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一)建设高产稳产田,满足小麦对土、肥、水的要求
1、深耕整地。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复种指数的提高,复播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农时季节紧迫,一年中只有种麦前一次深耕整地机会,整地质量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而且还关系到下茬作物的生长,所以,小麦播种前的深耕整地是关系全年产量的一次耕作,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确保耕作质量。
深耕要逐步加深,一年加深一点,不宜一下耕得太深,以免将大量的生土翻出。具体耕地深度,机耕的应在25-27厘米;畜力犁地耕到18-22厘米。根据各地的大量资料表明;深耕由15-20厘米加深到25-33厘米,一般能使小麦增产15-25%。
播前的整地应该达到“深、细、透、实、平、足”的质量要求。深: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逐年加深耕作层;细:就是把土块耙碎,没有明暗坷垃;透:就是耕透耙透,不漏耕漏耙;平:就是耕前粗平,耕后复平,作畦后细平,使耕层深浅一致,达到上平下也平;实:就是表土细碎,下无架空暗垡,达到上虚下实;足:就是麦田墒情要适宜,底墒要足。精细深耕整地,是确保播种质量,以利小麦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夺取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
在一年一作的休闲旱麦田上,要大力推广闻喜县东官庄“四旱三多”纳保结合的蓄水保墒耕作技术。四早就是:早灭茬,破土保表墒;早深耕,纳雨贮深墒;早细犁,破垡活土匀墒;早带耙,立足秋旱收全墒。三多就是:多浅犁,多细犁,多耙地。具体做法是:小麦随收随灭茬,伏前抢墒深耕,雨后抢墒犁地耙地,伏天多犁多耙,犁后带耙。把深耕提前一个节令,把立秋带耙改为伏里带耙,立秋后多耙少犁,播种前无雨只耙不犁。
2、施足基肥。小麦是需肥量较多的作物,为使小麦在冬前能够很好地出苗、分蘖和扎根,长成壮苗,安全越冬,并满足以后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必须施足底肥。特别是我市麦田,旱地麦占到小麦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由于冬春雨雪稀少,表土比较干旱,追肥施入较浅,不易发挥肥效,施足底肥就显得更为重要。
基肥的施用,应掌握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合的原则。提倡三肥底施一炮轰,农谚有:“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年里不如掩底。”充分说明了施足基肥的重要性。一般我市常用亩施肥量,农家肥60-80担,碳铵50公斤,磷肥50公斤。在施肥方法上,基肥要结合深耕整地,均匀撒施翻埋在土里,切忌暴露在地面上,以免肥分损失,化肥要提倡深施。施肥量较少,应采取集中施肥法;施肥量较多的还是以普施为好,然后翻耕。
小麦在播种的时候,用适量的速效氮素化肥作种肥,能促进小麦生根发芽,提早分蘖,有显著的增产效果。特别是旱地麦、晚茬麦、薄地麦增产幅度更大些。各种试验证明:化肥用量以每播5公斤种子用纯氮0.5公斤比较安全,超过纯氮1公斤就能造成缺苗。一般亩用4-5公斤硫酸铵,种麦时与种子混播或集中沟施均可。
3、浇足底墒水。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增产措施,我市入秋以后,一般雨量逐渐减少,当秋作物收获后,土壤墒情已显不足,有水浇条件的一定要浇足底墒水,这不仅满足小麦发芽出苗和苗期生长的需要,保证苗全苗壮,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小麦种子发芽的临界土壤含水量为15%,土壤含水量低于17-18%时,就应浇底墒水。在秋作物收获较晚的地方,为争取时间,在前茬作物收获之前,可以带茬洇地,腾茬后即可整地播种;对腾地较早的地块,在不误适时播种的情况下,也可先耕后涸,待墒情适宜时,再整地播种。底墒要浇足,一般浇水量每亩60立方米左右。
对于灌溉条件较差或根本不能灌溉的旱地,一方面要多保蓄伏雨、秋雨,防旱蓄墒,一
方面要抢墒播种,采取快收快耕不晾茬,随耕随耙不晾垡,尽量提高播种质量,确保全苗。
(二)选用优良品种,做好品种搭配
种子是农业生产的“龙头”,也是农作物获得丰产的内因,因地制宜地选用优种,做好品种的合理布局,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和持续增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根据我市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在生产上应选用吸收、利用水、肥能力强、光合性能好,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抗病、抗倒、抗旱、抗寒能力强的品种。近年来,通过各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筛选出适宜我市不同生态区,水、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
1、旱地品种
(1)以阳城县为中心,辐射泽州县大部,沁水县东南部以及城区范围内的所有肥旱地,以晋麦54号为主,一般旱地以晋麦47号为主干品种,搭配晋麦33号和适宜当地小气候、小范围种植的一些高产抗旱优种。
(2)以高平市为中心,辐射沁水县、泽州县北部以及陵川县全部,以晋麦53号(原长治谷子所培育的4569)为主干品种,搭配晋麦47号、晋麦54号、晋麦33号等抗旱品种。
2、水地品种
在全市范围内重点推广长5022、晋麦56号、石4185、京
411、长5848等优种。
(三)种子处理
种子质量的高低对于小麦的苗全、苗壮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播前对生产用的种子要进行晒种;用精选机精选,也可以用人工筛选、风选,以除去秕籽、病粒、碎粒和草籽、泥沙等夹杂物,用大粒饱满的种子做种。
精选后的种子要进行发芽试验,以了解其发芽率、发芽势,做为确立播种量的参考,防止发生意外,播种用的种子发芽率应在95%以上。
播种前要对精选好的种子进行包衣或用“3911”拌种,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小麦一生中“红、黄、白、黑”病的发生。
二、因地制宜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要合理地安排麦田的群体和个体的关系,使之能充分地利用光能和地力,既要使单位面积内有足够的苗数、蘖数和穗数,又要使所有个体能够正常地、良好地生长,达到穗多、穗大、粒多、粒饱、高产的目的。
麦田的水、肥条件、产量水平、播期和不同品种的分蘖特性是确定小麦播种量的主要依据,在生产上,一般山岭薄地,没有水浇条件的,土地肥力较差的,应该播的稀些;肥旱地,沟坝地、播的密些;高水肥地应该播的稀些。播种早的播量少些;晚播的播量大些。同一时期播种,分蘖力强的品种,播量少些;分蘖力弱的品种,播量要大些;这些都要在生产上灵活掌握。
至于不同水肥条件的麦田,每亩应当播多少种、要因地、因条件、因播期、因品种而定。下列意见仅供参考:一般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在秋分节前后5天播种,亩播量掌握在5-6公斤,以后每推迟2-3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肥旱地秋分节前后5天播种,亩播量掌握在6-7.5公斤,以后每推迟2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一般旱地在秋分前后5天播种,亩播量掌握在7.5公斤-10公斤,以后每推迟2天,亩播量增加0。5公斤。
三、适时高质量播种
所谓种足,就是要完成计委下达的小麦播种面积。所谓种好,就是在做好播前准备的前提下,做到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为确保小麦丰产打好基础。
(一)适时播种
“不违农时”适时播种是提高小麦单产和大面积均衡增产的有力措施。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麦苗生长快,冬前容易徒长形成旺苗,年后返青晚,生长弱,产量低。播种过晚,温度低,麦苗生长慢,分蘖少,次生根也少或不发生,形成冬前弱苗,更主要的是春季发育晚,推迟和缩短了分蘖和穗分化时期,因而穗数少、穗子小。因此,抓住农时,适时播种,是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
确定适宜播期,主要是根据当地的气温、土壤、品种特性等具体情况,以及冬前形成壮苗所要求的温度条件而定,其中气温是决定播期主要因素。根据实践经验,冬性品种播种适期的平均气温约为16-18℃;弱冬性品种约为14-16℃;春性品种为12-14℃。因此,在同一地方应用不同品种时,要先播冬性品种,后播弱冬性品种和春性品种。此外,还要根据地势、肥水条件,先播旱薄地、岭地、阴坡地,后播水肥地、阳坡地。
科学地确定小麦的适宜播种期,是冬前形成壮苗的关键,也是小麦高产的主要措施之一。根据小麦积温法计算播种适期,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手段,一般小麦从播种到种子萌发约需要50℃的积温(日平均气温0℃以上的总和),然后胚芽鞘每长出1 厘米约需10℃的积温,以幼苗出土2厘米做为出苗的标志,播种深度4-5厘米时,则需110℃-120℃的积温才能出苗。麦苗出土后,主茎每长一片叶所需积温依日平均气温高低和叶片大小而异。在我市小麦出苗到越冬前,平均每长一片叶约需积温75℃。根据叶片和分蘖的同伸关系,从播种到出现3-5-8个分蘖(包括主茎)时,所需积温分别为485℃、560℃、635℃。少于400℃冬前很难达到壮苗标准,大于750℃往往形成旺苗。用这种方法推算,我市小麦播种的最佳适期是秋分节的前、后5天。
(二)提高播种质量,严格掌握播种深度
对播种质量的要求是行直垄正,沟直底平、下种均匀、覆土深浅适宜、盖严压实。根据我市的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一般要求播种深度为4厘米左右。播种要视墒情进行镇压,一般应随播随压,土壤墒情较差的要重镇压;土壤过湿的,晾墒后要及时踩压或轻镇压。
四、田间管理
(一)前期管理
1、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
冬小麦从出苗到起身期(包括越冬前,越冬、返青期),这一阶段称为前期。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长根、叶、蘖等营养器官为主;到起身期,分蘖几乎全部长出,长出全部近根叶和大部分次生根,主茎生长锥开始进入小穗(二棱期)分化期。此期,是决定每亩穗数的时期,尤其冬前分蘖成穗率高,是决定穗数多少的关键。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在全苗、匀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促弱控旺、培育壮苗,协调幼苗生长和养分贮藏的关系,使麦苗安全越冬,提高冬前分蘖成穗率,狠抓穗数,为穗大粒多打下良好基础。
2、管理措施
(1)及早查苗、补苗,消灭断垄,保证苗全;消灭疙瘩苗、保证苗匀、有利苗壮;小麦出土齐苗后,应该块块垄垄及早进行查苗补苗。
(2)早播的麦田,在小麦分蘖后,可根据情况进行砘压或踩压,主要是防治麦苗旺长,使麦苗(大分蘖)受伤后长得粗壮些,增加抗寒性,抗旱性,同时还能压碎坷垃,压实土壤、防治通风,有利安全越冬。
(3)有水利条件的要浇好越冬水,时间应掌握在“昼消夜冻”时浇最好,如果发现有缺肥现象或底肥施用不足的可结合冬浇亩追尿素10公斤或硝酸铵15公斤。
(4)旱地晚茬麦、弱苗田或底肥施用不足麦田,冬季可用人粪尿顺麦垄追肥,这对促进麦苗良好生长,抓平衡增产有很好的作用。
(5)搞好冬季压麦工作,压麦应以下列麦田为重点:①旱地麦田。②冬季无雪,气候
干燥,冬水浇的早或未浇冬水的麦田。③因冻化跑墒、表土已落干到分蘖节的麦田。④整地质量不高,坷垃较多的麦田,压麦时间一般是地封冻后,麦田经过一冻一化,地表有一干土层时进行,一直到返青前均可镇压,但早压的比晚压的效果好。压时要选择晴天的中午或下午抓紧作业,早、晚有冻不能压。
(6)禁止牲畜进入麦田啃麦。
(7)搞好早春追肥这一重要环节。根据我市十年九春旱的气候特点,旱地麦田要大力推广泽州县南村镇环秀村的追肥经验,即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当表土解冻3厘米时,用耧追肥,一般亩追施尿素10公斤或硝酸铵15公斤,追肥后及时耙耱。
(8)搞好早春麦田的镇压、耙耱、划锄工作。这是促进小麦早返青,快生长的重要环节。对于墒情较差的地,要先镇压,后划锄。一般麦田都要进行顶凌耙耱或划锄。
(9)搞好早春麦田的病、虫、草害防治工作。
(10)注意事项:为了促进小麦早返青,一般不提倡浇返青水,把返青水推迟到小麦起身期进行。
(二)中期管理和主攻目标
小麦生长从起身期至开花始期称为中期。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根、叶、蘖、茎等营养器官和穗部结实器官的生长与建成,另一方面是穗的进一步分化与最后形成,是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时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小麦中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住小麦各同伸器官与穗分化的对应关系,准确地实施肥、水管理措施,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要,协调群体与个体之间、器官与器官之间的关系,即要达到穗大粒多,秆壮不倒,又要为籽粒形成和成熟奠定良好基础。
3、管理措施
(1)浇好起身水,追好起身肥。要视苗情科学追肥浇水:①冬前群体密度适宜,返青后麦苗生长正常,结合浇返青水,亩追施尿素10公斤或硝酸磷肥15公斤。时期应掌握在小麦开始甩大叶时进行。②返青期群体偏小,叶色较淡,起身期的追肥浇水应适当提前(一般提前10天左右)和重施追肥。③冬前群体偏大,返青后长势偏旺或冬前群体结构适宜,但春季分蘖增生过多,这种麦田,起身水要推迟或不浇,追肥量要少些。
(2)生长过旺或群体偏大的麦田,起身期除控制肥水外,在拔节前还应采取压麦、深中耕和化控等控制措施。
(3)搞好麦田的中耕及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4)浇好孕穗水。小麦旗叶伸长至展出称为孕穗期,此期对水份很敏感,称为需水“临界期”,因此有水浇条件的地方一定要保证水的供应。
(三)后期管理
1、生育特点和主攻目标
小麦从开花受精到成熟,称为小麦的生育后期。这一时期的生育特点是小麦开花以后,除籽粒形成成熟以外,不再生长新的器官,亩穗数和穗粒数基本稳定下来,生育中心由根、茎、叶、穗的生长转移到籽粒上来。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是在加强中期管理的基础上,保持根系的正常生长机能,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生产率,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粒重。
2、管理措施
(1)有水浇条件的要合理浇水,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使土壤水分经常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75%。在收麦前15天停止浇水。
(2)搞好根外喷肥。在抽穗期可用磷酸二氢钾500倍液喷施,在开花到灌浆初喷施1-2%的尿素溶液,每亩用量75-100公斤,效果显著。
(3)加强病虫防治。锈病、白粉病、穗蚜等是小麦后期常发生的病虫害,对千粒重的影响很大,必须加强防治。
(4)做好麦田间作套种工作。
(5)适时收获,精收细打,颗粒归仓,小麦适时收获期是蜡熟末期。
冬小麦的栽培管理
(发布日期:2024-11-27 10:52:04)浏览人数:
冬小麦的栽培管理实际上就是水肥管理。现在冬小麦已经返青了,随后就进入起为和拔节,也到了冬小 麦管理的关键时期。怎样施肥浇水,要看冬小麦的长势和长相。
讲水肥管理之前,我先说一下冬小麦的产量结构。
籽粒产量=亩穗数X单株粒数X粒重(千粒重)
要使小麦获得比较理想的产量,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要获得合理群体,首先讲一讲适合当地的冬小麦 品种,播种时间和播种量。
一、冬小麦品种:京冬8号(8866)红粒品种。
二、播种时间:9月底10初(白露早、寒露迟秋份种麦正当时,这个农谚仅做参考,现在晚秋温度偏高,大部分种寒露麦)。
三、播种量:
斤子万苗:一斤小麦种子能长出一万株麦苗。500g麦种按千粒重40g计算,共有12500粒,按出苗率80计 算,应长出l万株麦苗。根据播种时间确定播种量和发芽率,适时早播,用种量少,晚播用种在,范围是15-25公斤。地力水平,高产田,水肥充足要少播,中低产田要多播,因为高产田分成穗率高,而中低产田分成 穗率低。真正的高产田80-100万分苗(包括主茎)大约有50成穗。最后约40-50万穗,如果播种 15公斤/亩小 麦种子,每个主茎都成穗,仅有30万穗,那么其余 10-20穗都是由分苗成的穗。
四、水肥管理:
(一)合理施肥:
1、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
500公斤产量施有机肥5000-7000公斤,有机肥(农家肥)成本低、肥源广、养分全、肥效长、有机质含量
高,并且能够改善土质。但是有机肥养分含量低,用量较大,肥效慢,当作物急需某种养分时,还必须以化
肥来补充。
2、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农谚: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年里不如掩底)施足基肥,可以促迸幼苗
早发,冬前培育壮苗,增加有效分苞,穗大秆壮,除农家肥作主要底肥外,还要配合使用氮、磷化肥作基肥。
30公斤硝酸磷(或二铵)。在小麦播种时用少量化肥做种肥,每亩用5公斤硝酸磷或磷酸二铵,可以保证小麦
939
出苗后及时吸收到养分,对增加小麦冬前分苞和次生根的生长有较好的作用。
3、因地制宜,看亩施肥:
施肥是通过土质供给植物养分的,土质性质不同施肥方法,施肥量都应有所区别。沙土地保水保肥性差,施肥要“少食多餐”防止脱肥早衰:粘土地保肥性强,一次可以追肥多些,但施肥期要适当提前,防止贪青
晚熟。追肥时间:低产田,化肥施的少,应把有限的化肥一次施在最大的效应期(冬小麦起为期一拔节)对
于高产田,化肥用量较多;追肥要根据苗情而定;追肥可分冬季追肥和春季追肥两个时期。
(1)冬季追肥:麦苗生长健壮的一般在冬前不施速效氮肥,以防徒长。不但可以结合浇冻水少最追施速
效N肥。10公斤尿素,这次随封冻水追的肥,除少量供应冬季缓慢生长需要的养分外,基本上是冬施春用,能促使冬小麦多扎要,早返青,巩固冬前分苞,提高冬前分苞成穗率。
(2)春季追肥:包括返青,起力、拔节孕穗肥。返青肥的作用是为了增加有效分苞,提高成穗率,增加 穗数。但是一般高产田,如果冬季追施了化肥,为控制群体,返青期可不施肥,而是以中耕保摘为主,以控
为主。具体做法是挠麦苗,用三龄耙清理行间杂物及枯黄叶片,耘行间土质,保摘增温。起身、拔节肥是在
冬小麦分苞高峰以后施用,能促进入苞成穗,提高在穗率,促进不穗不花分化争取穗大粒多,同时也促进顶 的生长和基部二、三、四节间的伸长。这次肥很重要,是冬小麦施肥的最大效应期,可以亩施20公斤硝酸磷。
另外,在小麦孕穗一乳熟初期,要进行根处追肥施0.3-0.5 可以及时补 充小麦生育后期所需要的营养
物质和促进光合产物向子粒中运输,对提高小麦粒重和品质有较好的效果。
(二)小麦对水分的要求
唐山地区降水量分布很不平衡,秋、冬、春一般降水较少,夏季多雨。小麦生长期间的降水量只占常年 降水量的30左右,只能提供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的1/4,特别是从拔节到灌浆价低,小麦耗水量最多,但此 时干早少雨,所以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内都受到水分不足的威胁。因此,水里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
l、灌水的原则:
对于群体过去的旺苗,一般应采取晚浇或不浇。
2、小麦各时期灌溉技术方法
(1)播前灌水:足墒下种是培育壮苗: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土壤湿度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含水 16-18)低于55以下时,出苗慢而不全。两种方式:一是在翻地前浇叫茬水;一是在翻地后浇,叫塌墒水。前 者水量小些,但灌水期提前,有利于冬性品种早播;后者灌水量大,便底墒更充足,对出苗有利,在不误播 期的情况下,壮苗增产效果显著。
(2)冬灌:根据温度土壤水分和苗情,决定是否冬灌。适宜温度日平均气温3C左右。冬灌过早,气温尚高,蒸发量大,起不到蓄水,增墒的作用,同时还会引起麦苗徒长,不抗冻。冬灌过晚,气温偏低,土壤冻结,水分不能下渗,会使麦苗受冻或窒息死亡。有农谚,"不冻不消冬灌早,只冻不消冬灌晚了,夜冻日消冬灌正 好”。在唐山地区大约在立冬一小雪。气温下降到OC以下时,冬灌的比未冬浇的地温高一些。对麦苗安全越 冬大有好处。冬灌要根据当时土壤水分含量而做,如果低于田间持水量的70(含水量小于16)就要冬灌。如果 高于70时,可适当推迟冬灌或不冬灌。但要加强松土、保墒 措施提高地温,促使小麦根系下扎,以培育壮 苗。苗情也是考虑是否进行冬灌的重要条件。旺苗一般不缺水肥,不必冬灌。弱苗(尤其是晚茬;单独苗)也 不宜冬灌,以防受冻死苗。冬灌水量不宜过大,以免地面积水,遇低温而形成冰壳,致使植株地上部受冻,要系窒息,分苞死亡。
(3)春季灌水:对于冬小麦中低产田,一般都应浇好返青水,但是浇返青水的时间不宜过早,开春后,主要应以划锄提高地温为主,可促进麦苗早返青,当5cm地温回升到5 左右时,再浇返青水,对促进有效穗 数有很大作用。高产田,为了控制群体不过大,防止倒伏,一般茬已经冬灌的基础上,返青时不施肥、不浇 水,只进行松土保墒和深中耕伤根等措施,到起力、拔节期麦田开始两极分时再结合施肥浇水。孕穗期(是 小麦性器官-花粉形成期)也是小麦需水的临界期,不能缺水,如果此时缺水,会使花粉败育,不能结实。
(4)后期灌水:灌浆水,促进小麦子粒形成,加快灌浆速度,捉高粒重(比未灌的提高2-3克干粒重)灌浆期 必须注意风雨,防止倒伏。为了节水,一般多采用喷灌:喷灌一般用20-3Omm水量(约每亩13-20立万米)可喷 灌一次,喷灌比地面灌溉省水50%左右,对于渗水性强,保水差的沙土地可节水70&以上。在干旱缺水地区,有利于扩大灌溉面积,还可减少水土、肥的流失,还可以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止或减速轻干垫风危害。根据 土壤墒情灌好封冻水:“小雪”过后根据麦田土壤墒情,及时灌好封冻水。今年与往年相比雨雪偏多,壤土 和粘土地含水量较多,可以不浇封冻水。沙土地保水能力差比较旱,应及时浇好封冻水。浇封冻水时一定要 注意天气变化,要在寒流到来之前灌好封冻水,减少土壤温度的变化,以防小麦冻害的发生。
5、冬季铺砂土盖粪及冬季轧麦:“大雪”过后,可对麦田进行铺砂土盖粗肥,
冬小麦高产栽培要点
1.选用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切记住,根据水肥条件选择小麦品种。高水肥品种有:邯4564、4589、衡4041、71-
3、河农972等,抗寒品种有冀麦
26、冀麦23等。
2.施足底肥:底肥的施用原则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增磷、补钾及其它微肥。一般亩施有机肥 5000公斤,纯氮 5-5.5公斤,纯磷10- 11公斤(施用长效磷酸二铵的亩用40公斤左右,不再施用碳铵或尿素),硫酸锌1公斤,硫酸钾15公斤左右。
3.精细整地: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播种质量。一般深耕25-30厘米,经常采用旋耕的,一次不宜过深翻耕,以免翻出大量生土。秸秆直接还田的要清除过长的破碎秸秆。整地时要把土地耙碎、耙透,使耕层深浅一致,表土细碎,达到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地面平整,无根茬的标准。
4.种子处理:种子处理主要是防治病虫害。播前根据上茬的病虫害情况进行拌种,如小麦根病严重的可用2%立克秀湿拌种剂,按药种1:800的比例拌种,既可防小麦根病,又可防小麦黑穗病、黑粉病等,或用40%甲基异柳磷加15% 粉锈宁拌种。地下害虫严重的可用40%的辛硫磷0.5公斤,对水50公斤进行拌种。病虫害混发的地区可用17号种衣剂按药种1:60的比例包衣兼治。
5.蓄足底墒:足墒播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条件。冬小麦出苗,适宜的耕层土壤含水量在15%-20%,所以含水量底的地块要浇足底墒水。
6.适期播种:冬小麦适宜的播期在9月25-10月10日,播深为4-5厘米;每亩播种量为10-20公斤,播早量多,播晚量要少。
7.冬前水肥:贷苗出齐后(因为是旋耕机打秸秆不实在)要浇一次水踏实,待到白天消,晚上冻时,节气是小雪时,在浇冬水。根据苗长势确定施肥;壮苗不必施肥,弱苗可施8公斤/亩尿素,结合浇水施肥。
8.春季水肥:高产麦田起身亩茎数应达85-115万,浇好返青水、拔节水、孕穗扬花水、灌浆水。浇水应结合施肥;前半期以氮肥为主只要是尿素,每亩施尿素20公斤;后半期以磷钾肥为主,主要是磷酸二铵,结合治虫可喷0.5%磷酸二氢钾。
9.化学除草:在小麦三叶期至拔节前,小麦耐药性最强,每亩用72%2.4-D丁酯40克、10%苯黄隆50克喷雾,进行化学除草。
10.病虫防治:吸浆虫在化蛹盛期和成虫羽化盛期对药剂敏感,应抓住蛹盛期施药,在成虫羽化期作必要补充工作。一般在4月25日小麦拔节后,用毒丹6号加土或者细沙每亩5公斤,搅拌后顺龚撒施,在成虫羽化期,可用吡虫啉加高氯喷雾,对于麦蚜可用10%吡虫啉或氧乐果40%进行1000倍喷雾,小麦病害主要有黑穗病或白粉病,锈病对于这些病害可用15%粉秀宁或多菌灵喷雾。
11.化控:对于生长过旺麦田,应在拔节期喷2%北丰安乳油1000倍或15%多效唑500倍,防治倒伏。
12.适时收获:当小麦长到蜡熟期时,旗叶变坏,茎秆变黄,80%以上籽粒变黄,千粒重最大时开始收获,也可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
冬小麦抗旱应急技术
一、干旱麦田早浇返青水
井灌区地下水温较高,可略早于返青期浇水;地上水温度低,应到返青期再浇水。灌水量以每亩40立方米为宜。越冬前有脱肥症状的,可以结合浇返青水少量追肥。
二、镇压和锄滑
播前整地粗放、坷垃多的麦田,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要在返青期前后镇压,并及时锄划保墒;播种时已精细整地并镇压,或是冬前浇过冻水、土壤化冻时返浆的田块,要精细锄划,促进小麦根系早发。
三、禁止麦田放牧
麦田放牧会使已经寒旱受损的麦苗进一步减少光合面积,延缓返青,易引起病虫侵害,或加重春季干旱和寒冷危害。
冬小麦抗旱应急技术
一、干旱麦田适期早浇返青水,每亩40立方米为宜。
二、镇压和锄划,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镇压、锄划保墒促进小麦根系早发。
三、禁止麦田放牧,增加麦田光合面积,促进返青,减少病虫害、春旱和春寒危害。
冬小麦种植技术教案
教学课时:2课时 主讲人:赵甲平
九月份以来,我市小麦主产区降雨偏少,多数种麦地出现旱情,给今秋种麦造成较大困难。近几年由于气候及栽培因素,小麦群体出现偏大趋势,后期倒伏增加。因此,今秋小麦生产应以节水抗旱、合理播期播量、提高水肥利用率为核心,发展优质、高产、抗逆品种,注重播种基础,培育冬前壮苗,为明年小麦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一、选用优质、高产、抗逆品种
近两年,我市引进示范了一批小麦新品种,部分品种显现出优势,但有些新品种的抗寒性还需经过生产进一步考验。今秋种麦各区县在品种选择上,一定要根据实际生产条件选择品种,主要选择冬性和抗逆性强、丰产性和早熟性好的优良品种。可选择推广应用京9428、农大3432、津引159、轮选987、农大优93和北农66等品种。同时,要引导农民逐步淘汰产量、品质性能差的品种。
二、提倡深耕,提高整地质量
经多年浅旋耕播种,使土壤耕层变浅,保水保肥能力下降。因此,建议有条件地区今秋种麦开展深耕,疏松土壤;
旋耕播种地块以旋二遍为宜,深度达到15厘米以上,加深耕层,增强土壤纳雨蓄墒能力,保证土地平整,无坷垃,秸秆细碎。对玉米成熟较晚、播种时间较紧的麦田,可推广免耕覆盖技术,玉米秸秆覆盖还田,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三、足墒足肥,打好播种基础
目前,种麦地块旱情较重,若后期无有效降雨,难以实现足墒播种。因此,有条件地区要造墒播种,可于玉米收获前带青浇地灌足底墒水,亩灌水50方,达到足墒播种目的。也可根据不同土壤类型和灌溉条件,砂壤土可等玉米收获后抢时浇地和播种,粘重土壤地块可播后浇蒙头水。
播种时要重视底肥投入,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各主产区县可根据目标产量的要求,结合品种和测土结果,制定具体施肥方案,特别要重视有机肥与钾肥的施用。一般情况下,每亩底施优质粗肥1-2方,磷酸二铵20-22.5公斤,尿素5公斤(秸秆还田麦田亩施尿素7.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随耕地将肥料施于耕层10厘米以下。全生育期N:P:K施用比例为1:0.6:0.3-0.4。
四、严格掌握播期与播量,提高群体质量
近二年,小麦群体偏大,后期出现倒伏。今秋,要根据播期确定合理基本苗,全市适宜播期9月28日至10月8日,不宜过早播种。要控制好基本苗数,一般掌握9月28日至10月3日播种亩基本苗18-23万苗为宜。10月4日至10月
8日播种亩基本苗25-28万;10月9日至10月15日播种亩基本苗30-40万。
平作小麦采用16.7cm(5寸)等行距条播,或宽窄行条播。掌握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以4cm-5cm深度为宜。小麦播种后应及时进行耙磨,待表土适墒时镇压。
播种前应注意:一是做好种子发芽试验,发芽率要求达到85%以上。播种量可按下式计算:
计划基本苗数(株)×千粒重
亩播量(公斤)= ——————————————————
1000×1000×发芽率(%)×田间出苗率(%)二是做好种子处理,实行种子包衣和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为害,确保全苗。
五、搞好冬前管理,培育冬前壮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遇雨或土壤板结,及时进行划锄破除板结。在土壤封冻以前必须浇好冻水,冬灌时间常年掌握在日平均气温下降至3℃左右,时间在小雪节前后,昼消夜冻时进行。对冬性不强的品种要给予足够重视,适时浇好冻水,确保实现安全越冬。
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择优良品种 小麦籽粒品质、产量性状既受品种遗传控制,也受栽培措施的影响。究其关系:遗传是内因,栽培措施是外因。因此选择优良品种是实现冬小麦优质、高产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我院小麦优质、高产育种起步早,早期选育的烟农
15、近期选育的烟优361、烟2801等品种不仅具有亩产600千克的潜力,而且品质指标也达到国家优质小麦标准。
(二)精耕细耙、培肥土壤 选地力水平在亩产500千克以上的麦田,耕层土壤有机质1.2%以上,全氮0.09%以上,水解氮70ppm,速磷25 ppm,速钾90 ppm。施用基肥标准:亩施有机肥5000千克,纯氮9千克,P2O5 11.5千克(按P2O5折算为25千克磷酸二铵),K2 O 75千克,硫酸锌1千克,缺硼的地块用硼砂0.5千克。培肥土壤是冬小麦优质高产保证。
(三)精量匀播,创造优质群体 实行精量匀播,降低群体起点。生育前期促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分蘖,创建合理优质群体;后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精量匀播有利于提高单株生产力,是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同时,该技术能有效防止小麦倒伏引起的产量降低、品质恶化,是优质栽培的基础。
(四)优化投肥结构,实施“氮肥后移” 据我们研究表明,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氮肥用量(不超过总施氮量20%),并调节氮肥基追比例1:1,追施氮肥时间由返青、起身期推迟至拔节、孕穗期,即“氮肥后移”技术,有利于实现冬小麦的产量、品质双重提高。“氮肥后移”技术结合精量匀播,对塑造理想株型、优化群体结构、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层整齐度、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延缓植株衰老、提高后期光合效率、改善品质等具有显著效果,是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技术。
(五)科学灌溉,及时防治病虫害 据我们化验分析,灌溉有降低小麦蛋白质含量的趋势。若把灌溉与增施氮肥量相结合,则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同时增长,二者呈正相关。因此,优质高产麦田播种前必须浇足底墒水,确保足墒下种,对冬前底墒充足、群体适中的麦田,可不浇冬水,将生产上传统的起身水,结合“氮肥后移”技术移至拔节、抽穗期,这样就形成了肥水合理运筹的技术体系。冬小麦生产后期,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小麦的锈病、白粉病、赤霉病,进一步提高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