多教师只重视教学,认为教师只要上好课、教好书就行了,科研工作可有可无,忽视了科研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适合高职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联系密切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错误地认为那是企业和行业的事,与高职院校相隔甚远。教师搞科研目的多为应付评职称,一旦达到目的,科研也就宣告结束。
(2)科研定位模糊
即便在科研工作开展较好的高职院校,也存在着对科研工作定位不准的状况。在强调科研的同时,对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结合考虑较少,对高职教师应注重教育教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应用相结合的认识也显得引导不够。
1.2 教师综合素质偏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部分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学校缺乏与科研相应的文化积淀,学术氛围不浓厚,教师知识结构和理论素质相对较低,因而形成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偏低的现状。
(1)教师学历层次偏低
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是制约教师科研素质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特别是由中专升格而成为高职的院校,教师学历层次明显低于普通高校,还有大多数教师的本科学历为后续学历。
(2)教师科研能力偏低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缺乏基本的科研知识、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不知如何选择课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撰写开题与结题报告。对于如何写出高水平高层次的论文和报告,如何把自己的经验升华到理论高度,再让其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更是目前高职教师科研工作中存在的较具普遍性的问题。
(3)科研时间、经费紧张
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很难抽时间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应用研究与社会服务。科研活动离不开财力的支持,经费紧张也是制约高职院校科研发展的瓶颈。由于资金的缺乏,学校的科研设备、仪器得不到保障,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或者学术交流也会受到限制。
1.3 科研管理体制不健全
(1)科研管理机构不健全
专门的科研管理机构是高校科研工作有效开展的组织保障。从面上情况看,一些高职院校还没有独立的科研管理部门,科研工作附属于教务处;科研管理人员也常常是身兼数职,而且有的管理者自身缺乏基本的科研素质。
(2)科研管理不规范
由于对科研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定位不准,在管理上也就存在着制约科研发展的一些问题,如缺乏长期规划和宏观指导、评价体系不完善、奖励措施和约束制度不到位、经费严重不足等。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是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定位决定了高职院校要为社会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科研服务。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能力,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需要,也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和学院综合实力发展的需求。
2.1 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办学宗旨,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通过地方人才需求的调研,制定适合地方经济和人才需求的专业、课程设置,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
2.2 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科研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提升教师专业精神、丰富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自我专业特色的内动力。高职教师要加强学习教育科研的基本理论和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论,增强自己的教育科研素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要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以及当今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热点中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转化为教案和讲义,教师结合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开展技术研发,有利于教师掌握新技术及推广技术应用,可以解决理论实证中的应用问题,提高教师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高职教师应不断努力,成为科研型和创新型教师。
2.3 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需要
科研水平是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大力开展应用技术研究,通过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高竞争力。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的层次和数量,体现了高职院校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也是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具体体现。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培养的途径
3.1 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科研的重要性
科研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课程建设与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以及增强自身的办学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支撑作用。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职业岗位的内涵变化日益频繁,教育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客观上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技术应用能力也必须与社会发展同步。很难设想,没有一批高素质的既懂教学又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的专业教师,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同样,如果专业教师只会重复去年甚至是几年前的知识和技术,缺乏紧跟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能力,缺乏创造性地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希望他们教给高职院校学生对先进技术的学习能力和技术难题的解决能力,也无异于天方夜谭。
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具有科研的意识,必须由单一的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复合型”转换。具体的说,一个真正合格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的职业精神,还必须具有把握专业领域内技术进步总体趋势的能力,具有准确把握所教课程在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中所起的作用、与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的贴近度等的能力,具备把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效传授给学生、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及时有效地反映到教学中去的能力,具备与时俱进的专业技能。
3.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
高职院校由于升格时间较短,师资基础和科研基础普遍薄弱,学校应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
(1)培养“双师”素质教师
“双师”教师是指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示范技能和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要加快“双师”素质教师培养,高职教师必须参与社会实践,深入到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最新的技术信息,掌握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将最新的科学技术、观念、成果等带入课堂,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参与课程的实训和毕业设计指导,提高教师的实际应用能力;参与到实习的整体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实习达到锻炼自身的目的;参与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依托学校实习工厂、校办产业,有计划的组织教师承担产品设计等专业技术工作。
科研是提高教师科研综合素质的基本途径。教师在科研活动中,将教育教学研究、应用性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研究等工作,与自身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研”促教,以教带“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用教学研究与科研带动教学,实现社会服务。教师应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了解社会需求和专业前沿,把科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应用到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在社会服务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地方和行业,主动提供科技咨询、技术推广、技术攻关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学术交流中,了解到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开阔视野,可以学到其他教师科研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科研的水平,并通过撰写论文、教材等,来提高推广科研成果的能力。
3.3 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作用
专业带头人是教学改革的领头人,教学团队的领军人,是能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的专业建设领航人,是专业知识素养高、科研能力强的专业领域领引人。专业带头人不仅是一种荣誉,更多的是一份责任。其重要任务是指导和带领教学团队开展专业建设,包括专业调研、课程设置,实习基地建设等。
专业带头人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迅速发展的根本,也是树立学校形象、打造专业品牌的关键所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带头人队伍,带动校园的学术氛围,为提高学院的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专业带头人,培养不同层次的骨干教师,使他们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边教学、边科研,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反哺教学,以此带动学院技术应用性研发工作的开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机协调。
3.4 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开展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专题培训,让青年教师了解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让具备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在培训的具体方法上,要走出去、请进来。既要发挥校内专业带头人的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给予多方位的指导,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采用的方法有①创设科研氛围,定期开展科研活动,及时向教师传授科研信息;②聘请专家进行科研专题讲座,指导科研项目的选题、开题和结题等;③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和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了解学科的新前沿;④建立一支高效的科研互帮团队,确立学术带头人,由科研团队带动,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
3.5 搭建科研平台
搭建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发挥平台,鼓励教师申报各类课题。我院是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一是积极与省市科技厅(局)、科学技术协会等紧密联系,并与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广州分院、广州能源所等科研院进行校地合作,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引进技术革新。促进了学院科研项目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二是在省市社科联的帮助下,成立了学院社科联。开展社科课题研究,深入了解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三是与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省高教会、职教学会等紧密联系,鼓励教师申报课题,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研究。四是创办了学报,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服务,为教师科研、学术成果出版发表提供平台。五是搭建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推荐优秀论文、成果到相关部门评奖;鼓励教师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使他们有机会与专家、学者交流和沟通。
3.6构建科研管理体系
(1)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是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有效保障。对科研工作进行量化管理是评价体系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手段。量化管理的目的是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应用和工艺过程研究,培养教师创新能力,提高技术应用开发能力,适应人才培养需要。量化管理能够科学全面地评价和考核教师。
(2)建立完善的科研激励机制
制定有利于科研人才发展的激励政策,设立科研专项奖励等措施促进科研人才的脱颖而出。我院自2024年起,制定了教师科研工作量化绩点考核制度,将教师的科研课题、论文、著作、教材、艺术作品、专利等纳入积分管理。按职称设定分值、按完成情况给予奖励和惩罚。激励了广大教职工参与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应用研究、社会服务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
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新产品、新技术方面的科技信息,为他们提供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进修、考察、社会实践的机会。为保证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要积极从各种渠道筹措科研经费,最大限度地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提供物质保障,满足科研人员的需要。
教学和科研是高职教师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同等重要。教学是立足的根本,科研是保证。教学和科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师既要搞好教学也要搞好科研,做到教学、科研双赢。同时高职院校和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采取措施,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加大科研投入,不断提高高职教师科研能力,努力开创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耿艾莉,王岩松.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24(18)
[2]陈尚,孙小娅.卫生类高职院校教师科研素质现状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24(5)
[3]曾祥麒,陈英.高职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3).[4]乔维德.影响高职教师科研素质的因素分析[J].天津电大学报,2024(3)
[5]张森,张霞.对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定位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7)
[6]黄刚娅.坚持产学研结合教育理念,提升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水平[J].乐山职业教育,2024(1)
作者简介:杨华(1965-08),女,四川乐山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管理。联系电话:***
每位语文教师都该知道的技术
——试析语文技能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实验中学
刘晔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文技能的培养。本文试图以当前教学新理念为出发点,从明确语文教学目的、语文技能的内涵和外延、语文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等方面,阐述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语文技能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技能;内涵;外延;方法;途径
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的综合素质,但将学生培养成真正具备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却并不容易。一个初中生,近十年集中学习了各种体裁的文章不下百篇,加之家庭的早期教育,课外的阅读,大多数受正常教育的学生可谓读“万卷”书。可讲起话来却常常词不达意,习作时更是语焉不详。十年寒窗,语文能力何以致此,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摆正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培养语文技能的关系问题。
长期以来,一些语文教师偏重的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文技能的培养,在实际操作中或顾此失彼,或轻此重彼,结果导致了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但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语文的实际问题就显得力不从心。为此,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在课程标准指导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目的;每个教师都应了解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的途径与方法;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将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语文技能的内涵
语文能力是指人作为个体,能顺利完成听、说、读、写诸项中某种语文活动所具备的本领。语文活动以语言认识为特征,在于揭示语言本质意义的本领。本领表现能力,语文技能体现揭示语言本质意义的本领。所谓语文技能是指在接收或传递语言信息的语言认识活动中,揭示语言本质意义所用的思维途径及操作方法。
二、语文技能的外延
从语言认识活动看,语文技能的主要外延大致可分以下几点: 1.识记。语言认识活动离不了语文知识,掌握语文知识的方法是识记。
常用方法有:①三位一体法。适用生字词。从音、形、义三方面识词记义。②诵背默写法。适用语文知识及名言佳句。反复诵读、默写识忆。③图表整理法。适用语文知识。将知识按掌握内容分项整理,制成图表,逐项识记。④对比记“异”法。适用易混淆的语文知识。进行例句对比分析,找出区别的相异点,由异点认识记忆。⑤卡片摘录法。适用名言佳句及搜集写作材料。用卡片摘录记要,分类编存,常阅备用。⑥口诀诵记法。适用难掌握的语文知识。按一定顺序、结构特点或操作程序编成易诵易记的口诀,以诵促记。
2.运用。语文知识是语言认识的基础,语言认识活动必然要运用语文知识。
运用方法有:①划分辨析法。适用短语结构,句子结构及句中词性、用法认识。进行结构划分,从词意、句意及词所居位置分析。②划分修改法。适用修改病句,划分句子结构,从语法、逻辑、遣词、修辞角度查找病因,予以修改。③遵章循章法。适用语文知识使用与正误。按使用方法、要领、格式,针对具体语言环境进行使用、查改。④要领变换法。适用句子结构及句式变换。按句子结构特征及句式式样寻找变换要领、规律,依据其要领、规律进行变换。⑤对照模仿法。适用修辞与句式变换。依据例句式样,模仿造句。⑥翻译划分法。适用文言文句中词性,用法及句式辨析。将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划分句子结构,根据词意和词所居位置进行辨析。⑦依体为文法。适用作文谋篇。各类文体的文章虽无固定谋篇模式,但异中有同。依据常见常有的范文模式遵体谋篇为文。
3.理解。接收和传递语言信息,首先要对语言材料的字、词、句、段、篇章进行理解,弄懂其意。
常用的理解方法有:①拆释合意法。适用词语解释。拆词释语素,合语素义。②语境取意法。适用词语释意。根据词语的语言环境解释,将解释意代入原句,句子通顺且句意不变。③探源联意法。适用出自典故的成语释意。先探明源义,联系语境,用语境取意法释意。④抓中心句法。适用理解语段意。寻找语段能表白言事说理的表意中心句,由此理解语段意。⑤合并归纳法。适用理解文章大段与全文意思。将语段意分类合并归纳为大段意,依据大段意,加作者态度与观点、联系时代,归纳概括全文意。⑥词意角度法。适用句子句意与含义。抓句中表意关键词语,由词语意出发,联系表达方法进行理解。⑦联点揭义法。适用句子含义及环境描写作用。根据句意或描写,按文意联系时代背景、文章主题、人物情感、表达方法来揭示。⑧直译思想法。适用文言文句意理解。根据上下文句意,翻译理解的文言文句,联系上下文意,用现代文句意理解方法进行思意。⑨置身其间法。适用人物思想情感与环境描写的体味鉴赏。置身其境,充当角色,咀嚼人物语言、心理、行动描写的用语及环境描写的词语,从词意、语意、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体味鉴赏。
4.分析。理解语言材料,常常要从有关的彼此关系方面进行分析。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①文体划分法。适用文章段落层次分析。各类文体都有自己的谋篇办法,划分文章段落层次要看文章体裁,由作者思路入手,依据写作顺序进行。②嚼句循意法。适用文中指代分析。抓住与指代有关的句子精读嚼意,由说什么入手看句子关系,从而寻出指代对象。③炼句断意法。适用长句句意。抓句子说什么、怎么样的主旨,去怎么说的技巧,从锤炼句子入手断意。④句群条析法。适用段的信息材料筛选。用划分句群的办法来分析语段,找出每个句群言事说理的中心表意句,于以条分缕析。⑤嚼句评析法。适用供材料议论文写作。精读材料,细嚼句意,看说什么,怎么做;思社会现象、公德规范等,进行审美评判。⑥联想扩展法。适用供材料记叙文写作。弄情材料中的人和事,充当角色,置身其境,展开联想和想象。⑦技巧视文法。适用文章写作特色评价。考虑文章体裁,由立意、选材、组材、语言、表达方法等方面入手,用例句评价。⑧抓词评析法。适用作者观点和态度的评价。寻找表达作者情感和看法的词语,从情感和看法入手评价。
三、语文技能培养的途径
语文技能,简而言之就是学生解决语文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的主要途径。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从而打开通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大门。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发现问题不是目的,是要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能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问题有赖于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就要以教材为根本、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再次,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所谓智能就是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琼·梅克教授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围绕学生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创立了以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问题体系,在这个“问题体系”中,第三层就是“拓展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相应地最终得出的答案也应该是多样的,为此,语文教师应设计有特色、有梯度、有广度的题型,使学生在这些丰富多样的题型训练中,视野开阔,思维敏捷,从而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最后,语文教师应具有长期训练学生语文技能的意识。教师应把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渗透到日常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形成一个“平面式”的训练过程和一个“阶梯式”的培养方式。
四、语文技能培养的方法
语文技能培养过程可以用“五环”的教学方法来实施,即按“思、讲、练、导、迁”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这五个环节分别时设疑激思、内容讲授、专项训练、分类辅导、技能迁移。
1.设疑激思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努力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同时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自然会迸发出来。教师所创设的情景的启发性决定着学生兴趣的程度,也决定着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简单的问题并不能促使学生思考,也就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其语文技能的训练也就无法开展。什么样的是有效的问题情境呢?如《木兰诗》一课设置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伙伴与花木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这个问题刺激了学生去思考,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在文本中不断地发掘,从多个角度找到了答案。设置这样的问题应该就是有效的问题情境了。
2.内容讲授
教师应该把学生要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方法给学生。很多时候学生不能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知识储备不够。教师必须要提前给出所涉及的知识,并要突出难点、重点。知识较多或者较复杂的时候必须要形成知识结构图。这既是学生解决问题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技能的基础。
3.专项训练
教师在每种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过程中应注意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时间的分配。一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不同,培养和训练学生语文技能也就不能面面俱到,教师应把握好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要注意各技能训练分配的时间,既有短期训练安排,又要有长期训练计划。二是速度的快慢。有些语文技能的形成,不仅靠时间的积累,知识的铺垫,还依赖于教师训练具体技能时的速度的快慢,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要么忽视技能的训练,一带而过;要么自导自演,取而代之,即使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某种技能,但因不讲究训练的速度,使学生不得其法,难得要领,这仍是造成学生语文技能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恰当的训练方法和途径,加上教师的训练意识,是学生语文技能形成的有力保证。
4.分类辅导 技能的培养要靠练习,但练习的效果并不一定会和练习的次数、时间成正比。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下降,注意力会分散。因此,在语文技能训练中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技能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程度进行分层或者分类指导,查找症结所在,鼓励督促学生进行练习并解决问题。
5.技能迁移
教师应在每次技能训练完成后,鼓励或者辅助学生进行总结。既要总结技能训练中的问题和决方法,又要总结掌握这种技能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总结技能适用的范围,这样可以深化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将技能渗透到语文的方方面面中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法国埃德加·富示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一个语文教师应树立“实现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技能本位的转化,所以,每位语文教师都该知道这样一种必备的技术——培养学生受用终身的语文技能。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