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论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

最新文章

摘 要:学术界从 政治 层面,偏重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具体 方法 的 研究 ,未能 科学 说明 中国 共产党的农业生产力 发展 观。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偏重于农业制度的改革,进行了以集体组织下改革农业技术的实践,因忽视农民积极性和生产力系统的协调性,其实践效果差。第二三代领导集体改变了党对农业的领导方式,高度重视农民积极性和生产力系统的协同性,形成了包括发挥农民积极性、 现代 工程和生物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市场农业和尊重 自然 规律 为 内容 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这是中国当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党对传统农业重视天地人协调经验的继承。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农业生产力 发展 理论

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取得的巨大进步。学术界对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的研究仍停留在政治解释层面,偏重于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和具体方法的研究,没有全面论及中国共产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本文根据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农业生产力发展历程,进行论述。

建国初期,中国农业处于不发达阶段,面临着生产工具简陋,市场化程度低,农业 科技 和 教育 水平低下,农民人口多文化落后等局面。中国共产党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制定、完善和落实了各项政策措施,为农业生产力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成功地恢复国民 经济 。

党在确保重 工业 优先发展的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下,为解决 社会 主义工业化同个体农业经济的矛盾,采取了既定的农业社会化方针,推进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党强调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是工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为“保证粮食、棉花、油料和其他技术作物在每年都有必要的增加”[3](3页),在开荒、修水利和合作化三种选择办法中,党认为“合作化是花钱少、收效快的增产办法”[4](238页),其他增产措施在合作化后更为见效。因此,毛泽东提出的“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农业生产力发展思路,导致了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的新变化,党把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希望寄托在农业集体生产之上。

党在偏重农业生产组织改造的同时,做出了以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和化学化为内容的农业技术改造的政策选择。党在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与物质能量循环投入增长两个方面提出了许多政策,确立了以农田水利建设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建设、物质能量投入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与农业机械动力的增长的农业技术发展战略。

同期,党开始对农业科研和推广的领导工作。首先,将农科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科研单位,增加了农业科研力量。到1957年底,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发展到414个,科研人员已达8900多人;国家于19

50、1956年编制了全国农业科技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农业科研走上了统一部署、全面发展的时期;还以互派考察团、专家、留学生、研究生、实习生,互换种质资源和科技资料,学术会议等方式与前苏联和东欧、亚洲一些国家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部分国外优良品种在国内得到推广。其次,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以在东北建立以马拉农具为主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为开端,逐步建立国家兴办、政府领导、农业行政部门主管、区、乡级推广站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再次,推行了在北方黄淮地区改一年一熟为二年三熟,南方单季稻改双季稻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了耕地的复种指数,改变了农民的种植习惯;在华北、西北、东北等地推广盐碱土改良、蝗虫防治和测报技术,改造了大面积的盐碱地、红黄壤,千年蝗害得到有效控制。

农业合作化完成后的1957年,党认为依靠集体组织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就能有大的跃进,提出了粮棉产量以年均8%、10%以上速度递增的高指标,规定了包括兴修水利,保持水土、推广新式农具,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积极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开辟肥料来源,改进使用肥料的方法、推广优良品种、改良土壤、扩大复种面积、多种高产作物、改进耕作方法、消灭病虫害、开垦荒地,扩大耕种面积等10多项增产措施,实行了党对农业生产的绝对领导,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发生了重大转折。

是年冬天,党开始以群众运动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实践,用大兵团组织农民投入大量劳动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深翻改土、积肥及“车子化”、“轴承化”等运动。次年,毛泽东把深翻土地、合理密植、工具改革、养猪积肥等农业增产措施概括为“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的农业八字宪法,推向了全国。在这场改革农业生产条件和技术的 “热潮”中,党再次拔高了原定的高指标,把人的主观意志被夸大到了极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风昌盛,高产卫星层出不穷。并乐观地预言了农业将在几年内实现农业水利化和机械化,应该“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有计划地、适当地合并为大型的合作社是必要的”,以期通过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实行“农业以粮为纲”的生产方针来获得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

但由于农民缺乏生产劳动和运用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人民公社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导致了国家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农业总产值增长的速度比较缓慢,农业经济效益呈下降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的实践没有取得全面成功。

20世纪80年代迄今,是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的发展成熟阶段。党针对过去领导农业生产和技术改造中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严重的主观主义倾向”问题,总结了违反自然和经济规律的教训,改变了树立先进典型、以“农业学大寨”运动方式、扣政治帽子、行政压制、形式主义等手段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领导方法。党认为农业生产不同于工业生产,“多方面受着自然条件的制约”,领导农业要采取“因地、因事、因时制宜,分类指导,并且由群众当家作主”的原则。1985年党明确提出对农业的计划管理“将从过去主要依靠行政领导转变到主要依靠经济手段”,1993年《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的颁布,标志着党实现了领导农业生产力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党确定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是农村经济政策的出发点,也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根本指导思想。在解放思想的大背景下,党赞同了农民包产到户的理性选择,领导和推进了家庭承包制的实践。党首先强调合理承包土地,“能充分调动社员的积极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又针对农业丰收后“卖粮难”问题,主张“实行鼓励发展粮食生产的购销体制和价格政策,以调动商品粮生产区和粮农种粮的积极性”,在19

8

4、1998年分别以政策和 法律 形式将承包期分别延长15年和30年,认为家庭经营“在统分结合的具体形式和内容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容纳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以后也没有必要改变,赋予了农业家庭承包制在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中的长期 历史 地位。党认为在人多地少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下,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判断农业生产力是否发展的标准。家庭承包制解决了农民的经济民主问题,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再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二)党根据领导农业技术改造的经验和现状,提出了“发扬传统农业所具有的精耕细作、节能低耗、维持生态平衡等等优点”,“吸收现代技术和先进管理方法”的农业技术改造方法,发展农业生产力“必须是机械化、半机械化、手工工具并举,人力、畜力、机电动力并用,工程措施和生物技术措施相结合”,既依靠科技,又“取决于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 应用 ”。党认为农业可以吸收现代科技成就,成为知识密集的产业部门,农业生产力发展要“走投资省、耗能低、效益高和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因此,党强调农业科研要结合农业生产需要,有计划地组织科技攻关,领导和推进了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积极培育优良品种,扩大良种播种面积,推广各种优良的耕作制度、耕作方法和栽培技术”;利用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架构农业教育、科研与农民、政府与农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1980年代党强调要形成以县级为中枢、乡级为纽带、村级小组为基层的推广网络,在农村实施了“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和“燎原计划”。1990年代以来,党实施了对农口“五站”的“三定”工作,以立法形式保障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实施了科教兴农战略,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农业科研在高产多抗、杂种优势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农业科技进步已成为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

(三)在产业发展中提高农业生产力

1、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2、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

党认为“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转化,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不可逾越的必然过程”,在农村“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985年终止了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迈出了农业市场化改革的第一步。1987年决定将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作为商品投入市场,由农民自主选择。1990年代,党认识到在农业范围内无法全部解决分散的家庭小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矛盾的深层次问题,要逐步理顺工农业产品之间和各种农产品之间的合理比价,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步缩小‘剪刀差’”,发展统一的农产品市场,在中央和地方建立必要的储备调节制度,1998年进行了粮食和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标志着中国农业发展走向了市场化的不归之路。党也认识到了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产业”,“市场经济越发展,工业化程度越高,越需要加强对农业的保护和扶持”的客观规律,要解决既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又符合国情的农业调控保护机制的两难问题。党总结了农民的实践,确定农业产业化是“解决分散生产与统一市场的矛盾,小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矛盾,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坚持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至今,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农村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的框架初步形成。这是党主张农业生产力在市场中发展的基本观点。

3、大力发展农用工业,支持农业生产力发展

(四)尊重自然规律

尽管党的农业生产力 发展 观属于国家管理农业生产和农业劳动力的范畴,其实践必须与农业生产的现实条件结合,农业生产力发展还包含许多具体 问题 的 研究 ,但五十多年来 中国 共产党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上探索与实践与当代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党就经营制度、生产技术、发展环境和发展农用 工业 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实现了中国传统农业到 现代 农业的转变,取得了世人公认的农业发展成就。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也完善成熟起来,构成为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 理论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解决农业问题的成功经验。

(二)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在理论与实践中得到进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形态

我们看到,党在五十多年的理论和实践中,一贯强调改善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条件,强调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对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帮助支持问题,也要求领导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时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等,但这些政策在1980年代前后却导致了相反的实施效果。我们认为,农业生产力是农民通过生产活动获得农产品的能力,农民是农业生产力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具有生命力的动物和植物是农业的劳动对象,农业生产工具和自然环境是农业的劳动资料。农业生产力最根本的特点是由动植物的生物特点所派生的,具有对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依赖性、季节性,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织性,生产工艺过程的特殊性,劳动资料的使用特性和农民知识结构和劳动时间的特殊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党在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时必须把握并综合协调上述特点。从党对这些因素和特点的认识和判断来看,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经历了探索、调整和完善的过程。1980年代前,其实践效果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实现上述因素的协调功能及农业领导方法上的失误。而后中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党的领导方式和综合农业生产力发展因素功能协调的结果。因此,1980年代以来党关于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正确观点就是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的理论形态。调动和保护农民积极性、推进农业 科技 进步、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产业进步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市场化发展,建立农业保护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农业生产力发展观的组成部分,也是党对中国传统农业重视天地人协调经验的继承。

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的演进体现了党对农业领导方式的改进,体现了党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和经济规律的理论品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代表了中国农业发展观的进步。坚持和实践1980年代以来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党的农业生产力发展观,将继续引导中国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发展。

参考 文献

[1]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上册[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3]中国社会科学院等.1953—1957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农业卷[c].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8.

[4]陈云文选(1949—1956)[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国家农业委员会办公厅.农业集体化重要文件汇编:下册[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8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中国新时期 农村 的变革:中央卷[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

[8]李文学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_.

[9]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0]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5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