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亭镇初级中学留守儿童之家
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工作实际出发,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工作方面可以概括为:
监控结对身心健,三方结合三优先,常态管理重机制,幸福教育建家园。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动态监控
调查摸底,全面建立动态监控体系。
一是全面准确地收集与留守儿童相关的各类信息,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信息档案。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摸清留守儿童的数量,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分人分学期造册。二是采取问卷调查、电话、短信、走访等方式,对留守儿童及其父母、监护人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摸底,收集反馈信息。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便于找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便于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现在,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共服务 名留守儿童。
二、结对帮扶
我校留守儿童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祖辈监护型,即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的形式,属于此类的约占33.9%;
二是父母单方监护型,就是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监护,约占59.4%;
三是亲朋监护型,既由亲戚朋友代为监护,约占0.2%; 四是单亲或孤儿的约占6.5%。留守儿童是一个比较大的群体,如果平均用力,很难有实际效果。为此,我校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父母双方均不在家,以及父母双亡的特殊群体给予特别的关爱。
为此,我校要求班主任、“爱心爸妈”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必要的关爱,及时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袋。
一方面让家庭条件比较好,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父母均在家的本班学生与留守学生结对子,做“优秀小老师”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给予他们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如某同学、某同学;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品行较差,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或家庭困难比较大的学生配备帮扶教师,培养优秀教师为“爱心爸妈“,如某某某、。某某某等同志,通过谈心、家访以及学习辅导等形式,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给予关心。
三、心理健康
心理抚慰,为留守儿童构建心灵家园。少数留守学生由于家庭教育和亲情的缺失,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除了班主任和授课老师找他们谈心,我校设立心理咨询室,专门安排具有心理咨询师任职资格证的管翠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心理,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真正感受到“家”的温馨。
四、“三个优先”
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我校坚决做到“三个优先”,即:“学习优先辅导,生活优先照顾,活动优先安排。”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具体说就是对学习上需要帮扶的留守儿童,教师要制定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成果。教师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班级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除了参加社团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外,我们优先安排留守儿童参加校内外举行的文体活动,公益活动,让他们得到锻炼更多的锻炼机会,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五、三方结合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既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家庭、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因此,我校一是认真办好家长学校,取得家庭重视与支持;二是经常请县关工委、妇联来我校指导留守儿童工作,争取他们对留守儿童的重视和支持;三是联系文化、司法、公安等部门,参与留守儿童的报告会及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等工作;四是积极争取县妇联、关工委、教育局、企业、个人等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让留守儿童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的关爱。五是组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团支部组织留守儿童走进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去温暖等。这样,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的教育网络。
六、建立机制
常态管理,积极探索留守儿童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我校将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的每个环节,使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
另一方面,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本学期,我校共评比产生“优秀小老师” 名,“优秀留守儿童” 名,“先进爱心志愿者” 名;优秀辅导老师 名,“爱心爸妈” 名。
我们及时发现典型,收集材料,总结活动开展所取得的经验、成效,表彰活动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大力宣传活动成效,以推动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七、卓有成效
一、通过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有效监护的缺乏”,得到有效解决,促进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品格健康成长。这不仅是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关爱,而且是对国家社会负责的体现;不仅是对不断发展劳务经济的支持,也是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更是学校“构建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内在要求。
二、通过留守儿童工作的开展,留守儿童学习兴趣日渐浓厚,留守儿童违规违纪现象得到了根本抑制,他们在学校活动、学习和生活中能起积极的带头作用,有力地服务于我校的校风学风建设。
三、留守儿童在校各个方面得到了更多的关爱,使他们愿意留在学校,有效控制了学校的辍学率。很少出现因父母外出务工而辍学。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关爱。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路径,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我们将会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不断努力,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生活的家园,成长的乐园”。
2024年7月15日
华佗镇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汇报材料
华佗镇中心小学现有留守儿童50名,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问题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现将学校留守儿童活动工作开展简单总结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到位。
学校拟定详细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计划”,成立了以程雪亚校长为组长,学校德育、教学、少先队等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班子、行政、班主任、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中。
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手拉手,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程雪亚校长亲自带头,学校班子行政、班主任、辅导员及科任教师全员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体系。要求结对子的教师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各班级、中队成立关爱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在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的组织下广泛开展手拉手活动,发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建立师、生级两级帮扶体系。
完善留守儿童建档工作。每学期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统计,班级、学校建立两级留守儿童花名册;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管理,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卡”。
二、教育突出重点,创新关爱主题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社会原因,部分留守孩子在行为、心理上存在或这、获那的问题。但是,在留守的孩子身上也有许多优点、闪光点,比如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普片优于一般孩子。所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我们突出两个重点,创新一个主题。
两个重点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好习惯养成教育;一个主题是展示留守风采。我们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业心理教师每周定期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班队会、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知识教育,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心理方法,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有效心理干预,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把“展示留守风采”主题作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切入点,让留守儿童优先参加学校的鼓号队、广播站、合唱团、书法、美术、音乐等兴趣小组,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提高了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大力发掘留守儿童中的优秀代表,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三、丰富活动载体,教育润物无声
我们组织策划了“我与老人谈谈心”、“爱心妈妈我真爱”、“我活动我健康”等主题活动,学校专门组织他们到敬老院与老人们谈心,邀请了留守儿童监护人、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活动中,努力为留守孩子创造美好的成长环境。活动中,一方面,我们突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表演、演讲、书法绘画、体育竞技等比赛创设了丰富的展示留守儿童风采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找到关爱,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会、班会活动。同时,我们加强对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要求各班级、各中队教师、辅导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更加细心、耐心、富有爱心,做到润物无声。
四、营造美好环境,建设留守乐园。
在校园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通过校刊、广播、主题活动等阵地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建设留守儿童快乐家园。目前,我校的新教学楼已投入使用。新的“留守儿童活动室”将要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温暖的“家”,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乐园,让留守儿童家长无后顾之忧。
五、学校牵头家庭,社会协调配合
最后,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还要家庭、社会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我们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强化教师家访制度,加强和学生家长、临时监护人的配合;同时,加强了和关工委、妇联、团委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片健康成长的蔚蓝天空。
华佗镇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工作的汇报材料
华
佗
镇
中
心
小
学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为留守儿童营造一片晴朗的天空
-----谢庄一小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汇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即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2024年起,我校就在全镇范围内启动“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现将这两年多来的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确定了工作目标
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为留守儿童营造了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还加强了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完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了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李淑军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在学校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全校确立了二十一对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
2、加强了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
3、加强同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三)明确职责,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1、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
2、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两免一补”、“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3、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4、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包制度和机制。
5、关爱经验交流
一是探索校内关爱制度。谢庄一小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总结出“三知道、一开展、三沟通、一代理”的校内关爱制度。“三知道”即:每个教师都要知道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及其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联系方式和代管人基本情况。“一开展”即:开展“书香校园”建设。学校举办文艺演出、体育竞赛等活动,并定期开通亲情热线电话、网上视频聊天等,让留守儿童消除心理孤独,感受亲情温暖;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和“五个一”活动等,使留守儿童在学习中成长。“三沟通”即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代管人、校外义务辅导员沟通,以便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一代理”即建立“代理家长”制度。学校组织党员、女教师负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辅导,为留守儿童送去切实关爱。
二是创建校外关爱机制。建立“一会、一员、一指导”的校外关爱机制,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有效沟通。“一会”即打破年级、班级的界限,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红领巾乡村文明理事会”,组长由各方面表现较好的高年级学生担任,本组的留守儿童可以参与理事会活动。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教师,定期了解有关情况。“一员”即聘请退休老教师暴文庆担任校外义务辅导员,负责了解掌握留守儿童的校外表现情况、做好留守儿童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定期向学校反 4 映有关情况。“一指导”即学校安排教师定期对代管人培训,提高代管人的道德素质和家教水平。
三是构筑三级责任网络。为确保关爱机制有效实施,学校实行目标管理,确立校长为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本班的直接责任人,少先队和任课教师则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者,形成职责明确的工作网络。并通过校级领导包村抓,一般教师蹲组抓,优秀学生一帮一,层层把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学校每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谢庄一小 2024.6
高河镇长铺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我长铺小学现有留守儿童33名,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问题历来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现将学校留守儿童工作开展简单总结如下:
一、学校高度重视,组织协调到位。
学校拟定详细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江五九校长为组长,学校德育、教学、少先队等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把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纳入班子、行政、班主任、辅导员的绩效考核中。
开展教师与留守儿童“手拉手,一帮一”的结对子活动。江五九校长亲自带头,学校班子行政、班主任、辅导员及科任教师全员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体系。要求结对子的教师定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帮助解决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各班级、中队成立关爱留守儿童互助小组,在班主任、中队辅导员的组织下广泛开展手拉手活动,发动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建立师、生级两级帮扶体系。
完善留守儿童建档工作。每学期要对留守儿童进行统计,班级、学校建立两级留守儿童花名册;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管理,为每一位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联系卡”。
二、教育突出重点,创新关爱主题
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是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家庭、社会原因,部分留守孩子在行为、心理上存在或这、获那的问题。但是,在留守的孩子身上也有许多优点、闪光点,比如留守儿童的自理能力、独立能力普片优于一般孩子。所以,在留守儿童的教育中,我们突出两个重点,创新一个主题。
两个重点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好习惯养成教育;一个主题是展示留守风采。我们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安排专业心理教师每周定期对需要帮助的孩子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班队会、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知识教育,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心理方法,通过对留守儿童的有效心理干预,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同时,我们把“展示留守风采”主题作为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的切入点,让留守儿童优先参加学校的鼓号队、国旗班、广播站、小记者站、合唱团、书法、美术、音乐等兴趣小组,通过学校的社团活动,培养、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大力发掘留守儿童中的优秀代表,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三、丰富活动载体,教育润物无声
我们组织策划了“爱心关注留守,展示真我风采”、“烛光计划,手拉手,暖留守”等主题活动,邀请了留守儿童监护人、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到活动中,努力为留守孩子创造美好的成长环境。活动中,一方面,我们突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我们通过表演、演讲、书法绘画、体育竞技等比赛创设了丰富的展示留守儿童风采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快乐,找到自信、找到关爱,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会、班会活动。同时,我们加强对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纳入继续教育学分体系。要求各班级、各中队教师、辅导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要更加细心、耐心、富有爱心,做到润物无声。
四、营造美好环境,建设留守乐园。
在校园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通过校刊、班刊、广播、旗台、主题活动等阵地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氛围。
建设留守儿童快乐家园。目前,我校的新教学楼已投入建设,预计今年12月份投入使用。新的“留守儿童活动室”将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温暖的“家”,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学习、生活的乐园,让留守儿童家长无后顾之忧。
五、学校牵头家庭,社会协调配合最后,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工作还要家庭、社会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我们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强化教师家访制度,加强和学生家长、临时监护人的配合;同时,加强了和关工委、妇联、团委及社会各界的联系,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一片健康成长的蔚蓝天空。
高河镇长铺小学留守儿童工作汇报材料
长铺小学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七日
用爱心点亮留守儿童孤独的心
(十二中柳建祖)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于2024年9月,是察尔汗中学的搬迁项目。建校六年来,在上级政府的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快速发展,初步实现了标准化办学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等教学手段)。
学校现有教职工89人,35个教学班,学生1735人,学生中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学生超过了90%,无本市户口学生占91%。今年我校留守儿童共计183名,占学生总数的11.1%。学生大多为我省民和、化隆、循化、甘肃等比较偏远的山区来格务工家庭。大多居住在我市三角地区,多为租住户。绝大部分为多子女家庭,家长(或监护人)文化素质较低,学生中隔代抚养以及二次留守现象十分普遍。
二、具体作法
为了满足流动人口子女接收良好教育的需求,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化。建校几年来,学校坚持对流动人口和少数民族学生 “不嫌弃、不抛弃”原则,对前来就学的适龄少年儿童敞开大门接受。克服了生员流动性大、家庭教育缺位错位等诸多困难。从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和德育教育入手,狠抓教育教学质量。2024年3月学校在总结了前几年留守儿童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正式启动了“亲巢”工程,为此我们作了以下工作:
1、留守儿童定位和调查建档
每年3月、9月份开学第一周,由政教处牵头,班主任具体负责,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学生的家庭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排查登记各班的留守儿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深入调查了解每位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确保每名留守儿童入学
每学期开学第二天,学校要召开会议,对那些没有来报到的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采取打电话、让学生带话、上门寻问等方式,了解他们上学存在的困难,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及时帮他们解决。使他们能和别的学生一样接受教育。
3、开展留守儿童“1、2、3、N”的帮扶活动。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家人的关爱,缺乏自信,学习偏差,行为习惯不好。针对这些特点,学校认真制定管理计划、留守儿童帮扶制度。学校建立班内的“一帮一”活动,即把班里品学兼优的学生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好伙伴。
学校领导、党员教师、班主任与留守儿童开展“一帮二、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主要进行“1、2、3、N”的帮扶活动:每年给自己帮扶的留守儿童过一次生日;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访问两次,阶段性的了解学生在家中的生活,学习成长情况;每学期与自己帮扶的学生期开展三次情亲活动(如郊游、购物等),从活动中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爱和关心等同于父母的爱;开展N次的谈心或学习辅导活动解决学生心理和学习上存在的问题。
4、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要求各班在各种活动中对留守儿童进行“三个优先”:各项文体活动中让留守儿童优先参加,在学习中优先辅导;在生活上优先照顾和关心。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六•一”演出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学生过生日,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会为他献上生日歌,并送上一个小小的礼物。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通过以上活动,使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5、加强家校联系制度。
我校在原来家访制度的基础上,依据现有情况,实行不定期的家访。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我校教师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学期中、学期末的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采用家访或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6、搭建家长与孩子沟通的平台。
我们的学生家长大多数都是在每年的四月到十月外出打工。还有近半年的时间在家里,由于自身文化素质较低,加之他们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的还不够,重男轻女的思想严重。所以他们常常外出打工时,就不
让女孩子上学,让孩子在家干家务。面对这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每学期开展了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一封信的活动,要求所有“留守儿童”为在外的父母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及要求都有具体规定。就内容而言,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任选,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信寄到远方的父母亲。
学校要求各班把写得好的书信,在班里读给学生听,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教育其它学生珍惜学习机会。
7、加强交流、提高家庭教育意识。
为了使家长认识到孩子的学习和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温暖的家这一道理,我们收集印发了一些有针对性较强的感人视频和资料,学校全体教师在课余时间通过家访、电话等形式多次与留守儿童家长进行交流和发放资料,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用投影组织家长观看视屏资料。通过多次交流、学习,大多数家长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不只是把孩子放在学校就行,还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情亲的感化。他们意识到孩子的学业和将来的重要性后,不愿出远门打工。在学校领导的带领和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我校留守儿童人数由“亲巢”工程前的三、四百人逐渐下降到今年的183人。有一半的学生摘掉了“留守儿童的帽子”,回到了父母温暖的怀抱,再次感受到家的温暖。教师的帮扶结对也由原先全体老师的“一帮四、一帮五”改减为现在的中层领导、党员、班主任的“一帮二、一帮一”。
三、取得的成绩
在上级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留守
儿童管理教育工作初见成效,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好评。学校留守儿童工作也得到格尔木日报、格尔木电视台、青海电视台经济频道、青海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总之,学校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关爱留守儿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他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做好这一工作,我们将不懈地努力,把留守儿童管理教育工作不断地向精细化方管理向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