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母亲煲的骨头汤是一种芬芳;有人说园丁栽培的花朵是一种芬芳;有人说,父亲那深蓝的父爱是种芬芳……而,我说:“书中散发出的油墨之香才是芬芳,而且是生命的芬芳!”
从前,老师总是在课上向我们强调读书的好处。然而,厌烦于青灯黄卷的我不愿读书,所以我的生活很乏味。
直到有一天,我想尝试着改变自己的生活。
那晚,我拿出早已买好但一直作为古董的《名家散文》。我想翻开它,却又怕它给我带来的只是伤心。但,下定决心的我重又鼓足勇气再次翻开它。第一篇散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刚开始,我仍是揣着一颗蹦蹦跳跳的心阅读。但后来,由于朱自清先生文笔隽丽,我的心慢慢被吸过去,我突然感到清灯黄卷与它的不同;我似乎感到自己的生活画卷与它的不同;我似乎感到自己的生活画卷正一点一点地绚烂起来。啊!我闻到了书香,我闻到了生命的芳香!
那日,我彻夜未眠,一盏台灯,一本书,一杯浓茶伴我度过了那样一个幸福的夜。读完后,我深感自己遨游于书海中,天南地北,四方八极都任我心自由来往。我虽没有到过北国祁连,却有祁连雪山在眼前的感觉;我与徐志摩一起作别西天的云彩;与席慕蓉一起于朝海拾贝,与三毛一起遥望大漠星空;与戴望舒一起寻找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哀怨的女孩……噢!这书香,这生命的芬芳让我乐此不疲。
看来,有书就有了生命。我在泰戈尔飞鸟与园丁的温情对白中,看到人生的美好;在充满母爱与童真的小桔灯下,看到对生命的渴望;在浊浪排空的海域中,看到老人对海顽强不屈的精神……
现在的我走进书中,深感书香四溢,深感生命的芬芳充盈于胸间。啊!书香!那生命的芬芳啊!
书,即生命;书香,就是生命的芬芳,这是作者在接触了散文的精髓后产生的顿悟。顿悟之后对书的爱好便一发而不可收。
文章结构严谨。“书香”一线贯穿,以“书香”开篇,以“书香”结尾,全文浑然一体。条理井然。由不愿意读书到手不释卷;由生活乏味到乐此不彼;由领略书的内容到领略书的精神,谋篇布局中无处不见作者匠心独运。
文章文笔清新流畅,词义从容,雅见情韵。淡雅而隽永的文字中作者的写作功底及文化积淀可窥一斑。
掩卷凝思,书的芬芳依然飘溢。
走在这繁华的街道上,望着那鳞次轮比的高楼,车水马龙的绿色大道,看着匆忙来往的行人,我不禁感叹:在这个世界已是如此的繁荣而昌盛,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美好!
可是,每当那刺耳尖锐的刹车声,那鲜红恐怖的血色映入眼帘的时候,我的心又开始颤抖:在这五彩缤纷的生活画卷中,正有一个“黑色幽灵”悄悄地趁虚而入,潜伏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残酷地打破这个平静而又美好的社会……近日发生在粤西地区的那场巨磷大台风,影响着许多人民群众的平静生活,我们阳江地区也饱受着台风的侵袭,经济损失惨重,无法预算。但是9月13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宗交通事故,让我们触目心惊,触动着全校师生内心深处的悲痛。我校九年级的一名女学生用助力车搭载另两名女学生到鸿运山庄玩,途经那石路段时,因避让一迎面而来的汽车而发生车祸,其中一人不幸死亡,另一人重伤,后来抢救无效也离开了人世。台风是无情的,但亲人痛失儿女的悲剧,车祸惨夺祖国花朵的悲剧,不是更无情吗?
她——在我校有着光辉的历史。她可爱,单纯,聪明能干的那一面将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她聪明能干,是老师们的好学生,是爸妈的好孩子,社会的好公民!在合山二中她是广播站站长,是学生会干部,她还是舞蹈队队员,也曾为张德江(现在的省委书记)表演过许多优美的舞蹈!她在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时,献出了她优美的歌声,演奏了“越长大越孤单”。她的名字叫做:郑小婷。她,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女孩!也许命运对她很不公平,在5年前的一场的恶病残酷的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但她还是很坚强的活着,象野草一样的坚强!而小婷却在这场车祸中经过一系列的抢救,但还是不幸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
往日的欢声笑语,刻骨铭心的微笑。而今天留给我们的只有无数的感慨和无尽的悲痛,那是一场血的教诲。让我们一起为她们祈祷吧,愿她们在前往天堂的路,走好。虽然她们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她们永远永远地活在我们的心里!
同样的下场,同样的悲剧与痛苦,不同的只是地点和流血的人。
近10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60万起,死亡10万余人,并且死亡人数呈递增趋势。仅去年1月至10月,全国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起,造成人死亡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0.2亿元,死亡人数比前年增加1618人,上升交通事故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一杀手。尤其是近期以来,校园附近及涉及师生的交通事故的比率有所上升,给了我们许多惨痛的教训。人的生命永远只有一次,失去,你就将不再拥有……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树立安全意识,多等一分钟的红灯,就会多一分安全。让我们多一分责任少一分牺牲。让我们多一分意识,做个有责任心的“四有”新人。为了你和他人的人身安全不受损害,为了社会上不再有因违反交通规则而造成亲人哀伤的呼唤,年轻生命的断送,为了不再出现因为安全意识浅薄而造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惨状,让我们做个珍爱生命的中学生。
她,是我生命中的一盏灯,走她为我照亮了路,总不会迷失方向。这盏路灯就是我最敬爱的老师——耿艳丽老师。
耿老师是我们六年级新换的语文老师,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她给我们讲的第一堂语文课。第一节课,耿老师没有向别的老师一样讲课本上的内容,而是给我们讲了一首散文诗《我把自己寄给你》。耿老师领我们读诗时,她的声音抑扬顿挫,有高有低,如那连绵起伏的山峦,而且她的声音充满了情感。从那时起,我意识到这才是真正的朗读,在她的指导下,我们班里的同学多改掉了读书总一个调子。
耿老师十分重视课外阅读。自六年级开学以来,我的桌子上课外书越来越多,《青铜葵花》《乌丢丢的奇遇》《夏洛的网》……这么多的书老师一一带领我们阅读。六年级读过的书,毫不夸张的讲,比我前几年读过的书加起来都多。耿老师还指导同学们制作读书报告,现在我们已完成三份读书报告了,从一开始只做十几张纸,逐渐增多到能做三十多张。读书报告里有我们真实的自己,是一个懂得并拥有了“爱”与“美”的自己。是耿老师让我这个把读书当成任务的孩子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本学期我们班还有了自己的报纸,《班级作文周报》。上面有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可供参考学习。老师还和大家一起给报上的.作文“诊病”,我们总结出了好些病症,如说不清叫夜盲症,开头啰嗦叫大头病,最好玩的还是文章混乱的,叫痴呆症。
耿老师,她在我的生命里画下了一笔抹不去的彩虹。
这种事情多着呢,不过,做一个朋友中的“敌人”也不错哦!
生命,到底意味着什么?生命的价值又在哪里?古往今来,人们追问了千百年,却至今都没有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在我看来,生命是大自然的结晶,是山的魂魄,是水的精灵,是造物主创造的奇迹,是宇宙大化中最独特的存在。生命的价值在于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生命源自质朴而原始的爱。记得丰子恺先生在《缘缘堂随笔》中,曾记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从前,一个猎人上山打猎,远远看见一只母熊蹲坐在涧水边,他对准要害发出一枪。大熊危坐不动,他连发数枪,均中要害,而大熊仍危坐。猎人走近观察,发现大熊双眼已闭,血从颈中流下,确已命中。只见它的前脚抱住一块巨石,猎人再走近去细看,才看见石下的涧水边,有三只小熊正在饮水。猎人感慨敬服:倘若大熊倒下,巨石落下,势必压死那些可爱的生命。是的,是质朴的爱,让母熊在承受巨大痛苦时仍然死死抱住巨石,面对痛苦和死亡,用爱支撑的母熊顽强地奉献给孩子最后的礼物——生命的延续!
展翅高飞的雄鹰遨翔天际,那是雄鹰对悠悠长天的爱;轻盈洁白的柳絮飘舞云霄,那是杨柳对春天的爱;千古流传的《离骚》,是屈原对泱泱楚国的爱;飘逸奇幻的《逍遥游》,是庄周对灵灵生命之爱。列夫托尔斯泰说:“爱拦住死,爱是生命。”生命本就是因爱的萌动而延续,因爱的质朴而升华。
爱是生命亘古的旋律!
生命,只要是生命都同样的至高无上!哪怕是小小的蜂鸟!相传,释加牟尼曾于菩提树下入禅三个月,当他参悟后,头顶叽叽喳喳的鸣叫声让他发现有对鸟儿竟把自己的发髻当作了鸟窝,在上面生下了幼雏。他若是这时起身必定吓飞头上的鸟儿,为了不惊扰鸟儿,他一动不动,直到幼雏飞走后方才离开,始知又过了三个月。是的,正是参悟到一切有灵生命皆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是平等的,动物和人的生命一样理应予以尊重,佛祖才甘于付出宝贵的光阴任由幼雏长成。
源于对生命的尊重,让贝多芬在贫苦交加的窘境中创作出《命运交响曲》,挑战生命的极限,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让司马迁遭受宫刑耻辱之后,历时十年,谱写出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固然,生命中也许有一些无法改变的
有时候我们无意地闯入一个地方,那情,那景,便如在照相机的“咔嚓”一声中般,定格。只是按下快门的,不是手指,而是心。于此后的生命中,那些情景便以它特有的撼动灵魂的力量,或于日光下,或于梦中,叩响你的心扉,提醒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
那,是年初几的时候。
走亲戚似乎已为新一代人所不屑,然对老一辈人而言,却依旧是联络亲情的脉络。不管平时多么地少通音讯,逢年过节的时候拜访一次,那条亲情脉络也仍是温存的,心情依旧是愉悦的。
我和外婆便这样上路了。已是转春的日子,阳光透过车窗暖暖地照进来,让人昏昏沉沉的只想睡觉。虽极不愿意,但由于外婆的腿脚不便,我只得陪同着一起走这一趟。
“你阿婆的日子不好过啊,现在又得了这种病……”外婆低声地说。
我睁开半眯着的眼,无意接外婆的话,转头看着车窗外一棵棵的树向后飞奔,儿时欢天喜地地跟着外婆去阿婆家的画面浮现在眼前,嘴角不禁泛起了微笑。
到的时候已将近中午,我们的到来似乎让阿婆很高兴:“今天日光好,屋里阴湿,咱们搬两个凳在外面吃!”
虽是新年,端出来的却只有几个一看便知是炖了多次的菜。“没有什么好菜啊……”阿婆似是很抱歉地说。
外婆笑着说:“吃什么都一样的。”阿婆不住地给我们夹菜,虽然并没几个菜。
“这几日身子怎么样?”外婆关切地问。
叹了口气,“晚上睡觉的时候身上痛得睡不着,老头子还在替别人看厂,挣点钱给那个不争气的外孙还债,我的病反正也不用治了,身边连个人也没有啊……”说着,泪水便顺着她那满是皱纹的脸滚落。
外婆放下饭碗,用袖子擦了擦眼睛:“你也别太操心,凡事想开一些……”
我看着眼前的这对姐妹,一年难得见上几面,在这个本该欢庆团聚的日子里,相对落泪。我在边上看着,我唯一能做的也只是看着,看他们的泪落下来,落在脚下的砖地上,蒸发在空气中,伴随着阿婆孤独的日子。
中午的阳光如此和暖,远处传来的隐约的爆竹声似乎也在传达着新年的喜意,然而这层喜意仿佛无论如何也穿透不了这个屋檐,它环裹着沉重与无奈。
难以承受这种悲凉,我转过身,环顾着这间平房,似乎想给心灵一个喘息的空间。
然而这时,另一些东西却拖着我的心往下沉。这,仍是我儿时来过的地方,却又早已不是了。
屋前的泥地上荒草一片,两根枯柳上架着一根竹竿,便是衣架了。几件洗得发白的衣服无力地在风中飘荡,唯有从衣架到洗衣板的地方没有被荒草覆盖。洗衣板旁是堆碎砖,长年累月地呆在一个地方,已使它们布上了一层暗灰的苔……
回头,是因生活的苦难而掉落的浑浊的老人的泪。
眼前,是氤氲着凄凉的破败的景象。
闭上眼,这两幅画面交错着在脑海里放映,定格。泪水,容纳生活的千百不如意。破败,昭显人间的许多苦楚。
在这样苦难的生活面前,我只是个旁观者。我无法真正走近去体味阿婆身上背负的不幸,然而就是隔着这样的距离,隔着年龄,那份苦涩已让我无法承受,深感窒息。观者尚且如此,亲身经临又是怎样的悲苦呢?我无法想像,更不敢去想。
离开的时候,深深的吁了口气……
新年过后,我十八岁,那幅景象,使我由青春的肤浅躁动一步走向成熟,它定格成为我生命中不变的底色,在这一层底色中我看到了另一种生存状态,也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推动我向前的力量。也是那时,我终于懂得余秋雨所说的“那年,在恶风狂浪里偷看一眼江南小镇的生活,我在人生憧憬上一步走向了成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那是一种无同于自身所处的生活状态带给人的心灵的震撼。只是,我看到的,是在如今歌唱着丰衣足食的大背景下,角落里的渺小和辛酸。
生命中有许多刻的定格,只有当外在的景象与内心的成长碰撞时,定格才上升为永恒。就像于那年的午后,我在人生的记事簿上坚定地写下一句话:有能力的时候,帮帮他们——那些在生活的漩涡里苦苦挣扎的人们。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