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兰溪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最新文章

第一篇:兰溪市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近几年,兰溪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强工兴市”战略,经济增速明显,仅2024年就新增规上企业396家,达到651家,增幅列金华市首位。各镇乡、街道工业功能区全面建立,面积达8.8平方公里。随着企业的增多,用工形势的变化,部分企业出现了用工难的问题。解决用工难的困境与经济环境、行业性质、企业管理理念、工资待遇等息息相关,在短期内难以取得明显的成效。于此同时,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用工主体,在全市范围内有登记的35周岁以下的外来青年农民工已达4万多人,相对于老一代他们更注重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适应时代变化,采取措施,以较小的成本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对于企业留住员工,稳定发展,缓解用工难问题,优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也比较容易取得成效。为此,团兰溪市委按照上级团委的工作部署,以开发区和工业经济较发达乡镇街道为重点,发动开发区、乡镇街道团(工)委,开展了一次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86份,发放对象为企业外来员工,被调查的农民工以80后为主,工资水平百分之四十集中在1310-2024,百分之二十四集中在2024-3000,百分之十六集中在3001—5000之间,受教育程度从初中到大学均有分布,以高中大专较为集中,其中百分之二十七已婚。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新生代农民工绝大部分是单休,一半以上每天劳动时间超过10小时,百分之七十八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一般,百分之八的被调查者为不满意。影响其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除了时间、金钱以外,组织者的缺乏也是重要因素。具体表现为:一是有百分之八十四的企业配有篮球场、兵乓球室,少部分企业还设立了阅览室等文娱设施,但利用率低,只有百分之十四的被调查者表示使用过。二是共青团、社区组织的文娱联谊活动、志愿者行动只能覆盖百分之二十一的被调查者,企业单位自行组织的文娱活动每年只有一二次,有部分企业并没有开展相应活动。三是有百分之六十三的被调查者没有参任何社会团体,参加的社会团体以老乡会居多,其次就是网络团体QQ群及微博、团购团、交友平台等。在平常工作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上网、看电视,散步逛街,也有百分之十六的人表示不上网。上网的主要活动是看新闻、打游戏、看电影电视剧、网购等等。有百分之十四的人表示会坚持跑步、散步、打篮球等。还有百分之六的人表示会偶尔打麻将、打牌,但输赢不大,有少部分人表示听说过别人去观看艳舞表演等。总体上来讲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宅”。在工作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遇到不开心的事或挫折的时候,他们更多地是选择和工友相互聊天,找亲友倾述,或者下馆子喝酒,或者选择上网听音乐、玩游戏、聊天释放烦恼和压力。在个人成长方面百分之六十五的人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参加过驾驶培训、职称培训及其他等。在表达自身对文化活动的希望时他们的选择较为多元化,涉及:文体娱乐活动、爬山户外旅游、看电影演出、公益活动、知识技能培训等等。

针对问卷调查反映的现状与问题,结合目前共青团正在或计划开展的工作,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措施进一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是注重吸收新生代农民工为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强化企业团建,以企业团组织为基础建立企业志愿者服务队,让新生代农民工能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如近期开展的“用我们的爱心给这个冬天多加一份温暖”的捐冬衣活动得到了

部分企业团组织的积极响应,也受到了青年员工的大力支持。二是充分发挥青年联谊会的作用,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到联谊QQ群,除了在全市层面适时举办各种大型联谊活动的同时,鼓励各网络团支部积极吸纳新生代农民工,以各QQ联谊群为单位,组织开展登山、骑行、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三是联合开发区、文广新局等部门每年举办一两次专门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运动会、文娱晚会等,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运动热情,让他们的才艺有一个展示舞台。四是在目前的筹备基础上,加速开发区联谊会的建立,让更多的企业以单位会员的形式加入,由团市委、开发区牵头,开发区团工委组织实施,协调各会员单位每月轮值开展相应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原有的文娱设施。五是加强与农民工自组织老乡会的沟通,与劳动输出地团委取得联系,争取在老乡会的基础上建立团组织。驻外团组织除了组织活动以外,根据新生代农民工愿意找老乡倾述的心理特点,积极与心理咨询师沙龙等志愿者组织合作,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疏导,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六是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出台优惠措施让新生代农民工可以免费进入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阅读图书或参加文化活动。七是发挥信合创业学院和各乡镇街道服务站的优势,组织开展新生代农民工知识技能培训,满足其求知需要。八是深化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岗位能手评比活动,开展技能比武、团员示范岗设立等活动,将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九是及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中的优秀青年,吸收进团组织,对其进行表彰,让其充分表达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十是继续深化关爱农民工子女行动,让有子女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安心工作。

第二篇:2024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2024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离开土地,涌入城市谋求发展。据国家统计局《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4223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335万人。新生代农民工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的、16周岁以上的青年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已超过1亿人。为全面了解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为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区委根据团中央、北京团市委的部署安排,深入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调研,并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新生代农民精神文化工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不同,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他们更希望融入城市,在城市里扎根。他们为城市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精神文化生活贫乏、文化消费不足、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也让他们品尝了城市给他们带来的寂寞。

一是心理压力大,城市融入困难。对于大多数第一代农民工而言,他们清楚,自己来自农村,归宿也在农村,自己只是城市的“过客”。而对于新生代民工来说,不少人甚至没有农业生产经历,他们熟悉城市生活,或在城市出生长大,或毕业后直接进城打工,他们不愿再回农村。然而,在调查中显示,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没有参加过社区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活动,心理上存在“城乡墙”,难以真正融入城市。如此“向往城市,却不被城市所接纳;根在农村,却对农村日益疏远”的心理让新生代农民工找不到归属感,在遇到困难或心理压力时独自承受,无力排解。

二是文化水平低,学习欲望强烈。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的主要目的不再是“养家糊口”,他们被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吸引,希望在城市中增长见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他们受教育程度较高,对工作的期望值也更高,不再满足于父辈们技术含量低、薪金报酬少的工作内容。然而,在实际求职过程中,大部分公司、企业入职的学历门槛要求或专业技术要求,让新生代农民工屡屡碰壁,但这也激励着这支劳动力队伍学习新技术,掌握在城市安身立命的本领,所以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希望通过知识技术来改变命运。

三是文娱活动少,业余生活单调。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强烈的需求,但现实条件不容乐观。在接受调查的餐饮企业员工中,工作时间是早**:00至晚**:00,且少有节假日。偶尔倒休,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休息。另外,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较低,在经济拮据的条件下,不愿把更多的钱花在文化消费中。新生代农民工常去的文化场所主要是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免票或票价较低的场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58同城、赶集等网站低价购买转让的电影票或演唱会票,但由于时间不能自由安排,选择非常有限。

四是活动信息闭塞,信息资源不对称。新生代农民工热切希望参与所属街道或社区组织的文化活动,希望在交流中融入城市生活。在面对面座谈中,参加座谈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街道负责人介绍了很多街道、社区以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开展的娱乐活动,但由于信息不对接,参与范围不广,参与人数较少。

二、**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主要做法

**区委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本身的新特点、新要求、新意识,切实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加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抚慰与人文关怀,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奋发进取,以自信、乐观的心态迎接城市生活。

(一)以社区为主体,开展多样化文体活动。依托社区现有的文化场所及设施,举办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活动覆盖范围,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融入到社区文化生活中。开放社区图书馆,免费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借阅服务;组织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邀请新生代农民工组队参加;开展文艺演出,邀请有才艺特长的新生代农民工代表与社区居民同台献艺;开展“两节送温暖”,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帮扶对象,以真心换真情,温暖新生代农民工,为他们提供精神后盾。

(二)强化非公团建,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组织保障。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团组织作用,广泛联系和凝聚团员青年,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的工作和学习中找到归属感。以企业长足发展为出发点,以员工整体素质提高为着眼点,组织企业员工培训,开展岗位绩效评比等活动,树立新生代农民工爱岗奉献的工作态度;发挥团组织沟通协调作用,在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时,协调相关职能部门维护其合法权益,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活得更有尊严”;组织企业内团员青年参加“**区青年体育节”等活动,在篮球赛、“登高爬楼”等体育竞技中展现风采;推荐优秀新生代农民工代表参加“青年学习节”活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青年榜样”评选活动,挖掘各行各业新生代农民工先进典型,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树立积极的生活与工作信念。

(三)依托青年联合会,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是共青团服务青年就业创业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促进青年就业创业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区委发挥青联组织优势,联合各方资源,在青联委员单位和企业中积极推广“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帮助青年积累就业经验,提高就业能力。邀请具有成功创业经验、扎实专业技能、热心公益事业的青联委员成立青年创业、就业志愿辅导团,为有创业需求的青年提供免费创业技能指导;以委员“一助一”、“多助一”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实践活动,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帮扶力度。

(四)推广建立“流动青年社区青年汇”。依托社区居民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建立“流动青年社区青年汇”,配备专职总干事一名,干事若干名,竭力为流动青年提供全面、便捷的服务。针对流动青年的需求,开展思想引导、志愿服务、交友联谊、学习培训、就业创业、文化娱乐、健康关爱、公益帮扶等项目。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循序渐进,不断扩大对流动青年的覆盖范围,努力做到了解青年、服务青年、引导青年。

三、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几项建议

20**年,团中央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确定为“2024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主题,2024年团中央再次密切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将《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确定为“2024年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的主题,充分显示了共青团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高度重视。为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构建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家园,**区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打造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氛围。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工作和生活,希望受到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充分发挥报纸、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关注其精神文化需求,动员用工企业、民间公益组织等多方面力量,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良好局面。

二是组建关爱新生代农民工志愿服务队伍。积极依托社区青年中心等资源,联合心理医生、心理专业学生成立志愿服务小组,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组织素质高、业务精的律师队伍成立公益律师服务团,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法律指导,处理劳资纠纷。与此同时,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公益活动,作为志愿者为和谐城市的建设做出贡献,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满足。

三是畅通信息流通渠道,实现信息无缝对接。对辖区内新生代农民工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其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基本诉求,根据现实需要,开展符合实际、乐于参与的文娱活动;在社区以“便民小黑板”等简单易行的形式,公布文艺演出、知识讲座、电影欣赏等文娱活动的具体信息,邀请新生代农民工积极参与。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网站、微薄或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动态,实现信息无缝对接。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工作不断变换、生活物品带走不方便,丢弃又非常可惜的情况,在社区内定期设置跳蚤市场,进行二手货物交换。通过在社区公告栏发布信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生活用品交换平台。

四是开展“书香企业”评选活动,掀起读书热潮。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开阔视野,提高素养。以共青团组织为牵头单位,以建团企业为参与单位,开展覆盖广泛、参与人数众多的“书香企业”与“读书成才”评选活动,推动企业建立鼓励职工读书的激励机制,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会等活动,努力形成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新生代农民工的读书爱书热情。

五是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才艺展示舞台。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多人身怀绝技,应鼓励有文艺才能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各类演出活动,在舞台上展示新生代农民工的风采。支持新生代农民工社团的建立,为其组织活动提供指导,协调活动场地,确保其作用的发挥与存在的延续性。同时,汇集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智慧与力量,创作符合这一群体实际需求与心理特点的文艺作品,吸引更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到社团组织中来,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六是加强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引导企业定期或不定期根据不同员工的岗位职责开展培训课程,鼓励员工提高自身素质,既为企业发展储备人才,又满足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的渴求;组织基层团工委为以行业分类为基础,为新生代农民工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对开展新生代农民工技能培训的机构给予资金和物质方面的补贴。同时,为接受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与用工企业牵线搭桥,实现劳资双方的有效对接。

七是实施新生代农民工“圆梦计划”。扩大“百家团支部一助一”活动覆盖范围,将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帮扶群体,与高校、职业技能学校达成合作意向,资助优秀新生代农民工深造,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解决新生代农民工求职中的文凭受限问题。以街道团工委为单位,定期举办电脑技术等实用技能培训班,对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学员发放合格证书,为新生代农民工求职就业增加砝码。)

第三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报告

为了切实了解青少年的普遍性利益诉求,深入剖析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加强我区共青团的工作,团区委就我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本次课题的调研范围涉及XX区11个乡、镇(街道)。调研方式主要采用问卷调研和走访调研相结合的方法,一是在公司企业发放问卷,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规模和行业性质,二是在农民工聚集区随即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8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6.67%。

一、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特征

202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提法。“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他们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社会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现状

(一)受教育程度较高,政治面貌以团员为主。

XX区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绝大部分都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文化和文盲比例低,受过小学教育的占4.65%,受过初中教育的占26.33%,受过高中(中专)教育的占45.61%,大专(本科)以上学历占23.41%。共青团员在所调查人员中占64.32%。

(二)法律意识加强,期待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调研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意识开始增强,对劳动法、民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开始了解,在遇到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新生代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趋向理性化,75.46%的人会通过法律途径或有关组织解决问题。67.56%的新生代农民工比较了解团组织的基本职能,并认可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三)生活状况满意度高。

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工资收入范围较为集中,平均月收入达到1200-1600的占67.67%,1600-2400的占15.75%。由于本区多数农民工为附近地区农民,因此居住状况多为自家住房,23.74%居住在单位提供的宿舍,26.46%为与人合租房。78.64%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生活现状“很满意”或“基本满意”,其中“基本满意”约占62.48%,“很满意”约占16.16%。只有21.36%的人对目前现状“不满意”。

(四)文化生活种类较丰富。

XX区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以外的业余生活形式多样,“上网”占77.32%,“参加文娱活动”占54.67%,“看电影、电视”占47.35%,“读书看报”占45.73%,“逛街”占37.58%,“其他”占24.55%。

三、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诉求

随着XX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调查表明,目前农民工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和建筑业两大领域。在这个经济社会转型阶段,新生代农民工经历的冲击使他们面临着生活和工作上的一系列问题。

(一)精神文化生活条件不成熟。

对于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精神文化生活主要依靠单位组织和自娱自乐。调研中发现,很多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常生活中下班以后都是直接休息,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的限制致使他们没有过多的时间自行安排。而且受工资水平的限制,每个月用于精神文化的消费很少。单位方面,76.55%以上的单位没有文化设施,或者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大多数农民工也不能充分利用。

(二)精神文化生活方式单一。

用人单位组织的文化活动次数较少,调查显示,68.65%的农民工选择“从未举办过文化活动”,24.46%的人选择“一年两到三次”,6.89%选择“经常举办,每年三次以上”。下班后的闲暇时间,多数人选择上网、读书看报、看电影电

视等。多数农民工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单调、没有生气,他们希望单位能多组织一些文娱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内心对城市的认同感和渴望融入的心理,促使他们希望参与城市种种公共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

(三)缺乏身份认同感。

面对身份的转换和认同的问题,新生代农民工比第一代农民工遇到更大的困惑。由于长时间离开家乡,甚至有些“80后”本身就是跟着打工的父母在城市上学,他们的思维方式以城市为坐标,对农村完全陌生。从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看,他们完全离开了农村,对农民身份的认同变得模糊甚至不认同。在城市的生活圈中,对比城市居民,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的精神生活依然很贫乏。他们的追求开始向精神层面拓展:由单纯谋生向追求归宿感延伸;由忍耐坚持向追求权益平等延伸;由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向实现自我价值延伸。

四、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议

新生代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建设,需要政府、共青团组织和用人单位共同协作。

(一)政府的制度保障

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必须从农民工的特殊性出发,在教育、就业培训、住房保障和劳动待遇等关键环节下功夫,完善制度、体系,提高效率和效力,采取针对性措施。

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办法都依赖于制度的完善和变革,只有完善了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才能切实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才能让农民工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发挥共青团的职能

调查中近一半的新生代农民工是共青团员,他们对共青团的信任感和认同感较强。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他们的心理年龄并不十分成熟,往往不清楚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城乡的巨大差距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团组织的四项基本职能对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无疑能起到积极作用。

首先,要在农民工集中的用人单位建立团的组织,具备建团条件的做到全覆盖。调查中57.67%的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团组织,大部分都是非公企业。对于已建团组织的单位,加强对企业团组织的工作指导。

其次,组织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的活动并定期举办,整合各类资源,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技术培训和指导。

再次,联合工会、妇联等专业组织机构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侵权事件,增加其团组织归属感。

(三)用人单位的积极组织

对于用人单位,我们有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适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文体活动,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做好制度上的保障,依法为农民工办理社会保险,并且做好解释和宣传工作。

本次调研活动的结果体现出,要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体面劳动,融入城市,有尊严地生活,一定要做到丰富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精神生活,满足新生代农民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团组织建设和团员管理工作,发挥团组织的积极作用。

第四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

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研

一、研究背景和方法

(一)、研究背景

2024年,轰动一时的“富士康跳楼事件”,新生代农民工以跳楼自杀极端方式反映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缺失,为我国的社会长治久安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党和政府越来越多的关注。

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依法保障其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文化权利,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提成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统筹城乡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这一背景下,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共青团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于2024年在北京召开,共青团中央与19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数量庞大的青年群体,是我国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事关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人口素质和国家长远稳定发展等重大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要顺利实现在城市稳定就业、逐步融入城市生活,并使其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合理有效衔接,其系统性、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陆昊强调,各级团组织要深刻理解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的极端重要性,从一个青年组织要真心联系,关心帮助重要而又遇到一些困难的青年群体的高度,重视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在向政府和社会积极呼吁的同时,要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深入推进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大力加强非公企业团建和驻外团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服务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创业、关爱农民工子女等工作,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解决切身利益问题,重点围绕人格塑造、信念养成、能力提高等方面,为他们在学习成才、情感婚恋、身心健康、社会融入等方面的普遍需求提供更多帮助。

交流活动中,与会代表、委员围绕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代表、委员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入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必然趋势。他们表示,要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问题带上“两会”,积极呼吁并提出提案、议案,推动逐步消除制约因素,改善融入环境,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

(二)、研究对象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年龄在16岁以上、35岁以下,来到城市从事非农工作,暂居半年以上,未取得工作地城市户籍或居住证的农村户籍的青少年。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在就业观、生活方式的选择上出现较大差异,他们的权益诉求正发生着明显的变化。

此次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新浜、小昆山两镇的新生代农民工,从两镇的工业区的几十家企业中抽取了480名外来务工青年作为抽样对象。

(三)、研究方法

1、问卷法

问卷调查是课题研究小组开展研究的主要途径,根据两镇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情况,7月份两镇团委课题研究小组多次开展座谈交流,专门设计了调查的问卷,其中国共产党有34道选择性问答题和1道开放式问答题。所调查的问题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生活工作状况、休闲娱乐和对精神文化生活渴望追求,并提出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在完成调查问卷后,各镇团委召开了“两新”团支部工作例会,分别向两镇工业区内的“两新”团支部部署了问卷调查任务,要求各团组织积极发动和号召外来务工青年积极参与,认真答题,要实事求是,确保样本采集信息的准确性、可信性和具有参考价值。

2、访谈法

课题研究小组分两组分别对新浜镇和小昆山镇工业区内的14家“两新”企业的青年员工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访谈,深度访谈6名务工青年,每人每次访谈时间在20-30分钟时间,从他们的个人基本情况、工作生活状况、娱乐休闲,特别是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进行全面的、深入访谈。同时,与“两新”团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各村(居)企事业单位团支部进行了交流,了解目前整个社会对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并征询了很多独到意见和建议。

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一)、问卷调查分析

1、性别及年龄状况

在此次随机问卷调查中,共发放480份问卷,收回470份,回收率达97.9%。在问卷中男性占总问卷调查总数的47%,女性占53%。年龄分布1970年至1979年出生的“70后”为30%,1980至1989年出生的“80后”为61%,1990后出生的“90后”比例为9%。

2、受教育状况

在学历方面,小学及以下比例为0,初中学历为9%,高中比例为16%,中专比例为22%,大专比例为4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为13%,从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的学历比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要高很多,中专以上学历占大多数。

3、政治面貌

从年龄分布来看,被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约为30岁,政治面貌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比例为13%,共青团员的比例为33%,民主党派为0,群众比例为54%。由此看来,54%被调查者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团体,缺乏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仍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劣势之一。

4、婚姻与拥有子女情况

在婚姻状况方面,已婚有配偶的比例为65%,未婚比例为27%,离异比例为8%,丧偶为0。从被调查者的子女状况来看,育有一子的比例为58%,无子女的比例为29%,育有两个孩子的比例为13%,育有两个以上孩子为0。在是否愿意与子女同住方面,愿意同住的比例为45%,不愿意同住的比例为38%,暂无子女比例为17%。从中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有家室的占多数,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在优生优育方面表现得更加积极,而且在与子女的相处中更注重自由民主。

5、居住情况

从居住情况分析,单位或雇主提供的工人宿舍的占46%,独立租赁住房的占23%,直接在生产经营场所居住的占13%,自购房占8%,与他人合租住房占1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住房主要以工人宿舍和租赁住房为主,自购房的比例占8%,较老一代农民工相比,经济条件要好很多,对生活舒适和生活质量追求更高。从集体宿舍和生产经营场所转向群租、独立租赁房屋或和购房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居住条件改善,而融入社区对社区的安全等各方面管理带来诸多困难和问题。

6单位类型

从工作单位类型分析,在私营(民营)、个体企业工作的为360人,在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工作的为116人。由此来看,被调查者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大多数以私营(民营)、个体企业为主。

7、工作类型及月收入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都是一般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普工占少数,其他工种几乎很少。他们的月收入大部分都在1200-1600元之间。由此可以看出,虽然75%以上农民工已经纳入了管理者岗位,但是普遍工资都不是很高。

8、打工目地

从打工目的分析,赚钱养家和寻找发展机会站的比例最多。由此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和老农民工相比,他们不再把纯粹的养家糊口作为打工的目标,在价值观上已经开始考虑精神需求。

9、获得工作途径及困难

调查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通过自己直接到单位应聘及亲友或同乡介绍这两种方式获得工作;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普遍提高、可以通过多种途经获得信息源、有一定的能力支付押金。寻求工作的主要困难是没有技术、学历太低、受户口限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10、务工时间及城市定居

根据新生代农民工内心需求来说,有60%外来务工出来打工是为了赚钱养家,他们相对文化水平也不高,不过大部分外来务工在这里的时限还是相对时间挺久的,很大比例都是在这里已经有四年以上。他们平均都是一年回去一次,大部分也是为了子女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机会,才离乡背景来到这里打工。

11、生活状况满意度

新生代农民工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是持一般的态度,大部分农民工的每周工作时间在40-50小时,差不多5到6天;在农民工的第一选择者有27%的农民工都认为子女在城里的就学困难,是他们面对的难题。

12、休闲情况及文化消费减压方式

根据休闲情况调查分析,农民工大部分打发自己闲暇时间的时候会选择看电影和电视。农民工每月用于文化消费的数额,0元的占12%,30元以下占40%,30-50元占7%,50-100元占10%,100元以上占31%,由此可见,文化消费基本成两级分化状态,各占50%左右。新生代农民工缓解压力的第一选择最多的是选择听音乐的方式。由此可以看到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消费金额较低,因经济收入的制约他们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

13、维权情况

根据对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方式的调查分析,当新生代农民工遇到劳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大部分人会选择自己解决的方式。

14、组织加入及活动参加情况

调查显示,在各种组织中,新生代农民工加入老乡会、同学会的人占74%,他们主要参加文体休闲学习等兴趣爱好团体,老乡会、同学会这两个组织举办的活动,在维权方面意识普遍很低。

15、文娱活动

在文娱活动方面,偶尔参加工作或生活所在社区组织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比例为60%,根本不知道社区组织文化娱乐活动的比例为21%。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有组织的文化活动中,第一选择最多的是看电影、看演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人数最少。由此看出,新生代农民工参加文娱活动主要以满足个人需求为主,社会团体意识不高。

16、企业文化活动

根据调查分析,企业在文化活动的举办上,主要以提供一些、基本满足农民工需要为主,其中大多数农民工不参加、不知道共青团组织提供的活动;农民工在参加企业文化活动方面,每年1-2次的占45%,没参加过的占35%。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内容比较简单大众化,共青团组织形式主义、切实落实度不强,因此农民工的参与度普遍不高。

(二)、访谈调查分析

在和多位青年的交谈中发现因工作时间长、经济收入低、社会资源制约等原因限制其参与文化活动的比例较大。受访谈的对象每周工作时间基本在50小时左右,因工作强度较大,难得休息时间基本是在家睡觉休息、上网、打麻将和大部分女性选择逛街的方式调节工作劳累,在参与文化活动比较单一性。同样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青年表示渴望有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选择,但因经济收入不高,每月在吃穿住等基本开销后希望能有存款或寄回老家,对高消费的文化追求望而却步。更多的青年则表示企业和社会为外来务工青年提供的文化设施和服务较少,很少企业注重员工的文化福利,而很多社区文化设施将他们排斥在外。

三、目前两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通过对新浜、小昆山两镇工业区企业和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现状的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已经开始注重员工精神文化福利的建设,愿意投资建设诸如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桌球室,多媒体室和图书馆,定期在团支部组织下开展各类联谊、节日晚会,开展各类文艺竞赛,丰富企业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但大部分企业仍不愿加大对员工精神文化活动设施的投入,造成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经济发展不成熟和负责人对文化福利重视程度不够。在两镇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开始注重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从两镇的农民运动会参加队伍中企业参赛队比以前要多。如已建成的文体活动中心也已成为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场所之一,开设的农民工免费电影吸引了很多务工青年。在各村居委会的农家书屋、图书室和活动室也经常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影。

四、建议与对策

1、建议政府公共文化支出更多倾向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

①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力度。在郊区、城乡结合的街镇,缺少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剧院、电影院、公园等较亲民的公共消费场所,更不用说可供新生代农民工的低消费精神文化设施。所以,政府首先应加大各街镇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预算和投入,要兼顾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需求。

②加大群团组织关心新生代农民工力度。作为基层的群众组织,在工作和生活中更能接近新生代农民工,所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心,要将引导和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通过举办各类技能知识培训,学习通用的劳动技能,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色和企业用工需求,进行各类培训。组织动员团员青年、妇联、工会联合开展结对帮扶新生代农民工活动,从精神文化、心理咨询、维权等方面进行关心和帮助。

③加大各类机制的建设。一是政府应当对现有的公共文化资源向新生代农民工开放,不得将他们拒之门外。成立相应的管理和收费优惠制度,积极鼓励他们前来休闲娱乐。二是建议政府和群团组织定期开展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活动并形成长效化,如开展各类文艺、体育等竞赛,积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与,丰富其业余生活。三是各村居委会要建立和完善供新生代农民工开展活动的场所。在调查中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居住大部分以租房方式居多,大都生活在各个村居委会。他们的时间基本是在企业和居住地居多。所以,加大村居委会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力度和强度,可以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便于村居委会对各类群租等安全隐患排摸和掌控。

2、呼吁企业加大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福利的投入。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企业的职工的一大群体,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的建设应作为企业给予员工的一项福利之一。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意义,可以丰富新生代农民是的精神文化,让其对工作生活更具幸福感,对企业更具忠诚。同样可以减少或者消除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压力,避免类似“富士康跳楼”事件的发生,使一方能够平安和谐。

①企业应加大本企业的精神文化硬件建设。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区域内的资源,建立供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设施建设,例如提供专门的青年之家、体育建设房、篮球场、足球场、图书馆等。

②企业应加大对农民工精神文化的专项补贴。例如定期发放电影票、健身点的门票和其它福利,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特别是要开展各类竞赛、拓展训练和外出学习和旅游等活动。

③企业“两新”党团组织要积极发挥作用。引导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协助企业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3、呼吁社会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

①在全社会要形成良好的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氛围,加强宣传引导市民要关心他们,特别是不能对他们带有歧视。要充分认识到新生代农民工为当地经济、城市的建设发展起到了巨大的贡献,市民应身怀感激,真诚地接纳他们融入城市,让社会更加和谐,让新生代农民工感受城市人民的关怀和亲情。

②除了村居委会和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要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开放外一些社会商业休闲娱乐场所也要积极参与,定期开展一些优惠和促销,鼓励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消费。

第五篇: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关心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

促进其融入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农民工的“更新换代”,新生代农民工登上了历史舞台,并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流。近期,我们通过对安定区新生代农民工调查发现:安定区新生代农民工年龄基本上在18岁到35岁之间,以“三高三低”为特征,即: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技能素质低,社会地位低,社会保障低。因此,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生存、工作等基本的权益问题,也要关心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等更高层面的需求与权利。

一、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现状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与现状

1、精神文化生活内容相对枯燥单一。调查显示,在所提供的业余生活的10多种选项中,排在前六位的分别是看电视、睡觉、读书看报、听音乐、逛街、上网。从调查中可以发现,现代生活对他们影响较大,新生代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已经带上了一些城市色彩,生活较之以前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比如上网、听音乐等。但就其整体而言,新生代农民工业余生活相对单一。虽然城市中的文化设施和休闲场所已经比较丰富,但由于业余时间和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无法享用。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具体有:第一,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娱乐生活的需求。文

化作为一种符号传递着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状态。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由生存理性转变到社会理性,物质已经不再是他们唯一的需求,他们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样迫切。但是由于经济原因,农民文化消费能力不强;另外,包括政府部门在内的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把农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娱乐生活极其单调。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休闲娱乐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觉、看电视等较为原始、低级的娱乐方式上。即使有的农民工开始接触网络等较现代化的娱乐方式,他们也大多把网络作为打发时间的工具(聊天、看电影等),而没有意识到利用网络在信息传递、文化提升、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农民工相对单调的文化生活致使他们在价值观上也呈现出保守、落后的特征,大大不利于其市民化进程。第二、新生代农民工对专业技能的需求。学好一门过硬的技术是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最强烈的愿望。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比传统农民工虽然有了显著提高,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他们即使有心摆脱出卖苦力的低级打工状态,也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个“坎”,就是求职过程中的技术门槛,他们普遍陷入一种“技术困境”。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有了初步的学习意识,但由于学习成本较高以及收益的不稳定性,对于学什么、怎么学,却还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认识上的误区。第三、新生代农民工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虽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传统农民工文化水平有显著提高,但是其平均受教育年

限却远远低于城市从业人员,这种差距与农村城市化的进程不相适应。新生代农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能,从根本上适应农民到市民角色的转变。随着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要想顺利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必须有相应的法律知识和文化知识与之相匹配,他们的实践需要决定了他们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另外,许多农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带来的困惑和失望,有些把希望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希望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2、主观感受普遍认为对现状不满意。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自己的业余生活内容不满意,调查显示,84%的人明确表示所在单位提供的文化活动内容单

一、贫乏,不能满足需要。作为新生代的农民工,他们的文化水平、理想信念等较之第一代农民工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渴望。

二、原因分析

1、经济收入低,文化消费能力不强。农民工的业余精神文化生活与他们的职业、收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经济收入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除去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费用外,他们每月可用于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就所剩无几。对于城市里数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娱乐休闲场所,他们一般都会敬而远之。虽然调查显示农民工在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支出很少,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需要精神文化生活。相反,他们对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充满了

渴望。

2、社会各界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近年来,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民工子女上学等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足够重视,但对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需求却还缺少足够的关注。政府、各群众性社会团体、非政府民间组织、企业雇主以及各种社会主流媒体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与精神生活问题的关注都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与重视。

3、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学习欲望强烈,但现有的文化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新生代农民工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文化水平都比较高,基本上是初中以上,还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些接受过中专或高等教育培训,知识面、信息来源比较广。同时在工作过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学习热情较高,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这种观点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他们不仅仅自己有着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对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对知识的渴望使新生代农民工对文化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文化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需求。

4、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期望值较高,立足长远发展,但政府和社会没有足够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渴求,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目的,更多的不是为了生存而是为了谋求发展。他们有较强的拼搏意识和进取精神,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有明确的职业规划。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挣钱来改善家庭 生活,而是要求有所发展。他们更 看重个人的能力和机会,相信只要通过个人努力拼搏就能获得成功。在争取待遇、谋求更大发展空间上,这一代农民工要求更加直接。一些新生代农民工刻苦学习专业技术,以提高就业的竞争能力。他们 把务工当做学习、提高、适应的过程,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从农民到工人到更高社会层次的生存方式与人生道路的转变。这要求政府和社会必须重视新生代农民工对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渴求,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