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优秀作文 > 读后感

2024年《三经》读后感400字(十一篇)

最新文章

《三经》读后感400字一

读到“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时,我仿佛看到了一块刚刚从泥土中掘出的碧玉,经过工匠长年累月地精雕细琢,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人也是这样,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磨炼、学习、持之以恒,才能成功,但是如果在雕刻碧玉的过程中突然停止,即便碧玉的材质再好、色泽再亮,也终将成为一件不完美的艺术品。做事也是这样,若在中途就放弃、不再坚持努力,即便再有天赋,也不可能成功,不可能享受喜悦的硕果。

《三字经》最后的“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值得我们去深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定会获得成功,而天天玩乐、懒惰是没有益处的。我们要引以为戒,应该勉励自己努力去学习。它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可虚度岁月,蹉跎光阴。身为中学生,我们的职责就是学习,可以适当地通过不同方式放松自己、缓解学习的压力,但绝对不可以过度放松、过度缓解。学习时也要改掉懒惰的毛病,要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对待学习,不断地提高学习效率,不要浪费宝贵的时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认为这句话便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一天只有24个小时,不会多也不会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地安排我们的学习,是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最重要的'习惯。作业可能会很多,但如果一天之内写不完,一拖再拖,一日又一日,知识点都流逝在了时间的长河中,那些丢失的知识,我们如何寻找?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地安排时间,有效率地完成学习任务,克服懒惰的天性,珍惜每一寸光阴。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明天呢?持之以恒地珍惜时间,一丝不苟地对待学习,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三字经》里面还有许多精彩词句,值得我们深思。每天读一读,既可以陶冶情操,也可以不断的鞭策自己,让我们离成功更进一步!希望通过读这本凝聚着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三字经》,能使我们长大后为祖国尽自己的一份力!

《三经》读后感400字二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经》读后感400字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样的三字经对每个人都不陌生,回忆自己的儿时,那时候,对三字经中的所表达的含义都不能完全弄懂,但是依旧会乖乖地一字一句地重复着长者的诵读,时间久了就能倒背如流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这本《三字经》在中国流传上千年,它们又是怎样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启蒙之物呢?现在的我又一次翻开幼时的三字经,才发现自己又有新的感悟。

儿时读《三字经》更多的对里面延伸的故事感兴趣,孔融让梨,孟母三迁……但是如经发现《三字经》包含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不论是帝王君主的成功失败,还是平凡百姓的生活琐事,都是对人性提出的思考。“人之初,性本善”,是全书正文的开头,一个人的一生之初应是善良的,这样做出来的事情也会朝着善的方向发展。那么反过来想,是否有性本“恶”的情况出现呢,中国上下五千年中,有昏君,也有贤明之主,从他们降生的那一刻,并非就注定他们是带着恶或善的,历史上也有贤明者最后被权力腐蚀,堕落成昏君的例子,甚至到最后祸国殃民者更是不在少数,他们曾经善过,但同样也变恶了。这样还算他们性本善吗?

人之初时期,婴儿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而“性本善”更多的是对幼儿启蒙时期的一种要求,即一个在幼儿启蒙时期就要懂的道理,此刻起你要有一颗向善之心,做事要有善的念头,这也是幼儿启蒙最关键的一点,从小树立他们的向善之心,善也是需要培养的.,而非直接告诉他们人性本就是善良的,这样告知一样的结论,在他们长大之后就很容易被推翻。

我想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字经》作为幼儿经典启蒙读物地位不可撼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如今的社会,家长们在孩子启蒙时期就灌输他们一些带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色彩的观念,将培养向善之心完全的抛之脑后,只是浅显的解释字面上的意识,而不去深入了解《三字经》是无法发挥他们真正的作用的。现代家庭中,孩子们重新拾起国学,识《三字经》,习国礼,又有多少孩子们和家长们是真正将这些经典有意义的人生启蒙哲理理解到了。

中国国学博大精深,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小小一本《三字经》却能产生影响人生的重要使命,更需要越来越多的人真正的了解国学背后带来的文化、观念、意识。

《三经》读后感400字四

每天我写完作业都要读一些课外书。这学期,我就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它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它的每一个字,都包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有教我做人的,有教我做事的,还有教我学习的……

《三字经》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忧新,如:“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它让我明白从小要好好学习,不能错过最好的学习机会,更不能做一个平庸无能的人。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意思是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母。冬天为父母暖被窝,夏天用扇子扇凉席。他的细心和孝顺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而“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这句话让我体会到兄弟间要相互谦让,做兄长的要呵护弟弟妹妹,做弟弟妹妹的要尊重兄长。虽然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但我们有伙伴,有同学,所以我们对同学和伙伴也要相互谦让尊重。

读了《三字经》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一定用学到的.这些道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关于三字经读后感5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

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不禁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匪浅。

虽然,在这本书上,不免有些封建色彩,但这些不足之处,不正是要我们这些现代化开放意识的中国人去改变、探索吗?每看一篇,我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秦始皇――嬴政。嬴政,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但在许多人心中他同时也是个暴君。

可我觉得他只不过是一个顺应了“弱肉强食,胜者王,败者寇”的生活逻辑的人物。他为了统一中国,加强训练精兵。虽然,每一个训练,对于士兵来说都是一次生死决择,但这么残酷的训练却为日后,统一中国做了奠基。统一中国后,他虽然残暴,但从此国泰民安。

我们现在身处这个美好的社会主义,不是要感谢秦始皇吗?中国古代文明所做的切是无可抹灭的,这为中国古文明也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

《三经》读后感400字五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我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我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今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今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大量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责任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现在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我国经典文化的教育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经》读后感400字六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是我从小就已经会背的,至今仍然滚瓜烂熟。但不同的是,如今,我已经懂得了何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了。

每当我读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时,我都会深有感触。当我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排练,觉得很累,很想放弃时,我都会想到这一句话。它使我明白到:如果我现在不努力学习,将来肯定不会有大的成就。所以,我每次都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让自己坚持下去。也正因为有了它作为动力,才使我成为今天的多才多艺的我。

在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说我很聪明。但在我心中,我觉得自己并不聪明,我所取得的所有成绩,都应归功于我至爱的妈妈。如果我没有了妈妈十一年以来对我的帮助、教导和支持,我现在怎么可能成为那么出众的孩子呢?古有孟母为其儿子“择邻处”,现如今,我的妈妈也是“子不学,断机杼”。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每次读到这一段时,我都很惭愧,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要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要礼让同辈,让大的梨子给哥哥吃,自己吃小的。而我自己呢?都长这么大了,也不会替父母亲着想,还常常做出一些让他们生气、伤心或担心的事情,真是丢人。

读了《三字经》,我感觉我的知识丰富了许多。因为我从这些经文中,懂得了更多的人生道理,使我以后能够做得更好。我觉得,《三字经》是一本能够启发和引导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让我做得更加完美的好书。它似乎就在我心中,时时刻刻地提醒着我,指引我走向正确的`道路,让我感觉到,成功的人生路,就在我面前向我挥手。我知道,书常读常新。我要常读《三字经》,不断领悟它的真谛,体会其中道理。待我领悟更多,体会更多之时,我离成功的距离就不远了。当然,我也清楚,在这个过程中,我会遇到许多挫折,不过,我依然会顽强地面对,克服重重困难。我相信,成功,将属于我!

《三字经》,是一本让我终生受益的好书!

《三经》读后感400字七

在我牙牙学语之时,妈妈就经常在我面前念叨《三字经》,久而久之,我也能有模有样﹑摇头晃脑地背诵其中的内容;上了幼儿园,妈妈经常给我讲《三字经》里的小故事:《孔融让梨》﹑《孟母三迁》﹑《黄香温席》……这些故事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受益匪浅;上小学之后,我识的字多了,自己读起了《三字经》,对这本经典巨著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字经》是我国一部经典的蒙学著作,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精华。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它内容丰富,有历史故事,有自然常识,有道德规范,也有人生哲理。它不仅教会我们知识,还教会我们做人做事,更教会我们要认真读书和如何读书。《三字经》运用事理并举的方法,以大量的典故故事阐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约清正廉洁的,有劝诫谨慎持身回国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李志勤学发愤图强的。

当我和弟弟妹妹争抢东西的时候,“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闲置”让我感到脸红羞愧,我竟不如四岁的孔融谦逊,更没有做到哥哥的友爱关心。

当我和爸爸妈妈顶嘴吵架的时候,“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让我倍感心灵震撼,小小的黄香能如此体恤父母,而我却无视父母的关爱,还经常惹他们生气,惭愧!惭愧!

当我在学习上松懈偷懒的时候“古圣贤尚勤学”就会提醒我我: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都不忘勤学,作为在普通人的我更应该刻苦努力地学习。“头悬梁锥刺股”则给我做出了刻苦求学的榜样。

当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临阵退缩的时候,“玉不琢不成器”则会告诫我:玉不经过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经过苦难磨练,是成不了大器的。

“幼习业壮致身上匡国下利民”更是为我指明了人生的方向:我们要从小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

《三字经》是我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就像一粒思想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它将伴随着我,成就我的梦想,完美我的人生。

《三经》读后感400字八

看完《三字经》,笔者认为它是一本启蒙书籍,一本教育书籍,一本历史书籍。

毫无疑问,《三字经》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了,作为一部儒家经典之作,里面那么精彩。古人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三字经》正是如此。

学习《三字经》,学会做人。

《三字经》从开篇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到“融四岁,能让梨,弚于长,宜先知。”为止,例举了“人、孟母、窦燕山、父、师、子、幼、老、玉、(黄)香、(孔)融”十一个例子,直接道出下面一句“首孝悌,次见闻。”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首先要孝、悌,然后才能见、闻。《三字经》安排的有儒家之风,但又不失其本色,依于儒家,却超过儒家。此后,《三字经》便介绍了一些最基本的自然人文知识。包括某数、某文、三才、三纲、三光、四时、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然后来了句总结的话:凡训蒙,须讲究。

做人不能忘本,做书也不能忘本,接下来《三字经》将儒家中的其他经典书籍介绍了一遍。不管是四书,还是六经,春秋三传什么的,全有。这样还好,接下来繁杂了,然而却是《三字经》里最为重要的、能够为中国人所感到自豪的、感到欣慰的东西:中国上下五千年,当然不包括清朝,晚清那会儿算上,那还叫欣慰、感到自豪?学历史,可以先读《三字经》,这里全有那事,是一个骨架结构。《三字经》接着就说怎样学历史: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始终。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三字经》厉害,最后连祖师爷孔子都搬出来了,这是个伟大的'突破,讲孔子的丑事,输给一个七岁的小孩子,吓得不敢再出游了。但这是引出下面一大堆的人物来教人如何学习。这一段,就举了“孔子、赵普、路温舒、公孙弘、孙敬、苏秦、孙康、朱买臣、车胤、李密、苏洵、祖茔、李泌、蔡文姬、谢道韫、刘晏、梁灏。这些名士,举出男士还好,女子有两个那就不得了了,这完全打破了尊男卑女的传统观念。中国古代古代的女子是没有地位的,李清照没有,谢道韫没有,蔡文姬没有,武则天龙兴之前也是没有的,所以说《三字经》不朽,就此也可以看得出来。

学习《三字经》,学会做人,做一位中国人。

《三经》读后感400字九

随着钱文忠教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讲解《三字经》,学习国学的热潮也悄悄兴起。于是,我对照讲解,开始认真阅读起《三字经》这本古老却经典的著作。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中国传统的儿童启蒙读物,成书大约在九百多年前的宋朝。《三字经》一经问世,即广为流传,实际上成为全国通用的儿童教材,在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的.“三百千”中,只有《三字经》被尊称为“经”。三字经植根于传统文化,以中国历史为素材,讲述了学习和教育的重要性。这天学习《三字经》对于我们来说同样有着重要的好处,即学知识之前必先学道理。反映在这天的学习中,成绩固然重要,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三字经》采用叙事和论理并举的方法,运用超多的历史典故,蕴涵了我国古代人伦道德的许多精华,是一本学习中华文化不可多得的书。这本读物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资料包含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物、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传说,广泛深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也启发了我们,当今家庭都只有一个独生子女,很多青少年社会问题的出现都是家庭教育不良或不严而造成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还有“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等都说明了为人父母为人师的职责和严格要求学生的重要性。另外,此刻的独生子女有很多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而《三字经》教导人们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书中说“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此刻好多家长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了教导孩子如何做人。如果我们能从小好好学习《三字经》,那么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读了《三字经》,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加深了,进行中国经典文化的教育能够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弘扬正气,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觉得读《三字经》、习《三字经》,把《三字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课堂中是十分有好处的,它既是民族知识的传承、又是民族精神的发扬。

《三经》读后感400字篇十

我们刚刚能听得懂大人们说话时,父母一直在给我们灌输着“父母呼,应勿缓”的道理。我们刚刚学会识字时,老师就交于我们“人之初,性本善”。这不论是做人道理,还是朗朗上口的背诵文章都来自于一本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三字经》。

可能《三字经》早已是家喻户晓了,可这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陌生,这使当今的我们开始逐渐忘记其中文明精髓,并不了解其中的为人之本。就在让我认为《三字经》将来会变成只知名字,不知内容时,出现了一个可谓是拯救了这即将消逝精华。他就是——钱文忠。

说起钱文忠,大家可能有所听闻,他是清华的教授,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才华横溢,读完《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后》他的分析,他的文学功底让我无比敬佩。

从《百家讲坛》,到《三字经》的再次阅览,最后让《三字经》中的道德、文明、文化精髓等步入生活。钱文忠的见解很细致,开头是伦理道德,再是经典文献,然后是中华历史。若不说,谁能知在这仅仅一千字中,竞蕴含了这么多内容。一字一句的由来,其中的道理,都分析透彻。翻开书字里行间富有现代感,却不失其中古人思想。

看完整本书有种被受过了谆谆教诲的小孩,在反省自己,反思自己是否把这一切都列为做人之本,为人之道。《三字经》一共1122字,字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翻开书开篇就告知如今我们为何再读《三字经》,因其中内容广泛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社会道德等,在如今依旧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功用。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或许是因为从小就只记得这一句的原因吧,但是我知道它10年,都曾未知道其中的深层意,只有我读完这本书闭上眼睛回味其中的.韵味时,我才明白,才能被受教一生。钱文忠说“人之初,性本善”的表面意思是人:出生时天性本来就是善的。看完后我在思考,为何是善而不是恶呢?然而这本书确一一告诉了我答案。从学派、中西文化、名人名事,全部分析透彻让我全面了解跟这句话有关的知识及道理等。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并不是那些所谓的我明白了什么什么做人道理,不是空空而谈的我要好好读书。我觉得我的感受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就应该以更现代感的方式传承,例如《钱文忠解读三字经》一样,运用不同的理解性来把经典分析,使现在的人们更好的接受这份精华,更好的运用其中又用的东西。

《三经》读后感400字篇十一

在我学习的“经典”中,让我感到最亲切、最受益的,莫过于《三字经》了。我喜欢它,不在于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也不在于它高深的理论,而在于它给了我稚嫩的心灵以启迪和引导。很早时候,它就成了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那时,我虽然是鸭子吃蜗牛——食而不知其味,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它朗朗上口的词句让我产生很大的兴趣。每每回到家里,我总要在家人面前好好的.“谝一谝”。回想那段“呀呀学语”的美好日子,还真有意思哩!

如今,我戴上了“红领巾”,对《三字经》有了“浅薄”的理解,我依然是它忠实的小读者。每天早晨晚上都要读上几遍,它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

我曾一度厌倦了学习,认为每天都在反复循环着“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感觉太枯燥、太无聊。多亏“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唤醒了我。是的,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在小时候不认真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得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我这才领悟了“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真谛,我迅速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要不然,将来真的会落个“老大徒伤悲”的下场。

每每在我任性偷懒的时候,“玉不琢,不成器”给了我力量,使我恍然大悟。是呀,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就不能成才。不经风雨,难见彩虹。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我深深懂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原意了。从此,我再也不任性偷懒了。

学习分心、马虎是我的“臭毛病”,在每次的考试中都吃了“大亏”。可是,“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这句话惊醒了我,改掉了我的坏习惯。文意是说,汉朝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苏秦读书疲倦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地勤奋苦读。幸亏《三字经》及时让我清醒过来,否则,我的“小马虎”头衔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卸掉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听信《三字经》的教诲,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经典的语句,就像一粒粒种子在我的心中,慢慢地生根、发芽。《三字经》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了,它将一直不停地警醒我,鼓励我,陪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同行。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