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04小教(2)班 杨瑶
学号:045130169
提纲: 引论: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只有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变“苦差”为“乐事”,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写,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提高。本论:
一、应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习作兴趣。
(一)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三)写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四)、课堂激趣。
二、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
(一)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二)领略语言教材美的情感。
(三)从生活见闻引说。
(四)从自我体验中引说。
三、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兴趣。
四、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一)评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
(二)作文评分标准宜宽不宜严。
(三)讲评作文宜多表扬、形式多样化。
结论:
让学生发现在自己的身边就有作文优秀者,就有不怕写作文的人,从而激起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力量,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他们能从这些例子中得到很大的鼓舞,甚至会作起当“小作家”的梦。这是一种极大的驱动力,可能他们会跃跃欲试地模仿,把这些同龄人“小作家”当作自己的“偶像”。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写作的主人。
作文教学,作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生如果能真正视作文为“乐事”,不再怕作文,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写作、真正对习作产生兴趣,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小学生习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04小教(2)班 杨瑶
学号:045130169
[摘要]: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习作兴趣,在教学中应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习作兴趣;还应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要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兴趣。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任何新鲜的东西都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果在他们学习写作的开始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那么以后的作文教学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如果作文教学使学生对写作失去了兴趣,甚至害怕作文,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关键词]:习作
兴趣
激发
培养
小学生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成为摆在我们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只有使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变“苦差”为“乐事”,学生才会发自内心的愿意去写,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提高。如何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一、应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习作兴趣。
“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学”(叶圣陶语)。表面上看,小学生每天从学校到家里,两点一线,上课、下课、作业、考试,如此循环,颇有单调乏味之感。但他们的生活同样是丰富多彩的。
(一)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中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丰富作文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全方位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品质、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比如组织学生春游——写游记,演讲——写演讲稿,参观访问——写访问记。当小记者采访家长、老师、同学——写消息、通讯等等,让学生养成勤观察、善思考、多动笔的好习惯。这样,学生由于有话可写,感到作文并不困难,逐渐也会熟能生巧,“下笔如有神”了!
课外活动还包括一些游戏,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练笔。游戏一般在室外进行,形式多种多样,如:老鹰捉小鸡、丢沙包、跳皮筋等。这些活动都深受学生喜爱,他们尽情蹦跳,心情无比欢畅。回到教室后,教师便可不失时机地提问学生。学生们会你一言,我一语,绘声绘色地讲起来。由于给学生创设了最佳情境,形成了人人参与、个个投入、高高兴兴来习作的氛围,学生的作文水到渠成。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是进行情境作文教学的前提。所谓创设情境,就是由教师设计,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创设情境的途径有:语言描述情境、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作文情境、实际生活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作文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多采用实物模拟情境、图画再现情境、实际生活情境的方式。到了中、高年级以后则以语言描述为主。通过老师绘声绘色地描述情境,学生展开想像、联想,去感受情境,从而达到引起学生兴趣,激发说、写欲望的目的。如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教材练习5中有一篇习作例文《我爱我家的银螳螂》,学后要求写一写自己的玩具,这堂作文课可以以游戏的形式出现,使学生兴趣盎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玩玩具,使他们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夸玩具,就得情注满怀地进行描述,才能让人确认自己的玩具最有趣。再把自己所描述的玩具写具体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三)写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小学生怕写作文的主要原因是发愁没材料可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小事,去写一写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
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丰富多彩,小学生作文如能在交际生活中派上用场,他们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认识到作文的重要,认识到作文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生活中的契机,结合班队活动,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布置学生写竞选演说辞、儿歌、童话、寓言、笑话、广告词等等,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又将大大激起学生写作和创造的热情。
(四)、课堂激趣。
要想使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老师上课也必须有趣。传统的作文教学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师生双方都犯“把写作文当作是完成任务”的错误,一贯只注重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开头结尾等布局谋篇的技巧问题。关注的是遣词造句的本领,重心是单纯的语言文字的训练,甚至当作是应付考试的捷径。把作文批改当作是每次作文的终结。不仅是简单的记叙文,就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文也只是在作文本上装模作样地训练。比如:给亲人写一封书信吧!也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任务,老师也不组织学生投寄,亲人根本无法收到。像这样的应试作文训练,让学生毫无兴趣可言。
在实习时,我在教学《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的习作课时,针对有些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这种状况,抓住孩子们思念父母的心理,首先布置了一道学生给外地打工的父母打一次电话的家庭作业,激发起他们想表达思念之情的欲望。然后发给同学们每人一个信封和一张邮票,告诉他们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全写在纸上,写好后再寄给父母。同学们纷纷拿起笔来,迫不及待地在信纸上抒发着自己对父母的思念之情。三十分钟后,同学们都满意地把信装进了信封。
二、力求以情感人,唤起说的兴趣,以说带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一)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在教学中力求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就连对学生发言的评价,也要注意措辞和语气,给予强化式的鼓励赞扬。教学中努力做到活泼多样,动静结合,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随时随地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即愿说。为写作打下基础。
(二)领略语言教材美的情感。
语文教材,篇篇佳作都是情感的结晶,情文并茂,反映出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作为教师,除了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情感融合在一起,把学生引入作品的意境中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感情。只有走入了作品的意境,使学生的、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并能主动说出自己的情感,养成愿说的好习惯。到学生自己写作时才能够有真情实感。
(三)从生活见闻引说。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一周来的所见所闻、奇闻异事说给大家听,不仅能提高说话的能力,而且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平时注意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再把觉得有意义的内容写下来,写时也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了。
(四)从自我体验中引说。
体验是一个人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所引起的一系列感受,它能引发强烈的表达欲望。如:过生日是孩子们最高兴的事,且大多经历过,让学生以模拟打电话的形式互谈过程、谈感受,这样就把学生的生活和说话训练有机的联系起来。学生不仅能说,而且还善于发挥。那么如果把这件事写出来就变得很容易了。
三、尽量降低学生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兴趣。
教师应按照难易程度设计训练方案,并给学生观察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观察,使学生有“物”可写。还要注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由浅到深,力求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接受,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条件。因此,在作文课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台阶式的练习,使学生逐步由怕作文向爱作文的方向转变。如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可以先让学生观察班上某人的外貌特点,并把他写下来,但先不要写出其姓名,让同学们猜一猜写的是谁。要是同学们一听就知道是谁,说明他的描写是成功的,否则是失败的。这样有针对性又较为新颖的训练方法,能使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跃跃欲试,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侧重鼓励,激发兴趣。
信息反馈要及时,否则很难起到作用。作文批改要越快越好,不仅如此,反馈时还必须做到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正反馈,而不是负反馈。
(一)评语要以正面鼓励为主。
作文教学中,老师给作文写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是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说,教师的评语应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加强,而不是削弱。因此,必须坚持鼓励原则,以情诱情,以情激情。
评语,就学生个体而言,具有个性特征。评语若能产生正面的激励作用,学生可以在心理上认同,逐步培养作文兴趣。很多老师在给学生作文写评语的时候,往往指出毛病的评语较多,指出优点的则较少。比如一般的评语就是“主题不明,层次不清,语句不通,不具体、生动”等,有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却不一定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得到的只是一个低分或者几句无关痛痒的评语。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往往还是不清楚自己的毛病在哪里,结果还是扔到一边,不了了之。时间一久,提到写作文,学生就会觉得是一件很难的事,以致产生一种畏惧、害怕的心理。若老师的评语能在指出优点的同时,具体指出存在的不足,则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作文批语中,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同时,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在老师评语的引导下,积极纠正认识,修改缺点。尤其是对后进生的一点儿进步,都要及时肯定。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子的肯定与表扬,都会激发他们的习作兴趣。即使学生的作文真的一无是处,也要尽量去发现。哪怕是只有一句通顺的话,也要及时鼓励,这样做远比“字迹潦草,语句不通”这句评语的效果要强得多。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一句不恰当的评语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也不想写作文了。
(二)作文评分标准宜宽不宜严。
在给学生作文评分的时候,如果根据自己——一个成年人的标准去评判,是不恰当的。应该根据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水平来评判学生的作文。学生在用心写完一篇作文之后,总是怀着一种期待、肯定的心情等待老师的评判。如果老师统统只给六、七十分,那么就会使他们产生失望的心理,逐渐对作文失去兴趣。作文评判宜以“优、良、中”或者“甲、乙、丙”等级评价为好,以免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要多采取高分政策,不打不及格分数,因为低分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高分则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只要符合本次作文的要求就理直气壮地打高分,让学生尝尝作文的“甜头”。还应把学生中的佳作向全班公布,肯定他们的成绩和进步,让他们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不断进步。这样做还可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气氛,激励班级群体作文能力的进步和提高。此外,还应利用第二课堂、组织作文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感到作文并不难,从而产生对作文的莫大兴趣。
(三)讲评作文宜多表扬、形式多样化。
讲评作文是一种群体活动。若能坚持多表扬,形式多样,就会起到激励整个班级写作兴趣的作用。在讲评作文时,应多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还可以扩大表扬范围。即使写得不好的同学,也应该指出他们作文中的点滴进步,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然后选择一两篇作为范文在班上讲评,在指出优点之后再指出具体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就容易接受。此外,讲评集训的方式应该丰富多样:除了教师讲评外,还可以请学生自己来讲评自己的作文;也可以点评别人的作文,要求指出优点和不足,老师可以采用提问式的引导法让学生进行点评。通过让学生参与进来的讲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对怎样写好作文有一个具体、真实的感受。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老师的评价方式也很重要。作文评改是老师对学生习作的一种特殊指导。教师的批改思路直接引导着学生习作的发展方向。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自主作文”,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由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评改中,要多注重欣赏,不能随意抹杀学生的灵性、个性和热情。首先,在评价等级时,可以实行“A--AA--AAA”制。优秀的为A,特别优秀的且达到上一个年级作文水平的为AA,作文出色可以达到在报纸刊物上发表的,评为AAA。其次,评改作文的方式也应多样化,可以采取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合作评改等,还有在批改过程中,应注重面批、重批,要让所有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最后,我们还要实施分层要求,进行差异指导。
作文教学,重在激趣。激趣的方法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多多总结,多多完善。只有激发起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才不会害怕写作文,甚至喜欢上写作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为使学生全面发展,将来立足于社会,学到更多更大的本领,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和接班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让学生发现在自己的身边就有作文优秀者,就有不怕写作文的人,从而激起他们向榜样学习的力量,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他们能从这些例子中得到很大的鼓舞,甚至会作起当“小作家”的梦。这是一种极大的驱动力,可能他们会跃跃欲试地模仿,把这些同龄人“小作家”当作自己的“偶像”。从而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写作的主人。
作文教学,作文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作文能力和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生如果能真正视作文为“乐事”,不再怕作文,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写作、真正对习作产生兴趣,那么他们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版 第5章 136—137页 [2] 叶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M].福建教育2024年第8期32页
[3] 童建儿.把作文权还给学生(《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4年第9期 [4] 叶萍.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M].福建教育2024年第8期33页
[5] 黄蓓芬.激发学生习作兴趣一得(《小学语文教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4年第2期
激发习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
作者姓名:黄先艳
工作单位:保康县寺坪镇小
手机号码:***
【摘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把“老师要我学,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写;扩大学生阅读面,注重知识积累,使学生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从而帮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重视指导和评讲,在评讲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关键词】: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注重积累,开阔视野,发展学生思维;以多样化、综合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空间,品尝成功的喜悦。
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培养、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越来越引起了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而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化的训练形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写作空间,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往往怕作文,把作文看成是苦事,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提高作文水平,我十分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要使学生作文写得好,关键的一条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激发求知欲与创造力,学生有了兴趣,才能把“老师要我学,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学,我要写。”可见,兴趣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它可以转化为学习动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呢?首先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鼓励,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哪怕是学习差一点的学生,也应该以鼓励为主,老师鼓励学生就等于在拨动学生创造的心弦,点燃思维的火花。第二,从儿童的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写作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并开展活动,让活动充满情趣,诱发学生内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形成固化的思维结晶,形成个性化习作。在指导过程中,不搞一步登天,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阶段训练,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提出恰当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写作兴趣。第三,要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发展学生的写作创造力。记得一位学者说过:“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因此,从学生自身需要,兴趣,情感出发,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训练才能收到实效,多样化可以体现在训练题材的多样,训练内容的多样,训练时机的多样,训练途径的多样,以新颖、灵活、多变的方法,帮助学生轻松地找到可以动口、下笔的契入点,有了这个契入点训练才是积极有效的。因为学生有一种天生的表现欲望,何况他们心里有那么多的新鲜事呢?积极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时间、空间,学习的手段,使学生感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除了运用大小作文结合练习以外,还可以设计了一项“写作训练”,让学生每天写一段话,长期坚持,颇有效果。同学们对此项作业很感兴趣,每天写一段,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这项练习文字篇幅不长,但一定要写成中心明确的段话。另外,“口语交际”的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将“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也是作文教学的好方法。第四,让网络融入课堂。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无疑会提高学生习作的兴趣,而把网络融于习作教学,更是直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平台,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尝试的愿望,在网络中,学生可以拜读冰心的散文,老舍的小说;可以了解各种动物的习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同学生一起找一个话题,比如《我为祖国妈妈生日祝福》,通过网络大量搜集信息,然后尝试着写出自己的认识、观点,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深入领悟,创意表达的过程。
二、扩大阅读面,注重积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风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在积累素材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从阅读中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生活中摄取,引领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一手材料,使学生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语文天地的生动有趣,从而帮助学生乐于习作,善于习作,勤于习作。
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结合本校书香校园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可以向学生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组织读书汇报,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等这些常用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如: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发展,促进作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再如: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一某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如:图书、报刊杂志……搜集获取相关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此外,教育学生养成写观察笔记、日记、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只有增加阅读,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注重指导和评讲:
作文前的指导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出了题目后学生能否写好作文,在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指导。《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淡化了写作技巧的训练,并贯彻了这样的思想: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所以,在写作的指导中,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写作技巧的传授,而在于如何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于启发学
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作文指导课上,我常常是先来一番“口头作文”表达,学生受到了教育“口头作文”的感染,兴之所至也就跃跃欲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感觉中就完成了一次作文。在教师有声有色的“口头作文”中,自然有关于“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的部分,只不过没有专门指出来罢了,一旦“口头作文”结束,只要稍加提示或说明,学生对这些写作方法就会心领神会了,这样做,比孤立地抽象地讲写作方法,效果自然好得多。要搞好作文教学,让学生爱好作文,教师自身首先要爱好作文,有理论还要要写作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作文的教学水平。
好的讲评能起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讲评是一次作文的终点,又是另一次作文的起点,我认为构思是否新颖,是否别开生面,是讲评学生作文优劣的重要尺度。因为写文章就要讲究一个“新”字。只有重视了这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不落俗套。因此,教师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不但要总结出他们共同的优点和缺点,尤其要善于发现,肯定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
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环节也不能忽视,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几句话为我们点明了作文修改的方向,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改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湖北教育》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摘要: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源于学生本身习作积极性的提高。因此,有针对性地提高其习作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围绕激发习作兴趣、注重读写结合、在练习中感悟和加强作文评改等方面进行论述,强调如何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有效性问题。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但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这几年来,本人主要从事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一、觉得无内容可写,乱编的多;二、语言积累少,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三、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四、缺乏想象力;五、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自我体验。
我认为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而且有兴趣了。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阅读是吸收,习作是表达,阅读是习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我们在习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习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学习《母亲的呼唤》这篇课文时,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母亲呼唤儿女的特点,再举例分述母亲呼唤自己的几件小事,最后总结。其中第二部分写得最具体,分别从几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母亲的伟大的爱,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写人文章的习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人物外貌、神情写具体生动,即对写人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习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三、练是关键,感是重点。
新大纲对习作教学的总要求是:“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养成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勤于动笔、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这习作教学的总要求中,突出了练笔的性质。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教学中练是关键,练说练写,“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金钥匙。如何引导学生“练”呢?我认为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生活笔记。茅盾告诉我:“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可是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
其次,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在习作文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内容千编一律的,缺少新意,有时甚至给学生下个评语也很难,但就是觉得不对劲。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
四、重视讲评,互批互改。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习作前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习作后的讲评,修改。其实,讲评、修改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对习作后的讲评、修改也同样要重视。作文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通过批改,对学生进行作文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并从中受到怎样写好作文的启发。通过批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作文的实际,便于总结作文教学的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也可以搜集素材,为作文讲评作好准备。对于学生作文,除了老师批改,还可以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通过修改提高自身的习作能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深深认识到,不管是以前的应试教育,还是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习作的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何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通过近期教师远程培训的活动,尤其是专题六的学习,使得我对指导学生作文,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有了一些自己的不成熟看法。
一、鼓励课外阅读,注重积累。
读书对孩子的写作非常重要!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正说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会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多阅读、多观察、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慢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要坚决遵循语文习作教学的规律,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我们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读、勤于读。可以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可以谈自己的读书感受激发兴趣,还可以介绍读物梗概激发阅读欲望。其次要教给方法,使学生会读。如:选读法、精读法、速读法、摘录批注法等。我们还要创设条件,促进阅读。1.可以组织图书角。2.保证阅读时间。3.开展活动进行阅读。4.帮助选择读物避免盲目性。另外,我们还要鼓励先进,坚持阅读。
二、联系实际生活,激发兴趣。
教给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从小事着手。教给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多写日记扩大作文内容。有不少教师抱怨习作课难上、孩子的习作难写,将问题归结为当下的孩子缺乏鲜活的生活体验。让学生乐于写作,培养学生爱好写作的习惯。指导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这样就把习作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了于是,习作课变成了活动课,一堂习作课,要花将近一半时间“丰富”孩子的生活。写作来源于生活,要从生活中摄取素材。
三、进行多样讲评,增加信心。
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素是多方面的。作前指导、成文批改等都是作文训练教学的重要程序,其实有经验的语文老师,也十分重视习作讲评。因为讲评是最具体、最鲜活、最有质感、最妙趣横生、最受学生喜爱、最有实效的指导。
浅谈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小学语文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知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的依据是学生的兴趣、动机和渴望。‛—苏霍姆林斯基 学习兴趣不仅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而且关系到某些潜在能力的发展,是成才的起点和一生事业的出发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因为喜欢、感兴趣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而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生活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当学生对问题有了强烈的兴趣,才可能对问题大胆的去探究。学生能否大胆思考,善于思考,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
二、问题的探讨与研究 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意义:
初入学儿童往往很喜欢学习,要求学习。但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结果怎样,儿童还不了解,也不会重视。学习形式生动有趣所引起的学习动机是不稳定的,儿童一旦对学习过程不再感到新鲜有趣,或者是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他们就会转移兴趣,不喜欢学习了。面对这种现实情况,教师应从儿童入学的时候起,就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学习目的和思维素养的教育,让他们初步懂得为什么要学习知识,知识对我们生活有什么用处等等,从而,逐渐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间接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联系着的,它是学习动机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它解决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苦学‛还是‚乐学‛的问题。学习兴趣是学生进行智力活动的前提,是产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诱因,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能孜孜不倦地钻研、探讨、攻读和改造。广泛的兴趣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得知识,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取得学习知识的最佳效果。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前提;是学生终生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起点;是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之一。教师的有效教学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一)构筑新型师生关系,树立良好榜样
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但传统的师道尊严,是权威型的师生关系的体现。现代教育观认为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具有生长与进取的潜力,教育的目的是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健全发展,而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无疑会扼杀儿童的创造力与禀赋。因此,我们必须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的‚绝对权威‛、‚师者恒为师‛、‚师道尊严‛等片面概念必须彻底改变,教师应‚蹲下来‛和孩子说话。学生喜欢的老师,除了知识渊博、讲课生动等等之外,还要对人和蔼,充满爱心,是学生的良师,更是学生的益友。作为一个教师要懂得与学生进行心理换位,在处理完一件具体事情之后,要自问:‚假如我是学生,我会怎么想,我会怎么做。‛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不要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假如伤害到到学生的自尊,要及时找机会向学生道歉,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进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他们对学习这门学科的兴趣就更浓一些,自然效果也好些,反之则然。所以,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开展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爱的教育,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由爱出发,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前提就是需要有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才能接纳孩子,包容孩子的一切。爱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尤为如此。爱是将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了‚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欢乐,分担挫折的烦恼。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在我们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学生占一半多,这些留守儿童在家庭中缺乏关爱,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导致大部分学生来到学校后根本不把学习放在心上。很多老师会说‚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如果他们把态度端正了,学习就不会是问题。‛事实上这些学生缺少父母的关心,他们是想通过不好好学习,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我们要用爱去包容和接受他们。要关心、尊重,理解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转变心中的想法,积极的面对学习与生活。让学生觉得老师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师无话不说、无事不谈,达到师生关系的最佳状态。
(二)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上得感兴趣,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兴奋和激动,对发现的真理不仅诧异,有时甚至惊讶,意识到和感觉到自己的智力,体会到创造的愉快,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自豪。‛‚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课堂上,如果总是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着、听着、回答着,老师则在那里激情高昂地唱独角戏,还常常会听到老师的口头禅:‚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课不仅淹没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还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农村教育现状,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去创设有效的学习环境。有效的教学情境,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力,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由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教学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启发下,踊跃地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发,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 ‛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表达问题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三)尊重每个独立的个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师生关系,就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大家都没有把老师和学生当作个体,互相去尊重。教师一直凌驾在学生之上。这在教学当中,是非常不好的一种关系。学生因为这种师生关系,会不愿意亲近老师,不愿意和老师沟通。在学习和生活上,老师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学生也不了解老师,对老师没有兴趣,不喜欢他,就不喜欢他的课。相互尊重与了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解决的策略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引起他们的‘好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始最佳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儿童的好奇心是很可贵的,好奇心会引起人的兴趣,课堂中的‚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奇‛是学习内部动机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吃惊开始的。‛小学生对什么都好奇,心理学上称这种心理特征为‚潜兴趣‛,教学时,充分利用‚潜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上课时用奇特、巧妙的问题或事物引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使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新型的教学手段中,注重师生的有效互动。不能老师一个人唱着独角戏,下面的学生听。我们要把学生放在主导位置,教师适当的引导。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好的开始是关键。我们可以采用提问式导入,游戏导入,情景式、设问式、问答式…各种新颖的开头,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实践,分角色扮演,引导式实验,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总结,代表发言,这种良好课堂的课堂气氛,会感染学生,让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图片教学,积极的引导,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与学习,这是更有趣的。
(三)开展多种兴趣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种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兴趣。首先,在教学中应该调动一切积极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活动,开动脑筋、手脑并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限制甚至剥夺学生的活动权利,那么他们很快就会对学习感到厌倦、乏味,从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和少先队活动,组织各种有趣的游戏、参观、比赛、游览、访问、公益劳动等活动,为儿童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兴趣。
(四)注重表扬,感受成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从小就被老师和父母这样教育。但这样的方式使我非常的不自信。没有表扬,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对学习就不会有那么积极的兴趣。而且每一点失败与挫折,都容易让我感觉自卑。做的好,老师和家长怕你骄傲,吝于对你表扬,这是不好的。一定要多赞美,多表扬。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小学生是在你的表扬中,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喜悦。这样他对学习才会有更积极的态度。要少一些批评,在你的唉声叹气和失望的眼神中,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就会下降几分。你的鼓励与表扬,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小动力,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尤其在我带过一年级的学生后,我更加感受到,教师的赞美,对学生起到的积极作用。请不要吝啬你的夸奖与表扬,不要去打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多一些,‘你真棒’‚做得好‛‘不错,会更好’,‘漂亮’…这样的孩子更加自信,更相信自己,更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和活动。
孔子说‚知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学习的效果高于被动学习的效果。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个发展的心理过程,他们容易被未知的东西产生兴趣,这对于学习来说有利也有弊。我们要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性,好好利用,激发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都是死的。人更有兴趣了解灵活的东西。兴趣就像大脑里对事物碰撞的火花,对学习没有碰撞出火花,失去了了解的欲望,无法达到有效的学习。小学低年级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学习的重点。
晚风轻拂让人醉。我放下书,望着眼前这个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鸟,有泉……它太诱人了,在这个位置上,只能感到由衷欣喜。有人说得好,“快乐是一天,悲伤是一天,为什么不快乐地过一天呢?”我不再迷惘,我要在自己位置上演绎人生最美故事,让苦难中总有快乐相随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