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践研究》
课题准备阶段研究小结报告
通渭路小学 彭雅莉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自申报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课题组成员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展开、推进。为了把课题研究工作更有成效地开展下去,现将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优秀的人才是当今社会的支柱力量,国家、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大家都很关心教育质量,更关心素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以学生自主活动为特征,密切联系生活、社会和科技,在学生的实践与动手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科学结论,发现新知识、形成新认识。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所以,我们本着“让教学催生课题,以课题促进教学”的原则,研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践研究》这一重要课题。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实践有效途径、教学与评价研究, 并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本着教师自愿申报与学校考察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我们组建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张文博为课题组组长,尹丽萍、王燕红、张英、彭雅莉、熊秀媛等为课题组成员。九月初,我校举行了课题组成立大会。张文博校长首先宣读了课题组的组长、成员分工及其各自的职责。详细解读本课题实验的目标、内容、思路、方法及实施步骤等。对课题组实验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分工,责任到人,会议中课题组成员反复论证了课题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课题研究小组的成立为课题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证。
二、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学校组织课题实验教师及辅助课题研究的其他全体教师集中进行了座谈和理论学习,通过学习和座谈,使全体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课题研究的深远意义以及课题研究的紧迫性,同时也明确了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综合实践校本化这一新型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就为我校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比较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理论学习
我们按照课题研究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与自我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法》、《从发现身边的问题做起——教师教育科研的起步》、《国际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等一系列理论知识,理论学习为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积极参加课题培训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区教科室、市教科所组织的课题培训。2024年9月份参加市教科所举办的课题研究研讨会,为课题研究指明了方向;我校还邀请了专家给教师们进行教科研知识的培训,使我们受益匪浅,掌握了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五、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课题研究调查
1、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实效性。我们全校教师及学生当中,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问卷调查。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教师在综合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需求。使实验教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掌握课题研究方向,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综合实践课程的研发,切实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质量。教师问卷调查的面涉及到每一位教师,共计67份有效回收问卷,学生问卷调查的面涉及600名学生,共计600份有效回收问卷,课题组对收回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并用新课改理念加以具体分析。
2、调查兄弟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现状,测试学生活动能力,分析活动高效与低效的特征。从中分析出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真实的一面,从而有力地矫正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的方向。
六、收集整理资料
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全体实验教师查找了与本课题研究有关的学习资料及以前相关的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的实施起到了帮助和促进作用,我们将综合利用这些丰富而宝贵的资料,做好实施课题研究的一切准备。
七、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一)、课题组长工作制度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完成课题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和研究阶段性研究方案(计划),明确各阶段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布置各课题组成员完成自己的阶段性研究总结。
2、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规范研究过程,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3、组织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工作方向。
4、切实开展课题研究活动,包括理论研讨、课堂实践、测试统计、分析总结等。
5、及时向学校教导处及上级有关课题管理机构推荐组内教师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
6、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时开展中期研讨课评议及学术交流活动,互相听课,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并及时进行评议和记载,使学校科研工作在教学中落实,科研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科研成果在总结中推广。
(二)、课题组工作制度
1、定期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汇总研究成果。
2、认真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把课题研究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3、服从课题组负责人的工作安排,按时、按量、高质地完成布置的工作任务,累计三次不完成工作任务的,视为自动退出课题组。
4、课题组人员要积极撰写研究心得(案例、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等),积极推广新经验、新成果,宣传研究成果。
5、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化、制度化开展。
(三)、课题实施情况报告制度
1、课题组要定期向学校教研室报告课题实施进展情况,上交课题实施的阶段性总结等材料。
2、课题组主要参与者每人每学年至少上一节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观摩课,通过研讨课、示范课等方式带动课题研究的深入,依托“典型引路”来提升课题研究的水平。
3、在可能的情况下,向本校或友邻学校汇报(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4、每人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在课题活动中作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发言(最好以书面形式)。
5、每人每学年尽量有一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评奖或在校内交流。
(四)、课题组成员学习制度
1、课题组负责人定期召集课题组成员进行学习、研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端正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在各种教科研活动中,促进课题研究目标的全面落实。
2、课题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应做到有计划性、针对性、实效性、探讨性。
3、广泛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共同进步。如开展专题讲座、教学咨询、教学指导,听课、评课、说课等一系列的活动。
4、通过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案例交流评选、教学随笔评选等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载体。
5、课题组成员要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针对研究课题面临的问题大胆探索研究。
6、课题组和个人的学习、研究活动均应有记录。
(五)、课题组成员参加会议制度
1、全体课题组成员都要积极参加市、县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课题组组织的教育科研方面的会议,以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促进课题的良好开展。
2、课题组成员要根据学校课题组的安排积极参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与课题有关的会议或活动,确因故不能参加,必须事先向课题组负责人请假说明。
3、要树立时间观念,准时到会,不早退,不中途离场,不随意走动。
4、遵守会议纪律,培养良好会风。与会议、学习主题无关的书籍、报刊不得带入会场。要懂得尊重会议主持者,开会时不交头接耳,不随意喧哗,不做与会议无关的其他事情。要认真听讲、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并做好会议记录。
5、会后按有关要求,积极组织学习、讨论会议精神,并坚决贯彻执行会议决定。对布置的任务,要想办法按时做好。
(六)、资料保管制度
1、所有课题资料均应建立档案库,含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两类。
2、课题负责人要组织课题参研人员收集研究过程的资料,包括: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过程实录;调查报告、案例、经验论文;研究报告(中期、结题);结题评审鉴定书等。
3、学校教导处负责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分级建立课题的档案,每一阶段要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课题研究资料规范、整齐。
4、课题资料应分门别类,有序存放,便于查找。
5、对于资料严重不齐的课题,资料保管人员应及时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补充并归档。
(七)、经费保障制度
1、当课题申报立项后,学校将根据财力编制课题经费预算。
2、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将根据课题研究情况,力所能及地加大投入力度,确保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3、研究经费用于课题研究和各种研讨、交流、培训、评比等的支出。
八、实施成果
1、广大教师深刻了解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对此课题的内涵有了全面领悟,这是课题开展的思想基础和质量保障的根基。
2、制定课题研究工作制度
3、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学生活动资料集。分年段的调查结果使实验教师有了新的研究方向和依据。
4、形成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研究问卷调查及分析报告集。
5、前期参与研究的课题《构建“高效课堂”有效途径与策略的研究》,获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参与研究的课题《校本培训机制的研究》,获甘肃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奖”。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的经验,并通过此研究,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已有所提升,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九、存在的问题
1、准备阶段从2024年9月—2024年12月,累计4个月时间,时间有些仓促,致使初级阶段的宣传具有片面性。
2、课题研究组成员教年轻,在定夺人选时尽管做到了精挑细选,把最有能力的教师选拔了出来,但年轻化因素还是显得经验不足,在研究过程中理论基础难免有把握不准的现象。
3、尽管综合实践活动力争多样性、技能性,但实际操作中有一定难度.十、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宣传力量,强化教师对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从思想感悟上更进一个台阶。
2、加强年轻教师的课堂培训力度,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为课题研究出谋划策,最终把研究成果融进自身教学里,使其发挥直接作用,产出效果来。
3、适时邀请课题顾问组、指导组到校指导工作,为课题研究导航。
4、在指导组的合议指导下对准备阶段的各项研究成果再作修改、矫正。
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我们将全力以赴地投入到课题的实施阶段。在准备工作中,我们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我们一定会不断地改正和解决,加倍努力,圆满地完成课题实验任务!
《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课题研究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 全员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一直是我校比较关注和重视的课程,如何深入开展和有效实施正是学校要研究的问题,因此接到我校此项课题立项的通知后,学校就积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于2024年9月24日,我们在学校多媒体教室召开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化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的启动会和开题报告会。明确了课题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然后专家组对此课题组成员进行现场答疑、互动交流,同时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使方案进一步完善。其他的课题组成员人手一本课题报告,同时发动全校教师参与讨论,请他们明确我们的研究任务,对课题有更加充分的了解,为做好课题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举办相关的辅导活动,打开思路,开阔视野,明确方向,把握课题研究开展的具体要求。
2.“三级”管理层层落实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的校本研究过程中,为了确保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有序推进,我们采用了“三级”管理模式。即先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校、社区的需要确定研究课题,制订出初步的可行性研究方案,然后上报给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进行初步审定,最后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审批、备案。教师在领导小组的指导、支持下,依照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这些措施保证了课题研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计划周密 重在实践
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培养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学科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把综合实践课程开展成既能促进学生学习,又能提高学生的素养的活动。已初步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的综合实践系列活动。
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让学生们亲近社会、学习知识、开阔眼界,增强实践能力。学校63名学生步行到膨润土有限公司参观。活动内容包括:观看企业安全教育短片、现场问答、参观生产线、参观原料成品车间、参观厂区等。本次参观活动学生特别感兴趣,通过参观,学生知道了膨润土的相关知识,了解现代化外资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理念和人文的企业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给现代化企业带来的丰厚经济效益,领略家乡与众不同的现代特色工业,感悟劳动光荣的美好情操,接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教育。同时也明白,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将来在现代化的外资企业立足。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开始关注社会,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在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要走出课堂、教室这一狭小的生活空间,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形成课程资源的整合,这就必须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把课堂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超越书本的局限,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增强科技意识,掌握迈入新世纪必需的技能。
同学们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茁壮成长。
二、总结成果 积累经验
经过近半年的研究,我们认为: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课程形态。通过近半年实验,积累和丰富了学生直接经验,而且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校学生整体素质普遍提高。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上,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教育功能。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反思不足 有的放矢
随着课题的深入实施,在收获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我们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师资配备不足
目前,我校没有专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学生活动的指导力量不足。由于没有专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落实不到位,研究不深入。指导教师从哪里来、如何选派指导教师?是目前教师配备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
(二)课题研究不够深入
经过与实验教师的座谈,大家对研究课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普遍认为课题研究只是注重了搜集资料、参观展览等,没能充分得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和研究性。
(三)受学校安全问题的困扰,不敢组织学生放手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是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走出校门亲身实践。但是由于学校安全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为避免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学校尽量减少学生的校外活动。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制约了课题研究活动的进行,导致了“表面化”、“形式化”。
四、明确目标 多方举措
(1)必须注重学习实施和教师培训的有机统一。
综合学习课程的实施对教师知识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识方面,任何一个课题的研究,都最少涉及到两个以上的知识领域。能力方面,它需要发现
问题、课题设计、社会调查、数据处理、报告撰写等方面的能力。这些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的教师,大都是师范专业培养出来的,对专业以外的知识知之不多,知之不深,再加上我们的教师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中摸爬滚打,对于学科教学十分在行,而对于课题研究,就不那么得心应手。因此,在课程实施中,要加强教师的培训,使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教师在专业领域、研究方法上准备还不足。基于这一点,我们认为,在综合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应当加强教师的合作。综合学习课题,都具有跨学科的特征,以学科为划分依据的教研活动难以适应综合学习开展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也都突破了学科界限,这样的交流形式,应当制度化,让教师交流体会和策略,商讨疑难问题,分享做法与经验,在促进课题实施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当然,任何培训都不是一步到位的,立足于本职工作的教师培训更是如此。因此,可以将考虑分层、分模块培训,使各层次的教师都得到逐步地提高。
(2)教师的辅导介入要有适度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过程、重方法。但是在具体的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仍是转变不了观念,把过去的教知识变成了教活动。也有的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重过程和体验,教师只要在开始时引导一下,就可以完全放手了。而在综合实践课标中,我们知道,尽管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但教师仍有责任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适当帮助、适时调控。因此,我们既要避免对学生学习过程深度卷入,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应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依据具体问题和活动情境,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在探索中前行,扎实落实、勇于实践、勤于反
思,使我们的课题实验圆满结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在活动中,既要对所学的各科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综合,又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以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自主性。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实践过程和呈现结果。教师的指导应有利于学生自主活动的开展和深化。
(4)开放性。强调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在时间的安排、过程的实施、知识的运用和获取等方面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为学生发展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5)生成性。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建构自我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这些内容不像学科知识那样靠‘告诉’的方式获得,而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亲历和体验而不断生成的。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2)面向学生生活;(3)注重学生实践;(4)强调活动综合;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要求:
(1)学校能够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开启、开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表)
(2)学校领导重视课程开发团队建设,设立专门组织管理机构,具体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机构、制度)
(3)要制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规划方案。(学校规划方案)(4)各年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具体、可操作;学校各个班级有完整的活动档案,确保学习活动过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学校档案室)
(5)参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至少一年以上。(老师)(6)学校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学校)(7)教师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案。(老师)
(8)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组织管理部门对教师指导学生的效果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之
研究性学习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性学习的内容:
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启迪思维,激发探究热情;要加强与学科课程的联系,再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地应用各科知识。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流程:
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实施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选题、分组、选出课题组长进行小组分工、设计研究方案,及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执行阶段。按照已经拟定好的研究方案,进行观察、实施,按小组分工收集研究课题所需要的事实材料或数据。●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材料、分析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四、研究性学习类成果的要求:
(1)参评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至少一年以上。
(2)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3)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要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4)研究性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具体、可操作。
(5)班级有完整的活动档案,确保学习活动过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
五、研究性学习成果需提交的资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3)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
(4)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含申报成果的教案)(5)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课题题目、背景、目的意义)(6)制定的研究方案。(课题题目、研究的内容、步骤、方法、时间、条件、分工等)
(7)实施的研究过程。(查阅资料、调查走访、讨论分析等活动的图文、视频资料。)
(8)研究成果。(论文、图表、模型、多媒体演示、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9)教师撰写的经验总结性材料。(10)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的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综合实践活动之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一、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概念: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会和社区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宗旨的学习领域。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
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根本特点体现在活动的社会性上,是在实际的社区或社会情景中开展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因而,其基本内容是指在特定的社会背景条件下,以主题的形式开展各种服务性活动和实践性活动。
(1)社会实践活动领域:
① 社会考察、调查、内容一般涉及本地区或社区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状况、地理、建筑和人文景观、商业设施、文化古迹和文化遗产等。社会调查可结合学科学习进行。② 社会生产劳动。包括工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劳动、校园劳动等。③ 参观游览。一般指配合专题教育进行的,包括参观德育基地、参观国防教育基地、参观科技园、参观博物馆、观赏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等。(2)社区服务活动的领域:
① 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和家政服务。如拥军优属活动、敬老助残活动等。一般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展开,以学年确定服务对象,定期进行。
② 社区管理服务。包括法制宣传、社区学校辅导、扫盲辅导、板报画廊宣传、科普宣传等。
以上两个领域的活动均要体现一定的学科性,要让学生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展开活动,学以致用,并在活动中丰富知识。
三、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基本过程:
1、社区服务的一般过程
(1)明确社区服务的活动项目
学校和教师结合社区背景,根据中小学生的特点,在社区调查或考察的基础上,确定社区服务的活动项目。(2)确定社区服务的目的和活动对象
具体提出社区服务活动的目的确定活动对象或活动区域。社区服务的对象可以是社区特殊的社会群体(如孤寡老人、残疾人、幼儿等),也可以是社区的经济机构(如商场、农场)、政府机构、(如环保部门、宣传部门)、文化机构(如图书馆、电影院)。
(3)与社区服务对象或机构取得联系,制定具体的活动时间和活动方案。(4)实施社区服务。根据社区服务活动方案,展开具体的社区服务活动过程。
(5)社区服务活动的总结。总结并交流社区服务活动的体验和感受。
2、社会实践(考察、参观和访问)的基本过程
(1)提出或选择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主题,提出活动目标,确定社会考察、参观、访问的地点、对象、时间,并有学生自主的制订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方案。
(2)与考察、参观、访问的对象(人或机构)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和磋商,确定具体的活动时间表。(3)准备必要的活动设备。
(4)进入实际社会情景,展开实质性的考察、参观、访问活动,收集资料。
(5)撰写考察、参观、访问的活动报告。
(6)相互交流考察、参观的体会,分享不同的感悟,进行活动总结。
四、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成果的要求:
(1)参评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至少一年以上。(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目标明确,内容设计合理,课程实施与评价具体、可操作性。
(3)班级有完整的活动档案,确保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
五、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类成果需提交的材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3)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4)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教师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方案。
(6)组织学生实施活动过程的视频、照片、体验心得等档案材料。(7)所实践、服务单位的证明材料。(8)学校教师的总结材料。
(9)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效果的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综合实践活动之
技术教育
一、技术教育的概念和内容
技术教育以项目设计与制作为主要形式。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实践与职业体验、技能练习与技术试验以及信息技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等。
内容:项目设计与制作,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制作、应用设计等类型。社会性活动的设计如一次社区宣传活动规划,一次环境保护活动的设计;制作、应用设计,如改进某一设备,设计某一产品等。
二、技术教育类成果的要求:
技术教育活动主题的选取应与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内容有效整合,与理化生、体音美等学科的实验和体验紧密结合。
注:技术教育实践活动既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又是一种技术手段,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支撑。
三、技术教育类成果需提交的材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2)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总体方案。(3)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4)一学年综合实践活动教案。(5)教师指导技术教育活动方案。(6)学生作品的构思设计方案。(7)制作或创意作品(图片)。
(8)活动过程的视频资料及教师评价意见。(9)申报人撰写的经验总结性材料。
(10)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办公室对教师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价意见,以及获奖情况评价认定。
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起着必要的补充和拓展作用,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校本课程建设优秀成果评选项目按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教材类和教学类两个成果类别进行评选。成果的征集面向从事中小学校本课程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个人和团队。
一、校本课程教材成果的概念:
校本课程教材指编写者自主开发,具有原创性、地域性、教育性、实用性,系统讲解某一领域知识的教学材料汇编或正式出版物(文本教材)。
二、校本课程教材优秀成果的要求:
(1)要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政策规定,体现新课程理念。(2)从校本实际出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
(3)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行文流畅,用语规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便于讲解或自学,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际能力的培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4)课程不存在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5)成果要求不少于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6)成果确系根据学校实际自主开发,严禁抄袭。(7)成果著作权可以是个人或团队或单位。
(8)成果不包括学习辅导用书、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参与编写的国家和全省地方课程教材等。(校本课程教材成果必须是列入课程表,有师生共同在课堂上使用的教材,校本教材与国家教材和地方教材是并列的而不是附属的关系。)
三、校本课程教材优秀成果参评材料:
(1)申报教师填写《商丘市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成果申报表(教材成果类)》。
(2)提交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
(3)教师撰写的校本课程纲要并附学校课程评审委员会审议结果。(4)文本教材。
(5)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每周的教学活动次数、教学活动形式、教学活动目标)(6)学校对课程学习的评价结果。校本课程之
教学类
一、教学类成果的呈现形式
提交教学视频课例光盘(一课时)和相应的教学设计。视频课例征集的范围是校本课程有效实施的典型课例(其形式相当于我们报视频优质课)。教学成果必须与教材成果一起申报,它是教材成果的附属成果,不能单独申报。
二、参评校本课程教学优秀成果的基本要求:
(1)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政策规定,体现新课程理念。参评课例应该是能够体现本校校本课程实施的典型课例,能反映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较强的代表性和科学性,以及较高的推广价值。
(2)课堂教学目标具有适宜的难度,密切结合教学场景和学生实际,目标表述具体明确,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反映本校特色。(3)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实施灵活规范,教学过程层次清晰简明,教学效果明显。
(4)教法运用与学法指导具有实效性和创新性。教学评价科学,操作性强,能够彰显学生个性。
(5)富有创造性教学情景,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体现出一种对话式的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的活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参与,独立思考,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不断反思,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商丘市基础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建设培训会
会议摘要
十字绣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手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流行于欧洲和美国以及亚洲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它是一项易学易懂的手工艺爱好,因此流行非常广泛,受到不同年龄的人们的喜爱。近年来,十字绣来到了中国。在中国这个传统的刺绣大国,更加深受人们的喜爱。你只需花一点点时间,一点点的耐心,再加上一点点信心,就能完成一幅令你自己也觉得很有成就感的十字绣作品了。
一、课程目标
1、了解十字绣是古典、时尚与美的结合,一切着眼于自己的美丽和自己所追求的美丽,亲身体验刺绣艺术的迷人魅力,以及给现代家居装饰所带来的巨大变革。
2、通过缝制“十字绣”,来锻炼手的灵活性,同时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品位。
3、了解“十字绣”不仅可以悦性怡情,还可以大大满足自己的成就感,绣品作为亲手制作的礼物送人是最佳的传情达意的方法,也是最值得珍藏的。
二、课程内容
1、了解“十字绣”的起源十字绣起源于欧洲,最初是在宫廷中风行,后来传入民间。18世纪中期逐渐产生了一些商业组织对它进行不断加工和完善。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它在国外已经演变为一项涉及多行业的产业。十字绣可以用于很多场合,如:工艺品、家居、装饰等,同时也可以自娱自乐,体现出个人风格。
2、熟悉十字绣的基本材料。十字绣的基本材料是刺绣线和特殊工艺制作的网格面料,只要有设计图稿并掌握基本的刺绣方法就可以进行。
3、掌握十字绣的基本方法。十字绣的绣法非常简单,只需根据设计图稿在网格面料上将线通过十字交叉的方式穿过网格即可。由于已经有几百年的发展,各种颜色的刺绣线被人们编上了号码,每幅图案都被设计师作了特殊处理,每张设计图稿都是按照线号来制作的。即使是很复杂的图案,只要按照设计图稿的位置选用适当的线进行刺绣即可完成。
4、引导学生在欣赏各种“十字绣”作品的同时对十字绣进行创新设计。十字绣可分:卡通类、人物类、风景类、花卉类、动物类等……
三、课程实施建议
1、教师在辅导学生实际制作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作品的构思和制作上,要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创新,科学合理。
2、在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协作的关系。
3、在讲授技巧时,要熟练演示,步骤清晰,讲解透彻,点拨精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去完成。
4、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传授一些基本的制作方法,这些方法要有非常鲜明的实践性,要学以致用,尽可能地把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能力。
5、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是否积极参与,在创造过程中他们合作是否成功,在原有的基础上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6、让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十字绣”作品,是学生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活动安排
第二周了解十字绣的文化历史 十字绣的成品欣赏第五周十字绣的品牌与种类 十字绣的材料和工具第七周全针绣 半针绣第九周四分之一绣 四分之三绣第十二周回针绣 勾边第十四周十字绣的基本技巧 十字绣的保管第十七周十字绣绣布、绣线、绣针的挑选 如何识图第三周学绣十字绣第六周十字绣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八周学绣十字绣(请专业人士指导)第十三-十六周互帮互学完成十字绣第十七周作品展 总结体会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计划
语文课题组
一、指导思想
在三年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教学与实验研究活动中,本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学期课题组重点研究如何让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保持常态化,并做好08教学实验研究的阶段总结,整理相关材料,参加学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会。
二、工作措施
1、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总结前期研究情况,明确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确定本学期研究方向。
2、根据尚志市教育局教学意见,本学期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专题教育的内容及课时安排如下:(不包含利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的专题教育)
(1)、反毒品教育:7-9年级各1课时;
(2)、环境教育:7-9年级各2课时;
(3)、预防疾病教育:7-9年级各1课时;
(4)、安全教育:7-9年级各2课时;
(5)、身心健康教育:7-9年级各2课时;
(6)、法制教育:7-9年级各2课时。
其余课时则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和四条主线(走进自然、走进人文,关注自我、关注社会)策划和设计开展与本地学生特点相适应的多样化活动。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行之有效的的活动实施,逐步实现“让学生做一个完全的人”的课程目标。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要紧紧围绕“四条主线”、做到“四个结合”、体现“四条原则”。
“四条主线”:
人与自然—→亲近自然—→关注家乡和祖国自然环境;
人与文化—→感受人文—→领略宜都风土民情、宜昌人化及中华千年文化; 人与社会—→亲近家乡—→认识身边社会及现实世界;
人与自我—→认识自我—→开发塑造自我和建立完善自我的意识。
“四个结合”:
在主题确定上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
在资源开发上做到“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
在内容整合上做到“综合实践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在课时安排上做到“集中组织与分散活动相结合”。
“四条原则”;
由小到大原则---体现“大课程框架、小课程开发”的理念;
由内到外原则---课程活动空间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由近到远原则---从学校、家乡辐射到更大范围乃至国内外;
由浅入深原则---从学生直接经验出发到全面加深和提升。
4、整理2024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成果,积极组织教师撰写教研论文和优秀课例,写出阶段总结报告,上送湖北省教研室,力争获得“湖北省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5、系统整理课题组各项资料,继续充实西湖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内容,建设“西湖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网页,为课题鉴定做好准备工作。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