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常规要求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我区初中物理教学工作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制定初中物理教学常规要求如下:
一、课程管理
(一)加强对课程标准的学习解读,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的内涵,提高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度及落实措施。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科学实施课堂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命制各类质量检测试题,开展质量监测分析工作。
(二)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规范课程的实施。
(三)采取多时段(平时、单元、期中、期末)、多角度对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包括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实验操作技能、解决问题等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考核评价,激励全体学生认真刻苦学习,完成物理课程计划,实现物理教学目标。
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包括教研组工作计划、教师个人教学计划。所有计划均按学期制定,应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新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富有可操作性,于新学期开学后1周内完成。计划制定后,必须严格按照计划开展物理教学教研工作。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根据需要修订补充完善计划。
教师制定个人学期教学计划之前,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教材内容、编排体系、单元训练重点以及各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个人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是:
⒈ 学情分析:了解上学期期末考试各档成绩人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尤其是前30%的优秀生和后30%的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关注学生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⒉ 教材分析:对本学期教材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进行分析。
3.教学进度:列出教学进度计划表,写明单元(或章节)课题所需课时、起讫时间。列出课外辅导、专题讲座、学科竞赛、考试考查、综合实践等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方式。4.教学措施:重点体现学生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的转变,尊重科学符合实际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打造高效率“生命化课堂”的方法和途径。
5.预期目标:确立符合实际教学情况、符合学情的预期目标,是激励教师实施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要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电子备课与文本备课相结合,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至少提前一天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备课时要及时吸收新的教学信息,优化教学过程,鼓励原创。允许借鉴参考优秀教案,要注明出处。避免把写教案视为应付检查的形式性工作,避免简单的重复,切实保证备课的质量。
(一)对教师撰写教案的基本要求
教龄在15年以下的教师原则上必须撰写详案,尤其是新教师和年轻教师,必须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学经验特别丰富的教师经学校同意后可以写简案。教学设计(教案)和导学案可以电子教案和文本教案相结合的形式呈现。
(二)教师进行课时备课的基本要求
⒈熟悉教材
备课前,要钻研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学科教学指导思想、学科性质和地位。要做到通读全册教材,熟读单元教材,精读课时教材。既有对全册教材的分析,也有单元分析和课时分析。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教材解读、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整体构想等。注意补充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等资料,整合教学资源。
⒉制定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要坚持面向全体,因人而宜,分层设计,合理定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满足不同状态学生的学习需求。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目标体系,使教学目标既有高度又不虚化,形成一定的延续性和关联性。
(三)开展集体备课,促进团队成员共同发展
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主持,要做到 “四定、五议、六统一”。“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议”:议课程标准的学段要求;议本册教材的编排体系;议本册教材在整个学段的地位和作用及与相关学科的联系;议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单元、各章节在全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议教学中应运用的授课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以及教后体会等。“六统一”:统一进度,统一目标,统一重点,统一难点,统一作业,统一测试。集体备课要达到每周一次,每次不少于一节课。备课组长要做好记录,内容为:时间、地点、研究课题、参加人员、中心发言人、研究内容、独特见解(记录每位组员发言内容)等。具体流程如下:
四、课堂教学
授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途径。基本要求是:
(一)教学目标
1、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制定出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目标。
2、目标要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表述明确具体,操作性强。
3、目标可以通过出示课题、引入新课或课堂小结等途径加以说明,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进扣目标要求进行教学。
(二)教学内容
1、科学性与教育性。讲述和解答问题正确清楚,无科学性和逻辑性错误。注重挖掘教学内容的教育性,教书育人。结合教学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价值观与科学方法教育。
2、[培养性与创新性。养性、发展性,善于发现教学内容的创新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重点、难点明确。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做到课堂教学过程设计能体现重点,讲评不忘重点,练习安排紧扣重点,板书设计标出重点,归纳小结点出重点。对难点注意分散,创设突破难点的情景与措施,如:事例、演示实验、制作教具与挂图、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化难为易,引导学生度思维。
4、难度、密度恰当合理。难度以物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符合学生实际。密度力求合理,内容安排恰当,份量适中。
(三)教学方法
1、教学要注重过程体验。根据学习内容及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让学生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原则。论证推理合乎逻辑,富有启发性。
2、引导学生探究。教师要提供充分的条件,创设适当的情景,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将科学探究与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适时反馈调节。教师要在课堂提问、板演、练习、讨论及操作中,及时收集信息,适时地给学生以点拨指导。并据此调节教学速度或改变教学方法。
4、当堂训练。每堂课根据课型要求,有适当的训练时间,并及时进行反馈矫正,提倡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学要求当堂达标,减轻学生课外负担。
(四)教学基本功
1、教态自然和蔼。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亲切,热爱学生,注重师生情感交融。
2、语言生动严谨。表述科学规范,逻辑性强,有节奏感,有激情,富有启发性。使用普通话。
3、板书板画规范。纲目清楚,设计合理。字体工整,画图准确。
4、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恰到好处。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5、实验能力强。能独立熟练地操作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能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改造实验,并能指导学生实验,及时排除实验故障。
6、应变能力强。能根据教学实际调整节奏、内容、方法。能妥善处理好课堂偶发事件。
(五)教学效果
1、思维空间大。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思考探索问题,思维活跃,效果好。
2、学生参与度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充分的讨论、交流、活动的时间,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目标达成度高。通过课堂教学,是知识与技能要求得到落实,物理概念的形成与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得到体验,物理科学方法得到有效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当堂检测效果好。课堂教学效率高。
五、作业与批改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业原则上应该“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讲,有错必纠”。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针对性,做到精心布置,细心批改,反馈及时,方法有效。
(一)作业要求
⒈注意作业的实用性。作业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巩固程度,应以实用和高效为原则,避免机械训练,更不提倡为了应付检查而设立两套作业。
⒉注意作业的层次性。关注学生差异,分层布置作业,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控制作业的难度。
⒊注意作业的多样性。既有巩固性的书面作业,也应有一些实践性、活动性、探究性作业。
⒋注意合理的作业量。物理大作业每周不少于一次。其它练习的题量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置。
(二)批改要求 ⒈批改作业要认真细致,正确使用各种批阅符号,注明批改日期以及作业订正的要求。重在找出作业中的问题和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和学的要求。布置的课内、课外书面作业要全批全改,无漏批、批错现象。杜绝形式主义,只批不改。提倡当天的作业当天批改。
⒉实行“等级+评语+日期”的评价方法,等级、评语和批改日期要书写规范。评语要实事求是,多用鼓励性的评语。
⒊做好学生作业情况的记录与分析,特别是对作业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错误或独特性见解的应予详细记录,作为讲评和辅导的依据。鼓励学生建立“错题本”或“集锦本”。
六、辅导
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面向全体学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措施,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基本要求是:
(一)坚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要将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辅导内容,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
(二)注意辅导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启发性。一定阶段教学结束后,发现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辅导。
(三)正确对待成绩优良的学生,因材施教帮助优秀生扩大知识面,发挥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促进优秀学生向全面加特长的方向发展。
(四)要注意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影响。注重培养其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教会其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体验学习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教师要善于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七、听评课
听评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他人教学经验,对比查找教学差异,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教研组长和三年教龄以内的青年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20节以上;一般教师听课评课15节以上。听评课必须有听课笔记和评议记录。基本要求是:
(一)听评课要有一定的主题,不能漫无目的,流于形式,不能为了追求数量而弄虚作假。
(二)听评课要与教研活动有机结合,以评促改,以评促教。
(三)听评课要有问题意识,每个学期要着重解决几个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听评课,授课者和听课者要反思个人的教学行为,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效果。
八、质量检测与评价
质量检测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便于研究改进教学。
(一)严格控制测验次数。
物理学科每学期进行期中、期末两次检测,物理实验技能考查采用随机监测或根据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表现进行考查评价。单元检测要根据内容合理命制检测试题,要控制好试题的难度、题量和做题时间,检测不得占用课外时间,单元检测可由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负责。
(二)认真做好质量分析。期中、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要做好试卷分析、学生成绩分析以及教学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试卷分析包括:试题的题型、主体知识覆盖面、试题分值合理程度、试题难度、试题的主要优缺点等。期末在教学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写出全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并按时上交。教学分析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查找教学工作的得与失,制定整改措施。
九、物理课外实践活动
(一)教研组和任课教师要制订切实可行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对活动内容、实施方式、教师安排、资源建设、师资培训、活动评价等方面工作做整体规划和具体说明。
(二)任课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选题,制定活动规划,组织活动实施,开展成果展示交流等活动,并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出评价。
(三)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整地经历一个活动主题的全部过程,有比较详细的活动过程记录、活动报告等。提倡学生开展有关物理知识应用的小课题研究,每学年可举行一次物理实践活动成果展评。
(四)开展好日常的课外活动,包括学科兴趣活动、竞赛、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等。辅导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做到有方案,有记录,有总结。活动内容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十、总结 每学期结束时,教研组组长和任课教师要对照计划对本学期工作进行系统的回顾,写出工作总结。总结要以事实为依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教师要将教学设计(教案)、学生成绩册、论文、总结、记录、照片、光盘、复印件等有价值的教学资料,分门别类整理好,交相关部门存档。
物理教学常规
讨论稿(李良执笔)
物理学科是以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自然科学事实、原理和规律为主要学习内容的学科,物理学科教学应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经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物理学科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通过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建立物理知识的结构,形成科学思维的基本方法,关心自然和社会,渗透人文精神。
一、教研组(备课组)建设
1、教研组设置和管理
以年级为单位分别成立八年级教研组和九年级教研组,每组选派一名骨干教师任组长,强化对教研组的常规管理和动态管理。每学期教研组集中活动不少于8次。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
开学初订好全期教研活动计划,安排好教研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中心组织者或中心发言人。每个活动前组织者要让每一位教师明确活动的目的,各自的任务,活动的程序,预期的效果。
3、做好记录
活动记录要规范,要记录考勤、活动安排等。集体备课要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中心议题,每个发言人发言的具体内容,活动后达成的共识或得出的结论,取得的效果,任务分配等。听课记录,可略记听课过程,要详记师生互动过程及学生的学习活动。评课记录,可略记带共性的评价,要详记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的设计及教学效果的评价。
4、活动内容、形式
教研组活动形式要丰富、多样,可以是学习教育理念、研读课程标准、举办专题讲座、开展集体备课、组织听课评课说课、进行学情分析、对某一教学问题讨论交流、对某课堂教学设计研讨,对教学案例研究分析等,每位教师要参与活动全过程,成为活动的主体、主人。
教研活动要依据年级或学科的师情、学情、教情,针对存在的急需解决的、主要的实际问题确定若干研究重点,并围绕研究重点确定活动内容、组织活动。在解决的问题宜小不宜大,要实不能虚,如①这个教学内容我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②这个难点我采取什么方式、方法突破;③谈谈我的一次教学得与失;④这个内容我怎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一道题的多种解法;⑥后进生的成绩是如何提高的„„
5、及时总结、交流
每学期各教研组要对活动开展情况、教研工作重点研究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基本结构为总结成绩(重点)、指明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达到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让教研组成为培养教师的摇篮,提高教师素质的渠道,开展专题研究的途径。
二、学科教学计划
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
(1)要认真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览全册教材的知识结构。
(2)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分析(认知基础、情感态度、学习习1
惯、活动参与程度,操作技能等)、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改革的设想、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教学进度、重要的教学活动组织、各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
2、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1)熟悉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应首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钻研全册教材,掌握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基本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重点;把握教材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考虑教学中的实际困难和相应的教学策略以及应做好的准备工作等。
(2)教学改革实施设想: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学生学习现状,针对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确定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研究。教改研究专题确定力求“小”、“实”、“活”,有一定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要分条列项写清实施步骤、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设想。
(3)实施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完成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是教学计划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在深入分析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之后,从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研究教材、开展教学专题研究、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质量监控、加强“双基”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做到:
①贯彻、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某些具体的途径、方式、手段等来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注重多种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和优化。
②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共性与教师个性的有机结合。好的教学措施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而且要体现施教者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观念以及教学个性。
③教师在制定教学措施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生理特征、个性需要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应注重实效性。
④教学计划的具体措施及实施应体现一定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制定的措施 应力求具体、明确、易行。
要依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学校开展教学检查,进行教学评价,应以教学计划为依据。
三、备课要求
(一)、基本要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师备课要充分体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做到“四备”,即备教育教学理念、备教育教学资源、备教育对象、备教学策略和方法,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办法,实施有成效。
1、学习课程标准,物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领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要求和任务。
2、钻研教材(或材料)
深入钻研教材,通过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过程,着重把握施教年级的教学内容在整体物理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和突出重点,适当分散难点,做到内容、目标心中有数,合理安排。
3、了解学生
备课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力求全面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兴趣态度,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学习方法和习惯,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实效性。
4、制订课时教学计划
教师应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做到明确、具体。
5、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编写教案前对整堂课的教学应有总体的设计,是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的前奏,很有实际意义。
总体思路应考虑目标、内容、条件等各因素彼此协调平衡,要考虑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合理组合,要有弹性,便于整体把握,要考虑教学组织、教学进程和教学策略的运用。
6、编写教案
教案是教师统筹规划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及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的设计)、板书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教学后记等,(二)、对教案设计中主要环节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
目标的设置与陈述应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从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相结合的角度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目标体系,要选择合理的目标定位,要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当前行为目标,教学目标要用外显动词表述,外显行为动词直接要求学生如何去做,也可以直接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来观察和检测,有利于及时调控课堂教学的节奏。
(2)教学重点、难点
从确立的目标出发,认真钻研教材,分清每项具体内容的主次,确定闪光点,放在突出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找准疑点、难点和关键,对重点、难点要有具体的解决措施,优化教学过程。
(3)教学准备
为创设情境,保证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现有条件,恰当选用教具,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必要的演示、操作、实验等手段,也可以自制教具和课件,教师要提前试做及操作一次,并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布置(检查)学生应事先准备的学具,以切实保证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案实施的核心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①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主要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导”,创设情境,让学生全身心的“入”,结合物理学科特点,可采用实验引入,录像材料的引入,复习旧知识的引入、学生活动引入等,要求通过适当内容或简短语言,把学生尽快有效地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导入起点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标准,关键看导入设计是否让学生尽快入境,是否服务于教学内容和重点,教案中应明显体现创设的情境,导入语言及提出的问题。
②问题设计
问题的设计要具体、明确、适宜。要有启发性、层次性、条理性、探究性,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和思维广度。切忌“满堂问”或“以问代讲”。设计的问题或预设的问题要明确反映在教案上,以防止提问的随意性。此外,教师还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如何筛选问题。通过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案中要突出引导的语言及方法。
③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教学设计要把落脚点放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上,对学生在获取知识、方法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教案中应突出师生活动的内容、形式、时间、空间的安排以及对重难点的处理,要重点体现教法和学法。
④课堂训练设计
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练习的内容要精,要有针对性和适当的梯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要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使练习真正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课堂训练以10分钟左右为宜。
(5)实验设计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等,教师的演示实验不但要求学生关注所观测到的现象,还要求理解现象所表明的物理实质,了解实验装置的基本原理,在学生实验中都要求学生在明确试验目的、实验原理的前提下能正确选择仪器和工具,准确获得实验信息,合理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归纳演绎得出结论。对于探究实验应注重假设、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实验验证等环节,并注重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及交流,要的所侧重,不必七个环节面面俱到。
(6)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主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
(7)作业设计
作业是学生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最理想的生成过程和体现过程。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必须加强与学生的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方式和措施。应由单一的机械重复练习向多层次,多形式,开放型方向转变。应由生活到物理,由物理到社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作业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次作业要控制总量。
(8)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要重点写自己教学过程的得与失,教后的体会与认识,以及对教学效果的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如写本节课的最成功之处;写本节课的最失败之处;写教师的创新之处;写学生的创新之处;写今后如何改进。要有感而写,不刻意要求每节课必写。
(三)、对旧教案或公共教案使用的基本要求
1、集体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的环节:教师个人备课—中心发言人说课—教师集体议课—修改教案—中心发言人讲课—教师集体评课—修正教案—同课异构。也就是说这种教案可以集体使用,学校应将这类教案集编成册。
2、教师个人备课教案
由教师一人执笔书写,教师集体使用的教案,这类教案没有经过授教者的思考、准备,不能使用。
3、旧教案
旧教案是指近年来教师个人的备课教案,教师可以温故旧教案,更新教育新理念,增删例习题,重构教学过程。反对一成不变地使用。
4、书本教案
教师可以借鉴、参考他人“教案”(如书店购买的教案书,网上下载的教案),形成教师个人使用的“案中案”,反对拿来主义。
5、电子教案或课件
教师用电脑编写的教案称为电子教案,电子教案有两种类型:PPT教案和WORD教案。而PPT教案侧重于课堂使用。WORD教案侧重于检查工作使用。提倡使用电子教案,反对从网上下载后直接使用,特别是WORD教案。
四、课堂教学
1、必须遵守课堂教学的基本规范。教师要按课表上课,不得擅自停课,私自调课、代课;上
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不得随意中断教学活动;要精神饱满,不带个人情绪;上课时不得无故离开教室,不做与教学无关的视;要注重仪表,不着奇装异服,打扮适合教师身份;不得抽烟,不得酒后上课;不坐着讲课;关闭无线电通讯工具;要面向全体学生,不得歧视学困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不得把学生赶出课堂,更不准学生停课回家。不得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信息,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既教书又育人。
2、形成一定的教学风格(模式)。下面提供几种教学模式,供大家参考:
模式1:“引导—发现”模式
教学结构: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猜测—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得到结论
模式2:“活动—参与”模式
教学结构:创设问题情境—提出活动内容—分组实践活动—师生合作研讨—全班交流学习—活动总结
模式3:“讲解—传授”模式
教学结构:温习旧知识—提出问题—讲解新知识—模拟练习—归纳晓结—分层议练—总结—作业练习。
模式4:“自学—辅导”模式
教学结构:提出自学要求—分组自学—提出问题—讨论交流—答疑讲解—自我练习。
模式5:“讨论—交流”模式
教学结构:提出讨论问题—分组讨论—形成研讨结果—全班交流发言—教师总结归纳。
明确三点:一是教学模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二是最有效的模式应是让积极主动地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三是实现最佳教学过程最好是各种模式的灵活选择,互相补充、合理结合。
3、按一定的程序展开课堂教学。教学程序(教学过程设计)是指教学步骤、教学层次,它表现为教学活动的先后次序,各教学内容的着力度及教学方法。这里提出几个基本要素:
①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提供以下四种形式供参考: ◆问题情境:问题→认知冲突→求知欲
◆活动情境:活动或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情境:实验→动手、观察、分析
◆故视情境:故视→激发学习兴趣
②师生互动的安排。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是教学程序的核心,要作到四个和谐统一。即学生的主体活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的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知识建构的和谐统一;情感态度与知识技能的和谐统一。教师的教主要是为学生服务。“教为主导”的着眼点是“学为主要”。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和机会并调动学学生的主动性。“学要主动”是指学的目标与教的目标一致,学生能主动利用教师为之创造的条件和机会学习。课堂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要留思维的时间给学生,要给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要暴露问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要加强生生互动,让“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补充展开:一方面,物理教学活动科学探究活动,往往需要分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让小组每个成员承担与其兴趣、能力相当的一部分任务,小组成员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介绍各自的收获,每个小组把自己小组收集到的有价值的资料、信息甚至成功的实验、探究表演,推荐给全班同学,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共享。在小组活动,让小组成员充分发表意见,在切磋争辩中过滤问题,去伪存真,或让小组成员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在交流反馈中发现问题,订正错误。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起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作用,使课堂上学生人人有所获;另一方面,物理是生活的学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生活,寻找实例,班上有几十位学生,就可能举出几十个实例,或者这个学生知道这个方面,那个学生知道那一方面,实现学生占有的课程资源全班共享。其次教师是合作者。教师是学生的朋友,合作的伙伴,师与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上课如沐春风,思维积极,乐于表达,相互启发、激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出现、创新精神的养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合作者,教师能容纳学生的不同意见,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能和学生一起去寻找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取经验。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给予点拨,从而使学生对物理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能力,扩展思维空间,从而完善各成员的知识结构。)
③课堂练习设计。有这种情况,教师汗流浃背,例题、练习分析透彻,讲解十分详细,但教学效果不甚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在物理课堂练习中没有很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视学生自身的感悟、内化。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合理设置物理课堂练习,突出“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人”。练习题的设计和处理, 应具有目的性、层次性和灵活性。目的性就是课堂教学应达到的教学目的, 特别是学习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得到进一步巩固。层次性就是依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层次及目标要求及时处理相应的练习题。灵活性就是切忌把练习题都放在课堂教学的最后做, 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灵活设计一些练习, 并且及时发现和处理练习中出现的错误, 以便为后面的学习扫除障碍。传统的课堂教学安排课堂小结,这里我大声呼唤:用课堂练习替代课堂小结。
五、实验教学
1、演示实验教师应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底。力争做到现象明显,能说明实验的有关问题。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必须具有示范性。
2、若遇实验失败,须和学生一起讨论实验失败原因,并重新演示或补做。
3、学生实验时,应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常规教育、实验时的安全教育等,学生方可进行实验。学生实验课时,教师要在实验室内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4、对探究性实验,教师能明锐地发现不同的实验现象,并运用教育机智,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作业和测评
(一)作业
作业应精心设计,物理作业的布置宜适度,不搞机械的过多的练习。针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层次的作业。
(二)批改
1、教师应认真、及时地处理学生的每一次作业。
2、作业批改和讲评应及时。
3、要求学生订正的,则一律要检查订正内容并批阅。仍然没有达到作业要求的必须重新订正,直至符合要求。
(三)测评
按章节内容测评。测评一定要做质量分析,讲评要针对习题、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
一、教研工作
1、全体教学人员必须人人参加教学研究,无特殊情况教研时间不准请假;当教研活动与授课及自习冲突时,要自行调课,尽量参加教研活动;必须服从教研组的工作安排。
2、公开课主讲人要写出详细教案,连同课后评价意见一起交教导处存入教学档案。
3、各学科每学期均应制订教学计划,并确定一至二个教研专题,不断研究,总结提高。学期或学年结束,教师要写出教学总结存入教学档案。
4、各教研组应有计划,有准备的开展学科教研活动,每次活动均详细记录,学期开始应制订计划,学期结束有总结。记录、计划、总结存入教学档案。
5、为了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提高业务水平,教师听课全期不得少于10节。
6、各教学人员应自觉地跟踪教改动向,更新观念,改进教法和手段,不断适应教育形势的发展需要。要经常看书读报,积极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各种在职进修培训。
二、备课要求
7、备课要做到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备提问、备练习、备板书、备时间、备检测和校正。在“十备”的基础上写出单元备课和教学设计。
8、单元备课的基本内容包括单元名称、单元教学目标、单元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学生情况分析、课时划分等。
9、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反思与重建等。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一堂课教学内容的详细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的安排、时间分配等。要特别注意预习环节的设计,特别注意上课开始对上节内容的复习检查,特别注意预留较充分的课内练习和作业训练时间。
10、以新课标为依据,在认真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备好课,兼授多学科的则主备一科,简备一科,且简备一科且简备科在上课前应认真谋划简案,做到胸有成竹。任何人不得无准备上课。
11、教师备课情况学校由教导处牵头,教研组长参加,每学月检查一次。各教学人员按部颁要求写出相应课时的教案,要求备超周课,每周各年级各学科超备课数为:
七、九年级语文2-6教时,八年级语文每周2-5教时,各年级数学每
周2-5教时,七年级英语每周2-4课时,八、九年级英语2-5教时,物理、化学、各年级政史每周均1-3课时。备课情况记入教师个人档案。
12、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教师备课时应先做一遍。理、化、生应做的实验,教师要亲自操作一次,并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成功。
13、教师备课要写好教案(或教学设计)。(1)教案一般应按课撰写或按专题撰写。(2)教案的基本内容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和教学准备;教学步骤(含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和学法指导);板书设计;作业内容。教师应坚持写教学后记或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性地执行课程标准,灵活机动地使用教科书。
14、各备课组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实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由各科年级组组长负责,集体备重点课、疑难课。
15、教学设计的形式可灵活多样。具有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复习课、练习课、习题讲评课都有要有教学设计。
16、备课中对可能利用到的教具、实物、多媒体设备要作好准备。课件制作应根据实际需要,对网络课件或其他音像资料要结合教学实际处理后才能运用,不能滥用。
三、上课要求
17、全体教师须按课程表、作息时间表上课,不得变更课程、课时,不得停课,文科教师早读课须根据教导处安排到堂巡视。在课堂上应精神饱满,仪表端庄,教态亲切,音量适中,讲解清楚,语言准确,有条理,力争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板书应做到布局合理、笔划工整、字体端正、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和不规范的字。
18、强化课堂教学的规范意识、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上课前必须按照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准备好本课需用的实验仪器、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及电化教学设备远程教育资源等。课堂上,不得随意离开,不得抽烟,不得酒后上课,不得做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教师必须于上课铃响前1-2分钟到教室候课,准时授课,严禁迟到;下课铃响,及时下课,无特殊原因,不得拖堂,确保学生的课间休息。杜绝“满堂灌”,教师在课堂上授课时间应适度。
19、组织教学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维持好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使所有学生集中精力、认真思考。要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注重学
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方法、解题思路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20、上课时要注意讲究教学方法,教学艺术,要使用各种教学手段,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要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要积极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21、教师不带通讯工具进课堂,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仪表端庄,教态亲切。尊重学生人格,努力创造轻松愉快快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杜绝上课时将学生赶出教室、罚站等侵犯学生权益的错误做法,教师可以尝试无举手回答问题的民主交流方式。
22、教师上堂既要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又要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教学要讲究方法,注重课堂生成,注重教学过程。教师不能做高高在上的知识传授者,应走下讲台,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23、教师上课要关注学习兴趣和经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运用启发式和参与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交流和互动。依据实际情况和信息反馈及时对教学任务加以数量及难度上的调节,不拘泥于教案,着重于教学效果。提倡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
24、学校要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教师上课的情况并及时反馈。校长和分管教学的领导每学年听课一般不少于15节,教导处、教研室主任每学年听课不少于20节。听课要有记录、有分析、有反馈、有指导。
25、请假经值日领导准假后由本人将课程安排好,并书面报告教导处。
26、上体育课的室外课时教师要安排学生统一活动,负责学生安全,教师不得离开操场。学生不得到寝室、食堂、教室等处,更不得出校门。
四、作业设置与批改要求
27、作业的布置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实际。
28、作业设置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利于巩固新学的知识,掌握“双基”,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份量要适中,作业批改必须及时,不得积压,每次批改须写明批改日期,打出等第。作业中的错误要认真记录,或集体订正,或教师批改,不允许打“×”了事,不准找学生代改,批改一定要准确,对少数作业差、错误多的提倡面批、面改,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学生作业中的差错教师检查指出后,应由学生自己订正,再由教师审阅。
29、各科作业量
(1)语文:课堂作文(大作文):带一个班语文的每学期不低于7篇,带两个班语文的每学期不少于6篇;其他练笔(包括日记、周记、小作文等)每学期不少于一万字;作业以基础训练或配备的其他资料中的一本为主,分课时批阅;单元测试每1-2单元测试一次;重视书写的训练及课外阅读,有相应的措施和办法。
(2)数学:以基础训练或配备的其他资料中的一本为主,分章节批阅;课堂作业本每周不少于2次;单元检测原则上每章检测1次。
(3)英语:注重学生对单词的记忆,有相应的作业;以基础训练或学校配发的教辅中的一种为主,分单元批阅;重视听力及英语口语和作文的训练;每单元测试1次。
(4)理化:以基础训练或配备的其他资料中的一本为主,分章节批阅;每章测验1次;
(5)政史:没课或每节批改作业1次,进行适当的单元检测。
(6)其它学科的书面课堂作业数量,原则上每周1-2次,每次不少于3个题。(7)九年级复习课以学校配备的资料和试卷为作业的主要形式,要及时检查、订正和批改;检测以月考为主。
30、作业批改要及时并注明批改日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经常性地给每一位学生书写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励性评语。作文批改要有眉批、总批。老师批改作业时,要做好摘记。以作讲评和辅导的依据。
31、教师批改要认真,书写要规范,严禁潦草和写错别字;作业布置一次,批阅一次,不得累批、隔批、漏批、错批。
32、搞好作业讲评,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要有准确的评定等级,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分析原因,提出改正意见。
33、作业批改之后,教师要督促学生自己订正、修改,帮助学生养成自我检查和订正的习惯。作业中要有倾向性的问题,教师要指导学生订正。作业中的个别问题,教师可以面批。
34、各科作业的布置及批改情况,教务处组织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检查结果进行量化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课后辅导工作
35、教师在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掌握知识的情况经常性的开展“补缺补漏”工作及“巩固提高”工作。要利用各种渠道给差生积极辅导,热忱帮助,并配合家长做好差生转化工作。要坚持正面引导,促进进步,避免简单粗暴,欲速则不达。更为重要的是要对那些有发展前途、兴趣
浓厚,或在本科跛腿的优等生给予特别辅导,这是提高我校中考达线率的重要工作,丝毫不能疏忽大意。要利用一切可用的课余时间如早读以前,中午或放学后甚至节假日给他们单独辅导,切实提高他们的成绩。课后辅导要经常化、制度化,不能忽冷忽热,或做表面文章,要讲究效率。
六、教学检测要求
36、教学质量检测的方式包括课堂测验、单元测试、期中检测、期末考试、毕业考试、升学考试等。单元和课堂检测由任课教师负责组织.期中、期末考试由学校组织,并对考试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之一。
37、教学检测是教师了解自身教学情况,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情况的一个重要手段。各统考学科除以上学校安排的检测外,在每单元或章节新课上完后,应及时检测。
38、检测试卷要及时认真批改,不得由学生代阅,各种检测结束后教师要认真进行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寻求解决办法,以使检测取得最佳效果。
七、教学检查工作
39、参加检查人员
参加检查人员为校长、教导处人员、年级组长及各教研组长。40、检查方式
每学月检查一次备课和作业(含基础训练)和听课笔记,(具体时间见行事历和通知)。每学月检查时,教学人员要将应提供的材料。及时收取,放到指定位置。
41、各科周备课时数见《备课要求》,月作业次数见《作业设置与批改要求》。
42、教学检查的结果记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之一。
八、课改工作
43、所有教师要高度重视课改工作,把它当作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以完成,任何人不得敷衍塞责,拖延课改。
44、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活动,同时要不断研究课改信息,不断提高课改理论水平。
45、课改实验工作一定要落实到课堂上,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所有课改
学科教师要更新观念,大胆探索、创新;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
46、课改学科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加强研究,要写课改周记,每周一篇,要根据要求,认真写好课改心得体会,要积极撰写课改论文,每学期不少于一篇。
47、课改学科教师要加强联系,经常交流,互相听课,每学期每位教师至少要上一节研修课,邀请同行参加,课后要认真研讨,形成书面材料存档。
48、学校举行的有关课改方面的活动如课改工作会议、公开课、研修课、讲座等教师要积极参加。
2024年2月
中 学 思 想 品 德 教 学常 规
基 本 要 求
指导思想
思想品德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以及有关社会科学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导向和奠基作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强调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提倡启发式教学原则,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努力指导学生学好知识、形成能力、转化为觉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着力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思想品德教学的组织实施,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为辅,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紧密结合,并应贴近学生实际,注意适合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有关活动的开展,必须主动与学校其他德育工作密切配合,共同完成德育任务。
一、课前准备
1、钻研理论知识。全面把握所教学科的整体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注意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及最新动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人才学等工具学科的基本常识,努力形成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理论功力。
全面熟悉国家教育部新编订的《课程标准》,明确相关的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把握重点、难点及深广度;高中阶段要注意按照必修和选修课程的目标任务,准确把握相关的课程要求;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及内在联系,挖掘其中包含的德育因素,认清实施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交汇点和切入点。
2、了解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在生活中备课,在学生中备课。通过各种媒介搜集整理各种社会信息,有目的地专题调查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发现和随时积累实施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所必须的素材。
结合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实际、思想实际以及行为习惯,准确把握有利于循序渐进组织教学和有的放矢实施教育的切入点。
3、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应于开学前着手制订,注意以《课程标准》及相关教学内容的目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计划内容应包括:
(1)学期总体教学目标;
(2)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分析;(3)改进教学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4)教学进度安排表,该表应明确每一教学内容所需课时、起讫时间、相关研究性学习活动内容及活动时间等。
4、认真备课。各年级备课组应坚持每周1次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集体备课均应事先确定时间、地点、主题及中心发言人,并做好活动记录。
备课内容应包括:
(1)明确每一节课具体的、体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在知识方面,明确应讲清的基本概念、观点、原理、结论;在能力方面,明确不同知识点分别应达到的识记、理解和运用等能级要求。
在教育方面,明确教学内容应包含的素质教育因素及应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
(2)精选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素材,确定合适的方法和课型,实施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应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确保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要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保持适度的课堂教学容量,设计能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
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确保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高。
(3)确定分课时教案的基本思路。课时教案主要内容应包括:课时应当实现的知识、能力、觉悟诸方面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及突破方法;教学过程及其中的教法运用和学法指导,注意引导学生熟悉和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运用效能;当堂巩固性质的练习及课后作业要求;体现教学过程全貌的板书设计。
集体备课之后,教师必须超前写好2—3节课的分课时教案。每学期均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备课,原则上写详案。
5、准备适用的教具。应本着形式服从内容、手段服从效果的精神,从本校实际和学生特点出发,选择和自制教具,如实物、小黑板、挂图、投影胶片、录音、录像资料、多媒体软件等。
6、设计并布置预习提纲。根据教材要求,对重点、难点及关键内容布置预习,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教学
1、坚持科学的目标导向。正确、具体、层次分明地实现教学目标,把握适当的教学起点,注意发挥政治课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双重功能,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坚持寓教育于具体事实的阐析之中,使学生能在新情境下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持从学生特点和课堂实际出发,寻求知识教育与德育(情感、意志、价值观)教育、实际认知能力培养的最佳交汇点,使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能有知识、能力、觉悟诸方面的收获和提高。
3、灵活运用各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的关系,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情境,恰当地选择使用讲练结合、课堂讨论、师生对话等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注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在学生参与之中及时予以点拨、总结、归纳、提升。
坚持以“学”为中心,不以讲代学,恰当把握教师引导阐释与学生参与活动的比例,并力求以亲切热情的教态吸引学生,以及时确切的评价鼓励学生,以鲜明特色的风采感染学生,以生动有序的思路激活学生,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之间心灵的对话。
课堂教学必须强化及时反馈。每一节课均应安排一定时间的形式多样的练习,以当堂检测教学效果,及时了解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要着力提高优化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这包括:驾驭教学过程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教学语言简洁、规范、恳切、得体;板书清楚工整,并准确反映全课要求及知识内在联系;注意不拖堂。
三、课外教学活动
1、提倡回顾思考,勤反思,求进取。授课后及时总结,记载本课得失体会为主要内容的教后感,作为以后再次组织教学的参考。
2、强调“温故知新”,有布置有检查。对每一课的重点难点知识和相关思维训练及时事教育,均应有明确的预习和复习巩固要求,并及时进行检查,以促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自我养成。有适量作业练习并逐项逐题批改,及时讲评及有机结合进行知识补遗和方法指导。
3、注意防差、培优、补差,分层次抓辅导。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思维活跃、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的学生进行较高层次的思维训练,组织兴趣小组并正常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对基础薄弱、思维不够敏捷、学习不得法的学生,区别情况,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予以个别辅导或少数人参加的集体辅导,引导他们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之路。
4、丰富活动内容,抓引导促提高。依靠学校领导、班主任、团队和学生会组织,与有关学科老师密切配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和组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壁报专栏及观看影视片等活动,安排初三以上学生进行辩论、研讨、演讲、撰写小论文及调查报告,还可组织兴趣小组,举办专题讲座,开展知识竞赛等活动。
活动安排应有利于学生拓宽视野、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远大志向。
四、评价与测试
1、评价与测试目的。坚持把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确认学生学习进度、水平、行为转变等,检测教学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依据,确保教学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2、评价与测试原则。以《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依据综合考试或高考要求,以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统一为目标,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及时分段实施检测。测试题目应难易恰当,重视“双基”和能力的检测,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有利于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3、评价与测试形式。主要有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三种形式。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采用笔试形式,将来逐步过渡到三种形式兼顾。
口试,是学生用口语回答教师提问的考试形式,有抽题口试、演讲比赛、对抗性辩论等。
笔试,是学生以文字回答教师所拟试题的考试形式,相对固定的题型有填空、辨别、选择、简答、辨析、分析与说明、论述等。
操作实践,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形式,包括专题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自由选题分析社会及现实问题并撰写小论文等,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有条件的还可组织行为测试。包括个人自评、打分,班级交流、互评,教师与班主任商议评定成绩等开放性的评价方式。
要严格控制测试次数,保证测试质量。
4、试卷讲评与学业成绩评定。及时、认真地批阅试卷,并作必要统计,如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典型错误及典型题目得分率等。
认真进行课堂讲评,不仅要讲清正确答案及基本思路,更应阐析所含基本方法,所考查知识的方法论意义,并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错误的原因及知识点的缺漏,提出相应的有效措施。
根据反馈信息,调整教学措施,改进教学方法,并针对具体学生的问题,进行个别教育和辅导。
学业成绩的评定,应包括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评价。目前,这三者应尽可能统一于笔试试题中。有条件的学校,可探索智育和德育的专题评定方案。
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常规要求
一、真正落实备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准备和设计,也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备课的基本根据应是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实际、《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对备课的要求是:
1、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阅读有关的参考书和《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明确单元、课时教学目的,把把握教材内容及结构,确定重、难点知识,发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通过阅读参考书,更好地掌握教材,充实教学内容,编出高质量的教学案。
2、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际,为编写教学案做好铺垫。
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特别是学习本单元知识所需要的预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为上课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做好充分准备。
3、积极参加集体备课与个人二次备课。
在假期全旗第一次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加全旗第一次集体备课。在开学后又要积极参加年级组第二次集体备课,这次备课要求是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与学生情况重新修改全旗集体备课的初稿,完成自己学校的教学案。教师在此基础上要结合自身及自己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再进行个人第二次备课,从而编出质量较高的个人执行的教学案及课堂导学案。
4、精心设计教学案。
教学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课题、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准备、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包括引言、温故互查、新课导入、学习探究(设问导读、自学检测)、课堂预设、巩固练习、测评与拓展、教后反思、板书设计、课堂小结与课后学习安排等十个方面的内容。同时在学习内容上要写出自己的备写教案的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和理由说明。(具体格式见《课堂教学案框架》)要求超前一周备课,每上一节课(包括每一节练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都要被写详细的教学案,绝对不允许不进行个人备课直接拿别人的教学案去上课。
5、作好课前准备
课前应熟悉教学案,熟悉所需实验用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如有故障应及时解决。对演示实验应预先进行演示,保证实验一次成功。准备好必须的小黑板、挂图、多媒体课件等。
6、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主要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具)
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备课标,教案必须符合课标要求;备教材,做到三个结合:即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三结合;备学生,做到三个了解,即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智力 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备方法,做到教法、学法两同步。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案。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教法的同时,应围绕如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好基础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来指导学法;备教具,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要求,从实际出发运用多媒体教学。
二、教师利用课堂导学案上好每一节课
课堂教学是推进课改工作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的。对上课的要求是:
1、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山西省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课改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科学素质为教育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独学、对学、小组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对常见现象的熟知事物提出相反意见。
2、学习要目标明确
教学应通过必要的教学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性。
3、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内容
应紧紧围绕学习目标组织教学,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避免课堂上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学要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完成课时计划。
4、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依据我旗课改模式及要求,积极主动地要转变课堂教学的角色,教师不再是一个主讲者,而是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师应该和学生一起去感受、认识、探索、分析、概括,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应充分体现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第三,注意深化学生探究程序和思维程序的理解和应用,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第四,教学方法及手段运用恰当、合理,课堂各环节组织严密、有序。重视课堂教学的调控和反馈,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实践等自主活动,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各种心理品质,并把学法指导寓于教学之中。最后,教师要把课本、学案、实验器材、多媒体工具要有机的整合起来使用,有效使用课堂教学案,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习惯,从而真正的实现高效课堂。
5、依据山西省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课改模式合理有效的组建学习小组,同时老师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培训、指导、评价等工作。
6、注意思想品德教育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之中。要注意根据学科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有机结合,有所侧重,讲求实效。
7、讲求教学艺术
教学语言准确、精炼、条理清楚、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板书工整、清晰,教态亲切、自然,充分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热爱学生,以身作则,坚持正面教育,关心和热爱全体学生,模范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圧堂,严谨执教。(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上都应该有课前起立、课中板书、课后小结、布置作业、下课等传统的必要环节,并不是课改把这些传统的环节改掉了。)
三、学生利用课堂导学案学好每一节课
要适应新课标准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而且要求学生的学法也应有新变化,变过去那种死读书为学会学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学生应学会以下学习策略:
1、学会阅读,教师要根据山西省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阅读感悟的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法。同时教师要变过去的只捧一本教科书,视野只局限在教室内为学会博览古今科学书籍,纵观天下大事,注意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
2、学会合作交流学习,变过去的教师宣布唯一正确答案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具体培养方法见山西省太谷县的《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小组建立、合作、评价办法去指导学生。
3、学会提问质疑,变过去的教师向学生答为学生自已提出 问题,师生互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4、学会实践操作,变过去的教师演示解答为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在体验中发现 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性思维。
5、学会当堂检测总结,变过去的教师测验小结为学生二人温故互查、当堂检测,自己当小教师上台讲解,总结规律,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6、学会批判和创新,变过去的教师讲为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标新立异,注意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7、学会分析总结,变过去的由教师主宰课堂、分析小结为学生自己归纳整理,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
8、学会收集信息,变过去教师查找资料、筛选信息为由学生利用互联网、图书、请教专家、学者等各种渠道自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布置和批改作业
对学生的作业布置、批改和指导,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了解教学情况,形成和巩固学生的知识技能,发展潜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及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作业的要求是:
1、精心设计
布置作业要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作业题目认真编、选,每个题目均应有明确的训练目的,要有梯度,作业的数量和难度 应适当,符合学生实际,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照顾到各类学生的需要。作业布置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把作业直接设计在课堂导学案中,让学生当堂完成当堂组织小组批改,教师了解情况。
2、及时批改作业
要按时收作业,及时批改和发还作业,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作业的批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可以采用二人对批或采用四人小组互批对作业中反映出来的倾向性的问题应有记载,并给以分析。
3、认真讲评
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同性问题进行讲评,分析学生产生问题的原因,帮助学生总结规律,深入理解知识。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自我评价,努力发挥作业的练习价值。
4、指导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
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交作业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给予教育和帮助。
五、辅导
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施分类指导的重要方法。辅导的内容和要求是:
1、解答学生疑难问题,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宽、加深知识面,发展特长。
2、辅导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知识疑难,还要教给学习方法。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特别要增强其信心。
3、对各类学生的辅导都应热情、主动、耐心,并注意尊重学生。
4、辅导要落实。辅导要纳入教学计划,做到辅导对象、内容、时间三落实。辅导要做到三个结合是:即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教师辅导与学生相互辅导相结合。
六、考评
考试(包括单元检查和每节课的自学检测、巩固训练)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改进教与学的工作。对考试的要求是:
1、认真命题
考试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严格按课程标准和教材命题,题量和难度适宜,做到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有机结合,注意改进考试方法,控制考试次数。
2、严格监考
教师应认真参加监考,防止舞弊行为。对考试违纪学生要仔细调查清楚,耐心教育帮助,并作适当处理。
3、科学评卷
对试卷的评分应客观公正,对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应有记载,重要的考试应做出统计分析。
4、恰当评讲
考试的评讲应及时,评讲的内容应包括对学生取得成绩的肯定和错误原因的分析,评讲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能用对答案的方法代替考试的评讲。
5、运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结合起来。重视对学习的过程的评价,检查学生落实新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的情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七、实验
实验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失的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手段,必须按课程标准要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全部实验教学任务。严防流于形式或“黑板上做实验”的现象出现。对于学生分组实验的要求是:
1、实验前应指导学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内容、要求和有关注意事项,对实验器材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实验正常进行。
2、实验时应做好实验指导和课堂组织工作,严格要求学生按实验内容和程序进行操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认真批改初中物理实验册,对学生要进行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乌审旗教研中心物理教研员 李虎成
2024.12.5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