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哲人所言:没有信仰,就没有真正的美德。每个人都需要怀揣信仰之花,才不会迷失自我。然而,若只是置身于信仰之海,真的就足够了吗?不必讳言,信仰之海必须要有怀疑的海风,人生的船舶才能横江过海。
反观当下,网络上处处可见的“信某哥”、“信某姐”……凡此种种,这些年,目睹之怪状,还不少吗?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人一向是坚守“拿来主义“的,以为别人的东西便是好的,不管不顾,盲目跟从。你可以认为这是种“信仰”。但是,仔细想想,这真的是信仰吗?纵使,有信成真,若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只会丢人失分,为人所鄙。此时,我们更应该唤起怀疑之心。静下心来想想,这样真的好吗?是不是该改变一下?只有怀疑之心伴随信仰之花,二者并举,才可能寻找民主与科学的春天。
科学界中有一句看似矛盾却又明晰的话:作为科学家,除了要相信自己,还要怀疑自己。由此观之,科学家们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家,是因为具备信仰与怀疑两大条件。坚信自我是成功的垫脚石,然而适当的怀疑却是成功的救命神,二者缺一不可。如同杨振宁所倡导的“格物致知”,在坚守自我的同时还需有质疑精神。
信仰与怀疑并举,两种力量相互融合,促进生活走向美好的外力就越强。郦道元对地理古籍的怀疑,对中国河川的信仰,使他终著《水经注》;门捷列夫对旧周期表的怀疑,对新元素的信仰,使他成为“周期表之父";鲁迅弃医从文,对中国人走向胜利的信仰,使他在彷徨与呐喊中成为现代文学的旗帜……是的,我相信你,而正因为我相信你,也请你给我怀疑的勇气,那正是为了更好地相信你呀!
一部历史,充满着信仰与怀疑,让信仰与怀疑的力量相互融合,才能有泰然的过去和不断前进的未来!
朋友,你向往真理吗?想拥有真理吗?那么请你学会怀疑吧。
这是一件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事:
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曾经给法国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先后出了下面这道完全一样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羊,问:这艘船的船长年纪有多大?
法国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是,超过90%的同学提出了异议,认为这道测试题根本没办法回答,甚至嘲笑老师的“糊涂”。显而易见,这些学生的回答是对的。上海小学生的回答情况恰恰相反:有80%的同学认真地做出了答案,86-34=52岁。只有10%的同学认为此题非常荒谬,无法解答。做出正确回答的同学竟然只有10%!
原来,他们一直坚信不移地认为:“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只有对问题做出回答,才可能得分;不做的话,就连一分也得不到。老师出的题总是对的,总是有标准答案的,不可能没办法做,也不可能没有答案。”
于是在没有怀疑的地方,真理迷失了。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我们不再盲从,因为我们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师不如无师”。那一次,我们上《少年闰土》时,就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对话:“我觉得晚上即使月光皎洁,也不可能看到深蓝的天空,应该是灰白或者朦胧的淡蓝。可是文章却说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月光皎洁的晚上,能看到深蓝的天空吗?”“能。”“不能。”“我们有没有办法来彻底弄清这个问题呢?”老师问。“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看看就知道了。”“能行吗?”“能。”
几天后,全班同学都永远地记住了一轮明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
生活告诉我们:我们要敬重老师,更要敬重真理。只有敢于怀疑,勇于实践,减少盲从,才能寻得真理。有怀疑的地方才有真理,真理是怀疑的影子。
朋友,今天你怀疑了吗?
听信任是个神奇的东西,因为有了信任,所以人和人之间建立起了友谊的桥梁,因为有了信任,所以国家和国家对对方开放经济,文化,政治大门。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坐在窗台上,他的爸爸鼓励他往下跳,他爸爸用强壮的臂膀接住了他。第二次,孩子虽然有点害怕,但不象第一次那么害怕了,跟上次一样他的爸爸依然接住了他,可是第三次的时候,他已毫不犹豫的往下跳,可是这一次他的爸爸却没有接住他。
第二个故事是一位父亲给他的孩子讲完第一个故事后,让孩子从树下往下跳,以便让孩子记住这个故事,刚开始,孩子不愿意往下跳,可是在爸爸的强硬态度下,孩子一咬牙便从树上跳了下来,可是像样的表现出乎了孩子的意料,父亲把他紧紧的抱入怀中,对他说,孩子有时候应该学会信任,何况我还是你的父亲?
前面都会了孩子怀疑,而后教会孩子的信任。
把目光拉回现实生活,不难发现在中国这个泱泱大国,有太多的事情让人心寒更让人信任的目光漫漫变成了怀疑的目光,例如在两千零三年的时候,当时中央电视台举行了帮助山区儿童的募捐活动,而举牌未捐的企业高达十几家,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凉的事情,在说一件更小的事,在大街小巷总是会有数量不少的行乞人,但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假乞丐被媒体曝光,所以当行人走过那些人时,眼中总带着少许怀疑的目光,甚至是愤怒的目光。
曾有人感慨这个社会中信任的眼光越来越少,那为什么不去想想自己做过的事,值得被别人信任吗?诚信的流失是信任这种感情减少的主要原因。
没有了信任,很难想象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交易困难,战争不断,物价飞涨等一系列的问题会接踵而来。
我们要学会信任,要用信任的目光去看待事物,要知道信任的目光是对诚信的最好鼓励,信任的目光也是对行骗者最好的手术。
劝君能多用信任的目光去投向这个社会吧!
在人类史上,权威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有的人信奉权威,崇尚权威甚至是迷信权威,但敢于怀疑权威、挑战权威的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敢于怀疑权威、挑战权威才能不断推动人类和社会的进步。
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很权威,这位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过贡献的“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曾经提出“物体越重下降就越快”的理论,但伽利略在二十多岁尚未成名时就具有敢于怀疑权威、挑战权威的精神,他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个理论很疑惑,举出矛盾之处并反复实验、计算,并在比萨斜塔公开实验,用事实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理论才是正确的。
还有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学生布鲁诺,也就是“第一个坚持和宣传哥白尼 ‘日心说’的人”。当时“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这种学说已经是权威。没人相信他,他因此受尽了欺压与迫害,最终被被活活烧死,但他宁死不屈。他死后,有人证实了“日心说”是正确的,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
更具挑战精神的是大唐时期的“天下第一谏臣”魏征,在中国封建王朝,最权威的莫过于掌握着生杀大权的皇帝了,作为皇帝的唐太宗李世民绝对是一顶一的权威,但魏征不迷信权威,敢于指出李世民的错误,一生提了二百多条意见。这才使权威——李世民在魏征死后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知道衣冠是否端正;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知道兴衰更替;用人做镜子,可以知道自己的得失。魏征死了,我少了一面镜子。”
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绝对的权威。所有的权威,都因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性在认知上有所偏差,这就需要后世不断地来挑战这种权威。前文提到的亚里士多德也是曾因挑战他的老师柏拉图而成为权威,而他的权威也被别人挑战。权威只有不断被推翻、又不断形成、再推翻,真理才会浮出水面,社会才能不断进步。正如我国数学家周海中所言:尊重而不迷信权威,追求而不独占真理!
我们也要带着这种精神,在人生道路上开创新天地!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