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工作总结 > 工作总结报告

最新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00字三篇(精选)

最新文章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00字一

肖申克,并非人名,而是一个监狱,一个原本用来让人改过自新的地方。在这里,所有的囚犯无论吃饭、睡觉、甚至是上厕所都得报告,最终在肉体和心灵的双重摧残下成为失去灵魂的行尸走肉。长久的习惯在这里演化成可怕的悲剧,每天一成不变的生活磨蚀着他们对于未来的憧憬。没有希望、没有自由、没有尊严,仿佛生命的价值在这里已经消亡殆尽。正如瑞德所说:“刚进入监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生存。”显然,在这部电影里,监狱已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

老布,一个已在监狱里度过了半个世纪的七旬老人。对他而言,管理监狱里那个狭小的图书馆已然成了他生活的全部。在这里,他可以凭借自己受到过的教育赢得一点点其他犯人的尊重。某一天,他突然被告知自己获得了假释,恐惧开始占据他早已干枯的心灵。半个世纪的铁窗生涯将他对自由的渴望冲刷的一干二净,剩下的只是老朽的躯壳和束缚了的灵魂。像笼中的鸟儿被关的太久之后已失去了飞翔的能力一样,老布已没有了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因此不可避免地被社会淘汰了。

事实上,老布也曾尝试着融入社会,可是五十年的距离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老去的躯体连同老去的心最终一起结束在昏暗狭小的屋子里,留下的仅是那几个歪歪斜斜的字:brookswashere。写完这些字,他默默地笑了然后从容地结束了生命。在他看来,那些字让他的死有了些许的尊严和价值。

老布的悲剧让人心痛,也让我想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悲剧。面对巨大的就业的压力而不知所措的学生们,不正像老布一样对外面的世界存在强烈的恐惧感吗?电影里,瑞德认为老布的悲剧是因为体制化,并觉得自己,甚至是整个监狱,都正在沦为体制化的牺牲品。那么从现实来看,一些心理素质不强的学生也正在演绎着同样的悲剧有些学生在学校里待了太久,进入社会后,像老布一样,因为缺乏生存的能力而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在经历挫折之后,就不堪重负而了断自己年轻的生命。不同的是,老布是因为太老而无能为力,而他们还没来得及领悟生命的价值就因为太脆弱而过早地埋葬了自己。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应对这样的压力,寻获属于心灵的自由呢?电影告诉我们的恰是如何进行这样的一场心灵救赎。

安迪本是一个年轻而有前途的银行家,可是一夜之间他被控告杀害妻子和情夫而锒铛入狱。事实上,安迪是被冤枉的,杀人凶手另有其人。可是,有时候生活中总会有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安迪最终被判两个无期徒刑,进入了肖申克的高墙之内。这里等待他的除了严酷的管理体制,还有来自“三姐妹”的肉体折磨。遇上这样的事情,谁都会失去理智,然而安迪却例外。安迪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只是默默地努力去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冷静、勇敢、顽强、从不放弃用智慧来进行反抗,这正是安迪的不同之处,也正是我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所缺乏的。面对困难,我们总是过于浮躁,急着去抱怨而不是去思考;总是过于怯懦,急着逃避而不是去面对。

当所有的人,包括瑞德认为安迪快被体制化压垮的时候,安迪在一个暴雨滂沱的夜晚爬过500码的充斥着恶臭的管道后寻获了属于他的自由。事实上,安迪始终是自由的,即使他被困在高墙垒起的监狱。正如他所说的:莫扎特的音乐在我的心里,谁也夺不走。是的,谁也夺不走我们坚定的信念和对自由的希望,心灵的自由能够带来生命的奇迹。6年,每周一封信,最终令50年不曾改变的图书馆开始有了改变。他改为每周写两封信,这样的坚持使得图书馆的规模不断扩大,最终成为新英格兰最棒的监狱图书馆。20年的时间,一把石锤,坚韧的毅力,最后缔造出一条瑞德认为要600年才能凿出的通往自由的道路。

而现实中,我们内心的希望往往被轻易地埋葬在那些平凡的挫折里。我们惧怕失败,也正是因为我们对梦想和希望的追求不够执着。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的心灵才容易被束缚,甚至脆弱到不堪一击。因此,很多人才惧怕走出学校来到社会。倘若我们能像安迪那样,冷静下来,用理性来看待问题、用智慧来解决问题、用执着来战胜挫折,那些希望和梦想也就不会离我们而去。

当然,安迪的成功远不止因为这些。过人的才华使得他在监狱里也能绽放光芒,但这并不是他成功的真正原因。老布在监狱享有对书籍的管理权;而瑞德则能够帮其他囚犯弄到任何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他们都有点沉醉于这一点权利带给他们的满足感。安迪在监狱的地位显然还要高的多,但他始终明白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自由:正真的自由是在外面的世界。他能够真切地看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始终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并不因暂时的成功而停滞不前。

这一点,对我们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我们中的许多人,因在学校里担任了某个职务而沾沾自喜,自视甚高。暂时的满足感阻碍了他们对生活的进一步思考和追求。到了社会中,这种潜在的骄傲情绪让他们屡屡受挫,压抑和失望随之占据心灵,也让他们离成功越来越远。事实上,我们生命的价值最终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得到真正的体现。理性地对待自己学校里表现,能够帮助我们看清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从而更合理地看待自己。

安迪在监狱中成功地完成了自我救赎。入狱前,他是一个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没有朋友,甚至,连自己深爱的妻子也背叛了他。而在狱中,他收获了瑞德的友情,同时也学会了分享,学会了沟通和交流。在分享中,他也试图让对自由和希望的渴望重新回到狱友们的心中,救赎他们的心灵。初春的早晨,狱友们能够像在修葺自家的屋顶一样,坐在暖暖的阳光下享受着安迪争取到的冰啤酒。这种久违的自由的感觉再一次回到了狱友们的心头,那么真切、那么美好。安迪私自在狱警的办公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再次给狱友们带来哪怕是一瞬间的自由的感觉。音乐里的激情刺激着狱友们原本干涸的心灵。而图书馆的落成,更让狱友们见证了希望是能够在不懈的坚持下带来成功的。自然,对自由的希望也不再仅仅是一种幻想。无论何时,友谊都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人是社会中的人,始终需要交流和沟通。珍贵的友谊是人格魅力的一种体现,也能帮助我们获得社会认同感,加强我们对生活的信心。而同时你也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正在向他人传递开来,自己的价值也能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尊严,并不是自己刻个字就能获得的,而是存在于大家对你的认同感中。

如何获得心灵的救赎,寻求属于自己的梦想和希望?我想电影已向我们给出了十分完美的答案。社会和体制化其实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内心无法克制的恐惧和对生命价值的轻视,这也正是我们需要获得救赎的地方。电影却坚定地告诉我们: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不是别人给的,而是靠自己的执着和智慧在挫折和压力下一点一点争取来的。 观后感20xx字》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00字二

《肖申克的救赎》长期以来,该片为众多友人所推崇,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励志型影片,也是我众多喜爱的电影之一,现在说喜欢这部电影已经毫无新意了,它是真正用人们的口水泡出来的经典。该影片的故事情节非常的简单,讲的是一位因冤案入狱的年轻银行家在牢中如何追寻自由的故事。

影片中有几句话是非常经典的:1、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2、 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3、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忙于死。

为什么这部影片如此的吸引人?在这部时长达二个小时的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当然不止几个,每个人物刻画都特别丰富。就遭遇,目标,理想来讲,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却也都给了我很深的感悟与触动。

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实际上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从他的第一次出场所说“把你们的灵魂交给上帝,把你们的小命交给我。”到最后死在办公室墙上所挂着的圣经里一句话:“上帝的审判比预料的来得快!”成为最滑稽的一幕。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囚犯的人命。

瑞德,这部影片的一个关键人物,即是局中人,又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描述了这样一个救赎的故事,让人既能客观看待,加以分析,又可以主观投入,感同身受。瑞德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在鲨堡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如他所说“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鲨堡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鲨堡,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鲨堡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鲨堡的规则以求自保。直到安迪出现,改变了他,并最终引导他走向了自由彼岸。

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鲨堡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狂,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其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鲨堡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在汤米被诺顿和海利谋杀之后,安迪拒绝为诺顿洗黑钱,诺顿就曾以此作为威胁。但博格斯最终也是因为欺负安迪,影响了诺顿和海利们的贪污而被打成废人。

图书管理员老布,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角色。老布的一生,深刻反映了“体制化”下人的一生。在鲨堡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其实他的灵魂早已被鲨堡扼杀,属于他自我的世界已经被压缩到了最小。最终他只能选择从这个已经完全不属于自己的世界消失。以此来说明“体制化”下还不能让人太明白,直到后面瑞德出狱后,对比他们同样的经历才恍然大悟。同样在超市里工作,他想上厕所去找经理批准,经理说:“你没有必要和我说!”瑞德在无指示的行动下,不舒服,不自在,从而产生了恐惧。没有报告一滴尿也尿不出来。所以我觉得老布是最应该值得思考的一个着色,安排老布这么一角色,就是想告诉我们,若是没有安迪的出现,老布也许就是瑞德和其他绝大多数囚犯们的未来。

汤米,影片主要人物中最晚到鲨堡的,他和安迪一样,对生活充满希望,并在安迪的帮助下为之努力,可是他年轻幼稚不懂自保,结果在即将获得成功的时候,因为知道了安迪被冤的真相而被诺顿和海利谋杀。

而主人公安迪,从瑞德的角度来看,安迪是与众不同的,具有神秘性。他的所作所为令人好奇。比如当安迪头第一次利用理财特长帮狱警逃税,为狱友赢得了每人三瓶啤酒,他自己不喝,他窝在阴凉下,脸上挂着奇异微笑,看着瑞德和赫伍他们喝。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如瑞德的自白: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像在修缮自家屋顶,我们像是造物之主般自在。比如为每周一次坚持给州政府写信申请经费来扩建监狱图书馆,至后面的每周二次。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胜利。再比如教一个完全不识字的汤米识字和帮助他考试等。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迪将自己反锁在监狱长办公室内,通过监狱的广播系统播放《费加罗的婚礼》的那一幕。美妙而激越的女高音在监狱上空回旋,所有的犯人被这恍如隔世的声音震撼了,逼仄的囚室,荒凉的空地,一丝来自俗世的气息带着自由的感觉,四处翻涌着激动而沉醉的心灵。哪怕只是刹那的停留,哪怕只如一个飞掠而过的闪光,却似乎唤醒了囚犯心底里一丝尚未完全泯灭的东西。安迪露出满足而奇怪的笑容,这是片中他第二次出现的笑容,意味深长。特别是,当诺顿和海利们站在门外向安迪发出警告的时候,安迪却面带微笑地把留声机的音量调到了最高。这是真正的勇者!一个伟大的人!他救赎的不仅是自己,他也尽一切努力用自己的行为去唤醒狱友们沉睡的灵魂。

故事最后,安迪越狱成功,来到位于墨西哥海岸的泽华塔尼欧,在那里,太平洋的海风吹拂着湖蓝色的海面,安迪在一艘小船上躺着享受奢侈的阳光,满心憧憬等待着好友瑞德的到来。那画面,美得让人心旷神怡。我不禁在想: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由、美好的乐土,人生的至真至纯的圣地!与前面高墙林立,阴森森的肖申克监狱,形成鲜明的对比。

实际上整部片子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正如安迪所说的,监狱的高墙可以束缚住我们的`身体上的自由,甚至于体制化的东西可以束缚住我们的精神上的自由,但唯有希望不可以放弃。失去希望的生活是灰暗的,没有生气的,甚至是没有意义的。在安迪的心中一直就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希望,而且他也一直在为自己的希望努力着,每天晚上都要用那个小鹤嘴锄去挖瑞得认为几百年也挖不穿的墙壁。而对瑞得和老布来说,他们早就放弃了希望,以为在他们看来希望只能让自己更痛苦,甚至认为希望便是痛苦的根源。一个人能够在19年痛苦的监狱生活里,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信念?所以他成功了,夺回了自己的自由。当安迪爬过了那段很长的下水道,在暴雨雷电之中,撕开肮脏的囚服,伸开双臂,让雨水冲刷着自己的身体,拥抱着属于自己的自由空气时,那一刻,那是一种人性的释放,看得人心振奋。瑞德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这也是之所以这部电影能够吸引人,是其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和人力的伟大,那是一种让人感动和流泪的力量。

一个鲨堡监狱,里面的囚犯和官员,似乎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众生相。换做是我们,我们又是对应的里面的谁谁?谁说我们大多数人不是生活在一个巨大的肖申克监狱?只是有的人在思考了,有的人在沉沦了,有的人努力。 安迪教会了我们,对人生要保有希望,永不放弃。即使生活中遇到再多的困难和压力,也要坚持努力并勇于闯破,从而获得新生。按自己所想的去生活,否则终究只能按生活而所想。不错,希望是个好东西,我想借安迪的话对大家说,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200字三

看完《肖申克的救赎》之后,脑袋里就浮现两个字——自由,肖申克是一座监狱的名字,刚好与自由形成鲜明的对比,就像与丑相对比之下,就能更加衬托出美一样,编者想跟我们传递的是希望,而我则看到了自由,以监狱这个最大的束缚来诠释自由。

电影里有一句话,you know somebirds are not meant to be caged, their feathers are just too bright.(你知道,有些鸟儿是注定不会被关在牢笼里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他的人在这里,心却在远方,身体是束缚的,心却始终是自由的。在一定程度上说,部队和监狱是有一些相似的,都是高高的围墙、门口都有拿枪的警戒,作息时间也是大同小异,监狱的劳动改造、部队的训练演习,身边的人也是何其相似,排队、朋友、管理、秩序,相同的元素同时充斥于两个使命任务完全差异的地方,监狱的人破坏和平,革命军人保卫和平。然而精确到个体来说,除去荣誉、期望、理想这些身外之物,两种人的生活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狱友和战友、连长和监狱长、大宿舍与小牢房,一眼看过去最明显的区别的,也只是窗户的大小罢了。

天上飞翔的鸟儿自由吗?想去哪里便飞去哪里,但可能他心里想的只是能在吃饱喝足之后能够找个地方歇歇脚,我们体会不到他的飞翔之苦。监狱的人不自由嘛?狱中的安迪心中同样也是清风明月。i guess it comes down to a simple choice: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dying(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社会中的人,为了名利、为了家庭、为了事业,辛苦的打拼着,也许那些所谓的精英们想的也只是在某个时候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采菊东篱下,把酒话桑麻。每个人在不同的地方,无论是一线城市,还是偏远乡村,无论是辽阔草原还是铁丝林立的围城之中,只要他在为他自己的目标理想而活着,那他就是自由的。

回归到电影本身,安迪被关在牢房之中,日复一日,就像海浪反复冲刷着礁石一样,一天天的过去,枯燥的劳动、单调的生活并没有使他向现实妥协,无论何时,他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专注于此。we sat and drank with the sun on our shoulders and felt like freemen(阳光洒肩头,仿佛自由人)。一门心思的研究探索,他完全顾及不到身边的环境,也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他才最终得以逃出升天。如果安迪身处社会,绝不会想到给教育局写信修复一个图书馆,而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无论身处怎样的环境,都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在废墟上建立一座花园,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固然是一种幸运,然而在糟糕的环境中仍然能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全身心的投入,不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这就是能力了。前几年有一部比较火的电视剧——《士兵突击》,主人公许三多有一句话: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我也无意探索“意义”存在的意义。就是单纯的感觉到,无论是星辰大海,还是犄角旮旯,只要人是充实的,心就是自由的,只要心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的。安迪的眼神在任何时刻都不曾暗淡下来,无论是在屋顶上喝酒,还是在图书馆看书,无论是被关进黑屋,还是处理账目,他的心始终未曾消沉,it 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 and a great man to saveanother(强者救赎自己,圣人普度他人)。他塑造了一个有魅力、有影响力的形象,外表的安迪看上去也许不是十分帅气,之所以他看上去那么迷人,可能就是源于他不卑不亢的言行、自由辽阔的思想、举止得当的行为了吧。

另外还有一点感触就是约束与依靠,年迈的图书管理员从刚开始一心想要逃离监狱到最后的依靠,慢慢的已经和监狱融为一体,瑞德一心想要保释,但是真正想到自己出狱之后也开始本领恐慌,担心以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these walls are kind of funny like that. first you hate them, thenyou get used to them. enough time passed, get so you depend on them. that's institutionalized(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动物园里的小象,从小就被驯兽员的鞭子抽打教训,但是等到它长大以后,说不定那根鞭子对它来说反而象征着一种安全感。活在各种体制中的人,从刚开始的反感体制、习惯体制,依赖体制,以至于最后再也离不开体制,就像部队中的很多人一样,从刚开始的反感军营生活,一门心思想要转业,但是当真正的机会来到面前时,又开始徘徊犹豫纠结起来,感觉自己一无所长,根本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就如同电影中被保释的图书管理员拿着小刀死活不愿意出去一样,环境与人不一样,人的话可能会越在一起越反感,夫妻之间也有可能从相敬如宾到反目成仇,但是再糟糕的环境,呆的时间长了,也就慢慢的习惯依赖了,因为人是变化的,而环境则是一成不变的,正因为他僵化的稳定性,才能让人们得以依靠。有一部很火的哲理小说——《谁动了我的奶酪》,小矮人哼哼宁愿待在老地方饿死也不愿意穿上鞋子出发再去新的环境寻找食物。未来因为他的未知,才让人有一种向往性,也有一种恐惧性,当你开始担心起你的能力不足以适应未来的生活时,当向往不在时,剩下的也就只有恐惧了。

回归到电影本身,逃出升天的安迪呼吸着外面自由的空气,不存在一丝担忧,一是由于在狱中的操作使他积累了足够多的财富,二是自身的能力足以让他无惧未来的任何风险挑战。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一个厨师从来不会担心自己挨饿,一个服装设计师从来不会担心自己无衣可穿,就像一条鱼儿即使在其他地方生活的再久也从来不会担心自己以后以后还能否在海里自由呼吸一样,因为它本来就属于那里。最后用red的一句话为本篇结尾:i find i’m so excited. i canbarely sit still or hold a thought in my head. i think it the excitement only afree man can feel, a free man at the start of a long journey whose conclusionis uncertain. i hope i can make it across the border. i hope to see my friend,and shake his hand. i hope the pacific is as blue as it has been in my dreams.i hope(我发现自己是如此的激动,以至于不能静静地坐下来思考。我想只有那些重获自由即将踏上新征程的人们才能感受到这种即将揭开未来神秘面纱的激动心情。我希望跨越千山万水握住朋友的手,我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同梦中的一样蓝:我希望…)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