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培养
所谓习惯就是人在一定情景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的心理活动。著名学者周上渊说: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力量也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要一句话,就是要养成好的习惯”。加强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初中化学,有其作为启蒙学科的特点:知识点多,面广,零碎,记忆成份多。作为初中化学的学习者——初三学生则属于青少年阶段,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差,自制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化学的学习,开始表现较大兴趣,但越学越觉得困难,从而心灰意冷,为使学生兴趣不减,顺利、轻松地学习化学,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第一关,也是学好化学的第一关。预习做得好,学起来就有事半功培的效果。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去预习呢?
1.教师在课前设计好预习的问题提前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去解决。如在讲《空气的成分》这一内容,我先给出下列问题,供学生自学时用:(1)人和动植物的呼吸需要什么?(2)有色有味吗?(3)猜想一下它是由什么组成的?(4)化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空气的成分的?(5)实验室里如何证明空气中有氧气?问题一般有梯度,由简单到复杂。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解决了问题,对知识点掌握就深一层,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加强了,同时还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授予预习的方法。带着预习的问题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有的放矢,把重点、难点和疑点在书上画起来,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重要的和自己不懂的问题。在预习过程中遇到有遗忘的知识就要及时复习,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同时鼓励有潜力的学生,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3.鼓励学生自行找实验材料,为实验课作准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化学的本质和特性。初中的化学课突出探索性的活动,因此在实验课教学中凡是材料容易找到的,都让学生提前一到两天做准备好实验材料。如:讲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固体药品是块状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但实验室买回来的是粉末状的碳酸钙,实验时不好收集气体,因此动员学生到附近建筑工地去采集大理石或石灰石或云石,实验课时用。同学们采到了各种各样的石头:大块的、小块的、粉末状的;有白色的、灰白的、深褐色的、红褐色的。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石头都能制取二氧化碳的,有些能制取气体有些则不能,尽管如此学生们仍然兴趣盎然,对制取二氧化碳所需药品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本来不熟悉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从而对本节课的印象更深刻了。
预习习惯一旦形成,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可以提高做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二、培养课堂上的习惯 1.专心听课的习惯
专心听课能集中注意力。“注意力”是打开智慧的天窗。注意力的集中,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能理清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2.认真做笔记的习惯
根据遗忘规律,很多知识如果不是经常复习,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因为课堂的记忆只是短暂的。听课时能认真做好笔记,就可以加强记忆。笔记内容主要记录一些规律、方法、结论、实验现象以及老师分析问题的过程、解题的技巧等等。做笔记可以促使听课更加专心,帮助学生课后复习。有部分学生跟老师讲上课时听得很认真,似乎理解了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但下课后不会做题,更不会应用。这类学生一定要做笔记,并须反复钻研笔记,精通老师所教,才学得轻松。做笔记还可以促使上课不睡觉、不开小差。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如何选择、重组、提取知识结构的技能训练过程,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
3.好问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提问题。例如:在上实验课时,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同学们会提出很多问题:为啥会变红的?为什么有气体生成?为什么溶液会变蓝色沉淀或白色浑浊?那样做可以吗?用这些行吗?等等。鼓励学生好问、多问、深问、怪问。在问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释疑解惑的过程,知识的理解掌握的过程。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
三、培养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在学生思维过程中的一个明显段落点或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评性的回顾、分析和检查。反思的活动过程是一种产生怀疑、困惑的思维的过程,有了怀疑和困惑,就有可能使人探究,唤起思维,激发内驱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课堂上的反思习惯
课堂上要结合课文内容来反思,对定义、定理、化学用语的反思。指导学生对定义、定理、规律的关键词反思:如没有这些词可不可以,换成其他词又如何。对实验现象的反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变色;换成其他药品或操作顺序不同,现象会同吗。又如在讲化学方程式时,让学生想想化学方程式的两边元素有什么特点,元素的原子又有什么关系,想想化学反应其实是什么样的反应。通过这样的提示反思,大部分同学很快就掌握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
2.引导学生进行章后的反思
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反思的初步能力,进一步要求学生一章之后的小结反思。同学们的小结反思各有特色:有的同学采用重点、难点、疑点的程序来小结;有的采用一节一节的顺序;有的采用概括式;还有的采用错题集锦式等等。同时还鼓励学生们三五人为一小组出一份本章的试题,然后小组间互相交换试题或交由老师去评价。通过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积极研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反思中将新知识主动得到内化,从而建构新的良好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上的“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提高学生对反思的认识,使反思成为学习习惯 反思是一种自我评价,注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进行反省、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控学习和改善学习的策略。反思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两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正如人体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习习惯的形成是终身受益的,学生有好的学习习惯,必定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必定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本土化,这一点口碑网会受到很多制约。
宜宾网络发展比较成熟,几家同类网站发展情况不理想,查看口碑网用户最新点评论时间为2024年6月29日。可以看竞争类网站发展不够理想。
宜宾地区虽然有几家类似网站,但是在用户们的记忆是非常模糊的,***可以打出宜宾生活消费第一门户品牌口号,迅速强占市场,使宜宾人在心理知道宜宾最大的生活消费门户网是***,这样同类网站就失去的竞争力
B劣势:缺乏网络产品的运营经验,对市场了解不够深入得不到精确的数据,对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没有管理统筹经验,完全没有市场控制能力
项目外部因素
A机会:同类网站虽然有几家,但是却都出现疲软情况,即使强大的口碑网也做的并不是很好,前面的那些网站培养的用户和企业用户的习惯。现在缺少的就是真正有实力的网站来运营这个市场。同过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整合实现项目、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三赢的局面。
B 威胁:只要一个网站成功、周围同行就会全部模仿其模式、持久的价格站抢夺市场,这对我们本来缺少资金的情况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在同时竞争过程中,对手可能研究创新出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最近中国十七大问题,对互联网整治非常严格,如果政策变动对产品和服务开始进行征税。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之一。
自学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自学能力是以独立性为核心,多种较优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在教育与发展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是实施新课程教育的一个重
要方面。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对化学的兴趣,诱发自学动机
1、通过对化学史的介绍,调动学生的兴趣
开始,我介绍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介绍化学发展过程中一些错误的体系和形成的原因,以及趣味化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知道,化学是在社会生活实际中,由于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不可理解的,它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打消学生的顾忌。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针对性地介绍科学家生平及其重大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在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的同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心理学表明,成功的榜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仿效感,从而促进学生进步。我利用化学课向学生介绍居里夫妇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的光辉业绩,以及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于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成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扬了中国人的志气。他之所以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具有创造革新和不怕挫折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斗志。
2、挖掘化学美,打消化学是单调、枯燥、乏味的偏见 心理学表明,人们通过对美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我们通过对化学美的介绍,如:化学
物质美的外在表现是它们的形态美。如金刚石的晶莹华贵,红蓝绿宝石的夺目光彩,无色水晶的无暇透明------无不表现着化学物质的形态美。化学物质的社会功用价值,是它们的实用美。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现代都市打扮得繁华似锦,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加速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种化学化工产品美化着社会、美化着生活、美化着人类自身。化学结构美是化学物质美的内在反映和决定因素。如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结构的网状原子晶体;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球形32面体,即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相当于截头20面体,C60被专家们称为“化学美的极致”;各种晶体都以内部的原子、分子、离子有规则地对称排列为其最突出的特征,它们的万千仪态取决于结构的和谐、有序和多样性。纳米技术的应用令人惊叹地显示出物质的微观结构,教材中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已能使中学生从清晰的照片中领略到化学的结构美,等等,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进而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二、加强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优化师生关系,使教师的指导有效地发挥作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听从教师的指导,使自学能顺利进行。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在教学中,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知道者而不是管理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身心舒畅地进行学习,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2、低起步,编写每节的自学提纲
学生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一下脱离教师自学往往很难把握要点。我们可通过一个缜密的提纲牵学生一程,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断乳期”。
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时,我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来进行预习:
(1)同一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3)什么是吸附性?为什么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4)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在自己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逐个突破这几个问题,在体会到成功感的同时,也完成了预习任务。同时在新授课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疑点,来有选择地听课,使自己的疑点得以突破,加深印象,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习方法,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针对学生有自学兴趣而尚不会自学,或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现象,我们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粗读”和“细读”,并要求学生自学时做到:(1)集中精力,不赶进度;难懂章节,反复研读;对重要概念要认真领会。(2)对例题先思考,后对照,着重比较,学习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书写格式。(3)先领会课本内容后做练习,忌边看边做,盲目模仿,不求甚解。(4)练习或作业,着重过程,比较解题方法,注意一题多解。(5)测验后要及时订正,弄清原因。
4、偏爱后进生,多加鼓励,解决困难
后进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稳定集中,课堂上常容易分神,学习习惯较差,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记笔记、课后不会做作业,日复一日,恶性循环,最终由学习差导致品德差。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能力,将起点放低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攀援;两种知识之间的跨度大小,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要使学生日日对学习感兴趣,必须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机制,在多种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手脑并用,循序渐进地达到一个个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法,看似小步子,实则上如此良性循环往复,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就可以积小成为大成。
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开始时,学生有可能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学习方式的,因此,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只有让学生尝到自学的甜头,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因学生不能立即适应新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困难比较大,问题比较多,老师不坚持,不去抓阅读,不去教学生自学的方法,不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反而恢复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觉得这样更顺当,见效更快,这就又走传统教学的老路,也使学生丧失了自学的信心,认为自己啃书本,困难大,见效慢,还不如等老师讲课时,自己听听课,记记笔记,这样更省事,效率也会更大一点,长期下去,坐等老师“喂食”的现象又会形成,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懒惰和依赖情绪,从而也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的“寄生虫”。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刚开始,我们可设计的问题简单一点,或者说,自学内容可以少一点,让学生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比如,还是讲《金刚石、石墨和C60》
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找一下碳的单质有几种,学生通过阅读很快找到,有金刚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以及C60,在肯定他们的同时,我接着提出这几种碳的单质,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愿意进一步来探索新的知识,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学的乐趣,坚持下去,学生的进步会令人感到惊奇。毕竟,孩子们就是一支潜力巨大的原始股,等待着你去开发,利用,实现他们的价值。
四、通过反馈,及时调控,逐步提高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开始尚不知道自己自学的方法对与不对,对于正确的做法,必须坚持,直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欠佳的做法,必须及时改正,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心理上的错误认识,对自己自学产生怀疑态度,从而放弃自学,对后期的学习、深造等都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调整自学方法,通过练习和测验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并通过要求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锻炼他们对知识结构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从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用语教学
天柱县渡马中学
许积灯
化学用语是国际统一规定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符号,它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也是化学学习启蒙阶段的重点和难点,纵观新课程下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化学用语不仅是中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而且还以较高的频率出现在每一份试卷的不同题型中。然而对有关试题考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却不容乐观,大多数学生失分较多。针对这些情况,在新课程中更要重视化学用语教学。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化学用语教学要过好四关,提出以下四个观点。
一、过好元素符号关: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然而物质的化学式又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的,因此,元素符号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我刚刚涉足初中化学教学时,忽视了元素符号的教学,一学期后,竟然发现有的学生连元素符号都不会写,可想而知,他们的化学成绩必然很差。针对这种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常常把元素符号的教学,分散于专题一,二、三、的教学之中,提前记1-20号元素、金属活动顺序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每节课让学生读一遍元素符号,让学生在无意识中的记住元素符号。在专题三学完之后,采用听写,对个别后进生采用人人过关等手段,来强化学生记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记住并正确书写常见的27种元素符号。
二、过好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和原子团化合价关
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是我们正确书写化学式的工具,只有记住,常见元素及原子团化合价,才能正确书写化学式,从而把学生从死记硬背化学式的苦海中解脱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一般采用把元素化合价及原子团化合价编成口诀,比如:一价是尖兵,氟氯溴碘氢,钾钠和银金。二价要记清,氧镁钙钡锌。三价就是铝和铁。四价碳硅大将军。氮磷就在五价寻,变价元素单独记,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七锰硫。并且每节课上课读一遍,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记住并理解化合价口诀,再采用默写和抽个别学生背诵等手段来强化学生对化合价的记忆。
三、过好化学式的书写关 化学式能否正确的写出,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针对这一知识点,一般应讲清楚单质和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一)、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应该给学生指明金属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常用元素符号表示其化学式如:铁Fe、钙Ca、硫S、氖气Ne,而氢气、氧气、氮气、氯气等双原子分子,常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一小数字“2”来表示其化学式即H2、O2、N2、Cl2。
二)、化合物化学式的写书 首先,在讲授书写化学式时,先讲课本上的例题,再结合例题编成如下口诀:一排顺序二标价,价数交叉写右下,约简价码作角码,代数和为零去检查,通过这个口诀,学生书写化学式就不容易出错。
其次要向学生讲解化学式中的几种常见读法,如某化某由两种元素组成,从右向左读作“某化某”,硫酸某含硫酸根,碳酸某含碳酸根,硝酸某含硝酸根,氢氧化某含氢氧根等。这样能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从而克服死记硬背化学式。
对于这一知识,讲完之后,印成题单,及时检测,而且是多次检测,直到学生熟练掌握为止,对个别较差的学生应个别过关。
四、过好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关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是学好初中化学最为关键的地方。如果化学方程式掌握较差,那么必将影响化学计算的教学,因而,我一直特别重视化学方程式的教学。
在化学方程式教学中,首先应讲清楚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三个书写步骤,即,一是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二是配平化学方程式;三是注明反应条件,生成物状态,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应加强练习。也通过编写如下口诀进行训练:左反右生一横线,配平过后加一线,等号上下注条件,箭头来标气沉淀。学生运用这个口诀写出的化学方程式就少了“丢三落四”的毛病,学生就轻易就掌握了书写化学方程式。其次是课本中出现的化学方程式,均要求学生一一记忆,并且每周定时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次,学完酸、碱、盐后,把书上化学方程式归纳四类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其它反应。印成题单,让学生记忆,并定期检测,做到人人过关,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正确且熟练的书写化学方程式。
以上就是初中化学用语分散教学原则和学生学好化学用语的四关,同时,教师还应对化学用语的有关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以便于学生能系统掌握。另外,还应不定时加强对学生进行化学用语方面的检测,只有这样,才能把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基础教育也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各实验区辅开。新课程的实验对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本学期起在我市各初中正式展开。一方面,这一全新的教学实践给学校带来了新观点、新气象、新变化,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也产生了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条件较落后的农村初中更困难不少,一些矛盾更加突出。我是一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有幸亲身体会新的实验教学带来的新观点、新方法、新思路,同进也处处感受到压力和困难,对实验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感触很多。我感到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理好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将影响到整个实验教学的成败,须引起上上下下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
一、宣传力度不够,学校管理理念滞后。
本学期开始的初中化学新课程实验在宣传和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的地方。首先是宣传不到位,造成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对既将开始的化学新课程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对困难认识不足。仍然认为跟以前多次进行的新教材培训一样,教材内容大同小异,虽然有新思路、新提法,但只是小打小闹,而没有想到此次改革的力度如此之大,因此从教学人员的安排到日常课时安排完全照旧,既没有新思路更没有具体实施方案。第二,新教材发行滞后,新教材到8月底才到达一线教师手中,直到上学期结束教师还不知道化学下册将有什么内容,使教师失去了钻研研究的时间;再加上初三毕业班是学校工作的重点对象,教学任务繁重众所周知,这样就必然使教师处在一个穷于应付的境地,对教学的全面研究也不甚了了,难以做到准确到位;第三,有些学校的领导对新课程的实验,支持的力度明显不够,也使教师失去了原本就很少的学习机会,其结果是:领导认识老一套,老师上课老框框,不能按新教材的理念发掘教材中蕴含的深层次的功能,新的师生互动模式难以实施,探究式教与学成为一句空话,拿着新教材,走着老路子。总之,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和教师钻研教学法的深入与否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处理不到位,实验教学的效果就成了问题。
二、教学手段落后,教师素质偏低。
化学新课程教材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视角,教材不仅色彩艳丽,图文并茂,而且贴近生活实际,同时也到处体现出现代高科技的最新成果,令人振奋不已,但是新的教学要求也常常令我们这样的山区学校的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比如课文中的调查与研究往往就很难进行。莫说是上网获取信息,就是从广播电视报纸等方面搜集资料,绝大多数学生是难以做到的。既使是教师也不容易完成,因为很多农村学校的电脑并没有接入互联网,且不说还有相当多的教师跟本不会上网,学生中更是只有极少数学生进过网吧,玩过游戏而已(一般学校是禁止学生进网吧),甚至还有不少学校连“古老”的幻灯机都进不了教室,落后的教学手段可想而知。另外,大部分的初中教师,特别是工作年限较长的化学教师,由于长期脱离高中知识(绝大部分初中都是独立的),不了解最新的知识动态,每天接触只是一些一看就知道答案的知识,或非常简单的实验操作,以及一些本来就不甚准确的概念,造成知识陈旧老化,教师的科学素质呈下降趋势,很显然教学设施的完善和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基础,否则新课程的实验就成为新的肥皂泡,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三、教学资料匾乏,教学习惯落后。
化学新课程中很多问题呈现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样化,很多答案是开放性的。这样的例子是非常多的,如:空气成分测定中的讨论,二氧化碳实验的设计,以及一些实验不成功原因分析是很好的探究性问题,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非常有好处,当然教师在教学中把握起来无疑增大了难度。一方面,相关的教学法辅助资料几乎为零,简单的教师用书几乎排不上用场。另一方面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很难完成,如面粉爆炸实验。有些实验团仪器设备有欠缺而难以完成,如,电解水实验,CO还原CuO的实验,CO的燃烧实验等,实验的可信度大大减弱,有些结论仅凭教师的猜测得出,其结果是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毫无探究方法可言,又如知识的深浅和范围,教师只能凭一本省教研室的练习册来推断,很容易在教学中迷失方向,而且仔细一看,其中内容与原教材如出一辙,与新课程出入很大,使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再就是新教学实践中学生多年来形成的学习习惯往往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掌握到哪里,教师好不容易使学生参与进来,上课也热闹起来了,可成绩往往是下降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随意拓宽,更容易使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无形中加大教学压力,这在如今还是以成绩论胜负的时候,又有哪位教师敢把学生前途当儿戏?学校不乐意,家长不会答应,所以教学实践与学生升学压力的矛盾必须在教学中认真处理好,才有利于改革的全面深入开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一直以来,初中化学都没有摆脱“纸上谈兵”,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次数少之又少。化学实验可以拉近学生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实验方法、实验现象深刻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应用原理。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高达90个,难度和可操作性存在着很大区别。因此,如何高效完成实验,将实验教学的价值扩展到最大化,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
一、规避实验风险,增加实验机会
化学实验的改革需要从观念入手,反之则劳心劳神,抓不住重点内容。虽然部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危险,化学药品有毒、有腐蚀性,但并不能因为有危险、有困难,而放弃学生做实验的机会。规避实验风险,将意外事故出现的概率降到最低,这才是正确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验机会,让学生走出课本内容,投入到具体化学材料的认知中。例如,在“燃烧需要条件”的探究性实验中,难免出现火苗。针对“火苗”这一带有危险性的因素,教师可从燃烧材料、燃烧环境、个人防护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保护。首先,实验环境不能完全封闭,必须要保持空气流通;其次,减少每次实验燃烧材料的数量,对火苗的最大程度进行限制;最后,制定详细地操作流程,加强对学生的保护,确保火苗产生的烟气不会对学生的眼睛造成损伤。在做好一系列安全教育和准备工作后,鼓励学生开展实验活动,从实验中得到教材里的结论。
二、做好预实验,优化实验教学方案
教材中化学实验的个数和类型较多,如果实验教学方案设计和执行不合理,就会降低实验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根据笔者的教学习惯,实验之前需要开展预实验工作,包括理论指导、教师演示、注意事项三大方面。教师演示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体会实验的操作过程,在头脑中形成更加形象的实验流程。例如,在“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中,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收集、实验设备的密封性、除水干燥、设备顺序等内容的操作问题都会影响到实验的最终结论。为了让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得到正确结论,教师需要开展预实验准备工作。首先,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讲解简易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通入石灰水溶液的流程以及实验设备,从而使学生搞清楚实验原理和步骤;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以真实的试管、烧杯、石灰水溶液、酒精灯等实验仪器进行操作,让学生观察整个实验的具体操作,并思考实验方法的改进之处;最后,进入实验课堂,根据个人心得体会,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得出实验结论。如果实验结论与预期结论一致则证明实验正确,反之则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思考其中的原因。
三、借助多媒体技术,丰富实验内容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化学实验教学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网络平台和共享资源的新方式展现了更多实验和实验细节,这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深入思考。例如,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室外观察酸雨,分析酸雨成因和危害的野外实验。一般来讲,初中学生无法接触到酸雨产生危害的地区,更无法体会它的破坏性。面对这样的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进行解决。在网络中进行搜索便可以得到与酸雨相关的海量资料,拿出其中20到30份进行对比分析,便可以得到较为正确、全面的结论。
四、以实验为基础,做好理论与实际生活的衔接
化学实验是从教材到现实的过渡,是连接理论与现实生产的重要桥梁。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结合起来,形成理论、研究、应用三者的内在统一。例如,在“二氧化碳制取”的试验中,学生是否会想到饮料瓶中的气体便是二氧化碳,在实验中是否可以利用雪碧、可乐一类的碳酸饮料得到二氧化碳气体;厨房中的食盐是否可以制成代替氯化钠,配制氯化钠溶液;铁丝、废弃的输液瓶、筷子等是否可以替代实验室的实验仪器。将实验与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实验的距离,还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结语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学科的起步阶段,化学实验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化学实验教学层面看,教师需要更新教学思路,给学生接触化学实验的机会,鼓励学生动手学化学;从具体实验安排看,多媒体可以起到极大的辅助作用;从具体的实验教学设计看,教师需要做好教学设计,从实验本身扩展到生活、生产中,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形成立体性认知。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