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202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本站推荐]

最新文章

第一篇:202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本站推荐]

202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7、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8、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9、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⑥ 0不能做除数:

a÷0 =(无意义)

10、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先假设租价格便宜的船,并计算结果,如果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2、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4、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组成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千分之一……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11、求近似数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6、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7、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8、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9、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相等的两个内角叫做底角。

10、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三条边的长度相等,三个内角的大小相等(都是60°)。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

(4)不要忘记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3、画对称轴

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4、图形平移的画法

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

5、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第八单元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1、平均数的意义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

2、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3、复式条形统计图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图例。

(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

(3)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个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

4、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2)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还有横坐标上的“0”。

(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

(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

(5)在每个图的下方都要写标题。

5、复式条形统计图

(1)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2)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1)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2)古人“抬脚法”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 = 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第二篇:人教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总结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能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学生共64人,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但是回答问题不够踊跃。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正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个别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较多,控制不好自己,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和习惯,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对本学期的教学情况做如下总结。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总结,写好教学后记。现在网络上的备课资料很多,但每一节课对于不同的班级来都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因为对于每个教师来说,要选择与自己班级学情相符合的教学设计是需要功夫的,所以在每次上课前,我都要认真参考教案,设计或是修改一下教案,让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相符合,2、关注学困生,帮助他们共同进步。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完成质量不高。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实践性家庭作业的督导不力,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3、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老师的关注度没有平均分配。我习惯是抓两头,放中间。教学中,未能有效地关注整体,激励性语言使用不足、不到位。

四、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针对本学期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结合教材的内容,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手段,精心备课,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抓牢基础知识,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

2、搞好学习方法的指导。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搞好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3、及时辅导落后生,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注重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4、作为我个人今后努力的方向: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反思自己教育教学中的行为,记录自己教育教学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创造,不断完善,改正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不断提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三篇:202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2024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3)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5、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6)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7、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8、四则混和运算的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先乘除,后加减)

(3)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9、有关0的计算

①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还得原数:

a

+

0

=a

0

+

a

=

a

②一个数减去0,结果还得这个数:

a

0

=

a

③一个数减去它自己,结果得零:

a

a

=

0

④一个数和0相乘,结果得0:

a

×

0

=

0

;

0

×

a

=

0

⑤0除以一个非0的数,结果得0:

0

÷

a

=

0

;

0不能做除数:

a÷0

=

(无意义)

10、租船问题

解答租船问题的方法:先假设、再调整。

先假设租价格便宜的船,并计算结果,如果船没有坐满,再进行调整。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

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2、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3、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1、加法运算定律

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2、连减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

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②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③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

×c=a×c+b×c4、连除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第四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小数的意义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的组成小数点前面的数叫小数的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的数叫小数的小数部分。

3、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1;

小数点后面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1;

小数点后面第三位是千分位,千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又可以写作0.001……

4、小数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小数的读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一个数字。

6、小数的写法

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要依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7、小数的性质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大小的比较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百分位也相同,就比较千分位……

9、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千分之一……

10、不同数量单位的数据之间的改写

低级单位数÷进率=高级单位数

11、求近似数

保留整数,就是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看千分位上的数来四舍五入。

(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2、非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或“亿”字。

第五单元

三角形

1、三角形

由三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底和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5、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6、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

7、两点间的距离

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8、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2)×180°

9、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相等的两个内角叫做底角。

10、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三条边的长度相等,三个内角的大小相等(都是60°)。

第六单元

小数的加减法

1、笔算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2)从末位算起,算加法时,哪一位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1。

(3)得数末尾有

0,一般要把0去掉。

(4)不要忘记了小数点。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1)没有括号,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2)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3、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所以在小数四则运算中,恰当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连减的运算性质会使计算更简便。

4、得数是小数时,(末尾)的0一般要去掉。

第七单元

图形的运动(二)

1、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对称轴时,要画到图形外面,且要用虚线。

3、画对称轴

先找到与相反方向距离对称轴相同的对应点,最后连线。

4、图形平移的画法

平移先找图形点,平移完点连起来。

5、利用平移,可以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第八单元

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

1、平均数的意义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叫做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既可以描述一组数据本身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较的一个标准。

2、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法

(2)公式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3、复式条形统计图

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有图例。

(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横向和纵向两种。

(3)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用两个单位长度表示一个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

4、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

(1)准备尺子,铅笔,橡皮等画图工具。

(2)注意写单位,画中坐标和横坐标还有日期名字还有横坐标上的“0”。

(3)假如位置有限,例如说0到10,到20,假如你写到200,位置绝对有限,你可以在0的上面画波浪线,然后写100(当然其他数也可以,但最标准的还是画闪电线)。

(4)例如上图两者要有不同的颜色,假如没有色笔,第一个可以画斜线,第二个可以涂得严严实实。

(5)在每个图的下方都要写标题。

5、复式条形统计图

(1)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

(2)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1)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2)古人“抬脚法”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

=

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

鸡的只数。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工作计划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工作计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工作计划

(一)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3、量的计量: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三、教学具体措施

1、多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知识间的迁移、类推、比较、拓展,将新知识点与学生原有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进行教与学。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4、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如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工作计划

(二)一、学情分析

班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仍存在一定缺陷与不足,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需要改正,改掉许多学习上的不良习惯,班级部分家长的重视程度也有待提高,争取学好本学期的任务。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内容为:四则运算、观察物体、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图形的运动、统计、数学广角等。

三、教学措施

1、努力为学生创设民主、和谐旳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旳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旳兴趣。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旳培养,如听课旳习惯,按时完成作业旳习惯,课前旳预习、课后旳复习旳习惯,认真审题旳习惯,规范书写格式等旳教育。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旳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旳好习惯。

2、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旳训练,控制训练量,把握训练密度,以达到最好旳训练效果。重视提高学生旳计算能力,讲求精讲多练,采取及时有效旳措施解决所存在旳问题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旳提高。

针对本班学生计算能力较差旳实际情况,本学期将要求每位学生每天要完成一页口算题旳练习,针对笔算能力较差旳学生,每天将完成3题笔算练习,并且要家长批改,从而提高学生旳计算能力。每周将进行一次笔算小测。

3、加强解决问题旳教学。本册教材在解决问题教学中,问题都是由已学过旳两步计算应用题增加一个条件或改变问题而成旳。在教学旳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找等量关系旳能力,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旳能力。

4、在教学中多关注学生旳个体差异,尊重学生旳创造精神,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旳问题。要适时,有效旳帮助和引导。

5、多和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旳内心世界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旳过程中遇到旳各种问题,解开他们心中旳结,让他们在快乐、轻松旳气氛中感受学习旳乐趣。赏识每个层次旳学生旳每一个微小旳进步,并及时鼓励他们,多表扬和肯定、批评、增加他们学习旳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学习带来旳快乐。

6、抓好培优补差工作。

第五篇:四年级知识要点

四年级知识要点

一、字

jùn

zàn俊聚增掠稻圈漾倦符演yǒnɡbìliánpãnɡ

chàzǐyānhïnɡ

chânshānfùɡàichánɡpiānpiānqǐwǔwǔdǎoqīnɡtínɡxuányáqiàobìjùzēnɡluâdàoquānyànɡjuànfúyǎn赞咏碧莲蓬qúnfānɡtǔyàn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luîyīnɡbīnfēnyùyùcōnɡcōnɡ 群芳吐艳姹紫嫣红落英缤纷郁郁葱zhànlán葱悬崖峭páoxiào壁cōnɡcuìyùdīáiáibáixuěluǒlù

葱翠欲滴衬衫覆盖皑皑白雪湛蓝裸露咆哮寓窟窿劝悔缠射箭弦悲惨愈叮嘱熟悉诲慰梭狂博羡慕嫉妒防御缘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坚持不懈专心致志竭尽全力脚踏实地输迫在眉睫拳头绊倒瞬间呜咽舔蹑手蹑脚庄稼繁殖蔬菜治疗皎洁悬挂奥秘项估计年龄恋恋不舍悟警告寄托红彤彤霞犹豫标准栩栩如生解释诚恳彬彬有礼滔滔不绝

二、词语

三、多音字

四、古诗

1、咏柳---贺知章春日-------朱熹

碧玉妆成一树高,胜日寻芳泗水滨,万条垂下绿丝绦。无边光景一时新。

不知细叶谁裁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二月春风似剪刀。万紫千红总是春。

2、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3、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4、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