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优秀作文 > 观后感

国家档案观后感范文通用7篇

最新文章

国家档案观后感范文 第一篇

20_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 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_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了所有拍摄和制作工作,将于10月7日20:00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在同类记录片中,本专题片实现了多个突破:

首次反映了钱学森主动寻求归国的艰难历程。钱学森虽然具有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但是,为了回到新中国,遭受了多重磨难,最后想尽办法回到祖国。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该纪录片在送审时,得到了张文台上将、钱永刚教授、“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专家、北京出版集团和中国航天十二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国家档案观后感范文 第二篇

20_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_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了所有拍摄和制作工作,将于10月7日20:00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在同类记录片中,本专题片实现了多个突破:

首次反映了钱学森主动寻求归国的艰难历程。钱学森虽然具有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但是,为了回到新中国,遭受了多重磨难,最后想尽办法回到祖国。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该纪录片在送审时,得到了张文台上将、钱永刚教授、“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专家、北京出版集团和中国航天十二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国家档案观后感范文 第三篇

《国家记忆》是一部引起我心灵震撼的书。使我震撼的除去书的内容外,还有书中资料的收集过程。书中所用的五百多张图,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战争影像资料中,查出并复制出的23000多中缅印战场的档案照片里精选出来的。如此大量的查找、复制工作的完成,除去有章东磐和他的几个朋友以及四个热心的、做义工的美国朋友努力外,还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资料丰富以及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分不开的。

该书的编者章东磐在书中描述其对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印象时说:

“尽管我心里做足了准备,第一眼看见美国国家档案馆,仍然吓了一跳。……我放眼望过去,连人工建筑的影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一片黑压压的、遮天蔽日的森林。这座只有六层的档案馆,建在六十公顷森林中间,汪洋大海里的一条船。六十公顷,六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国九千市亩土地,是马里兰大学捐赠给联邦政府建国家档案馆的。在那里工作的几天,每到眼睛累了,走到窗边,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除了蓝天还是蓝天。”

以上是环境,关于服务:

“按照国家档案馆的规定,你只要根据它的索引填写索取表格,工作人员会为你整个文件夹,整个纸箱,整个小推车,甚至几个小推车取来原始档案供你查阅、摘抄、拍照、扫描。因为不允许带进馆外的纸张和笔,馆内备好了专用的纸张和铅笔,任意取用。洁白的细棉纱手套也是无偿提供,并且要求你在触摸照片时必须戴,每天要换。”“那种装档案的不锈钢推车装满文件夹,推起来其实是体力活。每天晚上工作人员要把文件全部收回去,第二天我们到了,几分钟又全部推到我们面前,好像我们是领导一样。没有一个人来告诫你,每次少要点,省得工作人员麻烦。而是每天下午特定时间在安静的屋子里高声提醒:还有谁要提交索取卡吗?时不时工作人员会走到你身边,轻声问一句:有什么要帮忙吗?”

这是美国的国家档案馆吗?这是在为远道而来、毫无背景的、地球那一端普通作家们服务吗?他们所受的待遇在他们的故乡是不能想象的。

但书中所描述的这一切我相信都是真的。我虽没去过美国的国家档案馆,但我去过同在华盛顿的美国国立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还去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在那里,进出是不需要什么手续或门票。在那里,无论是什么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小学生们在一个个展馆里上课。也是在那里,我理解了美国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和科学研究成果,这次我又从这本书里再次印证了我的结论。

国家档案观后感范文 第四篇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_中国航天之父_、_中国导弹之父_、_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_和_火箭之王_。两弹一星元勋,是共和国永远的丰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科学界的一代伟人,钱学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我得以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体悟钱学森精神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也唤起了我高中时观看电影《钱学森》的时留下的记忆,联系二者的内容,我的心中颇有感触。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钱学森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就应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如他一样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其次,我们应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或许我们此刻还没到达他无私的境界,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刻要装有祖国装有他人,要为祖国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着想。最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就应学习钱学森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贯彻钱学森精神,我们将能够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

虽然钱学森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钱学森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长存心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钱学森精神将永垂不倒,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

国家档案观后感范文 第五篇

近期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岁月》等栏目不断播出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家阳早、寒春的业绩。这对老1辈革命家为我国奶牛事业忘我的奉献,可谓奶牛界的袁隆平。如果有人问“现在还有那种为信仰而活的人吗?”“现在还有那种真心奉献的人吗?”这对美国夫妇将终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国《真相》杂志刊登了1篇题为“1个逃掉的原子特务”的文章,文章说曾参与过美国_制造计划“曼哈顿工程”、掌握了很多机密的年轻女物理学家琼·辛顿此前突然失踪,几年后在北京露面。文章怀疑琼·辛顿和丈夫欧文·_特到了中国以后,向中国流露了美国的核秘密,并且有可能正在协助_政府发展自己的_计划。 但是,事实上,两夫妇在那几年间1直在陕北和内蒙古交界的陕西省定边县3边牧场养牛(现为定边县乳品实业有限公司),由于地方偏僻,在新中国成立20天后,才知道消息,以后他们在中国养了1辈子的牛。那末这对美国夫妇为什么放弃故乡优越的生活而选择来到中国呢?

接下来的半个世纪中,两人可谓夫唱妇随。阳早负责奶牛品种改进,而曾从事核物理研究的寒春则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中国的农业机械化贡献气力。其间,他们研发、改进的奶牛青饲料铡草机销售近100万台。“我们喜欢那样的生活,吃穿是配给制,自己不用操心,我们只需要1心1意工作。”从此,两位专家兢兢业业,为自己的信仰,也为中国的奶牛事业奉献着自己所有的热忱与智慧。1966年阳早作为中国最早引智专家之1,服从组织安排,调到北京工作。阳早任中国电影发行公司译校,寒春任对外文委图片特稿社译校。但是住在专家楼上的阳早其实不开心,在他们的1再要求下,1972年,他们终究心满意足地回到了农场,开始了在小王庄中国农机院农机实验站的工作,这1干,又是310多年。在此期间,阳早、寒春在奶牛胚胎移殖推行工作方面获得了显著成绩,成为我国许多奶牛场和种公牛场牛群品质改进的首选产品,为北京、上海等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鉴于此,他们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顾问。

1987年9月,农牧渔业部给阳早、寒春颁发“国际合作奖”,并遭到万里副总理的接见,20_年1月,中国农机院授与阳早、寒春“个人贡献奖(金牛奖)”,20_年,阳早和寒春夫妇入选CCTV感动中国组委会推出的20_感动中国候选人物。已经是中国农机院专家的寒春再次否认了她与中国的_和氢弹的研制有关的传闻。她表示自己之所以离开美国,很大程度上就是出于对研制这些杀人武器的憎恨,固然也就不会支持和帮助任何国家加以制造。 阳早从艰苦的革命时期,走过“____”时期,经过_运动,走到了改革开放的今天,他和中国1起经历了风风雨雨,为中国的奶牛事业奉献了终生的精力。他们在中国生育的3个孩子与中国青年1样,热血沸腾,经历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当起了1个国际主义式的中国知青。每当人们问及他为什么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时,他会回答:“中国_领导的中国革命对我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我为信仰而来。”他们的老大阳和平(取名也是浓浓的中国味)曾幽默地说是_把妈妈“忽悠”来的。

20_年的圣诞节,阳早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享年85岁,在_发布的讣闻中,寒春执意要求加上1句“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她说;“我们在中国呆了1辈子,不是为养牛来中国,而是为了信仰。”20_年,中国“绿卡”第1人寒春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89岁。

1个是土生土长的农场主,1个是参加过_实验的核物理专家,情愿放弃优裕的生活,却在710年前来到中国陕北,为中国人养了1辈子的牛,而无怨无悔,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让大多数中国人开始努力实现个人价值,但是他们对信仰的执著和坚持丝毫没有遭到影响,他们居住的房间陈设仍远非寒酸所能形容。1位来访者曾估算他们房间里的“不动产”:“除电视和冰箱外,她家所有家具可能不值20_元,如果卖给收旧品的,就是100元人家也不要。”他们寻求的不是物资,他们看重的是精神。

在我们心目中他们的份量不单单来源于他为中国的发展做出的贡献,更重要的是他留给我们的深深感动,和由这类感动带来的责任。这家美国人的价值观与人生选择,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是那样的不可思议!但是他们与中国普通人1样工作和生活,并且感到幸福和充实。

如果有人问“现在还有那种为信仰而活的人吗?”“现在还有那种真心奉献的人吗?”这对美国夫妇将终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这就是最好的回答。

以下是与关于国家记忆观后感心得参考范文相关的文章

国家档案观后感范文 第六篇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_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_中央进北平》、《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的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国家档案观后感范文 第七篇

最近我2113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播放的5261《国家记忆》电视片,讲述了1966年10月27日,4102“两弹”结合试验导1653弹_发射成功。 还有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科研人员发扬“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协同攻关、大胆创新、勇攀科学高峰”的革命精神,风餐露宿,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取得了中华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 “两弹”精神,是中国人民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二是发扬不怕牺牲,敢于担当的无畏精神。特别两弹研制成功后,要进行发射试验,那么发射试验就要把_安放到导弹上面,就要进行两弹结合试验,导弹、_对接是一项十分关键也十分危险的工作。稍有不慎,后果将不堪设想。承担这一工作的操作手叫田现坤,不顾个人安危在零下十几度的寒冷天气中,为了操作方便精准,他脱下棉衣,钻进只有50公分的缝隙中,用了80分钟,将“两弹”的一百多个插头连接好,为试验的最终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没有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就不可能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也不可能有试验的成功发射。

总之,我们要努力学习“两弹”精神,发扬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团结一心、励精图治,不怕牺牲、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勇于探索,克服一个个困难,研制出来一个个成果,最终取得胜利。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