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重点工作打算(区)
一、全力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区建设
一是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注重规划引领,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高质量完成x个示范村规划编制,以点带面推进乡村规划编制,为乡村振兴提供科学遵循。
二是强化农业产业支撑,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鼓励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增强示范带动效应,力争发展新型合作社x家以上,争取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培植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群众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依托x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海棠研究所等创新平台,立足张庄海棠产业园,以沭河、xx农业产业示范带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农业主题庄园,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扩大苗木花卉种植规模,力争新增苗木花卉x亩以上。做优海棠产业品牌,培育一批高端化、优质化栽培示范户、示范合作社、示范基地,进一步放大市花效应,把海棠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海棠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三是强抓基层基础。着力推进组织振兴,深入开展领头雁培育工程,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建强基层战斗堡垒。着力推进人才振兴,吸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到村工作,为乡村振兴汇聚力量。着力推进文化振兴,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这一载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进家家户户。
二、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一是做好产业培育。立足市花文化品牌优势,紧紧抓住苗木花卉、生态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提质提速、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期,进一步做好现代农业和服务业招商,特别是加大对农业主题公园和旅游产品的招商力度。依托天翔国际智慧冷链物流、海棠小镇等项目建设,壮大冷链物流上下游关联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骨干特色企业10家,培植2个特色产业,建成2个特色园区,新增市级以上各类创新研发平台5家。
二是做好项目谋划工作,围绕“343”产业集群,引进一批龙头骨干企业、产业链供应商配套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围绕五金、食品、柳编等传统产业,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和产品创新,创建2个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产业品牌。积极对接平安新城项目,打造集应急安全、教育培训、康养医疗、智慧农业、休闲居住等产业于一体的生态新城。三是做好产业园区建设。依托南部新材料产业园片区,用好用活xx经开区招商政策,引进“四新”企业10家。以天翔国际智慧冷链物流项目为突破口,全力以赴抓好产业园项目落地工作。全面对接市经开区产业方向,围绕开发区产业链开展招商引商,立足招大引强,充分利用开发区政策红利、产业集聚和醇熟配套等优势,加快补齐xx产业项目发展短板,真正将xx镇打造成为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特色小镇。
三、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严格控制相关规划建设,对标一流编规划,用更宽的视野对标找差,对照国际生态城规划,高标准高质量编制xx镇总体规划。
二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统筹国土空间、产业布局、人口规模和环境容量,统筹推进城市立体开发,将西洽沟、东洽沟、中洽沟、周官庄、前踅庄、后踅庄、旦彰街作为镇驻地承载区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打造新型城镇体系的“核心圈层”;将大程子河、小程子河、东岭、西岭片区和东李湖、邢湖、张故县片区打造为镇域副中心,实现全域联动、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新格局。
三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分批次对道路、水网、电网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增加公共生活设施,实施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强化小城镇管理,增强小城镇的生活功能,整体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引导务工农民向镇驻地集聚,力争城镇化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持续抓好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打造5条环境优美线路,实现村庄“五化”达标率100%。
四、全力推进生态休闲旅游城镇建设
一是强化生态环境治理。注重xx、沭河、祝丘河“三河五岸”流域开发保护,将xx与沭河两河流域一体规划、协同打造,推动两河流域资源共享、综合开发,促进xx与国际生态城一体化发展,一体化壮大,实现xx、沭河、祝丘河三条生态观光带相连,打造湿地、花市、林场、基地旅游道路贯穿其中的慢生活休闲景区。
二是做好市花文化和祝丘文化结合文章。谋划推进祝丘故城、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深度挖掘祝丘文化,增加旅游元素,做好市花文化结合文章,发展郊区生态旅游,打造全域旅游圈。力争建成1家省级旅游特色村和1家省级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努力把xx打造成省级旅游强镇。
三是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以乡村休闲旅游为突破口,因地、因势合理布局农家乐20家,大力发展以“回归园林生态,观赏自然风光,品尝农家小菜,体验乡村快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业。培育打造以祝丘文化、海棠文化为底蕴,农业产业聚集的精品休闲农庄2家,不断丰富乡村旅游新业态。
五、全力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
聚焦脱贫攻坚、民生保障、公共卫生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和重点工程,加快补齐社会事业短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
一是全面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持续做好x户、x人脱贫享受政策户帮扶解困工作,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动贫困群众拔穷根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长效化管理产业项目,监督、管理、指导村级运营好产业项目,确保x个产业项目保持长期良性运转,持续产生项目收益,稳定扶贫保障措施。
二是健全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为重点,统筹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持续推进优质教育均衡发展。深入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提升建设,常态化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大力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创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更好地保障群众健康。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用好用活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微宣等媒体平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海棠文化、祝丘文化,擦亮xx“一花一城”文化品牌。
三是加快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按照“优先引导向镇驻地和镇域副中心聚集、尊重意愿集中居住”的工作思路,统筹谋划与布局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坚持超前规划、整体设计,高标准规划程子河、旦彰街、踅庄、禹屋等4个社区建设。依据产业和就业结构变化、生产方式转变程度,整合各类资源,调动各方面力量,统筹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和产业园区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坚持社区建设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突出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积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设产业园区,优化基础设施配套,方便社区居民就业创业,逐步实现居住在社区、就业在园区和就地就近城镇化。
xx镇十四五规划打算
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主动思谋,提前谋划,勇担重担,扛实责任,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力争未来五年内把我镇建成生态文明示范镇,乡村振兴先进镇,经济增长百强镇。
一是初心如炬,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立足xx自身优势,抓住乡村振兴试点机遇,积极争取国家项目政策支持,主要针对城乡环境改造、农村水利建设、土地综合整理、环村联村公路硬化、入户网路覆盖、农村居民清洁能源使用、农村厕所革命、等方面加大建设投入力度,破解我镇基础设施发展瓶颈。
二是初心不改,持续壮大农村特色产业。以“一村一核多源”为主导思路,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改变农户传统观念。通过以奖代补,激励农户积极发展;通过提高服务品质,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招商引资、回引创业、村“两委”领办等模式,结合乡村振兴产业规划,培育四大特色产业,全面抓好原有产业管护,持续抓好核桃低改、中药材种植、黄羊养殖、金丝贡菊扩面和xx亩南江低山大叶茶省级产业示范园区建设。
三是初心不变,持续优化民生事业。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民生实事只增不减,全力专注民生建设。优化公共服务职能。着力发挥村级卫生室、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便民服务站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与推广,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质教育卫生事业。为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提供条件,抓好校园建设,完善教育设施,保障教育资源。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关心支持教育;全力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切实抓好重大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均衡配置医疗资源。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严格控制建设红线,加大“三违”治理力度,严格规范建设审批程序;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持续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和基层治理工作,整治各种基层乱象行为,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政府执政能力。
乡十四五重点工作谋划
“十三五”期间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不阻,文化和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二是生态环境治理压力较大,人居环境和乡村品位有待提升,交通瓶颈还有一定的制约,基础设施不完善,集聚力不强;三是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仍然不足,乡村建设存在短板,影响平安稳定的隐患还不少;四是一些党员干部能力水平和作风状况还不完全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干部执行力有待持续提高。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十四五”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六届六次全会部署,结合乡党委“工业强乡、农业富乡、旅游旺乡、宜居新乡”的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矿业整合技改升级为重点,以板栗和食用菌等农业特色产业为抓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推进“宽唐走廊、黄金小镇、休闲旅游、美丽乡村”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经济强乡、魅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十四五”主要目标是:力争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全部财政收入年增长12%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长10%以上。
为把美好蓝图变为发展现实,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精准用力:
(一)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后半篇”文章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一役。“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全力做好脱贫“后半篇”文章,突出巩固好提升好好“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脱贫成果,精准落实教育、健康、住房、社保兜底等保障性政策,不断夯实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完善后续帮扶和巩固提升政策体系,防止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发生,做好扶志扶智相结合,改进帮扶方式,进一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坚决反对各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1.推进公共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完成90%以上村所有照明、绿化、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扶贫路、合作医疗、网络通信等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抓好意识形态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建设。
2、推进美丽乡村项目建设。打造-环乡政府美丽乡村示范带,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高标准打造乡政府所在地村、村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建设成环境整洁、设施配套、产业兴旺、风光秀美、宜业宜居的升级版现代新农村。整合各项涉农政策,建立社会资本与农村资源资产有效衔接的利益共享机制,打造农业观光型、民俗风情型美丽乡村,实现“农村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3、推进土地合法管理使用。结合自身产业发展规划,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统领,以“中心村”“居民点”布局为抓手,积极推进土地复垦项目,整村推进,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经济和物质基础;积极推进特色乡镇、特色村庄等规划,对违法用地将重拳出击,发现一起,立案一起、查处一起、拆除一起,绝不姑息,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4.全力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配套发展资金、盘活用好集体资产资源等方式,加快村级产业发展布局和项目建设,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常态化、长久化。
(三)突出厚植生态环境新优势。
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严守环境保护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对破坏环境行为“零容忍”,不断提升绿色双浮绿色生态优势;持续开展森林抚育工程、森林长廊建设,积极创建森林村庄,增强绿色底蕴;实施好牛心河流域综合治理,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打好碧水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打赢蓝天保卫战;同时点、线、面结合,大力开展补绿、建绿、透绿工作,在农村广泛开展村庄绿化,道路绿化,让空气常新、绿水常流、蓝天常在。(四)坚持维护全乡大局稳定。
坚持“平安单位”、“平安乡村”、“平安家庭”评比创建活动,创新平安创建宣传,继续推进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双进位。继续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组建由综治、信访、派出所、自然资源、司法所等部门组成的调处小组,集中力量,解决各种土地、经济等纠纷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和问题,妥善解决群众的合法利益诉求;严厉打击非法缠访、闹访行为,千方百计确保重大敏感时期和社会大局稳定和谐,重点做好重大庆典活动期间的信访维稳工作,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同时,扎实做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成果巩固提升工作。持续做好禁种铲毒工作以及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重点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完善监管体系,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和预范机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营造乡村文明氛围,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提升广大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坚持以文明新风指引社会治理,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寻求本土、多元、有效、文明的治理模式。(五)持续全力繁荣社会事业。
突出教育优先的战略地位,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改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教育氛围,关爱留守儿童,抓好学前教育,健全完善学生资助体系,全面提升全乡小考成绩达标水平。加强农村公益性文化体育工作,加强体育设施建管工作,搞好送文化下乡活动,抓实“双基”文化广场常态化运行工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着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卫生事业健康发展,不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创建全国级卫生镇和实现卫生村全覆盖,支持医疗机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救助保障制度,落实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标准,进一步扩大救助覆盖面,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大力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党政中心工作更好地履职尽责,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六)不断提升政府执政能力。
面对适应工作新常态、抢抓发展新机遇、民生改善新要求,核心与关键是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敢担当、勇负责,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行使政府权力、履行政府职责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自觉接受镇人大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大力整治“庸、懒、散、浮、拖”等问题,不断改进“四风”。努力打造法治政府、高效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乡镇重点工作打算
2024年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央“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遵循“六大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认真抓招商、兴产业、精扶贫、绿生态、惠民生、做文化、扬正气、红党建,为建设“富裕、文化、幸福”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实现60911.4万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完成3389万元,同比增长10.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1730万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09元,同比增长10%。具体做好十件实事:
1、积极招商引资,引进1个以上大工业项目入园,助推发展升级。
2、抓好农业产业项目,打造传统农业品牌渔业和白鹅养殖。全乡发展山塘水库和稻田养鱼800亩,白鹅出栏3万羽,筹建白鹅孵化场,在周边县区形成知名效应。抓好山口垅、2500亩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组团建设花卉苗木之乡。
3、以美化环境,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全力抓好农村环境清洁工程和整乡推进房前屋后种满摇钱树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强化整治举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4、继续整村推进中心村清水村的新农村建设,向月照峰和镇背村方向延伸,整合力量完成路面硬化、改水改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进乡村联动,促进城乡一体。
5、推进卫生、教育、养老等公共事业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投资135万元新建一栋1500平方米的卫生院综合大楼;敬老院新建一幢占地140平方米两层的老年公寓;征地15亩建设标准化公立幼儿园;在乡三所小学推行营养午餐试点。
6、抓好“两路”建设。一是抓好白云洞到田南村乡主干道路面的柏油改造;二是抓好田南到湖边界化垅火车站10.28公里的道路建设。
7、全力抓好精准扶贫工作。一户一策对530名扶贫对象进行帮扶脱贫。争取到2024年,全乡贫困人口不超过3%。总结提炼经验供全县参考。
8、改善饮用水源使用条件,加大投入对山塘水库除险加固,维修改造圳道,年末实现所有自然村自来水覆盖率100%(含集中供水和分散供水)。
9、巩固改革成果,继续深化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殡葬改革、社会管理网格化四项改革,争当全市改革“领头羊”。
10、落实党建两个责任,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龚全珍式党员干部队伍。
为实现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重点从六个方面下功夫:
(一)从做大经济总量下功夫
1、攻项目促发展,全力抓好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开展好招商活动,跟踪led等三个意向项目,争取项目早签约早落户早开工,全面完成民企入赣招商任务。
2、严征管活总部,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积极应对铁矿企业停产减产的影响,通过搭建平台扩税源、跑项争资增投入、制度管理节支出等措施,完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保障政府正常运转。
3、兴产业促增收,合理构建一村一品格局。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白鹅、渔业、果业、花卉苗木品牌,促进农村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二)从做实民生事业下功夫
1、三评审三把关,深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严格执行“三个重点、三团评审、三级把关”,坚决做到“阳光低保”、“阳光危改”、“阳光救助”,让真正困难的群众享受扶贫济困政策,保障生活所需。
2、增投入打基础,切实抓好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农田开发、乡村道路等项目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抓好三院(园)标准化(敬老院、卫生院、幼儿园)建设,改善群众就医、养老、上学环境;
3、惠民生办实事,尽心谋求群众福祉。积极推进农村“两保一险”工作,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稳步推进教育、卫生事业。管理运作好“楚天奖学扶助基金”,奖励成绩突出的老师和学生,弘扬优良的教风学风。继续实施“夕阳红”工程和居家养老工程,让高龄老人享受政府的关怀。
(三)从做美生态环境下功夫
1、重保护返自然,扎实推进护绿净水工程。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荒山荒地绿化行动,做好封山育林和森林防火;健全环保监管网络,对山塘水库养鱼实行人放天养,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
2、细措施靓村庄,全面建设美丽。围绕“家庭垃圾不出户、公共场所垃圾不乱丢”的总体目标,按照“户分类、组收集、村转运、乡管理”的基本模式,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农户家庭垃圾分类处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污等问题;
3、重规划全功能,整村推进清水村新农村建设。整合力量完成路面硬化、改水改厕、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抓好湿地公园、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以点带面推进乡村联动,促进城乡一体。
(四)从做优精准扶贫下功夫
1、五优先高重视,全民共享发展成果。选派优秀干部组成扶贫工作组进村入户,做到谋划调度优先考虑扶贫工作,项目资金优先安排扶贫工程,基础设施优先建设贫困村,政府奖补优先照顾贫困户,公益就业优先聘请贫困对象,让贫困村和贫困对象共享成果,齐奔小康。
2、四精准五清楚,认真摸清底数因户施策。根据不同的贫困成因,采取“青壮年贫困群众在外出务工中脱贫,3899贫困群众在种养中脱贫,病残弱贫困群众在公益岗位上脱贫,重度贫困群众在兜底保障中脱贫”的“四精准”扶贫方式,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
3、四工程凸特色,主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切实落实县委县政府“7+2”扶贫措施,以问题为导向,发掘村民善于种养的农业传统和养鱼苗的地域特色,集中全力打造品牌优势,鼓励带领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实施“一片果林、一群白鹅、一池活鱼、一人务工”“四个一”工程,筑牢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撑,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
(五)从做稳社会和谐下功夫
1、强管理勤走访,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依托社会管理网格化,扎实开展“三大工程”大走访活动,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直接交流,宣传政策法规,掌握社情民意,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2、明责任多排查,完全消除安全生产隐患。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做好有证矿井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实现“零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和“非法生产零存在”目标。
3、早发现深调解,努力化解矛盾纠纷。以“三大工程”大走访活动为契机,重点排查村级矛盾热点、难点问题,做到及时发现,有效预防,妥善处置。坚持值班领导日接访制度,热情接待来访群众,详细记录来访群众的诉求,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实现“零京访、零省访、零非正常访”信访目标。
(六)从做强自身建设下功夫 一是依法规从法治,建设法治型政府。严格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深入推进“六五”普法,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依法治理突出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武器谋划工作,集中破解环境保护、“两违”治理等重点领域的难题,集中治理缠访闹访、越级非访、以访牟利、医闹等突出问题,努力开创法治政府新局面。
二是转作风抓落实,建设效能型政府。以“整改回头看”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抓落实、强服务的新机制;以“督查风暴”为抓手形成立说立行、马上就办的新常态;以“争当龚全珍式好党员好干部”为抓手形成比奉献、争先进的新风尚;以提升改革意识,创新工作方法为抓手,提升干部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新能力。深入开展“坚定目标、担当有为”活动,严治各类不正之风,深入整治“庸懒散拖”、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提振干事创业的精神。
三是严纪律强监管,建设廉洁型政府。坚决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职”,深入推进“清水莲花”廉政文化品牌建设,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024年全市金融业十三五规划总结和十四五规划打算
“十三五”工作回顾
“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直主管部门的正解指导下,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国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议精神,全力做好金融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一、发挥银行保险主体作用,加大金融支农支小力度,促进银行保险业规模较快增长
截止X年X月末,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X亿元,比X年末增加X亿元,年均增速X%,其中:住户存款余额X亿元,年均增速X%。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X亿元,连续三年新增超X亿元,比X年末增加X亿元,年均增速X%,存贷款余额均实现较快增长。全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合计X亿元,同比增加X亿元,增幅X%;全市保险业累计赔付X亿元,同比下降X亿元,降幅X%。
(一)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截至X年X月末,全市共有银行机构X家,从业人员X人。其中,政策性银行X家,国家大型银行X家,邮储银行X家,徽商银行X家,农商行X家,农商行异地支行X家,村镇银行X家。共设立标准化网点X家,实现了物理网点乡镇全覆盖;共设立自助银行X个,设立金农信E家X家,设立惠农金融服务室X个,全市X个行政村已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祁门农商银行成立全市首家、全省农信系统第二家普惠金融事业部。全市共有保险公司X家,其中财产险公司X家,人身险公司X家。持证保险机构X个,从业人员X余人。X年,新引进X家外资保险公司中荷人寿X中支,目前正在筹建中。
(二)小微企业贷款较快增长。认真落实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关于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意见》(银发〔X〕X号),精心部署开展“金融在行动·千名行长进万企”专项活动,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十三五初期的X亿元增加至X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X%,增量X亿元,增幅X%,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平均增幅X个百分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从X年开始纳入统计口径,截至X年X月末,余额达到X亿元,占全市各项贷款余额的X%。
(三)金融服务产品不断创新。除继续做大“税融通”、“名茶贷”等传统小微信贷产品外,各银行业机构结合我市产业特点,创新多项信贷产品。市建行在全国首创“景区商户贷”,对全市XA级以上景区内的商户提供低利率纯信用贷款,已发放X户X万元;市邮储银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推出首个纯线上小企业贷款产品——小微易贷;屯溪农商银行以“医院收费权”作担保,发放首笔收费权质押贷款X万元;祁门农商银行依托大数据系统,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出“余额贷”“祁易贷”“助力贷”“易贷通”等精准信贷服务产品。
(四)金融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持续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深入推进营商环境建设,不断提高企业信贷获得率。全市银行业机构不断优化小微企业信贷审批流程,提高信贷审批效率。市农行依托互联网推出“惠农e贷”,系统自动审批X-X万元贷款;市建行创新“评分卡”授信审批模式,X%的小微企业贷款通过该模式审批,受理时间压减X/X;市徽商银行对X万元以下小微客户审批双签不超过X天;太平农商银行实行信贷业务限时办结制,金额小于X万元的贷款五日内办结,金额大于X万元的贷款X日内办结。X年X月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含贴现)余额X亿元,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普惠口径(单户授信X万元及以下)余额X亿元,民营企业(私人控股)贷款余额和新增额分别占企业贷款的X%和X%。全市税融通贷款余额X亿元,有贷款余额的企业数X户,较X年末增加X户。X年以来累计发放X亿元。
(五)金融精准扶贫扎实有效。建立健全金融精准扶贫组织领导、风险保障、宣传督查工作机制,妥善完成金融扶贫领域作风整治。引导金融机构全面落实精准扶贫主办行制度,实现对全市X个贫困村全覆盖。坚持因地制宜、量身材料、精准对接工作思路,总结并在全市推广“土地流转+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的“黟县有农”金融扶贫模式、祁门红茶“政府+银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截止X年X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已累计向X万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X亿元,产业精准扶贫贷款余额X亿元。全市扶贫小额信用贷款存量余额为X亿元,其中:X年以前“户贷企用”余额X亿元,X年以后自查的以“一自三合”名义变相“户贷企用”余额X亿元,“一自三合”合规贷款余额X亿元,“户贷户用”贷款余额X亿元。
(六)农地抵押试点成效显著。稳步推进X区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风险分担、收储兜底”的工作思路,探索形成涵盖收储流转、评估抵押、风险控制、利益共享的山区农地抵押贷款模式。推动X区政府出台了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登记、不良贷款抵押物收购等X个配套政策;搭建了区公共资源管理局流转交易平台,并在全国性的江南林权交易所设立农村产权交易板块;建立了“X”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农业保险和兜底收储风险缓释机制,有效盘活了农村生产资源,改善了农村融资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脱贫。截至X年X月末,全区农地确权率X%,流转土地颁证率X%,X区X家银行均累计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X笔、X万元,贷款余额X笔、X万元。
二、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不断拓展融资渠道,企业规范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X年修改完善《激励企业上市若干政策规定》,出台《关于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持续加大企业上市挂牌工作力度。深入开展资本市场与产业融合发展调研活动,优化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源库,培育了拟IPO企业X户,有条件新三板挂牌企业X户、四板挂牌企业X户,多层次资本市场梯队培育格局基本形成。
(一)首发上市报省辅导有新突破。新增徽州区谢裕大茶叶、歙县科宏生物、徽州区泰州达新材等三户企业在省证监局辅导备案,其中谢裕大茶叶X年因业绩不达标,撤回辅导备案申请。徽州区泰达新材实现X年实现当年报材料,当年报会审查,因业绩不达标,X年被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否决,X年继续报送省证监局辅导备案。富田精工与国元证券等中介机构签订首发上市合作仪式,全面启动股改工作。金瑞泰科技启动首发上市报辅导进程。
(二)新三板挂牌大幅增长。新增歙县东仁新材、X区金瑞泰科技、休宁王光熙松萝茶业、歙县善孚新材、经开区紫荆花壁纸、屯溪区光锐通信、徽州区恒泰新科、祁门森源林业、屯溪区振州电子、屯溪区良业智能、歙县协同轴承等X户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新三板”挂牌企业达X家,其中歙县创想科技和X区金瑞泰科技因筹备首发上市,X年从新三板申请终止挂牌。
(三)四板挂牌强力推进。累计在安徽省股权交易托管中心挂牌企业X家,并开设文旅X专板。其中:农业板X家,文旅板X家,专精特新板X,科技板X家,科创板X家,成长板X家。企业资本市场意识明显增强。
(四)基金设立积极有效。已设立新安江绿色发展投资基金、X安元现代服务业投资基金、X市天使投资基金、X高新毅达新安江专精特新创业投资基金、X赛富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X磐界投资中心等X支基金,实际到位资金X亿元,市级政府或企业出资X亿元,已投放X亿元。目前,正在加快新安江国元种子、X新时代文化旅游产业投资、亚行贷款新安江绿色产业发展X支基金设立进程。
(五)直接融资成效明显。金马股份收购众泰汽车X%股权重大资产重组,标的X亿元。永新股份收购新力油墨,定向增发X亿元;中静资产发行公司债X亿元,市城投集团发行X亿元的老街绿色城镇化企业债,歙县城投公司X亿元企业债发行。X旅游集团、X城投集团通过发行中票和短融解决融资难题。富田精工、科宏生物、欣叶安康、X一建、创想科技等一批企业获得股权投资。全市各农商银行均通过发行同来存单补充资金,资金来源渠道进一步拓展。新诺精工、谢裕大茶叶与省专精特新基金、农业产业化基金、国元种子基金达成初步投资意向。
三、深化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金融监管体系日益健全
(一)组建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X年X月,将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金融管理职责,市商务局的融资租赁、典当、商业保理监管职责,市财政局(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责等整合,组建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保留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市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牌子。本轮机构改革后,我局承担对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地方资产管理等“六类”机构的监管,指导加强投资公司、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地方各类交易场所监管。同时,承担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等牵头协调工作职能。
(二)组建X银保监分局。X年,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原中国银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合并为中国银保监会,X年X月X日,根据安徽银保监局统一安排,X银保监分局正式挂牌成立,首次将辖内保险业纳入分局监管体系。X年X月,分局全面完成机构改革。
(三)加快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杭州都市圈。与上海浦东金融局、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签定战略合作协议,与杭州市金融办在金融人才、要素互补、资源共享方面达成合作发展计划,并借鉴金融风险防控和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先进经验。举办主题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与直接融资支持地区经济发展”讲座;赴杭州考察杭州高新投公司及有关基金管理机构,对接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子基金设立事宜;推动蚂蚁金服“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项目在X区、歙县、休宁县的合作。
四、强化行业监管,提升防范水平,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
市委市政府成立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等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化解银行保险业风险。一是准确反映不良贷款,严禁不良资产虚假出表、虚假转让等隐匿隐瞒不良贷款违规行为。截至X年X月末,全市银行机构不良贷款余额X亿元,较X年末增加X亿元;不良率X%,高于X年末X个百分点。二是加快处置不良资产,设置处置目标,拓宽处置渠道,加大处置力度。X年以来,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置不良贷款X亿元。三是督促银行业机构强化信贷精细化管理,严格贷款“三查”,从源头上避免出现大量新增不良。四是建立并完善债委会工作机制。截至X年X月末,辖内累计成立四家债委会,涉及X户企业、X家银行业金融机构、X亿元金融机构债权,分局通过对辖内债委会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凝聚各债权行共识,已收回风险企业全部贷款本息X亿元,其中成功化解华泰系贷款风险,收回贷款本息X亿元。
(二)化解类金融机构风险。全力做好X家融资担保公司、X家小额贷款公司的现场检查,配合商务部门完成X家典当行的年审和移交工作,联合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X家非持牌典当行和X家融资租赁分公司开展扫黑除恶整治金融乱象专项检查整治工作。已注销X家融资担保公司经营许可证,X户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经营资质,注销X家非持牌典当行,关闭X家非持续典当行,对无法联系的X家融资租赁分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
(三)持续开展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和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月活动,举办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培训班》,邀请专家就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攻坚战等主题进行授课。专项开展打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治“非贷”稳金融、集资融资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化解和清理涉嫌非法金融广告等整治行动,依法关闭百贷金融、徽商众投网络借贷平台,持续压降X区一百贷平台存量风险业务;牵头制定《进一步强化防范和打击“套路贷”违法犯罪的意见》,强力推进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屯溪区嘉诚车贷等一批“套路贷”、非法高利放贷、暴力讨债案件被依法查处。建立防范和处置金融风险联席工作机制,保持打击非法集资高压态势,今年以来累计新立涉嫌非法集资案件X件,涉及金额X亿元,其中:非融资担保公司立案X件。
十四五规划打算
根据“十三五”全市金融发展现状,认真分析当前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初步制定以下“十四五”规划目标,争取到“十四五”末,全市人民币存款余额超X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超X亿元,新增首发上市企业X家以上,新三板挂牌企业X家以上,四板挂牌企业X家以上。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金融业态进一步丰富,金融执法队伍基本建立,金融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对地方经济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一、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做大做强信贷规模
(一)围绕重点项目抓投放。认真实施五大发展重点项目,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项目为导向,全面服务昌景黄高铁、池黄高铁、黄千高速、德上高速、芜黄高速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屯溪国际机场迁建、杭临(绩)黄高铁、黄衢高铁、北外环高速、市域旅游铁路等储备项目,着力发挥中长期贷款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二)围绕普惠金融抓发展。商业银行要单列民营企业服务目标,提高民营企业融资业务权重,提高不良贷款考核容忍度。地方法人银行要坚持回归本源、回归县域,发挥信贷投放主力军作用。保险机构要在风险可控情况下开发新产品,持续提供更灵活的民营企业贷款保证保险服务。商业银行要降低对抵押物的过渡依赖,逐步提高信用贷款的比重。
二、积极争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试验区,着力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程,提升金融服务“三农”水平
(一)金融支持新乡村产业发展工程。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X市农业产业升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金融支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供应链融资,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围绕太平猴魁、X毛峰、祁门红茶、泉水鱼等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开展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围绕徽州贡菊、山核桃、油茶、蜂产品、竹木等重点农产品生产加工,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
(二)金融支持新乡村颜值提升工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创新推进绿色金融。围绕农村人居环境“百村示范”创建和“千村整治”扩面行动,支持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围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十大工程,做好水资源保护与污染防治融资服务,依托江南林权交易所探索建立排污权、水权有偿出让使用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探索发放排污权质押贷款。依托新安江绿色发展基金,创设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支持涉农企业发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积极对接争取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
(三)金融支持新乡村乡愁牵动工程。大力推进“旅游+农业”战略,加快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积极探索“民宿经营权质押+农房抵押+土地流转权质押”信贷模式,全力支持打造“徽州民宿”品牌。继续做大景点经营权质押贷款、门票收费权质押贷款,开发乡村旅游领域的信贷产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贷”、“手艺保”、“徽艺贷”等信贷产品,支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徽文化保护传承开发。
(四)金融支持新乡村秩序维护工程。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示范工作试点,整合政府部门、主要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数据信息与银行间信用信息有效对接,提升农村金融数据化水平。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推动金融科技向农村地区发展延伸。不断提升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惠农金融服务)功能,构建“一室多能,一网多用”的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立X市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发挥多部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引导力和威慑力,切实保护金融消费权益,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五)金融支持新乡村活力激发工程。总结X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扎实推进“银林合作”,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支持农村闲置农房宅基地激活计划,在歙县、休宁县开展整县推进试点,积极开发“民宿贷”、“农房贷”等农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集体资产股权质押等信贷产品。依托黟县、徽州区古民居产权流转试点,建立健全徽州古民居市场化保护利用机制。推广黟县农业保险转型升级试点经验,实现农业保险“提标、增品、扩面”。推广茶叶、菊花、桑蚕、生猪养殖、泉水鱼、大棚蔬菜等特色农产品保险,探索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气象因子保险,创新开展面向农业经营主体和扶贫性质的“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发挥保险的融资增信功能,开展林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等保险抵押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农业保险+贷款”模式试点。
三、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助力经济优化转型高质量发展。
抢抓资本市场发展的“注册制”新时代,积极争取设立金融发展服务中心,整合市内外资源要素赋能经济优化升级,持续提升金融资本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在市多层次资本市场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一是壮大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将企业首发上市奖补由X万元调整至X万元,不断优化多层次资本市场资源库,聚焦推进金瑞泰科技、富田精工、新诺精工、X电器、华惠科技、科宏生物等优势企业的IPO进程。鼓励X旅游、永新股份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用足用好新三板发展政策空间,加大新三板挂牌企业政策支持力度,力推申格电子、新安江旅游、金川电缆等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摸排推荐高新技术及战略新兴企业在省科创板挂牌,壮大资本市场企业总规模。二是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体系。大力发展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种子基金、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基金,形成覆盖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基金集群。推动市级股权投资基金多元化资金募集和市场化投资决策,促进新安江绿色投资基金转型升级,加大省专精特新基金等X支基金的投资力度,力争新增一批企业获得股权投资支持。加快X新时代文化旅游商品基金、新安江国元种子基金、亚行贷款新安江绿色产业发展等设立进程,尽早形成投放效益。引入战略投资者和整合现有资源,扩大现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并进一步提升投资管理水平。积极引进知名金融控股集团、财富基金、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在X市设立投资基金和分支机构。三是加快推进债务融资工具运用。支持市内优质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等债券品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推动X旅游集团X亿欧元境外债成功发行,持续推进各区县及市属企业谋划债券融资项目。支持农村商业银行发行同业存单,补充流动性资金不足。
四、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开放,加大融入杭州都市圈和长三角一体化步伐,着力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
(一)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依托上海浦东金融学会平台,探索成立“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X)中小科技企业分会”或“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X)中小科技企业交流中心”,充分利用上海资本市场的优势及资源,极力帮助X市中小科技及成长性企业上市挂牌融资。合作举办金融论坛或金融专题研讨会,共同打造“金融资本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基地”。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金融人才培训讲座。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将邀请金融专家、学者来X市举办讲座。
(二)融入杭州都市圈合作。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都市圈内股份制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引进本外币特许经营机构,如通济隆、通汇等在我市开立连锁经营分店,跨地区开办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完善旅游外汇兑换服务体系。依托X市银联数据中心进行建设,引进金融数据中心、灾备中心、清算中心等金融后台服务业态,成为长三角区域的分中心。二是加强资本市场业务合作。加强与基金管理公司联系,重点在创业投资合作上寻求突破。探索新安江上下游共同发起设立区域性发展基金。借鉴杭州资本市场发展经验,可以邀请杭州上市公司、证券投资公司等来我市举办相关论坛、交流会,或者对我市优质企业如何谋求上市发展进行指导。三是推进交流合作。以现代服务业金融小镇为平台,与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和嘉兴南湖的基金小镇“结对共建”,互学互助,并加强基金管理公司之间互动联系,并寻求金融小镇差异化发展。与杭州市共同签署信用联动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杭州都市圈信用体系。推动信用评价结果在政府公共管理及服务、信用惠民等场景中的深度应用。加强区域金融联合监管体系建设,推进金融监管创新,利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分析金融风险,共享金融风险信息,建立金融风险共同防范机制。加大力度维护杭州都市圈内金融机构债权,共同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提升金融合作深度。
五、强化行业监管,全力防范金融风险,着力提升金融监管水平。
(一)全力防范银行风险。压紧压实银行保险机构风险防控和案件治理的主体责任,继续加大案件防控力度,加强对重点机构、重点风险和重点业务的现场督查。组织专项清理整顿,坚决遏制违规授信、违规担保、违规代理、违规销售等行为。保持银行违法违规行为监管高压态势。切实提高贷款分类的准确性,严厉处罚各类隐藏不良贷款的违规行为,坚决做实资产质量。用好用足贷款核销等政策空间,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督促银行机构严格审查购房首付款资金来源,严控银保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
(二)着力提升行业监管水平。认真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做好金融监管任务,配备必要的金融监管力量。积极争取设立金融发展服务中心,将金融发展和行业监管及风险防控有效区分开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加大金融监管专业知识培训力度,提升金融监管业务水平。全力做好对小额贷款、融资担保、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地方资产管理等“六类”机构的监管,指导加强投资公司、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众筹机构、地方各类交易场所监管。
(三)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巩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和地方金融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认真总结攻坚战经验,不断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及时补上监管漏洞。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全同有关部门继续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等风险处置工作,切实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
X区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深入推进本区民政事业发展,根据《XX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XX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民政事业发展回顾
(一)主要成效
1、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
建立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全区社会救助工作;升级改造“一口上下”救助业务系统,实现民政救助数据与相关部门数据实时交换共享;开展救助专项业务分级培训,以社会救助工作绩效评价为抓手,提升基层社会救助业务水平;强化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开展低保治理专项行动,保障救助公平公正;每年完成各项目约xxxxx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任务,核对工作质量位居全市前列。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成效明显,常态化开展xx类综合帮扶项目;“桥计划”——多重需求家庭综合服务项目入选20xx全国十佳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案例,该项目已在全区推广实施。各街镇已建立xx家慈善超市,实现街镇全覆盖,x个街道相继打造创新型xxx慈善超市,将运营模式由线下运营转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发挥部门协同机制作用,落实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劝返和护送工作。组织开展“寒冬送温暖”及“高温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建立健全街镇、社区、志愿者联动的救助网络系统,及时、高效、妥善处置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儿童福利事业稳步发展,落实社会散居孤儿保障政策,推动成年孤儿回归社会安置工作。构建困境儿童保障体系,建立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落实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夯实儿童福利工作队伍。
2、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制定《关于推进xx区“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和《xx区深化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2024—2024年)》,推进养老服务规范发展。养老服务供给持续增加,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有养老机构(含长者照护之家)xx家,已建成养老床位xxxx张;综合为老服务中心xx个,长者照护之家xx个,率先实现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和长者照护之家街镇全覆盖;共有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xx个、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xx个;乐龄家园助老服务站xx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xxx个,基本形成覆盖全区、布局均衡、梯次合理的为老服务设施网络和“xx分钟乐龄生活圈”。精准对接需求,养老服务能级稳步提升。xxxx年xx月底在全区推开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工作;大力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全区有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xx个,养老机构、社区托养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签约服务全覆盖,区内养老机构共有老年护理型床位数xxxx张。打造“xx家园”居家服务品牌。专业爬楼机服务实现全区覆盖;探索认知障碍照护服务,开设认知症照护单元专区,启动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推动“互联网+”养老服务新技术应用。加强行业管理,养老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会同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每月、每季度开展养老机构安全检查;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养老机构进行针对性服务督导;强化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多层次培训、技能竞赛等;在和养临汾养护院、彭浦新村街道社区助餐服务点开展标准化试点;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全力打造“和养”品牌。
3、基层社区治理持续创新
出台《xx区关于加强居委会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管理服务和硬件建设两个规范,为居委会组织体系、硬件设施、管理制度、民主自治、队伍建设等提供了具体指导。制定《xx区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为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专业化管理提供制度支撑,实施“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新人入职、小巷总理、周六课堂、骨干培训等x大类xx种培训项目,共培训x万人次。研发推广社区分析工具,覆盖社区全要素、全人群、全需求,为社区开展精准服务、部门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形成全区及各街镇的社区居民需求报告。深入推进第三批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探索完善各类社区发展基金运行体制机制,圆满完成各项实验任务。顺利完成20xx年居委会换届选举,直选率达到xxx%。完善社区共治体系,制定《xx区关于贯彻<推进居民区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出台《xx区社区代表会议实施办法》。深化社区居民自治,xx个居委会成功创建区级“自治家园”,xx个居委会成功创建市级“自治家园”示范点。全面落实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全市通办”“一网通办”,创新便民服务举措,推进受理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项目建设。推进“三社联动”,推动“三实工程”,加强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开展实务运作指导,促进社会组织和社区的线上供需对接合作。指导相关街镇做好居委会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完成“撤二建一”后新xx区行政区划勘界工作,编制《xx区行政区划图》。
4、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
按照“一网通办”要求,社会组织成立、变更等登记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每万人常驻人口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x.x个。进一步细化四类直接登记的社会组织范围,建立健全法人约谈制度。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成立全覆盖。积极扶持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慈善类、社区文化活动类、社区专业调处类社会组织登记成立,xxxx年底全区共有社区社会组织xxx家,占全区社会组织总数的xx.xx%。完成xx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任务。推进社会组织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探索推行新登记社会组织法人约谈机制。严格落实社会组织检查和日常抽查制度,深入推进以名存实亡社会组织专项清理、教育市场清理整顿、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等为重点的执法监察工作。区、街镇、居委三级社会组织预警网络机制进一步深化。深入开展社会组织规范化等级评估,提高社会组织透明度、公信力及规范化建设能力,通过发挥等级评估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有效引导社会组织自我创新、规范行为,打造了一批品牌社会组织。每年举办“公益伙伴日”活动,充分展示xx社会组织公益慈善形象。
5、婚姻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在全市率先推行数字化婚姻登记,通过智能终端一体机、人脸识别、指纹采集仪以及自助查询机等智能化技术手段,优化当事人办证时间,确保婚姻登记信息精准高效。坚持依法行政深化优质服务,开展婚姻登记员业务培训、知识竞赛,强化窗口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意识。在婚姻服务中注重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数十场婚姻主题颁证活动,“美丽xx,幸福启航”成为颁证服务品牌。注重婚姻数据研究,对婚姻登记年龄结构、两地婚姻等情况进行分析,每年形成《xx区婚姻登记统计与分析报告》为全市首创。探索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设立“舒心驿站”工作室,引入社会工作师、心理咨询师以及专业法律人员,开展婚姻法律咨询及离婚劝和等服务。与华东政法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开展共建,成立婚姻家庭服务基地。
(二)主要经验
坚持统筹协调,紧紧围绕“国际xx、圆梦福地”的奋斗目标以及“中心城区新标杆、xx发展新亮点”“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的要求,系统思考和制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规划与决策,统筹各方资源、实现均衡布局,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民政服务。坚持需求导向,始终将着力点放在群众最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上,将群众需求放在首位,主动寻找与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坚持创新发展,始终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政策覆盖面上由补缺型向普惠型发展,在服务内容上由关注群体需求向关注个性化需求拓展,在工作方式上由分散推进向整体协同协作转变,助推民政服务更加精准多样。
(三)问题研判
民生服务供给水平有待提高,基本民生服务在供给上仍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的问题,服务能效仍显不足,与人民群众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行业监管有待加强,养老、社会组织等行业监管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监管法规不健全、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手段不多等问题。从业人员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升,民政各领域从业人员队伍还普遍存在专业化水平不够、薪酬竞争力不够、人员流失快等问题。
二、“十四五”xx民政事业发展思路
(一)面临形势
1、习近平总书记和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民政事业发展明确了新的定位和任务。20XX年X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明确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职责、定位和工作重点,为新时代推进民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强基层社会治理队伍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是下一步工作的指导原则。
2、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在社会救助领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救助内涵转变为关注能力不足、机会缺失等实质支持问题,注重建设预防型、发展型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以及完善后疫情时代应对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民生兜底保障和对特殊群体的关爱机制;在养老服务领域,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持续扩大,需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优质养老产品;在社区治理领域,居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高涨,给基层社会治理和社区政务服务带来了更多挑战,社区治理体制机制需进一步深化细化、完善提炼,不断提升实际效果和溢出效应;社会组织在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领域的作用持续得到发挥。这些都要求民政部门不断拓展工作空间,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能级,更好地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多、更高要求。
3、科技飞速发展给民政工作带来新机遇。“十四五”时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人们对政府的办事效能期待更高,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民生领域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带来了更多可能和技术支持,同时也意味着新时代的民政工作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关注科技进步。一方面持续推进新技术在民生领域的应用,另一方面要持续细化制度、完善流程,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服务水平,精准对接需求。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应对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国际xx、卓越城区”的目标定位,不断探索民政工作新理念、新机制、新制度和新手段,围绕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中的关键环节,聚焦重点,补好短板,进一步加强基础民生保障,进一步创新基层社区治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能级,努力实现民政新作为,开创民政新局面。
(三)总体目标
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民政局关于民政工作的总体部署,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聚焦群众关切,把精准化、精细化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改革创新的着眼点,以体系建设、能力建设和机制建设为重点,更好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持续推进xx民政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4年,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社会组织登记管理规范有序,基本社会服务更加专业化、标准化,更加具有便捷度,服务设施布局更加均衡,惠民举措更有获得感,民政工作整体水平有较大提升。
(四)主要指标
1、养老机构新增床位数完成市政府下达指标;
2、养老机构认知障碍照护床位改造数不少于xxx张;
3、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x力争达到xx%以上;
4、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x个;
5、新增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xx个;
6、老年助餐供应能力达到x.xx万客/日;
7、社区工作者培训人次不少于x万人次;
8、社区工作者社工持证率x力争达到xx%。
三、“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一是加强社会救助资源统筹。
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救助制度体系。夯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功能,加强部门协作、统筹救助资源,形成兜底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合力,织密社会救助安全网。注重社会救助信息化支撑,加强社会救助相关数据的统一归集、共建共享。二是创新社会救助方式。
深化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心理疏导、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社会救助专业服务。加强社会救助队伍建设,全面推广社区救助顾问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专业社会工作力量,帮助救助对象构建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加强大数据运用探索,建立困难群众救助需求综合评估体系,注重对象发展,探索建立发展型社会救助体系和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三是提升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
完善低保专项治理、社会救助绩效评价等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化水平。优化社会救助工作机制,做好重大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急难救助工作,筑牢制度化治理优势。加强救助对象发现和甄别,强化分类救助、分类管理、分类核对,提高核对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精细化水平。深化救助所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救助能力建设,优化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流程,增强困难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四是强化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
发挥“多合一”联动救助机制作用,提升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食宿、急病送治、协助返乡及滞留人员寻亲等救助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切实保障流浪乞讨人员人身安全和基本生活;推进救助管理机构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救助管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五是促进慈善事业创新发展。
健全经常性社会捐赠网络的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慈善超市运营模式,拓展慈善超市功能,通过加强多方合作,提高慈善超市自身“造血”机能。加强慈善文化建设,通过“中华慈善奖”推荐评选,积极选树和推广在慈善事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集体和项目。倡导弘扬慈善文化理念,开展“中华慈善日”、“蓝天下的至爱”等慈善系列活动,营造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慈善事业的浓厚氛围。(二)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
一是扩总量,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
依据“十四五”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发展目标,统筹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并全面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确保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落地;聚焦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刚性需求,大力发展护理型床位和认知症照护床位,提升照护能级和水平。充分利用存量资源增加养老服务设施供给,加快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布点,提升“15分钟乐龄生活圈”养老服务设施功能,重点打造集托养、助餐、医养、康养、辅具推广、养老顾问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增强社区养老资源与服务的统筹调配能力。同时,引导社区托养机构向嵌入式、小规模、多机能方向发展,进一步推动长者照护之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社区助餐服务场所、“xx家园”助老服务站建设,实现均衡覆盖,做实生活照护+专业照护服务。二是补短板,满足老年人专业化需求。
推进医养深度融合,加大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人员配置、职称评定、专业培训等多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组建区域医养联合体,发挥各自专业特长,形成优势互补,建立有序转诊、双向转介机制。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服务,提升基本服务项目,优化服务内容。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增强认知症照护服务,对有条件、有需求的养老机构,指导养老机构调整优化功能,改造新增认知症照护单元和床位;积极推进老年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试点建设;加大社区资源共享,为认知障碍老人和家庭提供“喘息式服务”,营造关爱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社会环境。三是提能级,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继续依托市民政局、xx开放大学合作办“老年服务与管理”大专班培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加强养老护理职业培训。重点扶持x-x个区级养老实训基地,开展养老服务定期培训实训。依托市区级养老服务平台,全面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推进联合监管、质量评价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监管促提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老年服务品牌机构和项目。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服务手段,区层面重点探索“大数据+政务服务”,实现政策信息发布、展示查询和服务数据汇总分析,用大数据辅助决策;街镇层面重点探索实体服务平台与线上信息平台的融合,实现各类养老服务信息整合。推广物联技术应用,聚焦老年人生活照料、紧急救助等智能服务,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辅助行动设备、紧急呼叫设备的应用,提升照护服务效率,降低老年人意外风险。探索实现以敬老卡、社保卡为载体的支付结算系统,实现实体货币与各类政策补贴的移动支付结算和后台汇总分析,推动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的精准对接。四是促发展,完善儿童福利保障。
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督促指导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健全困境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强化基本生活和监护兜底保障,完善困境儿童安全保护机制,妥善解决疑难个案。加强儿童福利工作载体建设,加强基层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儿童福利工作能力。倡导家庭尽责、政府兜底、社会参与,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服务,支持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承接政府委托服务项目,开展儿童服务类工作。做好成年孤儿回归社会安置工作,妥善解决成年孤儿的住房、户口、就业和生活问题。(三)进一步加强社区治理创新
一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规范化水平。
坚持以居委会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在基层社区治理制度化建设上使劲用力。全覆盖推进居委会下设专业委员会实体化、项目化、常态化运作,完善专业委员会组织架构、工作职责、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抓牢制度建设,巩固常态长效督查评估机制,督促各街镇进一步规范首问接待、巡查走访、联系群众等“十项制度”。深化居委会“全岗通”工作模式,探索轮岗机制和运转流程,将“全岗通”工作要求进一步转化为提升居委会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推进xx市“社区云”平台在我区的广泛应用,完成区社区综合治理服务平台与“社区云”平台的对接互通,进一步优化社区综合治理服务平台中社区自治、社区分析、绩效评价和可视化统计分析等功能。二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社会化水平。
充分发挥居委会自治平台作用,广泛吸收社区骨干、志愿者等多方代表参与社区治理。深化完善居民会议、“三会一代理”等居民自治机制,促进工作运转的规范化、定期化、经常化。继续推进市、区两级居委会自治家园创建,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方法。从理论研究、课程培训、社区实践三个方面入手,指导居委会广泛开展楼组自治,带动楼组队伍成长,夯实社区基础,筑牢基层基石。深化社区“微平台”、“微组织”、“微项目”等载体建设,通过项目化手段和专业化介入实现居民区“微自治”的有效化和专业化。三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专业化水平。
对照《xx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加强规范管理,优化完善符合社区工作者职业特点的管理体系。拓展培训途径,继续做好基层队伍“能力提升”工程,在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上下功夫,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分层分类培训,计划培训社区工作者不少于1万人次,同时加强培训成效的调研和总结。深化社区工作者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研究,进一步细化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分析、测评、提升的有效路径。完善社区工作者绩效评价体系,指导各街镇做好绩效评价工作,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四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精细化水平。
优化社区分析工具线上系统的功能使用和结果呈现,以“数据有判断、回应有流程”为核心理念进行优化迭代,从覆盖度、紧急度、难易度三个维度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多元解决渠道,对社区需求(问题)的回应进行流程再造。指导基层运用社区分析工具开展社区分类治理,明确分类维度,把握不同类型居民区主要特征和突出问题,分类排摸需求,分类配置资源,分类治理施策,形成“一特征三清单”(即不同类型居民区的特征、需求或问题清单、资源清单和服务清单)。加强精细化治理成果总结和经验提炼,形成一批分类治理的工作方法,总结一批分类治理的典型案例,挖掘一批基层治理的带头人物,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精细治理示范社区。五是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法治化水平。
坚持以法治精神引领基层社区治理、以法治思维谋划基层社区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基层社区治理难题。贯彻实施《xx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多途径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依法有序开展居(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居委会修订完善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积极宣传推广新型公约形式,规范社区居民行为,形成良好的社区秩序。推动建立章程公约的持续升级机制,使章程公约的制定过程成为广泛参与、民主协商的社区治理过程。深化居务公开,丰富公开形式,实现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深化基层民主监督。动员和组织居民群众依法有序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推动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六是加强行政区划管理。
规范行政区划调整报批程序,依法做好居(村)委会行政区划调整的指导工作,开展行政区划界线联合检查。(四)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
一是深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
深化社会组织登记“一网通办”,加强对社会组织发起人、拟任负责人资格审查,完善业务主管单位前置审查和网上审批系统。全面完成本区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加强社会组织涉外活动管理,加强宗教机构登记管理,积极探索新领域、新业态、新类型社会组织登记。加强信用信息管理和公开。加强社会团体涉企收费治理,社会服务机构名称管理,完善社会组织综合监管体系。二是强化社会组织执法监督。
完善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监管合力。建立完善联合执法制度,强化协调联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取缔未经登记和开展各类非法活动的社会组织。强化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责任意识,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细化监管职责,加大查处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力度,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加强和改进检查工作,确保社会组织监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三是推进社会组织能力建设。
合力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开展社会组织登记、年检年报、评估等工作时,同步开展党的工作。加强社会组织评估工作,按照“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要求,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加强内部建设,规范运作,将评估结果作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政策扶持方面的重要依据和条件。着力推动支持型和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区、街镇两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会组织联合会的能力和水平,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五)进一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一是不断提升社区政务服务水平。
强化队伍建设,开展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专业培训项目,对受理中心负责人、业务骨干、新进人员开展分层分类培训,举办业务技能竞赛,提升受理中心工作水平。加强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梳理办事指南,开展受理中心规范化评估。贯彻落实“全市通办”和“一网通办”,实现社区老百姓少跑路、好办事的目标。拓宽“延伸服务、延时服务”内涵与渠道,着力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二是不断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水平。
深化“三实基地”建设,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联动更多社会资源,搭建更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平台。建设社会工作服务网络,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不断完善课程库和专家库,发挥好社会工作专业网站及微信服务平台作用,多渠道全方位为会员提供可持续发展服务。加大社会工作宣传力度,举办社工周行业宣传活动,优秀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案例和社会工作项目评选活动,继续促进社会组织和社区的对接合作,探索可落地、见实效的合作共赢模式。三是不断完善婚姻服务。
贯彻《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依法登记,提供优质服务。根据“互联网+婚姻服务”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理念在登记工作中的运用,提高窗口服务水平。引领工作人员在做好日常登记业务的同时往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综合能力及专业素质,更好适应群众多元化需求。打造婚姻文化宣传品牌,通过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颁证活动等形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的作用,营造文明、和谐、平等的婚姻家庭关系。深化家庭辅导室“舒心驿站”品牌,以《婚姻家庭辅导服务行业标准》为指导,拓展服务内容,进一步探索离婚心理咨询服务和婚姻家庭社会工作相结合的调适机制。与高校进行合作,打造和建立婚姻家庭服务教育基地。加强婚姻介绍机构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服务行为。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建引领
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推进党建和民政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讲好xx民政故事,全面提升民政系统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民政系统文明窗口和政风行风建设,全面展示民政文明行业风采。
(二)加强法治化、标准化建设
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优化部门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创新。加强和规范民政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民政领域标准化工作,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培养,依托民政论坛、青年沙龙等载体,培育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化民政人才队伍。落实人才评价、激励、考核等机制,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作为人才考评的基本原则,注重后备干部的培养。大力培养选树民政系统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个人或组织),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和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提出的“城市数字化转型”要求,瞄准未来数字城市的特征和趋势,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融合应用,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和应用场景建设,助力民政工作更加精准、高效和科学,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