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培训中每一个讲座都很精彩,在佩服潘校长、王校长、刁主任、杨主任、邰老师等博学深思精神的同时,我更关注讲座的内容。对我来说,讲座中值得我学习的东西很多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六点:
一、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老百姓的意识也逐步提高,过去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老百姓逐渐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了绝大多数家长的共识。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转变思想观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能适应社会并受到老百姓喜欢的人民教师。潘校长在会上向我们全体教师传达了国家20_年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培养一大批有创新人才的学生,为祖国的未来做贡献。
二、加强学习
过去不代表未来,要转变观念靠的是学习,不断地学习,以学习来改变自己,以学习来充实自己。本次校本培训,我更强烈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校领导专家们面前我多像一只井底之蛙,尤其听了杨主任的有关如何备课,如何写教后记等要求,什么教科研,什么新的备课理念,我都觉得很新鲜,有些以前真的连听都没听过,更别提去实践了,我有了一种很强的危机感,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才能使危机有转机,所谓“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坚持。
三、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得力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将大受限制,甚至有所滑坡。”听了王校长专题讲座,觉得在以前的工作中,我虽然有过反思,但从来没有很认真地正规地把它当成一项工作去执行,只是在头脑里想想就过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而且必须要学会总结反思,以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对学生胸怀要博大,情感的体验要细微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便会主动亲近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使师生心灵沟通,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刁主任的心里健康讲座讲的很透彻,详细。我们教师只有自己身体和心里健康了,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师生关系的和谐本身就是一种健康的标志,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更应该胸怀博大,对学生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能动不动就“武力镇压 ”,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待学生要情感,要细微。
我校校本培训安排四部分内容:一是l教授所讲“传统文化”;一是观看视频“规划纲要”;一是听本校s老师的关于教学案的教研报告;一是关于学生成长的讲座。就我个人而言,还有一项,就是我本人接受了学校教研处安排的关于“课堂评价”的讲座任务。
从八月十五号开始,到二十号结束的五天时间里,我每天都按时到场,精心听讲,仔细品味专家们的每一句话,认真辩析他们的每一个观点。经过认真的梳理和比对,整理出自己一点浅显的心得,现展示如下。
收获最大的是s老师关于教学案的讲座,内容详实,条理清楚。最为难得的是引证准确,有力,耐人寻味。言语之间,让人强烈地感受到s老师对教学的热爱。只有创造性劳动,才能达到如此的境地。最后让我感佩的是时老师对化学教学精要的概括:“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观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纲要视频后,心情激愤郁闷。联想到20_年对教育的全面批判,导致新课标的诞生;十年后素质教育如空中楼阁,应试教育倒是更上一层了,一代又一代人被扭曲,“羊皮还是羊皮,旧靴还是旧靴”。到现在还在重复原来的报怨,只能说明我们的课改已整体失败,再过十年呢?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还在提倡教改,这意味着方向的坚持,虽败犹战,总比浅尝辄止给人更多的希望。如何真正突破教改的难关,我以为这不仅是教育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变革社会,变革体制。只要有既得利益集团的私有制,就不可能有真正公平的教育。
普遍受人好评的“传统文化”带给我的只有忧虑。作为哲学教授的l,把传统归结为“道德”二字就已让人惊愕。讲到“君臣之义”“以德治国”时,就不免让人生疑:到底是讲传统,还是在讲专制?儒家,是被改造最多,也误会最多的学派。其最大的天敌,就是“伪”,即言行不一;在学理上,就是对“理”的混淆,即在“物理”与“伦理”间的掰扯不清。最要命的是拿它来说明“君王”地位的合理性,其次就是在解释天人感应的“灵异”事件上的迷信。作为乡间村妇说些此等浑话倒还可以原谅,中央党校的哲学教授在此等问题上也多有荒.唐可笑之论,实在令人不解。
最后一天观看的视频是关于学生成长,除老生常谈之外,别无新意。况且声音效果也不理想,只记下些大纲性的东西,收获寥寥。
要想学什么,就应教什么。对我而言,收益最大的还是自己准备那堂讲座的时侯。讲什么,如何讲,讲到何等程度,大到立论的表述,小到引证的选择,甚至包括语气、语调、肢体语言等,我都要反复推演,斟酌再三。
衷心希望学校能安排更多一线的专家到校培训教师,也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有学习的热情,在质疑中探索,在实践中前行。
8月24日上午在严店社区的会议室里,我参加了严店学区中心学校组织的暑期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动员大会。大会在孔校长的主持下,听了合肥学院陈媛教授的专题讲座,课题为《新课改环境中教师如何上好课》。陈教授从反思教师有什么当头入手,围绕三个问题即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那里去?我们是否到了那里?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她的观点。陈教授引经据典,语言精彩,理论丰富,给在座的每位教师都有发自内心的响应和震撼,获益匪浅。
听了讲座,心中豁然开朗,思绪万千,于是静下心来整理一下,结合自身所学知识从自己十年来的教学工作实际出发对如何上好课略谈一二。
上好课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一个最根本要求,也是教师本职工作多年一个最基本要求。也只有上好课,学生才会从中受益,才会完成人生的启蒙,所以说传道授业解惑都是在上好课中完成的,上好课的意义是重大的。
一、教师要上好课应具备“三心”。
“三心”即爱心、责任心、恒心。这三颗心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素养,它是我们能不能上好课的前提。
“爱心”是我们当教师最需要的一颗心,因为我们教学的对象是懵懂的孩子,只有在爱心的召唤下,孩子才会在你的身边学习。拥有爱心更是我们新课改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一个基本要求,当我们老师怀着一颗挚爱的心在课堂上教学时,必然会时刻想着孩子的感受,教学过程中的设计思想和措施都会体现孩子的感受,从孩子角度去考虑问题。课堂教学中的那些行为的暴力,语言的暴力等种.种粗暴表现都违背了这些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这样怎能上好课呢,学生如何从中受益呢?
“责任心”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也是作为一个职业人最基本的职业操守。那么要想上好课,教师的一切工作表现都是责任心的体现,只有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认真教学,通过多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才能上好课,才会有教学收获。
“恒心”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持之以恒,坚持自己在教学中的追求,我们的教学就会有收获。而课堂教学也是持之以恒的表现,通过举一反三,多次的练习,才会有达到教学目标。
只有做到拥有上述的“三心”,才能使我们能够上好课。
二、将新课改中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
新课改为了实现自己的多层次目标,从教学方法上有了根本性改变,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新课改以学生主体论为指导思想,建构课堂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的学习,使学生与教师形成教学共同体,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而传统教学以教师主体论为指导思想,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种方式展开教学,实现教学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和我们教学的实际,发现传统教学方法也有一些做法仍然是适用的,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对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新课改有没有将一些传统的合理内核丢掉了,是否应该将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融入到新课改中去,继续发挥它的最大功效。
三、新课改中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没有改变。
新课程改革是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发生巨变中,教育界发起的一次课程教学改革,这次改革在吸收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结合了我国的教育实际,循序渐进地变革。从我国传统教育文化来看,很多传统教育思想仍然在课程改革中有所体现,如“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再回到教学中来看,我们的教学是为了学生有所收获,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自己的体会,这一目标从古到今其实都一直没变。所以说我们教师要明确无论是新课改还是以后的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都是不变的。
四、上好课的境界——品牌化。
品牌是一种经济现象,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品牌的理解越来越深,逐渐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从而很多行业都开始有了品牌的相关衍生品。
教育品牌是一种教育现象,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时代发展到今天,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它在经济和人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而且也具有选择自认为是“好教育品牌”的机会、权利和能力。
我们上好课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课堂教学的品牌化,品牌化越来越引领着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的目光。课堂教学的品牌化就是教学质量好的符号,就是传递给教育消费者的“感觉”。我们身边的“名师”已经是很好的佐证了。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只有品牌才是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资产,才是教师生命最持久的动力之源和核心竞争力。良好的课堂教学品牌化可以为教师创造发展契机,优化和拓展课堂教学生存发展的空间,为新课改赢得更多更好的改革成果。
随着学习的深入,当然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但我有着很多自己的收获。在新课改环境中,坚持上好课,是我今后课堂教学工作的最根本追求。
八月的天空,骄阳似火,期待已久的暑期培训已悄然进行了两天,
在这两天的学习中,专家们那丰富的案例、精深的理论,让我深深地叹服;而他们在自我专业成长路上所付出的努力和达到的境界,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的内心。对于教育我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对于人生我又有了新的起点与目标。
首先,郑学志老师的专题讲座犹如雪中送炭,及时地给正在研究自主教育的我指点了迷津。自主教育正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苦苦思索而不得其果的一个问题,听了郑老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他的一靠感情二靠制度三靠文化的自主教育管理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仔细琢磨,认真思考,通过反复摸索,不断实践,研究出更多的有效的可以共享的自主教育管理模式。除此之外,郑老师所讲的“以人为本,信任学生,依靠学生,激励学生,发展学生”也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信任学生,依靠学生”这两点,很多的时候,我们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包办了教[ 此文转贴于 育中关乎学生的一些事,对学生的能力和自觉性往往会持怀疑态度,长久以往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被动性,削弱了他们的自信心,而学生的个性也会在这不自主中难以凸显出来,
“充分给学生位置,有位才能有为;充分给学生放权,有权才能做事”,郑老师的这一观点和做法给喜欢一手操办班级事务的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其次,郑立平老师“诗意栖居做人师”的教育理想深深地打动了我,能把教师这一职业和诗意放在一起,我觉得这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既让我佩服,也让我向往!正如郑老师本人诗意的人生追求一样,他的讲座亦是别开生面地诗意盎然。在教育的路上,我明白了原来我们也可以这样幸福。“好的教育靠欣赏,靠唤醒,靠期待。”“植物总是朝着有阳光的方向生长,孩子永远向着赞美的方向发展。”如何看待教育如何对待工作如何看待学生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日日在做却并不在乎实效的问题,我们的心不知何时已变得麻木,我们的身体不知何时已疲惫不堪,“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而聪明的人却总能把周遭的事物营造成自己的幸福园地。”让我做一个教育的智者,去除那些浮躁与不安,赶走那些虚华与不平,在郑老师的感染下,爱教育,爱工作,爱家庭,爱生活,爱学生,淡定地享受育人的快乐!
今天的学习让我充实,明天的学习值得期待!仰望星空,名师们身上那种从不停止追求教育理想的精神正在闪烁!俯瞰大地,我们正把初长的根须努力植进贫瘠的土地!在和名师共舞的时刻,让我们一路欢歌!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