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优秀作文 > 500字作文

最新第一次抱母亲作文500(8篇)

最新文章

第一次抱母亲一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张扬个性,让课堂喷涌真情”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叙述了“我”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没想到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我”告诉护士,记忆中的母亲总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我”总以为母亲“力大无穷”,却不知母亲只有80多斤的身体,却承受那么重的担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写“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结果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精彩片断。

教学重难点:

1、学生通过自主提问探究文章大意。

2、通过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准备:

vcd歌碟,演示文稿

教学时间:两课时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再如为了理解母亲的一句朴素话语,我通过画面、音乐的渲染,让学生对母爱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接下来拓展的小诗,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让学生走进新文本,加深理解和体验。

在学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实践——倾诉,让学生表白内心,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宣泄。

1、巧抓兴趣点,教师“循循善诱”

新课开始前,教师将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诗句,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

2、巧抓互动点,教师“穿针引线”。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朗读的牵引。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们不仅采用了个别读、小组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方式,而且还多次采用了师生接读、合作朗读。这样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情,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

教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导入教学

1、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教师读。

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同学们,歌颂母亲一直是千百年以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歌颂母亲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指导朗读,感悟深化

1、轻轻打开课本,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出感情。(学生评价)

2、出示课件1指导对话。

3、自由练读,分角色读。

4、过渡,母亲最重的时候80 多斤,现在生病了,还那么重吗?(生齐答)母亲这么轻,作为儿子,“我”心里是什么感受?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

四、评词析句

1、出示课件2读出感觉,竟然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

2、作者没有想到母亲这么轻,心里很难过,为什么难过?答案就在书中,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课件。

(1)指导学生说一说。(1,从腰和腿来说明担子重不重2、从汗流浃背来说明累不累3、从挑着粮来说明难不难。)

齐读读出母亲身上担子的重、身体的累和生活的难。

(2)翻山越岭是什么意思?难道只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是母亲走过生活中的一次次坎坎坷坷,一个个难关)

师说:现在你知道翻山越岭背后的意思了吗?

师说:遇到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为什么?(板书:母爱伟大)

(4)母爱无处不在,母爱无处不有,出示课件配乐。

(5)多么伟大的母亲呀!多么感人的母爱呀!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请你有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感受。(生说)

过渡:母亲的一生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这么多的重担,而我却不知道此时作者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生答,师出示有关课件)

(1)愧疚是什么意思?我为什么感到后悔?(母亲躺在了病床上我才来关心,伤了母亲的心)

(2)而面对我的愧疚,母亲却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母亲一生中为我们做过那么多的事,她却提都不让提,这是一种不图回报的爱,一种无私的母爱。板书。)

(3)同学们,母亲付出那么多,护士夸她,她笑了笑说:“提那些事情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当中,你看出了什么?(分析:1、提那些事情干什么2、哪个)

(4)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的,是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其实不然,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就连护士也为之动情。

过渡语: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听到你们的心声,也被感动了。

(6)面对此情此境,你想为自己的母亲做点啥?(生答,师评价)

过渡语:多么懂事的孩子呀!作者面对病床上的母亲他最想干什么?他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画出有关语句。

生汇报。师相机,出示课件

(7)指名读图中文字,其他同学边听边观察图画。

师: 看到母亲眼角流出的泪水吗?为什么流泪?(边说边板书:无数次)这是什么样的泪水?(生答)

小结:母亲的泪水是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那么激动,如此比较,把最想说的话写一写。以“妈妈,我想对您说——————”写一段话。出示“妈妈,我想对您说——————”(学生展示)

过渡语:太感人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会母爱的伟大。

(8)配乐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正像哥德说的那样,是用两只眼睛去读书的,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崇敬和爱戴,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作业超市

一、以“妈妈我想对你说”写一篇小练笔。

二、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为“夸夸我的好妈妈”主题班会做准备。

第一次抱母亲二

课文《第一次抱母亲》记叙了“我”去医院看护母亲,抱母亲换床单时,才知道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曾经以她瘦弱的身躯承受了那么重的生活艰辛,我十分难过和愧疚。于是,我突发奇想,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把母亲抱在怀里,轻摇着让母亲入睡,却突然发现母亲流泪泪了。

一、比较两次抱母亲的不同

文中有两处作者抱母亲的细节描写:一处是在课文的开头——“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推挽,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另一处在课文的结尾——“我坐在床沿上,把母亲抱在怀里,就像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那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我将她轻轻地摇动 ”作者两次抱母亲的动作之所以前后完全不一样,是因为抱的原因不一样,作者抱的心境不一样,这里可以引导学生好好体会。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仅是因为方便护士换床单,所以作者的动作比较随意,稍稍显得有些鲁莽,要不是护士扶了一把,险些把母亲摔着。作者第二次抱母亲,抱得那么柔情,是因为作者在心灵受到巨大震撼后,对无私母爱的一种特殊回报。

二、联系生活去体会文中“身体轻”与“担子重”这种强烈反差中蕴含的内涵。

文中母亲说自己最重时只有89斤,学生对这个数字所包含的意义一般不会太注意。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将母亲的体重与自己的体重、学生的体重进行比较,用较为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体会母亲的瘦弱。而就是这样一位瘦弱的母亲,超负荷地承受着看得见的肩上的担子和看不见的生活的重担。肩上的担子可能担了些什么?生活的重担又是承担的什么?可以让学生联系平时自己生活中,母亲是怎样为家庭为儿女默默付出的,来进一步丰富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

三、体会文中人物内心的感情波澜

四、拓展渲染

古往今来,歌颂母爱的诗词、名言有很多多如:《游子吟》等。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吟诵,即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场母爱的春雨——《第一次抱母亲》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第一次抱母亲》,去认识那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

2、齐读课题。(抱母亲是作者的第一次,要注意把这个词突出些,再读。)

二、品味轻与重

2、学生交流,板书:重    没想到   轻

3、抱母亲,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一下1——2自然段,画出作者没有想到的句子,用心地读一读。

1、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2、“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3、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句中没有“没想到”三个字,你怎么看出来的?)

齐读这四句,体会一下作者的意外。

最年轻最健壮的时候,母亲只有89斤。现在年纪大了,生病了,体重一定还要轻许多。

5、我与母亲生活了几十年,却一直以为母亲很重,这又是为什么呢?说来说说。

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学生自由读。

6、研读。有人把读书叫做“煮书”(板书)。饭可以煮、菜可以煮,这书怎么可以煮呢?“煮”就是告诉我们要把书读熟,读的遍数越多,书就煮得越熟,它的味道,它的意思才能被体会出来。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一边读这段话,一边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7、学生交流。

(3)“我一直以为母亲……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那么重的担子”,担子里有些什么?而这样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只有八十斤重的母亲的身上,母亲真是板书(力大无穷)。

8、这样的母亲太能干了。(出示图文)你看,她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还能挑100多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怎么能让我们相信,她只有80多斤的身体!

我们为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谁来读一读,读出你读母亲的崇敬。

9、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着书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文字会说话,这段文字中还隐藏着什么内容呢?老师发现,这里有一道数学加法题,你能读出来吗?静心默读。

过渡:而这样的重担压在了母亲八十多斤的身上,母亲真的是“力大无穷”吗?她是靠什么挑起了那么重的担子?板书:(母爱无边)

10、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读出了这一份情感,相信你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自己试一试。

(配音乐:烛光里的妈妈)指名读,齐读。

三、体会作者的感恩

1、想到母亲这几十年来为我默默地付出的一切,我的心中充满了愧疚,可母亲却笑了笑说(引读)

2、自由读一读,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指名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母亲把这些辛苦的事情看得很淡;母亲非常谦虚;母亲很乐观,生活虽苦,始终保持着微笑。)

“哪个母亲”,说明了什么?你的母亲,平时是怎样关心你的呢?

3、我为什么要突发奇想抱母亲入睡呢?

母亲抱了我“无数次”,我想“抱一次”自己的母亲,以示感恩。

于是,“我坐在床沿边……”引读最后一节

4、出示课文最后一节

母亲睡着了吗?你怎么知道?

(1)这是两行怎样的泪水?

(感动、自豪、汇报……)

(2)这时,有两行泪水从护士的眼角里留下来,这是怎么的泪水?

(感动,为这一对母子浓浓的亲情所感动。为母亲的伟大而感动)

5、作者仅仅抱了母亲一次(指题目“第一次”,仅仅抱了一次,母亲就如此感动,如此欣慰。而我们小的时候,母亲抱过我们无数次!记住这个词:无数次。我们欠母亲的实在太多了,我们对母亲的关心关爱实在太少了。

严老师这里有一份补充阅读《一碗馄饨》,发下去,大家读一读。

教师范读。

总结:母爱是一首歌,一首需要我们时时记在心中,又要付诸实际行动的歌。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课题,再深情地读一读。  下课。

板书设计:       13、第一次抱母亲      无数次

教学反思:《第一次抱母亲》一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写出了我抱母亲的情景,字里行间流露着浓浓的亲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然而,我在“备学生”中,了解到四年级的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大都是片面的,是肤浅的,更有甚者认为母爱就是理所当然。基于这样的认识背景,要学生走近母爱,感受母爱,进而孝顺自己的母亲,成为了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更是难点。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课中这样说过:“语文课并在追求花哨的亮点,如果真要说我的语文课有什么亮点的话,那么归结起来,一是我的朗读,二是学生的朗读,三是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和处理。其它还有一些,如老师的讲解和板书的字等。”我在本课教学中,以朗读为面,以关键词句为点,以生活链接为线,建立起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朗读——感悟——朗读中接受母爱这场春雨的充分滋润。

一、“轻”“重”之间,掂量母爱之沉

作者无意之间第一次抱了母亲,就抱出了许多的“没想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这一抱,抱出了意外,更抱出了一份自责,一份难过。母亲到底有多重呢?她没有直接回答,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我们可以想象,在母亲最年轻健壮的时候,她也才89斤。现在年纪大了,身体病了,体重之轻可想而知。而“我”,却疏忽了。

母亲的身体是“轻”的,可母亲几十年来身上的担子却一直不“轻”。“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我们长大了,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没想到她是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在这部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轻”一“重”,让他们从中真切地掂量出母爱之沉。母亲不是力大无穷,她是用母亲的责任、母爱的力量,扛起了那么重的“担子”。

第一次抱母亲三

《第一次抱母亲》内容真切感人,语言朴实明快,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 这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用心去读,一定会为那日夜操劳、含辛茹苦的母亲而心疼,一定会被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感动。

因此,本次教学的教学重点就是借对重点语句的朗读感悟,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唤起对母亲的崇敬和关爱。

教学的难点则在于文章的情感是那样的深沉,小学四年级孩子的认知与文章与作者的情感体验有一些差距,也许很难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很难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感受往往只停留在文章的层面,而不能联系自身。

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握作者的情感线索:难过—愧疚—感恩,引导学生揣摩文章的语言。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交流,情感在交流中碰撞,升华,激起学生心中爱的体验,同作者一起感动母爱,想到回报母爱。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教学中主要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文章其实最感动的是最后一段,那是一颗对母亲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们。所以在处理最后一段时,我让学生深情地朗读,将自己和文本融为一体,用朗读,用思考,用言语抒发着感受。

如今的孩子是父母、长辈的“掌上明珠”,一向娇惯的他们普遍都将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一味地只知索取而不懂回报,甚至经常向家长提出过分的要求。他们关心的往往只是自己,而很少去注意家长为他(她)付出的辛劳。生硬的说教难以为他们所接受,也许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更能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情感。学生孩子的心灵是非常纯洁的,乐于去感受美好、亲近美好,只要引导得好,文中那位善良伟大的母亲一定能感染学生。学生又是善于联想的,他们一旦将自己的母亲与文中的母亲产生关联,他们便会回忆起那埋藏在记忆里却常常被忽略的点点滴滴,从另一个角度去体会母亲的付出、母亲的辛劳,从而升腾起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一)、走进文本

(上课伊始,伴着舒缓的小提琴曲教师用描述性的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劳累了一辈子的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不轻,连护士进来换床单都不能下床。于是就有了我“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只是一个偶然,抱母亲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却在儿子的心里激起了千层浪。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一读1、2自然段,想一想儿子第一次抱母亲是怎样的心情。

(二)、感悟儿子内心的难过、愧疚之情。

(通过对重点句的朗读、体会、联想真正体会母亲体重的轻深深地震撼着儿子的心。)

儿子难过的心情你们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

引导:我原以为( ),没想到( )。

我原以为( ),没想到( )。

这可是和我朝夕相处生活了几十年的母亲呀!你能把这份难过读出来吗?

2、品读第二句“母亲说:我这一生,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

引导:“最重的时候只有89斤”,而现在年老体弱的母亲大概只有( )斤。听着母亲虚弱的声音,儿子心里( )。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这句话写儿子没想到的话。

“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们的朗读放到句子中去,读出母亲的不容易。

(1)、反复引读,启发想象: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 ),背上( )肩上( )。

(2)、研读“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从这些话中,你读出了什么?(母亲的心:她的心里只有儿女,舍不得儿女吃苦,就怕儿女累着。自己再苦再累都无怨无悔。儿子的心:我们能挑却没有挑,一直心安理得地让母亲去挑。此时儿子心里涌起的不仅仅是难过,还有深深的愧疚。)带着你们的体会再次朗读这些句子。

(3) 、启发想象,感受“重担”。

课文学到这儿,大家想一想,母亲肩上挑的重担仅仅是那一百多斤种的东西吗?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 )。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 )。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

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

(三)、感 动母爱,回报母爱。

从母亲的表情,从母亲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听出了什么?

此时此刻,听着母亲平常的话语,想着母亲拉扯我们长大的艰辛,看着手中两鬓斑白,体弱多病的母亲,儿子我纵有千言万语也无法表达对母亲的这份感激,我突发奇想想好好地抱一抱母亲。

2、伴着音乐,老师深情地范读最后一小节。。

3、老师语言渲染,指名读,齐读。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

第一次抱母亲四

设计思路:《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引导感悟母爱、学会孝敬的好文章,对于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的教学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朗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情,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探究中激发情感的升华,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能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片断,以此来赞颂母亲。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朗读的基础上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教学重难点:1、通过自主阅读探究课文大意。2、通过小练笔歌颂母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歌德的话: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指名学生读)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仅是思考,还包括想象。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求,希望今天上课时大家能够照着这句话说的去做。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母亲生病住院了,在“我”守护母亲的时候,护士来换床单,母亲病得很重,转身下床都很吃力,于是便有了“我”的第一次抱母亲。抱母亲,多么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让“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地品味一下作者的第一次抱母亲。

二、自读感悟

1、《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吸引人的不是其故事情节的复杂,而是文中一个个细节,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时能关注这些细节,哪怕是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伟大的母爱或者儿子对母亲的拳拳孝心;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深厚的母子亲情。读书时要读出声,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2、(教师巡视,提醒在书上做上记号,写出感悟。学生读书时间要充足。)

三、讨论交流

1、先把自己划出来的读给大家听,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你有所感悟。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谁愿意第一个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

2、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随机引导。

3、对几处重点细节讨论的预设:

(1)第1自然段:注意 “赶紧”这个词语,我为什么要“赶紧”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我“赶紧说”,不仅是速度快,更表达我不想让病中的母亲吃力地起床,对母亲的体贴。)理解后,和后面我抱母亲的一句话连起来,再读。(“妈”要喊响一点,表达一种急切,“你别动,我来抱你。”表示动作的词语读稍重一点,就可以读得更进入角色。)

看到我这样抱母亲,护士责怪起我来了。“责怪”是什么意思?读一读护士说的两句话。评一评,有没有表达责怪的意思?再读一读。

母亲的话应该怎么读呢?个别读,说说为什么这样读?(母亲病得很厉害,翻身下床都不行,都很吃力,说话还有力气吗?)

(2)第2自然段: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母亲这么瘦弱,为什么做孩子的却没有发现,是因为他们不关心自己的母亲吗?那究竟是为什么呢?投影出示: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a个别读

b“重担”指什么?母亲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重担子,你觉得还有别的担子吗?(她要把我和妹妹辛辛苦苦养大,还有各种各样复杂的家务劳动。为了家庭,为了生活,她瘦弱的肩头曾经担负起多少重担啊!)

d母亲的重担里面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母亲所挑的不是一百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大半个天啊!

e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还指什么?(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为了子女,走过了多少曲折的、不平坦的道路。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了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

f同学们,这就是用另一只眼睛看到课文的背后!

g母亲为了子女付出了多少啊!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导感情朗读。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母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有人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大的是胸怀。是啊,比天空还大的是母亲的胸怀!这就是母亲,这就是伟大的母爱!

b小时候母亲曾经无数次抱我们,(板书:母亲无数次抱我)作者仅仅是第一次抱母亲,母亲就觉得那么欣慰,那么激动,那么幸福,那么甜蜜。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也很不平静,现在你们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可以对文中的母亲或作者说,也可以对自己或自己的母亲说)

d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齐读

e这是课文中最感人的一段,让我们再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总结课文

今天我们读了《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我们像哥德说的那样,用两只眼睛去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到了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我们的母亲是应该得到我们的崇敬和爱戴的,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课后延伸

课堂上如有时间可交流部分感言。

板书设计

母亲无数次抱我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学反思:《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在教学中,我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自由且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接下来,我通过抓重点语段,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如抓住母亲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这段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呈现丰富的内心视像,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世界之中,在此基础上多次朗读,揭开文本深藏的内涵。

课后,我设计了一个拓展环节:制作一张心意卡,写上自己最想对妈妈说的话语,送给妈妈,或写一篇文章:妈妈,我想对你说。孩子们都跃跃欲试,也百感交集,许多感人的话语也跃然于纸上了!

第一次抱母亲五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会本课的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担”“背”,正确书写“摔”、 “瘦”,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翻山越岭”、“愧疚”、“重担”、“突发奇想”等词语。

2、练习分角色朗读,读好人物对话,探究作者的情感变化,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能用饱含深情的语调朗读课文。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发生的故事,把经过和感受写下来,加深对母亲的理解、崇敬和爱戴。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母亲肩上的“重担”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母亲》。

2、谈感受。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乘飞机,第一次游泳,第一次为妈妈端药等。有的第一次或许就在你的不经意之间过去,有的第一次却是终身难忘的,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是令作者终身难忘的事。

看老师写课题:第一次抱母亲。(指导:“第”是竹字头的“第”,“抱”上面的横折钩短一些。)

师:课文读过吗?第一次读这篇课文是在什么时候?

师:告诉老师,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的时候,你有什么想法?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读书就要这样,从题目开始读起。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对题目的思考,我们往往可以猜测到文章的大意。

(新课开始前,教师将课下收集到的有关诗句,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感受母爱的伟大。接着,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的音,并读通课文。自由读。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很感人,我已经读了好几次,但每次都非常感动。接下来就请大家好好读一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反馈朗读情况。

3、检查预习。

a 出示词语认读:

瘦小   重担   力大无穷   翻山越岭

轮流   愧疚   突发奇想   责怪

(1)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2)通过预习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3)文中“我”突发奇想想干什么呢?

责怪:找个近义词

脖子:“脖”要和哪个字区别。

仰面摔倒:师教“摔”字的写法。

担子:什么是担子?还有什么也可称为担子?肩上的责任,照顾老人孩子,担当承重的劳动。

愧疚:找出句子,你能换个词语吗?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

b 现在,老师请同学来分小节读读课文。(指名分小节读)

“背(bèi)上背(bēi)着妹妹”。

三、指名读课文,解疑分段。

(1) 为什么要抱母亲?母亲生病了,住在医院,连下床都很吃力,护士换床单时,我抱母亲的。

(2) 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没想到母亲那么轻,我差点仰面摔倒。

师评:这实际上是讲了我第一次抱母亲这件事的什么?(起因)谁能把这个故事的起因连起来说一遍。

(3)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护士批评我,可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一直是力大无比的。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子,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我非常愧疚。课文的哪些段落写了这个内容?(2、3节)

(4)最后写了什么?(我抱母亲入睡。)

四、品读课文。

1.哥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出示: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什么意思呢?读书,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读出文章中暗含的意思,读懂文章中所要表达的真情实感。这就要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想象,用心去感受。

2.现在,请你尝试着用“心”去默读课文,也许是从文中的一个字,也许是从文中的一个词,也许是从文中的一句话、一段话,试试看,读出你的体会,读出你的感悟,试着把你自己的感受体会用批注的形式写在书上空白部分。

3.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默读思考。

4.集体交流。

五、指导写字:翻、瘦

六、布置作业:

1、记录一天中妈妈为自己做的事以及自己为妈妈做的事。

2、拥抱妈妈并对妈妈说:“我爱你”,然后把妈妈的反应以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

3、抄写生字。

六、总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啊!难怪我要——(指课题)第一次抱母亲。下节课,再让我们好好感受一下母亲对我的爱,感受我对母亲的“情”,再次感受我与母亲之间的浓浓亲情!

附板书:第一次抱母亲

换床单(1)

忆母亲(2—3)

报母恩(4—5)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3课,谁来读读课题。(指名读)能带着你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再读读吗?指名2-3人读,齐读。

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生病住院,我守护母亲的时候,护士来换床单,母亲转身下床很吃力,于是我便第一次抱母亲。)

第一次抱母亲六

《第一次抱母亲》描写了母子情深:悠悠母亲爱,深深赤子情。因此,研究问题确立为:走进文字,体悟情感;走出文字,浸润情感。即本次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题:语言的内化与拓展。

二、设计依据

1、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写的是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真实情景,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深深的爱,更表达了一位孝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这是一篇情感型课文。如何让学生走进语言文字,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体悟到孝子的情怀,并从语言文字中走出来,感受到自己的母亲,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对于年龄尚幼的四年级学生来说的确不是很容易,他们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还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亲的爱意并要学会对母亲感恩,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本教案的目标。

2、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3、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3、语言的内化目标:

1、词语“担子”

2、句子“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4、教学准备:小黑板 录音机 配乐磁带(献给爱丽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生:读名言并解释

师:希望同学们争做会读书的人,能读出藏在纸背面的意思!

生:……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生:因为……

3、小结导入:作为儿子,作者和母亲朝夕相处,一起生活了几十年,他的眼力怎么会那么差?竟然连母亲的体重也看不准?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谁能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三小节。

二、细读课文,披文悟情

1、学生读课文第二、三小节,思考:“我”眼力为什么这么差?

2、师:“我”眼力为什么这么差?

生:因为“在我记忆中……”

3、师:请划出这段话并齐读

生:齐读

4、出示小黑板:这段话共有四句话,编号并分读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

师:这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十分耐人寻味,能用你的两只慧眼,读出隐藏其内的含义吗?可以和同桌一起读读并讨论一下。

生:逐句读并讨论。

5、师:谁读懂了第一句话?

生:小时候的事情/走的路不平常“翻山越岭”/很累很辛苦

师:读懂第二句话的?

生:时间长/不是一天两天/母亲一直很辛苦……

师:第三句呢?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母亲是怎么“爱”我们?

生:把好吃的给我

给我买漂亮的衣服

不让我干重活

一有病带我去医院

让我在环境好的学校里读书

经常给我买学习用品

7、师:作者的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

生:不是

师:你是从那看出来的?

生:80多斤的身体

生:养育我们的“重担”

种菜、种地

上班、做家务

9、师: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读出这么多的东西,十分了不起。作者的母亲是这样养儿育女的,天下所有的母亲又何尝不是这样过来的呢?所以我们的母亲都是很了不起、很伟大,是“母爱”支撑着母亲承受生活的重担。当作者体味到母爱的伟大时,心里感觉很难过也很愧疚。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体味一下作者的难过、愧疚之感。

生:齐读。

生:读“大妈你真了不起”

师:而母亲笑了笑说:“    ”

生:读“提那些事……”

师:注意母亲说话时的神情,谁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生:(读)……

师:读出了母亲那不以为然的语气,请用这种语气自由读这句话,用另一种眼睛去读读藏在纸背后的意思。

生:不用提……

生:每个(所有)母亲都是……

师:“这样”指哪样?

生:干家务/上班/种田种菜……

师:母爱是伟大的,它不仅打动了一旁的护士,我想也打动了每一位深爱自己母亲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作者的内疚、带着护士的感动读读课文的第3小节!

生:齐读

生:……

生:突发奇想

师:谁能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心情,读好这句话。

生; 齐读

师:母亲说:“      ”

生:齐读:“快把我……”

师:母亲为什么这么说?

生:……

师:被母爱深深打动的护士却说:“       ”

生:齐读:“大妈,你就……”

师:母亲这才没有作声

师:配乐范读“我坐在床沿上……”

师: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来抱母亲入睡吧!拿起你的书,轻轻地、慢慢地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师:从这一小节中,你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儿子吗?

生:细心/孝顺

师:可是,作者却忽然看见……

生:齐读:“有两行泪水……”

生:因为“感动、欣慰、幸福……”

三、总结

今天我们读《第一次抱母亲》一文,用一只眼睛读课文,用另一只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亲无畏、博大、无私的胸怀。儿子长大了,理解了母爱,并学会了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母亲,这就是人间最感人肺腑的母子情啊!让我们拿起书,再次感受一下母子间的深情!

生:齐读全文

四、拓展

生:为母亲唱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

生: 妈妈下班后,给她倒杯水,给妈妈捶捶背

生:在妈妈生日时给她买个礼物

生:用好的成绩来报答妈妈

……

2、诗朗诵《母亲的爱》

五、作业

1、阅读关于母亲的诗歌、散文或书籍,满怀感情地读一读。

2、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为母亲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

第一次抱母亲七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情感型课文。文章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感到难过和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太多的经历,他们依然处于被精心呵护的阶段,要体会母爱并学会感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就有赖于课堂的预设,有赖于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有赖于课堂的生成。这一课的教学,要跟着学生的需要走,引领他们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这是预设本课教学时的初步想法。

据以上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悟感受、体验表达,感悟母亲的爱,理解孝子情怀。

3、结合阅读感悟练写片段,通过练笔颂母爱、表情怀。

教学重点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母爱和孝子的情怀,又如何走出文本,感受自己母亲的爱,感悟到自己也该表达爱。教学难点是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文字背后的含义。

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读感悟,以读见悟”的方法,以“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愧疚?”为主线,按“体会‘我’的心情——感悟、体会母爱——回报母爱”为线索,抓住课文中的几个动情点组织教学。课堂上,让学生充分的读,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升华。

设计目的——抓住三处“没想到”,呈现轻与重的对比,体会儿子心里的难过、愧疚,呈现本课的阅读主题。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摔倒。

△“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难过”、“愧疚”是课文中直接出现的写作者心情的词,只是让学生找到这两个词是不够的,让学生画下三个“没想到”,通过“找——读——联系上下文想,交流——再读”这个品读的过程,才能达到“激情”的目的。

l问题二: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让“我”如此难过与愧疚?

设计目的——抓“母亲形象”,探究愧疚原因

这个环节,我抓住以下几个动情点进行教学:

1、学生找到这两个句子之后,反复朗读,交流感受,老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但逢……总是……”这些词语理解母亲的艰辛,母爱的无畏和博大。

3、最后让学生和作者一道质疑“力大无穷”这个词: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她的力量来自哪里?(母爱)

1、充分朗读之后,让学生说说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激动的、幸福的、欣慰的……)

2、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在享受母爱的同时,也不要忘记像作者那样传递你对母亲的爱!

设计目的——抓“母亲的泪水”,激发感恩之情。

设计目的——抓读写结合点,颂母爱,表情怀。

第一次抱母亲八

(一)教材简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课文重点记叙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的崇敬和爱戴。课文内容简洁,语言明快,娓娓道来,毫不雕饰,但字里行间却包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读了令人感动,是一篇教育学生感恩回报的好素材.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这篇课文,我用两课时完成。下面我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二)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课时,我主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进而品味,把握课文中的语言和动作细节,理解、体验、感悟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深厚情感。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及本课书的内容,我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和母亲之间的深厚的母子亲情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课的难点是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深厚的母子之情。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四)教具准备

投影机、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能力,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本班学生比较活跃,很喜欢朗读课文,喜欢探讨问题,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但是由于他们是乡镇的孩子,对文中语言的感悟有一定难度,对于捕捉文中的细节描写敏感度不强,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这样才能体验文章人物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这篇课文重点记述了“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促读法、提问法、情境创设法等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通过抓重点词句来理解、想象、感悟文章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我将引导他们运用“朗读——理解”学习法。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本节课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书的熟读法,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还引导他们用“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使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如果说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与学法是搞好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则是教学成功的最关键!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设计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旧知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这一环节旨在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衔接到新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整体的印象,也容易激发情感,复习读书方法,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热爱母亲,赞美母亲的感情,以形成共鸣。小助手领读上节课学习到得赞颂母亲为子女操心关心的诗,为学习课文奠下情感的基调,接着复习读书方法,引用歌德的话,(1)煮书:你们一定很奇怪,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所以有人把读书叫“煮书”。

(2)、出示歌德的话1: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入课文用上这样的读书方法,去体会母亲的爱。”这样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个教学环节。

(二)细读品味,体验情感(学习课文第

2、3自然段)

1、紧扣重点句,深读感悟

请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把你最感动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重点抓住“翻山越岭、年复一年、重担、力大无穷、笑了笑、哪个”等词加以理解,因此,通过朗读、感悟、体验,就让学生知道了“我”对母亲的不了解。从而把我对母亲的歉疚之情引向高潮。

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先承上文质疑:“对于一个与母亲一起生活了几十年的儿子来说,竟然对母亲的身体这么轻一点都不了解,他的心情怎么样呀?”等学生说出“难过、愧疚”后,我让他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心里为什么难过?探究“我”的心情。接着投影显示第二自然段“我”回答护士的话,让学生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引导他们抓住“手拉、背背、肩挑”等词语体会母亲的坚强而伟大。为了引出第三自然段,我这样提问:“听了‘我’的一番话后,护士是怎样表现的?”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指导读好母亲的话及指导学生抓住护士的动作、语言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最后,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朗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而体会到母亲的伟大。我启发他们想象说话:“想想护士此时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心情怎样?”这样,让学生加深了母亲的无畏、伟大的感悟。

2、合理创情境,感悟升华

教学第三部分时,我先让学生轻声读几遍,让学生初步感悟出字里行间浓浓的母子亲情。再让他们找出哪些语句最能反映母子间的亲情?怎样读?读给大家欣赏。然后播放音乐轻读第四、五自然段,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为了给学生营造深沉的母爱的气场,我以小诗的形式,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贯穿起来,以诗的节奏感,以诗的凝练,以诗的柔情,把学生带进情感最柔弱的地方,又一次体验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最后,联系上文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让学生明白“眼泪是母亲为儿子的孝心所打动后激动的泪水。”让学生尽情阐述,进而体会母子之间的深情。这样,又突出了教学重点。为了加深学生对文中母子情感的体验,我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那位护士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又会对母亲说些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加深体验。

在“细读品味,体验情感”中,我的总设想是在促读感悟、创设情境和提问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在合作中加深自己的理解,在探究中进一步内化课文中的深情,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联系自身,表达亲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启发学生课后写“你与妈妈相处中最让你感动或记忆最深刻的那段场景,那个画面,用一段话描述出来”。目的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得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母爱伟大、无私、博大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