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乡镇动物卫监所职能转变及队伍建设分析建议

最新文章

第一篇:乡镇动物卫监所职能转变及队伍建设分析建议

**市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市县动物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24]46号)精神,2024年初,组织实施了市县动物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动物卫生监管体系。动物卫生体制改革对促进畜牧业发展,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及新农村建设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乡(镇)村基层动物卫生体系的建立,可

以说是新的历史时期,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建立了完整的体系,解决了基层防疫体系网破线断的不利局面。实践证明,基层动物卫生监管队伍,是站在动物疫病防控前线的排头兵,为我市的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我市的畜牧业构筑了一道坚实的防疫屏障。

两年多来,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虽然在各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在新的体系下,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必须从思想认识、职能定位,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等方面去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强自身建设,进而从根本上转变职能,更好地服务于动物卫生和畜牧业生产建设工作。

一、充分认识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职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基层工作是动物卫生工作的基石,随着动物卫生工作向基层转移的推进,基层所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加快职能转变,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加快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职能转变是深化动物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动物卫生体制改革之前,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主要任务是每年春秋两次集中免疫,亲自搞免疫注射,重点任务是收取防疫费。当前,在新的动物卫生体系下,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费用已由县级以上财政承担,基层所传统的“催费要款”的职能消失,防疫注射由各村防疫员承担。各所职能为负责日常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按有关部门的要求,做好畜禽饲养情况的统计工作;依法负责组织乡镇动物计划免疫、强制免疫的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动物疫情调查,动物疫病监测和报告工作;依法承担兽药、饲料、种畜禽监督管理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协助监督管理辖区内兽药饲料和畜产品的安全工作。这就要求各基层所必须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定位,有计划地干些什么和怎么干,有效地盘活人力资源,促进各所干部职能、职责的转变,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创造性地工作,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二)加快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职能转变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必然选择。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乡镇是关键,重点在农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政府行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工作并非清闲了,而是更加繁重了,对此各项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人员都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实现动物卫生和畜牧业的和谐发展,迫切需要基层所转变工作作风,改变工作方法,加速推进工作重心的转移,努力建设一个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动物卫生管理体系和服务体系,从而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加强监督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

(三)加快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职能转变更是完善畜牧业市场经济的重要保证。随着畜牧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一些新的畜牧业合作组织充分涌现,“公司+协会+农户”、“基地+协会+农户”等新的畜牧业生产模式,给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过去那种搞畜牧业生产的模式已不再适应发展需要。因此,各所都转变了传统观念,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界定了自己的职能,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认真做好政策引导、典型示范、信息服务工作,确保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把握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职能作用

动物卫生体制改革后,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县局的派出机构,承担着六大方面22项工作职能,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必须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畜牧业生产建设中找准坐标,发挥作用。

(一)强化监督,引导服务职能。当前,我市各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的重点已转移到抓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抓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抓搞好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上来。乡镇所加大了工作力度,实行了包片负责制,成立了督查小组,特别是在集中免疫过程中,全天候地在村、屯、户进行防疫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改变了过去那种发苗后就无事可做的现象,确保了我市畜禽免疫率、发卡率、挂标率、免疫档案规范填写率达到100%,重大动物疫病零发生的目标。

(二)强化市场调节职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成为现代经济的主体,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所都积极加快职能转变,按照市场经济法则要求,指导畜牧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农民跑市场、选项目,找准产业发展路子,积极引导农民转变养殖方式,建立规范化养殖小区,组织养殖户学习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养殖,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现代畜牧业。

(三)强化依法行政的职能。随着政策透明度的提高和农民法律意识的增强,依法行政已成为基层所职能转变的关键,各基层所都按照《行政许可法》《动物

防疫法》《畜牧法》的要求规范了行政行为,避免了行政随意性,认真搞好政务公开,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法律观念,提高了执法水平,做到了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使原来只注重抓畜牧生产转移到加强执法监督,提高动物产品质量,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上来。

三、加强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定建设好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信心。设立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不仅是新时期动物卫生工作的需要、是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需要、是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他更是历史发展的需要。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有这样三种认识上的误区,一种是认为现在的乡(镇)所就是原来乡(镇)兽医站简单的“翻牌”,有这类认识的通常都是对动物卫生体制改革和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建设了解不够深刻的人,其中也不乏我们系统内部的一些职工;另一种就是个别政府领导只抓生产,不抓建设,忽视了动物卫生安全也是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种认为就是“换汤不换药”,有这样认识的人一般都是基层群众。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思想认识。首先我们要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立足实际,开拓思路,坚定建设好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信心,提高对建设好乡(镇)所历史意义的认识,我们自己决不能含糊;其次就是要通过加大行业宣传、打造行业品牌、创造优秀业绩和树立良好形象等措施,提高政府和社会对乡(镇)所建设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才能够统一到建设好乡(镇)所这一重要任务上来,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二)加强培训学习力度,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具有执法性质的综合机构,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尤为重要。根据调研统计,全市乡(镇)所共有编制305名,实际人员307名,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39.4%,专业比例为90%,乡(镇)所工作工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已成为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基层动物卫生工作水平的瓶颈。另外,我们在了解开展培训和学习工作情况时,问到是否参加培训学习了,大家都说参加了,当要求看看培训学习笔记时,却都拿不出来,这个现象反映了我们在培训和学习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扎实或是流于形式的一面。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力度抓好培训学习工作,要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建立经常性的学习制度,通过竞赛、比武、考核、定期组织理论学习等形式,切实激发职工学政策、学技术、学技术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从而全面提高乡(镇)所执法人员和辖区内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综合素质。

(三)选好带头人,提高基层动物卫生管理水平。俗话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所长的作用至关重要。乡镇所虽小,却承担着监督执法、技术服务等繁重的工作,没有一个能力强,素质过硬的队伍是无法实现既定的工作目标的。在队伍建设中,要着力培养一个好的所长。目前现任的所长队伍人员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曾任原乡(镇)畜牧兽医站站长的;另一类是重新聘任的;还有一类是聘任的县(市)区站(所)的骨干人员。这三类人员各有优势和不足:曾任原乡(镇)兽医站站站长的,工作重心主要以技术服务为主,虽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面对工作职能的增加,缺乏一定的实践;县(市)区的工作骨干聘任上的所长,虽在县(市)区接触过全面的工作,但缺少具体工作实施的能力和经验;新聘任的所长,虽然按要求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但即缺少实践也缺少经验。针对以上三类所长身上存在的不足,要想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带领一班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重点要把握两点:一是县(市)区动监局要注重平时对他们工作上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在制度建设上、在培训学习上下大功夫,加大力度,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另外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他们在实践中自我提高,主要措施有两个:一是压担子,就是对乡(镇)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每个乡(镇)所的实际,核算经济指标和任务指标,使每个所长以及每名职工和村防疫员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第二就是引进竞争机制,结合市、县两级的动物卫生管理工作的千分考核制度,结合“三好”所评比活动等,把乡(镇)所的全面建设工作纳入到考核中来,在考评中进行奖惩,表彰先进,推动后进,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

(四)加强行风建设,树立基层执法队伍新形象。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是具有执法职能的综合机构,组建和运行时间较短,在行风建设上存在着法律意识不强、执法不够规范等薄弱环节。因此,加强乡(镇)所行风建设工作事在必行。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制定并落实经常性的集体学习制度,拿出一定时间,系统学习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和行政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等相关知识,以促进执法人员不断提高执法水平、管理能力与服务效果;二是建立群众监督举报制度。涉及收费项目的,要依据标准张榜公示到村,同时监督举报电话公开上墙,随时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建立行风建设评比制度,将行风建设纳入到年终考核中,对秉公执法,为民办事的人员给予奖励,对执法违法,吃拿卡要、坑农害农的行为坚决予以严惩,从而树立乡(镇)动物卫生执法队伍的新形象。

(五)加强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提高村动物防疫员队伍素质。村级动物防疫员是基层防疫工作的基本单位,他们分布在乡(镇)的每个村落,是免疫工作的基础,村防疫员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市动物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影响着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最终将影响全市畜牧业发展方向。因此,作为防疫队伍建设的基础,村防疫员队伍建设更显示出他的重要性。

在加强村防疫员队伍建设中要重点抓好在三个关键环节:一是防疫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另外就是如何解决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待遇的问题,三是村防疫员和管理问题。结合实际,我们在工作中主要把握了以下三点:一是在聘用人员时严把“聘用”关口,确保聘用专业技术精湛、具有敬业精神的人员进入防疫员队伍;二是将村防疫员的劳动报酬切实纳入财政预算或从转移支付中列支,确保他们劳有所酬,老有所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村防疫员人心稳定,一心扑在防疫事业上。切实落实村防疫员5000元/年的工资报酬,做到资金即时到位,今年我们还将为村防疫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为防疫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并把村防疫员的保障问题作为一项长效机制来实施;三是加强村防疫员的管理。要重点抓好三个环节:首先要加强对村防疫员的业务指导,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其次是要与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搞好协调,将村防疫员的业绩与奖惩挂钩,对完成任务快、质量高、对工作负责的防疫员要及时通报,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胜任的村防疫员要及时解聘。三是要抓好村防疫员后备力量的培养,据统计全市50岁以上的村防疫员占总人数的29%,加之工作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乡(镇)所应将培训村防疫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提到意识日程上来。

综上所述,乡(镇)动物卫生监督所是整个动物卫生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石,夯实基础是作好动物卫生工作的关键,无论是提高素质还是队伍建设,每个环节都要抓细抓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提升动物卫生管理水平,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才能完成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的重任,才能实现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的目标。

第二篇:推进乡镇职能转变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推进乡镇职能转变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乡镇干部是执行党和国家在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最前沿的一支干部队伍。乡镇职能发挥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定,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小康建设的步伐。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和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农业税”的取消标志着“以农养政”时代的结束,中国从此步入“后农业税时代”。进入“后农业税时代”,乡镇政府原有的管制职能必然弱化,而服务职能必然要加强。乡镇所面临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也都发生了质的变化,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如何把乡镇的主要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如何优化组合人员,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上来,这是目前乡镇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在认真做好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在改进干部工作方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并做出了一些粗浅的探索和思考。

一、我国乡镇制度的建立及沿革。

古代的乡镇制度县以上主要体现为治权,乡以下则主要体现为法权,但今天不可实行“乡镇自治”或“乡公所”,因为中国传统的乡绅治理与近代市民社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中国“王权不下县政”的定律完全是出于经济成本和交通条件的限制。其次我国的乡镇体制改革经历了三个主要演变阶段。一是国家权力下移阶段:1949年到1958年;二是人民公社政社合一阶段:1958年到1982年;三是放权改革建乡工作阶段:1982年至今。从总体来看,在第一阶段中,乡镇政府的职能和体制设臵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强化;在第二阶段中,主要采取了社会生产动员式的社会运动模式;而在第三阶段中,则又出现了乡镇政府得到加强的趋势。我国乡镇体制改革过程中伴随着职能演变,乡镇职能定位是体制改革的重点。根据建国以来我国乡镇职能体制的变革可知,计划经济时代的乡镇体制,尽管当时发挥过积极作用并得以长期延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职能发挥越来越多地暴露出难以克服的体制弊端: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行政命令而忽视农民的权利;迷信政府的全知全能而忽视甚至排斥依靠和运用社会的力量;单纯追求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忽视农村的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片面追求对自然资源的经济索取而忽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社会强势群体关注过多而对农村弱势群体保护、保障不够等等。

二、当前乡镇工作面临的形势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取消征收农业税以后,乡镇工作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旧的工作机制已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干部思想观念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加之,法制社会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现行的乡镇工作方式方法已经退化淘汰,甚至有些做法和想法与法律相抵触。经济要发展,职能要转变,身份要转换,这些诸多的矛盾和问题急需我们去认真探索和思考。

三、乡镇工作面临的问题

“后农业税时代”简而言之就是免征农业税的时代,是相对征收农业税时代而言的。取消农业税对正在变革中的乡镇政府职能产生了一系列新的要求,首先表现为乡镇政府原有权力的弱化;其次是要求乡镇政府由控制型政府向市场经济下的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诚信政府转变:再次乡镇政府的管理职能也要从微观的、直接的控制,变为宏观的、间接的调控,这样,政府才能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依靠社会力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同时取消农业税也使乡镇职能潜在的缺陷和多年积累下来的矛盾由隐性转为显性。表现为:税费催收职能的终止使乡镇机构膨胀、人浮于事的矛盾凸现;乡镇机关财力不足、运转困难;乡镇政府的公共产品供应能力弱化。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归究起来主要是:对职能转变认识不足和行政化控制、压力型行政体制、财政危机和动力机制不健全等导致了乡镇政府主要从事管制职能,对上负责有余而对下负责不足难以实现其服务于民的职能。笔者认为,农业税的取消,乡镇政府代表国家向农民收钱的功能己不复存在,农民生活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使他们开始知道以各种方式进行利益表达和诉求,乡镇政府传统的管制功能应逐渐弱化,但是,我国还有9亿多农民生活在农村,农村正常秩序的维护、国家法律的宣传贯彻、交通水利设施的管理、农村公益事业的兴办都需要人牵头,村民自治的组织、计划生育的实施、民间纠纷的调解、发展规划的制定,这些靠单个农民乃至村级组织也是无力办到的,需要乡镇政府强化其服务职能。因此,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乡镇政府有存在的必要性。

总而言之,乡镇工作目前面临着三大课题:一是人往哪里去?二是钱从何处来?三是事该怎么干?围绕这三大突出问题,笔者认真开展调研,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人往那里去?

且不说村组干部,就乡镇机关干部而言,面临着机构要重设,岗位要重定、人员要重组、职能要重分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

1、机构设臵:

从现行乡镇行政机构设臵来看,严格地来讲乡镇行政没有机构设臵,只有按要求设臵了行政岗位,如:民政助理员、司法助理员等按行政职能设臵了岗位,没有独立的办事机构。从事业单位机构设臵来看,乡镇设臵有“七站八所”,既有乡镇直接管理的,又有双重管理的,存在的矛盾与问题较为突出。一是直接领导与双重领导的矛盾;二是机构设臵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的矛盾;三是职能作用与市场经济需求的矛盾。这些矛盾与问题是乡镇当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岗位确定:

过去,乡镇对工作岗位的概念是模糊的,总认为只要是乡镇的干部,什么工作都要干,尤其是驻村干部,所有工作一包到底,这便有了“万精油”干部的头衔,出现了“老王打狗,一齐下手”的工作模式,带来的是工作质量差,效率低,给一些有懒惰思想的干部有机可乘,工作中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长期以来,助长了“干和不干一个样”,“上不上班一个样”错误思想,也无法体现出每个干部的真正工作能力。

只有岗位的确定,职能才能发挥其效能,干部职责更为明确。从行政岗位确定来看,一是由于多年来乡镇实行干部包村工作机制,所以,对自己负责的岗位工作无法专一,专职工作变成了辅助工作;二是岗位的效能发挥不充分,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干部把90%的精力都放在了所包村的工作上,对本职工作投入精力少;三是个别岗位人员不够明确,换人随意性在,直接影响岗位职能的正常运转。

3、人员组合:

过去,乡镇干部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既要“催粮要款”,又要“刮宫引产”,长期以来,干部队伍无活力,工作效率不高,作风不实。人员重组是目前职能转变关键中的关键,也是最难的一件大事,要解决好“人”的问题,必须认真思考,慎重从事。科学合理的定位乡镇政府职能应该遵循和满足“权责统一、精简效能、协调规范、统筹兼顾”,按照国家深化行政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参考县市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充分考虑乡镇一级的现实,优化资源配臵,更新人员重组,才能与发展同步,才能体现出“为民”和作用和价值。目前,乡镇面临人员重组的突出问题为:一是税费改革后,经过深入调查后笔者认为,农民现在有三大需求:一要有钱;二要舒服;三要安宁。这三大需求应当是乡镇职能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的机构重设和人员重分的方向盘,更是检验改革成败的最终标准。这就是乡镇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根据,归根到底就是“为民”的需要。二是随着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不断扩大,乡镇旧的工作模式已经被打破,表面上反映出干部“无事可做”的现象,实质上是机构设臵和人员组合与农村经济发展需求出现了差距,甚至有些制约了发展。三是“人”的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岗位人员重叠显得日益突出,人力资源不能得到完全利用,干部才能得不到充分展示。

4、职能划分:

过去,乡镇工作主要是以“安排生产、催粮要款、结扎引产”为主,其结果是相当一部分乡镇干部没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目标。问题尤为突出,一是干部工作承担量不平衡,村级工作一切都由驻村干部一包到底,工作负担过重,从而导致驻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二是职能划分模糊,其效能发挥不够明显,人力资源出现浪费和闲臵。三是制约因素日益突出,经济要发展,职能要转变,旧的职能划分已经远远早跟不上形势的发展需要,有些职能已经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四是职能转变关键在于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也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农民“想的是致富,难的是技术,缺的是服务,靠的还是乡镇干部”,由此看出,干部的思想观念更新是职能转变的决定因素。

(二)钱从何处来?

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锐减,负担也由此加重,这便是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核心。财力是一切工作运行的基础,乡镇如何在免征农业税后增加财政收入,笔者曾读过一篇对贫困山区刘堡乡的财政收入析文章,刘堡乡面临的问题:一是自然条件差,农村经济发展环境落实,乡镇财政底子薄,发展缓慢,缺乏资金支撑,难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培植税源、培育市场、科技服务、引导发展生产、公共事业管理等方面有较大进展。二是免征农业税后,乡财税工作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何使乡财政转变职能,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这是问题的关键。三是开源节流,财政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是培植新的税源,增加财政收入,这就需要培养扶持一批经济项目做基础。

(三)事怎么干?

乡镇工作面对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事怎么干的问题。乡镇职能由管理型转向服务型,要把农民的事办好,就必须解决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干部思想观念更新的问题。凡事都要人来干,所以,干部思想观念的改变是关键。二是改变工作方法的问题。乡镇工作的内容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旧的工作机制已经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管理型的工作方法要向服务型的工作方法转变,建立相适应的工作机制。三是培养干部驾驭市场能力的问题。建设一支适应新的乡镇工作的复合性人才队伍,加强对农民的信息服务,解决“市场需要什么,农民就种(养)什么”的问题,优化人力资源配臵,充分发挥一技之长。

三、进一步推动乡镇转变职能,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一)改革机构设臵。转变乡镇职能,即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必须要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构作保证,必须调整乡镇机构设臵和运转形式,改变干部工作角色和方式方法,适应市场经济和人民群众的需要,按照“精简、便民、高效”的原则,着力构建为民服务的新机构。一是按需求设臵机构,乡镇应该打破过去干部驻村包组的“满堂滚”工作模式,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需求和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党建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综合管理、社会事务管理、主导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分类组建工作机构或服务机构,对过去设臵重复、职能交叉、越位错位的机构进行撤销;把业务工作相近、工作性质相似的机构进行合并;把业务单

一、工作量相对较少的机构进行挂靠,使乡镇机构形成职责清晰、目标明确、统一管理的新格局。二是按服务设臵机构,针对每个服务对象、性质和方式的不同,设臵社会事务、计划生育等服务机构,进一步细化职责,实行“对口”服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使干部把精力用在为群众服务上,把时间花在为农民增收上。三是按发展设臵机构,坚持把第一要务放在突出位臵,紧扣发展主题,围绕经济建设“搭台子”,变被动机械管理为主动服务,彻底改变过去“安排什么干什么”的工作方式,增强乡镇干部工作的主动性。

(二)优化人员组合。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是乡镇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重新调配人员,优化人力资源配臵。实行变工作岗位,不变干部身份;变工作职能,不变原职务职级;变分配方式,不变开支渠道。鼓励乡镇干部自担风险,带薪从事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或承建农科示范园;鼓励干部带薪从事民营经济,领办、创办企业;鼓励干部带薪到村担任正职。干部的“归口”,人才的“归类”,使干部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战斗力也明显增强。使干部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让乡镇工作形成内外一条心、上下一盘棋的良好局面。

(三)强化目标管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是工作机构有效运行的关键所在。规范机构设臵,进一步规范职权范围,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夯实任务,有力地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活力。建立健全工作督办检查制度,年终按照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增强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使乡镇干部形成明争暗赛、你追我赶、竞相迸发干工作、创事业的大好局面。

(四)完善考核机制。乡镇的内部考核,要实行权责统一、目标考核、效能管理。设臵考核机制,实行一项产业、一支服务队、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坚持从解决农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从过去单纯的数量考核转移到数量考核和质量效益考核并重上来,坚持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不以票数定格次。对引导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出积极贡献的干部,实行重奖,并与职务晋升、评优直接挂钩;对年终考核基本合格的干部实行诫勉谈话。同时,打破过去的平均主义,做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不一样,使干部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彻底消除过去干部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充分认识到落后就会受罚、不努力就会淘汰,增强干部工作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五)结合乡镇机构改革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突出抓好乡镇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党政“一把手”。加快对乡村干部的培养,提高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本领,对业务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的人员要逐步进行调整。

第三篇: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抛弃传统工作方式,面对着农民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我们必须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加强乡镇行政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依法行政。

一、加强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行政机构职能的转变,总的来说,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1、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趋势。乡镇人民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行政区域事务的体现,同时,乡镇人民政权又担负着多方面的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执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和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也担负着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延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任,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关系到九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职能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农村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才能从理论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2、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这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再加上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山东的白菜运往浙江,再也不用绳子挂起来。福建的芦荟也经常来到北方人的餐桌上,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迅速发展,广大城乡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基层工作者眼花缭乱。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和传统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了,这本来是极大的好事,但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却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给我们提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干什么,怎么干的严峻问题。

3、现阶段农村税费改革,使乡镇职能转变成为新形势下乡镇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乡镇工作向何处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双重作用如何体现出来,是一个严峻的难题。当然,我们没有理由把乡镇功能变化全部归之于农村税费改革,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是影响乡镇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过去,乡镇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催粮要款”、“刮宫引产”这些任务上。在当时的形势下,因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是压在乡镇肩上的一大重担。现在“三保”要继续,但乡镇工作有没有事,有多少事要干,农民群众对乡镇工作欢迎不欢迎,干群关系能否得到进一步改善,归根结底,都在于乡镇是否能够真正实行职能转变。

二、目前乡镇职能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我们后高山区,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上是原始农具,牛耕、人拉、人背、人耕司空见惯,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也基本上是“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期间兴建起来的,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上不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尽快改变,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有效管理。但是,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又面临着传统观念的制约和职能的弱化,以及乡镇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具体问题。

1、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的经济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的商品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信息闭塞。这些问题乡镇政府都难以解决。如农民种植什么样的良种适宜该地区生长,乡镇得依托县种子公司;用什么肥料、多少农膜得靠供销社;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得请农业局,根据以往的经验,出现农作物病虫害后,农业局还要调查、研究,最后才能开出方子,到这时,很多农作物都已经遭受了损失。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乡镇政府来解决,而实际上这恰好是乡镇政府的薄弱环节。养殖业、中药材等发展中,这种职能上的薄弱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假种子、假农药,打击有专门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是看得见却管不着。

在社会事务上,更存在着职能弱化问题。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应依法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都统管起来,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是我国政权体系实现统一领导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但是,随着部分行业财政上划和管理职能的脱钩,乡镇职能落空。特别是现阶段的农村、户籍管理靠公安,婚姻登记也上划了,这给乡镇政府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集镇建设上,要推进集镇建设,但集镇规划靠城建局,土地审批靠土管部门,同时还涉及公路、水保等单位,乡镇制定的措施稍有不慎便会落空。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群众意见大,认为政府监督不力。

2、没有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模式。农村税费取消了,许多乡镇干部认为肩上的担子轻了,究竟该怎样工作却浑然摸不着头脑。他们无法从传统的乡镇工作中解放出来,没有了“催粮要款”,少有了“刮宫引产”,只有听领导安排,推一下,动一下,有的甚至动都不会动。当前,在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尤其是逐步取消农业税,取消除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走?工作怎么干?工作上迷茫,甚至因此消极懈怠。一些乡镇干部“官本位”的观念还非常浓,不愿意放下架子直接面对农民,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干部认为,现在特产税取消了,乡镇政府的权力层层上划,而职责层层下压,应对部门层层加码的工作任务已是很不容易的了,直接面对群众服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不懂得如何去服务,整天只忙于转转、看看。许多干部包村,包的是村干部,只为村干部当好通讯员就算了事,搞产业宣传老一套,抓不出典型跟不上服务。

3、乡镇干部素质普遍低下。乡镇干部中退伍军人多,选举式干部多,顶招干部多。这“三多”干部占到乡镇干部总数的65%以上,许多干部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水平。同时,乡镇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部分干部,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只知道取消农村特产税,落实计划生育只讲一胎化,对政策的精髓,说不明道不白。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以“催粮要款”、“刮宫引产”为主的乡镇工作中,乡镇干部脱离专业工作,即使专业干部也不懂专业特长,很多农校毕业生不会指导农民修剪桑园,家住农村的干部不懂制茶,种烟技术。许多乡镇干部工作依靠村干部,能力上比村干部还低。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1、不断强化乡镇政权体制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实现乡镇政权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乡镇就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机构设置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整合人力资源,在精简事务性机构的同时,组建以产业服务为重心的服务机构,强化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职能。当前,我县走出了一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一般干部谋职锻炼”的用人机制,这既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干部作为的良好平台,乡镇职能转变要以此为契机,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确定等问题上要立足实际,合理设置机构,不墨守成规。同时,要为广大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加强对干部的继续教育,使乡镇干部更多更好地为农民增收服务。

2、转变工作机制,改变行为方式。乡镇工作的一贯做法是“领导包片、干部驻村”。村民自治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发展,农民已经不欢迎乡镇插手村级一般事务,因此,破除包揽一切的思想,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力量集中到各个产业发展的服务机构中去显得十分重要,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现阶段,一是要抓信息。农民得到的信息常常滞后,种什么、养什么,大多来源于干部动员,或是跟着别人干,总比市场的真实信息慢半晌,造成了种什么,多什么,卖不出去什么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乡镇政府和广大干部应当重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科技手段去收集信息,及时发布、传达给农民,减少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到哪里输出劳务的盲目性。二是要做好市场分析,解决“卖难”的问题。要多方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加强与外地客商的联系,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中介组织解决农民产品销售问题。三是要做好科技推广工作。科技是产业的支撑,不注重科技,产业就体现不出质量和效益,现在乡镇富余人员较多,可以尝试将部分分流人员派到大专院校或其它示范基地去学技术,还可以通过有偿服务和发展集体产业的办法,既可以分流富余人员,减轻财政压力,又可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带动农村发展。做好了这几方面的工作,农民就能见到实惠,乡镇政府的职能作用也显现了出来。

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乡镇职能转变,并非放弃管理职能,而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协调,靠服务来管理。一是要努力实现乡镇职能重心的转变,即由过去对乡镇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农业生产的全方位领导与管理转变为对其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与服务。二是健全政府机关,特别是“七站八所”等条块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并使其能严格依法办事,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扬基层民主,保证广大农民能够参与村民自治性组织的各项管理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能真正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民主权利。这就要求努力完善基层组织的规章制度,使人民的管理权、监督权能有法可依,以保护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这就要求乡镇政府切实履行农村经济工作的管理责任,运用政治的、法律的手段解决好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赢得群众对基层政府的信任和拥护。

第四篇: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抛弃传统工作方式,面对着农民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我们必须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加强乡镇行政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依法行政。

一、加强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行政机构职能的转变,总的来说,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1、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趋势。乡镇人民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行政区域事务的体现,同时,乡镇人民政权又担负着多方面的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执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和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也担负着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延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任,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关系到九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职能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农村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才能从理论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2、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这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再加上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山东的白菜运往浙江,再也不用绳子挂起来。福建的芦荟也经常来到北方人的餐桌上,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迅速发展,广大城乡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基层工作者眼花缭乱。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和传统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了,这本来是极大的好事,但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却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给我们提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干什么,怎么干的严峻问题。

3、现阶段农村税费改革,使乡镇职能转变成为新形势下乡镇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乡镇工作向何处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双重作用如何体现出来,是一个严峻的难题。当然,我们没有理由把乡镇功能变化全部归之于农村税费改革,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是影响乡镇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过去,乡镇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催粮要款”、“刮宫引产”这些任务上。在当时的形势下,因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是压在乡镇肩上的一大重担。现在“三保”要继续,但乡镇工作有没有事,有多少事要干,农民群众对乡镇工作欢迎不欢迎,干群关系能否得到进一步改善,归根结底,都在于乡镇是否能够真正实行职能转变。

二、目前乡镇职能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我们后高山区,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上是原始农具,牛耕、人拉、人背、人耕司空见惯,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也基本上是“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期间兴建起来的,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上不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尽快改变,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有效管理。但是,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又面临着传统观念的制约和职能的弱化,以及乡镇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具体问题。

1、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的经济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的商品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信息闭塞。这些问题乡镇政府都难以解决。如农民种植什么样的良种适宜该地区生长,乡镇得依托县种子公司;用什么肥料、多少农膜得靠供销社;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得请农业局,根据以往的经验,出现农作物病虫害后,农业局还要调查、研究,最后才能开出方子,到这时,很多农作物都已经遭受了损失。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乡镇政府来解决,而实际上这恰好是乡镇政府的薄弱环节。养殖业、中药材等发展中,这种职能上的薄弱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假种子、假农药,打击有专门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是看得见却管不着。

在社会事务上,更存在着职能弱化问题。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应依法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都统管起来,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是我国政权体系实现统一领导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但是,随着部分行业财政上划和管理职能的脱钩,乡镇职能落空。特别是现阶段的农村、户籍管理靠公安,婚姻登记也上划了,这给乡镇政府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集镇建设上,要推进集镇建设,但集镇规划靠城建局,土地审批靠土管部门,同时还涉及公路、水保等单位,乡镇制定的措施稍有不慎便会落空。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群众意见大,认为政府监督不力。

2、没有适应新情况的工作模式。农村税费取消了,许多乡镇干部认为肩上的担子轻了,究竟该怎样工作却浑然摸不着头脑。他们无法从传统的乡镇工作中解放出来,没有了“催粮要款”,少有了“刮宫引产”,只有听领导安排,推一下,动一下,有的甚至动都不会动。当前,在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尤其是逐步取消农业税,取消除烟叶税外的农业特产税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走?工作怎么干?工作上迷茫,甚至因此消极懈怠。一些乡镇干部“官本位”的观念还非常浓,不愿意放下架子直接面对农民,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有的干部认为,现在特产税取消了,乡镇政府的权力层层上划,而职责层层下压,应对部门层层加码的工作任务已是很不容易的了,直接面对群众服务就显得力不从心,不懂得如何去服务,整天只忙于转转、看看。许多干部包村,包的是村干部,只为村干部当好通讯员就算了事,搞产业宣传老一套,抓不出典型跟不上服务。

3、乡镇干部素质普遍低下。乡镇干部中退伍军人多,选举式干部多,顶招干部多。这“三多”干部占到乡镇干部总数的65%以上,许多干部不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不具备基本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水平。同时,乡镇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部分干部,宣讲中央一号文件只知道取消农村特产税,落实计划生育只讲一胎化,对政策的精髓,说不明道不白。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以“催粮要款”、“刮宫引产”为主的乡镇工作中,乡镇干部脱离专业工作,即使专业干部也不懂专业特长,很多农校毕业生不会指导农民修剪桑园,家住农村的干部不懂制茶,种烟技术。许多乡镇干部工作依靠村干部,能力上比村干部还低。

三、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

1、不断强化乡镇政权体制改革。转变乡镇政府职能,要实现乡镇政权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乡镇就由“抓事务,抓税收”向“抓产业、抓服务”上转移,机构设置也应向这个重心靠拢,整合人力资源,在精简事务性机构的同时,组建以产业服务为重心的服务机构,强化政府在促进农民增收上的职能。当前,我县走出了一条“领导干部能上能下,一般干部谋职锻炼”的用人机制,这既是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干部作为的良好平台,乡镇职能转变要以此为契机,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能确定等问题上要立足实际,合理设置机构,不墨守成规。同时,要为广大干部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加强对干部的继续教育,使乡镇干部更多更好地为农民增收服务。

2、转变工作机制,改变行为方式。乡镇工作的一贯做法是“领导包片、干部驻村”。村民自治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发展,农民已经不欢迎乡镇插手村级一般事务,因此,破除包揽一切的思想,按照专业化的要求把力量集中到各个产业发展的服务机构中去显得十分重要,要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农村经济的活力。现阶段,一是要抓信息。农民得到的信息常常滞后,种什么、养什么,大多来源于干部动员,或是跟着别人干,总比市场的真实信息慢半晌,造成了种什么,多什么,卖不出去什么的恶性循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就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乡镇政府和广大干部应当重视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科技手段去收集信息,及时发布、传达给农民,减少农民种什么、养什么,到哪里输出劳务的盲目性。二是要做好市场分析,解决“卖难”的问题。要多方考察,了解市场行情,加强与外地客商的联系,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同时,还可以通过发展中介组织解决农民产品销售问题。三是要做好科技推广工作。科技是产业的支撑,不注重科技,产业就体现不出质量和效益,现在乡镇富余人员较多,可以尝试将部分分流人员派到大专院校或其它示范基地去学技术,还可以通过有偿服务和发展集体产业的办法,既可以分流富余人员,减轻财政压力,又可激发农村经

第五篇:浅谈乡镇职能转变

乡镇政府,是农村基层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国家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面对经过税费改革之后,曾经将“催粮要款”作为“主业”的乡镇,面对着抛弃传统工作方式,面对着农民奔小康需求日渐提高的现实,我们必须从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高度出发,推进乡镇职能转变,加强乡镇行政的制度化建设,努力实现依法行政。

一、加强乡镇职能转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乡镇行政机构职能的转变,总的来说,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1、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我国基层政权建设的必然趋势。乡镇人民政权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权体系的重要内容。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乡镇人民政权,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本行政区域事务的体现,同时,乡镇人民政权又担负着多方面的职能,其中最主要的是执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事业和财政、民政、治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也担负着发展基层社会主义民主,保障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乡镇政权是我国政权体系的基础,是我国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延伸,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担负着重任,它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农村的执行,关系到九亿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政治权利与自由的保障,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职能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农村各项工作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才能从理论上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提供解决的对策。

2、加强乡镇职能转变,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废除了人民公社,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体制,这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自主权,再加上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放开,山东的白菜运往浙江,再也不用绳子挂起来。福建的芦荟也经常来到北方人的餐桌上,农村经济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迅速发展,广大城乡农民得到了明显实惠,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农村经济的发展,让农村基层工作者眼花缭乱。农副产品的商品化和传统农业的多元化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形成了,这本来是极大的好事,但对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却是一个极大的冲击,给我们提出了新形势下我们干什么,怎么干的严峻问题。

3、现阶段农村税费改革,使乡镇职能转变成为新形势下乡镇的必由之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乡镇工作向何处去,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双重作用如何体现出来,是一个严峻的难题。当然,我们没有理由把乡镇功能变化全部归之于农村税费改革,但不可否认它的确是影响乡镇职能发挥的重要原因。过去,乡镇百分之八九十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催粮要款”、“刮宫引产”这些任务上。在当时的形势下,因为“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是压在乡镇肩上的一大重担。现在“三保”要继续,但乡镇工作有没有事,有多少事要干,农民群众对乡镇工作欢迎不欢迎,干群关系能否得到进一步改善,归根结底,都在于乡镇是否能够真正实行职能转变。

二、目前乡镇职能存在的问题和现状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生产水平低下,特别是我们后高山区,农业生产工具基本上是原始农具,牛耕、人拉、人背、人耕司空见惯,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也基本上是“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期间兴建起来的,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很难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同时,农业布局、结构不合理规模上不去,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要想尽快改变,离不开乡镇政府的有效管理。但是,现阶段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又面临着传统观念的制约和职能的弱化,以及乡镇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具体问题。

1、乡镇职权职能的弱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自下而上和一切生产的历史起点和先决条件。全面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努力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的关键。但是,现阶段的乡镇却不能完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取得了明显的直接的经济利益,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产品的商品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短缺,技术滞后,信息闭塞。这些问题乡镇政府都难以解决。如农民种植什么样的良种适宜该地区生长,乡镇得依托县种子公司;用什么肥料、多少农膜得靠供销社;农作物发生病虫害,得请农业局,根据以往的经验,出现农作物病虫害后,农业局还要调查、研究,最后才能开出方子,到这时,很多农作物都已经遭受了损失。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乡镇政府来解决,而实际上这恰好是乡镇政府的薄弱环节。养殖业、中药材等发展中,这种职能上的薄弱环节表现得尤为突出。假种子、假农药,打击有专门职能部门,乡镇政府是看得见却管不着。

在社会事务上,更存在着职能弱化问题。乡镇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应依法将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各项社会事务都统管起来,这是法律赋予乡镇的重要职责,是我国政权体系实现统一领导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要求,但是,随着部分行业财政上划和管理职能的脱钩,乡镇职能落空。特别是现阶段的农村、户籍管理靠公安,婚姻登记也上划了,这给乡镇政府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集镇建设上,要推进集镇建设,但集镇规划靠城建局,土地审批靠土管部门,同时还涉及公路、水保等单位,乡镇制定的措施稍有不慎便会落空。同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人浮于事,群众意见大,认为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