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作报告的题目叫《做清廉为民务实有为干部》。我们知道,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党和国家对xx工作越来越加重视,xx工作的内涵日益丰富,外延不断扩大,服务对象日趋多元化,xx工作领域越来越宽、任务越来越重。“十四五”期间,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实施,xx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将愈发凸显,下面,我就如何树立新的从政观念、做清廉为民务实有为的xx干部,谈三个方面的认识。
古人讲“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做官必须先学会做人,为官必须先修身,身正才能官正。
(一)深刻认识加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百行德为首,德为官之魂”,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所谓官德,就是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品行、思想作风,是为官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德与才是领导干部素质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与才相比,德是前提,决定着才发挥作用的方向,德能励志养性,德能济事利己,德能润才启智,德能律己化人。很多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主要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官德缺失。所以,要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官德修养,自觉增强党员意识,是每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加强官德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从政重德,是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传统。古人早就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思想,并把修身正己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官德建设始终与政权安乱紧密联系在一起,官德兴,政权安;官德衰,政权乱。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执政党,要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不仅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把全体人民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发挥出来,从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能不能把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领导干部的道德素质和人格魅力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只要具有高尚的官德,心系百姓、勤奋敬业、清正廉洁,就必然会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产生无穷的鼓舞作用,把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这样,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执政地位就会不断巩固。
加强官德修养是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为官者的道德水平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整体道德水平。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一个社会、一个地方风气正不正,领导干部就是风向标。所以说,官德好坏事关党和政府的整体形象。领导干部施政以德,正直清廉,忠于职守,多为人民做好事,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就会提升,公信力就会提高。应当说,当前大多数领导干部的官德是好的,涌现出许多人民公仆和大批亲民爱民、清正廉洁的时代先锋。但也毋庸讳言,个别领导干部包括高级干部在道德修养上放松了要求、出现了问题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有的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有的贪图享乐、玩物丧志,有的官气熏天、横行霸道,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面对这一现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加强官德修养,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养成高尚的生活情趣、树立高尚的人生追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在为党分忧、为民造福上。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以自身的良好德行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引领全社会的思想道德进步。
加强官德修养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增强免疫力的需要。现在一些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从***以来查处的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来看,领导干部滑向腐败的第一步往往是从生活作风开始的,是从官德出问题开始的。一些领导干部的行为举止不仅脱离了官德的正常水准,而且突破了做人的道德底线。为什么在同样的社会条件下、在同样的岗位职务上,有的人能洁身自好、清正廉洁,而有的人则身陷泥潭、腐化堕落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官德修养、思想境界不同。现实警示我们,当前加强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更加紧迫。领导干部只有不断提高道德操守水平,远离低级趣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二)正确把握加强领导干部官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加强“官德”修养,首先要依靠自身努力。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把“官德”修养作为自己的一门必修课,把修德变成自觉的行为和习惯。官德修养不是抽象空洞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要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做出实绩。要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加强“官德”修养,要依靠组织引导和教育。重点进行德治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让各级领导干部都认识到“官德”修养乃利国利民利己的大事情,是构建和谐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反对和防止腐化堕落,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经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考验。
加强“官德”修养,要紧紧依靠制度约束。首先要把好领导干部的选拔关。领导干部加强“官德”修养,要从没有当上领导干部就开始下功夫。要在培养阶段就做好做领导干部的“官德”教育,经过培养仍然无法相应的“官德”修养的,坚决不予提拔任用。司马光说“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人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对于有“才”而无“德”者,如果经过教育、培养仍然没有提高的,坚决不提拔任用,以免“挟才以为恶”。其次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这样既可以防止原来“官德”就好的领导干部失修,也可以检验选拔任用关是否把严,发现问题的及时补救。我们不能象司马光说的那样,宁愿任用无才无德者也不任用有才无德者。我们要在管理中依靠制度来教育和帮助领导干部增强“官德”修养,要依靠制度监督领导干部进行“官德”修养。对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监督都要有规范,要以制度来促进“官德”建设。
加强“官德”修养,还要加大对失德行为的惩处力度。要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要注意监督领导干部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遵守党纪党规国法,是否正确运用权力,其中要特别注意领导干部是否有违法违纪行为。要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敢于目无法纪、以身试法的领导干部要严惩不贷。对于“官德”败坏,甚至违法违纪的,要坚决予以查处,决不姑息。
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加强官德修养,在执政从政中把进取之心施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上,勇于拼搏;把对权力的敬畏转化为对人民的敬意与尊重上,用对用好手中权力,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淡泊个人名利,把心思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真心实意地不断推进科学发展,积极促进社会和谐,更好服务人民群众。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纪律和规矩都是规范社会运行的行动指南和准则。俗话说“闭门造车,出门合辙”,不守规矩,必有倾覆之虞。作为一个拥有众多党员的世界最大执政党,我们党在90多年的艰难求索中,许多行之有效的规矩,无不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探索、试错和创新的结晶,无不是奋斗智慧、经验得失的积淀,有些规矩,还是付出惨重代价后痛定思痛总结形成的。无论是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岁月,还是激情澎湃的改革发展年代,党员是否讲纪律守规矩,直接关乎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
中国共产党最宝贵的品质,不仅在于始终和人民在一起,还在于始终以严明的组织纪律做坚强保证,确保我们党不变质不走偏。无论是党章这个全党必须遵循的总章程、总规矩,还是政治纪律这个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无论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国法,还是作为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的党内规矩;无论是成文的刚性规矩,还是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自我约束规矩,都是管党治党的重要财富,都需要全党长期坚持并自觉遵循。总之,党内规矩是刚性和软性的合集,既包括党纪国法这样的“硬约束”,也包括党的优良传统、工作惯例等未成文的“老理儿”。没有纪律和规矩作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只是空中楼阁。
党的***以来,****强调要大力加强包括党章党纪、法律法规等在内的制度建设,增强制度执行力,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党的***通过新修订的党章不久,****即要求全党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强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此后无论是到各地考察还是在中央主持会议,****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指出:“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襟怀坦白、言行一致,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党忠诚老实,对群众忠诚老实,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越轨”“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让大家都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
在谈到如何“守纪律讲规矩”时,****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五个必须”: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坚持五湖四海,团结一切忠实于党的同志;必须遵循组织程序,重大问题该请示的请示,该汇报的汇报,不允许超越权限办事;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决不允许搞非组织活动,不得违背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
漠视政治纪律往往是一切腐败现象的源头。从近年来陆续查处的腐败窝案看,一些地方和领域出现的塌方式腐败、整体性沦陷,充分暴露出在某些领导干部眼中,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已被视若无物。这并不是说党的纪律和规矩发生了变化,而是这些人的脑子里已经根本没有了纪律和规矩这根弦。这些人,自以为上有保护伞作靠山、下有黑金当后盾,将自己的前途命运捆绑在“帮主”身上,沆瀣一气、贪赃枉法,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人把党和人民赋予、只能用于为党和人民做事的权力,变成效忠“帮主”的私器,自身沦为某些人豢养的家奴,上下协同、共趟浑水,互相借力、互相庇护。这些人的权力越大、地位越高,其腐败和破坏的程度越大,给党和人民造成的危害也越大。不守纪律不讲规矩,权力如脱缰之马,正是一些人最终在腐败面前败下阵来的重要原因。孔夫子曾指斥这些人是“同而不和”的丑类,我们党岂能容忍!以刮骨疗毒的决心和勇气除恶务尽,彻底割除党内的腐败毒瘤,才能形成和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守纪律讲规矩,这就是我们党的规矩。对党忠诚,是讲政治的首要原则,是管党治党的前提。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杜绝。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经得起风浪考验,确保在政治方向上不走岔、走偏。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爱党忧党、兴党护党,为国干事、为民谋利,是非面前分得清、名利面前放得下、关键时刻靠得住,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要把制度治党落到实处,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要以忠诚、干净、担当和“三严三实”为标准,选拔那些公道正派有能力的干部到领导岗位上,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坚决铲除“小圈子”滋生、蔓延的土壤。对不守纪律不讲规矩的人和事,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勤灭蝇、勇打虎,绝不手软。
“举头三尺有纲纪”,领导干部守纪律、讲规矩,才能有权不“任性”,始终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古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领导干部唯有敬畏法纪,恪守“三严三实”,才能慎初、慎微、慎行,确保忠诚、干净、担当。
“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是习近平***在提出“三严三实”要求之后,对作风建设作出的新概括、提出的新准则,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价值追求。
(一)坚守“忠诚、干净、担当”的立身之本
党的***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好干部标准问题,而“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这“三句话”正是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概括和朴素表达,也是新时期xx干部的实践准则和奋斗方向。xx工作是党执政为民的重要工作,在整个民生保障中发挥最兜底的作用,在发展民主中承担着最基础的任务。xx工作主要服务两种人一是最可怜的人,二是最可爱的人,服务的内容涵盖生老病死,是最直接面对群众,解决的是群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xx工作宗旨,与“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xx干部的工作怎么样、xx干部的作风怎么样,xx服务对象说了算。因此,xx工作的性质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强化作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对党忠诚、清正廉洁、敢于担当”的xx干部队伍,让人民群众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时代要求
锤炼党性,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始终把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对党忠诚,是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坚强政治保证,也是打造xx干部队伍必须解决的重大原则问题。对党忠诚,就是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绝对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不管面临什么艰难险阻,不管遇到什么大风大浪,都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一心向党,齐心协力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要以焦裕禄和身边的典型杨善洲为榜样,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于党,永不背叛自己的入党誓词和神圣使命。要坚持“革命理想高于天”,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利益牺牲一切,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对党、对组织、对同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绝不能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口是心非。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切实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强对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管住自己,守住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习近平***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党员干部贪污腐化,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背叛。个人干净是领导干部立身之本,广大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要“三省吾身”,自觉做到敬畏人民、敬畏法纪、敬畏组织、敬畏权力,始终坚守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一是思想上必须清醒。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要思想纯正,品行端正,在各种诱惑面前把握住自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牢记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二是经济上必须清白。要正确看待利与义的关系,算清腐败七笔账,算清“政治账”,算清“经济账”,算清“名誉账”,算清“家庭账”,算清“亲情账”,算清“自由账”,算清“健康账”。让头脑冷静下来,刹住车、掉转头、找新路、走对路。三是生活上必须清新。倡导高尚正派、恬淡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慎言、慎行、慎权、慎独、慎微、慎友,时刻防止“贪欲缠身”、“人情腐败”、“权力寻租”和“温水煮青蛙”陷阱,切实管住嘴、管住手、管住脚,筑起防线、抗拒诱惑。
责任上肩,坚持敢于担当的从政准则。习近平***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当前,我市xx事业快速发展,这就要求xx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勤于履责、勇于担责、敢于负责,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要敢想敢做敢当,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自觉消除私心杂念,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豁得出来、危急关头顶得上去,做时代的劲草、真金。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党员干部要有无私情怀,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把宗旨深深烙在“心”里,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绝不能打着“公”字的旗号谋私利之实。担当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要善于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和法治思维观察分析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干工作,靠实招实干实绩树形象、聚民心、促发展。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深入群众,摸实情、听真话、解难题。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要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工作,真正做到敬业、勤业、精业。
(三)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队伍
“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既为党员干部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也为选用干部、从严管理干部树立了风向标。全市各级xx部门要选贤任能,选对人、用好人,从严监督管理干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一要鲜明树立“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按照“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要求培养人、选拔人、使用人,坚持五湖四海、四面八方,公道正派用人、用公道正派的人,让作风正、敢担当、肯干事、能成事的干部有机会、有舞台,让阿谀逢迎、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真正没市场、受惩戒,彰显用人正气,以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导向。
二要把“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贯穿干部监督管理全过程。健全干部经常性管理机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让干部时刻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脑中有盏“红绿灯”。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通过刚性约束严格执纪,强化他律和自律结合、道德教化和法治手段兼施,让党员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三要把制度治党放在突出位置。管党治党,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既要选对人、用好人,又要坚持用制度管事管权管人,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始终绷紧作风建设这根弦,“木鱼”天天敲、“紧箍咒”天天念,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xx系统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加大正风肃纪、严明纪律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认真剖析***以来腐败案件高发多发原因,强化法纪观念、廉洁观念。抓好权力规范和约束这个核心环节,深化重点领域建章立制,筑牢法治“篱笆”、遏制权力“越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陇川县五措并举 深入基层为民服务
陇川县自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了为民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掀起了机关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的热潮。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下得去”。一是把好组织关。建立了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结对帮扶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制度,每个机关单位党组织结对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每位处级干部联系一个乡镇,抓好一项特色产业,帮扶一户党员贫困户。每位正科级领导干部结对联系一个基层党组织,帮扶一户党员贫困户,每位副科级领导干部帮扶一户党员贫困户。全县有74个机关党组织结对联系71个村(社区)基层党组织,396名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结对联系340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帮扶396名贫困党员,1513名机关党员结对1513名农村贫困党员。二是把好承诺关。组织1500余名机关党员进行集中公开承诺,设立先锋岗,亮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县级领导带着承诺深入到联系的乡镇党委和挂钩的村级党组织,指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公开承诺。全县共有200个农村党总支和党支部、345个党小组,2875名农村党员公开承诺。三是把好重点关。活动重点围绕宣传教育、调查研究、民情恳谈、公开承诺、平台建设五项重点工作开展。广大党员下基层“接地气”,与基层各族群 1
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党的政策、了解社情民意,积极帮助基层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全县共组织开展慰问活动119场次,参加慰问人数589人,慰问群众3130人,发放慰问金124.52万元,发放实物折合人民币52.51万元。四是把好目标关。机关党员下基层主题实践活动要达到三个目标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落实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转变作风、锤炼意志,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深入基层一线,确保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干得实”。一是深入群众,开展调研。全县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中召开党组织会议2809场次、群众会1625场次,受教育党员群众95452人次,查找产业发展、社会维稳、基层组织建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等问题1960个,走访老党员、贫困群众、军烈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463人次,征求意见建议1611条。二是结合群众需求,确定帮扶思路。调查了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基层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情况。找老党员、贫困户、产业大户、军烈属、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村民代表进行个别言谈,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建议,了解难点热点问题。三是统筹项目建设,加大帮扶力度。为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对需要列项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在党组织和村小组的
领导下统一填报《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工作平台建设项目申报表》,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安排解决。目前,申报项目697个,已解决建设项目14个,投入资金54.16万元,承诺解决建设项目71个,估算投资811.1万元。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151件,投入资金201.46万元。四是创新考核标准,加强督促检查。坚持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下基层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督查的方式,重点听取群众对机关党员干部的评价意见、了解机关党员干部遵守群众工作纪律及廉洁自律等情况。加强工作纪律要求,督促、检查和落实好各项工作,使活动起到应有效果。建立通报制度,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将进行通报。
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断不了”。 一是建立“三联三创”工作机制。全县所有机关党组织、党员和科级以上领导已全部挂钩联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全面指导各基层单位开展活动,形成城乡共建共创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制度。县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乡镇的1个村民小组党组织,作为党建工作示范点。打造出了勐约栋村民小组、景罕镇曼晃村坡坎村民小组等党建示范点。三是建立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结对创建党建工作示范点制度。13名领导小组成员结对创建13个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着力在帮助完善一个方案、认真搞好一次调研、帮助解决1-2个难点问题、开
展一次点评、培育1-2个先进典型等“五个一”上下功夫,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四是建立县委常委联系乡镇开展活动制度。按照“每个县委常委挂钩一个乡镇,每一个挂钩点打造一个示范亮点”的要求,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活动。五是建立指导检查制度。成立了乡镇、县直部门、行业三个大的指导检查组。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和9个县委常委担任指导检查组组长(副组长)。强化指导检查力度,推动我县机关党员下基层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强化服务体系,确保为民服务实现“一站式”。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级为民服务体系,为群众解决了大量的实事难事。一是县政务服务中心1—10月份共受理各项业务咨询15049人次,办件受理并已办结20692件,其中:即办件15473件、承诺件5098件、联办件18件、上报件103件。办结率为100%。二是乡、村、组为民服务中心受理业务咨询10947人次,办件受理10471件,办结10154件,其中:即办件9648件、承诺件152件、联办件236件、上报件118件。办结率为95.6%。
创新服务方式,确保为民服务实现“志愿化”。一是以开展“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志愿服务人民群众”活动为重要抓手,切实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让人民群众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得到实惠。二是把志愿服务点排到人口相对集中、
群众最需要服务的场所,各承办单位分别组织实施,按月轮流承办,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志愿服务活动,做到公开身份、公开服务事项。三是开展活动中坚持一线工作法,切实解决城乡社区群众之急,排除城乡社区群众之忧。活动自开展以来,服务范围涉及到社区居民、孤寡老人、青少年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主要涵盖法律知识宣传及援助、公正咨询、医疗卫生服务和禁毒防艾知识宣传等方面,共开展10场次服务活动,参加服务人数339人次,接受服务人数达11249人次。
中共陇川县委深入开展
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_年11月1日
基层党员干部,无论何时何地,要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断学习,切实提升自身素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每位党员干部都想得到的,但是,如何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坚持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鲜明的政治特征,重视从思想上加强学习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坚持理论武装、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就要加强党组织理论学习能力建设,认真学习和掌握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客观地说,集体有集体的利益、部分有部分的利益、区域有区域的利益,要统筹、协调新时期的各种利益关系,打破利益藩篱,处理好局部和全局、个体和整体、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我们党都依靠大局意识这个战略支撑来凝聚思想、激发士气、统一行动,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基层党员干部要找准工作担当的支点,激发危机意识、担当意识,自觉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正确、认真地对待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真正把重任扛起来,把工作干出色。还要加强调查研究,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实践党的宗旨,就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群众所接受,并变为自觉行动。要诚心为人民服务,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
基层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创造一流业绩。要始终“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要深入群众,解难题、攻难关、做奉献,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干工作一股犟劲,学业务有一股韧劲,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是我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中的深刻认识。
在学习整改活动查找阶段中,我又深入地学习了xx书记、xxx市长在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晋江政府的“为”与“不为”》、《首要的是发展,决胜的是胸怀》等文章,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回头看,结合自身实际,通过认真对照检查、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分析评议等形式,深入检查和清理自身在工作理念、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表现,使自己的思想理念、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得到了净化,从工作作风上有效促进了解决“疲、油、懒”和服务态度“冷、硬、横”的问题,在行动上真正做到有利于服务社会经济的发展。
找准抓住突出问题是查找问题阶段的基本要求。在第二阶段中,根据大队的安排和部署,我按照“五对照五查找五看看”的要求,认真对照自我检查,找准问题和差距,提出整改措施,以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办事能力。通过查摆问题,我对自身又有了进一步的新的认识,在查摆中进步,在整改中提高,现就联系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作自我剖析如下。
(一)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面对当前严峻的消防工作形势下,我发现自身的思想维方式与实际工作有一点跟不上,综合素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现在出现了想学学不进去或常常忙于工作业务上的而无时间去学,有时间学习的时候,拿起书来却难以静下心来,平时忽略了对政治、业务方面深入细致的学习,加之学起来粗枝大叶,不做深入研究消防监督人员的价值观、权力观,支配着他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特别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和态度。我个人认为可能是在石柱县这里待的时间太长,对一些新鲜的事物接受起来出现了一些疲劳思想,不想去做,学与少学差距不大。
(二)发展大局意识有待加强。在消防监督执法中,有时存在重部门利益,不顾发展大局的问题,对管理和服务对象承诺商量的多,由于自身能力限度为群众解决的较少一些,在工作中有时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其存在原因或是因工作太多、或是因事情太复杂,对社会经济发展观认识不够深入。面对石柱县的环境,地处**东南面,是**经济最为贫困县之一,经济发展迟缓,一年中较为大的工程建设少之又少,自己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大局意识不强很容易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出来,从而使自身服务意识在今后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创新意识有待加强,干工作有时束手束脚。主要表现为在工作中思想墨守成规,对一些较为棘手的事情拿不定注意,究竟是放还是不放,不能准确的把握事情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其存在的原因由于自己思想不够解放,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有些欠缺,处理特殊问题能力、灵活机动地执行好政策规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服务意识有待加强。以前有个别老百姓来办事时,认为不与消防部门相关的事,时而存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观念,老百姓来找消防,这说明他们是充分相信和信任我们消防,否则他们也不会来了,但自己却认为自己的事这么多,那有精力去做与自己无关的事呢。同时,有时自己在执法监督检查中有点以执法者身份自居,检查工作时不及时通知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突然袭击消防安全监督检查,但有时可以,有时则不行,影响了一些单位工作正常开展。有时由于群众的冒昧行为,如说话很“葱”、语言不文明,觉得在他面前什么事情都是应该的,所以使得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对待群众说话语气较为不平和一些。
(一)不断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增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的主动性和深入性;不断强化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消防业务素质;不断的学习和提高,进一步端正执法观念、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服务意识。
(二)不断检讨自己,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加强自我监督,广泛听取群众和战友提出的宝贵意见,完善自身,促进自己牢固树立执法为民思想,贯彻“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观念。
(三)加强督促,促进全体官兵增强服务发展意识;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严格督促官兵学习相关业务的理论,提高服务发展的能力。
(四)带领大队全体官兵扎实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学习整改活动,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树立消防部队在人民群众的光辉形象,充分发挥消防部队在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安居乐业工作中的保障职能。
医院为民服务措施
投诉电话:。
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及时向患者提供费用查询服务,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药品、试剂等销售商给予的回扣,严禁对药品、仪器检查等实行“开单提成”等办法。
1.宗旨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够,缺乏团队意识,干的为人民服务的事,说的是混社会的话,当面八面玲珑,背后恶言相向。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个别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一些单位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6.坐机关听汇报、打电话下指示、发号施令已经成了工作常态,住农村、入农户越来越少了,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老百姓对我们意见越来越大了。
7.一些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水平不高,对群众办事冷硬横推、敷衍搪塞,甚至设置障碍、吃拿卡要。
8.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
9.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10.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1.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2.有的领导干部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
13.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平时在办公室呆得多,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了解掌握科室、学员队建设情况,主要还是靠材料、电话,还没达到亲知、深知、真知的要求。
14.日常调研了解基层情况,多是浮在表面,蜻蜓点水,对群众实际需求了解的不全面、不深入、不系统。
15.在日常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大了抓大事、谋发展、作决策上,思想上对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理解不深刻,虽然经常深入施工一线,但主要是解决改革发展难题,没能抽出更多时间深入职工群众,了解职工疾苦,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16.我虽然出生于农村,对群众有着深厚而朴素的感情。
但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
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7.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
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8.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9.工作中力尽所能地为群众搞好服务,但由于长期从事机关工作,下乡的次数较少,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机会不多,接触距离变远,联系不够紧密,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了解的不多,掌握的不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
20.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份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21.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22.“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23.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24.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7.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
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8.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
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9.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30.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31.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32.没有完全摆正群众的位置,坚持群众路线思想上有所放松,没有充分意识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
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3.一切为人民打算的理念树立得不牢,没有把人民群众需求作为谋事、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认为自己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情况熟悉,对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非常了解,群众有什么想法不用问都知道,基层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一看就明白。
34.主观上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割裂开来,更多的是注重上级的安排,而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意愿的工作做得少,没有真正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
35.虽然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挤时间、找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但由于时间有限,过程中很难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逐渐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对基层的情况了解不足、掌握不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所退化。
36.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37.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化,每天忙于办文办会、上传下达,忙于各种事务的协调处理,到基层的时间少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困难的次数少了,考虑问题更多地站在部门的立场上,对群众的需求盼望考虑少了,对群众的切身利益考量少了,导致联系服务群众不够到位,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得不够好。
38.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39.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关注不够。
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40.领导班子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1.宗旨意识不强,党性修养不够,缺乏团队意识,干的为人民服务的事,说的是混社会的话,当面八面玲珑,背后恶言相向。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个别领导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和稀泥”。
5.一些单位热衷于打造领导“可视范围”内的项目工程,而不考虑客观实际,“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奖状一屋子,工作还是老样子”。
6.坐机关听汇报、打电话下指示、发号施令已经成了工作常态,住农村、入农户越来越少了,和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老百姓对我们意见越来越大了。
7.一些党员干部服务意识不强、水平不高,对群众办事冷硬横推、敷衍搪塞,甚至设置障碍、吃拿卡要。
8.艰苦朴素作风、抵制不良风气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经常在内心深处和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换位思考。9.深入基层与职工群众面对面的时间少,不愿意到矛盾多、困难多的地方去,只注重自己想了解什么,没有关心群众的诉求。
10.开展工作还没有完全从便利基层的角度考虑,满足于来什么事办什么事,有什么能力办什么事,为基层办事主要体现在给钱给物,真正关心体贴的少,尊重群众首创意识,发挥主体作用还不够。
11.部分工作方式方法与基层实际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新方式、新载体、新手段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
12.有的领导干部基层调查研究不深不透,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掌握的还不够实、不够全面。13.在脱离群众的现象,平时在办公室呆得多,深入一线、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了解掌握科室、学员队建设情况,主要还是靠材料、电话,还没达到亲知、深知、真知的要求。14.日常调研了解基层情况,多是浮在表面,蜻蜓点水,对群众实际需求了解的不全面、不深入、不系统。
15.在日常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大了抓大事、谋发展、作决策上,思想上对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理解不深刻,虽然经常深入施工一线,但主要是解决改革发展难题,没能抽出更多时间深入职工群众,了解职工疾苦,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16.我虽然出生于农村,对群众有着深厚而朴素的感情。但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机关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办公,很少接触群众。最近几年,也没有花更多时间直接接触基层群众,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不尽了解,慢慢就与人民群众有了距离,没能与人民群众很好地打成一片。
17.不能很好地考虑工作对象的实际困难,没有能够做到把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第一优先考虑的地位,没有能够全力以赴地为群众着想,还没有真正在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比如在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上,了解的就多关心,不了解的就没有主动去帮助。
18.下基层与群众交流得少,没有沉下身子接地气,了解基层群众情况不全面,解决实际问题不及时,对群众反映的难点热点问题,拓思路、出点子、尤其是调查研究不够,出于对分管部门的信任,就交由职能部门去解决,导致与群众的距离渐行渐远,不知不觉淡化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19.工作中力尽所能地为群众搞好服务,但由于长期从事机关工作,下乡的次数较少,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机会不多,接触距离变远,联系不够紧密,对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怨了解的不多,掌握的不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淡化。
20.工作中先后接触过一些集体访、越级访等信访案件,因个别群众的不合理诉求和过份要求,对信访群众一度抱有偏见,没有站在信访群众的立场和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正确看待和处理群众的合理诉求。
21.宗旨意识远没有践行在行动上,对新形势下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对坚持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在工作上群众观念淡薄,看不到群众的首创精神,对基层鲜活的典型经验学习总结的不够,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为群众想的少、做的少,服务群众,缺乏真功夫。
22.“问计于民”的意识不够,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了解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所急。
23.随着参加工作时间的增加,工作环境的变化,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有所弱化,对群众的呼声困难了解不够,有时满足于完成服务发展、服务决策、服务落实,对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更多地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考虑得不够多、做得不够好。
24.在处理加快发展与维护群众利益的关系上,片面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在维护群众利益方面有所欠缺,对于群众关心的脱贫解困,教育医疗、便利出行、住房保障等民生问题上重视不够,没能时刻做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和检验工作的最高标准。
25.随着工作岗位的改变,与老百姓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不够,不自觉地开始与群众存在距离,导致工作中对基层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简单化处理,没有很好地针对每个问题沉下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途径。
26.不能很好的处理对上级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关系,有时产生了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思想误区;对群众的所思所想、冷暖疾苦不那么上心了,久而久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也就淡化了。
27.有始终如一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有时自己内心认为只要落实了上级改善民生的“规定动作”“硬性政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广大群众就一定对党感恩、就一定拥护党的领导,“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不好。
28.总认为“为民发展”就要抓大放小,把工作重点放在大项目、大建设上,只要把经济指标搞上去了,群众生活就上去了,一切困难和问题就迎刃而解。于是无论是做决策还是办事情,考虑全局利益、长远利益的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考虑的少,特别是深入到社区贫困家庭访贫问苦更少了。
29.平时下乡调研检查工作,尽量做到不打招呼、随机抽查,但是或早或晚都会回到城里,在乡镇居住的少,没有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不知不觉地在思想上、感情上、行动上疏远了群众。
30.思想上对“依靠谁”认识不够深刻,有时自认为工作经历多,经验丰富,在碰到困难向基层干部和群众请教学习不够,不注意吸取群众首创的新鲜经验。
31.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出现了抽象化、空洞化的倾向,“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精神有所懈怠,想问题、做决策虽然能够做到出于公心,但也并非完全没有追求个人口碑和自我实现的私心杂念。
32.没有完全摆正群众的位置,坚持群众路线思想上有所放松,没有充分意识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没有落实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工作精力用于开会和日常事务过多,用于联系群众、联系基层时间不够;在办公室、会议室多,下基层入农家不够;听单位领导汇报比较多,与一般干部及群众接触不够;主观意愿成份多,广泛听取同事、群众意见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掘群众的首创精神,没有做到真正把人民群众当老师、当亲人、当英雄,政绩观、群众观有所偏离,过于追求发展,考虑名次,有所忽视民生改善和百姓诉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方面力度不大。
33.一切为人民打算的理念树立得不牢,没有把人民群众需求作为谋事、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总认为自己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情况熟悉,对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非常了解,群众有什么想法不用问都知道,基层有什么问题和困难一看就明白。
34.主观上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割裂开来,更多的是注重上级的安排,而倾听群众心声、了解群众意愿的工作做得少,没有真正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
35.虽然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挤时间、找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但由于时间有限,过程中很难了解到基层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逐渐拉开了与群众的距离,对基层的情况了解不足、掌握不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有所退化。36.习惯上认为对党负责是宏观性要求,是硬任务;对人民负责是微观性标准,是软约束,特别是认为自身的提拔、任命、考核主要在上级,群众没有决定权,所以更多地考虑如何面对考核,对上“交账”,而对如何使上级精神落地生根,把要求部署转化为惩治腐败、切身维护群众利益方面的考虑较少。
37.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化,每天忙于办文办会、上传下达,忙于各种事务的协调处理,到基层的时间少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谈心、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困难的次数少了,考虑问题更多地站在部门的立场上,对群众的需求盼望考虑少了,对群众的切身利益考量少了,导致联系服务群众不够到位,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得不够好。
38.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持久性认识不足,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认认真真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
39.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40.领导班子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注重改善民生,建成了一批过去一直想建而未建的民生项目,但民生领域还有许多短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与群众的期盼还有较大差距。
1.对“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问题缺少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处理好“潜绩”与“显绩”的关系,对领导关注的、要考核的“显绩”比较重视,对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关注不够。比如在农民建房、交通出行、教育卫生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关注度和投入力度与群众需求相比仍相对不足。
2.有时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弱化,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淡化,慢慢与群众众拉开距离,出现了脱离群众的问题。
3.基层、服务群众不深入,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遥控指挥,电话指示、文件指导,对分管领域出现的问题解决力度不够有力、不够彻底。
4.工作作风漂浮,工作不够务实,强行执行政策多,关心群众需求少,喜欢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