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4年实施乡村振兴工作进展情况报告
今年以来,市委组织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要求,紧密结合工作职责及分工,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持续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实施农村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年”行动,着力强基础、育头雁、壮产业,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现将贯彻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责任、细化措施,推动乡村振兴落细落实。一是制定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将任务细化为X方面X项党建项目,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召开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开展“整镇(街)推进、整区提升”农村基层党建示范创建行动。建立市直和区直单位挂钩联系X个乡村振兴试点示范村机制,推动X家市直单位帮扶X个村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二是统筹安排第五批X名国企、市直机关,驻村蹲点干部到乡村振兴任务重的X个村挂职锻炼。成立X个专项巡察组,对岛外X个区和X个相关责任单位,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专项巡察,督促解决难点问题。三是实施“四个工作机制”,实行指标单位主要负责人全脱产专抓扶贫制度,有检查验收指标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安排专职领导专抓扶贫;实行早会制度,每天上午8点召开半小时扶贫工作早会,第一时间通报进展、协调解决问题。着眼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实行通报制度,X个单位和X名干部因工作实绩好获得通报表扬;9个单位和34名干部因落实不力或问题严重,受到通报批评。
二、建强组织、育强队伍,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一是结合推进村级党组织换届,采取考核留任一批、本村选拔一批、能人回请一批、跨村交流一批的方式,选优配强乡村振兴“头雁”队伍,换届后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委员中致富能手比例分别提升至X%、X%。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出台注重提拔使用、择优调任、定向遴选、职级晋升、及时奖励、优先调训、宣传表彰等X条措施,激励X名第一书记、X万名驻村工作队员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开展“新时代X先锋”选树学活动,选树“一心为民好支书”等5类先进典型X名,引导党员干部投身乡村振兴。二是常态化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巡查活动,全面“体检”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等。深化基层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四星级、五星级的村党支部占比X%。建立健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长效机制,“一村一策”推动X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转化提升。建立农村党建组织员制度,公开选聘X名村级党群工作者,分级分类轮训X名村级后备力量。推进致富先锋培育工作,鼓励农村党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X多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引领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X家、家庭农场X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三是实施“培育百名农村产业带头人”工程。围绕农村特色产业,按照个人申请、村级遴选、乡镇审定、县级确认的程序,摸排思想品德好、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强、能长期在乡村从事产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或社会能人,建立村、镇、县三级产业人才库。按照种养生产、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综合经营等类型开展分类指导,实行动态管理。组织专家服务团“一对一”、“一对多”指导,加强农村产业带头人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并帮助建立营销网络,通过自媒体、融媒体等多平台推荐。目前,已培养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X人,实现县域各村全覆盖。
三、聚焦民生、聚力发展,提升乡村振兴成色质量。一是安排县乡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党建联盟”主席,定期召开片内各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联盟联席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分片区编制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布局交通网络、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产业发展。立足各片区产业发展、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探索资金统筹使用、土地集中流转,明确品牌创建、宣传、推广等责任分工,着力打造“龙头村+产业+配套服务”发展体系。以片区为单元,分类施策、整体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村庄治乱美化等工作,着力提升乡村“颜值”。二是壮大集体经济,增强乡村振兴“硬实力”。召开全市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实施“清零”、“扶弱”、“推优”三大行动,推动村集体经济提档升级,目前全市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村达70.6%。打造8条“产业兴、生态美、环境优”示范线,重点做好农房整治、农村垃圾治理等工作,推广邻长制、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等做法。推进村史馆示范点建设,组织市属文艺院团深入乡村演出78场,录制歌仔戏等14部精品剧目,满足乡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以县域为单位,推行“强村带弱村”联村发展模式,每个县(市、区)选择X个以上强村,每个强村结对帮带X个以上弱村、示范带动X个中等村,通过资源整合、产业对接、优势互补,力争X%以的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超过X万元。三是统筹整合各级涉农资金、农村闲散建设用地资源等,推出“强村贷”业务,支持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前提下,由村党组织代表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村党组织书记依法担任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参加。推动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培养村级后备力量相结合,在做大做强合作社中吸引、成就和留住人才,对有潜质的优秀苗子开展递进培养,为农村带头人队伍储备力量。目前,全市已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X家,覆盖X个行政村,入社成员X户。
四、狠抓服务、推进治理,力促乡村振兴见效升华。一是加强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的建设。发挥公共法律服务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的作用,建立X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X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X个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立各级人民调解组织X个、调解人员X人,已实现人民调解工作在全市各工作领域、各层级的全覆盖。积极开展“疫情防控 法治同行”法治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打造“法治公园”,在法治公园摆放法治宣传栏、法治宣传手册,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大力发展X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了人民调解工作的第一道防线作用,累计调解民间纠纷X件,调解成功X件,组织排查纠纷X次,预防纠纷X件。二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多元化责任体系,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资源和优势,扎实开展依法治村工作,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把村民自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等共性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强化专业性调解能力,按照突出重点优先化解、坚持就地就近属地化解、坚持因人因事归口调解、坚持各环节联动服务办理的原则,加强调解工作专业性、实效性,切实提升人民调解的成功率。建立业务培训机制、深化滚动排查机制、完善运行保障机制、健全宣传教育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常态化规范化建设。三是成立市级解决群众困难领导小组办公室、县乡两级解决群众困难诉求办公室和村(社区)矛盾纠纷调解办公室,不断完善机制措施,统筹推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综合发力,实行村(社区)信访问题常态化摸排机制、“县乡村”信访问题化解机制、区县级领导包案化解机制、“区县领导、部门单位负责人以及律师”接访制度、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研判会商机制,建立“日排查、日化解、周通报”机制,实行分类分层销号的方式逐一化解,做到矛盾纠纷排查到位、责任到位、稳控到位、化解到位。村党组织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X件,调节成功X件,调节成功率X%。
今年以来,大家坚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二十字”总想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整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农牧村“三变”改革等着重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农牧业转型、农牧村发展、农牧民增收.主想做了以下几次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研究安排。
始终坚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时成立县委、县政府主想领导为组长的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动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先后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全县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在调整优化XXX次联村单位的基础上,着力强化“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选派XXX名年轻后备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及后进村第一书记(其中乡村振兴试点村X名),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二是紧盯脱贫攻坚,全面贯彻“一户一策”。
用“过筛子”的办法对XXX次村(社区)开展困难户摸排工作,完善贫困户基础信息,规范建档立卡村贫困退出的有关资料,围绕产业增收、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兜底保障等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潜在返贫风险的困难户全部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规划,并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规划与三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乡村振兴着重工作和联村单位帮扶规划有机衔接,确保了帮扶措施有项目支撑、有资金保障、有专人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退出验收准绳。三是注重计划引领,有效整合项目资金。
在全面贯彻“五次倾斜”的基础上,将县财政结转结余资金50%用于扶贫,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高起点谋划、高准绳建设,全力破解水、电、路、房、网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农牧村环境不美的问题。统筹整合资金XXX万元,编制完成了XXX次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计划》工作,确定了X次发展条件好、班子建设强、群众居住集中的村,启动了XXX项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XX次富民产业培育项目、XX次省市县美丽乡村及万村整洁示范村项目,确定的XX次项目预计XX月底全部建成。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整理修复、“多城同创”、全域无垃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配齐配全城乡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网络,统筹推动城乡绿化美化亮化、老旧楼房风貌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提高,推进全县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变样。四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发展特色产业。
以绿色有机为主攻方向,加大细毛羊“两年三产”、黄牛冻配改良、牦牛复壮改良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复壮改良牦牛XX万头,冻配改良黄牛XX头,细毛羊穿衣XXXX万只以上。大力发展肉苁蓉、文冠果等沙产业,种植梭梭XXXX余亩、肉苁蓉XXXX亩、文冠果XXX亩、锁阳XXX余亩、藜麦XXX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XXX万亩。由县财政专列XXX万元资金,引领扶持和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积极谋划建设鹿文化产业园,加快“XXX”等系列生物保健产品的升级换代研发,精心组织开展“互联网+农牧业”和休闲农牧业开发等工作,推进绿色有机畜产品“进城”“上网”,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五是全面推动“三变”改革,着力激发发展活力。
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6次村先行开展试点,以农牧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稳步推动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资源评估等工作,加快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产业为平台、企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发展模式。至目前,我县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资”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制定出台《肃南县农牧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农牧业设施确权登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通了县级农牧村产权交易平台,为“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结合现实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变+乡村旅游”等新途径,有效推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六是培育文明乡风,优化治理体系。
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对XX名第三届XX“榜样的力量”典型模范和XX户第一届文明家庭进行了表彰奖励。全县XX次农牧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借助“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好人墙等,褒扬好人好事、鞭笞丑行陋习,通过道德约束的力量,有力提高了农牧村的文明程度。乡村振兴是一个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复兴,广大群众的期待很大。就目前而言,我县存在的主想问题是:一是计划引领作用缺失。目前,除制定了XX次村的乡村建设计划外,涉及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内容的农牧、民政、司法、爱卫、文明等有关行业部门和职责单位及各乡镇还没有完成相应的专项计划或方案制定,在引领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中缺乏统一性,对指导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不全面准确,缺乏前瞻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二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项目部署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使项目资金在规划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整合发挥综合效益。三是思维认识存在偏差。部分部门单位、乡村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既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也还有等、靠、想依赖思维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承接主体不强。全县涉农龙头企业不足,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个低、带动作用发挥不强、农牧户与企业对接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下一步规划
下一步,大家将以此个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新安排新想求,仔细学习借鉴各地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县委负总责、乡村抓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职责人、三级书记一起抓的领导职责制和工作机制,坚强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进取对表、积极作为,把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部署,想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四次优先”具体想求贯穿于思路确定、政策出台、职责落实、措施落地等方面,着力推进农牧业全面转型、农牧村全面发展、农牧民全面进步。
一是坚强计划引领高起点布局。
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现实需想等,严格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总体计划,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真正体现次性特色。坚强分类推动,对于人口相对集中、布局较为合理的中心村,在壮大富民产业的同时,加快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步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中心村;对于城郊村,按照城市准绳改造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居住相对分散的行政村和随着人口转移迁出逐步萎缩的行政村,以环境修复治理为着重,全面打造农牧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紧紧围绕市委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安排,先期启动实施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着力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带、生态旅游观光带、服务产业融合带、避暑休闲度假带,以“四带”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二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
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因村施策加强各方协作,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以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鹿、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品体系,将“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按照区域型和产业型两次类型,大力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大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培育力度,持续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加快推进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中培育XX次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红色教育型、传统村落型、民俗体验型的旅游示范村和专业村,打造XX家乡村精品民宿,发展XX户以上品牌农家乐。三是坚强高准绳整理城乡人居环境。
以垃圾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改圈改厕、绿化保洁为着重,推进环境整理制度化、常规化、常态化。加快XX次集镇和XX次农牧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及XX次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扎实推动厕所革命,规划3年内新、改建厕所XX座(A级厕所XX座、其它厕所包括农牧户“早改水”厕所XX座),其中20XX年新、改建旅游厕所XX座,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和游客服务的软肋。坚强农村人居环境整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统筹,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建设,每年建成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力争20XX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全覆盖,省级示范村达到XX%。四是坚强高质量推动乡村治理。
着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涵养文明乡风,坚强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高组织力为着重,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制,持续推进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广泛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主想内容的八城同创活动,切实强化村民谨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推进完善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2024年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进展情况汇报范文
今年以来,大家坚强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二十字”总想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整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农牧村“三变”改革等着重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推进农牧业转型、农牧村发展、农牧民增收,主想做了以下几次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精心谋划研究安排。始终坚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及时成立县委、县政府主想领导为组长的XX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动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办事机构,先后制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方案》《脱贫攻坚三年实施方案》《全县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在调整优化XXX次联村单位的基础上,着力强化“三农”工作队伍建设,选派XXX名年轻后备干部担任乡村振兴示范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建档立卡贫困村及后进村第一书记(其中乡村振兴试点村X名),为实施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二是紧盯脱贫攻坚,全面贯彻“一户一策”。用“过筛子”的办法对XXX次村(社区)开展困难户摸排工作,完善贫困户基础信息,规范建档立卡村贫困退出的有关资料,围绕产业增收、基本医疗、安全住房、兜底保障等方面,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潜在返贫风险的困难户全部制定了“一户一策”帮扶规划,并将“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规划与三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乡村振兴着重工作和联村单位帮扶规划有机衔接,确保了帮扶措施有项目支撑、有资金保障、有专人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达到退出验收准绳。
三是注重计划引领,有效整合项目资金。在全面贯彻“五次倾斜”的基础上,将县财政结转结余资金50%用于扶贫,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15%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高起点谋划、高准绳建设,全力破解水、电、路、房、网等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农牧村环境不美的问题。统筹整合资金XXX万元,编制完成了XXX次村的《乡村振兴战略及千村美丽示范村建设计划》工作,确定了X次发展条件好、班子建设强、群众居住集中的村,启动了XXX项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项目、XX次富民产业培育项目、XX次省市县美丽乡村及万村整洁示范村项目,确定的XX次项目预计XX月底全部建成。将改进城乡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整理修复、“多城同创”、全域无垃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配齐配全城乡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网络,统筹推动城乡绿化美化亮化、老旧楼房风貌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提高,推进全县生态环境和城乡人居环境实现了大变样。
四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发展特色产业。以绿色有机为主攻方向,加大细毛羊“两年三产”、黄牛冻配改良、牦牛复壮改良等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复壮改良牦牛XX万头,冻配改良黄牛XX头,细毛羊穿衣XXXX万只以上。大力发展肉苁蓉、文冠果等沙产业,种植梭梭XXXX余亩、肉苁蓉XXXX亩、文冠果XXX亩、锁阳XXX余亩、藜麦XXX亩,落实测土配方施肥XXX万亩。由县财政专列XXX万元资金,引领扶持和培育壮大一批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农牧业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社,积极谋划建设鹿文化产业园,加快“XXX”等系列生物保健产品的升级换代研发,精心组织开展“互联网+农牧业”和休闲农牧业开发等工作,推进绿色有机畜产品“进城”“上网”,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五是全面推动“三变”改革,着力激发发展活力。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6次村先行开展试点,以农牧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稳步推动清产核资、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权量化、资源评估等工作,加快构建以农民为主体、股权为纽带、产业为平台、企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发展模式。至目前,我县土地(草原)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三资”清产核资基本完成,制定出台《肃南县农牧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农牧业设施确权登记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开通了县级农牧村产权交易平台,为“三变”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各地结合现实积极探索“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变+乡村旅游”等新途径,有效推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农牧民群众稳定增收。
六是培育文明乡风,优化治理体系。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创建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和示范引领,对XX名第三届XX“榜样的力量”典型模范和XX户第一届文明家庭进行了表彰奖励。全县XX次农牧村全部制定了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并借助“善行义举榜”“孝道红黑榜”、好人墙等,褒扬好人好事、鞭笞丑行陋习,通过道德约束的力量,有力提高了农牧村的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是一个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的复兴,广大群众的期待很大。就目前而言,我县存在的主想问题是:一是计划引领作用缺失。目前,除制定了XX次村的乡村建设计划外,涉及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内容的农牧、民政、司法、爱卫、文明等有关行业部门和职责单位及各乡镇还没有完成相应的专项计划或方案制定,在引领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中缺乏统一性,对指导农牧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不全面准确,缺乏前瞻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二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乡村振兴战略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项目部署时序、渠道不同,很多项目缺乏有效的沟通衔接,使项目资金在规划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整合发挥综合效益。三是思维认识存在偏差。部分部门单位、乡村干部及农牧民群众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缺乏全面准确的理解,既有急于求成的心理,也还有等、靠、想依赖思维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自觉性不强,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承接主体不强。全县涉农龙头企业不足,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层个低、带动作用发挥不强、农牧户与企业对接合作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比较突出。
下一步,大家将以此个会议为契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新安排新想求,仔细学习借鉴各地好做法好经验,完善县委负总责、乡村抓落实、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职责人、三级书记一起抓的领导职责制和工作机制,坚强工业农业一起抓、城市农村一起抓,进取对表、积极作为,把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上优先部署,想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的“四次优先”具体想求贯穿于思路确定、政策出台、职责落实、措施落地等方面,着力推进农牧业全面转型、农牧村全面发展、农牧民全面进步。
一是坚强计划引领高起点布局。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现实需想等,严格遵循乡村振兴战略试点村总体计划,充分挖掘整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人文资源、历史古迹、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真正体现次性特色。坚强分类推动,对于人口相对集中、布局较为合理的中心村,在壮大富民产业的同时,加快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步伐,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美丽宜居中心村;对于城郊村,按照城市准绳改造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居住相对分散的行政村和随着人口转移迁出逐步萎缩的行政村,以环境修复治理为着重,全面打造农牧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紧紧围绕市委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安排,先期启动实施农牧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项目,全面提高基础支撑和保障能力,着力打造民俗风情体验带、生态旅游观光带、服务产业融合带、避暑休闲度假带,以“四带”建设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
二是坚强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因村施策加强各方协作,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以高山细毛羊、牦牛、马鹿、小杂粮为主的特色产品体系,将“三品一标”农产品比重提升到50%以上。按照区域型和产业型两次类型,大力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大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培育力度,持续调优种养结构、调强加工能力、调大经营规模,着力延伸产业链、提高价值链、优化供应链,加快推进农业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集中培育XX次景区依托型、田园观光型、休闲度假型、康体养生型、红色教育型、传统村落型、民俗体验型的旅游示范村和专业村,打造XX家乡村精品民宿,发展XX户以上品牌农家乐。
三是坚强高准绳整理城乡人居环境。以垃圾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改圈改厕、绿化保洁为着重,推进环境整理制度化、常规化、常态化。加快XX次集镇和XX次农牧村生活垃圾填埋场及XX次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扎实推动厕所革命,规划3年内新、改建厕所XX座(A级厕所XX座、其它厕所包括农牧户“早改水”厕所XX座),其中20XX年新、改建旅游厕所XX座,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和游客服务的软肋。坚强农村人居环境整理与美丽乡村建设相互统筹,结合“千村美丽、万村整洁”建设,每年建成一批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四美”乡村,力争20XX年实现全县美丽乡村全覆盖,省级示范村达到XX%。
四是坚强高质量推动乡村治理。着眼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培育涵养文明乡风,坚强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高组织力为着重,突出政治功能,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职责制,持续推进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广泛开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等主想内容的八城同创活动,切实强化村民谨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法治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推进完善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新格局。
2024年县乡村振兴情况汇报
今年来,我县坚持以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把乡村振兴作为“一把手”工程,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有效衔接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奠定扎实基础。
一、工作成效。
准确把握*阶段*要求,努力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坚持精准施策,守住防止规模性致贫返贫底线。制定《*县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和《*县防返贫监测与帮扶管理平台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开展监测对象识别和风险消除工作,做到应纳尽纳。*年我县*识别监测对象*户*人,消除风险监测对象共*户*人,截至目前,我县有脱贫对象*户*人,监测对象*户*人(其中已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户*人,未消除风险监测对象*户*人)。所有监测对象均已安排有能力的干部进行结对帮扶,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均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无一户一人发生致贫返贫。
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社会兜底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全县*增农村低保对象*户*人,取消低保对象*余人,*-*月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特困供养金*万元,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助*万元。投入*万余元,为特困人员购买住院期间护理保险,投入*万元,为全县城乡户籍人口购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进一步增强了困难群众抗风险能力。*%落实好*名留守儿童照护责任。
二是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
困难群众财政全额资助参合率达*%,家庭医生签约率达*%,慢性病规范管理及大病专项救治率达*%。继续实施县城内定点医疗机构“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信息化结算,结算各项补偿资金*万元,县域内住院补偿*人,补偿金额*万元,县域内就诊率达*%。
三是义务教育保障“一个不漏”。
为*名残障、精神疾病等适龄儿童开展送教上门,实现无一个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失学辍学。落实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阶段“五类”学生做到应补尽补,落实各类学生补助资金*万元。
四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有力。
突出搬迁后“稳得住”这条主线,对集中安置区实行社区化管理,改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不动产权证全部办理完毕,*人享受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完成搬迁群众技能培训*余人,开发就业帮扶特岗*个,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力鼓励支持自主创业,*搬迁户自主创业*户*人,通过*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项目*个,搬迁户就业*人,年增收*万余元,依托合作社入股分红形式,达到产业帮扶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户增收稳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五是住房安全保障“应改尽改”。
组织人员对监测户住房状况进行全覆盖鉴定,经过筛选审核,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年全县危房改造共*户,其中监测户*户,已经全部完工。
六是农村安全饮水有保障。
投资*万元完成*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改善农村*人供水问题,投入*万元用于“*·*”洪灾水毁饮水工程恢复建设。加强安饮工程管护,各乡镇、村均成立供水机构,明确专人管护及收缴水费等,农村安全饮水保障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拓宽增收渠道,群众收入持续增加。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年的*元/年·人,增长到*年的*元/年·人,增幅为*%。一是产业帮扶促增收。*-*年,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资金共计*万元,帮扶人口共*人,分红*万元。全年*增小额贷款*户*万元,实现应贷尽贷,贷款不良率高于贷款银行机构各项贷款不良率目标控制在*个百分点。二是农村电商促增收,今年来通过网络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等渠道进行宣传造势,完成农产品上行交易额*亿元。三是就业帮扶促增收。继续完善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就业服务平台全面覆盖,并为每个村、社区配备一名劳务协管员;落实“*”就业帮扶工作,实现脱贫人口转移就业*人,同比增长*%。*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培训城乡各类劳动者*人、脱贫人口*人。开发就业岗位*个,农村公益性岗位数量*个,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积极推进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态势良好。稳定粮食生产方面,完成粮食播种面积*万亩,粮食总产*万吨,完成*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正全力推进*年*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优质*猪工程方面,制定了工作方案,强化了疫情管控,现有年出栏*头以上生猪养殖场*家,前三季度,全县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预计*月底全县生猪存栏可达*万头。千亿产业方面,强化政策落实,安排特色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万元,净增规模以上企业*家,全产业链产值*亿元,增长*%。
六大强农行动方面,刺葡萄是省“一县一特”农产品,*增云顶黄金贡柚等*个绿色食品;*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申报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家庭农场*家,创办省级最佳家庭农场*家,*镇成功申报省级特色产业强镇;完成上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省级示范园建设,争创培育省级示范园*个、市级特色产业示范园*个、县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个;全年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培训*余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余人;建成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个,认证产品*个,面积*亩。
不断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一是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投入*万元,完成旅游路、资源产业路*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公里,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管养总里程*公里,今年投入*万元对*公里农村公路进行了管养,通过县级质检,我县优良路率达*%。二是积极开展乡村治理。做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项清单”落实工作,实施农民维权减负行动。加强乡镇、村(社区)应急能力建设,目前全县*个乡镇均按“六有”要求成立了“社会治安和应急管理办公室”,*个村(社区)按“三有”要求成立了“应急站”。全县*个村(社区)均成立村民理事会,完成村规民约法制审核备案,积极探索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自治单元的“微自治”,创*推广“雪亮村庄”三方共建共治共享模式建设,*村被认定为国家乡村治理示范村,*建村已申报创建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三是全力提升文教卫等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文化站、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向公众开放运行制度,经常性向公众免费开放活动场所和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投入*万元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每个乡镇配备*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名全科医生,每个行政村配备*所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名合格村医,*所建制镇卫生院均按照标准建设中医馆,均能正常开展中医服务;有*个村(居)建立了互助型养老服务机构,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村(社区)覆盖率达到*%。四是有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在全域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目前我县共有县级以上文明村*个,其中县级文明村*个,市级文明村*个,省级文明村*个,全国文明村*个;有市级文明镇*个,县级以上文明镇*个。
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村集体经济实力全面增强。积极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回头看”工作,对全县村集体资产进行清查核实,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全县*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中*个行政村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个村建立了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挂牌、登记赋码及颁证率达到*%,村级“三资”管理系统平台初步建立;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档案整理、立卷、归档和移交任务完成率*%。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五个十”工程,全面增强村集体经济整体实力,截至目前,全县*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高于*万元,无村集体经济薄弱村。
切实强化统筹管理,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安全。一是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制定《*县*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调整方案》。整合涉农资金*万元,资金分配额度*%,实际支出进度*%;二是加强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制定《*县扶贫项目资产资金后续管理办法(试行)》,对*年以来所实施的扶贫项目分类建好资产台账,明确项目资产的权属,资产管护责任人,管护责任单位及资产的收益分配等。经清查摸底,*至*年我县扶贫项目资产共计*亿元,其中公益类资产*亿元,经营类资产*亿元,到户类资产*亿元,确权比例为*%,已经按要求全部录入全国防返贫监测系统。三是抓好项目库管理。制定*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库,入库项目*个,总投资*万元,入库储备资金量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幅*%。*年计划入库项目*个,总投资*万元,储备资金量同*年比,增幅达*%。
深入开展“四美”共建,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制定《*县*-*年城乡人居环境“四美”共建实施方案》《*县农村人居环境“十治”专项行动方案》等文件,落实*万元经费保障,全面推进美丽县城、美丽集镇、美丽乡村、美丽园区“四美”共建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开展治废、治水、治厕、治房、治路、治气、治土、治牌、治赌、治陋“十治”行动。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以上,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实行农村生活垃圾集运的行政村达*%。建立集中式、分散式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行政村达*%,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管控村达*%。完成农村户厕改造*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基本普及。积极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行动,*建镇被列入省级全域美丽乡村示范创建镇,*镇塔灯田村、*建镇黑禾田村被列入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镇大松坡村被列入省级特色精品创建村。
三、主要做法。
科学精准谋划部署。研究制定了《*县*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行动方案》等文件,相关行业部门均制定子方案。明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九大任务,实施乡村振兴十大行动,努力打好特色产业、农旅融合、“六美”乡村建设三张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基本编制完成。
有效衔接帮扶工作。一是政策衔接到位。制定了《*县防止返贫致贫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汇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延续或调整脱贫攻坚期间健康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小额信贷、就业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兜底保障等政策,*增了防贫保等政策。二是结对帮扶全覆盖,明确原脱贫户的帮扶联系人坚持*年过渡期帮扶责任不变,继续开展走访、帮扶和监测,对*纳入的监测户由驻村工作队和乡镇统筹安排有帮扶能力的干部结对帮扶。稳定脱贫户,结对帮扶联系人每季度走访一次,监测户,结对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一次,监测对象风险不消除,帮扶责任不脱钩。三是驻村帮扶全覆盖,对有脱贫户的*个行政村(社区)和*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部选派了县级以上工作队,并按照重点帮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脱贫村不少于*人,其他村不少于*人的标准选派。
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制定《关于建立健全*县乡村振兴工作责任机制的实施方案》《*县乡村振兴督查巡查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构建了“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领导体系、“八个包干”全覆盖责任体系、行业部门协同推进责任体系、常态化全覆盖的督查巡查体系,以及赏罚分明的正向激励和监督问责机制。调整*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乡村振兴局,同时下设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工作专班,皆由分管的县委常委担任专班组长。
狠抓思想作风建设。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领域作风问题治理,制定《*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领域一专题”治理监督清单》,对“一领域一专题”治理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今年主要是抓好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由*个业务主管部门对*年*月—*年*月“一卡通”资金发放中的疑似问题数据进行逐一核实,截至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毕,正在全力追缴违规资金。今年以来,全县共查处扶贫领域“一卡通”案件*件,查处*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人,组织处理*人,追缴资金*万元,退还群众资金*万元。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共查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个,发现职能部门问题*个,处理*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人,推动整改问题*个,推动建立和完善制度*个,为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作风保障。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一是深入实施“红色堡垒”工程,持续推进党支部“五化”建设提质升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进行“回头看”,巩固零软弱涣散村成果,带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二是以乡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五个到户”专项行动为载体,积极构建完善“村(社区)党组织—村民小组(网络)党组织—党员联系户”农村党组织体系,科学划分*个网格、*个微网格,推动*名乡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户。全面开展“五个到户”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便民联系卡*张、民情日记*本,上门走访农户*余次,收集汇总困难问题*个,召开民情碰头会、民情例会*场次,解决问题*个,切实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三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十项举措,深入实施乡村振兴能人带动工程,重点培育一批能力强、懂政策、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党员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对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等基层干部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四是深化“一门式”公共服务,推动全县*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面改造升级,建立村级工作事项清单制度,对*项下放村级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创*推行“*”、“窗口坐班+上门服务”、“线上受理+线下办理”三项便民服务制度,实现了一门式服务和一站式办结。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聚焦农业产业发展,以产业振兴引领和支撑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用工业化思路推动乡村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
一是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
县第六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一二三四五”工程:创建一个以刺葡萄产业融合发展为主体,以油茶和金秋梨为两翼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两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三大特色产业基地,即建设三万亩*优质稻制种基地,建设五万亩以*为主导的中药材基地,建设十万亩以*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培育*四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抓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
二是积极推动乡村产业品牌化发展。
实施“品牌*”战略,加大农产品品牌财政奖励支持力度,继续大力扶持“*珍珠”刺葡萄品牌,抓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加大“中味方好”品牌宣传推荐力度。健全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以上。
三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推进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建设,突出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打造成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持续推进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全产业链建设。积极培育乡村民宿、森林康养等*业态,重点培育*葡萄小镇、*工业小镇、*户外运动小镇、*建森林康养小镇、*路河水上风情小镇、*梨花小镇等特色小镇。积极配合*创建国家农业高*技术产业示范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建设,培育一批优质农副产品加工项目和企业,奋力打造*亿元以上绿色食品产业集群。
全县2024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xx年创建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xx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xx万亩,培育了xx名牌产品xx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增长xx%。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xx、xx、xx、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全力抓好xx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xx生态养殖示范区、xx产业(核心)示范区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xx家,培育市级农业合作示范社xx家,家庭农场xx家。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xx、xx、xx、xx、xx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xx年我县xx获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我县创新实施村屯环卫经费“1+1”工程(即村民每人每月筹集1元钱,财政每人每月补助1元钱),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实现了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县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镇镇通二级公路”计划,推动了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全县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升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全力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县共清理田园生产废弃物面积xx万亩,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xx吨,推广清洁技术xx万亩,发放宣传资料xx万份。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了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xx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顺利实现xx三年治理目标,xx水质稳步好转。xx个行政村获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xx%。(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博白精神,积极引导全县公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评选表彰了“十大公民”等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结合提升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县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县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我县在全区率先举办“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活动,全县有xx多名贫困人员实现创业,农村电商产业链直接创造就业岗位xx多个,辐射带动了贫困户xx多户、xx多人脱贫致富。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全县共实现xx万贫困人口脱贫、xx个贫困村摘帽,全国十佳农民xx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县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存在“见子打子”、“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脱贫攻坚的压力很大。我县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自治区、玉林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经过xx、xx年的努力,全县共已实现xx万贫困人口脱贫、xx贫困村摘帽,但仍有未脱贫人口xx万人、贫困村xx个,贫困人口基数仍然很大,贫困程度深,无劳动力、低保户及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等需要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人口较多,减贫任务十分艰巨,压力很大。五是生态治理的任务艰巨。我县是xx江、xx江综合整治的主战场,要实现“两江”水质达Ⅲ类标准的压力很大,目前我县生猪养殖户数为xx万户,生猪存栏量达xx万头,小散养户xx万家,而大部分均是传统养殖,环保设施简陋,甚至直排。经估算,xx江(xx段)综合治理资金大约需要xx亿元,而我县自有财力不足,难以支撑综合治理的巨大投入。六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自治区、玉林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主导产品。
根据我县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睿盛农牧业畜产品深加工项目、桂牛乳业年产xx万吨乳制品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区。三是大力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粮食、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食用菌、蔬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支持xx、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业延伸,开发系列富硒农产品。计划三年内建成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xx个、县级xx个、乡级xx个、xx个村级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实现县有示范区、镇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点的目标。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便民高效、统一规范”的要求,将示范区作为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试验区,率先在示范区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投入xx多万元持续抓好村屯环卫经费“1+1”工程,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不断巩固“1+1”工程成果,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重点推进xx江、xx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模式,推进流域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xx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xx,xx、xx,xx,xx,xx革命根据地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xx、xx、xx等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xx、xx、xx、xx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按照自治区“六有”建设标准和“八个统一”要求,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广泛开展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计划投资xx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xx个,大力发展以优质稻、养猪、养鸡、柑橘、叶菜类为特色优势产业,以养鹅和养牛为自选产业的“5+2”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今年xx个贫困村有1-3个优势产业,集体经济收入达xx万元以上。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博商回归”行动,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2024年某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某县地处X西南边陲、某市南部,是共和国第一大将AA同志的故乡。全县土地总面积2258平方公里,辖8镇10乡230个村13个居委会,总人口37.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15万人。有建档立卡脱贫村87个,目前系统内脱贫户19048户68680人,监测对象839户2024人,其中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253户513人。一年来,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积极融入市委“三城一区”建设,以建设两省边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肺城”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教育强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积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情况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乡村振兴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毫不动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重点工作、重要问题、重大事项及时主动向县委请示汇报。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参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学习,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紧迫感、责任感。走访调研了全县25个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
2.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攻坚战斗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党组和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门必修课,进一步拓展党建促扶贫成果。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实践活动,走访调研了全县所有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重点帮扶村。二是进一步抓实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加强理论武装,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学习强国、中国干部网络教育学院等加强乡村振兴业务知识培训。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万余份分发至各单位、各乡镇及村组,让广大群众正确理解乡村振兴工作,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三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升队伍攻坚战斗力。深入开展党纪法规宣传教育,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工作纪律,对工作人员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同时,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扶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攻坚能力。
3.提高政治站位,高强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为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一是调整优化了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力量。全面落实县领导联乡包村工作机制,选派了231名第一书记赴村(社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实行
“四支队伍”集中办公,带领结对帮扶联系人齐心协力开展帮扶工作。二是强化驻村结对帮扶。坚持选优配强、尽锐出战,选派最精干力量组建了136支372人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全县230个行政村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为实行产业集中连片开发和确保“不出现一户返贫”发挥了积极作用。明确140家县直后盾单位结对帮扶联系村,明确3394名结对帮扶联系人,实现了全体脱贫户及监测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县乡村各级干部职工和结对帮扶联系人严格按要求进村入户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落实帮扶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4.凝聚各方合力,高质量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一是全力强化示范引领带动。着力抓好2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1个集体经济“五个一百”工程项目村的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形成示范效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培育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家、省级3家,市级6家、县级9家。积极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全年完成农民素质教育培训6925人次。积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助力乡村发展产业,全年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35个。二是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春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资助8151人309.5万元,其中困难残疾学生245人,低保家庭学生186人,特困救助供养学生27人,脱贫及监测对象家庭学生7192人。着力完善乡村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持续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现象。严格按政策落实“雨露计划”,本已发放春季“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78.7万元,秋季“雨露计划”补助名单已进行公示,相关程序完成后足额发放到位。三是全面落实健康帮扶政策。积极开展医疗降费行动,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脱贫人口
2024年基本医疗保险全额代缴,扶贫特惠保、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覆盖率均为100%;扎实开展2024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征收工作,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参保率达到100%,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四是全面落实住房安全保障。进一步落实住房安全性鉴定全覆盖,按照农民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和“应改尽改”的原则,将符合改造政策条件的危房户都纳入危房改造范围,对一般农户确属无房户或危房户的,采取按规定、按程序、按标准奖补的方式实施改造。全年共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8户,完成率达129%。五是全面巩固饮水安全成果。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三项制度”,制定出台了《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加强工程运行管护和设备净化维护;全面规范农村集中供水收费体制,做到农村自来水有人管、有钱修,实现以水养水,并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水质检测工作。全年投入安全饮水提质改造项目资金1132.28万元,其中投入250万元建设分散小型供水项目36处,有效解决了季节性缺水问题,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7900人,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六是全力抓好金融扶持、消费帮扶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小额信贷金融扶持力度,确保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应贷尽贷,有效防范化解逾期风险,全年新增小额贷款717笔3558.4万元,完成计划的107.54%,贷款不良率0.83%,逾期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为小额信贷农户贴息179.95万元。积极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先后举办
“某县第二届桃花文化旅游节”“高椅黑饭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县直部门、乡镇各级工会会员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全覆盖参与消费帮扶,并充分发挥“三专”平台作用,解决群众农产品“卖难”问题。
5.严防返贫致贫,高精度做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一是全面抓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及时研究出台《某县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领域“十看十排查”专项行动和全县脱贫质量集中排查,进村入户遍访群众,全方位摸底排查、全覆盖补齐短板,排查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清零。对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有效帮扶。坚持重点对象排查全覆盖、遭受重灾对象全救助、发现返贫风险全纳入,全年按程序纳入“三类人员”监测对象253户513人,并对监测对象逐一落实帮扶联系人,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二是全面落实“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出台《某县“精准防贫综合保险”
工作方案》,为县域内所有在籍乡村居民购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全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加大培育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茶叶、魔芋、竹笋、山苦瓜茶、油茶、中药材、獭兔、奶山羊、堡子“柴火月饼”等优势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46万亩,粮食总产13.46万吨,较去年增产1.5%;投入财政资金3693.54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251亩;引进天锐牧业、天竣农牧有限公司和靖州温氏集团,加快生猪育种及养殖基地建设,优质X猪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在“某魔芋”“某竹笋”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基础上,又积极申报“某春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常年聘请三名博士后专家分别对接服务博嘉魔力、木叶山兔业、新有爱农业三家企业。大力加强产业后续跟踪管理,确保产业带动能力和利益联结机制持续稳定且发挥增收效益。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AA故里升级为国家4A旅游景区为契机,树立某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村民增加旅游收入。四是全力保障群众稳定就业。实现了行政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覆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坚持“人岗相适”原则,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继续办好就业帮扶车间,促进脱贫户和监测户稳定就业稳定增收。截至11月底,共完成职业培训1818人次,占任务数的149.6%;全年开发各类公益岗位1730个,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3.52万人,任务完成率为108.98%。五是全面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对全县3235户13326名搬迁对象及42个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后续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摸底,对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开展排查整改,加大安置群众就业帮扶,实现了劳动力家庭
“零就业”清零,落实安置小区的各项制度,强化安置点的社区治理。2024年10月,该县成功举办了某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县级示范创建现场观摩活动。六是全面筑牢社会保障底线。坚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大力构建多层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民生。截至11月底,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006户6686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024.65万元;发放特困供养经费802.1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77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00.44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678.7万元。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以“公建民营”的方式成立某县民康医养中心,设置养老床位120张,全面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
6.保障资金投入,高效率加强资金项目使用管理。一是强化财政衔接资金支持。科学编制《某县2024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方案》和《
某县2024年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县级配套资金项目计划》及其调整方案,共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1.72亿元和配套资金4725.42万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强化项目资金的管理。出台了《某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范围、扶持重点、资金管理等进行了明确。同时,多次开展乡村振兴资金项目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自查自纠,将2024年全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清单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确保资金项目管理规范、高效安全。三是强化项目库建设。2024年,该县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入库项目1252个,资金69588.35万元,与2024年相比,项目个数和资金量分别增长8.87%和6.04%。衔接资金和整合资金项目均来源于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该县2024年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各项工作已全面完成,入库项目1607个,资金量94550.176万元。
7.牢记政治使命,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护传承优秀文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投入涉农整合资金近4000万元,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建任务4622户,修建了24个无害化卫生公厕及配套集中式无害化粪池。创建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打造省级精品美丽乡村1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4个,创建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6个。加快
“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打造农村精品路,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30公里,提质改造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46.7公里,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提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全县2024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xx年创建各类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xx个,建成特色产业基地xx万亩,培育了xx名牌产品xx个;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元,增长xx%。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xx、xx、xx、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全力抓好xx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xx生态养殖示范区、xx产业(核心)示范区等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目前,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有xx家,培育市级农业合作示范社xx家,家庭农场xx家。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大力发展xx、xx、xx、xx、xx等特色优势农产品,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xx年我县xx获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为破解农村生活垃圾难题,我县创新实施村屯环卫经费“1+1”工程(即村民每人每月筹集1元钱,财政每人每月补助1元钱),积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实现了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全县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二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镇镇通二级公路”计划,推动了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目前,全县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集中供水,稳步提升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和集中供水覆盖率。三是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开展“清洁田园”专项活动,全力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目前,我县共清理田园生产废弃物面积xx万亩,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xx吨,推广清洁技术xx万亩,发放宣传资料xx万份。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完成了全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xx断面水质稳定达Ⅲ类标准,顺利实现xx三年治理目标,xx水质稳步好转。xx个行政村获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全县森林覆盖率达xx%。(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
一是突出抓好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博白精神,积极引导全县公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评选表彰了“十大公民”等活动,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结合提升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拓展,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农村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
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
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乡村便民服务体系。加大农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增强了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县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重点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网络。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县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
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我县在全区率先举办“党旗领航·电商扶贫‘我为家乡代言’”活动,全县有xx多名贫困人员实现创业,农村电商产业链直接创造就业岗位xx多个,辐射带动了贫困户xx多户、xx多人脱贫致富。二是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强化乡镇中心学校统筹、辐射和指导作用,推动了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全县共实现xx万贫困人口脱贫、xx个贫困村摘帽,全国十佳农民xx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农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虽然在不断增加,但总体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辐射带动力不大,农业产业化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二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县级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存在“见子打子”、“单兵作战”的传统方式,不适应新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参与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脱贫攻坚的压力很大。我县是自治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自治区、玉林市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经过xx、xx年的努力,全县共已实现xx万贫困人口脱贫、xx贫困村摘帽,但仍有未脱贫人口xx万人、贫困村xx个,贫困人口基数仍然很大,贫困程度深,无劳动力、低保户及因病因残致贫返贫等需要社会保障兜底的贫困人口较多,减贫任务十分艰巨,压力很大。五是生态治理的任务艰巨。我县是xx江、xx江综合整治的主战场,要实现“两江”水质达Ⅲ类标准的压力很大,目前我县生猪养殖户数为xx万户,生猪存栏量达xx万头,小散养户xx万家,而大部分均是传统养殖,环保设施简陋,甚至直排。经估算,xx江(xx段)综合治理资金大约需要xx亿元,而我县自有财力不足,难以支撑综合治理的巨大投入。六是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意识。部分农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要求,认真按照自治区、玉林市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培育主导产品。
根据我县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互联网+农业”,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睿盛农牧业畜产品深加工项目、桂牛乳业年产xx万吨乳制品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一批三产融合示范区。三是大力展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粮食、水果、中药材、畜禽、水产、食用菌、蔬菜等优质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支持xx、xx、xx等农业龙头企业向精深加工业延伸,开发系列富硒农产品。计划三年内建成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xx个、县级xx个、乡级xx个、xx个村级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实现县有示范区、镇有示范园、村有示范点的目标。四是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按照“政府搭台、市场运作、便民高效、统一规范”的要求,将示范区作为构建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试验区,率先在示范区成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平台,实现农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一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农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投入xx多万元持续抓好村屯环卫经费“1+1”工程,着力解决乡村垃圾处理难题,不断巩固“1+1”工程成果,使乡村环境更美、生活质量更高。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实行三级河长治污,重点推进xx江、xx江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推广应用生态养殖模式,推进流域周边养殖场升级改造,着力保护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乡村。三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文化+农业+旅游等发展模式,依托xx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庄,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如xx,xx、xx,xx,xx,xx革命根据地等可以进行精心打造,并形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
一是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农村实际,采取符合农村自身特点的有效方式,加强对中国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深入挖掘xx、xx、xx等人文资源,推进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二是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村落和古村落保护开发,让其既传承历史文化、凝结乡愁眷恋,又跟上时代节拍、融入现代生活,实现在原有文化根脉上的新生。重点打造xx、xx、xx、xx等一批特色文化名村,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开展“服务惠民”活动为依托,按照自治区“六有”建设标准和“八个统一”要求,大力整合乡村建设各类资源,着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积极推进党建、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民政、文体、法律等8项服务,切实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定期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广泛开展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三是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农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强化科技支撑。
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着力点,计划投资xx亿元,实施扶贫产业项目xx个,大力发展以优质稻、养猪、养鸡、柑橘、叶菜类为特色优势产业,以养鹅和养牛为自选产业的“5+2”特色产业,努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确保今年xx个贫困村有1-3个优势产业,集体经济收入达xx万元以上。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推进“博商回归”行动,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农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2024年某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某县地处X西南边陲、某市南部,是共和国第一大将AA同志的故乡。全县土地总面积2258平方公里,辖8镇10乡230个村13个居委会,总人口37.0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0.15万人。有建档立卡脱贫村87个,目前系统内脱贫户19048户68680人,监测对象839户2024人,其中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253户513人。一年来,该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三高四新”战略,积极融入市委“三城一区”建设,以建设两省边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肺城”为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立县、产业兴县、教育强县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建立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积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促进产业发展、就业稳定,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情况
1.坚持党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乡村振兴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毫不动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重点工作、重要问题、重大事项及时主动向县委请示汇报。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积极参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宣讲学习,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的紧迫感、责任感。走访调研了全县25个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
2.强化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攻坚战斗力。一是进一步加强党组和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了“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门必修课,进一步拓展党建促扶贫成果。组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调研实践活动,走访调研了全县所有乡村振兴示范村和重点帮扶村。二是进一步抓实干部职工的理论学习,加强理论武装,提升了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学习强国、中国干部网络教育学院等加强乡村振兴业务知识培训。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万余份分发至各单位、各乡镇及村组,让广大群众正确理解乡村振兴工作,奋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三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提升队伍攻坚战斗力。深入开展党纪法规宣传教育,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落实工作纪律,对工作人员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不断提高干部职工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同时,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集中整治扶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提升了整体攻坚能力。
3.提高政治站位,高强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为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一是调整优化了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统筹全县乡村振兴力量。全面落实县领导联乡包村工作机制,选派了231名第一书记赴村(社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实行
“四支队伍”集中办公,带领结对帮扶联系人齐心协力开展帮扶工作。二是强化驻村结对帮扶。坚持选优配强、尽锐出战,选派最精干力量组建了136支372人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全县230个行政村实现了驻村帮扶全覆盖,为实行产业集中连片开发和确保“不出现一户返贫”发挥了积极作用。明确140家县直后盾单位结对帮扶联系村,明确3394名结对帮扶联系人,实现了全体脱贫户及监测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县乡村各级干部职工和结对帮扶联系人严格按要求进村入户深入开展政策宣传,落实帮扶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
4.凝聚各方合力,高质量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一是全力强化示范引领带动。着力抓好25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1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1个集体经济“五个一百”工程项目村的产业发展、基础完善和人居环境改善等工作,形成示范效益,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培育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1家、省级3家,市级6家、县级9家。积极实施农民教育培训,全年完成农民素质教育培训6925人次。积极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进村入户助力乡村发展产业,全年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35个。二是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春季学期义务教育阶段资助8151人309.5万元,其中困难残疾学生245人,低保家庭学生186人,特困救助供养学生27人,脱贫及监测对象家庭学生7192人。着力完善乡村学校软件和硬件设施,持续开展“三帮一”劝返复学行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无失学辍学现象。严格按政策落实“雨露计划”,本已发放春季“雨露计划”补助资金278.7万元,秋季“雨露计划”补助名单已进行公示,相关程序完成后足额发放到位。三是全面落实健康帮扶政策。积极开展医疗降费行动,推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全县建档立卡脱贫人口
2024年基本医疗保险全额代缴,扶贫特惠保、医疗救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覆盖率均为100%;扎实开展2024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征收工作,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的参保率达到100%,有效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四是全面落实住房安全保障。进一步落实住房安全性鉴定全覆盖,按照农民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体要求和“应改尽改”的原则,将符合改造政策条件的危房户都纳入危房改造范围,对一般农户确属无房户或危房户的,采取按规定、按程序、按标准奖补的方式实施改造。全年共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28户,完成率达129%。五是全面巩固饮水安全成果。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三项制度”,制定出台了《某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加强工程运行管护和设备净化维护;全面规范农村集中供水收费体制,做到农村自来水有人管、有钱修,实现以水养水,并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做好水质检测工作。全年投入安全饮水提质改造项目资金1132.28万元,其中投入250万元建设分散小型供水项目36处,有效解决了季节性缺水问题,新增农村自来水受益人口7900人,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六是全力抓好金融扶持、消费帮扶等工作。进一步强化小额信贷金融扶持力度,确保有贷款需求且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应贷尽贷,有效防范化解逾期风险,全年新增小额贷款717笔3558.4万元,完成计划的107.54%,贷款不良率0.83%,逾期率严格控制在1%以内,为小额信贷农户贴息179.95万元。积极开展消费帮扶活动,先后举办
“某县第二届桃花文化旅游节”“高椅黑饭节”等系列活动,组织县直部门、乡镇各级工会会员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全覆盖参与消费帮扶,并充分发挥“三专”平台作用,解决群众农产品“卖难”问题。
5.严防返贫致贫,高精度做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工作。一是全面抓好防返贫监测与帮扶。建立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及时研究出台《某县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乡村振兴领域“十看十排查”专项行动和全县脱贫质量集中排查,进村入户遍访群众,全方位摸底排查、全覆盖补齐短板,排查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清零。对突发严重困难户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有效帮扶。坚持重点对象排查全覆盖、遭受重灾对象全救助、发现返贫风险全纳入,全年按程序纳入“三类人员”监测对象253户513人,并对监测对象逐一落实帮扶联系人,开展常态化监测帮扶,实现“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二是全面落实“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出台《某县“精准防贫综合保险”
工作方案》,为县域内所有在籍乡村居民购买精准防贫综合保险,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是全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加大培育力度,因地制宜发展壮大茶叶、魔芋、竹笋、山苦瓜茶、油茶、中药材、獭兔、奶山羊、堡子“柴火月饼”等优势特色产业。稳定粮食生产,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29.46万亩,粮食总产13.46万吨,较去年增产1.5%;投入财政资金3693.54万元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3251亩;引进天锐牧业、天竣农牧有限公司和靖州温氏集团,加快生猪育种及养殖基地建设,优质X猪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在“某魔芋”“某竹笋”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基础上,又积极申报“某春毫”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常年聘请三名博士后专家分别对接服务博嘉魔力、木叶山兔业、新有爱农业三家企业。大力加强产业后续跟踪管理,确保产业带动能力和利益联结机制持续稳定且发挥增收效益。大力传承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AA故里升级为国家4A旅游景区为契机,树立某旅游品牌,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带动村民增加旅游收入。四是全力保障群众稳定就业。实现了行政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覆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坚持“人岗相适”原则,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与管理,继续办好就业帮扶车间,促进脱贫户和监测户稳定就业稳定增收。截至11月底,共完成职业培训1818人次,占任务数的149.6%;全年开发各类公益岗位1730个,全县脱贫人口外出务工3.52万人,任务完成率为108.98%。五是全面加强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对全县3235户13326名搬迁对象及42个安置区后续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和后续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摸底,对集中安置点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开展排查整改,加大安置群众就业帮扶,实现了劳动力家庭
“零就业”清零,落实安置小区的各项制度,强化安置点的社区治理。2024年10月,该县成功举办了某市“十四五”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县级示范创建现场观摩活动。六是全面筑牢社会保障底线。坚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稳步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大力构建多层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切实保障民生。截至11月底,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4006户6686人,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024.65万元;发放特困供养经费802.17万元;救助困难群众277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资金200.44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678.7万元。并积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以“公建民营”的方式成立某县民康医养中心,设置养老床位120张,全面提升了养老服务质量。
6.保障资金投入,高效率加强资金项目使用管理。一是强化财政衔接资金支持。科学编制《某县2024年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方案》和《
某县2024年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县级配套资金项目计划》及其调整方案,共统筹安排财政涉农资金1.72亿元和配套资金4725.42万元,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强化项目资金的管理。出台了《某县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资金的使用范围、扶持重点、资金管理等进行了明确。同时,多次开展乡村振兴资金项目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问题自查自纠,将2024年全县惠民惠农财政补贴政策清单在门户网站进行公示,确保资金项目管理规范、高效安全。三是强化项目库建设。2024年,该县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入库项目1252个,资金69588.35万元,与2024年相比,项目个数和资金量分别增长8.87%和6.04%。衔接资金和整合资金项目均来源于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该县2024年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同乡村振兴项目库建设各项工作已全面完成,入库项目1607个,资金量94550.176万元。
7.牢记政治使命,高标准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强化党建引领,持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护传承优秀文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县投入涉农整合资金近4000万元,完成农村无害化厕所改建任务4622户,修建了24个无害化卫生公厕及配套集中式无害化粪池。创建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1个,打造省级精品美丽乡村1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2个、市级美丽乡村4个,创建市级人居环境示范村6个。加快
“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打造农村精品路,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建设30公里,提质改造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46.7公里,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提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