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地理教学应当重视多媒体网络资源运用
贵州省罗甸县云干中学 王启弼
[摘要]在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育领域,并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的教与学。根据地理学科教材特点,使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或设计、制作出适合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运用于地理课堂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容易,对知识的掌握、记忆更牢固,从而使用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对农村教育的现状和学生动机及需要的分析,论述多媒体网络资源组织教学符合学生的心里需要,阐述了农村地理教学应当重视多媒体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资源、学习动机、需要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入,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地理学科中体现得更加充分。事实表明,有较强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学生出于好奇,迫切的想学习,具备一定的学习动机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又能成为激发个体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是教学质量提高这一杠杆的支点。
一、农村的教育现状
近年来,农村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在教育子女多是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诱导。具体表现在:(1)学习上发生了转变,有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关注降低,导致学生对学习毫无压力,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2)学生的成长环境的影响,家长的教育意识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随着社会的发 展,家庭状况的转好,家长不但放低了对孩子的要求,而且过分地溺爱孩子,使得他们娇气十足,依赖性极强,自理能力极差;农村的空巢家庭、单亲家庭和离异家庭,也使得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从而变得孤僻、自卑、自闭和偏激;留守家庭的家长只顾及孩子们的温饱,而忽视了沟通和交流以及适当的引导的教育机会,任其孩子自由发展,以致迷失了方向,乃至偏离正确的人生轨道。还有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对学生的成长也不利。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不用为交不起学费而发愁,也不用为将来的生计而担忧,父母早已做好了安排。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他们的身心受到极大影响,丧失了斗志。(3)厌学风气日益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在农村学校里大约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厌倦学习。有的逃学、有的旷课、有的在上课时无事可干、有的学生上课“昏睡百年”。这些厌学现象的产生与社会发展是分不开的。我们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农村的素质教育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开展不够,学生只能学习一些枯燥的书本知识。学生要是没有希望,心态就变老了,长期这样下去,他们对学习哪来兴趣?
二、农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事实上就是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关系,这跟奥苏贝尔的认知内驱力是一致的。现在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一致认为: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动机引起的。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学生学习行为、维持学习行为,并使学习行为趋向一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历程的动力。学习动机支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而学习动机产生于学习需要,有需要就会有梦想,学习行为是满足学习需要促成梦想的进程。
所谓认知内驱力,就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内驱力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里派生出来的。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在农村中有60%的学生的好奇心,并不因为完成了某一学习目的而减少学习动机,也不是为了得到奖励、避免惩罚、取悦老师等,可以在没有奖惩或评定的情况下努力学习,在乎学习中自己得到满足。然而,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是以学习需要为轴心的,是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驱力。由于学生对教育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它会引取学习需求方面的减少,就表现为厌学情绪。
所以应当重视多媒体网络资源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只要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教学过程应当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发展,学生是否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是各种有效的教学对策实施的前提。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学生的积极参与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当然,学习动机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教师教学效果高低都有密切联系。学生在各种动机的驱使下产生学习行动,是学习动机推动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因。如有的为了满足好奇心、求知欲而学习,有的为了兴趣(在农村中至少40%)而学习,有的为了得高分、评三 好而学习,还有的为了获得父母的称赞、老师的表扬而学习„„。求知欲望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人类的好奇虽然也有与生俱来的一面,但他们的好奇心会转变为求知欲。当新奇的刺激出现时,人们会引起注意,进而接近、了解事物,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的求知欲来源于对知识的好奇,来源于认知过程中发生的认知冲突,也来源于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的知识魅力和愉快的情绪体验。当然,教师高水平的教学,学生独立钻研精神的培养也是发展求知欲的有效途径。
此外,自我有效感是学生对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优秀的学生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成绩,有助于形成较强的自我有效感,较强的自我有效感又激励学生继续努力,进一步证实和加强最初的自我有效感;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学习上屡遭挫折,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容易使他们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即使努力学习也难以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便有可能形成较弱的自我有效感。自我有效感强的表现就是有上进心,有上进心的学生乐于竞争。竞争是指个体(或群体)为了自己的正当利益、要求和需要同他人(或群体)争胜的行为特征或心理倾向。竞争包括同学之间的竞争和同龄人的竞争,尤其是同学之间的竞争会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对学生的自尊、荣誉构成威胁,因此是强化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心理学家斯金纳就非常主张通过奖惩对学习行为起强化作用。
现有的大量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并没有直接地卷入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但它却通过集中注意,做好学习准备和调控学习努力程度等影响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间接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地理教学符合学生认知需要
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多媒体网络教学思路常采用:情景导入→自主探究→网上讨论→反馈评析→巩固练习→思维拓展流程。教师设计可以采用目标式教学,把课程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成思考题,作为学习任务上传送。然后在网上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围绕课堂内容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充分利用网页、网站及网络课件,相互协作、寻找结果、提出见解、展开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讨论和归纳问题。
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打开网络课件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对相关网页进行访问。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调控,对学习中碰到的问题,作个别辅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布置学生课后根据自己的需要,阅读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对于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留言等方式进行交流。多媒体网络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四、重视多媒体网络资源的运用符合地理学科教学的需要
多媒体网络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且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其作用如下:
1.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当广泛的认识兴趣成为学生的人格特征时,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奖励,而能自觉进行学习,甚至离开学校以后仍然能坚持学习。学习兴 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其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有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这是一种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内部动机。布鲁纳所重视的学习动机,就是指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利用网络组织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时代性,手法具有多样性,教学氛围轻松、活泼,可以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积极地学习。采用超级链接的形式,集音、文、图乃至触觉和嗅觉信号于一体。例如,在交流过程中演示“袋鼠”这一动物时,一个同学向全班同学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有袋动物?除了袋鼠外,有无其它的有袋动物?”有些学生举出“袋熊”和“卷尾袋鼠”。于是学生就围绕这三种有袋动物的异同点进行讨论,从而在相关背景下,锻炼与发展了儿童对事物的辨别、对比能力。这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作为认知工具,实现建构学习环境,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并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又一范例。以动静结合和可触可感的方式,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为学生提供了多样的外部刺激,控制性好,交互性强。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其思维广度和深度也大大增加。
2.改革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提高
多媒体网络教学强调教学中知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并且根据教学的要求,对现有多种资源进行再次利用,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用户使用浏览器不仅可以看到这个仿真页面,还可以与之进行互动,利用这种动态可执行用户在检索到某些重要文献或教学 资料时,不仅能看到静止页面还可通过点击某个图标或热键而看到图文声并茂的彷真实验或算法执行过程的直观演示。在对多媒体信息的发现、搜索、开发、利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成为真正用心于钻研教学的专家,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教学,而是透过多种知识资源所实现的知识、意义、思想、价值、理念、情感结合于一体的教学。
借助于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师的备课实质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创作过程,它需要教师对知识的再加工,需要融进教师的个性、思想、理念和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教师的作用。经过这一准备过程,不仅使学生受益无穷,得到充分发展,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与进步,使教师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教书育人。3.自主建构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利用网络组织地理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自主探究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的目的。学生通过网络去寻找知识、独立思考、对话交流去获取知识,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协作品质,以及运用网络获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顾及个体差异,落实因材施教
利用Internet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优势便是交互性,它使学生不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同时还是发送者、说话者,不仅是事后的说话者,还是适时的说话者,从而适应了现代人崇尚自由、渴望参与的心理要求。
现在的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是为学生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多种可能,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使得许多学生能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因而对学习表现为积极健康的心态。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希望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有希望,人才会活下去;只有有希望,才能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肖川博士在《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的文章中曾经指出:“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然而,激发、点燃学生希望的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信心,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中,学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并学有成效。这样,既推进农村教育的信息化,促进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可以全面提高农村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适应农村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4年第3期 2.陈琦 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3.海德《人际关系的心理学——归因理论》 4.班杜拉 《自我效能:一种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 5.奥苏贝尔 《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地理教学中的多媒体运用
——课件设计与制作的过程及意义
摘要:多媒体教学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的一种方式,以被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当中。多媒体课件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较高的交互性能、极大的共享性等特征,能够图文并茂甚至可以加载声音和视频信息,从而摆脱过去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形成一种全新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地理这门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还具有开放性特征,地理知识,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家乡校园的一河一路等,具有广阔的空间范围,并且图文并用是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多媒体教学最关键在于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关键词:地理教学;多媒体运用;课件设计与制作
一、多媒体教学及多媒体课件的内涵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而作为多媒体教学的主要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也有其自身的含义与特点,简单来说主要是指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工具,创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先从总体上对信息进行分类组织,然后把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媒体素材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使他们融为一体并赋予它们以交互特性,从而制作出各种精彩纷呈的多媒体应用软件产品。另外,也有学者专家给出较权威的定义,如何克抗在《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指出,多媒体课件指通过辅助教师的“教”或促进学生自主地“学”来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即通常所说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或计算机辅助学习(CAL)软件。
二、地理教学中课件设计与制作的过程
制作一个多媒体CAI课件一般需经过四大步骤:即脚本、素材、集成、调试,作为图文并茂的地理教学课件过程应更加遵循基本步骤。
(一)编写脚本
制作一个好的地理教学课件应该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精练、易于表达,它能大大提高软件制作的质量和使用的效率。
1.文字脚本 对于一个地理教学课件,首先要进行教学需求分析,即确定课件名称、课件功能、使用对象等,明确是讲课型、练习型、知识拓展型或兼有几种。其次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即对该堂课使用本课件所达成的目的要有较详细的分析了解,比如学生学情状况、知识结构等。再次要进行内容分析,即根据需求确定该课件的内容并且划分出明显的层次结构。然后进行策略制定,即指定课件的表现形式,如图文结合、练习探究等,保证课件有美观的界面和简洁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最后进行脚本编写,即指明哪些是必须显示的重要文字,哪些是作为话外音的文字,哪些是动画、图像、声音所需的说明型文字,形成文字脚本。
2.创作脚本
创作脚本编写的好坏决定了能否忠实地体现文字脚本的内容,又易于计算机的表达,是课件制作的关键。首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用何种版式的课件,并非越华丽越花俏就是好课件;其次制作课件的时候要有有理的组织各类知识信息,地图以及知识点应该相互衔接好,知识点与练习题也应该紧密结合。
(二)收集加工素材
地理课件需要多种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图片,因此制作地理课件,素材的收集加工尤为重要。多媒体素材的收集要靠平时的积累,如好的图片、好的动态视频等,收集的方式有多种途径,对于所需图片的来源可从互联网,也可从平时生活所得;对于收集的素材应该做精细的加工,一个精密的课件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知识点,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内容的印象以及兴趣,从而使得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课件合成
一个好的课件对教学有很大帮助,能弥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缺失,可将收集到的素材综合利用,可将图片、视频、声音合成利用,制作出一个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更能体现地理教学中的图文并茂的教学方法。
三、多媒体教学中课件设计与制作的意义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首先,制作教学课件的首要环节是选材,通过选材可以促进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经常的反思活动有助于教师把教育理论知识同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其次,制作课件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而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征再认识的过程。
第三,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目标是适用于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以其直观性、灵活性、实时性、立体化的特点发挥着其它媒体所无法代替的优势。形象直观的知识内容、生动灵活的信息呈现方式、友好的交互界面、反馈与检测的强大功能,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师生交互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教师信息素养是指教师能够自学地运用信息化的观点看待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事件,能够从以互联网为主的多种渠道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能熟练地运用信息工具以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满足信息化教育教学的需要。认识和态度,信息能力是构成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要求教师必须用信息化的观点重新认识信息社会、认识教育信息化,并以积极的态度投身于信息化大潮中,参与各项教育活动,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具备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应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到自身继续教育中和日常生活的交流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是制作多媒体课件的价值追求之一。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加工过程是锻炼与考查教师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过程。使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平台进行合成的过程可以强化教师的信息意识。课件试用过程是教师运用信息、传播信息,并从中发现新的信息的过程,教师运用信息的能力和捕捉课堂信息的能力得到加强。由此可以看出,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提高教师运用信息工具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逐步达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使用意识
学生喜欢观看直观、生动、有趣、形象的图片和动画,而不太喜欢看纯文本的、逻辑性比较强的或比较抽象的材料,这是学生的心理特点的真实反映。由于多媒体课件集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媒体于一体,能够把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形象、生动的课件中,所以,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并乐于学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而多媒体课件本身就是使用信息技术制作而成的作品,一个优秀的课件会激发学生探究如何设计制作这样的课件的兴趣和热情(尤其是在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课中,先展示优秀的作品,会收到更好的效果)。枯燥的知识能够被课件形象地表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培养他们自觉地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如果将教学过程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溶为一体,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必然会达到激发学习兴趣和掌握知识的双重目的。
(四)促进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在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对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源进行设计、开发的过程。这种指导思想要求制作者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产生1加1大于2的效应。多媒体课件制作是在进行前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和选择“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策略的过程。在制作过程中,教学内容的引入、展开、分析、巩固、测试的一系列过程中,都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利用多媒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力。使用多媒体课件,有助于把纸质课本无法提供的信息化学习资源带进课堂,建构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性强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师生解决问题的工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多媒体课件及网络课程在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24(1):47 [2]彭立,梁立凯.多媒体课件制作[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3]谢四清.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及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2024(6)
运用多媒体推进地理教学
襄汾县第三中学校
仇亚伟
电话:0*** 邮编:014500 襄汾县第三中学校
毛焕珍
电话:0357—8860463邮编:014500 关键词:
信息 多媒体 创新 课堂教学结构 内容提要:
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的社会,现代教育离不开现代技术。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法,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有着“寓教于乐”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地理教学的必然选择:首先地理教学的特点需要多媒体;其次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改变地理的副科地位,改变人们对地理的认识。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地理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可以有效地开发智力,激活思维,从而培养地理创新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还要注意几个问题:1.教师必须学习掌握现代技术。2.要注意结合学科特点制作适合本课的课件。3.不能片面追求趣味性和生动效果。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低耗,高效,优质”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正文:
当今的社会,科技高速发展,众多的科技发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天文望远镜的发明使用,使人们可以获得遥远星空的信息,宇宙飞船的发明使人们可以获得月亮上的信息,网络的使用使人们坐在家中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电视、广播等信息传播媒体已十分普及。信息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目的自然也得到更新了。现代技术逐步应用到教学当中,尤其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的使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革命。下面我就多媒体使用结合所代地理学科谈一些肤浅的看法。
什么是多媒体?多媒体常常是指信息表现媒体的多样化,常见的形式...... 有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以计算机为中心,将视听媒体生动直观地与计算机结合起来,为教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方法,教学方式灵活、生动,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有着“寓教于乐”的作用,使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
运用多媒体技术,是地理教学的必然选择。首先,地理课堂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因为除了要板书课题外,还要根据需要随时、快速、准确地勾画出版图、板画,这对于地理教师来说是很难做到尽善尽美的。如要我们在讲“降雨类型”、“自然景观”、“动植物”等内容时就需要每讲到一个问题就要在黑板上勾画出示意图,结果是费时又费力,效果还不理想。而我们把“降雨类型”的示意图,换成精彩放大的投影,把“自然景观”和“动植物”换成栩栩如生的录像片来演示,则可使教学效果大为改观。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把地理作为“副科”看待,学生、家长、社会都不重视,造成地理学科发展迟缓、成绩低下,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得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的使用,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足以说明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因此,如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地理教学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知识面广,空间概念强,很多问题比较抽象,所以学生学起来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但是运用多媒体进行地理教学则可通过光、像、影、色、动等多个角度来刺激学生的感官,直观性强,极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从改变地理教学的外部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运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地理创新能力培养。中学地理是一门探讨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强的学科,现代科学技术对其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大。随着以高新技术为核心、以知识创新为动力和源泉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类必须以全新的观念来认识和发展人地关系,并构建符合知识经济发展要 2 求的人地关系模式。因此培养能驾驭高新技术的创新人才已成为地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而创新教育往往是中学地理教学的薄弱环节。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掌握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地理教学方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运用多媒体创立没教学情境、设计具有探索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特别是通过发散思维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提出新构想。如在认识地球公转特点及地理意义时,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改变地球公转运动的条件,如黄赤交角增大或缩小,地轴的方向不变;黄赤交角不变但地轴方向变动;黄赤交角为零等,让学生思考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结果。学生在联想、分析和发现这些假想运动与现实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不符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训练。这样的学习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构想的热情,引发学生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动机及兴趣,从而形成在新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创造性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技术有效地开发智力、激活思维。例如:模拟岩石的各种碰撞和挤压声可以引起学生对岩层不同运动特点的联想。利用形式多样的图表,可以有效地发挥大脑的各种功能,使思维更全面、流畅。
运用多媒体技术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改”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要努力解决“课改”的难点,就要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避免“穿新鞋走老路”,要努力构建新的教学结构和模式,构建“从学生尝试学习,探索学习开始,通过讨论与教师指点相结合,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课堂教学结构和模式,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环节,利用多媒体构建的教学模式,恰恰符合这一要求。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学生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进行协作学习,通过媒体向教师反馈学习信息,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教材之间的信息交往,达成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是融知识性、趣味性、新颖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习积 3 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填鸭式为吸收式的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探究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巩固、扎实深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优化课堂结构,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三)多媒体教学方法更灵活,如大了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多媒体教学,还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
1、运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2、运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结合特点制作适合本节课的课件。不能只使用简单的投影、只是限于将课本图像放大或做成功画。
3、运用多媒体教学,不能片面追求趣味性和生动效果,在教学设计中配置许多 无关紧要的声音和零乱画面,则可能引起注意力分散的不良后果。
总之,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充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低耗、高效、优质”地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改变地理教学的被动局面,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陈培青
2、《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冯丽新、冯添
3、《中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知识全书》关玲永、孙士乐
4、《选好电教媒体搞好地理教学》互联网
创造性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
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语文创造性辅助教学,由于它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动静结合,既变隐为显,又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因而在创造性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声音、图画、情境并茂,直观的文字、音、像、影
等资料,既能使枯燥无味的呆板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又生动形象、逼真;既缩短了学生感知的过程,又使抽象的思维训练形象化;既能更好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收到预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教学,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学习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凭借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教学强大的表现力和独特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表征,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作用于学生,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同时为学生预设了良好的学习感知氛围。
怎样才能利用好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有机结合,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例如:在以“父亲”、“最 的人”等为题目,以“爱、真情”等为话题的作文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首先播放了太阳雨制作,并朗诵的电视散文短片——朱自清的《背影》;其次,播放了电视剧《大哥》的主题曲及影视插花;再次,播放了崔京浩的歌曲《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纷纷跟唱起来,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浓浓的父子之情。学生如身临其境,更主要的是全面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功能,开辟学生多向立体思维的通道,既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教学方法不能达到的。
再如:我在教学《雷雨》这一课时,运用课件将大自然的景象通过屏幕逼真地显示出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为学生预设了一种电闪雷鸣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雷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示课题,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该剧的有关情节,绚丽多彩的画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惟妙惟肖的人物表演,这样,深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开始积极的思维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而永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我利用阅读和作文课,两次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分别举行演讲和写作活动。我让学生利用活动和两饭时间收看电视,引导他们上网搜集相关有用信息,我把自己和学生查找到的图片等有用资料编辑整合在一起,并配以文字说明,制成相关的主题,等等。通过这些图文并茂的讲解,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心。我们坚信,爱与希望,是永恒的力量。”作文写作更是真情流泻,水到渠成,一挥而就,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而永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人一旦失去了想象力,则创造力也就随之枯竭了。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补充教材内容,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品散文,或播放名家讲课和辅导的有关光碟,或观看一些有利用价值的电视节目等,来补充教材内容。这样,既可深化教材,又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因此,不能只在一节语文课上进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何克抗认为:“发散性思维并非造创性思维的主体,它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要素,指明了创造性思维活动方向。其实质是冲破传统思想、观念和理论的束缚。”因此教师只有认清发散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新颖,不同寻常的思维结果,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在“同中求异,正向求反,多向辐射”三条方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优势,紧扣教学内容,提出大量合理的,没有确定答案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从多角度、多元化、多维式去考虑问题,去分析,得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同时,教师尽量鼓励启发学生尽量多发表
意见,促进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比如,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多运用定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会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缺乏发散的独创性。尤其在话题作文教学时,学生往往将思维仅仅局限于材料字面上的理解上。针对此种弊大于利的不健康教学模式,我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分析网络上众家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认知及不同看法、态度及观点,使学生自己从话题材料中领悟,引导他们知道对材料的挖掘、对主题的感悟认知,应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事物,从而扩展了学生的思路,转换了学生的思维角度。不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发散性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离不开各学段各语文任课教师的长期积极通力协作。
再如: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本来含有贬义,是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但我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这个俗语的注解以及用法,不难发现:从新的角度进行质疑:难道“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对吗?人类不就是在不满足后不断攀登而进步的吗?因而,我让学生以《把眼光投向高山》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文中对此话题赋予了新意,赞扬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并以鲁迅弃医从文、冯骥才弃球求文为例,论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使文章有了时代性和新意。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心理,来激发学生敢于不囿于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感、有新意的作文来。
五、巧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再现情境,变无声为有声,让诗歌及散文教学走出说教的困境。
巧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可以将诗歌教学(也有散文教学)“此时无声变有声”,再现画面,使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充分感悟到作品的主旨和意境美。如诗歌《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用传统教学方法,师生无论怎样互动,都很难把作品中的激越、直冲霄汉的主旨美和雄浑壮美的意境体会完美地表达出来。运用多媒体手段,在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到如临其境,仿佛在和毛泽东同志面对面的交谈,仿佛毛泽东同志在给我们同学指点江山、激扬斗志,仿佛在和毛泽东同志进行心灵地碰撞……还有散文《荷塘月色》,就算教师你有舌如巧簧的口才,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里完美地勾勒出情景交融的荷塘美景,体会作者心中难以排除的哀愁、烦怨,也难以感悟作者要追寻美来自慰,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倒不如从56网上搜寻老铁朗诵编辑制作的《荷塘月色》视频进行播放来的实在……这样以来,学生从中领悟到了作品中的原汁原味的美,让诗歌及散文教学走出说教的困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多动手、乐思考,善质疑、会创新的自学能力和品质。
六、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注重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训练,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山中避雨》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课文中出现的乐曲《渔光曲》、《梅花三弄》、作者丰子恺的漫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大量能表现课文内容的资料。一曲优美动听的《渔光曲》把学生带入静谧而深远的境界,激发了学习动机,加之一副副生动的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这时,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诵读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诵读,然后讨论分析人物感情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乐以教和”的主题。
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多媒体以及网络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及教师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七、利用多媒体人机交互的特点,发展个性,使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都适得其所,得到提高。
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的问题。即学优生可以快一些前进,学困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学困生放慢速度而使学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学优生加速或加大难度而使学困生吃不消,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困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如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设计了“复习引入”、“新课探究”、“巩固练习”、“发展练习”、“思考题”五个选项,新课探究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文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巩固练习设置了A、B两级题,A级为模仿题,B级为综合题,新课后学困生可以再学习一遍,然后选择A级题练习;学优生可以选择B级题,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继续选择后面的发展题和思考题,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八、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展现学生的风采。
以往课堂习作、随笔、作文等的反馈,往往是教师念学生听。由于学生的理解速度较声音相比,具有延后性,所以往往在教师念完后,学生并未完全听清并理解,因而也就无法领会精髓所在,便也无从借鉴优点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便可弥补这一不足,利用实物展示台可将学生的作品直接展示出来,或者将学生学习成果电子版上传到学校网站,让其他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品评借鉴。同时,学生的作品及学习成果被直接展示出来,或上传到学校网站,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将有一种被肯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被瞩目的兴奋感和自豪感,这必将激发其学习语文兴趣的再次高涨。而其他学生也会在比较中得到收益,也会在此激励下不断努力。
实践证明,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灵活运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教学,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视、听、说、演的训练、优化了课堂结构,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且使语文教学内容增加了时代气息,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创造性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几点体会
刘建斌
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进行语文创造性辅助教学,由于它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动静结合,既变隐为显,又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因而在创造性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声音、图画、情境并茂,直观的文字、音、像、影等资料,既能使枯燥无味的呆板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又生动形象、逼真;既缩短了学生感知的过程,又使抽象的思维训练形象化;既能更好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收到预期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教学,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学习兴趣。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再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的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凭借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教学强大的表现力和独特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大量的表征,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作用于学生,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同时为学生预设了良好的学习感知氛围。
怎样才能利用好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有机结合,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例如:在以“父亲”、“最 的人”等为题目,以“爱、真情”等为话题的作文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首先播放了太阳雨制作,并朗诵的电视散文短片——朱自清的《背影》;其次,播放了电视剧《大哥》的主题曲及影视插花;再次,播放了崔京浩的歌曲《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将学生带入情境,学生纷纷跟唱起来,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浓浓的父子之情。学生如身临其境,更主要的是全面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功能,开辟学生多向立体思维的通道,既减轻了学习负担,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效果是一般教学方法不能达到的。
再如:我在教学《雷雨》这一课时,运用课件将大自然的景象通过屏幕逼真地显示出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为学生预设了一种电闪雷鸣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雷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示课题,我组织学生观看了该剧的有关情节,绚丽多彩的画面,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惟妙惟肖的人物表演,这样,深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很容易进入“角色”,开始积极的思维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愉快的学习活动中。
二、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积极健康而永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024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从那一刻起,山河同泣,草木同悲,泪肆意奔流,同时,爱也无限的释放——情感激荡。2024年4月14日早上7时49分,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美丽的玉树草原顿时呜咽了。
我利用阅读和作文课,两次以“我有一个梦想”为题,分别举行演讲和写作活动。我让学生利用活动和两饭时间收看电视,引导他们上网搜集相关有用信息,我把自己和学生查找到的图片等有用资料编辑整合在一起,并配以文字说明,制成主题为《我们绝不放弃!》、《玉树不倒,青海常青!》的多媒体课件。其中,“5.12”汶川大地震中,有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在灾区指挥视察的图片和铿锵有力的话语:“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千方百计的抢救!”“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渡过难关!”“4.14”玉树大地震中,有总理温家宝4月15日下午,第一时间飞抵青海玉树地震灾区,考察灾情,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的图片和铿锵有力的声音:“抗震救灾第一位的工作是救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要尽百分努力,坚持下去,决不放弃。”还有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4月18日,果断结束出访行程,乘飞机迅速回国的新闻报道回放,前往玉树地震灾区,看望慰问灾区干部群众,实地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等的图片和新闻报道。以及在玉树州孤儿学校的板房教室里,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的视频片段。”这些都深深打动了我们每一位老师和同学的心。学生还抓取到了几位老师感人的事迹。“5.12”汶川大地震中,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翼护住他的学生。当救援队员挖开废墟,这位老师依然用力的张开双臂。谭老师悄无声息的为我们立起了一座丰碑。这块丰碑上写满了大爱,写满了无言的赤诚。还有很多教师,以自己的行动以致生命诠释着师恩如山。“4.14”玉树大地震中,拥有3000余名学生的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80%房屋倒塌,数十名教师徒手挖掘废墟展开救援,共有61名孩子被从废墟中挖出,几乎所有的老师手都磨破了,废墟上留下了一道道红色血印。“我们流再多的血,也要救出那些被埋的孩子!”这是多么朴实而充满真情和天底下最铿锵有力的话语呀!是谁在生死关头坚守着道义、责任、良心?他们都用一种生命的美丽姿势成就了生命的永恒。学生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很深的感动,都有了深切的感受,他们纷纷发表了激动人心的演说,表达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我则顺势小结,将演讲推向高潮;“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我们坚信,爱与希望,是永恒的力量。”作文写作更是真情流泻,水到渠成,一挥而就,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而永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想象能力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人一旦失去了想象力,则创造力也就随之枯竭了。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持之以恒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实践证明,利用多媒体教学补充教材内容,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品散文,或播放名家讲课和辅导的有关光碟,或观看一些有利用价值的电视节目等,来补充教材内容。这样,既可深化教材,又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非一日之功,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因此,不能只在一节语文课上进行,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何克抗认为:“发散性思维并非造创性思维的主体,它作为创造性思维的一个组成要素,指明了创造性思维活动方向。其实质是冲破传统思想、观念和理论的束缚。”因此教师只有认清发散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不同范围,不因循守旧的思维方式,独创性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新颖,不同寻常的思维结果,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所以,教师就要在教学实践中在“同中求异,正向求反,多向辐射”三条方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的优势,紧扣教学内容,提出大量合理的,没有确定答案又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让学生自由想象、自由发挥,从多角度、多元化、多维式去考虑问题,去分析,得出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同时,教师尽量鼓励启发学生尽量多发表意见,促进学生认识事物本质,科学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
比如,我国传统作文教学多运用定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会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缺乏发散的独创性。尤其在话题作文教学时,学生往往将思维仅仅局限于材料字面上的理解上。针对此种弊大于利的不健康教学模式,我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分析网络上众家对相同问题的不同认知及不同看法、态度及观点,使学生自己从话题材料中领悟,引导他们知道对材料的挖掘、对主题的感悟认知,应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分析事物,从而扩展了学生的思路,转换了学生的思维角度。不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的发散性创新思维的训练培养,离不开各学段各语文任课教师的长期积极通力协作。
再如:俗语“这山望着那山高”,本来含有贬义,是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但我让学生从网络上查找这个俗语的注解以及用法,不难发现:从新的角度进行质疑:难道“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对吗?人类不就是在不满足后不断攀登而进步的吗?因而,我让学生以《把眼光投向高山》为题写了一篇议论文,文中对此话题赋予了新意,赞扬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并以鲁迅弃医从文、冯骥才弃球求文为例,论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使文章有了时代性和新意。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心理,来激发学生敢于不囿于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感、有新意的作文来。
五、巧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再现情境,变无声为有声,让诗歌及散文教学走出说教的困境。
巧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可以将诗歌教学(也有散文教学)“此时无声变有声”,再现画面,使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充分感悟到作品的主旨和意境美。如诗歌《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用传统教学方法,师生无论怎样互动,都很难把作品中的激越、直冲霄汉的主旨美和雄浑壮美的意境体会完美地表达出来。运用多媒体手段,在和谐的师生互动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到如临其境,仿佛在和毛泽东同志面对面的交谈,仿佛毛泽东同志在给我们同学指点江山、激扬斗志,仿佛在和毛泽东同志进行心灵地碰撞„„还有散文《荷塘月色》,就算教师你有舌如巧簧的口才,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里完美地勾勒出情景交融的荷塘美景,体会作者心中难以排除的哀愁、烦怨,也难以感悟作者要追寻美来自慰,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倒不如从56网上搜寻老铁朗诵编辑制作的《荷塘月色》视频进行播放来的实在„„这样以来,学生从中领悟到了作品中的原汁原味的美,让诗歌及散文教学走出说教的困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学习多动手、乐思考,善质疑、会创新的自学能力和品质。
六、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注重学法探究,激励钻研精神。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语文学习方式”。因此,语文课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主体性、自学性、操作性、协作性的原则,结合实际,创设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安排必要的训练,指导学生独立探求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在学习丰子恺先生的散文《山中避雨》时,课前我让学生搜集课文中出现的乐曲《渔光曲》、《梅花三弄》、作者丰子恺的漫画、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等大量能表现课文内容的资料。一曲优美动听的《渔光曲》把学生带入静谧而深远的境界,激发了学习动机,加之一副副生动的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这时,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诵读方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诵读,然后讨论分析人物感情变化的原因,从而理解“乐以教和”的主题。这样,学生可以根据多媒体以及网络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及教师提供的字词解释、思路分析、艺术特色比较等材料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语文的能力。
七、利用多媒体人机交互的特点,发展个性,使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都适得其所,得到提高。
多媒体辅助教学,打破了齐步前进、解决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的问题。即学优生可以快一些前进,学困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个性,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学困生放慢速度而使学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学优生加速或加大难度而使学困生吃不消,学优生和学困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困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如在教学中利用课件设计了“复习引入”、“新课探究”、“巩固练习”、“发展练习”、“思考题”五个选项,新课探究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探究文题,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巩固练习设置了A、B两级题,A级为模仿题,B级为综合题,新课后学困生可以再学习一遍,然后选择A级题练习;学优生可以选择B级题,如果有时间还可以继续选择后面的发展题和思考题,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自主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八、利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展现学生的风采。以往课堂习作、随笔、作文等的反馈,往往是教师念学生听。由于学生的理解速度较声音相比,具有延后性,所以往往在教师念完后,学生并未完全听清并理解,因而也就无法领会精髓所在,便也无从借鉴优点了。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便可弥补这一不足,利用实物展示台可将学生的作品直接展示出来,或者将学生学习成果电子版上传到学校网站,让其他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品评借鉴。同时,学生的作品及学习成果被直接展示出来,或上传到学校网站,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将有一种被肯定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被瞩目的兴奋感和自豪感,这必将激发其学习语文兴趣的再次高涨。而其他学生也会在比较中得到收益,也会在此激励下不断努力。实践证明,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灵活运用多媒体与网络资源教学,不但给学生带来了视、听、说、演的训练、优化了课堂结构,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并且使语文教学内容增加了时代气息,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心得体会
尊敬的各位领导、教师大家好:
今天我有幸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和体会,众所周知,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相信技术的使用符合了小学实现消息化、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国家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远程教育,它覆盖我们广大农村小学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中近一年的使用,我对远程教育有了新的认识:
一: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不是“拿来主义”
当素质教育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们已能很好胜任教师这一角色时,一个新的名词“远程教育”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刚刚听到这个代名词时,我的确感到很兴奋,农村小学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这样先进的媒体上课了,而且还是把微机打开一放,学生通过看电视,听全国优秀教师讲课,知识就学会了。我们教师只要在课堂上辅导一下就行了。当我在接受远程教育培训时,我对它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远程教育资源它含概的内容很多,一节课除了有优秀的课例外,还有很多相关的动画课件、练习题、课外扩展知识。优秀课例也并不能完全应用到课堂上,因为我们是农村小学,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别,他们接受不了高频率的学习活动。如果一味地完全应用优秀课例,学生学习跟不上,只会适得其反。那么,在我一开始想象中的“拿来主义”是行不通的。恰当、合理的选择和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要用好远程资源,必须要转变观念、提高自身能力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如果你只想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完成你的教学,你永远成为不了优秀的教师。素质教育倡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即使你是一个幽默大师,只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是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的,而远程教育资源恰恰给我们地处偏僻的学生们提供了精神食粮,它通过多媒体画面再现历史故事、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了解国外风土人情,使他们不再是无知的山里孩子,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开拓视野,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面对这么好的资源,我想:要用好这些资源,要想成为一名学生都喜欢的好老师,必须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要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我应抓住这个好的契机,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的丰富资源,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生动。
有了想法,就有了行动。首先,我克服一切困难,认真学习操作技能。以中心校集中培训内容为学习的切入点,不断扩展学习内容,着重强化练习常用的技能,经过反复地操作演练,远程教育的神秘面纱在我的面前一层层的被揭开,完全能够做到从微机中熟练调出远程教育资源,浏览和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其次,切合实际,设计好教学方案。通过听骨干教师所作的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的示范课,掌握了把它应用到自己教学中的方法。然而,要想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并不能一味的照搬、照用,它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运用。于是,我在备课上下功夫。第一,在课前把有关这节课的内容要先看一遍,哪些内容能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哪些内容较深自己所教的学生难以理解,课件、动画、训练的习题穿插在课堂中哪一个环节更为合适,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进行备课,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合理的安排与设计,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既有情景的创设、知识的传授、生动的动画画面激发兴趣,又有多样的习题提高能力。
第二,创造性的使用远程教育资源。远程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些普通的、基本的知识和素材,它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很多可发挥的空间。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意图选取自己所需的资料片段,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就同一节课而言,它所表现出的形式和效果都是不同的。也许有的教师会说:“使用远程教育这么麻烦,这不是又给我们增加了负担吗?”是的,想充分利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我们就要在备课上下工夫,可是我们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画图片、找资料了。我是一名英语教师,以前想把课上好,我都要画很多的图片,向学习动物、天气、交通工具等单词,让学生看书来学会很枯燥,画图片占用我很多的时间,有时还得求助别人,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则可以让我省出很多的时间,它里面有生动形象的动画,不仅 易于学生的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我也不用口干舌燥多次领学生读单词和句型,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师发音纯正,只要重复点击,它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不但学生学到了纯正的英语,我本身也得到了学习,英语发音水平也有了提高。那么,把这些省出的时间用到备课上,学习和研究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再结合自己的教学,通过取长补短的方法,把她的好的教学方法和训练方法应用到自己的课堂中不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业务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变得生动、活泼,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成为学生们喜爱的教师。在一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了远程教育带给我和学生们的益处和乐趣。
三、只有有效地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给我的教学注入了活力。在实际教学中,我注意挖掘远程资源的优势,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作用。第一,我利用远程资源中的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学生都跃跃欲试特别活跃,气氛高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讲课中适时利用动画、肢体语言,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第二,利用远程资源的课堂实例,进行听读能力的学习。在课堂实例中,学生能接触到纯正的英语,对英语语音学习有一定的好处,还可以向外国的小教师学习单词和句子,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既提高学生的听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还能通过背景知识的简介,对外国的一些风土人情、文化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这对于封闭的农村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开心果。第三,利用课件动画素材,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做英语知识的练习时,我利用远程资源上课件动画素材,创设了情景,把内容很直观的表现出来,在播放时,同学们一下子明白了原来复杂凌乱的知识,枯燥的句子。使头疼的书面表达变得形象、生动、有趣。而且,能利用多种训练方法达到练习的目的,学生的练习兴致很高。使练习不再乏味、单调。在学生的休息时间,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有计划的播放一些英语知识,在英语知识节目中,同学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再重温一遍,同时也认识了英语的重要性,憧憬着英语的未来,激发了孩子们幻想和创新的智慧,使同学们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英语,明白了英语的价值和魅力所在.学生们不再感觉到英语的乏味,而是争先恐后地要上英语课。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变得爱学、乐学,学生的成绩较以前有了提高,英语的听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经过近一年对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自己从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我们老师调用、修改网上资源在网上备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使老师有更多时间去探索教法、研究学生,因材施教。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使教师的素质、能力更上了一个台阶,我相信学生、教师会拥有一个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以上是我个人对远程教育的一点粗浅的认识,我希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和大家一起讨论、学习,让远程教育资源发挥它更大的优势,也让自己能更上一个新台阶,谢谢大家。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