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教学衔接浅谈

最新文章

第一篇: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教学衔接浅谈

小学科学课程与初中物理知识衔接问题浅谈

杨柳

摘要: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必须在一定的学习准备的前提下进行。这种准备可以有效地保证学习的成功,并使学习在时间和精力的消耗上经济合理。新课改以来,中小学虽然都是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进行教学,但还是存在着很多差异。小学科学课的物质世界部分从内容上来说是初中物理的基础,科学课程开设得如何关系到学生升入初中后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但由于多数情况下小学和初中分开办学,领导和教师又缺乏沟通意识,导致小学科学课与初中物理课的教学相互脱节,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重复,就是难易程度把握不当。这种教学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如何保持学科教学的连续性,使学生比较轻松地过度和衔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的课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这里我谈几点关于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教学衔接的看法。关键词:初中物理

小学科学

衔接

初中物理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在基本理念上明显地表现出一致性,其核心理念包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初中物理课程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小学科学课程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初中物理课程则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把它作为课程内容之一,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了以往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成为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

小学跟初中相比,虽然知识块差不多,但是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在教学的内容上,是由零散向系统过度,科学教材共分八册,与物理相关的知识是分散其中的,因为小学的科学教材还涵盖地理、化学等等其它的知识,科学课程所涉及的物理内容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理解。到了中学如何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把学生所具备的科学知识和中学物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呢?举个例子,这是学生在做电学实验,我们以科学中的电与生活中的一些实验为例,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使学生能够了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橡胶棒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但是在小学的教材中,它只演示了现象,让学生知道有这样的事,但是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更没有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小学的科学教材中在讲导体和绝缘体的时候提供的一张图片,他们力争让孩子通过实验去感受,哪些东西是导体?哪些东西是绝缘体,和材料有什么关系?与此同时在课程的内容中,介绍了哪些材料是导体、哪些材料是绝缘体,让学生观察现象,但是并不解释有关物质结构不同的相关知识,也不涉及到半导体的知识,只分导体、绝缘体,而初中的电学却要系统的介绍,电荷、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的知识,因此就更加全面。

初中的物理教师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在小学的科学课程里都学习过哪些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实验,找出这些规律概念的讲解方法与初中物理所学的定义、概念、规律存在的联系和区别,注意概念规律和客观限制条件和表达方法。因此也就是建议各位老师在初中教授物理的时候,您首先应该去找一下当地的小学所使用的科学教材,在孩子真正学习八年级物理之前,首先您要明确,学生在小学阶段,他都曾有过哪些物理知识、做过哪些物理实验、了解哪些物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一个有效的衔接。我们举个例子,在科学的教材中,摩擦力的概念定义为一个物体在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个阻碍物体的力,这种力是摩擦力。这是小学中的定义,我们再看中学,中学定义为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大家仔细比较不

难发现中学多了相对二字,我们知道相对显示出概念的严谨性,因此我们在九年级的物理课堂上讲解时就要认真强调,同时让学生明白物理概念的相对性,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摩擦力的实验,他们在初中阶段再接触此类实验的时候并不陌生,而恰恰是在不陌生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着重向他们强调相对的含义。又如,在讲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相关的时候,小学讲与接触面状况和物体重量有关,中学则讲,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及压力大小有关,重力和压力是不同的概念,初中讲法的严谨性应该说再次体现。

科学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图片,刚才我们在前一个问题中已经涉及过了,这些大量的图片是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观察,在此基础上进行思考,动手做小实验,这样能够得到很多的结论性的知识。学生的认识是表象的、定性的,基本不设计定量计算,而初中学生在认知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定量计算的要求提高很多,力、热、声、光、电,都涉及大量的定量计算。

总之:恰当有效的衔接将时分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关注衔接是我们对学生的负责,是物理教学中寻求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参考文献:

[1]张宪魁,李晓林,阴瑞华.物理学方法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24.[2]徐志标,当前小学科学课教学调查报告[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24年02期

[3]李伟文;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观的实践探讨[D];延边大学;2024年 [4]尹晓;小学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4年

[5]李志强.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之管见[J].河北理科教学研究,2024,(2).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衔接”课题研究

杏陈中学何亚东

一、课题的确立

学生从小学进入中学后,数学教学要求和教育环境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有的学生感到不适应。怎样才能让学生很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呢?这就得研究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素质,通过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来培养数学习惯、知识、兴趣、品质等方面的良好素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头脑去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让学生能轻松自如地学习数学,避免走弯路,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在教师教学上,实现四个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

教学中,在知识衔接时,注意确定适合于教与学两方面的坡度,使教与学的步伐缩小一点,进行小跨步转化。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内容处理要恰当。在学习新知识时,七年级可以更多地利用小学的旧知识,形成旧知识对新知识的正迁移,逐步消除负迁移,这是解决初一数学教学与小学的衔接的有效途径。七年级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的内容要认真剖析。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采用比较的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

联系和区别,这是解决七年级数学教学与小学衔接的又一途径。七年级数学应用题解法与小学比较,要转变。学生从小学进入七年级,面临“算术”到“代数”的过渡。这种过渡,也通过列方程应用题明显体现出来。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设计应用题的“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过渡的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这个转变,是很有必要的。

2、教学方法的衔接。

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教学中去。努力摸清各阶段衔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切磋衔接教育的方法,探索搞好衔接教育的路子,着手从两个方面进行衔接:A从学生本身特点的变化进行衔接。B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角度进行衔

接。

3、学习评价的衔接。

小学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年级教学同样应注意到这些,并不断开拓他们的思路,激发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重视思维的逻辑性,周密性,答案的多样性、正确性。

4、师生交往的衔接。

小学教师特别注重与学生的交往,像慈母般关心学生,与学生同活动,同学习,寓教于活动实践之中,寓教于娱乐之中;中学教师则注重师生情感的沟通与交流,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掌握规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为衔接教育铺好路。

(二)在学生学习上,实行三个衔接

1、学习动机的衔接。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

2、学习惯的衔接。

学习习惯包括听课、笔记、作业演算、识记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教育;初中则要求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趋势。七年级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

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

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七年级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四、课题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在埕英小学、前何小学六年级各取一个班分别作为数学教学研究实验班,进行小学六年级和中学七级的循环教学,以便展开衔接教学纵向联系序列研究,又能进行横向的比较研究。花三年完成第一轮实验,形成初步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分四方面进行:针对我校生源区中小学现状,采用“研读--测试--切磋--实践”的模式,对中小学衔接数学教学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对目前存在问题作出科学评估,并根据教学大纲、教材,为初中教育摸清起点情况,为以后的初中教育提供客观依据,并打下坚

实的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与程序

1、第一年(2024.9~2024.2)确定课题负责人员,开展前期观察、调查、积累有关资料等。

2、第二年(2024.2~2024.2)建立实验课题组,形成研究网络,初步形成教研常态模式,落实配套措施,中期评估。

3、第三年(2024.2~2024.7)在中期评估的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修改有关措施,开展深入研究。

4、第四年(2024.9~2024.7)全面总结实验成果,形成实验报告,参与实验成果展示活动。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分工

1、何亚东、彭国亮负责教学内容的衔接。

2、何顺武、杨龙光负责教学方法的衔接。

3、何荫华、何玉芬负责思维能力培养的衔接。

4、林细茂、何鸿元负责数形结合思想渗透衔接。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的衔接

小学语文教学与初中的衔接

我曾在奇台六中小学部任教,发现在小学阶段学习不错的学生,到初中就“分化”与“滑坡,中小学教师就相互推诿,把语文教学的责任归咎于对方。经过与初中部研讨发现,原来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适应小学生心理和年龄特征,内容简单,知识点少,侧重于识记和浅层理解,思维难度不大;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内容篇幅加长,知识点增多,侧重于分析理解,思维难度加大,拓展延伸要求较高,所以会出现此类现象。

王院长和刘院长对《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中也提到,小学教育不同于其他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教育除了具有基础教育的全民性、全面性和基础性,还具有衔接性。小学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的过程,还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在调动他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帮助他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教育阶段养成教育是非常最要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设计思路”中也没有将小学、中学作为泾渭分明的两个阶段严格分割开来,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因此,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学中存在的“断层”问题,迫在眉睫。

因此,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在中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教给他们一定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比如课前认真预习,课堂上认真思考、做笔记,课后认真整理归纳、复习小结,作业按时独立完成,课外注意拓展知识面等,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教师教给的方法自学,解决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进入初中进行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总之,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九年一贯制教学模式的实质内容。在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中,我们要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对学生的身心变化心中有数,帮助学生树立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点滴进步和学习热情,切实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效性。

第四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注意与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注意与高中物理的衔接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金伟娟

在初中教学时,经常有已经毕业的学生谈到高中物理好难,物理听得懂但用不来,究竟初高中学习物理的区别在哪里呢?最近两年,在负责初中教学的同时还担任了高中两个班的物理教学,这正好给了我一个可以解决这问题的机会,下面主要谈谈这两年来自己对这一问题研究后的一些想法。

首先初高中物理在教材的编排和对学生的要求都是不同的,高中物理的知识面更广,内容更丰富、更深入;初中物理较多是定性的描述,高中物理则有较多的定量计算;初中物理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而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虽然在初高中的教学要求上有如此大的区别,但高中物理的课程编排也考虑到了初高中衔接问题,所以高中的课程内容是螺旋式上升的。例如前言开头一句“登上物理的‘新大陆’”之说与初中物理教材的前言“去物理之海冲浪”的说法相呼应。第一章直线运动也是从匀速直线运动开始引入等例子都说明教材在编排过程中已经在考虑初高中的衔接问题。

其次从教学要求看,初中的教学难度基本控制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对物理问题的解决停留在模仿、套用公式上。而高中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等。

那面对这些确实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该为学生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主要从初中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帮学生跨过这道坎。

一.教师要对初高中的教学大纲了解并理解透彻

初中教师不仅要熟悉初中物理的课程标准,还要积极主动去了解高中物理的教学要求。在了解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各知识点的联系,各个知识点在初高中的要求有什么区别。例如在运动学中,初中牵涉到的物理量有速度(实际上是速率)、路程、时间,这几个物理量都是标量;而高中物理牵涉到的物理量有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其中位移、速度、加速度是矢量。这几个物理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在初中教学时就要注意打好扎实的基础,在讲解习题时要培养学生画示意图,把运动过程分析透彻,运动过程中各个物理量的变化的等等,再例如力学中从初中的二力平衡到高中共点力的平衡再到牛顿第二定律,电路计算中两电阻的串并联到高中各电阻的混联再到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其次要注意初高中在对学生能力上的联系和区别。高中阶段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等等。这些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需要教师要有长远的目光,而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应试教育。例如初中和高中教学中都会牵涉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等等,在初中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这些方法。例如在上同一直线上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碰到等效替代法。首先举例,如果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右盘放了很多小砝码,记录时很麻烦,请同学设法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很快想到用大砝码来替代,在替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什么,学生都能回答出大砝码的质量一定要和小砝码的质量相同,这时教师就可以得出在替代的过程中一定要等效。所以学生在得出合力去替代分力时一定要注意效果相同。学生只有在初中确实掌握了方法,才能在高中阶段灵活应用。但是初中和高中阶段毕竟还有区别,例如理想模型的应用。初中在引入光线和磁感应线时有所涉及,在教学时可以适当渗透理想模型的理念,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扩展。

而高中教师要理解初中的教学大纲的目的主要是在备课中注意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能力储备,以使课堂上能有的放矢,能注重初高中知识的台阶,使学生顺利地掌握知识。例如初中的速度定义和高中的加速度定义有一定的类比性,初中电学和高中电学也密切相连,利用原有知识会使学生感到亲切而不排斥。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物理教学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感受并领悟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更要从中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和态度。这样一种多维度的教育目标正是反映了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全面发展与长远发展的教育理念,在对原先的物理教育赋予了新的功能和意义的同时,无疑对我们所面临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也给予了极大的启示。因此,要消除学生在初、高中物理学习中台阶问题,还是应当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学观,革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不但能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审美情操,从而使他们的能力水平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促进他们的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以顺利地完成向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所以在这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地在尝试着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正,力求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各种能力。

1.通过挖掘探究本身的魅力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给教师的建议》里强调兴趣的源泉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利感”。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但是如果不给他提供食物(与事实和现象进行生动的接触,体验到认识的欢乐),这种需要就会萎谢,而对知识的兴趣也就随之熄灭。所以我们在教学时即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或其他手段来提起学生的兴趣,更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在探究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沸腾一节内容时,并没有直接给出沸腾的定义,虽然在生活中它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我还是让学生观察在沸腾之前和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气泡的变化,声音的变化等等,学生这时的兴趣就非常高昂,都在急切地猜想着原因,有些猜想课堂上能解决的,而有些猜想是没法直接得出的,这需要学生去查阅资料来解答自己的猜想,这就是探究本身的魅力,学生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兴趣。

2.通过课堂教学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首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给学生一个“发现”的过程,通过设问等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顺着知识的发生过程去想象、猜想,从而感悟到知识形成的过程,则学生在这过程中既提高了探究能力也能提高学习兴趣,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进行“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时,我并不是直接给出结论,也没有让学生按课本上要求做试验,而是让学生把手放在平面镜前移动,让学生观察,思考手和手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关系与位置关系如何?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猜想,然后利用我所提供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学生特别投入,观察自己,思维活跃,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

其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找到学习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确立了研究的问题后,不设定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选择实验所需器材,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在旁做适当的指导就行。例如在教《阿基米德原理》时,先通过视频引入到浮力大小究竟和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猜想,在猜想过程中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结果,通过师生共同讨论把有些不可能的去掉,例如质量和体积相同而密度不同的物体。最后初步得出浮力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和液体的质量、密度和物体在液体中所处深度有关,然后分组让每组研究一个物理量,自选器材。这样的课堂设计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3.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来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长久以来,我们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事,而实践证明,物理等理科教学同样需要加强和重视阅读,阅读是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对学习感到越困难就越需要阅读,就像敏感度差的胶片需要较长时间曝光一样,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予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

教科书无疑是学生应该学好的最基本内容,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看关键词,如何找条件,如何顺着研究思路去感悟物理量形成的过程等等;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来拓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课外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促进学生对课内知识的加深了解;也能使将要学的知识不至于陌生。通常在初二一开始和中考之前会给学生列一份书单,希望学生在中考结束后利用假期看一些课外书,例如学生对于电场、磁场等感觉很抽象也很枯燥,我就推荐他们读《趣味物理学》、《生活中的物理》、《物理世界奇遇记》、《时间简史》等等。

除了阅读以外,可以让学生在家或者课外活动中一些小实验,例如曾经让学生做土电话等等。还可以废物利用,利用废旧的可乐瓶和小药瓶做成浮沉子,并在班级内评奖。当然科技馆和博物馆等地方也是我们探索之旅的好去处。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阶段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要工整。注重思维过程,推理要严谨,言必有据。解题步骤既要简明有条理,又要完整无缺,不能忽略或遗漏重要的关键步骤和中间结果。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有计划地逐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并把物理过程图形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画示意图是将抽象变形象、抽象变具体,所以在教学时要求学生审题时一边读题一边画图,养成习惯。例如在力学、电学部分一定要在初中阶段养成画受力分析图和电路连接图,对于电学来说,把复杂的电路图简化成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这一步欠缺,那对于这位学生来说,高中的电学就是他学习的一个拦路虎,势必造成高中物理难学的印象了。在讲解物理习题时,还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对习题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途径。例如在学完浮力后,我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有哪些方法,学生总结归纳了用密度知识来测量,用液体压强知识来测量,用浮力来测量,还有想到了用杠杆和浮力结合来测量的。在学完每一章节后,让学生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例如蒸发与沸腾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三种摩擦力的区分等等。学生在总结过程中知识点得以整理,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要搞好初高中的物理衔接问题,除了上面谈到的初中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外,还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迁移能力等等。但是在与高中物理的衔接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要盲目的加深加难,不要超出教学的大纲要求,切忌出现由于太难太深后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在衔接过程中切记要抓基础,抓基本能力。当然还需要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设几个过渡,使学生能顺利踏上新台阶。

参考资料:《给教师的建议》 作者:B.A.苏霍姆林斯基 《现代理论学习资料》 松江区教育局

《新课程标准解读》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作者:张熊飞

《物理教学参考资料》(初中和高中)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浅谈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浅谈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双科一、二班符玉丽

中学生活为小学毕业生展开了一幅全新的画卷。新的环境,新的老师和同学,新的教学方式都使孩子们在心理上,学习和生活习惯上感到不适应。怎样画好每根线条,用好每块色彩是刚跨入初中大门的每个孩子感到迷茫的。英语这门学科也无一例外地存在着过渡和衔接的问题。我们海南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学习英语,幼儿园和小学的英语教学已自成体系,教学方法日臻成熟。关注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在暑期英语培训班的教学中,我担任了小学升初中学生的英语教学工作,从切身的实践中我更是认为我们不能忽视小学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我认为:

一、在心理上适时引导。

小学升初中是孩子求学生涯中第一次重大的变化,这时“学生自尊心强,上进心切,有一切从头来好好干的良好愿望”,尤其是小学基础较差的孩子都卯足了劲,盼望在新的学习阶段来一个质的改变。“教师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构画美好蓝图,树立全新形象。”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让孩子对英语学习充满向往和兴趣,有追求成功的良好愿望。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与老师接触较多,关系亲密,对老师有一种依赖心理。不少同学上中学以后,抱怨与老师交流沟通的机会少了,与老师有疏离感。作为任课教师,要真诚地关心和帮助学生,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孩子把对老师的亲近和信任感迁移到学习中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小学比较,中学所开科目骤然增多,大多数刚跨入中学大门的孩子对学习有一种不胜重负的感觉。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尤显重要。中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听、读、说、写”并举,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围绕这四个目标我特别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孩子们的学习习惯: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