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导学案

最新文章

12  古诗二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学生的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本设计力求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中华古诗文的热爱之情。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能依靠逐字逐句的串讲和赏析,应以插图和文本构建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想象。因此,在教学古诗《池上》和《小池》时,教师尝试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积极地探究。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2.整理学过的古诗。(学生)

3.1张活动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揭题,释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古诗,指名背诵。

2.揭题,释题。思考:“池上”是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交流白居易的资料。

4.出示课文插图投影,引导学生说出图画大意。

1.学生展示平时积累的古诗。

2.自由发言,互相补充。

预设:“池上”就是荷花池塘里。

3.在教师引导下交流白居易的资料。

4.在教师指导下自由表达,说清楚有谁、在哪儿、干什么。

1.我会背的古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池上》的作者是(),他是()朝人。

二、初读感知,自学存疑(用时:10分钟)

1.用课件在插图中插入古诗,教师配乐范读。

2.出示学习要求:

“自学三读法”:一读,读准、读通课文;二读,画出生字,记住字形;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

3.指名朗读古诗,针对字音和节奏进行师生评议。

1.倾听教师范读,听准字音和节奏。

2.按照自读要求学习:出声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默读,圈画生字,识记字形;轻声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朗读古诗,读准字音和节奏。

3.我能读古诗并用“/”画出节奏。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三、再读感悟,识字解意(用时:14分钟)

1.指导学生结合图画理解诗意。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学交流。相机点拨学生自学中发现的疑难问题。

2.汇报交流。

(1)引导学生自读每句诗,结合画面,小组交流讨论诗意,教师随机进行点拨。

(2)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浮、迹、萍、踪”四个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结合图画理解诗意。小组内交流、自学。

2.与老师交流、探讨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1)在教师指导下交流诗意。

(2)在教师指导下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4.我能给生字找家。(连一连)

(3)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体会:①“偷”字的精妙。

②“不解藏踪迹”一句的传神。

3.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3)交流思辨中理解:

①一个“偷”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娃的天真、可爱。

②“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了小娃顽皮、纯真的情态。

3.听教师范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5.我会选。

(1)本诗中最能表现小孩儿调皮的是“______”字。

A.撑   B.偷   C.采

(2)诗中最传神的一句是“______”,写尽了小娃顽皮、纯真的情态。

A.偷采白莲回

B.不解藏踪迹

四、品读古诗,熟读成诵(用时:5分钟)

1.指导朗读。

2.指导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讨论:借助插图,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

1.自己练习读——汇报读——评读——练读。

2.一边背一边想象画面。

3.交流创编古诗的方法:

(1)补充小娃的心情和想法。

(2)抓住画面展开想象。

6.我能读古诗编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指导书写(用时:6分钟)

1.课件出示“首、采”两个字,请学生认真观察生字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占格情况。

2.教师范写“首”。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集体评价书写情况。

5.组织学生二次练写。

6.指导“采”的写法。

1.请学生先自由观察,然后全班交流。

2.学生认真观察每笔的行笔方法,伸出食指与老师一起书空。

3.学生描红,独立仿写一个“首”。

4.说说你觉得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哪里值得你学习。

5.根据刚才的点评情况,练习再写3个“首”,争取做到比刚才写得还要好。

6.练习写“采”。

7.我能把字写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时:4分钟)

1.复习巩固:教师引导背诵古诗《池上》。

2.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图片,引出课文题目。

3.板书课文题目并引导学生理解题目。

4.引导学生简单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1.齐背古诗《池上》。

2.欣赏图片,产生学诗的兴趣。

3.齐读课文题目。知道“小池”就是小池塘,这里指小荷花池。

4.了解作者生平和古诗创作背景。

8.我会填。

(1)“小池”的意思是(),这里指()。

(2)《小池》的作者是()朝的诗人()。

二、指导看图,初读古诗(用时:10分钟)

1.播放《小池》动画,引导学生交流:从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边自读边思考:诗人是怎样描写这么美的小池的?

3.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字:“泉”“流”“爱”“柔”“荷”“露”“角”。

4.指导全班齐读。

1.观看动画,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画面。

2.学生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试读生字,纠正字音。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4.齐读古诗。

9.我知道。

(1)这首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树荫、()、蜻蜓的描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2)“露”有两个音,在这里读()。

(3)“柔”是()结构的字,读()。

三、指导朗读,体会诗意(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习诗的第一、二句。

(1)指名读诗的第一、二句。

(2)引导学生结合画面简单理解第一、二句诗。

(3)播放课件,老师配乐范读。

(4)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指导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1)出示课件,教师范读古诗。

(2)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古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池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3.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精当。

(1)这首诗中你最欣赏哪个词?

(2)这首诗中你最欣赏哪句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整首古诗。

1.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诗的第一、二句。

(1)读诗的第一、二句。

(2)在教师指导下结合插图理解诗的第一、二句。

(3)在教师指导下读诗句。

(4)多种形式朗读古诗。

2.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诗的第三、四句。

(1)看课件,听老师范读古诗。

(2)学生带着问题读古诗并汇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夏的池塘。因为夏季才有荷叶和蜻蜓,而荷叶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3)学生融情想象。

3.在教师指导下品味:

(1)一个“惜”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爱”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2)诗的第三、四句。虽然荷叶初露的小角在整个池塘中显得那么渺小,但是已经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也可以看做是年轻人,而蜻蜓就是赏识它(他)们的角色。

4.带着欣赏和惊喜的心情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10.我最棒。

(1)这首诗描写的是()的池塘。因为夏季才有()和(),而()才刚刚露出“尖尖角”,说明这是刚到夏天的时候。

(2)一个“()”字,化无情为有情,仿佛泉眼是因为爱惜涓滴,才让它无声地缓缓流淌;一个“()”字,给绿树以生命,似乎它是喜欢这晴柔的风光,才以水为镜,展现自己的绰约风姿。

11.用“____”画出这首诗中的经典诗句。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四、背诵古诗,总结全诗(用时:6分钟)

1.组织全班比赛背。

2.引导学生说说:你喜欢这首古诗吗?为什么?

3.指导学生画出自己心中的小池的样子。

1.自己背,小组内互背,汇报背。

2.自由表达,说出喜欢的缘由。

3.在本子上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小池。

12.我是小画家。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小池。

五、指导书写(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无、爱、角、树、尖”五个字,请学生认真观察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占格情况。

2.教师范写“爱”。

3.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引导学生集体评价书写情况。

5.组织学生二次练写。

6.指导“角”的写法同上。

7.指导自由练写其他三个字。

1.先自由观察,然后全班交流。

2.认真观察每笔的行笔方法,伸出食指与老师一起书空。

3.描红,独立仿写“爱”。

4.说说你觉得这个字写得怎么样,哪里值得你学习。

5.根据刚才的点评情况,练习再写3个“爱”,争取做到比刚才写得还要好。

6.练习写“角”。

7.自由练写其他三个字。

13.我能把字写漂亮。

13  荷叶圆圆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荷叶圆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一、二年级要多认少写。因此本课的设计在突显自主性的同时,体现了低年级教学的重点:识字、读文、写字。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犹如牙牙学语一样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同时展示他们熟悉的生活物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再运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从而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2.水珠、蜻蜓、青蛙、小鱼儿的图片。(教师)

3.熟读课文,预习生字词。(学生)

4.1张活动卡片。(教师)

h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由图入文,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配乐的荷叶美景画面。

指导学生边欣赏边思考:荷叶是什么样的?

2.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知道荷叶的样子。

3.揭示课文题目。

1.学生观看课件,欣赏美丽的荷花池。

预设:

荷叶圆圆的。

荷叶绿绿的。

荷叶大大的。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朗读。

3.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1.填一填。

()的荷叶。

()的荷叶。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10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文。

2.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并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检查:看你们读得这么认真,几片圆圆的荷叶急着要跟你们交朋友了!跟他们打声招呼吧!

1.借助拼音认真读课文,不认识的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

2.在教师指导下自学生字新词。

(1)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2)去拼音读后齐读。

2.读准下面的词语。

水珠 摇篮 躺着 亮晶晶

展开 翅膀 透明 停机坪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用时:10分钟)

1.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中有4个小伙伴愿意和荷叶交朋友,你能找出他们吗?边读边用圆圈圈出小伙伴的名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

2.在教师指导下朗读课文,要带上表情,加上动作,读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高兴的心情。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的话。

四、研读第2自然段(用时:8分钟)

1.指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句话,并做动作。

(2)(出示摇篮图)想一想躺在摇篮里的感觉。

(3)指导表达:小水珠躺在摇篮里会对谁说些什么?

(4)请学生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练读这段话。

3.指导学生背诵。

1.读第2自然段,正音、评价。

2.在教师指导下理解课文。

(1)在教师指导下边做眨眼睛的动作边朗读课文。

(2)想象一下躺在摇篮里的感觉,读出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快乐、舒服的心情。

(3)发挥想象,自由表达。

预设:小水珠会对荷叶说:“谢谢您,荷叶妈妈,躺在您的怀里好舒服啊!”

(4)带动作、加表情练习朗读第2自然段。

3.自由练背,全班配上动作齐背。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荷叶是小水珠的()。

5.照样子说词语。

亮晶晶(ABB式):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回归整体,巩固字词(用时:7分钟)

1.指导学生再次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指导学生写字。

(1)指导观察“朵、机”,提示这两个字哪里最容易写错。

(2)教师范写,学生自由练习书写。

(3)讲评作业。

(4)让学生同桌互评。

1.学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并组词。

2.在教师指导下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找出易错的笔画。

(2)观察教师范写,注意易错处。

(3)展览作品。

(4)同桌互评。

6.按笔顺写字。

朵: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用时:4分钟)

1.指导认读词语。

2.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做一做动作。

1.学生开火车读词语:展开、摇头、停下。

2.看词语,做动作:展开、摇头、停下。

7.根据词语做动作。

展开双臂

摇头朗诵

二、朗读理解(用时:25分钟)

1.指导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第3自然段。

(2)再读思考: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3)想象一下:小蜻蜓会对荷叶说什么?

2.指导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

(2)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青蛙把荷叶当成了什么?

1.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多种形式朗读第3自然段。

(1)个人读,齐读,表演读。

(2)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读第4自然段。

(1)自己读,听教师范读,齐读。

(2)默读课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荷叶是小蜻蜓的()。

荷叶是小青蛙的()。

荷叶是小鱼儿的()。

(3)引导学生想象小青蛙和荷叶的对话。

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导学生用多种形式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鱼儿把荷叶当成了什么,他的心情怎样。

(3)预设:

小青蛙对荷叶说:“荷叶妈妈您真好,我天天给您唱歌好吗?”荷叶笑着说:“好啊,孩子,你的歌声很优美,欢迎你每天到这里做客。”

3.在教师指导下读第5自然段,读出小鱼儿开心的心情。

9.照样子说词语。

很美很美

很()很()

很()很()

很()很()

很()很()

很()很()

三、拓展活动(用时:11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说话练习。

荷叶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那在你的眼里,荷叶是谁的什么呢?

2.指导学生根据板书背诵。

1.发挥想象,在小组内自由说一说荷叶是谁的什么。

预设:

荷叶是露珠的滑梯。

荷叶是小虾的雨伞。

2.看教师的板书试着背诵全文。

10.发挥想象写一写。

荷叶是()的()。

14  要下雨了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要下雨了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及语言特色,在教学方法的总体构想上,采用情景教学法,运用图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突破重点和难点时,通过语言描绘及提问、启发、点拨,以读代讲、以读代问,体现“由扶到放”的过程。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课前准备

1.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师)

2.小动物头饰。(教师)

3.生字卡片。(学生)

4.1个活动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联系生活,谈话揭题(用时:3分钟)

1.教师提问,引发思考:夏天的时候,下雨之前,天气会怎样?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2.引出课文题目。

3.板书“下雨了”,引导学生发现“下雨了”与“要下雨了”的不同。

1.自由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齐读课文题目。

3.同桌讨论二者之间的区别:“要下雨了”是说现在还没下雨,“下雨了”是说已经下雨了。

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充分读书,整体感知(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看看文中先后出现了哪些小动物,并做上记号。

3.指导汇报交流:课文中先后出现了哪几种小动物?

4.指导学习生字。

5.指导学习多音字“空”。

1.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在出现的小动物——小白兔、小燕子、小鱼、蚂蚁的名称旁做上记号。

3.集体汇报。

4.读准“腰、坡、沉、伸、潮、湿、呢、空、闷、消、息、搬、响”。

5.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

6.根据“空”的不同读音组词语。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读准下面的词语。

弯腰 山坡 阴沉沉

潮湿 消息  响声

三、由扶到放,学习课文(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习第1~3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复习生字。

(2)引读第2自然段:小燕子从他头上飞过。小白兔大声喊——(学生读)。引导学生加上动作读出疑问的语气。

(3)先指名读第3自然段,然后教师逐句引读。

1.(1)练习朗读第1自然段,学习生字。

(2)看图,练习朗读小白兔喊叫的句子,注意提示语“大声喊”和句尾问号。

(3)朗读第3自然段。

(4)读出燕子着急的语气。

4.小白兔在山坡上做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燕子为什么飞得那么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学习第4~6自然段。

(1)小白兔听了小燕子的话,半信半疑,这个问句该怎么读呢?

(2)读读第4~6自然段,思考:小白兔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放手学习第7~9自然段。

(1)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这里的“连忙”可以换成什么词?

(2)他又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

(3)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复习生字词。

(4)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消息”一词,小兔把什么消息告诉了蚂蚁?

2.(1)讨论得出结论:小白兔不确定是否会下雨。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

(2)带着问题自己读读第4~6自然段,然后汇报:他看到小鱼游到水面上来了。

(3)戴头饰分角色朗读第4~6自然段。

3.自主学习第7~9自然段。

(1)讨论,“连忙”可以换成“立刻、马上、赶紧”等。

(2)汇报朗读。

(3)理解“消息”一词。

(4)想象说话,演一演。

6.小鱼为什么要游到水面上来呢?

__________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用时:5分钟)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8自然段,按小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2.教师指名分角色朗读。

1.先自由读,然后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读。

2.学生分角色朗读。

7.朗读课文。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内化语言(用时:8分钟)

1.引导学生口头填空。

2.指导练习朗读第9自然段。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真的下起来了?朗读指导,读出雨下得很大。

3.引导看图复述课文。

1.按照课文内容口头回答。

(1)要下雨了,燕子(低飞捉虫)。

(2)要下雨了,小鱼(游出水面透气)。

(3)要下雨了,蚂蚁(忙着搬东西)。

(4)要下雨了,天气(很闷)。

2.读课文,寻找关键词“哗,哗,哗”。

3.练习复述,给插图配音,举行配音比赛,评选最佳配音演员。

8.照样子说说表示声音的词语。

轰隆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拓展延伸,练习背诵(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说一说:你们知道下雨前还会有什么现象吗?

2.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索:同学们,要下雨了自然界会发生变化,那么天要晴了自然界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大家去读课外书,找一找答案。

3.引导学生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组内讨论,集体汇报。

预设:下雨前的现象还有蜻蜓低飞,蛇爬出洞,蚊子成群等。

2.产生兴趣,课外去查询资料。

3.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9.展示自己搜集到的下雨前生活中会出现的现象。

三、指导识字、写字(用时:17分钟)

1.指导识字。

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部件及熟字记字形。

2.指导写字,注意口字旁的写法。(教师范写)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描红、临写。

4.引导学生用“直”“边”进行扩词练习,鼓励学生积累词汇。

1.先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生字的,再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某个生字的。

2.看教师范写,观察运笔,掌握笔顺。“吗、吧、呀、呢、加”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观察好各字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描红、临写。

4.扩词练习,积累词汇。

10.写出带有口字旁的生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照笔顺规则写字。

直:__________________

边:__________________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