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场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监察大队建设
高峰期时建立35人组成的安全监察大队,项目经理亲自担任大队长,队员配备对讲机、袖标、日志薄、安全生产标准化手册、专用安全帽并编号、200元安全津贴、工点建立安全责任牌(责任人姓名、照片、编号、电话),建立安全员档案并定期组织考核培训等。
(二)对分包队伍的安全管理
劳务分包队伍和专业分包队伍应在企业评价确定的合格分包方中选用,进入施工现场后查验该分包队伍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安全生产许可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原件并留存复印件;签定分包合同和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
(三)对设备租赁、使用的安全管理
1.一次备案:收集产权单位备案手续。
2.两份档案及两份预案:安全技术档案资料完整。
两份档案是指技术档案(产权单位建立)和拆装档案(拆装单位建立),具体内容包容如下:
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资料:
(一)购销合同、制造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特种设备制造监督检验证明、安装使用说明书、产权单位工商注册地的产权备案证明等原始资料;
(二)定期检验报告、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定期维护保养记录、维修和技术改造记录、运行故障和生产安全事故记录、累计运转记录等运行资料;
(三)历次安装验收资料。
安装档案应当包括以下资料:
(1)安装、拆卸合同及安全协议书;
(2)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3)安全施工技术交底的有关资料;
(4)安装工程验收资料;
(5)安装、拆卸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二份预案是指拆装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使用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三张表:
一是报验表。建筑起重机械安装完毕后,组织出租、安装、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验收,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进行验收。验收前,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验收后,填写相应的记录,由相关责任人签字。
二是报审表:拆装单位于2个工作日前,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安装、拆卸人员名单,安装、拆卸时间等材料报施工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后,告知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目前主要是指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
三是使用表:自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验收合格之日起30日内,将建筑起重机械安装验收资料、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管理制度、特种作业人员名单等,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办理建筑起重机械使用登记。登记标志置于或者附着于该设备的显著位置。
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一)农民工夜校
在施工现场挂牌设立"农民工夜校",夜校面积为100平米,夜校内有电视、录像等必须的教学设备。每月定期组织开展建筑专业分包单位、劳务分包单位农民工培训教育工作。对每一位农民工培训的时间为每月、每人不少于2次(4个学时)。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省市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相关标准规范、施工安全管理标准化相关文件;安全生产管理、安全生产技术、职业卫生等知识;典型事故和应急救援案例分析;《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知识手册》、消防安全知识等。
(二)对新入场的从业人员进行三级教育
三级教育结束后,考试结束后,区建委将考试合格人员有关情况(姓名、身份证号、考试得分)整理汇总,将电子版和文本资料(加盖安全科、站的公章)报至市建委施工安全管理处,由施工安全管理处审核后转市建筑业管理服务中心,由其将培训考试信息记入平安卡。
(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1.电工、电焊工、架子工、起重操作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取得有关主管部门颁发的资格证才能上岗操作。未按规定复审的证件作废,并报监理审核备案,上面注明抄件人、原件存放地等。
2.特种作业人员名单并实行动态管理,调出人员及时标明,其特种作业操作证及时撤出,确保与现场的实际操作人员相符合。
(四)坚持安全技术交底等班前安全活动及安全文明施工宣传紧跟作业面
三、安全专项方案组织专家论证
对于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后,才能组织施工。
四、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管理及风险控制
存在危险源现场公示并实行动态管理,抢险物资紧跟作业面,坚持监控量测及巡视。极高:作为重点的控制对象,制订方案实施控制。
高: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备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采取应急措施。在方案和规章制度中制订控制办法,并对其实施控制。
中:努力降低风险,但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预防和控制。
低:是指风险减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五、安全检查
主要检查以下内容: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领导、查违章、查隐患、查记录。大干期间实行领导夜间巡查制度。
安全检查的形式:定期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临时性安全检查,节假日安全检查,专项安全检查,群众性安全检查等。
检查记录的内容包括:对现场安全生产情况的评价、发现的问题、存在的事故隐患等,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及时签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建立登记、整改、复查记录台帐,制定整改计划和方案,按照定人、定时间、定措施、定经费的原则进行整改,落实整改责任人和监督人,在隐患没有排除前,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201x年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应急管理“无急可应,有急能应”的目标,以强化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为重点,以提升应急保障水平为基础,推进应急管理宣教培训,增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为建设幸福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一案三制”和“一网五库”建设
(一)增强应急预案实用操作性。提升应急预案管理水平,加强应急预案有效衔接;注重预案的实用性,重点提高预案编制的质量,大力推广应急预案桌面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提高应急预案的演练率。目前,全县各部门、各镇、村(居)、学校、有关企业全部编制了应急预案,基本实现了预案全覆盖。今年,按照简便易行、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的原则,各单位要针对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分工、核心任务、处置程序、响应时间和善后工作等环节,对已编制完成的预案进行修订完善,同时编制预案简本。
(二)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按照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理顺各部门、各镇、村(居)和县应急指挥机构之间的职责关系,形成县、镇、村(居)三级应急管理模式;继续夯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促进各单位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予以落实;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不同特点,对本单位处于不安全状态的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矛盾纠纷等进行全面排查、登记造册、评估风险、定期检查、实时监控、落实责任;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针对易燃易爆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等环节,以及人员密集区(如学校、工厂等)的食品卫生安全和消防通道安全等,进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培训,同时明确专(兼)职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和监控责任;县气象、农业、水利、国土、环境、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安监、林业等有关职能部门要将预测预警能力建设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科学布点,加强装备,提高监测水平,镇人民政府要做好应急信息的收集、研判和报告,落实现场处置的工作措施。
(三)健全应急管理机制。要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落实整改措施,将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突发事件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综合监测和预警水平,加快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扩大预警信息覆盖范围。强化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各专项预案的应急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协调作用,完善县应急委成员单位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各类应急队伍及救援装备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形成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合力,提高跨单位、跨社区、跨行业之间的突发事件处置水平。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充分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等方面的作用。
(四)深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加强执法督查力度,不断深化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五)全力推进“一网五库”建设。在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联络网的同时,加大完善“五库”(应急物资库、救援专业队伍库、安全隐患库、法律法规库、突发事件典型案例库)工作力度,全面掌握各类救援队伍、救援物资的分布和储备情况,分门别类,逐一整理建档入库。同时通过完善应急联络网,壮大突发事件基层信息员队伍,拓宽信息报送渠道,提高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
二、拓展基层应急管理内涵
(一)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指导。通过组织业务培训、召开现场会、派出指导组、召开座谈会、组织外出学习参观等形式,加强对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
(二)充实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严格落实基层单位应急管理人员编制体制,开展应急志愿者服务培训活动,充实基层应急管理人员。
(三)深化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坚持以抓机构、抓预案、抓队伍、抓宣传、抓信息、抓排查、抓保障、抓培训、抓演练、抓联动等“十个抓”为突破口,以建立健全信息早报告、苗头早预防、隐患早排查、矛盾早化解、事件早处置等“五个早”的工作机制为重点,务求在推进应急预案编制、应急队伍建设、应急机制建立等方面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对口单位要加强对“四个一”示范点的指导,继续加强演练和深化管理,并适时进行总结评估,好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推广,对确实有困难的单位,要采取辅助措施,结合实际,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三、强化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一)严格执行应急值守制度。进一步健全县应急值班制度,着力提高应急值班人员素质。构建覆盖县机关、镇、村(居)和重点企事业单位的值班工作网络。村(居)逐步实现专人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实现值守工作“纵向到底”。
(二)狠抓信息报送工作。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制度。加强信息员管理,开展信息报送工作培训。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通报考核制度,进一步提高信息报送时效和质量,有效防止突发事件信息迟报、误报、谎报、瞒报、漏报。健全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加强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工作,健全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发布和管理。
(三)建立健全定期会商制度。县各类突发事件专项指挥机构办公室要定期召开突发事件隐患评估与防范对策会商会议,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告重点,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针对性,并于每季度最后一个月的第二周将有关会商情况书面报送县应急办。
四、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一)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今年,将进一步做好县应急救援队伍和各镇应急救援分队组建工作,并配备必要装备,以增强我县综合抢险救援能力。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实完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加强公安消防、抗洪抢险、森林消防、应急通信、道路抢通、电力抢修、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等专业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建设;各镇、村(居)重点加强维稳调解、民兵应急救援、义务消防队、卫生医疗、事故救援等应急队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企业单位要加强专门应急队伍、保卫人员、消防队等应急队伍建设。加强治安巡逻、防暴突击、公共卫生、抢险救灾等应急队伍之间的合作,组织联合培训、联合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能力。
(二)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结合我县人口数量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细化物资储备分类,量化物资储备任务,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建立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承担,法律、行政、市场手段相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三)做好应急避难场所管理。根据省、市出台的应急避护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居住人群、危险源分步以及公共建筑等情况,充分依托现有的、符合避难要求的公共设施进行增加应急功能方面的建设,明确建设标准,规范场所管理,对建设完善的避难避护场所设置标识,加强公众应急避难避护指引。
(四)落实应急财政资金保障。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拨付和监督制度,确保财政资金投入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的要求。做好全县各部门和各镇的应急管理工作预算安排,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落实应急资金,保障足额到位。
五、全面开展应急宣教培训工作
(一)丰富应急宣教培训载体。通过不定期举办应急知识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工作动态和应急安全指南等内容。结合广播电视和政府信息网络平台,播放应急宣传专题片和网站增设应急管理专栏,系统宣传应急管理相关知识,拓展应急模拟内容,以提高公众应急意识为目标,加大应急管理宣教力度。
(二)提升应急培训质量。通过举办应急管理骨干培训班、邀请应急管理专家培训授课等形式,重点提高各级应急管理骨干的应急知识、指挥技能和应对大众媒体的能力。
(三)拓展应急管理宣教形式。积极创新学校安全教育模式,推进应急知识进学校、进书本、进课堂,把应急知识和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教育一名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作用。定期组织开展校园火灾、地震、防空等自救逃生综合应急演练,提高学生自防自救能力。
六、组织应急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实战能力
县应急委成员单位和各镇要根据县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求,组织1-2次有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县四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牵头部门(民政、安监、卫生、公安)要定期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人员密集、危险源集中的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开展专项应急演练。县级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依靠各自人力和物力优势,把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与应急演练有机结合,制定演练计划,确定演练内容。要依靠群众,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通过演练不断查检应急预案的可行性,根据演练的情况及时完善应急预案。年终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将把应急演练作为重要指标。镇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切实抓好群众应急演练工作。有关演练情况要及时报县应急办,县应急办将对各部门、各镇应急演练工作开展情况及时通报。
七、加强考核和评估工作
(一)严格落实《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加强对各部门、各镇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二)健全应急能力评估体系,完善县、镇、村(居)三级应急能力评估制度。
(三)强化应急管理督查力度,结合贯彻实施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督查力度,对县应急委成员单位、各镇人民政府进行应急管理工作大检查,抓好应急管理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正确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与公众服务职能,提高社区应急自救能力,创新应急管理体系,维护我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我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二、组织领导
区政府成立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副主任、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区城管局、区建设局、区规划和国土分局、区卫生局、区安监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区质监分局、公安分局、消防大队及各街乡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应急办,负责社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三、工作目标
编制区社区应急总体预案,完善预警处置机制,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宣传和消防设施建设、开通社区医疗急救绿色通道,建设社区应急避难场所。
(一)在现有预案的基础上,建立标准化的社区应急预案体系,健全社区应急组织机构,明确专职联络员,进一步完善社区突发事件预警及处置机制。
(二)配合市民政部门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组建社区应急志愿者队伍。
(三)做好社区消防安全、应急知识和应急避难场所的宣传工作,将工作纳入年度应急宣传计划,在5年内逐步完善社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建立社区消防网络。
(四)在市卫生部门的指导下,推进社区医院的急救绿色通道建设。
(五)根据辖区内社区分部情况,充分利用我区中小学操场等现有设施,逐步建设应急避难场所。
为了维护我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预防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保护学校集体财产和全体师生的安全,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1、定期检查治保工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
2、对本单位的治安保卫工作要做好齐抓共管,各负其职,各功能室器材由相关老师负责,每天巡查一次,因失职造成的损失要追究责任。
3、教师下班后及时关门,办公桌抽屉中禁止存放现金。
4、各课室多媒体教学器材由任课教师负责,要严加管理,搞好防范,防止被盗窃。
5、出纳人员要及时将现金存入银行,不得将大量现金存放在校内和家中。
6、加强门卫管理,对学校的大门、教学楼各教室、功能室在放学后及时上锁,并且打上二道防盗系统,加强防范。
一旦发生以下几种情况,领导小组成员及保安要快速反应,及时按预案处理:
(1)对出现有扰乱教学秩序,破坏学校公物的一切违法违纪行为,所有领导、男教师和门卫进入事件现场,要坚决制止违法乱纪行为并报警。
(2)学生带凶器进入校园,由发现事件人立即收缴,并做好控制工作,将学生带到教导处进行处理教育。
(3)发生偷盗事件,由门卫或值夜教师第一时间告知校长或其它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成员需在最短时间内赶回学校处理情况。如果情况紧急,可致电派出所协助,并保护好作案现场。
(4)对歹徒持凶器闯入校园行凶,应持械全力围赌,全体男教师协助制服歹徒,扭送公安机关。由第一发现的老师负责报案,领导小组成员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
(5)若期间发生学生受伤,由两位老师立即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情节严重得报120急救,由班主任负责通知学生家长。
街道应急管理工作,将以机制建设和基础建设为中心,以基层应急管理为重点,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工作部署,按照“抓基层、打基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不断完善街道应急体系,探索和建立城市公共安全长效机制,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为构建文明和谐新武侯作出积极贡献。街道结合实际制定以下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应急体系
街道成立以办事处主任为组长的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对各成员科室工作进行明确,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相关责任科室,落实到具体工作人员。领导小组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和完善街道应急管理体系。一是抓好专项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发布工作。各科室、村、社区结合实际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报区街道应急领导小组备案。二是做好应急预案的完善工作。各责任单位要从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做什么、怎么做、谁负责等方面,增强预案的可操作性。三是制订应急预案的操作规程,编制操作手册,做好预案涉及部门的衔接工作,落实职责,明确责任。四是相关单位举办较大规模的集会、节会、庆典、会展等活动,要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由组织承办单位负责制定保障活动安全的单项活动应急预案,报街道领导小组备案。五是抓好基层单位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各责任单位要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实现预案管理全覆盖。特别是各科室、村、社区要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
二、加强组织,健全应急体制。
一是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办公室职能,优化设置,妥善解决办事机构的干部配置和工作经费等问题,分管应急管理的人员发生变动要及时报告区应急办。加强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实现应急管理关口前移。二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抓好应急救援队伍的培养和训练,以安监、城管、卫生、食品药品监督、环保、防汛、预备役民兵等骨干队伍为主体,逐步形成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推进高危行业、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应急处置措施的落实,提高现场先期快速处置能力。加强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应急救援专家资源信息网络。三是进一步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要有日常工作经费和物资、装备、基础设施投入、人员安置、基本生活困难补助等专项经费。切实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工作,建立物资储备数据库和调用方案,建立和完善基本生活必需的食品、药品、衣物、饮用水等相关物资的调集和发放机制。储备物质要有专人管理、维护、保养,要根据预测预警及时补充、调整物质储备。
三、强化管理,健全应急机制。
一是健全预测预警机制。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范围,完善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开展风险隐患的调查分析评估,对可能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及时向区应急办和相关部门上报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二是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开展本辖区、的各类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风险隐患数据库,为日常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提供依据。明确各类隐患点的责任人和监控人,对重大风险隐患要进行实时监控、准备好应对措施;动员群众主动参与风险隐患排查和监管工作。三是规范政务值守和信息报送机制。优化应急值守工作流程,认真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严格执行查岗制度,规范信息报送制度。按照《武侯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制度》的要求,强化信息报送联络员制度、值班制度和问责制度,严格按时限和程序报送信息,杜绝漏报、迟报、瞒报和谎报。四是健全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相邻街道之间、部门与街道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配合协调,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明确各方职责,确保一旦有事,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事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四、强化宣传,提高应急能力
一是加强应急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在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有针对地开展应急知识宣传,努力形成群众广泛参与、全社会共同应对的良好局面。各村、社区开展宣传活动全年不少于三次,年初要制定宣传计划,年终要有总结,要有文字和图像记录资料备查。要向街道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报送应急管理信息。二是加强应急培训和交流。采取办培训班和以会代训的方式,对从事应急管理的分管领导和人员进行培训,适时组织外出学习、交流和考察。加强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的教育培训。三是搞好应急演练。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街道办事处全年不少于四次,各村、社区不少于一次。应急演练要按照预案,每个环节实施到位,指挥机构、救援队伍和社会公众要全方位参与。演练前要有计划方案并报街道应急办、演练后要有评估总结并有文字和图像记录资料备查。四是加强村、社区的应急管理工作。村、社区应急管理要有专人负责工作,要建立群众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方案,要建立应急知识教育宣传栏,普及应急知识,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基层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五是加强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指导企业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做到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善后有措施。六是加强学校的应急管理工作。指导辖区学校健全应急管理工作网络,完善安全应急各项制度和应急救援处置预案,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增强广大师生的应急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七是做好区长公开电话交办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按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认真调查、妥善处理,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办理完结,并按要求回复。八是加强非正常上访的处置工作。按照《关于群众到区机关一办公区非正常集体上访接待处置工作预案》和《关于群众到区机关一办公区非正常集体上访接待处置工作预案补充规定》的要求,在接到到现场处置非正常上访事件的通知后,应按规定的时限按时到达现场,妥善进行处置。对在接到处置通知后不及时到场,互相推诿、处置不力的情况街道要进行通报。
五、强化监督,提高管理水平
街道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将定期和不定期对各科室、村、社区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督察,不断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目标考核力度,对在处理突发事件中造成重大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机关科室、村、社区年度评优实行“一票否决”。对各责任单位的应急管理工作年终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将予以通报。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