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密桔13600亩,脐橙9200),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三)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
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
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四)抓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
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上坪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00万元,以精品建设点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了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二是全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集体收入和转移支付经费一律实行“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对村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奖得动心罚得心痛,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较多。镇地处高寒冷凉的山区,海拔在400米以上,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冷涝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且黄龙病综合防控形势严重,耕地面积6019亩,人均可用耕地0.46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竞争力较弱。虽然我镇拥有丰富的铁、铀、铅锌等矿产资源,但是目前铁矿只是小规模开采,铀矿、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同时,由于全镇农民文化素质底,思想还比较保守,知识结构短缺,劳动技能不强,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全镇仍有贫困人口2930人占22.4%(今年争取脱贫779人),五保户54人,低保户477人占4.2%。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全镇仍有566户(20_年改造186户,20年改造468户)居住在土坯房中。
二是财力不足,债务包袱沉重。由于全镇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和发展滞后,开辟和培植新的税源尤为艰难,财政税收也就逐年减少。由于财力有限,要保持机关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无多余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镇因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近1000万元。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不足等影响,全镇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路等建设滞后,多为改革开放以前修建,很难进行全面整修,抗灾能力差,水系配套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二是通电视覆盖率有待提高。全镇仍有3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1530户不通有线电视。
三是电网改造有待加快。由于电压不够,用电安全较难保障。
四是公路等级低,群众出行难。全镇有公路60公里,其至坳线21公里,至坳线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但由于都是低等级公路,弯多路陡,受恶劣气候影响严重,管养困难,近期才开通1路客车,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现象依然突出,整体效益发挥不足。
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业滞后。虽然长期以来我镇在文化、教育、卫生上的实行了高投入,但是总量较小,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全镇现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5所教学点,6所幼儿园,退休教师35名,在职教职员工86名,在校中学生266名,小学生662名,幼儿学生374名,校舍面积114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仅10平方米,有d级危房3600平方米;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间,村医11名,医疗设备陈旧,医技水平偏低,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镇综合文化场所和农村现代信息场所缺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较贫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实施一批项目。我们将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加快融入对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通组水泥路建设等一批项目。
2、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好一批村庄。围绕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达到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
3、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能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
四、建议
1、建议给予政策支持。建议上级在贫困乡村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考虑边远贫困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方面的特殊情况给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增加项目资金和物资预算投入,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生的实效。如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后期管理服务资金上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导致一些项目没有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2、建议给予项目支持。
一是在农田水利项目给予支持。受柑橘黄龙病的冲击,部分农民有意愿恢复土地水稻种植,对水陂水圳修复愿望较为强烈;
三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建议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帮扶力度,提高客运班线通行密度,方便群众出行。
三是建议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用电质量。
四是给予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支持。建议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农村信息化点,方便群众获取生产生活信息。
五是扶持建设农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议在每个镇建设1个农民培训基地,提高农民技能,方便群众外出务工和返镇创业。
六是扶持建设综合文化场所。建议在每个村建设1个农村文化场所,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七是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农村因病致贫严重,建议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因病致贫问题。
3、建议给予资金支持。由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救灾减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较重,由于可用财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还清历史债务极为困难,建议能综合考虑镇级承受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给予帮助支持,化解历史债务。
一、近几年扶贫开发情况
围绕“按照“便民修道路,富民输劳务,发展引项目,落实抓干部”的工作思路,以“突出项目建设、发展高效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为突破点和切入口,加大基础设施、结构调整、基层组织等方面建设力度,取得扎实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抓整村推进,完善基础设施。近年来,集中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财政支出85%以上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行路难”;开通了程控电话、移动基站、网络通讯,解决了“通信难”;新建了镇卫生院,全面实行新农合,解决了“看病难”;新建了中心校,镇中学宿舍,完成教学点调整,义务教育阶段全免学杂费,义务教育入学率100%,解决了“上学难”;完成了农电网改造,解决了“用电难”。全镇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抓资源开发,促农民增收。由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加快了果业、毛竹、林业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农产品得到升值,资源优势开始转变为经济优势。果业面积已达22800亩(其中密桔13600亩,脐橙9200),其中连片200亩以上的精品果园有8个;全镇共有林业面积32万亩,其中毛竹林基地面积6.5万亩。同时,扎实开展了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劳务收入明显增加。
(三)抓政策落实,完善社会保障。我们高度重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惠农政策的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全镇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富民惠民政策;
二是全面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三是不断健全民政救助,及时安排发放救灾救济款物,加强低保规范化建设,扎实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
四开展广泛的支持和扶助活动,让受灾群众、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四)抓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活条件。
一是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先后完成了上坪集镇建设规划设计和6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投资400万元,以精品建设点为重点,以点带面推进了18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二是全力实施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完成了654户农村危旧土坯房的改造,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三是加强民主管理。改革村级管理办法,对所有村级集体收入和转移支付经费一律实行“村财镇管、镇管村用、民主理财,规范管理”。对村级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奖得动心罚得心痛,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工作的对接,促进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五)抓基层组织,增强发展能力。建立了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分工,分解了任务,使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到每个环节。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建立健全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完善了村组干部管理考核和激励机制,先后有两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考录为乡镇事业干部,村级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明显提升。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不足,贫困人口较多。镇地处高寒冷凉的山区,海拔在400米以上,属典型的立体气候,每年冷涝灾害频繁,对农作物生长极为不利。农业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果业产业化经营尚处在初级发展阶段且黄龙病综合防控形势严重,耕地面积6019亩,人均可用耕地0.46亩,主要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单一,产值较低,竞争力较弱。虽然我镇拥有丰富的铁、铀、铅锌等矿产资源,但是目前铁矿只是小规模开采,铀矿、铅锌矿等优势矿产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工业对镇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较小。同时,由于全镇农民文化素质底,思想还比较保守,知识结构短缺,劳动技能不强,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全镇仍有贫困人口2930人占22.4%(今年争取脱贫779人),五保户54人,低保户477人占4.2%。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较差,全镇仍有566户(20_年改造186户,20年改造468户)居住在土坯房中。
二是财力不足,债务包袱沉重。由于全镇经济缺乏支柱产业,企业培育和发展滞后,开辟和培植新的税源尤为艰难,财政税收也就逐年减少。由于财力有限,要保持机关正常运转都十分困难,更无多余资金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全镇因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建设负债近1000万元。由于债务缠身,镇政府在抓经济发展中往往感到压力重重,举步维艰,巨额债务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三是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自身财力不足等影响,全镇基础设施水平较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亟待改造。基本农田建设、水利设施建设、机耕道路等建设滞后,多为改革开放以前修建,很难进行全面整修,抗灾能力差,水系配套不足,综合生产能力不高。
二是通电视覆盖率有待提高。全镇仍有3个行政村71个村民小组1530户不通有线电视。
三是电网改造有待加快。由于电压不够,用电安全较难保障。
四是公路等级低,群众出行难。全镇有公路60公里,其至坳线21公里,至坳线19公里,村村通20公里,但由于都是低等级公路,弯多路陡,受恶劣气候影响严重,管养困难,近期才开通1路客车,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现象依然突出,整体效益发挥不足。
四是投入不足,公共事业滞后。虽然长期以来我镇在文化、教育、卫生上的实行了高投入,但是总量较小,公共事业建设滞后。全镇现有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5所教学点,6所幼儿园,退休教师35名,在职教职员工86名,在校中学生266名,小学生662名,幼儿学生374名,校舍面积11400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仅10平方米,有d级危房3600平方米;有镇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间,村医11名,医疗设备陈旧,医技水平偏低,造成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全镇综合文化场所和农村现代信息场所缺乏,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较贫乏,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1、与整村推进相结合,实施一批项目。我们将抓住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机遇,加快融入对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工程、通组水泥路建设等一批项目。
2、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建好一批村庄。围绕全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加强村庄的环境整治,增强群众的卫生意识,引导农民转变落后的生活方式,达到村容村貌和生态环境美化优化的目的。
3、与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培养一批能人。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全镇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重点,扎实推进“双培双带”工作,充分发挥能人带动和示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基层组织更加坚强有力、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镇村经济更加发展壮大。
四、建议
1、建议给予政策支持。建议上级在贫困乡村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上考虑边远贫困乡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等方面的特殊情况给予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增加项目资金和物资预算投入,以便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生的实效。如项目的前期调研评估、后期管理服务资金上没有列入项目预算,导致一些项目没有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2、建议给予项目支持。
一是在农田水利项目给予支持。受柑橘黄龙病的冲击,部分农民有意愿恢复土地水稻种植,对水陂水圳修复愿望较为强烈;
三是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建议加大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帮扶力度,提高客运班线通行密度,方便群众出行。
三是建议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提高用电质量。
四是给予农村信息化工程项目支持。建议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农村信息化点,方便群众获取生产生活信息。
五是扶持建设农民培训就业基地。建议在每个镇建设1个农民培训基地,提高农民技能,方便群众外出务工和返镇创业。
六是扶持建设综合文化场所。建议在每个村建设1个农村文化场所,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七是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农村因病致贫严重,建议加大农村大病救助力度,因病致贫问题。
3、建议给予资金支持。由于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救灾减灾投入巨大,历史债务较重,由于可用财力不足,要靠自身力量还清历史债务极为困难,建议能综合考虑镇级承受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分别给予帮助支持,化解历史债务。
扶贫就是要“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圈出贫困区域、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我镇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重点做好了几项工作:那就是准确扶贫对象,建立规范档案;量身定做扶持措施,确保扶贫效果;帮扶责任到位,完善考核机制。
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精准度的要求,以县20_年三次动态调整为依托,组织人员到村到户开展好贫困状况调查,为新增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取“五定”措施(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三次动态调整整户新增贫困户共计494户1430人;清退204户721人,将镇的识别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目前全镇有贫困户1092户3515人。
加强“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加强了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住房、医疗和教育),全镇低保兜底196户586人。
抓好“智力扶贫”即培训转移就业扶贫。通过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以贫困家庭“两后生”和进城进镇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年共开展技能培训15余次,累计参与人数为2600余人。
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争取县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以镇独特优势为基点,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如银杏种植、菊花和原生态畜禽产业等等,20_年度全镇共卖出鲜银杏叶1000吨,收益240万元;20_年度全镇卖出鲜菊花70吨,共计收入14万元,使全镇走上了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
夯实基础设施基础。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全镇70%的小组路未硬化的难题,我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今年全镇开工建设15公里路面硬化,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申报扶贫项目,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
如期完成20_年度脱贫任务。20_年如期脱贫摘帽一个村(莲花村),摘帽村“一低五有”均达标。如期脱贫贫困户51户170人,贫困户“一超六有”均达标。
易地搬迁工作如期完成。20_年共入住搬迁户110户390人,日期完成,完成全部资金划拨,入住率达到100%。
小额信贷工作超前完成,20_年截止11月底共计发放贷款59笔,260万元,超额完成贷款任务。
扶贫就是要“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圈出贫困区域、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我镇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重点做好了几项工作:那就是准确扶贫对象,建立规范档案;量身定做扶持措施,确保扶贫效果;帮扶责任到位,完善考核机制。
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精准度的要求,以县20_年三次动态调整为依托,组织人员到村到户开展好贫困状况调查,为新增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取“五定”措施(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三次动态调整整户新增贫困户共计494户1430人;清退204户721人,将镇的识别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目前全镇有贫困户1092户3515人。
加强“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加强了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住房、医疗和教育),全镇低保兜底196户586人。
抓好“智力扶贫”即培训转移就业扶贫。通过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以贫困家庭“两后生”和进城进镇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年共开展技能培训15余次,累计参与人数为2600余人。
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争取县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以镇独特优势为基点,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如银杏种植、菊花和原生态畜禽产业等等,20_年度全镇共卖出鲜银杏叶1000吨,收益240万元;20_年度全镇卖出鲜菊花70吨,共计收入14万元,使全镇走上了发展产业脱贫致富的道路。
夯实基础设施基础。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全镇70%的小组路未硬化的难题,我镇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今年全镇开工建设15公里路面硬化,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申报扶贫项目,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
如期完成20_年度脱贫任务。20_年如期脱贫摘帽一个村(莲花村),摘帽村“一低五有”均达标。如期脱贫贫困户51户170人,贫困户“一超六有”均达标。
易地搬迁工作如期完成。20_年共入住搬迁户110户390人,日期完成,完成全部资金划拨,入住率达到100%。
小额信贷工作超前完成,20_年截止11月底共计发放贷款59笔,260万元,超额完成贷款任务。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