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毕业论文 > 其他论文

新疆舞蹈文化论文范文推荐7篇

最新文章

新疆舞蹈文化论文范文 第一篇

摘 要:本文对维族舞蹈的主要特征进行了简要的描述,包括其由来、发展历程、分类、风格特点及发展趋势。同时,分析维族舞蹈的审美视角,以期能够以更加专业的眼光审视我国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并将其传承下来,发扬光大。

关键词:维族舞蹈;艺术特征;审美视角

维族舞蹈是我国民间舞蹈的一种,其独特的文化蕴涵代表着我国维吾尔地区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方式,用舞蹈的形式保存并继承下来。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点使其成为珍贵的文化,既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入新的成份。由于地域、文化、宗教、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中国民间舞蹈各有千秋,但都是该民族灵魂的再现。

一、维族舞蹈的历史由来

维吾尔族古称回纥、回鹘、或畏兀儿,其早期实行农耕经济。维吾尔族曾信奉萨满教、摩尼教、佛教、xxx教等宗教。维吾尔族用舞蹈的形式记录其不同发展时期的经济文化生活与宗教信仰。新疆地区作为中西交通要道,其古西域乐舞盛行是不可避免的,后来日益发展完备。新疆文化以中原文化及印度、伊朗文化为主,其西域特色的乐舞对中原及其他地区的乐舞也有深远的影响。

维族舞蹈的历史舞蹈艺术是伴随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同步产生的,今日流传在中华大地异彩纷呈的各民族民间舞蹈,大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它们从远古流传到现在,与各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爱情与婚姻生活等紧密结合,深深地融入人民的生活中。

汉、唐时期著名的于阗乐、疏勒乐、龟兹乐、高昌乐、伊州乐等都是新疆舞乐的代表。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旧保持着原有的乐舞风习,各具特色的舞蹈形式在民间不断绵延下去。这些舞蹈大多与新疆著名古典音乐套曲木卡姆相结合,包括许多小型表演性节目,多在群众欢聚娱乐的“麦西来甫”中进行。新疆的传统风俗有木卡姆的演奏和麦西来甫的活动,其中木卡姆使民间音乐规范化,促进了民间舞蹈的发展;而麦西来甫则给人们提供了学习本族、本地区风俗、仪礼,学习民间舞蹈和进行即兴创作的机会,使得新疆维族舞蹈被更多的人所熟知和欣赏。

二、维族舞蹈的分类

从表演形式上分,维族舞蹈应分为自娱性舞蹈、风俗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三类,其中自娱性和风俗性舞蹈中带有表演和宗教因素。现今新疆各地的民间舞蹈主要形式有赛乃姆、多朗舞、萨玛舞、夏地亚纳、纳孜尔库姆、盘子舞、手鼓舞以及其他表演性舞蹈。

比如,赛乃姆原是古代新疆民间曲调的一种,平稳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恰到好处的舞蹈,加上与节奏欢快的曲调赛勒凯相结合,进而形成一种由慢到快的两段体舞蹈形式,被收进维吾尔族古典套曲《十二木卡姆》。据记载,赛乃姆曾是清朝宫廷回部乐中的表演项目。由于自由的表演形式,使得赛乃姆无论在室内室外均可进行。

三、维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第一,维吾尔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是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从而产生一种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这一体态的形成是经由维吾尔族的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尔汗的规范而形成的。此前,新疆的民间舞蹈,尤其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并不讲求舞蹈的体态姿势,其中大部分处于自然传衍的状态。康巴尔汗融合芭蕾舞科学的训练方法及开、蹦、直的形态特点于维族舞蹈内,整理形成自己民族的舞蹈,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使得维吾尔族舞蹈不仅具有东方沉稳的含蓄之美,而且具备了西方直立向上的美感。

第二,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在弱拍处给以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绕腕、头的“挑”、脚步“三步一抬”动作的后踢步等都是在节奏的弱拍时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

第三,舞蹈中膝部规律性的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时一瞬间的微颤,使其动作衔接自然潇洒、柔和优美。舞蹈动作擅长运用头部和手腕,通过移颈、头部的摇、挑和手部的翻腕、绕腕、击腕等丰富多变的动作,特别是“先正看而后低首闭目”的眉眼运用,使维族舞蹈更加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四、维族舞蹈的审美视角

维吾尔族素有能歌善舞之称,世世代代以来每逢节庆,各种喜庆的日子和劳动的余闲,人们都要载歌载舞,抒发对生活的情感。维吾尔族的舞蹈艺术丰富了祖国各族人民的艺术生活,受到了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和称赞。维吾尔族舞蹈艺术含蓄、优美,女性姿态柔软、舒展,男子则奔放、矫健。民间舞蹈擅长于头部和手腕的运用。舞者通过移颈、头部的摇和丰富多变的手腕,再加上昂首、挺胸、立腰等姿态,以及眼神的巧妙配合,使舞蹈色彩浓郁,别具一格。微颤(膝部)、旋转则是维吾尔族民间舞蹈中富有特色的表演风格。

维族舞蹈是我国珍贵的艺术瑰宝,不但反映了新疆地区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作风,同时也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聪明智慧的思维以及其传承文化与艺术高超的手段。以舞蹈的形式继承一种文化既能够起到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效果,也可以避免文化的流失和消逝。作为我国的民族宝藏,维族舞蹈应继续发扬、传承,在学习中不断增加新的文化特点,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劲松.我国民族体育乐舞的多元文化特征及社会价值探析[J].北京

体育大学学报,20_,(08).

[2]孔庆伟.浅谈维族舞蹈的审美特征[J].华章,20_,(13).

[3]夏克尔·赛塔尔.浅谈维吾尔族民间地毯[J].中国科技信息,20_,(08).

[4]王好元,彭银星.让房[J].中国民族,1982,(03).

新疆舞蹈文化论文范文 第二篇

摘要: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是在舞蹈创作的基础上,结合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探究而逐步形成的。

它是对舞蹈更深层次的表达,是将舞蹈上升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从更高的角度来表达了舞蹈的美。

本文首先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概念界定,分析了其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特点,最后探究了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创新。

关键词:风格美;风格形成;风格创新舞蹈是一种表现美的艺术形式,而舞蹈中的风格美又是舞蹈美的代名词。

舞蹈作品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它的表现形式和内容还关乎其风格和特色,有没有传递民族的传统文化、风土人情、心理素质以及思想情感等。

1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美

维吾尔族是新疆主要的民族组成部分,它的歌舞艺术广为人知,所以维吾尔族舞蹈基本上是新疆舞蹈的代名词。

所以对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探究对于新疆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疆各个少数民族的舞蹈都有着各自的风格特征,它与这个民族的历史、社会制度、地理环境、文化教养程度以及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民族的心理特点。

我们从新疆本土舞蹈演员高超精湛的舞蹈表演艺术中,可以真切明白地感受到来自天山草原人民的豪放与热情,以及对边疆生活的热爱以及可爱率真的新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

2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形成

维吾尔族组舞蹈风格美的形成需要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时代背景条件,而且维吾尔族舞蹈风格美的形成是通过其舞蹈中特有的独一无二的风格来传递的。

(1)造型。

众所周知新疆享有“歌舞之乡”的称号,民间舞蹈多姿多彩,已经深深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人们感知舞蹈艺术的美最先是从外在的动作以及造型开始的,优美婀娜的舞姿、娴熟高超的舞蹈技巧以及在舞蹈中所传递的神韵都是通过外部形态来给予人们美的享受的。

所以说维吾尔族舞蹈的造型是风格美的一种重要体现,直接给予了人们视觉上的冲击。

维吾尔族舞蹈的舞姿造型主要是昂首、挺胸、立腰拔背的体态特征,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纤细的感觉,同时加上头、肩、腰、肘、腕、膝部直至脚步动作的灵活运用,衍生出各种不同的姿态和造型。

例如,舞蹈《摘葡萄》通过动静结合的舞蹈表现形式,展现了少女在摘取葡萄以及品尝葡萄时的天真烂漫、憨厚灵巧、执着坚毅的性格特征,惟妙惟肖出神入化,让人忘乎所以深陷在舞蹈的美中,也强化了舞蹈在观众心目的地位。

(2)动态与动律。

维吾尔族舞蹈不仅造型令人神往,其通过舞蹈演员的动作衔接,使观众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共鸣,形成了优美的动态和动律。

维吾尔族舞蹈给人热情奔放的感觉,随着音乐、舞蹈动作的完美配合,让人感受到非同寻常的动态美。

舞蹈中常出现的移颈、打指、翻腕灯动作,形成了热情豪放但又不失矜持的风格特征。

轻盈的舞姿和柔软的腰部动作都是从古西域乐舞中继承而来的,微颤是在维吾尔族舞蹈中常见的动律,其特点膝盖部分的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之间的自然衔接,时至今日在赛乃姆中依然可见,像扬眉动目、晃头移颈、拍掌等动作都是动静结合的典范。

在维吾尔族舞蹈中,下腰有快慢之分,如著名的维吾尔族舞蹈家迪丽娜尔表演的舞蹈《摘葡萄》中的动脖子下腰,弯下去时十分柔软,起来时却力道十足,加之肩部、手腕以及腿部的配合向我们展现了画面感十足的形象。

(3)节奏。

舞蹈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维吾尔族舞蹈十分重视节奏对舞蹈的控制,如维吾尔族的《手鼓舞》《萨巴依舞》等仅凭借单一的道具和拍点就能表演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舞蹈。

现今,一些舞蹈流于形式,只靠华丽的演出服装和舞台场景以及喧闹的音乐声来撑场面,一旦拿走这些附加因素,舞蹈作品则变得十分苍白无力。

而在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形式当中,不管是跳跃、扭动还是摇摆等,每一个眼神甚至呼吸都是紧扣音乐旋律的,展示了维吾尔族舞蹈中特有的节奏感。

在层出不穷的维吾尔族舞蹈有些作品当中,就是将节奏和文化意识形态巧妙地结合了起来,是舞蹈与时俱进,具有浓重的现代感。

这种巧妙的融合不仅仅是形式、动作等表层的变化,而是在节奏上产生了深刻的改变,加入了时代的元素,相互碰撞出一种节奏的美感。

比如说在维吾尔族舞蹈中手鼓与舞蹈的配合就是一个典范,在舞蹈中讲究鼓点和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手鼓鼓点快,舞蹈速度也加快,手鼓鼓点慢,舞蹈速度也随之放慢,但有时也相反。

新疆舞蹈文化论文范文 第三篇

在新疆维吾尔族艺术中,民族舞蹈屬于历史延续时间较长、流传范围最广而且最能将情感进行表达的一种.在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传统文化与民族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如维吾尔族的《撒那么舞》、《新疆姑娘》、《萨玛舞》等,都代表着新疆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化.因此,维吾尔族舞蹈的发展应根植本民族,将本民族的文化进行还原.

传统的农业文明已无法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与商品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社会文化开始发挥其文化效能,以现代的文化产品帮助人们增强市场意识、现代意识、开拓意识等.这也就造成了传统文化受到社会多元文化冲击的情况.尤其在丝绸之路的开辟之后,西域维吾尔族文化越发浓郁,逐渐形成特色的维吾尔族舞蹈.如在老一辈艺人中流传的维吾尔族舞蹈《木卡姆》,正在面临艺人高龄化,年轻一代不愿接手的情况.因此,在受多元文化冲击的情况下,若失去了维吾尔族舞蹈中的艺术价值与意义,便丧失了民族性.

新疆维吾尔族一直存在大杂居与小聚居的特点,吐鲁番地区维吾尔族居多、因此,这种原有的居住方式可以保持下去,维吾尔族风俗以及生活习惯得以传承,从而使舞蹈中特有的民族文化能够发展下去.当前,对新疆维吾尔族舞蹈的创新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原因在于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维吾尔族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等,都使维吾尔族舞蹈创作有了新鲜的素材,为舞蹈创新提供了条件.但创新过程应建立在新疆维吾尔族风俗、民风、民情等民族文化基础上,而且不能脱离人们的生活与思想,在舞蹈内容、舞蹈方式等方面需满足当代社会发展需求,这样才能保证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仍能保持其特有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

现阶段,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被广泛的应用于民族文化传承、群众文化、民族文化交流、体育教学等工作中.同时,在这些工作开展过程中,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3].在民族文化传承工作中,维吾尔族舞蹈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吸收了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促使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传承,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民族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维吾尔族舞蹈的发展.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维吾尔族舞蹈以其多变的动作形式成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民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内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民在参与舞蹈等群众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达到了强身健体的目的,还丰富了文化生活,促进了维吾尔族舞蹈的进一步发展.在民族文化交流方面,随着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维吾尔族舞蹈作为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之一,在发挥自身文化传播功用的同时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在体育教育方面,维吾尔族舞蹈的融入丰富了体育教育的内容,其自身也在体育教育改革工作中得到了发展.

新疆舞蹈文化论文范文 第四篇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必须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维持原有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继承与创新.这样才能保证新疆维吾尔族舞蹈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不会被淘汰,使其内在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为更多人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斯琴高娃.浅谈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J].大众文艺,20_(12).

[2]张维.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J].艺术教育,20_(12).

维吾尔族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为关于对写作维吾尔族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维吾尔族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新疆舞蹈文化论文范文 第五篇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一)宗教性

新疆的宗教氛围十分浓烈,宗教种类也非常多,主要有萨满教、印度教、佛教以及伊期兰教等,其中还存在很多的不同流派分支。

由于宗教与舞蹈有着天然的联系,所以与宗教并存的舞蹈种类丰富。

在众多维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萨玛舞。

这种舞蹈源自于萨满教,经过与其它文化元素的不断融合,逐渐发展为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蹈。

萨满舞的艺术特征与赛乃姆有同有异。

相同的地方是舞蹈的形式比较自由,人数也不受限制。

群舞中,除了有一个人居于中心扮演萨满祭神外,其他舞蹈都可以自由发挥,舞者的动作也不用统一规范;萨玛舞与赛乃姆的不同之处在于,舞蹈的整体神韵有所不同。

萨玛舞是由宗教仪式发展而来的,所以比较深沉和稳重。

而且这种舞蹈通常只在大型宗教或民俗集会时表演,萨玛舞的基本特点就是场面比较宏大,伴奏的声音也较为嘹亮。

所使用的乐器通常为唢呐和?鼓,舞曲的节奏虽然简单,却沉重有力。

表演萨玛舞时,舞蹈者的动作虽然存在差异,但必须与伴奏音乐的节奏保持一致。

萨玛舞就是依靠节奏上的一致性,来保证众多舞者在动作不一致的情况下,还可以形成整体上的融合与融洽。

(二)表演性

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还个有较强的表演性,是舞蹈家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将自创或者借鉴来的舞蹈元素融入其中,使舞蹈的表演性更强。

与舞蹈的自娱性和宗教性不同,表演性的舞蹈通常小而精,这种舞蹈的参与人数往往较少,舞蹈的过程也较为短暂。

但是表演性舞蹈比较注重动作的表现,对动作的要求也较严格。

如果是多人共舞,还需要强调参与者们舞蹈动作的和谐统一。

因此,此类舞蹈在技巧性、观赏性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要求都较高。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风格

维族舞蹈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新疆维吾尔族的舞蹈历史悠久,凝聚着维族人民的聪明智慧与文化内涵。

长期的草原牧骑生活,加上多种宗教的繁衍和发展,使维吾尔族舞蹈带有浓重地域风情和宗教色彩,博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维吾尔族舞蹈在继承了古代鄂尔浑河流域与天山回鹘乐舞蹈传统的基础上,又吸收了古西域乐舞的精华。

具体来讲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风格表现如下:

(一)造型

新疆是我国著名的歌舞之乡,其民族民间舞蹈形式丰富多样,是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乏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舞蹈艺术美感的获得方面,主要就是通过对舞蹈的外部形态动作开始的。

舞蹈的绝妙动作、优美姿态以及娴熟技巧,都能够在舞蹈过程中展示出来。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造型。

维吾尔族舞蹈的造型可以给人以动静结合的美感,是一种风格美的体现。

比如舞蹈《摘葡萄》在表现摘葡萄和摘到葡萄后,品尝葡萄时,采用了多次的静态造型,造型可谓栩栩如生、优美挺拔。

将葡萄园内采葡萄姑娘们的天真、执着、纯真性格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甚至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在观众的心目中,对《摘葡萄》的舞蹈形象也越加深刻和持久。

维吾尔族舞蹈的舞姿造型主要表现为昂首、挺胸、立腰、拔背的体态特征,从而带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积极的感觉。

而且在头部、肩部与腰部等部位的运用方面,也需要形成相互协调,形象生动的优美造型。

(二)动态与动律

维吾尔族舞蹈不仅造型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它根据表演者的动作衔接变化,将优美的动态与动律深刻的印在观众的心里。

维吾尔族舞蹈具有热烈奔放的感情特点,在弦鼓声声、左旋右转、闪胸下腰的过程中,将那种欢快朴实的动态美感充分的展现出来。

维吾尔族舞蹈利用移颈、打指、翻腕等装饰性动作来进行点缀,形成了乐观、热情却不轻浮,细腻稳重却不琐碎的艺术风韵。

女舞者继承与融合了古西域乐舞的主要特征,腰部柔软灵活,舞姿轻盈敏捷,其中常见的动律――微颤,利用膝部的连续性微颤和动作变换前瞬间的微颤使动作看上去更加柔美、衔接自然。

现在的赛乃姆中依然比较常见的扬眉动目,晃头移颈、拍掌以及快速行进中的突然停止等,都带有鲜明的古西域乐舞风格。

维吾尔族舞蹈的下腰有快慢之分,其中的代表性人物――维族舞蹈家迪丽娜尔表演的《摘葡萄》中就有动脖子下腰的动作,其动作轻柔却充满韧性,再与柔肩、手腕、腿等结合起来,配合巧妙,美感十足。

另外,旋转也是维吾尔族常用的舞蹈技巧之一,旋转时要求速度要快,且姿态多样,有时戛然而止。

这种连续旋转过程中不断变换舞姿的舞蹈技巧,对舞者的技艺要求极高,大多数舞蹈都以竞技性旋转来达到表演的高潮,这也是维吾尔族舞蹈动态动律的独特风格之一。

(三)节奏

舞蹈是一种与音乐结合方可发挥其最大魅力的艺术形式,舞与歌的相互辉映能够让舞蹈的感染力大幅提升。

新疆维族舞蹈非常重视节奏对舞蹈的主导作用,比如《手鼓舞》、《萨巴依舞》等,只凭借简单的道具以及拍点就可以表演出富有感染力的舞蹈动作。

维吾尔族舞蹈不论是跳、转、翻、腾,还是扭、摆、进退,甚至表情与眼神都会和着伴奏音乐的节奏,紧扣音乐的旋律,能够表现出舞蹈过程中微妙的节奏美感。

近年来,很多优秀的维吾尔族舞蹈作品,都在其节奏中恰当的融合了现代的文化元素与节奏特征,使维吾尔族舞蹈更具时代感。

在节奏方面很多维吾尔族舞蹈改变了固有的节奏规律,注入了一些时代元素,从而使节奏的时代特征更加明显,节奏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比如在舞蹈中手鼓与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舞蹈中鼓点节奏与舞蹈动作能够和谐统一起来,形成高度的吻合,手鼓音乐快、舞蹈也快,手鼓音乐如果慢,则舞蹈也慢,有时也会出现相反的情节。

手鼓的节奏特点,已经成为当前维吾尔族舞蹈的重要音乐表现之一,使舞蹈的节奏感更加具有艺术特色。

(四)神韵

“神韵”是一种高级的美感形态。

维吾尔族舞蹈中的神韵是一种感性的、鲜活的、漂移的气质风采。

虽然这种神韵没有具体的表象,但观众可以在整个舞蹈过程中,都切实的感受到。

神韵就是通过不同的韵律和风格,来感染观众,是舞者们自身个性所构成的审美形态。

能够对观众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使观众能够陶醉其中,甚至随之舞动。

比如《摘葡萄》就充满了维族舞蹈特殊的神韵,舞蹈者能够通过热情多变、灵巧轻盈的舞姿来引导人们的联想,使观众被其神韵深深打动。

三、结语

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是维吾尔族人民传承下来的宝贵艺术财富,成为新疆具最代表性的艺术形式之一。

维吾尔族舞蹈以其热情、奔放、积极向上的舞蹈形态,不断感染着新疆少数民族和其它民族的人们,不仅丰富着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体系,也成为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组织部分。

新疆舞蹈文化论文范文 第六篇

一、维族舞蹈理论教材与视频教材的选择

(1)理论教材的选择其中包括《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教程》,主编是韩萍、郭磊;《中国民族民间维族舞蹈》主编是冯爱云;《维吾尔族舞蹈》主编是赵铁春、韩萍;《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主编是潘志涛。以上的教材都详细介绍了维吾尔住舞蹈的基本体态、手位、手型,基本动作、动律、步伐等一系列的动作做法和要求,并伴有详细插图,使教材更加直观,与视频教材可以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2)视频教材的选择其中包括《维吾尔族舞蹈(基础)训练教材》主讲教师王晓莉、靳苗苗;《军艺女子维族舞蹈教材》和《新疆艺术学校维族舞蹈教材》等舞蹈视频教材都有完整的舞蹈组合的呈现和单一动作的分解讲解以及配上了音乐,使舞蹈教师的备课有了完整的框架,大大提高了训练的效果,也使对舞蹈组合编排能力欠缺的舞蹈教师在舞蹈编排上提供了方便。

二、维族舞蹈的教学实施环节

1、言传身教言传的意思是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这种教学形式在舞蹈教学中极为重要,舞蹈是指肢体动作的艺术,而且是不断流动转换的肢体动作,所以舞蹈教师要自身的肢体动作进行示范,使学生直观可感的了解舞蹈动作的全貌,而单纯的动作示范市不够的,还要把舞蹈动作的做法和规范在做示范的时候一并传授给学生,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如维吾尔族舞蹈代表性动作里绕腕,教师应一边做动作的同时,告诉学生手心向上,由指尖带动手腕向里绕成花型手(拇指和中指微屈相对,另外三指自然翘起。)立腕旁推,一拍完成,重拍立腕。

2、舞蹈动作训练方法以点到线,以线到面,最后达到面面俱到,以单一元素动作训练为重点,要反复多次进行单一基础动作的训练,在学生完全熟练掌握后,方可加手臂动作和步伐动作,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要是为了求快,一下子教很难的动作,学生会抓不住重点,一味的只是模仿老师动作,这样的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只有把基础打好,才会为更下一步的训练做铺垫。

3、规范学生动作的方法一般一个舞蹈班的人数在20~30人左右,所以教师会有时候不能面面俱到的照顾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我们教师想办法尽可能的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她们共同进步。首先,要教师采用换排的方法,在每教授一个新动作时,需要变换前后排的位置,保证在后排的同学的都有机会站在前排学动作。其次,以一横排为一组,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的程度,对于没有掌握的同学在进行单独的辅导。最后,在班级里组成两人互助小组,以学的好的同学带动学的差的的同学,使班上的同学共同进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新疆舞蹈文化论文范文 第七篇

【摘 要】文章介绍了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让人们从风格上直观的了解维族舞蹈。介绍了维族舞蹈的表演特征,这也是全文最重要的部分,维族舞蹈的种类繁多,舞蹈形式也有一定的区别,本文通过列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维族舞蹈形式让人们更加了解维族舞。

【关键词】风格特征;表演特征;呼吸节奏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盛大的节日以及在结婚的时候总要用载歌载舞的艺术形式来表情达意,平日亲友聚会也要以唱歌跳舞来抒发情怀,由此,舞蹈就成为了人们表达情感和交流友谊的主要形式。它的舞蹈形式丰富,全身动作配和协调,舞姿丰富多彩。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昂首、挺胸、立腰,配以头、手、肩、臂、肘、腕、膝等动作。手腕手指动作主要是绕腕、翻腕等等。头部动作以移颈、挑头为主要表现形式。膝部规律性的连续颤动和变换动作时的一瞬间的微颤也可以让动作的连接自然潇洒,再加上巧妙的眼神变化,就能充分表现出维族舞蹈自由、轻快、活泼、灵巧的特点。维吾尔族舞蹈以种类繁多而被人们所熟知。其在民间较常见的歌舞形式有:赛乃姆、纳孜尔库姆、多郎舞、萨玛舞、夏地亚纳舞、萨帕依舞、木勺舞、油灯舞、盘子舞、萨玛瓦尔舞等。在这些舞蹈中,我们很容易发现那富于变化而又热情奔放的舞蹈动作,细腻深情的舞蹈风格,以及通过舞蹈所表现出来的不同人物的内心情感和性格。如今,维吾尔族舞蹈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在新疆流传,更是被其他民族的人民所接受和喜爱。维吾尔族舞蹈对学生具有较强的训练价值,现如今全国大多数专业院校都将其列入了教学体系之中,通过更加系统的整合与科学的训练,维吾尔族舞蹈逐渐成为艺术花丛中的一株奇葩。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特征及常见的舞蹈形式

维族舞蹈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已经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征。维族舞蹈强调通过昂首挺胸、立腰、拔背而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这一体态的形成是经由维吾尔族的第一舞人、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康巴尔汗的规范而形成的。康巴尔汗把在苏联学习的芭蕾舞科学的训练方法及开、蹦、直的形态特点,用来整理自己民族的舞蹈,与维吾尔族的舞蹈相结合,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现在,在我们的课堂训练中这种体态训练已经趋于完善和成熟。使得维吾尔族舞蹈不仅具有东方沉稳的含蓄之美,而且也具备了西方直立向上的美感。常见的舞蹈形式有:(1)赛乃姆:在“赛乃姆”舞蹈中被人们熟知的要算由阿依吐拉表演的《摘葡萄》了。《摘葡萄》主要描述了维族姑娘在采摘葡萄和品尝葡萄时的情景。舞蹈由慢板开始,表现了维族少女在收获的季节来到葡萄园里,看见葡萄挂满枝头,心中充满了的喜悦。表演者平稳的动作、从容的舞步和维族舞蹈中特有的膝部微颤,使整个舞姿显得柔媚。切分节奏中略带闪烁的舞动和紧打鼓慢跳舞时的移颈、翻腕、弹指,都显示出了浓烈的维吾尔族舞蹈风格。《摘葡萄》以其生动鲜活的表现手法,情趣盎然的舞蹈动作吸引了许多专业院校的学生纷纷效仿,也在众多舞蹈剧目中成为较为经典的一个。(2)多郎舞:“多郎舞”是至今为止,维族舞蹈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一种舞蹈形式。可以说维吾尔族舞蹈中的一个“活化石”。“多郎舞”动作粗犷矫健,深受维族人民的喜爱,一般是两人一组的对舞形式,并且有固定的动作,以旋转动作收尾。这种旋转带有竞技性,最后还在转的人留在人群中为大家表演。“滑冲”和“微颤”是多朗舞最突出的动律特点。“滑冲”是在快速的迈步或撤步时形成的冲劲效果,“微颤”是由于膝部的小屈伸形成的,它贯穿于动作的始终,配以热烈奔放的鼓点,把表演场面推到了最高潮。(3)盘子舞:“盘子舞”也是古老的维族舞蹈种类之一。舞蹈的特点是,每个舞蹈表演者都要在头上顶一个碗,手中拿一个筷子和一个小盘子,随着音乐用筷子敲击盘子起舞。这种舞蹈具有很高的难度,因为在表现舞蹈动作时既要表现出快乐活泼的一面,也要保持头上的碗不能掉下来,所以这需要很高的平衡能力。盘子舞的特点是稳健、柔软、细腻,其姿态性较强。盘子舞采用的多是赛乃姆的基本步伐,如“三步一抬”“前后点步”、“垫步”、“开关步” 等。手的姿态有两臂平伸,一手在头上,一手在胸前,或一手在体旁一手在胸前等。在其他民族表演盘子舞时已经很少在头上顶碗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动作、步伐、姿态上的加强和变化。除了上面介绍的几种常见的维族舞蹈形式以外,像纳孜尔库姆、萨玛舞、夏地亚纳舞、萨帕依舞、木勺舞、油灯舞、萨玛瓦尔舞等,这些舞蹈也都从不同的角度体现出了维族舞蹈的热情奔放又不乏细腻的表演风格特征。

三、维吾尔族舞蹈的节奏和呼吸特点

(1)维族舞蹈的节奏: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在弱拍处起句。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赛乃姆的节奏特点,赛乃姆多为2/4或4/4节拍,附点和切分节奏的运用十分普遍。基木鼓点是:4/4拍(咚嗒依咚嗒咚咚哒)。该节奏与之相适应的典型动作是滑冲步,节奏的弱起拍(准备拍)“嗒”起脚、颤膝、双手一前一后、节奏的重拍 “咚”也是滑冲步的重拍,“咚”时,左脚向斜前方迈出,双手随之摊开,而“赛乃姆”节奏的弱拍“达”既是滑冲步的移动过程和脚的轻点,即右脚跟上向旁边轻点转身。在整个动作过程之中,节奏的重拍与弱拍都要与动作完美结合,节奏要与呼吸起伏相吻合。动作的变化还要与节奏的变化相适应。这样才能自然的表现出动作所要表达的情绪、感情。(2)维族舞蹈中的呼吸:在维族舞蹈中呼吸往往得不到我们的重视,其实,维族舞蹈的呼吸在其的表现特征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作用。维族舞蹈的呼吸是与维族舞节奏那独有的“切分”特点分不开的。维族舞蹈的呼吸讲究的是短而粗,也就是说呼气突然爆发出来,呼吸要短粗而有力,宏大而坚强。拿我们课堂中的单一动作举例:在做跺移步扶肩上托式时,左膝微颤,右脚略抬,左右脚跺地正步位的同时,屏住呼吸,然后左脚旁移,马上做快速的呼气,紧接着,右脚向前上步做快吐气。

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使我对维族舞蹈有了更深层面的理解。用通俗易懂的话来讲,它的体态要求是腰以下使劲向下踩,腰以上向上挺拔,做到两头抻的感觉,绕腕有三个过程:舔、扣、折。踢步要绷脚快踢,脚尖踢屁股等等。这些为我将来走向社会,迈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维族舞蹈是以欢快、激情的表演来表现的,面部的激情表达主要以眼神为主,眼睛像说话一样来传递愉快的心情。以前在上课时每当我们跳到最高潮的场面时候,老师会要求我们发自内心的喊出声音来。以前上课我总不好意思喊,但经过那一学期的学习之后,让我明白了那声音不是刻意喊出来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愉快的表达。

四、结语

维吾尔民族在中国的少数民族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维族舞蹈更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开得最为灿烂、生动的鲜花之一。在经过长期的发展,展示出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情感。通过学习,我们能清楚的发现维吾尔民族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富有智慧的民族。作为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的一个典范,现在已经被很多其他地区和民族学习并吸收。此外,维族舞蹈能够表现出的善良、勇敢、勤劳、朴实艺术性格是我们值得学习与尊重的,这也与我国其他艺术所要表现的情感相吻合。作为一名新时代毕业的大学生,有义务挖掘舞蹈艺术更加深层次的文化;有义务将各民族舞蹈文化发扬光大,通过学习维族舞蹈使我们更加了解维族人民的生活,更加了解维族人民的感情,也更加提高了我们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①王欣欣.维吾尔族民间歌舞之概述[J].广西音乐学院学报.20_年6月第20卷第5期

②古扎丽・肉孜.谈维吾尔族舞蹈教学中的风格与节奏[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_年9月第1卷第2期

③李娟著.浅谈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技巧及其教学[J].科学教育论坛.20_(20)

④庞娜丽著.浅谈维吾尔族舞蹈教育教学的三部曲[J].唐山师范学院.20_(16)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