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九点半,让孩子的心灵辉煌起来——《中国校园文学》出版研讨会在上海民主党派大厦六楼会议室召开。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著名作家叶辛先生、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本书编委会成员及小作者们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由学林出版社社长段学俭主持,会上余党绪老师作为执行主编对编委会的成员以及小作者们的辛勤付出致以诚挚的谢意,于漪老师作为名誉主编对《中国校园文学》的出版寄予了厚望,沈玉顺老师讲述了校园文学出版的意义,黄玉峰老师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叶辛先生则结合于老师的讲话对校园文学与校园的结合以及校园文学发展的方向进行了指导,小作者侍奕君的妈妈则从家长的角度谈了文学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研讨会在热烈的气氛下,历时两个小时,圆满结束。
以下将摘录几位嘉宾的精彩讲话内容供您欣赏。
于漪老师的讲话稿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让孩子的潜能通过开发变成发展的切实,让我们这些文科有天赋的孩子能够通过开发变成有发展的切实,我这教师才尽到了责任。所以,为《中国校园文学》搭建平台,它不是一个急功近利啊!它真的是看到我们这些孩子,应该怎样发展、怎样促进成长。觉得还不仅是如此。早上段老师接我,我说其实还有更长远的,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科技落后了是要挨打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它丧失掉人文,不重视历史文化,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要打就垮掉了,它没有精神的凝聚力。而文学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这样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且都以功利来计算那还得了。我之所以能够改好还能在课堂上站下来,主要是因为我是小说迷,我上课做学生不是很温顺、守规矩的。我上课的时候从来两本书,上面一本教科书下面一本小说,老师教得好我就听课,老师教得我没有兴趣,我就看小说,我现在想想我现在之所以能够改行做老师,我都高中毕业的时候,托尔斯泰的3本名著我都看完了。
这些小说的底子了不得啊,这就是小说的底子。我做老师的时候,跟高中的老师讲你把这个高中的6本书烧成灰,吃下去带给你,你的语文水平就很高,你语文能力就很高了。这就是给你教的一些读书的方法,给你提的一些很精华的东西。主要地要你大量的阅读。
人是生活在现在的,你阅读广泛,你就能够超越时空,认识你现实以外的事情。一个人的心灵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你的阅读到什么程度,你的心灵就发育到什么程度。所以我说中国的校园文学能够出版,它即是珍惜了爱护了我们的这些孩子的表达能力。
刚才,家长梁老师讲得很好,她的孩子既爱读书又爱表达,你要表达就要读书。刚才成龙老师讲看到你的随笔比较深刻,为什么要表达?你表达才能把你的思想理清楚。
实际上你在写表达的时候,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是任何人给的,都是你自己给的,自己赋予自己的生命以意义和价值。这个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何在?你在阅读里面寻找,在学习里面寻找,在表达里面寻找。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你要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刚才也讲到的,你写的东西,有多少人能喜欢看,那么你当然不能跟人家站在一个平面,更要深刻。你要深刻就要思考,就要阅读,那么你就要想象。那么在写的过程当中,你思考的能力、想象的能力、记忆的能力,你的文化判断力,全部都得到了锻炼。你的文化判断能力,因为文学有个底线叫求善,叫求善向上。
因此校园文学你看来是发表了一个小说,实际上对我们的小作者、对我们的孩子,是一个全面的培养心灵的哺育,这个文学是直指人心的力量,对吧?文学这个力量它是直指人心的。思想要深刻,想象要丰富,你的语言要优雅。我第一次拿到这本刊物很感动,这都是小孩子写的,几岁的小孩写的,很不容易,一定经过你很多思考,那么你的语言获得了锤炼。我们当时定刊名的时候,定为校园文学,主要从两个方面,是我们校园里头的人写校园外面的世界, 这两个组合起来就可以创造我们21世纪的上海小说校园祭那么这个校园要创气象,首先要心灵辉煌起来,刚才讲到的我们的孩子既要学李白的天马行空, 要有理想志存高远,什么东西都鼠目寸光怎么得了呢?但是又要脚踏实地,小说是一篇篇写出来的,我们叶辛作家的文章打动了所有知青的心。
因此,文学是直指人心的。你的心方寸之间就一点点,但狭小的心一定要有广大的世界、伟大的宇宙,心中要有别人要有集体,要有社稷要有国家要有民族,你的视野才会开阔。我们的校园一定要弘扬我们的文化,让心灵辉煌起来。我们现在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事业上辉煌。
但是要事业辉煌首先要让心灵辉煌起来, 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二者结合起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有国才有家。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有这么一份情怀,你思考问题就会不一样。 我祝愿我们的《中国校园文学》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开端,使学校和社会有一个如此的结合,在对我们有文科天赋的孩子的培养上,希望这棵树苗根深叶茂,让我们从校园文学辐射到家庭提升我们整个社会的,促进我们整个社会的,对我们人文素养的爱护和培养!
余党绪老师讲话稿
为什么要办《中国校园文学》这样一个书呢?我想可能有三个理由:第一,我觉得青少年的发展离不开文学。文学对于一个人的作用是非常全面的,它对人的作用是从想象的情感的人格的审美的角度来阐述作用的,一般的学科教学是难以承担这样一个作用的。我们当代的中学生有很多优势,有很多前辈不具备的优点,也有一些需要加强的地方,我的概括,我觉得,有三样东西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第一个是好奇心,我觉得现在孩子的好奇心不够。
第二个是想象力。第三个可能就是批判性思维。有没有好奇心,有没有想象力,这个人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就会受到限制,我觉得你的精神世界就会相对的狭隘。没有批判性思维的话,一个人就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会走极端非理性。
无论是好奇心、想象力,还是批判性思维,恐怕都是不能依靠我们的学科教学或者说单纯的、纯粹的语文教学能够实现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可能就是文学写作、文学活动。这一点我想我们在座的各位专家还有我们的指导老师甚至包括我们的热爱写作的同学都是有体会的。这是第一个理由青少年的发展离不开文学。第二个想法就是我感觉文学在我们的中学生群体中有雄厚的群众基础,第一个判断就是热爱文学的学生很多,第二个就是尝试搞文学创作、准备写作的同学很多,但是在目前的这种应试色彩非常重的背景下,我们这样一个群体需要引导、需要人去推广,因为文学需要找到读者、需要找到知音,有时可能我非常喜欢你的文章,但是没有人介绍。
其实这些文章我们之前没有推广,我们就不了解你这样的文章,但是也有文学社的老师的推荐,我们就认识了一个新朋友,看到了你的热情,看到了你的才华。 叫人来推广甚至某种程度来讲从出版社的角度来讲,就有点包装的作用,也不要把它理解偏。因为我们要把它推广的话就要需要有一点色彩,有一种风格,让更多的人喜欢。第三点就是现在的文学的刊物特别多,特别是网络时代,这种渠道很多,特别是我们在座的大部分都是语文老师,其实这种杂志出版人办的比较多,还有作家办的、文学家版办的比较多,好像语文老师或者说语文群体来做这样一个事情还不是很多。
文学与青少年的成长有如此密切的关系,而我们做教师的本来就是伴随学生的成长,某种程度来说是引导学生的成长,其实这是我们的责任,所以我觉得我们有必要去尝试一下。在我们校园文学的宣传里面有句话是说“打着灯笼也要找到谁谁谁”,那个“谁谁谁”可能就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如果我们这个刊物在创办和推动的过程中,能够推动同学对文学的热爱,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我们的初衷并不在此,而是让孩子的心灵辉煌起来。
我们在创办这个刊物的时候有一个想法,就是我们希望这个刊物,能够跟我们的语文学习、语文社团、文学社团,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希望通过各种各样的文学写作、文学社交活动,来让我们的文学真正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自己的位置,让更多的学生走进文学、理解文学,从而让文学在青少年的成长中发挥它应该有的其他工具难以替代的功能。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觉得我们的宗旨就算实现了。
沈玉顺老师的讲话稿
校园文学的意义是什么呢? 发现文学新人、培育文学新人、推出文学作品和运用文学去发展人、培养人,是并行不悖的。 我个人认为后一个意义更大一些。余老师写了一篇序叫做《文学就是栽一棵树自己乘凉》,刚才于漪老师说这棵树要根深叶茂,我自己再补充一点,文学可能刚开始是一棵小苗,最终慢慢长、慢慢长,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让更多的人都能去成了。
从我们这些编辑、策划、指导老师的角度来讲,可能不仅仅是一棵树的问题,可能还要去植树去造一造一个林,去惠及所有的人。 丛书的作者都是中学生,从阅历啊各方面来讲都是有限的。从文学的角度也好,从传播的角度也好,可能仅仅是一个起步。如果从教育的角度来讲,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可能就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活动。
一部分中学生教育另一部分中学生,可能仅仅在这个点位上那还是不够的。 我觉得呢,这样一个工作还是希望编辑出版者去引导,也需要我们的作者去自己努力。于老师刚才讲让孩子的心灵辉煌起来,我自己理解,可能辉煌不是一下子就能辉煌得起来的, 还可能更多地是一种潜能的爆发,指的是一种绚丽。可能首先要有东西去照亮它,去点亮它,去慢慢地充实去丰富去提高,才能够去辉煌。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这套丛书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给中学生提供一个读物,给一部分天才提供一个平台,同时还是促进我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去提升我们自己人文素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刚才于老师讲中国人的中国文化,从文学这个角度来看,可能世界的文化、中华的文明和当代中国的,都是我们文学创作、文学宣传、文学提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维度。所以我个人觉得,先让孩子的心灵明亮起来,这个事情一方面要靠同学自觉,另一方面要靠我们编辑出版的引导。可能更多地要给我们这套丛书提供一个良好的导向。
高大上的东西要从小就灌输给孩子,要从小把理想的种子埋在心灵里,哪怕你现在做不到,那现在就埋进去。那么,学校是干什么的?教育是干什么的?学校就是教人学好的地方,教育就是要让人变得崇高、变得智慧。所以这些崇高的东西一定要从小埋下来,高中可能就晚了,但是我们要继续做下去。早些年可能大家知道,有些作者,讲求躲避崇高、远离理想。
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可能大家都能看到,反观整个文学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对人的成长还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通过这套丛书能把一套崇高的东西注入我们的作者、我们的文学社团,转到我们的学校,让我们以校园文学为平台的生产传播渠道能成为一个弘扬中华文明、弘扬世界文明、弘扬当代中国主流价值的平台。 第三个问题是,以“中国校园文学”同名的连续出版物和期刊,已经不是第一本了,至少已经是第四本了。中国教育学会、长江文艺出版社、贵州出版社都出过同名的连续出版物。
这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出版物定位定位在哪里。别人做过这个事情了,我们又来做这个事情,定位在哪里呢?作者和读者的目标群体在哪里?不要只局限在上海,可以眼光扩展到全国。上海有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优势,要面向全国做成校园文学的全国的一个刊物。
黄玉峰老师的讲话稿
办这样一个刊物,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实在是太重要了。中国有句话说“无用之用,实为大用”。语文看上去、写作看上去、阅读看上去,好像不大重要。其实实在是太重要了。
最近我们出了本书叫《语文太重要》,在里面,我也提到了,各种急功近利的人其实他最终人生会失败,爱好文学、对文学有过热烈追求的人,他的人生是不一样的。我想从小的角度来谈谈我的体会,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18年前,我也办了一个刊物,叫《读书做人》,在自己班级里面做的。我后来想把这个刊物扩大,就找了上海市56所学校文学社,编这个刊物,也叫《读书做人》,但是办了几期以后没有坚持下去,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由于外部原因经费原因没有坚持下去。
现在段总和余党绪办这个刊物非常有必要,条件相对成熟,可以坚持下去。我现在在青浦一个民办学校当校长。为什么我现在70岁了还要去做这个事情?我觉得本来我一个人在一个班级里面搞文学社, 也做出了一点我自己觉得比较满意的事情,我们培养了好多好多文学方面也非常优秀但从平时也非常行的一些学生。我觉得,能够在一所学校里面从预备班开始来培养孩子,我相信这样的孩子不但能够在考试里面取胜,而且他们的人生肯定能够走得更好。
所以我一去就提出了一个口号,叫“我们的教育叫人生教育”。 我觉得要关注学生的人生,这个人生是从他的今天一直到他的晚年,一直到他的生命的结束。我们要关注他,不仅要关注近期的、局部的,而且要关注他的终生活得幸福、活得开心。刚才那个家长说到了她的孩子非常开心,这个很重要,让我们的孩子一辈子都开心,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的目的,所以我去做这样的一件事情。
今天早上我跟学生讲话的时候,我就问了他们一个问题:我们现在缺少什么?你们觉得我们今天缺少什么?很多学生这个说,那个说,觉得缺少意、缺少理想。说得很好。我们今天的孩子不缺什么?不缺竞争能力,不缺斗争精神,有些孩子也不缺钱。他们缺什么?我觉得是3件东西:第一缺情,感情;第二缺畏,缺少一种敬畏感;第三缺少一种志,叫大志理想。
我们搞文学,我们的理想就是来补充这3个方面:第一,我们通过文学,使得自己的感情更丰富起来,一个没有感情的人,一个感情不丰富的人,他的生活是非常苍白的。另外,要有敬畏感,在文学作品阅读当中,你就会有敬畏感,你要写作你非要阅读。福建有位老先生叫潘新和,他提倡以写作来辅助阅读。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
文学和教育到底有什么关系?同样是为了培养君子,培养终生的幸福。在这点上面是共通的。文学是不可少的一页,他是达到目的的途径,所以我在附中的时候,就搞过文学社。让一个人崇高起来,没有文学是做不到的。
我觉得人在这个世界上不仅要脚踏实地还要仰望星空,文学哲学历史,甚至是有宗教情结还都是在仰望星空。 今天能够办这样一个刊物,能有这么多老师的帮助,有这么多学生的加入,还有这么多家长的支持,我想能够改变当前教育的现状,我们每个人都付出一点,大家都能够这样做,教育就会有可能改变一点。
叶辛先生的讲话稿
我觉得《中国校园文学》要立足校园,要脚踏上海的土地、脚踏祖国的土地。我翻了一下,我发现所有孩子写的都是想象的产物,当然文学有一个要素就是想象,但是现在年轻的孩子,男孩儿女孩儿,写希腊也好,《角斗士》也好,第一篇就是《角斗士》。 一篇《只得淳安》写的也是原来的年代,也不是你一二十岁的孩子周边的世界。我觉得校园文学还是要立足校园。
要想方设法把我们周边的生活写出来。我刚才说了,文学是有想象的要素。我刚才翻了一遍,很多写的外国、古代。根据我的判断,你们都是间接经验,可以的,有很多很有才华的作家,教过历史的教授写历史小说,很生动。
现在的孩子不是说你们不能想象,你们可以想象,爱丽丝啊,可以想象像古罗马的角斗士等等,这一切都是可以写的,但是如果我们的校园文学,我们叫《中国校园文学》的话,我们还是要立足我们的校园。其实今天的小学生、中学生的生活,也有很丰富的一面,但是无论在我看来,我们作家协会办的新概念作文搞的时候,还是在看《中学生报》《少年报》那些,还有四五个城市搞的中学生作文大赛的评选的时候,我发现,表现孩子们自己心灵,表现我们自己同学和同学之间关系、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等等。 看到的中国校园文学的作品很少,我现在也在想,为什么现在的青少年一提起笔来写的都是很多想象的产物,可能跟你们天天在接触到网络的世界是有关系的。我们小时候也喜欢幻想,我初中就开始爱好文学。
我们那个时候也喜欢幻想,幻想草原上的生活,幻想其他星球的生活,幻想飞上天以后怎么和美国鬼子打仗,等等,是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的影响。今天的世界开放了,特别是有了网络那个虚拟的世界,孩子一写就写得很远,但是我建议我们的校园文学,可以有一些这样的东西,但是我们要立足中国的校园。你可以写上海,也可以写中国。山区的中学和上海的中学完全不是一回事,草原上的中学和上海的中学也不一样,但是还是要引导我们的孩子提起笔来,写作的时候准确地表达你天天在生活着的世界,表达你今天的孩子的苦恼。
滕王阁的出名跟王勃写的那首诗有关系。王勃当时写那首诗的时候是17岁。但是他是在滕王阁上写的滕王阁,抒发的是他那个时代、那个王朝对仕途的感觉,那么好的作品也是要立足在我们今天的这个时代和校园来展示你的情怀和你的理想、抱负。 另外一个想法,我觉得,我宣读了这里面的几篇文章,现在的孩子的文字功力都很好,你在保持自己这样一种文字功底的同时,要培养一点个性化的语言特色。
因为你提的是“中国校园文学”,文学的语言特点就跟作文的语言特点是不一样的,我们开放性的作文也允许你去想象,虚构都可以,但是作文还是作文,它跟文学是有一定差距的,那么文学的最主要的特色就是你的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小说家就像这本刊物所显示的一样,它是允许你想象、允许你虚构的,但是想象和虚构的基础是我们脚踏的、自己生活的土地。
小作者侍奕君妈妈的讲话稿
我女儿从我们家长观察来说呢,就是从小就爱读书爱表达,所以我们就觉得孩子有这个爱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她在阅读这方面跟其他的孩子不一样,还是比较带着思考去读书的,所以我们还是比较敏锐地观察到了她的特长和天赋,所以在她一路写作和对和语文学习的热情方面来说,我们是非常支持和鼓励的。但是在她这十几年的读书和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是有困难和阻力的,大家都知道就语文学习来说,被奥数、英语等挤压得时间很少。特别是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学过程当中,我们也很困惑:是不是要让他去参加一些奥数培训班或者英语竞赛, 也是有彷徨的。
但是我们还是比较尊重孩子的喜爱。我发现这个孩子在做其他事情方面跟其他90后的孩子比较还是有惰性的, 但是她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是非常勤奋的,而且她写的时候是非常快乐的,这点我也很佩服她。她是非常的喜爱而且特别的坚持和执着,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没有理由去阻止她,去阻止她在这些方面所付出的劳动。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是向她的爱好妥协了。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是特别支持她的。在读书方面,我们是特别支持的,另外从其他方面来讲,比如说假期旅游,我们也是很支持的,后来我发现她在付出的同时,文学也给她带来了很多反馈,让她有收获,有很多成功的喜悦,这一点我觉得是相辅相成的。尤其是他到了高中以后,我就很欣喜地发现,其实刚开始我们是非常担忧的,因为上中是魔鬼训练营嘛,对女孩子来说,尤其是理科不是很擅长的女孩子来说,认为她的3年是很痛苦的, 但是让我意外的是,她在上中的这两年,她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心,越来越有她自己的目标。后来我观察是她的写作和她的语文学习在上中是很优秀的,这我得感谢上中的语文老师。
我觉得我们基础教育界的很多老师是非常纯粹的,带她的老师也好不带她的老师也好,都能看到她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和她的长处,都能对她进行指导,所以她在这个方面特别的有自信。在上中她的物理化学可能学得并不是太好,但是可能她在心灵上有她自己的这片小的天地,我就觉得他耕耘得很有成就感,人也越来越开朗。我觉得她真的是在健康地成长,所以我也觉得很高兴。实际上,我觉得作为家长来说,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都是很关爱的。
我觉得对孩子最大的关爱就是让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更何况她想做的事情又是这么的美丽,我觉得实际上我应该感谢文学,感谢文学给我女儿有这么快乐的人生,我希望她能这么一路一直一路快乐地写下去。在她快乐的同时,也能把快乐带给喜欢她的读者。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