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实用范文 > 精品范文

《呐喊》心得体会(6篇)

最新文章

《呐喊》心得体会一

看鲁迅的小说不是头一次,从前看过《孔乙己》和《故乡》,这篇都收录在了《呐喊》之中。记忆深刻的是《孔乙己》中的茶馆挂着“莫谈国事”的牌子,有个古板破落的孔乙己,抱着酒郁郁寡欢的酸儒。还有《故乡》里唯唯诺诺叫着“老爷”的闰土。《孔乙己》若说是充满欢笑的悲剧,《故乡》总让我觉得是令人心酸的喜剧。

两相对比,不过都是时代阶级影响下的牺牲品。人性是天生的,却也可以被社会轻易改变,有些是潜移默化,有些却是被逼无奈。几多欢喜几多愁,看似是令人忍俊不禁的背后却是对于一个社会的冷嘲热讽。这些文章对于那时的人们也许是尖刀,是锥子,尖利的撕破社会的表象,锐利的刺在人的心头,隐隐作痛。但是今时今日的我却看的笑了,笑那时的人们冷漠以及麻木,但是回过头我却无法耻笑那个时代,那也是人性,被时代,被生活所逼的人性,最直接的体现在了《药》、《狂人日记》,“易子而食”也许真的存在,沾着他人鲜血的馒头从口,顺着咽喉进入胃里,不知是否会治好那种病,但是那时的人都病入膏肓,这味灵药能给人唯一的希望与救赎。

心头涌上的感觉没有蔑视没有痛彻心扉,只是一种苦苦涩涩的,无可奈何的无力之感,只是这样,只能这样。

鲁迅先生这些小说收录在了一起,取名叫呐喊,呐喊的是中国时代的觉醒,呐喊的是人性的觉醒,呐喊的是梦想的觉醒。

时间可以改变很多,可以改变人心,可以改变友情,可以改变一切,我们不该强求一切都保持原来记忆中最好的模样,其实我们自己也改变了,为何要强求他人。感情会褪色,会变质,但是记忆不会变,感情变了不是你的错,但是忘却了记忆却是你的错了。我们可以对社会的黑暗感到无奈,感到愤懑,但是绝不能就此沉郁,我们应该拥有希望,应该有着为时代进步努力的梦想。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才是应该拥有的新的希望。

从前的鲁迅先生用笔在呐喊,是许许多多的人觉醒,是中国也从黑暗中挣脱,是无数的同胞在真挚沉重的呐喊中找到了人性之初的善。

呐喊的过去,是现在,更是未来。冷峻的笔锋下真挚的呼唤,我听到了,人们听到了,中国也听到了。

《呐喊》心得体会二

《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补天》),遂成现在的14部。这些小说反映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被压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惨命运。

在《呐喊》自序中,作者回顾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其中了反应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过程和从事文艺活动的目的和态度。同时也说明了这些小说的由来和起名的原由。作者从学洋务、学医、走科学救国之路,到推崇文艺,把文艺做为改变国民精神的武器,表现了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和求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历程。

可以说它是中国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书中收集了许多我们所熟悉、津津乐道的文章,例如有《故乡》,《药》,《孔乙己》等等鲁迅先生的名作。

《故乡》中那个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豆腐西施,还有和剧中主人公从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银项圈的小英雄闰土见到老爷时欢喜而又凄凉的神情,从而体现了当时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势力压迫和打击下的情形。

而《药》则更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这一点。文中凶暴残酷的刽子手康大叔,因为小儿子小栓的痨病而拿出所有家档去买了个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那些在茶店里议论纷纷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为革命而被处死,最后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馒头而牺牲的人,这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康大叔的残酷,卑鄙,仗势欺人。华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们的盲从和人与人之间的势利,夏瑜的英雄气概但是完全脱离群众的革命是无法成功的。

《孔乙己》这部小说则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们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社会对于不幸者的冷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病态。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场悲剧,他出生在一个特殊的年代,有着特殊的经历,他受着科举制度的残害,但是,在那时候,这却是人们想要得到荣华富贵的必经之路。孔乙己扭曲的心灵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穷困潦倒,被人们作为笑料;满口仁义道德,却为生活所迫也当起梁上君子,最终,死是对他最好的解脱,在封建压迫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社会,只有死人和疯子幸免于难!对他的不求上进,麻木迂腐大肆批判,同时对他身心所遭受的摧残又略带同情。事与愿违,等待孔乙己是一生的悲惨遭遇,在人们心目中他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 文章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看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反映出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而通过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又表现了他心地善良。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怜的。原因在于他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在这种穷困潦倒的状态下,他自我放任,只能退回到心灵深处的自我安慰中去,释放心灵深处的压力。当然他将一事无成,最终在贫困中死去。所以,即使他再怎么样自命不凡,也禁不住社会现实的打击,和自己早已注定的命运。

《呐喊》一系列的小说都充分展现了当时那一段岁月的冷漠,以及一个旧制度的腐朽,一个时代的没落。

《呐喊》心得体会三

在茫茫的历史潮流里,在黑暗的旧社会中,文学界的一个巨人,他没有以封建学问为基本,用新一代的手法展现了他惊人的风采,他——就是鲁迅。

——题记

年幼时,一直认为鲁迅的作品十分深奥,不容易懂,犹如宇宙里一颗未知的黑洞,摸不着,猜不透。在这个令人怀念的寒假中,我倾听了这位巨人的心声,我不禁对他倾慕了,他是中国的骄傲,民族的自豪,真不愧为“民族魂”。

《朝花夕拾》为我展现了一代文豪忧国忧民的心理。他的语言是直来直往,是朴实的,让人读下去便一读到底,手不释卷。这篇文章,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毫无疑问是一本空前绝后的巨作。

他是第一个在中国被诺贝尔提名的大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开路先锋,在他的世界里没有虚假的话语,只有真挚的言谈。他的思想犹如当时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点亮了自己,照亮了他人。

他曾经立志要当一名医生,医治中国那些苦难的人民,便到留学日本学习医学。在日本的那些时光里,他有了许许多多的感触:他即使能医治中国人民的身体,医治不了中国人民的心灵,中国人民仍然会荒废懦弱下去。于是,他下定决心,用自己的武器——笔,医疗人民心,刺破旧社会,迎接新中国。

他内心有一个和平、美丽、安宁的世界,那里没有金钱、虚荣、地位、贵贱和纷争,那是一个和谐温暖的地方,人民心心相连,共同努力,共同进步,营造出自己的未来与梦想。不会再有迷信、古板、欺诈、缠足,不会再有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那样的世界,算不上十全十美,也称得上十全九美,是一个真正的世外桃源。

在他取得那样的丰功伟绩之后,仍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平静低调的心态,以和善的态度来对待他人,此举动令不少文人震惊与赞叹过。淡泊名利者,莫如鲁迅也。

旧时代的呐喊,他喊出了第一声,而且是最响亮的一声。

鲁迅是第一个让我如此倾慕的。

《呐喊》心得体会四

《呐喊》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鲁迅先生创作的小说,读过的书中,仅有它让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狂人日记》是其中的一篇文章。那本写满“吃人”的日记,是旧社会的真实写照。写出了恐怖的封建压迫,在仁义道德的面具下掩盖的是吃人的本质。最为可悲的是,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与束缚下,人们却没有勇气发出反对的呐喊!文章中仅有狂人是幸福的,因为他的疯,使他摆脱了封建教育的对心灵的摧残和压迫,也仅有疯子才能够有权利拥有纯净的心灵,不被封建的教育而束缚,他很期望这社会都是疯子!

《故乡》也是其中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描述了两个故乡,一个是过去的故乡,它的完美令人向往。一个是此刻的故乡,让人读过后十分的惊讶。

过去的故乡是一个完美和谐、以及欢乐的世界,那里有鲁迅先生童年完美的回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头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还有有天真可爱的少年闰土,他有一副紫色的圆脸,脖子上带着明晃晃的银白色项圈,还有海边那五彩贝壳,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还有各种颜色的鸟类:稻鸡、角鸡、鹁鸪、蓝背……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五彩世界的。

然而此刻的故乡已经变得衰败、凄凉并且是毫无生机和活力的,而以前充满活力的闰土也变得麻木。他辛苦麻木的生活着,并且变成“讲道德、守规矩”的人。经过阅读下载这本书使我更深刻的体会到在鲁迅先生回忆中的“故乡”是一个完美的世界,然而成年后的闰土在见到鲁迅先生后,对鲁迅的态度转变得很大,他的那句“老爷”更是让他们之间的已经不能像以前那样亲密,使他们之间变得陌生,将他们以前亲密的关系活生生的撕裂了。

因为在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那种不平等的关系,那个现实的故乡是一个精神分离,丧失生命活力,丧失人与人之间温暖情感的世界。他们遵循一种传统的道德,它压抑人的生命力,使人在封建道德的束缚下丧失了生命的活力,精神变得麻木了,也使鲁迅先生和闰土无法继续他们纯洁的友谊。读完本书后,我很为他们逝去的友谊感到惋惜,同时也很庆幸,我们生活在新社会里,我们有最好的朋友,也不用身份地位与金钱来衡量友谊,人与人之间拥有着真挚的情感。

《呐喊》心得体会五

关于我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在此之前,仅靠着义务教育中的必读内容,才有了些许肤浅而又普遍的认识,觉得他是个值得尊敬的文坛巨人。尽管是如此被动地接受鲁迅先生的文章,但每每都会被其精辟的言语和犀利的文爱所吸引,如今终于能有机会慢慢欣赏他的作品,却依旧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彷徨》《呐喊》作为中国整个二十世纪中起着奠基作用的小说集,大胆运用现实主义批判当时中国所存在的陋习、问题,如利剑一般插入满是疮痍的社会,给了人们以深刻的警醒。其中有几篇小说让我回味无穷。

在《伤逝》中,我看到了一个在封建迷信仍根深蒂固的一个年代,有那么一位女子,当着至亲的面说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如此具有独立思想的宣告,不畏讥笑轻蔑的眼光,她便是子君。而受过五四运动洗礼的涓生很容易地接受了新思想,是个忍心的人。涓生与子君几乎是一见钟情志趣相投,涓生对她身上的新时代女性精神所吸引,两人情投意合,不久便同居了,过上了相看两不厌的日子,甚至相处的比以前更融洽幸福。

虽然涓生有学问,但微薄的收入实在难以维持生存,整日操劳家事的子君渐渐地失去了从前的活力激情,变得麻木市井,对涓生的爱也越来越患得患失,而涓生也意识到了两人之间微妙的变化,起初是包容,后来终究是忍无可忍,在一次闲谈中,老实承认了不爱子君的事实,从此分道扬镳,子君被她的父亲带走,一切变故开始了。涓生偶然间在老友处得知子君去世的消息,巨大的空虚袭来,他努力遗忘这段回忆并向新的生路跨去。

至此,不禁令人唏嘘,他们的爱也渐渐消逝,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恋爱和婚姻自由始终不能成为现实,无论出于各种原因,他们的爱情破灭只是时间问题。是子君爱的太热烈从而失去了自我,是涓生恋情开始得太轻率无法负起生活的重担,无论在哪个年代,两个人相爱就要相互扶持,同舟共济,这才是对双方都负责的表现。

还有自以为是,学贯中西却连高尔基的姓都搞不清,伪装成支持变革的高老夫子,其实仍是本性不改,学问不够就贸然教书却被嘲笑,到学堂教书只是为了看女学生,生活中以打麻将为乐的虚伪之人,到头来却不过是一番笑话而已。另有少时轰轰烈烈支持革命,却在对生活的屈服中迷失自我,教些“子曰诗云”敷衍过日的吕纬甫。更有留学回来受过新思想熏陶,不肯妥协却依然要活下去而活动着、挣扎着、攻击着的孤独者魏连殳,于寂寞中生,也于寂寞中死。

种种时代特征鲜明的人物被鲁迅先生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置身其中,读完后仍然久久不能平静。

《呐喊》心得体会六

鲁迅“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后来大半忘却了”。中医救父梦、西医救国梦、文艺救国梦……曾经无不萦绕在鲁迅年青的头颅内,无不激荡在鲁迅稚嫩的心房中。美梦华而无实,如绚烂的花朵遭遇暴风雨的拍击后纷纷地凋谢,花谢遍地,化为泥土。

四年中几乎是每天奔波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经历譬如昨日发生一般,历历在目,可鲁迅说“年纪可是忘却了”。自相矛盾的说法隐藏了鲁迅童年沉痛的心灵创伤。这是一个不可不回忆却又不忍回忆的童年“好梦”。鲁迅,几乎每天受到当铺掌柜居高临下的“侮蔑”性白眼的刺扎,这个败落家庭的少年内心本已怦怦地剧跳,现已被扎得千疮百孔。可憎的“世人的真面目”深深地烙在懵懂的脑海里,呲啦啦地疼。

故乡成了煎炸情感的炼狱,再也拦不住鲁迅叛逆的脚步。青春期叛逆倔强的青年置世俗偏见、孤母寡妇如若罔闻,执拗地“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在南京洋务学堂,鲁迅知识视野的溪流从江南水乡骤然奔向辽阔的大海,他“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这才是父亲亡故的真实“病”因——生理之病和无知之病。杀父者,不是庸医,而是装神弄鬼的中医,是被装神弄鬼的中医欺骗却仍旧迷信中医的父亲和家人。鲁迅此时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也无意间充当了“杀死”父亲的帮凶,内疚填膺。对于国人的无知和国人对“无知”的迷信,他“很起了对于被骗的病人和他的家族的同情”。中医杀人,骗人,病人甘心被杀,甘心被骗,病人的家人也是如此。人人都是凶手,或是主犯,或是帮凶。

来南京之前,家道中落、世人侮蔑、父亲亡故,鲁迅耿耿于怀,难以释怀,大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狭隘报复心理。而此时鲁迅的思绪已经触及到了更深层、更普世的问题了——像中医这样的伪科学正麻痹着国人的头脑而国人尚且自醉其中。鉴于“日本维新是大半发端于西方医学的事实”,鲁迅留学日本。“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在医学校课堂上,鲁迅作为其中唯一的中国留学生被裹挟到日本师生野蛮的自豪、炫耀和嘲弄中,在尴尬中“随喜同学们的拍手和喝彩”。野蛮的日本人可恶,麻木的中国人更可恶;投奔俄国的被杀者可恶,围观日本刽子手的观众更可恶。无论前后,都对日俄“狗咬狗式”的侵略行径无动于衷。鲁迅“美满”的梦被“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惊醒了,他咬牙切齿般地恨,“愚若的国民”“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因此,鲁迅提出“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鲁迅孤注一掷,在“冷淡的空气中”寻找同志,他把希望寄托在热衷于实用性自然科学的东京留学生。此举无异于对牛弹琴,人和财聚而复散,期待中的《新生》尚未孕育出“新生”,便已胎死腹中。

人财两空,南柯一梦,鲁迅感到了“未尝经验的无聊”。早期的鲁迅并未深究“无聊”的原因,也许仅仅是对留学生们本身的人格产生了怀疑。但他后来感到了“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的渺小、恐惧、无助。曾经怀有中医、西医、文艺救国梦时,鲁迅尚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慷慨激昂,此时他的心态却已然巨变,甚至是自暴自弃——“我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在经历了深刻的反省以后,鲁迅愤懑指责的锋芒直指自身,从否定他人到否定自己,从认清现实到认清自身,鲁迅跌入了绝望的深渊。

为排遣内心的苦楚,鲁迅唯有“麻醉自己的灵魂使沉入于国民中,使回到古代去”。没有釜底抽薪般的决绝,只有扬汤止沸般的观望。鲁迅已埋葬的思维中隐隐散落着些许不甘的种子,绝望的心脏里缓缓流动着一时温凉的血液。沉默等待爆发。

世人迷信,鲁迅偏不,愿与虚无缥缈的鬼魂为伴,寓居缢死过人而年久失修的老宅。宁陪天国的鬼魂,不伴世间的活人;宁钞尘封的古碑,不谈聒噪的“问题和主义”;鬼魂比活人更可爱,古碑比“问题和主义”更具生气。鬼魂和古碑相映成趣,抚慰着鲁迅寂寞的形影。阴森的宅院、沧桑的古碑、斑驳的青天、冰冷的槐蚕,鲁迅再也按捺不住了。

“金心异”的拜访把鲁迅从自甘沉沦的泥淖中艰难地拽了出来。黑暗、窒息的“铁屋子”中,人们如死尸一般,虽然死之将至,却“熟睡”鼾雷。“清醒”反而“不幸”,即使心有不甘,无奈装睡;“熟睡”却能安乐,理所当然,心安理得。鲁迅对“熟睡”的人们固然有着拍案而起的愤恨,但他不情不愿的“装睡”心态在与“金心异”的对话中再次流露出来。与屈原自沉汨罗的做法迥异,鲁迅选择了一条苟且避世的活法。

在喉的鱼鲠吐纳而出,鲁迅开始“呐喊”,但前景仍然令他担忧。他内心希望如他“那年青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不再重蹈自己的覆辙,但对他们能否美梦成真实实在在感到了深深地忧虑。

纵观全文,鲁迅在从事小说创作前饱尝了世事的艰辛困苦,从幼年起便彷徨于希望和失望、梦生和梦碎之间,终于一蹶不振,心灰意冷。这也许是中国文化熏陶出的文人的宿命。“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也许鲁迅后来用锋利的文字猛烈杀伐中国旧的文化,但不可否认,鲁迅身上秉承着先秦时期孔子式的品格。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