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委书记是各级党委书记的简称,是各级党委的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党委总体工作,主持召开党委会议和党员党员代表会议。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报送《xx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工作总结》报告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
首先,我代表海晏住建局全体干部职工,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住建厅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全县“高原美丽乡村”活动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根据年初省州安排,今年我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涉及甘子河达玉、金滩乡仓开、海东、道阳4个村的1012户3295名农牧民。其中:仓开村335户;达玉村255户;道阳村197户;海东村225户。金滩乡仓开村,甘子河乡达玉村2个村为省级建设村,金滩乡道阳村和海东村纳入了州级建设村。
> 二、主要做法
为了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取得实质性成效,县委、县政府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作为深入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狠抓措施落实,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具体工作中我做到了“4个4”:
(一)完善“4”项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坚持把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作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重要保障,坚持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从而保证了活动有序顺利开展。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及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主管领导牵头抓、住建局长亲自抓、乡镇领导直接抓、村“两委”负责人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责任制,并将建设任务纳入部门、乡村和县直共建单位年度目标,强化目标管理,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二是建立“三书一表日报告”工作推进机制。引导村委会与群众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与共建单位签订共建活动保证书,并发放共建活动告知书和共建活动进度安排表,大力推行工作推进“日报告”制度,切实凝聚起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建立宣传监管机制。注重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在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的前期,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资料等形式,征求意见、讲解政策,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一事一议”、群众代表监督项目实施等方式,强化把知情权、自主权和监督权,提高了群众的支持度和参与度。四是建立督查督办机制。成立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随即抽查等方式加强督查指导,对工作力度不够,进展缓慢的建设村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明确整改时限要求,形成工作倒逼,有效防止了因工作“不实、不力、不到位”影响工作进度等现象的发生。
(二)强化“4”个投入,全力保障建设。按照“政府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共建部门支持一点”的办法,积极开辟筹资渠道,全力保障建设投入,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努力提供资金支撑,今年我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达到了6437.44万元。具体工作中,我们狠抓了四个方面:一是加大项目整合力度。通过召开会议、现场办公、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力量部署,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容村貌整治、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资金2100万元,集中捆绑投入,有效拓宽了建设活动的资金投入渠道,为提高建设效果提供了项目和资金保障。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活动期间,县政府针对省州补助资金到位慢的实际,先后垫付资金260万元,确保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能够顺利实施。同时,落实财政配套资金393万元,特别针对2个州级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缺少建设资金的困难,县财政为两村落实补助资金132万元,有效保障了两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三是引导群众投资投劳。采取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在建设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另一方面,采取“面对面”交流、分户走访动员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观望户”、“钉子户”、“无人户”的思想发动,引导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共引导群众投工投劳8500余人次,落实群众自筹资金2902.69余万元,自筹比例达到45.1%。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通过上门专题汇报、邀请共建单位负责人到共建村实地考察等方式,主动加强与各共建单位的沟通联系。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共建单位,主动汇报工作,征求共建单位意见建议,修订完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共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活动以来,省政法委、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及州县共建单位,共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广场建设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帮扶资金235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有效解决了太阳能路灯、广场建设、贫困户补助等一些项目难以覆盖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建设活动的整体效果。
(三)狠抓“4”个环节,确保科学有序推进。一是合理调度施工力量。根据建设任务,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对工作任务科学调度、分层落实,保证了有效推进。具体工作中,将围墙拆除和房屋、围墙、大门等建设任务落实到村,由村两委牵头,抓动员发动,保证群众自建的及时有序开展,将墙体粉刷、文化广场等建设任务落实到乡镇,由乡镇进行统筹建设,做到了力量上的合理分配,确保了各项建设任务的有序推进。二是创新施工模式。在建设任务落实中,注重群众增收与参与并举、进行统筹安排,特别在群众房屋等建设中,将3―5户的住房建设对外承包,并引导群众就地打工,承担起既是“小工”又是“监工”的双重角色,实现了增加收入和建设家园两不误。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在县财政设立资金专户,分村建立了项目明细账,由分管县级领导负责审查,切实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确保了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同时,在各村成立理财小组,对各项资金实行监督管理,让整个工程在阳光下操作,把知情权让给群众,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杜绝了一些矛盾纠纷的产生。四是严把质量关口。县发改、住建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规划、监管和指导,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有效服务。各村也选出1-2名质量监督员,采取分片承包的形式,进行全程参与监管,做到了质量关口严把、群众满意放心。
(四)呈现“4”个新变化,活动取得新实效。在省州各级部门的统筹支持和共建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新亮点。一是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的原则,突出村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对村庄建设、村内设施分布、产业培育等情况,进行了合理规划和修改完善。并严格按规划,开展了村庄整治、农牧户房屋庭院改造,以及配套文化广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累计拆除废旧空院155付、废旧围墙2.66万米,改新建围墙2.2万米、新建铁艺围墙1.08万米,新建大门757付、铁艺大门255付、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1处、主辅文化广场9处及配套建设器材,安装太阳能路灯213盏、太阳能热水器757台,粉饰墙面9.8万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游牧民定居188户,并为仓开村53户群众实施了房屋外墙保温。村庄“脏、乱、差”等现象明显改变,群众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二是农牧区经济有了新发展。建设中,我们着眼长远,注重将建设活动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上,把发展产业、带动致富作为重要来抓,帮助群众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大了对牛羊育肥贩运产业和民族餐饮等文化旅游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并围绕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建立产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努力促进了群众增收。截至目前,4个村新建畜用暖棚121幢,200平米羊圈20个,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8处,培育组建专业协会9个,引导群众贩运牛羊2万余头只,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户21户,带动群众1300余人。同时,修建人畜安全饮水管道2公里、排水渠2.66公里、新建便民桥1座、过水涵洞15个、拦洪坝1出,硬化村道12.6公里,铺设乡村沙路6公里,小眼机井8眼,新建药浴房7间(140平米),新建旅游景区大门1座。群众生产条件不断提升,为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奠定了基础。三是村风民风有了新气象。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我们在加强改善容村貌和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活动,“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卫生清扫日”、“农牧户家庭卫生评比”等群众性活动,有效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性,自觉执行村规民约和各项管护制度,做到了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泼、杂物不乱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特别是建成了寓意深刻、特色突出、反映精神面貌的9处主辅文化广场,成为引领群众精神、教育群众知恩感恩、激励群众奋发图强的象征标志。四是基层组织有了新加强。我们坚持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锻炼培育干部队伍的重要载体,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推行“三联制度”(县级领导干部联村、乡镇领导干部联片、乡镇一般干部联户),为各级干部主动参与村级发展规划制定、宣传党的政策、做好群众工作搭建平台,一方面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工作力度,另一方面使干部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形成了在实践工作中检验干部、锻炼干部、发现干部的新机制。特别是在建设活动,通过严格落实“三议一表决”、“三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措施,村民的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经费知情权、自我管理权得到全面保证,农牧民群众认识建设、支持建设、参与建设的信心不断提高。同时,在建设活动中,注重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作用,深入开展与建设活动相匹配的设岗定责、公开承诺等活动,党员率先参与到建设活动中投工投劳,为群众发挥了表率作用,树立了标杆。村干部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为群众跑项目、争取贷款,为群众联系厂家,低价统一购买水泥、大门、砖瓦等材料,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
>三、存在的困难
一是与历年“村容村貌整治”和“党政军企共建”活动相比,联点帮扶资金有所下降,群众自筹较高,许多群众不理解,工作开展困难。
二是由于缺少垃圾池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不同程度影响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
>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提升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思路举措,凝聚各方合力,统筹抓好明年实施的海峰村、黄草村、岳峰村、三角城村、永丰村及俄日村等6个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一)抓好已建村庄的巩固提升。对已开展的4个村,我们将进一步修订完善项目管护、村容村貌保洁等长效机制,教育群众爱惜整治成果,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切实把建设成果保持好、巩固好。同时,着眼加快发展、脱贫致富,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依托特色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牛羊育肥等特色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使美丽乡村建设不论在环境面貌上,还是在群众精神面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为全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树立样板。
(二)抓好新建乡村的规划建设。继续采取整合涉农项目、争取社会帮扶、发动群众自筹的方式,完善工作规划,分年度、分步骤抓好全县各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对于明年6个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宣传动员和前期调研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群众意愿和一村一特色的要求,着力抓好规划编制,提前谋划和争取项目投资,并依托规划,实施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二是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后续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对口援建省市以及省州共建单位、联点单位的支持与帮助,着力深化和拓展投资和共建领域,继续强化资金投入。着重在组织建设、劳务输出、技能培训、项目引进、资源开发等方面,搭建好合作平台,确保实现综合开发、整体推进、取得实效。三是以村企共建为载体,以“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模式为基础,将农牧区暖棚、种养殖小区等项目整合,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一诺科技示范园、河清牧场以及绿野生态鸡、昌农生猪养殖等农牧区龙头企业和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直接参与高原美丽乡村生产区建设和后续产业的辐射带动,构建“村企共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实现企业与乡村、群众增收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抓好后续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一是解决谁来管的问题。成立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妇联主任为主要成员的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管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基础设施和垃圾的收集清运、环境卫生保洁清扫的统筹管理。二是解决谁来清运的问题。抓好村级保洁队伍建设,计划每村组建3名左右的保洁员队伍,着力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工作。重点抓好对广场、村委办公室周边、绿化带等公共卫生每天按时清扫,确保垃圾及时清运、村庄无卫生死角。三是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督促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及时清扫保洁、收集清运,检查记录将作为考核奖励和拨付保洁费用的主要依据。同时制定环境整治保护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县委宣传部: 现将《正阳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工作总结》随文报来,请审阅。
特此报告 中共正阳镇委员会 202_年5月13日 正阳镇“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工作总结近年来,正阳镇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的实施方案》,始终坚持培育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以民风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实,着力提升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建设“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创业美”的富裕美丽文明新正阳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强村风民风建设,推进乡村文明发展
以“十个一”建设为载体,以民风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内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规范、时代新风在农村得到认同和固化。切实提高全镇文化生活水平,提升群众综合素质,培育诚信友善、文明和谐的村风民风。
一是着力培育群众良好道德风尚。以“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为抓手,在全镇相继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十大不文
明行为”整治等一系列全民文明素质教育活动,结合县上开展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深入挖掘了我镇好媳妇、好婆婆、道德模范、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人人参与,并对评选结果进行张榜公示,营造风清气正的文明氛围。近年来,全镇共评选出善行道德榜150余人、好媳妇40余人、好婆婆40余人、十星级文明户2800余户、文明家庭1500余户,全镇选出乡贤80余人,全面提高群众文明素质。
二是大力推动移风易俗涵育文明乡风。 ___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落细落小落实,以“家风家训”为里,以“村规民约”为表,表里结合加强民风建设,推动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通过悬挂家风家训牌,制作村规民约宣传栏,张贴善行义举榜,弘扬男女平等、孝老爱亲、诚信向善精神,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作用,让群众当核心、唱主角,积极参与民间事务调解、监督与服务,重男轻女、大操大办、遗弃老人、好吃懒做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目前,全镇文明礼仪墙60余面。
三是强力发展群众文体事业。加大对各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文体场所进行完善和建设,。目前,各村农家书屋配备图书、报刊20—30种,电子音像出版物近100张,藏书量达21000余册; 并由各村文书兼职管理员,负责定期补充更新图书、报刊,每天定时
开放。同时,每年结合元宵、建军、国庆等节庆活动,组织开展专题文艺演出近10场次。其中,由西安交通大学驻派南溪河村第一书记马晓萌协商爱心人士举办的“星光熠熠,爱心传递:动漫文化爱心使者团”、“京华公益”捐赠活动,累计捐赠价值四万多元的图书及文化用品,极大的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受到省市县全面报道。
四是不断加大教育活动宣传。每年坚持以“讲文明、展家风、传美德”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表彰最美家庭、先进事迹宣讲、文艺演出等形式,大力弘扬文明家风,传播优良家教,践行家庭美德,在活动中,凝聚广大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气神”,营造共建“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的氛围。同时,组建乡贤文化骨干队伍11支,利用各村“道德讲堂”弘扬“德”文化、颂扬真善美。
五是积极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以“邻里守望”为主题,广泛开展“党员进家门”“助老敬老关爱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把关爱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因病、因残、因祸导致的残缺家庭、单亲家庭子女作为重点,亲帮亲、邻帮邻,互帮互爱、守望相助,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同时,持续开展不乱扔垃圾、爱护公路、严禁婚嫁喜庆活动大操大办、创建活动,以“垃圾不乱堆、正阳更美丽”为主题,坚持每月组织全镇志愿者义务打扫乡村街道卫生,志愿者已成为农村群众田间地头、引领文化
生活、扶贫帮困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全镇共有志愿者团体3个,志愿者50余人。
六是不断创新催生民风新力量。以弘扬“乡风文明”为着力点,立足本土、挖掘亮点,创新方法、夯实举措,近年来,打造鄢家台村家风馆、龙洞河村曾仕友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张家坝村红色“中国结”,建设“两院合一”安置点,促进新民风建设持续向纵深推进。同时,建立运行民风积分爱心超市,积极开展积分兑换,目前,全镇积分爱心超市7个,建立积分卡1600余户,兑换物资折合16余万元,不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度和满足感,形成向上向善、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强力打造美丽绿色正阳
一是建立卫生长效机制,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正阳镇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绿色家园建设、美丽乡村等活动,建立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环卫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落实河长制,全面加强河道管理力度,与各村网管员签订了责任书,严格执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严厉惩处乱倾乱倒、乱搭乱建等污染水资源水生态的行为。同时,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制定秸秆禁烧工作方案,签订秸秆禁烧目标责任书。
二是精细化管理机制,整治镇区环境卫生。近年来,累计投资1500余万元,为镇村统一配备垃圾清运车、垃圾箱、小推车,落实镇村道路养管员和环卫保洁员120余名,建设集镇垃圾填埋场1处,污水处理厂2个; 垃圾放置台50余个,垃圾池3个。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水质符合饮用水主要卫生指标; 村庄环境、家庭卫生整洁; 卫生村庄达90%以上,全镇各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是景区化打造。突出镇域历史文化和人文元素。街道重点打造新民徽派风格一条街,同时结合周围环境和村情村貌,在广场建设观景亭、人物造像,在沿路点缀绿色植被,把村庄建成特色景点,把公路沿线建成风景长廊。绿化美化全面覆盖。以墙面、广场、道路两边、村委会等为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文明用语、孝老敬亲等为重点,通过漫画、诗歌、手绘等形式,共建成文明礼仪墙、和谐平安墙、美德故事墙等共50余面,文明和谐氛围更加浓厚。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广播、手机、报刊等媒体,开辟专栏、拍摄专题片、制作宣传画册、编印书籍,充分营造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
>三、 存在问题与下一步工作打算
个别村的“一约四会”及红白理事规定做到制度上墙,但是没有在村内显著地方公示,需要进一步改进。生活垃圾管理仍需进一步规范,部分村存在垃圾清理不到位现象。下一步,正阳镇一是将继续保持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乡村风貌,深入挖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村史馆、乡贤馆、好人馆,延续古风民俗。同时,持续加强“一约四会”管理,评选表彰各类道德模范,传承家风家训,打造农村群众精神家园,做到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是不断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表彰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本乡本土的凡人善举成为引领社会风气的榜样,真正达到引导群众,教化群众的目的; 增加宣传活动载体和形式,以墙面、广场、村委会及道路两边制作标语、专栏、文化墙等宣传阵地,营造出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支持美丽乡村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深入推进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绿化美化净化等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多层次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持续推进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将民风建设和“十个一”的内容作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来打造; 结合脱贫攻坚抓帮扶支持,建立部门包联帮扶工作机制,发挥部门优势和职能,扎实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帮扶共建工作机制。
首先,我代表海晏住建局全体干部职工,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住建厅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全县“高原美丽乡村”活动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根据年初省州安排,今年我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涉及甘子河达玉、金滩乡仓开、海东、道阳4个村的1012户3295名农牧民。其中:仓开村335户;达玉村255户;道阳村197户;海东村225户。金滩乡仓开村,甘子河乡达玉村2个村为省级建设村,金滩乡道阳村和海东村纳入了州级建设村。
>二、主要做法
为了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取得实质性成效,县委、县政府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作为深入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狠抓措施落实,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具体工作中我做到了“4个4”:
(一)完善“4”项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坚持把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作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重要保障,坚持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从而保证了活动有序顺利开展。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及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主管领导牵头抓、住建局长亲自抓、乡镇领导直接抓、村“两委”负责人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责任制,并将建设任务纳入部门、乡村和县直共建单位年度目标,强化目标管理,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二是建立“三书一表日报告”工作推进机制。引导村委会与群众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与共建单位签订共建活动保证书,并发放共建活动告知书和共建活动进度安排表,大力推行工作推进“日报告”制度,切实凝聚起了强大的工作合力。三是建立宣传监管机制。注重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在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的前期,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资料等形式,征求意见、讲解政策,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一事一议”、群众代表监督项目实施等方式,强化把知情权、自主权和监督权,提高了群众的支持度和参与度。四是建立督查督办机制。成立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随即抽查等方式加强督查指导,对工作力度不够,进展缓慢的建设村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明确整改时限要求,形成工作倒逼,有效防止了因工作“不实、不力、不到位”影响工作进度等现象的发生。
(二)强化“4”个投入,全力保障建设。按照“政府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共建部门支持一点”的办法,积极开辟筹资渠道,全力保障建设投入,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努力提供资金支撑,今年我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达到了6437.44万元。具体工作中,我们狠抓了四个方面:一是加大项目整合力度。通过召开会议、现场办公、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力量部署,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容村貌整治、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资金2100万元,集中捆绑投入,有效拓宽了建设活动的资金投入渠道,为提高建设效果提供了项目和资金保障。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活动期间,县政府针对省州补助资金到位慢的实际,先后垫付资金260万元,确保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能够顺利实施。同时,落实财政配套资金393万元,特别针对2个州级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缺少建设资金的困难,县财政为两村落实补助资金132万元,有效保障了两村建设的顺利推进。三是引导群众投资投劳。采取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在建设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另一方面,采取“面对面”交流、分户走访动员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观望户”、“钉子户”、“无人户”的思想发动,引导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共引导群众投工投劳8500余人次,落实群众自筹资金2902.69余万元,自筹比例达到45.1%。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通过上门专题汇报、邀请共建单位负责人到共建村实地考察等方式,主动加强与各共建单位的沟通联系。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共建单位,主动汇报工作,征求共建单位意见建议,修订完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共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活动以来,省政法委、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及州县共建单位,共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广场建设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帮扶资金235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有效解决了太阳能路灯、广场建设、贫困户补助等一些项目难以覆盖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建设活动的整体效果。
(三)狠抓“4”个环节,确保科学有序推进。一是合理调度施工力量。根据建设任务,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对工作任务科学调度、分层落实,保证了有效推进。具体工作中,将围墙拆除和房屋、围墙、大门等建设任务落实到村,由村两委牵头,抓动员发动,保证群众自建的及时有序开展,将墙体粉刷、文化广场等建设任务落实到乡镇,由乡镇进行统筹建设,做到了力量上的合理分配,确保了各项建设任务的有序推进。二是创新施工模式。在建设任务落实中,注重群众增收与参与并举、进行统筹安排,特别在群众房屋等建设中,将3―5户的住房建设对外承包,并引导群众就地打工,承担起既是“小工”又是“监工”的双重角色,实现了增加收入和建设家园两不误。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在县财政设立资金专户,分村建立了项目明细账,由分管县级领导负责审查,切实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确保了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同时,在各村成立理财小组,对各项资金实行监督管理,让整个工程在阳光下操作,把知情权让给群众,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杜绝了一些矛盾纠纷的产生。四是严把质量关口。县发改、住建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规划、监管和指导,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有效服务。各村也选出1-2名质量监督员,采取分片承包的形式,进行全程参与监管,做到了质量关口严把、群众满意放心。
(四)呈现“4”个新变化,活动取得新实效。在省州各级部门的统筹支持和共建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新亮点。一是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的原则,突出村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对村庄建设、村内设施分布、产业培育等情况,进行了合理规划和修改完善。并严格按规划,开展了村庄整治、农牧户房屋庭院改造,以及配套文化广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累计拆除废旧空院155付、废旧围墙2.66万米,改新建围墙2.2万米、新建铁艺围墙1.08万米,新建大门757付、铁艺大门255付、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1处、主辅文化广场9处及配套建设器材,安装太阳能路灯213盏、太阳能热水器757台,粉饰墙面9.8万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游牧民定居188户,并为仓开村53户群众实施了房屋外墙保温。村庄“脏、乱、差”等现象明显改变,群众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二是农牧区经济有了新发展。建设中,我们着眼长远,注重将建设活动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上,把发展产业、带动致富作为重要来抓,帮助群众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大了对牛羊育肥贩运产业和民族餐饮等文化旅游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并围绕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建立产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努力促进了群众增收。截至目前,4个村新建畜用暖棚121幢,200平米羊圈20个,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8处,培育组建专业协会9个,引导群众贩运牛羊2万余头只,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户21户,带动群众1300余人。同时,修建人畜安全饮水管道2公里、排水渠2.66公里、新建便民桥1座、过水涵洞15个、拦洪坝1出,硬化村道12.6公里,铺设乡村沙路6公里,小眼机井8眼,新建药浴房7间(140平米),新建旅游景区大门1座。群众生产条件不断提升,为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奠定了基础。三是村风民风有了新气象。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我们在加强改善容村貌和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活动,“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卫生清扫日”、“农牧户家庭卫生评比”等群众性活动,有效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性,自觉执行村规民约和各项管护制度,做到了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泼、杂物不乱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特别是建成了寓意深刻、特色突出、反映精神面貌的9处主辅文化广场,成为引领群众精神、教育群众知恩感恩、激励群众奋发图强的象征标志。四是基层组织有了新加强。我们坚持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锻炼培育干部队伍的重要载体,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推行“三联制度”(县级领导干部联村、乡镇领导干部联片、乡镇一般干部联户),为各级干部主动参与村级发展规划制定、宣传党的政策、做好群众工作搭建平台,一方面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工作力度,另一方面使干部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形成了在实践工作中检验干部、锻炼干部、发现干部的新机制。特别是在建设活动,通过严格落实“三议一表决”、“三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措施,村民的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经费知情权、自我管理权得到全面保证,农牧民群众认识建设、支持建设、参与建设的信心不断提高。同时,在建设活动中,注重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作用,深入开展与建设活动相匹配的设岗定责、公开承诺等活动,党员率先参与到建设活动中投工投劳,为群众发挥了表率作用,树立了标杆。村干部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为群众跑项目、争取贷款,为群众联系厂家,低价统一购买水泥、大门、砖瓦等材料,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
>三、存在的困难
一是与历年“村容村貌整治”和“党政军企共建”活动相比,联点帮扶资金有所下降,群众自筹较高,许多群众不理解,工作开展困难。
二是由于缺少垃圾池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不同程度影响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提升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思路举措,凝聚各方合力,统筹抓好明年实施的海峰村、黄草村、岳峰村、三角城村、永丰村及俄日村等6个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一)抓好已建村庄的巩固提升。对已开展的4个村,我们将进一步修订完善项目管护、村容村貌保洁等长效机制,教育群众爱惜整治成果,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切实把建设成果保持好、巩固好。同时,着眼加快发展、脱贫致富,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依托特色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牛羊育肥等特色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使美丽乡村建设不论在环境面貌上,还是在群众精神面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为全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树立样板。
(二)抓好新建乡村的规划建设。继续采取整合涉农项目、争取社会帮扶、发动群众自筹的方式,完善工作规划,分年度、分步骤抓好全县各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对于明年6个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宣传动员和前期调研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群众意愿和一村一特色的要求,着力抓好规划编制,提前谋划和争取项目投资,并依托规划,实施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二是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后续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对口援建省市以及省州共建单位、联点单位的支持与帮助,着力深化和拓展投资和共建领域,继续强化资金投入。着重在组织建设、劳务输出、技能培训、项目引进、资源开发等方面,搭建好合作平台,确保实现综合开发、整体推进、取得实效。三是以村企共建为载体,以“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模式为基础,将农牧区暖棚、种养殖小区等项目整合,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一诺科技示范园、河清牧场以及绿野生态鸡、昌农生猪养殖等农牧区龙头企业和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直接参与高原美丽乡村生产区建设和后续产业的辐射带动,构建“村企共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实现企业与乡村、群众增收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抓好后续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一是解决谁来管的问题。成立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妇联主任为主要成员的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管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基础设施和垃圾的收集清运、环境卫生保洁清扫的统筹管理。二是解决谁来清运的问题。抓好村级保洁队伍建设,计划每村组建3名左右的保洁员队伍,着力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工作。重点抓好对广场、村委办公室周边、绿化带等公共卫生每天按时清扫,确保垃圾及时清运、村庄无卫生死角。三是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督促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及时清扫保洁、收集清运,检查记录将作为考核奖励和拨付保洁费用的主要依据。同时制定环境整治保护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