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实用范文 > 演讲稿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范文(精选12篇)

最新文章

演讲,也称为演讲,是在会议或某些公开场合发表和公布的手稿。演讲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效果。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的文章12篇 ,欢迎品鉴!

第一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说说手举马灯照万人的故事,长征路上,夜行军中,红军战士常常可以看到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穿着普通战士的灰色军装,提着一盏明亮的马灯,站在险隘的路口,盯嘱着同志们“小心,小心!”他,就是中央苏区财政部长林伯渠同志。

  一九三四年十月十一日,为了保存革命实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撤离苏区,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了阻止红军突围,集中了大量兵力和飞机实行围追堵截。这样,红军就只能白天隐蔽,夜晚行军。林伯渠同志当时是红军总供给部长和总没收委主任,可以想象,他肩上的担子有多么的繁重!为了保证部队供应,他还要经常亲自带领战士去打土豪。为了保证他的工作,也适当地照顾这位已经年近半百的老战士夜间行军,组织上从缴获的几盏马灯中给他配发了一盏。然而,林伯渠同志从没有将这盏小马灯个人占用,一定要把光亮照给大家。

  一天夜晚,部队正在翻越四川天全境内的一座名叫老虎岭的大山,突然前面传来“哎哟”一声,林伯渠急忙问询,是前面有一条溪沟,一位小战士过沟时不慎掉了下去。林伯渠三步并作两步赶了上去,举着马灯一照,只见山沟足有一丈宽,沟上面仅搭着一根树,朝下看,黑咕隆咚不见底,隐隐传来流水声。这时,只听见从下面传来了小战士的声音:“我还活着,我看见小马灯了!我看见小马灯了!”听到那像是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喊声,林伯渠一边安排搭人梯,一边找来绳子吊马灯。只见马灯顺着人梯走,人梯随着马灯行,终于把小战士拉了上来,挽回了一条生命。

  这时,只见林部长手持木棍举马灯,照着独木桥大声果断地下命令:“快,迅速过桥!”这可急坏了警卫员小邓,搓着双手心急如焚。“林部长,您这要举多长时啊?”“不管时间多长,都要保证战士们过桥无险情。来,我们两人轮流举,20分钟为一轮”。只见马灯光下战士匆匆过桥,足足过了4个钟头整,等到部队全过完,已是午夜时分。林部长这才带着警卫员最后一个踏上征程。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队伍全部到达两河镇。迎面走来朱德总司令,拉住林部长笑盈盈地说:“辛苦您了,有一名女战士要为您唱首歌,她就是小战士的老乡李坚真。”

  这时只听掌声起,一曲山歌响入云:“年过半百老英雄,又当部长又当兵。山高水深何所惧,手举马灯照万人。”

  谢谢大家!

第二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尊敬的教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这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午时,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头,抬不起头来。原先,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此刻隆化还没有解放,怎样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样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务必立刻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那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多谢大家!

第三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大家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这首《歌唱祖国》的歌,它在我心中是最美的一首歌,每当听到这首歌,我心中那种激动会油然而生,因为我生长在一个繁荣富强的国家——中国,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三大国,而在我这亲爱的祖国中有一个深爱的党,叫中国共产党。

  在老师的教导下,在历史的课本中,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开始了解了党的历程,翻开近代的历史长河,想想过去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党是多么的坚强。建党之初,为了革命的胜利,是党带领着红军跃过巫山,踏过终年积雪高山,是党那坚强不屈的精神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艰辛路程。是她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也是她带领全国人民创建了新中国。她一路走过了多少艰辛,度过了多少苦难,是她指引人民过上了好日子。

  一直以来,我都带着一颗崇敬的心面对着我们亲爱的中国共产党,因为它是以那种精神为人民服务,在困难面前它勇不退缩。512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青海玉树地震,它以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渡过困难,它是我们的守护神,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我喜欢听党课,在党的教导下,我开始认识党,开始学会坚强与勇敢,开始有面对困难的勇气。

  从成立到现在,我亲爱的中国共产党超过了100年的风光岁月,在这100年的艰辛历程,中国共产党度过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时期,她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胜利。

  党,我可敬的中国共产党,是您让我们走向了辉煌的生活,最后,在您100岁的生日里,我送您一句话:我爱您,共产党!

  谢谢大家!

第四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中国在民不聊生、破败不堪的旧中国诞生,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建立起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到今天有了建设和发展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好局面,100年风雨历程充满艰辛与坎坷。我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革命党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此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学习党的历史,了解我们的过去才能看清前进的方向。如何学好党史、用好党史我觉得应该做到两个“牢记”和两个“必须”。

  这两个牢记,一是牢记党的理想信念,始终不忘党的最终目标。理想信念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为将来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这就是我们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员。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动力和理想源泉。我们党的历史之所以有着如此丰厚的底蕴,正是因为每一名人都牢记党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牺牲,朝着它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二是牢记党的历史经验。历史是一本严肃的教科书,我们的党史,正是一部描述中华民族走出劫难、挺起脊梁的鲜活教材。党史记录着新中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中国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个又一个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的历史。

  学习党史,必须深刻领会,用心思考。不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脑入心。党的历史虽然只有90年,但党的每一次进步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冷静权衡。如果只学其法、不究其义,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寻求出路、解决问题就更无从谈起。

  学习党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留给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学习党的历史就是为了吸取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充分借鉴历史,解决好工作中的新问题、新矛盾。

  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学好党的历史,了解过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的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胜利成果。

  党的历史像一条河流,曲折但是坚定地向着一个方向流动。穿行在90年的历史长河,点点滴滴都闪烁着耀眼的光辉。我们要做这长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兽还是壁立千仞都无所畏惧、坚定不移的跟党走。

第五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马上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么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小孩,你的干什么的?实话说,不然杀了你!”

  “我是放羊的嘛,呜呜呜,我是放羊的嘛。”海娃故意装作害怕的样子哭起来。

  鬼子看了看这群羊,来了坏主意。他把羊都扣了下来,海娃呢,被逼着给他们赶羊。

  天黑了,敌人来到一个小山村。村里找不到一个人,也找不到一颗粮食。鬼子们都饿疯了,就叫黑狗子们去杀羊。一个歪嘴黑狗看中了那头老绵羊,上来就抢。海娃眼看自己心爱的羊被拖走杀掉,恨死了敌人。可他更担心鸡毛信,它就绑在老绵羊的尾巴底下啊!

  老绵羊好像看出了海娃的心思,四条腿往地上一撑,歪嘴黑狗怎么也拉不动,累得出了一身臭汗,只好去抓别的羊。海娃总算放了心,又在盘算着怎样逃走。

  天刚蒙蒙亮,鬼子就挥着大洋刀,带着队出发了。还没走过几个山头,只听”轰”的一声,走在前面的几个黑狗子倒在地上。原来他们踩上了民兵埋的地雷。海娃真想笑,可没敢笑出来。

  “小孩,你的前面的开路!”鬼子是要海娃赶着羊,在前面踩地雷。这里的路海娃太熟悉了,他把敌人引上了一条小山路,自己越走越快。敌人都气喘嘘嘘的,越落越远。

  “小孩,你慢慢地开路!”海娃干脆飞跑起来。

  叭!叭!鬼子开枪了。海娃一头倒在草丛里。他知道,这里离八路军住的地方不远了,就大声喊起来:”鬼子来啦!鬼子来啦!八路军叔叔,快打呀!”

  果然,八路军叔叔开火了。海娃一高兴,爬起来就想跑,刚跑几步,就昏倒了。一个八路军叔叔忙跑过来:”唉呀,这不是海娃吗?”

  海娃睁开眼,吃力地说:”叔叔,羊……老绵羊……鸡毛信……尾巴……”话没说完,又昏过去了。

  等他醒来时,他已经睡在热炕上了。八路军叔叔告诉他,靠着那封鸡毛信送来的重要情报,八路军打了个大胜仗,消灭了好多鬼子和伪军。八路军叔叔又送给海娃刚缴获的两个牛肉罐头。海娃的心里呀,别提有多高兴了。

  谢谢大家!

第六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四年级七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党在我心中”。

  作为小学生的我,对党的认识来自于一年级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那时,我就知道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长大要为祖国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后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一本《党在我心中》的书,当时我就被书中的人物故事所吸引。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宁可“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石传祥……这些共产党人都是宁可自己一人受苦、受累,甚至牺牲,来换取新中国的繁荣昌盛。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她犹如一盏明灯,给黑暗的中国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从那一刻起,她就肩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振兴的伟大使命。但是她在成长的道路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到万里长征,峥嵘岁月中一路荆棘,何其艰难;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星星之火燃遍全国,一路风霜雪雨、困难丛生、阻力重重。但中国共产党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成长,无数优秀中国共产党员以对党的无限忠诚,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民族和国家美好未来而献身。

  同学们,老师们,梁启超先生的散文《少年中国说》上这么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那么中国人的世纪靠谁?靠的就是我们,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是未来的栋梁。

  让我们用知识加汗水,以满腔热情,拥抱新希望,迎接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了。

第七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说说新四军的由来和新四军历史。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属于国民政府战斗序列,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于10月将在江南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大部被俘、失散或牺牲,军长叶挺谈判时被扣,副军长项英遇害。国民政府宣布"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番号即予撤销"。

  中国共产党对此针锋相对,宣布重建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张云逸为副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重建后的新四军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深入华中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在8年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抗击和牵制了16万日军,23万伪军,作战2.2万余次,其中对日伪军作战1.9万余次,歼日伪军31万余人;反顽自卫作战3千余次。新四军作战伤亡8.9万余人。新四军从最初的1万余人,发展到拥有主力21.5万余人。

  1938年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军部由武汉迁至南昌,集中改编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军长叶挺和副军长项英指示设计新四军臂章。当时,八路军曾佩戴有"抗敌"两字的臂章。美术工作者吕蒙等人受此启发,提议新四军臂章上画上一个身背斗笠,左手持枪、右手指向前方的战士,并在左下角标明"抗敌"两字,以表明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前线抗日的决心。此臂章得到叶挺等新四军指挥员的认可,成了最初的新四军臂章。

  红军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后,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改换军服后,八路军、新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帽徽。

  1939年春,新四军为了动员广大官兵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新四军作战方针的指示,配合部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鼓舞士气,军部首长动议创作一首新四军军歌。3月间,首先由陈毅写出歌词初稿《十年》,后经叶挺、项英、袁国平、周子昆、李一氓等集体修改定稿,于1939年6月发表在新四军的刊物上,署名为"集体创作,陈毅执笔"。由何士德谱曲后,这首歌就在新四军中传唱开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歌曲之一。这首歌以昂扬振奋的旋律,威武雄壮的气势,表现了新四军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谢谢大家!

第八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大家好!

  我讲的故事是五姑嫂舂米送红军。根据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梁甫耀老人回忆: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当时乡亲们都不了解。所以听说红军要来,国民党*就造谣惑众,说红军杀人放火、共产共妻、无恶不作,还鼓动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把粮食物品、生活用具都搬到山上去收藏起来。

  当时梁老的妈妈年纪大了就没有跑,他的嫂嫂和出嫁的几个姐妹非常孝顺,也都留下来陪着妈妈。

  1934年12月,红军到了播阳,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国民党的宣传正好相反,他们不仅不杀人放火,反而待人非常亲切,秋毫无犯。消息传到山里,梁老和胆大的乡亲们都回到家里。回来时,梁老的心里还有点儿害怕,但是一到家,红军亲切地喊他老乡,还宣传说:“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接着帮他们挑水、砍柴、做饭,连周恩来这么高的首长都亲手播谷粒,梁老非常感动,很快消除了恐惧和戒备心理,红军要梁老找石碓舂米,还问梁老愿不愿意给他们带路去黄垢,梁老都爽快地答应了。

  在带路之前,梁老动员了他家的五姑嫂给红军舂米,她们舂啊舂,一连舂了五天五夜,那几天梁老家简直成了粮食供应站,红军这一批送谷子来,那一批领白米去,络绎不绝。

  五姑嫂手中的簸箕上下翻飞,雪白的米粒在簸箕了欢腾跳跃,仿佛在欢迎红军的到来。五姑嫂虽然很辛苦,但是不收红军分文工钱,红军开工钱给她们,她们总是咯咯一笑,说gue有、gue有(侗语:不要钱的意思),没有一个伸手去接钱的。

  在红军走的头一天晚上,五姑嫂还拿出了自酿的苦酒来敬红军,她们边敬边唱敬酒歌(侗语,歌词大意为:欢迎远方的朋友们到侗乡来做客,我们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只有拿出自酿的苦酒来敬大家,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欢乐的场景深刻地体现了军民团结一家亲。

  谢谢大家!

第九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大家好!

  “读史使人明智。”回溯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从“南湖红船”到“复兴号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新时代华章”,生动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书写的一曲壮歌。而今,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回望党来时的道路,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和无穷力量,为奋进“十四五”、迈好第一步,答好无愧于时代的新答卷。

  上好党史“必修课”校初心。“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这是“初心之问”,始终在提醒着广大党员干部要时时给自己一点压力,敲一敲警钟,弄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和不懈追求。“枪杆子里出政权”“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农村包围城市”,从建党到领导人民成立新中国、再到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5·12”中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人民一呼百应、防汛救灾党旗插在一线……诠释着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铭记历史才能走向未来,要走进党史、学习党史、触摸党史,从中去解读党的初心、校准初心,不断汲取精神力量、汲取坚守人民立场的定力,把稳思想之舵的制胜法宝,写就一幕幕人民至上的震撼场景,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

  上好党史“必修课”传星火。“什么也不能动摇我,我将我的生命给我们的党与人民大众。”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学好党史“必修课”,就是抱紧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个“传家宝”。以理想信念、不怕牺牲、实事求是、纪律团结和依靠群众为内容的长征精神,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在五四运动前后多方寻求救国真理的红船精神,以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对历史的重温和回顾,对标对表查摆自身问题,照镜子、出出汗,提振精气神,既是感慨时代与人民力量,又是坚定信念,更是看清家与国的当前路,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弘扬党的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让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开创属于我们的时代!

  上好党史“必修课”绘新篇。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将人民铭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将共产主义的信念融入“灵魂血脉”,作为毕生追求,一往无前奋进,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去开辟历史新纪元。这一切伟大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上海石库门到延安清凉山、北平香山,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迈向繁荣富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浴血斗争写就了一部气吞山河的斗争史诗。“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新业态新模式逆势增长,GDP首度迈上百万亿元大关……无数为国家、民族躬身奋斗的共产党员,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保持历史耐心,发扬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走好了新时代的长征路,没有辜负时光里的等待。

  恩格斯说过:“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广大党员干部修好党史这堂“必修课”,从党史中找寻胜利的源头、汲取前行的力量,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中守初心践使命,让奋进在中国梦征程上的步伐才能更有力,才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更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从而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浩荡能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谢谢大家!

第十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大家好!

  我讲的故事是五姑嫂舂米送红军。根据通道侗族自治县播阳镇梁甫耀老人回忆:红军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当时乡亲们都不了解。所以听说红军要来,国民党*就造谣惑众,说红军杀人放火、共产共妻、无恶不作,还鼓动不明真相的老百姓,把粮食物品、生活用具都搬到山上去收藏起来。

  当时梁老的妈妈年纪大了就没有跑,他的嫂嫂和出嫁的几个姐妹非常孝顺,也都留下来陪着妈妈。

  1934年12月,红军到了播阳,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和国民党的宣传正好相反,他们不仅不杀人放火,反而待人非常亲切,秋毫无犯。消息传到山里,梁老和胆大的乡亲们都回到家里。回来时,梁老的心里还有点儿害怕,但是一到家,红军亲切地喊他老乡,还宣传说:“不要怕,我们是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接着帮他们挑水、砍柴、做饭,连周恩来这么高的首长都亲手播谷粒,梁老非常感动,很快消除了恐惧和戒备心理,红军要梁老找石碓舂米,还问梁老愿不愿意给他们带路去黄垢,梁老都爽快地答应了。

  在带路之前,梁老动员了他家的五姑嫂给红军舂米,她们舂啊舂,一连舂了五天五夜,那几天梁老家简直成了粮食供应站,红军这一批送谷子来,那一批领白米去,络绎不绝。

  五姑嫂手中的簸箕上下翻飞,雪白的米粒在簸箕了欢腾跳跃,仿佛在欢迎红军的到来。五姑嫂虽然很辛苦,但是不收红军分文工钱,红军开工钱给她们,她们总是咯咯一笑,说gue有、gue有(侗语:不要钱的意思),没有一个伸手去接钱的。

  在红军走的头一天晚上,五姑嫂还拿出了自酿的苦酒来敬红军,她们边敬边唱敬酒歌(侗语,歌词大意为:欢迎远方的朋友们到侗乡来做客,我们没有什么好招待的,只有拿出自酿的苦酒来敬大家,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欢乐的场景深刻地体现了军民团结一家亲。

  谢谢大家!

第十一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我演讲的题目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王二小,又名王朴,广为人知的少年抗日英雄,带路党的伟大先驱。1929年生于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王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说要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二小领着鬼子在山里转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战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却装出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说:“你撒谎,你想骗皇军。”二小说:“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

  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边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大枪追上二小,把刺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二小像一片树叶一样落了下来,满山的树叶都一起落了下来,鲜血染红每一片树叶和绿草。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大壮牛像是要报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队子。

  乡亲们把二小放到担架上。吴连长喊着二小,乡亲们喊着二小,可是二小安详地闭着眼睛。他再也听不到了。太阳也仿佛被染红了,满山都飘着红色的树叶,那景色,美丽极了。这就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了抗日,献出了他宝贵而年轻的生命。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党的故事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下面我为大家演讲的名字叫《鸡毛信的故事》:

  抗日战争时期,有个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有一天,给八路军当交通员的爸爸,拿出一封信,要海娃立刻给八路军送去。这封信上粘着三根鸡毛,海娃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最最紧急的信呀!

  海娃揣好信,赶着羊下山了。还没走到山口,就远远地看见来了一队日本兵。”怎样办?信藏在哪儿呢?”他一眼看到了老绵羊的大尾巴,灵机一动,把信拴在羊尾巴下边,大尾巴一盖,什么也看不出来了。海娃刚站起来,鬼子就来到了身边。

第十二篇: 党的故事我来讲小学生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

  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园的上空,也缭绕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谢谢大家!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