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实用范文 > 演讲稿

中学生新中国60周年优秀征文

最新文章

靠水而居的乡场人

我的童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外婆住在山区的一个乡场上,乡场不大,却也是一方颇具名气的集镇。平时,乡场上人很清冷,除了老人和孩子,有劳动力的都各自忙活路去了。到了赶集日,才一下子热闹起来,四方八面的人翻山越岭来到这里,把个小场围得水泄不通。那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天屋里坡上两点一线,生活单调而枯燥的山里人,七天一次的赶场日,除了便卖自家产品以换钱,带回些生活日用品外,也是他们放松心情,接触外界的机会。路远一点的,往往天不亮就要起床,草草吃点什么,就带上准备好的东西上路。

一大早,小场上的生意人就打开店铺忙活开来,炸油条麻花的,蒸包子馍头的,打镰刀锄头的,卖锅儿碗罐的,开缝纫布匹的,需早早准备停当……街边上,陆续而来的农民也各自占据着自己的位置,一个挨着一个地摆起蓝子;背篓;箩筐;挑担。里面装着各种蔬菜瓜果;农副产品。没有高声的叫卖声,买卖在讨价还价中井然有序地进行。赶场的高峰期一般在九点多以后,下午三点来钟后人就渐渐稀少了。

除了乡场,河岸宽阔的草坪上也是人头攒动,猪牛羊及木料的买卖人都集中在那里,人喧畜叫,其声浪远胜于集镇。

据说以前建场,选址是很讲究的,建此场时,地方官曾派多人在各要路口守候,看那个路口每日去来的客商路人最多,并最终选定了这里。乡场最早取名“长店房”,即客商永远的店房的意思(店房,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旅馆。)。

乡场依山傍水,可谓得天独厚。那条从无数山的峡谷中蜿蜒而出的小河,哼着歌谣,不知疲倦地打它的身边经过。河水是清流澈透亮的,河底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天鹅卵石,成群的游鱼在水中游来窜去......

对我们这些贪耍好玩的孩子来说,小河和小河边宽敞平坦的草坪,是我们经常光顾,嘻戏玩耍的乐园,“打水仗”“办家家”“瞎子摸鱼”,许多童年的游戏都喜欢在河边去进行。无论是早晨和傍晚,小河边总是洋溢着一股融融的乐乐的气息。那些洗衣服,淘菜的姑娘;那些喊着号子拉着绳索的纤夫;那些劳顿了在河边憩息的小伙;那些历经沧桑,饱尝忧患,提着烟杆闲侃的老人,营造了一幅幅有川东特色的乡场风景画。

几多清凉和燥热的夜晚,好奇的我们一堆堆围坐在老人的身旁,听那些老掉牙的故事。虽然山里的故事多得压翻船,可是小河的故事仍然占了一大半。什么“雷公发怒劈蛟龙”;“二十四个望娘滩”.....

平时温顺的河水,在山区多变的气候里,有时也会情不自禁地发起“疯”来,靠水而居的乡场,便不可避免地成为它发泄的对象。每年,乡场上的人都会有几天担心受怕的日子,记得有一年夏天,一连下了好几天雨,夜间,我睡得正香,懵懵中被么姨摇醒,么姨抓了件衣服给我披上,背着我就和外婆朝门外走。我虽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但从外婆和么姨的神色中,从乡场上嘈杂的哭声、喊声和叫声中,隐隐地感觉到一种不祥和可怕。

从睡梦中惊醒奔走出来的小场人,全都汇聚到半山腰上一个粮点大坝里里。眼前的人,光脚赤膀的,披头散发的,一个个都象痴了呆了似的……

“老天爷发发慈悲吧!”外婆的嘴里不停地这么祈祷着,许多人的嘴里不停地这么祈祷着。微亮的天宇下,依稀可见被水围困的房子和在水中漂浮着的什物、家当。

天亮了,水消了,小场也变了。一些经不住水泡的土墙屋垮了,不少人的家当冲走了——乡场已不知遭受过多少次这样的劫难。可是历经劫难的乡场人从没有想到过要责怪和背弃小河,他们总是默默地把倒塌的房子重新建立起来,把冲走的家当重新置办起来。

靠水而居,这是我们祖先在无法与自然抗争下的选择。在交通闭塞,运输不便的条件下,小河是乡场主要的运输枢纽。不管是远去或是归来的木船,都一样牵动着小城人的心。一船船的山货运走了,一船船百货,煤碳运来了,没有小河,就没有乡场的存在,小河的恩典,小场上的人从心底里铭记着。

尽管是一方集镇,可小场上的人还没有几个是完全地靠经商来维持生计,他们大都有自己的田地,赶集的时候做点小生意,种田才是他们生活的主要来源。要知道那时前来赶集的山里人,拮据的手中用于消费的每一分钱,都是要精打细算的。就像那河里,虽常年都有摆渡的木船,但很多人为了节约那几分摆渡钱而宁愿淌水过河,即便是寒冬腊月也不例外。每到赶集日,大批大批的人涉水而来,踩水而去,那些举着东西,驮着小孩,搀着老人,捞衣扎裤,没在齐膝齐腰深的河水中的过河人和那情景,久久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我是乘着竹筏顺着小河离开那个小场的,我爱小河,也恨小河,小河在我的心目中,既心善,又可恶。我真希望有一天,人们能从扬它的善,遏制它的恶。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靠水而居的乡场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真正领略到“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昔日的乡场,早已结束了“四方来朝”历史,在离乡场二三里路的地方,新的集镇以它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的眼前,不少迁居新镇的乡场人,如今都成了集镇上最富裕的居民,过上了他们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人们不再需要靠水而居,不必为小河的发怒而担忧。小河也不再承担运输的使命,木船成了远逝的记忆。随便去一家,水,电,气一应俱全。场镇上各种商品应有尽有,赶场的山里人随着村村通公路的实现,也再用不着翻山越岭,有时间,天天都可以赶场,便卖他们的农产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提出的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和要求,经过电信工作者的努力,大山阻隔的山里人,如今也能随时接触了解世界,同样可以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现代文明之花,已在山区扎根、绽放。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