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认知心理学考纲解读(合集五篇)

最新文章

第一篇:认知心理学考纲解读

认知心理学考纲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1:理解何谓认知,何谓认知心理学

相关知识点1: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广义的认知心理学(Page 1)考题预测1:较为基本的内容,内容也少,填空题

教学目标2:了解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能区分是否是认知心理学涉及的研究问题 相关知识点2:主要研究范围(Page 1);难以触及的问题(Page 16)考题预测2:出单项选择比较方便,也符合掌握和考查的层次

例如,以下哪一项包含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A.人工智能 B.需要 C.性格 D.能力

例如,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内?()

A.心理旋转 B.形式逻辑推理 C.层次需要理论 D.模式识别

教学目标3:掌握信息加工的观点,以及此基本观点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 相关知识点3:信息加工的观点(P1-2,P15-19)

考题预测3:基本的考查方式是简答题,例如信息加工观点对人的认知加工都持有哪些看法?如果要深入考查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出材料题,例如给出鬼城模型的有关理论问是否符合信息加工的观点,为什么?或者给出加工水平说对加工序列的有关看法,问是否符合信息加工的观点,为什么?此知识点掌握难度较大,考查的可能性比较小。

第二章知觉

教学目标1:理解知识经验和知觉加工的关系,了解有关现象或实验研究,并掌握有关概念

相关知识点1.1:证明知识经验在知觉中作用的三个实验:音素恢复、语法与句子知觉、场景中对象的搜索(Page 21-23)

考题预测1.1:不会直接考查实验的内容,太细太琐碎,让学生记住也没有意义,可以给出实验的概括说明,让学生判断能够说明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说明了哪一类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参与,可出选择题

例如,人在知觉一个句子时可以根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而把一个词所缺失的字母(音素恢复起来),这说明了什么?()A.长时记忆以语义为主要编码 B.自下而上的加工在知觉中的作用 C.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作用 D.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的区分

例如,人在知觉一个句子时可以根据上下文和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而把一个词所缺失的字母(音素恢复起来),这说明何种知识经验在知觉中的参与?()

A.发音规则 B.语法 C.句法 D.词法

相关知识点1.2:假设检验说的要点,刺激物说(Page 24-25)

考题预测1.2:一般可作为简答出现,难度一般,也可作为选择出现,提问以下哪一选项符合假设检验说 或刺激物说

相关知识点1.3: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的实验(Page 25-27)

考题预测1.3:不会直接考查实验,可将实验作为材料给出问该实验可以证明什么?也可以将材料压缩,作为选择题,问该实验支持下面哪一个选项。

相关知识点1.4:整体加工与局部加工的两个实验(Page 27-31)

考题预测1.4:不会直接考查实验,可将实验作为材料给出问该实验可以证明什么?也可以将材料压缩,作为选择题,问该实验支持下面哪一个选项。

相关知识点1.5:字词优势效应的实验及解释(Page 44-46)

考题预测1.5:不会直接考查实验,可将实验作为材料给出问该实验可以证明什么?也可以将材料压缩,作为选择题,问该实验支持下面哪一个选项。而关于字词优势效应发生机制的解释,可以简单题,或作为选择。

相关知识点1.6:客体优势效应的实验及解释(Page 47-51)

考题预测1.6:不会直接考查实验,可将实验作为材料给出问该实验可以证明什么?也可以将材料压缩,作为选择题,问该实验支持下面哪一个选项。而关于字词优势效应发生机制的解释,可以简单题,或作为选择。

相关知识点1.7:相关概念

相关知识点1.7.1:音素恢复效应

相关知识点1.7.2:自上而下的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 相关知识点1.7.3:自下而上的加工或数据驱动加工 相关知识点1.7.4:结构优势效应 相关知识点1.7.5:字词优势效应 相关知识点1.7.6:客体优势效应 相关知识点1.7.7:字母优势效应 相关知识点1.7.8:完型优势效应

考题预测1.6:典型的考查方式为名词解释;也可作为填空挖掉关键词;或选择题,陈述定义,问哪一项是定义所陈述的概念;更为综合的选择题可以问哪一项体现知识经验与知觉的关系,哪一项不属于结构优势效应

教学目标2:理解模式、模式识别的概念,掌握模式识别的几种学说,并了解各模型的有关实验 相关知识点2.1:模式与模式识别的概念(Page 31)

考题预测2.1:典型的考查方式为名词解释;也可作为填空挖掉关键词或选择题,陈述定义,问哪一项是定义所陈述的概念;灵活一点可以给出心理现象,让判断是否属于模式识别 相关知识点2.2:模板说的要点(Page 32-34)

考题预测2.2:简单题比较能体现内容及考查要求,例如简要陈述模板说对模式识别的看法,或简要说明模板说存在的缺陷;或改造为选择,问哪一个选项符合模板说的看法;或改造为选择,问哪一项不是模板说的缺陷;

相关知识点2.3:原型说(Page 34-37)

考题预测2.3:简单题比较能体现内容及考查要求,例如简要陈述原型说对模式识别的看法;或改造为选择,问哪一个选项符合原型说的看法;

相关知识点2.4:特征说的证据:英文字母识别混淆、特征觉察器、网象固定(Page 39-42)

考题预测2.4:选择题,问以下哪一项不是人可以识别特征的证据;简答,证明特征可以得到识别加工的证据都有哪些?

相关知识点2.5:特征说的看法(P 37-38)

考题预测2.5:简单题比较能体现内容及考查要求,例如简要陈述特征说对模式识别的看法,或简要说明特征说存在的缺陷;或改造为选择,问哪一个选项符合特征说的看法;或改造为选择,问哪一项不是特征说的缺陷;

第三章注意

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各种注意模型、注意理论,深入理解各种模型是如何看待注意的实质,是如何看待注意功能实现的机制

相关知识点1.1:过滤器模型的理论要点 相关知识点1.2:衰减器模型的理论要点 相关知识点1.3:反应选择模型的理论要点 相关知识点1.4:中枢能量理论

相关知识点1.5:两种加工说与特征整合理论

考题预测1:简单是比较典型的考察方式,例如简述过滤器模型的理论要点,简述中枢能量理论的要点。更深入一点的简答,可以询问衰减器模型是如何看待注意的本质的。各种模型的有关实验,因为实验心理学中有所涉及,此处并不考察

相关知识点2: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的定义与特征(Page 65-66)

考题预测2:名词解释来考查概念;简答来考查控制加工或自动加工的特点,或改造为选择,问下面哪一项不是控制加工或自动加工的特点?

第四章记忆结构

教学目标1:理解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对记忆的划分,了解有关的区分各种记忆类型的证据,进而掌握感觉记忆具有的特征

相关知识点1.1: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受伤运动员,小白鼠电休克,遗忘症,自由回忆实验(Page 71-74)考题预测1.1:不是重点,以选择为主即可。问哪一项是短时记忆存在的证据;深入的选择题,可以描述一个现象或实验处理,问根据短时记忆会发生什么?

例如,把小白鼠放到高台上,当它跳下来被地板上的电网电击到的时候,这时给小白鼠脑部一个电休克,请问再次把小白鼠放到平台上可能会发生什么?()

A.小白鼠继续往下跳 B.小白鼠不再往下跳 C.小白鼠原地趴下

D.小白鼠有所犹豫,但不往下跳

相关知识点1.2:感觉记忆:图像记忆的特点与声像记忆特点(Page 76-80)

考题预测1.2:简答,例如在编码、容量、保持时间、遗忘方面图像记忆有什么特点?在编码、容量、保持时间、遗忘方面声像记忆有什么特点?

或选择,问下面哪一项是图像记忆或声像记忆的特点,例如,以下哪一项是图像记忆的编码的特点?

A.保持时间极短,极限是1秒钟 B.以AVL单元为主 C.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D.绝对不能发生信息整合

或给出书上的实验,问说明图像记忆或声像记忆的哪一方面的特点,例如,在部分报告法中,在字母矩阵消失后,将圆形标记呈现在原先某个字母的位置上,要求被试报告该位置的字母,但是被试对该字母报告的证据率很低,这说明()

A.保持时间极短,极限是1秒钟 B.以视觉物理特征编码为主 C.感觉记忆存在逆向掩蔽 D.感觉记忆会发生信息整合 教学目标2:识记、掌握加工水平说的理论观点,理解加工水平说对记忆的看法,并进一步理解其与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对立及根本观点的不同(P85-89)

相关知识点2:加工水平说对加工水平和加工水平与记忆关系的看法,加工水平说关于复述的看法,加工水平说对加工一致性的看法,加工水平说关于加工序列的看法(Page 85-89)考题预测2.1:论述:加工水平说对记忆的有关看法

考题预测2.2:材料题,难度比较大,问与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的区别; 考题预测2.3:选择,不随意学习实验证明了下面哪一项观点?

考题预测2.4:选择题,关于复述的实验材料,问证明加工水平说的何种观点

考题预测2.5:简单题,问加工水平说对加工水平的看法,及其与记忆关系的看法;也可以改造为选择,问哪一项符合加工水平说的看法

第五章短时记忆

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短时记忆的各方面的特征,对其中涉及到的经典实验要有所了解 相关知识点1.1:短时记忆容量的特征(Page90-96)

考题预测1.1:简单为较为合适的题型,能覆盖较多书本内容,分值比例恰当,主要包括容量大小、存储单位,组块的形成、时空组块等问题

组块也可以作为概念通过名词解释、填空来考察 时空组块或者分组可以通过填空来考察

相关知识点1.2:短时记忆编码的形式(Page 96-101)

考题预测1.2:简答:短时记忆编码都存在哪些形式?听觉编码(AVL单元),视觉编码,语义编码。涉及到的实验不是考查重点,也可以概括实验结果,作为选择题问,证明了哪一种编码形式的存在 相关知识点1.3:短时记忆提取的特点与有关模型(Page 101-107)

考题预测1.3:简答题,虽然不太恰当,问有关短时记忆提取的模型都有哪些;也可以改造为选择题,问下面哪一个项是有关短时记忆提取的模型;如果要考查Sternberg的经典实验,也可以陈述Sternberg实验的结果,问下面哪一选项是Sternberg认为的短时记忆提取方式? 相关知识点1.4:短时记忆遗忘的进程与机制(Page 107-109)考题预测1.4:结合书上的有关实验,出选择题即可 考题预测1:论述题:短时记忆各方面的特征

第六章长时记忆

教学目标1:识记、掌握长时记忆存储的有关模型的理论要点,理解各种模型是如何认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存储和提取的

相关知识点1.1:层次网络模型 相关知识点1.2:激活扩散模型 相关知识点1.3:集理论模型 相关知识点1.4:特征比较模型 相关知识点1.5:HAM模型

考题预测1.1:本章的理论、模型,其概括程度比较高,比较抽象,理解起来难度稍大,所以考查时相对要降低些难度,简答题是比较合适的形式,例如

简述层次网络模型有关内容 简述激活扩散模型有关内容 简述集理论模型有关内容 简述特征比较模型有关内容 简述HAM模型有关内容

简述层次网络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关观点 简述激活扩散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关观点 简述集理论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关观点 简述特征比较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关观点 简述HAM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关观点

简述层次网络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利用的有关观点 简述激活扩散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利用的有关观点 简述集理论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利用的有关观点 简述特征比较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利用的有关观点 简述HAM模型对长时记忆信息提取利用的有关观点 考题预测1.2:关于模型的细节也可以作为选择题或填空

例如,给出范畴大小效应、熟悉效应或典型性效应的现象描述,问层次网络模型是否可以解释这种现象,设置选项问哪个模型可以解释此现象,或者问哪种模型不能解释这种现象 例如,描述理论的有关要点,问该理论是否分级存储,或问是否存在计算

例如,模型中每一个概念都由一集信息或要素来表征,这些信息集可以分为

集和

集;特征比较模型将一个概念的诸语义特征分成两类:一类为

,即定义一个概念所必须的特征;另一类则为

,它们对定义一个概念并不必要,但也有一定的描述功能。

考题预测1.3:综合型题目,比较计算模型与预存模型,这类题目难度超大,应该不会轻易出

教学目标2:理解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区分 相关知识点1.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的概念

考题预测1:名词解释、填空、或者陈述概念,问下面哪一个选项是此陈述对应的概念 8.下面哪一种属于语义记忆?()A记得下周三早上空腹

B头脑中储存的与英文单词“table”有关的知识 C关于如何驾驶直升飞机的知识

D记得两年前在某电影院看过一部电影

第七章表象

教学目标1:理解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在此基础上理解在心理旋转与心理扫描中体现出来的表象的功能与特点

相关知识点1.1:证明与知觉的机能等价的实验:定位实验、锐敏度实验、McCollough效应、选择性干扰(P 133-137)

考题预测1.1:不会直接考查实验的内容,太细太琐碎,让学生记住也没有意义,可以给出实验的概括说明,让学生判断是否是机能等价的支持证据,或者问哪一个实验不能支持机能等级

例如以下是利用将知觉条件与表象条件下完成的同种作业进行比较的方法来研究表象与知觉的机能等价的实验是()

A定位实验

B锐敏度实验

C选择性干扰实验

D McCollough效应实验 相关知识点1.2:心理旋转(P140-147)

考题预测1.2:简答:心理旋转存在哪些特征,或是选择题问,下面哪一项是心理旋转具有的特征 例如,以下关于心里旋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立体对与镜像对称对的正确反应为“不同”。

B实验时被试是通过将图形结构简化为某种类型的代码再进行比较判断的。C心理旋转实验证明心理旋转的速率是相对稳定的。

D 心理旋转实验说明对三维空间的转动想象难于二维平面上的。相关知识点1.3:心理扫描(P148-152)

考题预测1.3:填空,心理扫描实验主要涉及

。也可作为简答,心理扫描都表现出哪些特征?

教学目标2:理解表象作为长时记忆的一种编码形式 相关知识点2:Paivio的实验(P 139)

考题预测2:选择:Paivio的实验证明了下面哪一项

第八章概念

教学目标1:了解逆向学习曲线与空白试验法,理解逆向学习曲线和空白试验法揭示出来的概念形成在策略、过程方面的特征

相关知识点1.1:逆向学习曲线(P163-164)

考题预测1.1:不会直接考查实验的内容,需要学生掌握逆向学习曲线揭示出概念形成的进程是突变的,以及记忆在其中的作用

选择题即可,问下面哪一项是逆向学习曲线揭示出来的概念形成中的特点 相关知识点1.2:空白试验法(P165-170)

考题预测1.2:掌握空白试验法揭示出了哪些概念学习的特点:策略和进程 选择题即可,问下面哪一项是空白试验法揭示出来的概念形成中的特点

教学目标2:理解不同学说对概念结构的看法,认为概念是如何构成 相关知识点2.1:特征表说(P 170-174)

考题预测2.1:选择:下面哪一项符合特征表说对概念结构的看法 相关知识点2.2:原型说(P 174-178)

考题预测2.2:选择:下面哪一项符合原型说对概念结构的看法

第九章问题解决

教学目标1:掌握问题、问题解决的概念 相关知识点1.1:问题的成分(P181)

考题预测1.1:简答,问题包含哪些基本成分;或选择,哪一项不是问题应该包含的成分 选择题即可

相关知识点1.2:问题解决的特征(P183)

考题预测1.2:简答,问题解决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或选择,哪一项不是问题解决必须具备的特征 选择题即可

相关知识点1.3:问题空间与问题解决过程(P183)

考题预测1.2:问题空间作为名词解释考察,也可以考查根据问题空间对问题解决的定义,作为名词解释 问题解决过程作为简答,问题解决的阶段有哪几个;或选择,哪一项不是问题解决的阶段之一,选择题即可

教学目标2:了解问题阶段的策略

相关知识点2.1:算法和启发法(P 170-174)

考题预测2.1:可以出一道简答题涵盖所有的问题解决策略,也可以将算法和启发法可作为填空题。或者描述某一种策略,要求选择哪一选项是所描述的策略

第十章推理

教学目标1:了解三段论的有关理论,进一步了解各理论的要点 相关知识点1.1:气氛效应理论 相关知识点1.2:换位理论 相关知识点1.1:心理模型理论

考题预测1:选择题即可,可以问下面哪一选项是关于三段论的理论。或者陈述某一关于三段论的观点,问该观点是哪一选项的理论所具有的

教学目标2:了解线性三段论的有关理论,进一步了解各理论的要点 相关知识点2.1:操作模型和空间表象模型 相关知识点2.2:语言模型

相关知识点2.1:语言-表象混合模型

考题预测2:选择题即可,可以问下面哪一选项是关于线性三段论的理论。或者陈述某一关于线性三段论的观点,问该观点是哪一选项的理论所具有的

教学目标3:了解命题检验的有关实验,进一步了解命题检验过程的特点 相关知识点3:四卡片问题及理论解释

考题预测3:选择题即可,可以问下面哪一选项是关于命题检验中人们犯错误的原因。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认知心理学作业稿解读范文

数学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

田蕊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问题解决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也是数学学习心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数学问题的研究涉及领域广泛、研究角度多样、应用尝试增多、进展速度较快。本研究以对数学应用题的问题解决为例,探讨了问题解决在数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关键词:问题 问题解决 数学问题解决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1、问题的定义:不同的学科领域对“问题”有不同的界定。心理学界对问题划分影响比较大的是认知学派。他们从个体面临问题的操作要素出发,认为问题是“给定信息和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因此,问题具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当前状态、目标状态、从当前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所需要的一系列操作(算子)。

2、良好问题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问题状态是清晰、简洁的;(2)问题状态的描述是通过直观的、有意义的符号表现的;(3)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可以解答;(4)被试的解答可以评价为正确的或者错误的;(5)对问题的回答与具有的知识有联系。

3、数学问题:1988年的第六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ICME)将数学问题界定为“一个对人具有智力挑战特征的、没有现成的直接方法、程序或算法的未解决的情境”。

4、问题解决:(1)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把问题解决定义为任何指向目标的认知性操作程序;(2)问题解决是当问题解决者没有明显的解决方法时,旨在达到目标的认知加工(Lovett,2024;Mayer,1992)。这一定义对当代的问题解决研究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影响(3)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问题解决过程可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4)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可以对“问题解决”进行微观的描述:问题解决就是从最初的问题空间(判断1)出发,经历不同的问题状态(不同的子问题),运用一定的策略达到对问题的正确表征的过程,最终获得问题结果(5)问题解决具有四个主要特征:第一,问题解决是认知的,即它出现在问题解决者的认知系统内部并且只能通过他们的行为间接推断出来。第二,问题解决是一个过程,即它涉及在问题解决者的认知系统内表征和操作知识。第三,问题解决是定向的,即问题解决者的认知加工被其目标所指引。第四,问题解决是个人的,即问题解决者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会决定问题的困难或容易,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能够克服解决办法的障碍。

5、数学问题解决:(1)作为目的的“问题解决”,把“问题解决”看作目的时,它就独 立于特殊的问题,独立于一般过程或方法以及数学的具体内容+此时,学习怎样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根本原因;(2)作为过程的“问题解决”,美国全国数学管理者大会(NCSM)把“问题解决”定义为: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情境的过程;(3)作为数学能力的“问题解决”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问题解决的能力正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它是其他基本能力的组合和发展。

二、问题解决研究的发展

(一)早期发展。

1、联想主义。(1)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建立者Hartley认为,联想是能动的,他用“力量”(power)一词来表述这种能动性,就是说,只要一个感觉或观念出现,就会导致另一个感觉或观念出现。他认为观念是经验的产物,人们把某一经验分析为其组成部分,每一部分包含一种特殊的观念,人们通过联想而使这些经验过的部分成为观念。这是关于问题解决的最初描述。(2)联想学说的苏格兰学派的Brown进一步用“暗示”取代“联想”,他说所谓暗示是一种主动作用,是由某一种观念或思想引起另一种观念或思想,其中包含着创造性思维。Bain在论述联想学说时,也涉及许多问题解决的策略,他发挥了斯宾塞的观点,阐发了“尝试错误”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他把构造联想视为对以前习得的经验的一种新的创造或组合(3)总之,联想理论是将问题解决过程看作一种联想学习过程,带有渐进的性质。在这种学习过程中,适宜的联系得以建立并通过强化而巩固,反之,不适宜的联系则逐渐消退,这种学习具有尝试———错误的方式。

2、格式塔理论格式塔学派认为问题解决非常类似知觉,当我们在注视某一物体时,作为知觉者的任务是将视觉场中分离的成分排列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作为问题解决者,我们的任务是心理上一次又一次重新结合问题中的成分直到获得稳定的格式塔。格式塔学派通常认为问题解决按固定的顺序进行。根据Walls(1926)的观点,这些加工过程为:(1)准备:在问题解决的阶段,解决者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做出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初步尝试。(2)酝酿:如果初步尝试失败,问题解决者可能将问题搁置一段时间,至少在意识水平上,思考者不再对任务进行加工,然后在某种潜意识水平上,加工继续进行。(3)豁朗期:豁朗是顿悟的闪现,这种顿悟是潜意识工作的结束,并把答案带到意识层面上来。(4)验证期:确认顿悟,通常只是检查以确信顿悟的工作。由此可以看出格式塔心理学家强调思维的不连续性,即认为问题解决是由一些在性质上互不相同的过程来完成的。主张由顿悟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他们看来顿悟的结果使个体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强调了问题情境的结构的重要性。

(二)现代研究 问题解决的研究在本世纪认知心理学兴起后,出现了新的转折。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人看作主动的信息加工者,将问题解决看作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并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问题解决过程,以此来检验和进一步发展对人的问题解决的研究。这些新的观点是Newell和Simon首先提出的,为问题解决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1.知识贫乏领域的问题解决。五六十年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对问题解决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知识贫乏领域中的问题上,信息加工理论将问题解决描述成问题解决者与任务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问题解决者首先要将任务环境表征为记忆中的问题空间,然后在问题空间中解决问题。问题解决者、任务环境和问题空间三个概念就构成了问题解决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框架。Simon认为,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的子过程:理解和搜索。理解过程主要产生个人对问题的心理表征,;搜索过程则是在问题表征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或计算问题的解法。Newell和Simon将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算法——就是把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法都列出来,逐一加以尝试,特点是只要问题有解,就能保证在有限的步数内获得问题的解,经常表现为假设检验法,这种方法往往伴随着较多的错误,是一种效率很低的方法;另一类是启发式方法——利用一些经验性规则或其他的有用信息来帮助解决问题,可以使尝试的次数减少到最少,从而快速有效地得到问题的解。一些常用的启发式方法包括:选择性搜索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反推法等。

2、知识丰富领域中的问题解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信息加工心理学在问题解决研究中的重点逐步由知识贫乏的任务领域转移到知识丰富的任务领域。从80年代以来重点研究了问题解决中再认与直觉、知识丰富领域问题解决中的专家——新手差异、知识丰富领域中的问题表征、结构不良等。下面就简单介绍在这几方面的研究成果。(1)直觉与再认。在知识丰富领域的问题解决中,专家除了拥有大量的知识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即专家遇到问题时可以很快分析情境并做出反应。Simon认为,一个人只有对非常熟悉的东西才会有直觉,因此直觉实际上是一种再认,通过再认解决问题能力又是建立在大量的专家知识的基础上的,专家之所以能够很快地解决问题,是因为他能够准确地再认熟悉的组块,然后据此长时记忆中提取相应地知识解决问题。关于直觉地问题,主要强调了知识的作用。(2)知识丰富领域问题解决的专家——新手差异。为了把熟练的效果从不同任务领域的影响中分离出来,许多研究者对专家和新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Simon将知识丰富领域问题解决的专家——新手差异归纳几点:A,专家不注意中间过程,可以很快地解决问题;新手则需要很多中间过程,而且要有意识地加以注意,这种差别使专家的口语记录短得多,解决速度也快得多。B,新手往往先明确目标,采用从未知到已知的方式解决问题,表现为一种再认的 过程。C,专家更多地利用生活经验的表征来解决问题,表现为直觉的特点;新手则更多地依赖正规的方程式解决问题。D,在对时间进行分类时,专家主要考虑问题的深层结构;而非专家更多的受到了问题表面形式的影响。(3)知识丰富领域中的问题表征。在知识丰富领域中知识表征同样对问题解决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被试必须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陈述中的语义,建立适当的表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解决。在问题表征的研究上,认知心理学家主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被试如何从对问题的言语陈述中获得问题表征,并以适当的方式储存在记忆中。第二,问题表征的方式是如何影响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4)结构不良的问题。所谓结构不良问题是指那些意义、目标或算子不明确的题,主要是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三 数学问题解决——数学应用题的解决

(一)数学问题解决

1、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①分析问题背景,寻找数学联系;②建立数学模型;③求解数学问题;④检验;⑤交流和评价;⑥推广+在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

2、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途径主要是:①创设问题情景,精心选择$好问题%;②形成知识组块,建构知识体系;③ 加强数学解题思维策略的训练;④引导学生开展探索活动

3、关于解题策略的研究,由于出发点及分类的不同,因而对其提法也有所差异+总括起来,大致有以下方面:①目标策略;②知觉策略;③模式识别策略;④问题转化策略;⑤特殊化策略;⑥逆向策略;⑦整体策略

(二)数学应用题的解决

1、表征策略。良好的表征是问题解决的核心。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表征是同题解决的基本环节,是数学应用题解决的关键”,以小学五年和差应用题的实验研究为例来分析数学应用题的表征策略。

(1)理论基础。Lewis和Mayer针对一步比较应用题提出过一个一致性假设理论(consistency aypothesis)”’。认为解题者在对问题的条件进行表征时有一个偏爱的顺序,即认为在一致性问题中未知量是第二个句子的主语(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比小明少2个,小红有几个苹果?)。如果给出的是不一致问题,也就是说未知量是第二个句子的宾语(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比小红多2个,小红有几个苹果?),这时解题者就需要重新安排句子的结构关系.以符合自己的偏爱顺序。这种对句子顺序的重新安排包括转换关系句中主语和宾语的位置、由关系词决定的算术运算的转换。他们认为理解和解题过程是最容易出错的,在对已知信息重 新安排顺序时,对于不一致问题要比一致问题容易出错。对此,Hegarty,Mayer和Monk又进行了深入研究“1,发现成功的和不成功的解题者在问题的表征上分别倾向于采用问题模型策略和直译策略。直译策略是一种走捷径的方法,也就是说解题者试图选择问题中的数字,根据关系词找出相应的运算,再把数字连起来进行列式。而使问题模型的解题者则试图把握整个问题情境建立一个心理模型。因此,在表征阶段,倾向于直译策略的解题者更多的关注于题目中的数字和关系词而较少关注变量名称,对于倾向于问题模型策略的解题者则不仅仅关注题目中的数字和关系词,而且较多的关注于各个变量名称。

(2)本研究概述。A和差应用题是一种典型应用题,与Hegarty等人所研究的比较应用题相类似,也存在一致、不一致两种题型,那么在表征和差应用题时,学生是否也会采用与表征比较应用题相类似的策略呢?研究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通过实验研究检验了小学生表征和差应用题所采用的策略,以进一步检验并扩展Hegarty的理论。我们认为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所使用的某些特定言语可能对学生的审题或解题思路等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本研究还加入了提示做为自变量以考查言语提示对于小学生解决和差问题,特别是在解决不一致题型时,是否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最后本研究检验了解和差应用题的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列式正确性的自我评价上的差异。

B材料:本研究选用两种形式的和差应用题(一致题型和不一致题型)为实验材料。前测材料为8道和差应用题(一致题型和不一致题型各4道)和7道其他类型应用题;正式测验为4道和差应用题(一致题型和不一致题型各2道)。一致题型在题目中出现了“多”、“少”这样的关系词,相应的正确列式需要进行“+”、“一”运算(如:果园里桃树和杏树共有180棵,桃树比杏讨多20棵,桃树有多少棵?);不一致题型与此相反,出现“多”、“少”这样的关系词,相应的正确列式需要进行“一”、“+”运算(如二实验小学共有学生1680人,其中男生比女生多36人,女生有多少人?)。

C实验程序:本实验采用2(成功与否)×2(提示与否)x 2(一致与不一致题型)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成功与否、提示与否为被试间设计,题型为被试内设计。成功组与不成功组各有一半被试接受提示,一半不接受提示。正式测验采用4道和差问题(一致与不一致题型各2道,1、4题为一致题型,2、3题为不一致题型)进行个别施测。测验开始时,先让被试看一遍题,看完后(大约10秒),主试收回题卡。不提示组直接让被试在答题纸上写出这道题的内容。同时告诉被试,如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问。如果被试问,就告诉被试相应的内容并记录“回看”次数(被试提问的次数)和“回看”内容,然后让被试用算术解法列出这道题的算式。后让被试对自己的算式的正确性进行评分,以4点记分(一定对,可能对,可能错,一定错)。提示组在让被试写出这道题的内容之前告诉被试注意理解这道题的意思,其余步骤同不提示组。

D变量指标:统计时以被试“回看”次数(被试的提问次数)和“回看”内容作为直译策略和问题模型策略的指标。其中“回看”数字和关系词的次数作为直译表征策略的指标.“回看”变量名称的次数作为问题模型表征策略的指标。如在被试看完第一题(果园里桃树和杏树共有180棵,桃树比杏树多20棵,桃树有多少棵?)撤走题卡后,被试如果问“求的是什么树?“桃树比杏树多多少棵?”,则主试告诉被试是桃树,多20棵,同时主试在纸上记录被试的提问内容“桃树一次”“20一次”,在第一题中,桃树,杏树为变量名称,多为关系词,20,180为数字,其余题以此类推。

(3)实验结果:A在“回看”数字和关系词上,成功与否存在主效应,且不成功组被试“回看”数字和关系词的次数显著多于成功组;B题型存在主效应,且对不一致题型“回看”数字和关系词的次数显著多于对一致题型的次数;C在不一致题型上“回看”数字和关系词与“回看”变量名称次数存在显著差异,且“回看”数字和关系词的次数显著多于变量名称的次数。D成功与否存在主效应,且在对列式正确性的自我评价上成功组要显著高于不成功组;(4)结论A这说明对不一致题型被试“回看”数字和关系词的次数多于一致题型主要是由于在面对不一致题型时不成功组被试“回看”次数明屁增多造成的,同时这也表明不成功组被试当面对不一致题型时,不仅不会采用问题模型策略,而且更明显的采用了直译的表征策略,他们可能也意识到不一致题型要难些,但是他们只是更加注重了对数字和关系词的关注,还是不去关注整个问题情境,也正因为如此才导致了他们在面对不一致题型时会出现更多的列式错误。B通过本研究发现成功组被试在列式正确性的自我评价上显著高于不成功组被试,这也证明了由于成功解题者在表征策略的使用上使他们能够对列式和解题起到了监控作用,因而他们也更加自信,对自己的评价也更高。

2、认知因素:

(1)视空间能力。视空间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视觉化是某些心理功能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基础。空间能力和数学学习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大量研究证实。在应用题解题中高空间能力者的解题水平远优于低空间能力者,空间视觉化能力与图式表征的运用有显著正相关。但是视空间能力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表征的能力层面,在数学问题解决中表征几个方面的特征,比如知识、策略、能力都发挥作用,两者的发展又呈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这在小学高年级中表现较为明显。总之,视觉空间能力围绕着视觉空间表象进行并对视觉空间表征产生着复杂的影响,是衡量数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2)场认知方式。场认知方式指个体在识别客体空间关系特征,对非构情景的组织以及在认知上重建问题的能力。大量有关数学学习中认知方式的研究已经较一致地表明,场独立性的增长与数学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场独立特征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数学学习成绩也就越好。游旭群指出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生的表象和知觉能力与其视空间能力的增强,促进场认知方式独立型的发展;而场认知方式独立型的增强又促进其元认知监控能力和高水平视空表象加工能力的增强,促进数学视觉表征能力的发展。相应地,其数学解题水平也就提高了。(3)工作记忆。近年来,研究者开始意识到学生数学成绩的差异也和工作记忆有关。工作记忆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兼具存储与加工资源的有限系统。当任务对工作记忆要求高使得认知超负荷时就会产生资源分配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学习或问题解决的效率。李晓东研究指出,比较应用题解决中,与一致型问题相比对不一致型问题的关系陈述在心理上的转换加重了工作记忆的负荷,导致了更多的解题错误。同时工作记忆的容量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对于工作记忆容量小的个体,学习任务产生的认知负荷常超出其工作记忆能力所承受的限度,导致心理资源不足缺少对学习任务的有效加工。相同的学习任务产生的认知负荷对不同个体影响不同,特别是学困生,能否运用一些学习策略将困难的复杂任务分解成简单任务以降低工作记忆负荷就成为其解决问题的关键。

(4)阅读能力。数学不仅是数学运算、空间关系和逻辑思维的问题,阅读理解能力常常是解决数学问题特别是数学文本问题的必要前提。应用题的结构分为数量表述和情节表述两个方面,相对于一个事实其中涉及的数量关系是固定的,但可以用不同的情节陈述结构,这样就构成了难度有一定差别的应用题。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应用题解决的困难主要不是数学能力而是语文能力的问题。田学红指出,阅读理解水平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变量,不仅影响问题解决,也影响问题解决的速度;它影响对应用题结构的认知,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对问题表征的认知来体现。小学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相对低于数学教学要求是普遍存在的,其严重程度随年级升高逐渐减缓。但数学学习的连续性较强,一旦在低年级形成某种定势,可能到高年级还有直接影响,也许这也是应用问题教学始终困难的一个因素。参考文献:

《数学问题解决的研究综述》李向阳,杨伊生 《数学问题解决中模式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 于文华 《问题解决的历史渊源与发展态势》 项成芳

《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复杂问题解决的认知研究》 张振新

《数学领域知识学习中工作记忆与学业水平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赵燕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三篇: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它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主要是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以信息加工观点研究认知过程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主流,可以说认知心理学相当于信息加工心理学。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变换、简约、加工、存储和使用的全过程。按照这一观点,认知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每个阶段是一个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某些特定操作的单元,而反应则是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产物。信息加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都以某种方式相互联系着。

认知心理学家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但是人们不能直接观察内部心理过程,只能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的东西来加以推测。所以,认知心理学家所用的方法就是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有人把这种方法称为会聚性证明法,即把不同性质的数据会聚到一起,而得出结论。

认知心理学家往往把信息加工过程分解为一些阶段,这就使他们注意到信息在人体内流动有个过程。他们常用计时研究法。首先要测量出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并以此来确定这个过程的性质。

假定一个人看屏幕上投射的字母 E,如果投射时间很短,比如一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不会看到什么,这说明知觉不是瞬时的;投射时间长一点,比如五毫秒,那么这个人就会看到某种东西,但不知是什么,这说明知觉产生了,但辨别尚未产生;如果投射时间长度足以使人看出这个字母不是O或Q,但看不出是 E还是 F或 K,那么这个人就产生了部分的辨别。由此人们就可以确定完全辨别、部分辨别或刚刚看出有东西所需的的时间。这一切表明,知觉是累积的,它包括几个特定的阶段。

反应时研究法也是一种会聚性证明法。认知心理学家使用较多的是选择反应时,而不是简单反应时。因为选择反应时可以提供更多的有关内部状态的信息。

计算机模拟和类比是认知心理学家采用的一种特殊方法。要使计算机像人那样进行思维,计算机的程序就应当符合人类认知活动的机制,即符合某种认知理论或模型。把某种认知理论表现为计算机程序就叫计算机模拟。因此,计算机模拟首先可以用来检验某种理论,发现其缺陷,从而加以改进。

计算机模拟所提供的输出可以与人类行为相比较。如果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输出就应当类似于人类解决同样课题时所给出的输出;如果程序的输出与人的不一样,那么找出差别也就找到了改正理论的依据。计算机模拟还可以预测复杂的行为。虽然我们理解一些概念,并能把它们按步骤变成程序,但是当步骤的系列很长,很复杂,需要大量联系时,我们往往不能预测其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模拟有时可得出惊人的结果。

有些认知心理学家常用信息系列的流程图来描述计算机程序的主要特点。但这种流程图并不具备计算机实际运算的细节,只为编制计算机程序提供了轮廓,它可以进一步化为计算机程序,而这部分工作往往是由计算机软件专家实现的。口语记录也是认知心理学家、特别是研究思维的认知心理学家常用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与其他客观方法相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结果。

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的结果。它与西方传统哲学也有一定联系。其主要特点是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知识是决定人类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个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国的经验主义哲学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尔强调演绎法的作用,认知心理学重视假设演绎法。康德的图式概念已成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主要概念。

认知心理学也继承了早期实验心理学的传统。19世纪赫尔姆霍茨和东德斯提出的反应时研究法,今天是认知心理学家广泛采用的方法,并已有了新的发展。

冯特是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奠基人,认知心理学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与他的观点很接近。他认为心理学的对象是经验,是意识内容,方法是控制条件下的内省。有些心理学家说,认知心理学又返回到冯特的意识心理学上去了,所不同的是方法更加可靠,更加精巧了。詹姆斯关于两种记忆,即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的提法,今天已成为认知心理学关于记忆研究的基础。

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影响很明显。它以知觉和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著称,强调格式塔的组织、结构等原则,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成是被动的刺激反应器。这些观点对认知心理学有重大影响,如认知心理学把知觉定义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强调信息加工的主动性等。

在方法上,格式塔心理学主张研究直接的生活经验,主张把直接的生活经验材料与实验资料结合起来,如重视观察者对自己知觉内容的直接描述,并把这个方法称为现象学方法。这种观点,既不同于冯特和铁钦纳只承认经过严格训练的被试的内省,也不同于行为主义只重视实验室实验的做法,却与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

认知心理学是反对行为主义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响。认知心理学从行为主义那里接受了严格的实验方法、操作主义等。近年来,认知心理学已不专注于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为的研究。一般认为,人们使用从环境得来的信息,结合记忆内存储的东西,指导未来的行为,并塑造生活环境。

认知心理学也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首先,语言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乔姆斯基将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所创立的心理语言学,可以说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控制论、信息论、计算机科学对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计算机科学与心理学相结合,产生了一门边缘学科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与认知心理学关系极为密切,计算机的出现使人们找到了分析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和状态的新途径。

早期实验心理学的心理主义方向被行为主义切断了将近半个世纪之久,今天,认知心理学延续了这一方向,同时又保持了新行为主义的严格的假设演绎法,增加了机器模拟法。这就在认识过程的分析方面扩大了研究课题。

图灵于30年代发表后来称为“图灵机”的数学系统,对心理学也发生了影响。数量逻辑和图灵机使人们想到,人类的认知系统也可以视为符号运用系统。人类的某些观念可以用符号来代表,而且这些符号可以通过确定的符号运算过程加以变换。这些思想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具体研究上对认知心理学都有重要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可以用计算机来类比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计算机接受符号输入,进行编码,对编码输入加以决策、存储、并给出符号输出。这可以类比于人如何接受信息,如何编码和记忆,如何决策,如何变换内部认知状态,如何把这种状态编译成行为输出。计算机与认知过程的这种类比,只是一种水平上的类比,即在计算机程序水平上描述内部心理过程,它主要涉及的是人和计算机的逻辑能力,而不是计算机硬件和人脑的类比。

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是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一个巨大变化。有些人说它是一个新学派,有些人说它是一个新方向,更多的人则赞同库恩的观点,说它是一个新“范式”。库恩把科学中新旧范式的更替称为科学革命。一些美国心理学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认为,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是美国心理学发展中的第二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行为主义的兴起)认知心理学的出现表明,美国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对象和方法这样的基本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行为主义统治美国心理学长达四十年之久,其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而认知心理学则反对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心理学研究对象上,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而不管内部的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则把研究重点转移到了内部心理过程。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强调严格的实验室方法,排斥一切主观经验的报告;认知心理学则既重视实验室实验,也重视主观经验的报告。对于认知心理学家来说,改变外部条件并不是目的,它只是揭示知识结构的辅助手段。

认知心理学企图把全部认知过程统一起来,它认为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现象是交织在一起的,对于一组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组现象。由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很可能会发现人类认知过程的统一加工模式。

认知心理学不仅要把认识过程统一起来,而且要把普通心理学各个领域统一起来,也就是要用认知观点研究和说明情绪、动机、个性等方面。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还进一步扩展到了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等领域。

认知心理学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在具体问题的研究方面,在扩大心理学研究方法方面都有所贡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也有贡献。

第四篇: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1ogy)的理论,不是由某人独创的,而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逐渐演变而成的。认知(cognition)一词的涵义,系指人们对事物知晓的历程。在此历程中,包括对事物的注意、辨别、理解、思考等复杂的心理活动。解答一道数学应用题时,由认识文句,而了解题意,而找出已知条件,而推知求解答案,而实际运算,到核对结果等一连串思考活动,就是认知活动。因此,认知的简单解释,亦即“知之历程”。基于此意,认知心理学即可界定为:对知之历程的科学研究,如将此一界说与前面的心理学界说相对照,“知之历程”自然也是包括了行为与心理历程。

认知心理学一词,实际上含有广狭两种意识。广义言之,凡是以吾人记忆、理解、想像、思考等行为与心理历程为研究题材者,均属于认知心理学。凡是采用“知之历程”来解释行为现象者,即泛称认知论(cognitive theory)。狭义言之,认知心理学一词,仅限于用来解释人们凭感官接收信息、贮存信息以及运用信息的历程。此一历程叫做信息处理(information-processing)。以信息处理为主题的心理学研究,就称为信息处理心理学(information-processing psycho1ogy)。狭义的认知心理学,实际上与信息处理心理学涵义相同。信息处理心理学,也称作信息处理论(information。processing theory)信息处理论兴起于六十年代,其背景除受完形心理学对知觉研究的影响之外,电脑科学发展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

返回

第五篇:2024语文考纲解读

语文:适应新变化 高考更从容

从《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来看,相较去年考纲无论是考核目标与要求,还是考试范围与要求等方面,都没怎么变化,所以可以认为明年全国卷语文命题将整体保持稳定,个别地方可能微调。比如:在能力层次要求上,(2024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归纳整合相关现象和问题。(2024年考试大纲)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合,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要求能够筛选材料中的信息,分解剖析相关现象和问题,并予以归纳整合。将归纳整合,提出来,有强化的作用,根据往年经验在考题的要求中可能会突出这一点。在论述类文本阅读和逻辑推断题中可能表现的更突出。

但是对于山东考生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就考试范围看,根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考试内容。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考试的各部分内容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在参照往年全国卷的基础上,可以看到,全国卷考查的范围更广更深,对能力的要求更大,试卷的容量也更大。所以在熟悉往年全国卷的基础上还应该做好迎接变化的挑战。

针对新考纲和全国卷,山东考生接下来具体应该了解全国卷的不同要求。做好准备。

1、适当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全国卷阅读量增大,论述类、文学类、实用文、古诗文……可谓量大卷满。对山东的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方法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学生应该在普通提高阅读速度和处理信息的速度的基础上,根据材料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高效处理文章信息。所以考生一定要在平时锻炼阅读方法,做到“速度”和“信息量”的最大化平衡。

2、试卷选考模块、试卷样式不同。全国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块,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不能有偏向,两种文体都需要熟悉,两种文体的题目都需要能够对付,考生不能再像往常一样专攻一种,不及其余。为了考试的稳定性,明年小说和非连续性文本继续考察的可能向很大,但是 “文学类”文本中的散文、记叙文等文体和“实用类文本”中的传记、新闻通讯、人物访谈、科普文等文体,保险起见都需要进行练习。另外就题型来说,可能会根据能力层级有所微调,增加评价类和应用类题目。比如:论述类文本新增“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考点。而且试卷主观题和客观题可能交叉出现,分值不一。即使是客观题也会出现多选和单选混杂,这都要求山东考生高度注意,平时要做好适应性训练。

3、熟悉文化常识。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2024年考试中,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将更加突出。有可能还会增加题目。文化常识庞杂,考生应该根据古诗文的文体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积累。除了熟悉课本和练习中的文化常识外,王力先生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可以推荐给各位作为参考材料。

所以接下来,根据新的考试大纲我们建议:

阅读模块主抓知识与方法的梳理,抓好知识的灵活迁移与运用。

读懂文本是关键,先沉下心来,读进文章,裸读很重要,能够找到关键语句,读懂读透,再去做题就简单了。要有文本意识。

再是审题意识,它是一种能主动、全面地攫取试题所包含的提示性信息的心理倾向。高考阅读试题的题干,如简答题的题干,一般包含着命题角度、阅读范围、答题方式三方面的提示性信息。为此,重视审题训练,增强学生的审题意识,使之养成主动、全面审题的习惯,实在是十分必要的。

三是“原文意识”,它指的是凡解题必定仔细推敲上下文,在原文中寻找答案。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架空讲析和只重答案的弊端,致使学生缺乏必备的原文意识,这是要引以为戒的。例如论述类文本阅读,整体读懂文本、读懂每层次的意思;比对选项和原文,既咬文嚼字,又不拘泥,重在领会意思,“还是这个意思吗?”适当归纳错误类型 更重要的,是在误选项上下功夫,优化思维,由“判正为误” 到“知正之所以正”。

阅读鉴赏评价,采取开放性评价……再结合人物生平,做到历史、文学性评价,最好选取历年高考题加以训练规范。

作文审题、合情合理地看待材料和问题,有层次有深度的看问题,不钻牛角尖。看到不好的不能只是一味的批判,看的好现象也不能一味褒扬,要有理性思辨。

加强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提升人文素养,这对强化作文训练十分有效。我们研究近几年的作文试题,便可发现高考作文命题具有试题的开放性,更加关注生活,提倡张扬个性,强调理性思辨,追求真知灼见,因此平时的作文教学要加强审题训练,要坚持培养学生阅读书报、积累材料的良好习惯,如指导学生阅读精美散文、《读者》杂志、书屋、南方周末、人民网、新浪时评等,并坚持写作训练。做到“有练必评、有评必改、有改必有提升”,切实抓好作文的升格训练,尤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热点的人和事,增加材料的积累。

基础知识的夯实,知识框架的形成,阅读和答题习惯的养成,写作素材的积累,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培养人文情怀和家国意识(着眼于时代所缺失的,社会所需要的,人类发展之必然),语文不再是独抒性灵的表达,还要强化文以载道的普世价值的弘扬。

针对新题型要整理修正:针对新题型一定会进行适量试题的输出练习,对出错的重难点试题一定要整理在错题本上,如果是知识点的缺失,就再强调一遍知识点,如果是解题步骤的遗漏,那么就再强化一遍解题的步骤。书面表达的提升:书面表达是语文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的和说的不一样,说的和写出来的又不一样,所以务必不要在分析语文主观题的时候只想想或者只是说说而不真正的动笔,书面表达的最高要求是“言简意赅”,就是语言精练还得意思完备。那么语言精练就需要同学们长期扎实的笔头训练,不是答的多就得分多,按照之前整理的知识点笔记,按照解题步骤精细化作答就可以啦。最后再特别提醒一下,字的好坏在语文试卷中挺重要的,属于书面表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字写得不好的同学最起码要写的清楚明白。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