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精准扶贫”
丰润区沙流镇皇亲庄小学
卢建忠
摘要:贫困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目标要解决的根本问题。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攻坚摆到治国理论的重要位置。而农村贫困人口在贫困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重。做为连接社会和家庭纽带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将扮演着重要角色。农村学校应定位好自己的角色,“扶贫扶智,教育先行。”让教育扶贫在精准扶贫攻坚过程中开花结果。
关键词:精准扶贫;教育扶贫;农村贫困;农村学校
贫困问题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消除贫困,实现社会公正和公平成为国际发展活动的核心目标和战略要求。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子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使人民当家做了主人。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过四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推进,农村温饱型贫困已以基本消除。中共十八大提出,2024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实现贫困人口的全部脱贫,这既是我党的目标,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小康社会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了治国理论的重要位置。采取了超常规的举措,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
习近平同志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脱贫是建成小数社会的关键一环。让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而服务于最底层的农村学校将扮演着重要角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习近平同志在《给“国培计划”(二0一四)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人才。
农村贫困问题不仅来源于地理位置、社会的制度层面,更来源于文化层面。在传统农村文化和行为规范中落后成份成为贫困文化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
因城乡经济不平衡,许多家庭父母为了解决贫困而外出打工,而留下的孩子在家中老人照看下成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往往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
疾病也是贫困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医疗体系的不完善和工作条件的恶劣及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伤残疾病而丧失劳动力。从而造成家庭的贫困,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的孩子年纪轻轻就承担家庭重担,甚至有部分儿童无心就学。
不良的恶俗也是造成贫困的重要原因,如黄赌偷等,这样的家庭无力为儿童创建和谐的家庭环境,更无心使其学习,甚至发展成“子承父业”。
还有一类是因懒致贫,明明有劳动力,但不愿打工,不愿种地,好吃懒做,家庭的不良行为进而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和行为。
孩子是社会未来和希望,是阻断贫困的关键,而学校是联系家庭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是孩子掌握知识技能的重要阵地。孩子也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通过孩子,学校能精准掌握孩子家庭的贫困状况及原因,通过小手拉大手,对其家庭施加影响,因而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将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扮演重要角色。
那么,农村学校将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呢?
首先应当是思想的解放和更新,特别是发挥教师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准则。因而我们要一切从人民利益和需要出发,讲政治、顾大局、讲发展、重自强,践行习总书记的26字方针,抛弃自私敷衍,认为扶贫工作只是一项运动,按章办事、循规蹈矩、照本宣科,机械的完成所谓目标,不重实效,要脱离开少干不犯错,解放思想,明确精准扶贫是举国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一项科学的工作,需要我们有着强厚的理论基础,因而我们要深入研究领会中央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的《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进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每个人都应成为扶贫科学攻坚战的一份子。
习总书记指出:抓工作,要有雄心壮志,更要有科学态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是搞运动、一阵风,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
思想是文化和行为的种子,只有把思想传播出去,我们的攻坚战才能顺利开展,我们不仅要用思想影响同事和工作人员,更要影响我们的工作对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随着科学化的进程,我们的扶贫模式也由“输血模式”向“造血模式”转换。我们要通过宣讲、耐心、实干、感动,震撼我们的扶贫对象,改变他们认为扶贫就是伸手接钱,花完接着要,从而消极懒惰,越扶越穷的恶性循环。使他们在方针政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指引下,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真正脱贫。从而激发内生力量,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二,加强制度的建设。农村学校应明确认清自己的地位及在社会中的作用,展现出大局观。有的学校只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更有的学校只唯“成绩”论。从而忽略儿童的思想、身心健康及学校在社会安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学校具有社会服务性,社会服务是学校的一项重要职责,有的学校只片面的认为社会服务职责与学校的教学严重冲突,甚至干扰了教学。搞扶贫是老师们不务正业,因而消极倦怠,对于建档立卡等扶贫要求也是疲于应付,各种形式的摆拍、假慰问等。
当然,问题的出现除思想的不重视以外,还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因而可结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如协调当地政府或村委会,成立专门的扶贫机构和聘用专门的工作人员,争取资金用于校园的师资建设和扶贫工作的支持。这样既能保障各类老师各尽其责,又能留住农村学校优秀教师人才,将优秀的生源留在本地,从而真正的把文化转化为本地发展的动力。
学校扶贫办公机构的建立,既能做到责权分明,自主开展扶贫与爱生活动,又可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强有力的阵地,从而使政策服务、志愿基金、信息收集资料等扶贫基本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
第三,农村学校应明确具体开展哪些方面的工作。
1.摸排到位,大力宣传,落实好资助政策,确保明确学生百分之百公平按受教育。
掌握受教育学生的基本信息,摸底登记,弄清家庭状况、经济条件、成长特点、基本需求和主要困难情况和信息,这些既是了解学生,引领实教的基础,也是对贫困信息的收集。
建档立卡是保障家庭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的根本举措。教育资助一定要精准摸底,哪些学生需要资助,怎样资助,资助什么。
2.争取引领社会各界捐资,多渠道筹集贫困资助,积极推动社会力量,采取“一对一”方式,帮扶贫困学生。
3.关爱的传递和思想的宣传。
学校可通过家访,家长会的形式,渗透相关思想教育,从孩子角度入手,剖析贫困问题,探讨解决方式,也可建立专门的家长培训学校,宣传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和思想技能等。
4.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的行动。
学校和教师应当正确的引领学生的思想,如美德教育、劳动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通过学生传递给家长,并开展相关的亲子活动,使学生既不受不良家庭环境的渲染,又能净化自身家庭环境,从而使贫困家庭接受间接的再教育。
5.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如人员职责的分配、资料信息的收集与保密工作、相关表册,财物保障制度,监督制度等,使工作条理化,避免无为、推让、弹皮球、官僚及贪腐等不良现象行为的发生。
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与扶贫工作和谐统一的。学校的教育要从学生的心灵入手,以爱灌溉,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特别是贫困生、学困生,要及时了解学习情况与学习动态,随时对他们进行物质上的帮助,精神上的鼓励,学习上的辅导。培养他们积极阳光向上的生活态度,制定学生发展的个别化发展策略,教给他们基本文化和社交技能。“扶贫扶智,教育先行”。将教育扶贫做为扶贫的治本之策,让教育扶贫在精准脱贫攻坚过程中开花结果。
参考文献:《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编
出版时间:2024年6月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