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
----理论与应用
一、前言
(一)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二)国内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
(三)新世纪,我国企业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挑战
1、全球化的挑战
2、新技术的挑战
3、成本抑制的挑战
4、变化管理的挑战
5、新管理概念与管理方法的挑战
(四)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更加重视制度创新、观念创新
2.重组人力资源流程,加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3.重视培训开发,塑造“学习型”组织
4.推进第四代时间管理
5.运用双满意理论
6.加强企业文化管理
二、人力资源及相关概念
(一)资源和人力资源
(二)资本和人力资本
(三)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
(四)人力资源的性质
(五)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三、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本质
(二)管理的目标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目标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人性假设理论
1.X理论
2.Y理论
3.超Y理论
4.经济人假设
5.社会人假设
6.自我实现人假设
7.复杂人假设
(二)激励理论
1.激励的基本过程
2.需求层次论
3.ERG理论
4.双因素理论
5.成就激励理论
6.期望理论
7.公平理论
8.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五、新经济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一)新经济时代的组织与员工
1.新经济的含义
2.新经济的特征
3.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组织模式
(二)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1.新经济产生了虚拟企业
2.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挑战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推荐书籍:《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张一弛编著思考题:
1.你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国模式应该如何?
2.“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 北京大学出版社
论文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 艺术类学生组织 应用
论文摘 要: 艺术类学生由于在思维、个性、学习过程和方法、组织开展活动类型等方面与其它专业学生存在差异,其学生组织建立建设要充分兼顾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本文通过对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分析,探讨其在艺术类学生组织建设中的应用。
学生组织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和团组织指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它面向全体学生,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在维护学校利益、推动学校发展的同时,也充分表达和维护广大学生的具体利益;它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重要平台,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是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加强学生组织的建设,引导其健康发展,一方面可使学生从中锻炼自我、成长成才,另一方面可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高校通过学生组织这个“桥梁”实施文化育人具有深远意义。
艺术类学生由于在思维、个性、学习过程和方法、组织开展活动类型等方面与其他专业学生存在差异,其学生组织建设既要考虑一般学生组织建设的共性,又要充分兼顾艺术类学生的特点。笔者通过对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分析,探讨其在艺术类学生组织建设中的应用。
一、艺术类学生的特点
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思想活跃、个性鲜明、创造力强却自由散漫。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特质,思维敏锐活跃,富有创新精神,是大学生中最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强调个性,自我意识明显高于非艺术类学生,追求与众不同,包括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都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和爱好进行,且不太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有强烈的创作欲望及较高的创作能力,而其创作过程和方式往往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点。由于受授课方式、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自身缺乏自律性,艺术类学生普遍存在着纪律观念淡薄、生活习惯懒散、基础学习松懈等现象。他们向往所谓的绝对自由,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应用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有几个基本特点:①人本特征。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人本取向,始终贯彻组织成员是组织最宝贵财富的主题,强调对人的关心,把人真正作为资源加以保护、利用和开发。②双赢性与互惠性。人力资源管理采取互惠取向,强调管理应该是获取组织的绩效和成员的满意感与成长的双重结果;强调组织和成员之间的“共同利益”,并重视发掘组织成员更大的主动性和责任感。③战略性与全面性。人力资源管理以组织成员为基础,是在组织最高层进行的一种决策性、战略性管理,是对全部人员的全面活动和招聘、任用、培训、发展的全过程的管理。④系统性和整体性。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系统性,兼顾组织的技术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强调运作的整体性,一方面是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之间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是与组织中的其他战略相配合,支持整个组织的战略和管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就是要保证组织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最大限度地开发和管理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维护和激励组织的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在艺术类学生组织建设中,针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和学生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从学生会人员及工作安排、成员招聘、学生干部培训、激励和工作考核等方面加强艺术类学生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艺术类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实现学生组织目标的同时,也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价值。
1.加强学生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战略性”的集中体现。而人力资源规划是以工作分析与评价为基础的。对学生组织建设而言,加强组织工作的分析和评价,开展人
力资源规划是学生会组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会由各个不同的部门组成,需要确定每个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制定学生会干部及各成员的工作职责、工作量和任职资格。如在学生会制定学生干部职务说明书,可以明确学生干部承担的职务,所要履行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完成这些工作任务的标准,以及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品质。一方面人力资源规划可为学生会成员的培训、晋升、人员调整、绩效考核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依据,是学生会人事决策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人力资源规划对调动学生会成员的积极性也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力资源规划有效进行的条件下,学生会成员才能明确自己承担工作的方向,从而积极争取相关的管理职位。同时也可以调动组织外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踊跃加入到学生组织工作中来。在学生组织中开展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引导学生会成员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有利于其职业生涯发展。
2.建立健全的学生组织招聘机制
规范人员招聘流程,健全人才选用机制,满足组织持续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对招聘管理的要求。
艺术类学生组织成员的招聘要采取多样、灵活的方式。首先要规范招聘流程,使其制度化。如采取自愿报名、多方了解、公开竞聘、择优录用、试用考察的办法。自愿报名,就是在对学生会各部门工作内容进行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让大家自由申报,充分尊重大家的个人意愿,这样的学生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工作积极性也会比较高;多方了解,就是要充分研究学生的个人档案信息和申报材料,综合个人态度、工作经历、个人性格、同学的评价等多方面条件,确定面试的候选人;公开竞聘,就是要为候选学生创造一个公开、公平、透明的面试环境,充分展示应聘者的长处和特点。由于艺术类学生组织的工作经常会与其专业能力相关,对于公开竞聘的方式应根据岗位特点进行合理设计,将竞聘活动与展示个人才华相结合,充分体现艺术类学生的特色;择优录用,根据公开竞聘的表现和个人情况,综合各方面的意见,确定学生会的录取人员情况;试用考察,对录取的学生会成员进行一段时间的考察,在工作实践中观察其是否具备一定的工作能力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艺术类学生由于其自身的专业和性格特点,一开始对学生组织内从事的活动组织、策划等工作可能会报有非常高的热情和积极性,但在实际工作一段时间后,随着热情的消退,常规工作内容也比较枯燥,有些学生不太愿意继续受到组织的束缚或在纪律方面难以达到组织的要求。试用环节给学生一个充分了解学生组织的过程,也是指导老师观察学生工作态度的过程,在了解的过程中进行双向选择。
3.注重学生干部培训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十分注重对员工技能的培训,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以达到组织与员工共同发展的目的。
在学生组织建设中,经招聘选拔出的学生干部,虽然工作热情很高,愿意为广大学生服务,但是缺乏经验,加上多数自身为独身子女的一些特质,一开始很难胜任工作。因此,对新的学生干部要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了解学生会各部门的工作,培养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明确自己在学生会所处的地位和今后要努力的方向。在培训的过程中,培训需求的确定也要以学生干部职务说明书对业务知识、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的要求为依据,简单地说,将组织成员的现实情况和这些要求进行比较,两者的差距就是要培训的内容。艺术类的学生创造性强,而且艺术类院系开展的很多活动都与专业技能相关,因此对学生干部的培训不能把一些工作方法定得太死,关键是要明确需要完成的工作目标,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发挥自身的长处。
4.规范考核制度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考核制度是以企业价值创造为核心,使业绩透明化和管理系统化,把经营业绩与企业、部门和个人的回报相结合,保证企业整体战略目标得以层层分解和贯彻。学生组织中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应以学生会工作业绩为主要核心,学生会工作业绩主要体现在学生会组织的活动在各级活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在本院系开展活动的多样性,调动学生参
与活动积极性能力,加强学生生活、学习管理等多方面。对艺术类学生组织的考核,一方面要考核开展活动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要考核学生会在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加强文化基础课学习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对学生组织和学生干部的考核要做到透明化,进行公开述职,根据职责范围及管理目标的分解进行全体成员打分,结合指导教师的意见进行综合评定。
5.制定激励机制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通过加强薪酬管理,把员工个人业绩和团队业绩有效地结合起来,共同分享企业发展所带来的收益,激发员工的活力,建立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的机制,最终推进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实现。
在学生组织建设中,同样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把学生干部个人的业绩与组织业绩联系在一起,增强其集体荣誉感。激励机制包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两个方面。对工作积极性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取得成绩的学生要实行物质奖励制度,具体办法可结合艺术类学生的偏好来制定。艺术类的学生由于个性鲜明、创造性强但组织纪律性不强等特点,在工作中要多鼓励少批评,积极引导。既要求有一定的组织纪律性,又不能因此而按部就班,失去活力和创造性,敢于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开展工作,但也不能袖手旁观,及时了解他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补充不足,控制活动的进展和主要环节,对工作中存在的失误的学生干部也不能一味批评,而是要让其明白今后如何避免失误,使其工作能力在失误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要帮助学生在学生组织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增强各方面的能力,实现自我价值,树立工作的成就感。
6.加强学生职业生涯管理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实现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需求之间的平衡,最大限度地发掘企业现有人才,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使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
学生组织建设应充分发掘艺术类学生在专业方面的潜力,在组织活动中充分展示他们的个人才华,并积极引导其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靠拢,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生组织的锻炼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结语
艺术类学生组织的建设需要以艺术类学生的特点为基础而开展,采用以人为本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把艺术类的学生作为组织最宝贵的财富来保护、使用和开发,在组织管理方式上,充分尊重艺术类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把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学生组织的发展相结合,这样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生的创造性优势和专业优势,建立具有创造精神的组织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欣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用.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11).[2]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6-1.[3]严荣华,樊敏.艺术类专业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科技促进发展,2024,(8).[4]汪朝晖.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与管理工作研究.株洲工学院学报,2024,(1).
学《人力资源管理》有感
随着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是否注重人才管理,已成为衡量该企业管理是否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如何把人才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发展纲要结合起来是人力资源的核心。
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着一个企业的命运。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是多样性、多层性的,除技术人才外,还有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公关人才等等。企业不仅需要高层的管理者,也需要生产第一线的员工;既需要高级工程师,也需要技能娴熟的工人。应该说,一切具有可为企业发展所用的特殊技能或才干的人都是企业的人才。
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把每个人的才能发挥出来,还要能把整个团队协作力量发挥出来,更是要让每个人都能把心凝在这个企业里。如何进行人力资源整合不仅需要企业有个合适的管理目标与管理制度,还需要强有力的领导者与执行者。除了制度(包括人才选拔机制等),还需要有效的激励制度,做好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领导与领导之间的沟通,方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进而企业才能很好的发展下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我的理解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让1+1>2,从经济学角度考虑就是要达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当然,一个企业光能给人提供发挥的平台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平台能让员工更好地学习,因为企业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才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的需要是逐渐提升的。企业的人才的培育是特别重要的,对人才的培育不能一视同仁,要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差别化的培育。
因此上说,人力资源管理还是一门艺术。只有你了解了一个人以后,你才能对他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对待,这不仅需要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知识,还需要生理学等专业知识的支撑。
因此学了《人力资源管理》这门课程后,我感觉到人才对于社会的发展特别重要,也感觉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关键要看自己能不能把自己的舞台找出来并且能好好利用。我也学到了一些用人之道,以后和别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时候我会注意利用我在这门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的,希望人力资源管理能深入每个人的心。如果有一天我拥有自己的企业,我一定要好好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感染这个社会。
经济09 沈志龙 2009165102
人力资源管理的常用经典理论
一、需求层次论
该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受尊重、自我实现五种类型,等级越低者越容易获得满足,等级越高者则获得满足的比例较小。这就促进了企业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深化,迫使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考虑如何更好地从心理上去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要,从文化上对员工加以调控和引导,帮助他们实现各自的愿望,使他们不仅感到自己是一个被管理者,同时也能够在安全感、感情归属、受尊敬、自我实现等方面,都能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期望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关系式是:激发力量(F)=效价(V)×期值(E)。激发力量(F)是指动机的强度,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的潜力的强度,它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人们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种结果偏爱的强度,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的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三、双因素理论
该理论认为,影响人的工作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另一种是激励因素,其理论根据是:第一,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就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第二,不具备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强烈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一定会调动强烈的积极性;第三,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核心的,主要是在职工进行工作时发生的。
四、公平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其相对值。即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这个比率作比较,若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情绪高昂;若个人的比率小于他人的比率,就会感到不公平,从而情绪低落,怨气横生。这种比较,还包括与本人历史上的比率作比较。
五、人际关系理论
该理论提出了与传统管理四种不同的观点:
第一,传统管理都是以事为中心,该理论“以人为中心,在鼓励人的积极性上下功夫”;
第二,传统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金钱的需要以外,还有社会和心理学等方面的需要;
第三,传统管理认为生产率单纯地受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的制约,“人际关系理论”则证明:生产率的上升和下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工的态度,即“士气”;
第四,传统管理只注意“组织”对职工积极性的影响,“人际关系理论”认为,非组织因素也会影响职工的情感和积极性。
六、挫折理论
该理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阻碍个体动机性活动的情况,二是个体遭受阻碍后所引起的心理状态。就是说,当个体从事有目标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阻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形成挫折的原因有自然的和社会的,前者如生老病死,天灾人祸等,后者如政治、经济、宗教、工作家庭及风俗习惯等。
七、权变理论
该理论认为,参加组织的人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胜任感,管理者要让不同的人实现各自的胜任感,组织形式和领导方式应同管理对象相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应进行多变量的分析,要根据工作性质、工作目标、职工素质等方面的不同情况去考虑问题,而不应采取千篇一律的方式,个人的胜任感是可变的,当一个目标达到以后,应继续激发职工的胜任感,使之为达到新的、更高的目标而努力。
八、影响决定论
该理论认为,管理者的作用是通过影响来实现的,有影响力的管理者才是一个单位的真正领导者,所谓影响力的大小,是就双边影响之差异而言的,以个人来说,如果影响是顺差,即存在影响的净流出,他在群体中就充当着领导者,如果影响是逆差,他就是只能成为被领导者或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者。
九、双因模式论
该理论认为,管理者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又有两个,一个是以工作为中心的主动结构,另一个是以人际关系为中心的体贴,前一种因素指管理者划定他与工作群体的关系,建立定义清楚的组织模式,以及意见交流方式和工作程序,后一种因素指存在于领导者与下层之间的友谊,互相依赖和互相体帖的关系,二者各有长短,它们不是排斥的,而是可以结合统一起来的。
十、强化理论
强化,改造,操作和学习是构成该理论的主要环节。所谓强化,是指通过刺激使某种行为加强或抑制,所谓改造,是说人的行为是可以改造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使行为中的某些因素加强,某些因素削弱,于是人的行为也就得到了改造,所谓操作,是指对正负强化都不起作用的一类行为的控制引导,所谓学习,就是对可控行为的改造,即通过强化实践,使人的行为方式得到某种永久性的改变。
人力资源管理考试提纲
一、名词解释
1、人力资源:可以是一个社会在一定范围内为社会创造物质好精神财富、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体力劳动好智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称。
2、人力资源管理:一个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维护、激励、运用与发展的全部管理过程与活动。
3、人力资源规划:(广)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狭)指对有可能的人员需求、供给情况做出预测,并据此储备或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
4、职务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基础职能,它是一种应用系统的方法,收集、分析、确定组织中职位的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业绩标准、人员要求等基本因素的过程。
5、人力资源培训:是指通过教育、培养和训练,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并改善员工的价值观、工作态度与行为方式,使他们能在自己现在或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胜任或称职,从而实现组织预期的目的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连续上网工作过程或管理手段。
6、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企业通过培训及其他工作,改进员工能力和企业业绩的一种计划的、连续性的工作。
职业生涯管理:死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确定双方能够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并通过培训、工作轮换、丰富工作经验等一系列措施,逐步实现员工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7、绩效:指某一组织或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工作所表现出的工作行为和取得的工作结果。
8、劳动合同:亦称劳动契约,它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二、选择题
1、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能动性、两重性、时效性、再生性、社会性
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获取、保持、开发、报偿
3、内容型激励理论:需要层次论、ERG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激励论
4、过程型激励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5、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人力资源业务规划(补充规划、晋升规划、培养开发规划、配备规划、工资规划、员工生涯规划)
6、外部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好失业预测、当地劳动力的供求状况、行业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
7、内容人力资源的供给预测:人员核查法、人员代替法、马尔可夫分析法
8、职务分析的基本术语:工作要素、任务、职责细分、职责、权限、职位、职务、职位分类
9、定性的职务分析方法:工作实践法、直接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典型事例法、工作日志法
10、职务说明书的基本内容:职务描述(工作标识、工作概要、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工作权限、业绩标准、工作联系、工作压力因素和环境)任职资格
员工招聘的途径: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招聘(晋升、职务调动、工作轮换、内部人员再聘用)、组织外部的人力资源招聘(广告媒体、大中专院校、人才招聘会和交易会、举办专题招聘会及宣传活动、互联网、电话拜访、寻求员工与朋友的帮助、利用中介代理机构---猎头公司、随即求职者)
11、安排面试方式变化:变化应聘人接受面试的次数、变化面试的形态
12、面试方式:个人面试、小组面试、结构性面试
13、面试常见的问题:封闭式问题、开放式问题、14、培训方法:讲授法、影视法、研讨会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商业游戏法、探险性培训法、个别指导法、工作轮换法、网上培训法、虚拟培训法
15、培训需求分析类型: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
16、培训评估的基本标准:反应、学习热情、行为表现、结果
17: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与需求:早期职业生涯、中期职业生涯、后期职业生涯
18: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自我剖析、职业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目标设定、目标实现策略
19:绩效的影响因素:多因性、多维性、动态性
20、考评者的选择:员工的直接上司、员工的同事、员工的下级职员、员工的自我考评、客户的评价、外界人士专家或顾问
21、绩效考评的方法:主观评价(排队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步法)客观评价(关键事件法、行为对照表法、等级鉴定法、行为锚定法、行为观察法)工作成果考评法
22、薪酬的构成: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福利、股权
23、薪酬管理的内容:影响薪酬水平的外部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市场竞争因素、地区工资水平及物价水平、产品的市场竞争)影响薪酬水平的内部因素(战略与发展阶段因素、企业经营状况与盈利能力、企业管理理念与企业文化、工会的作用、价值因素
24、薪酬体系的分类:以年资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以职位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以技能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以能力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以绩效为基础的薪酬体系
25、薪酬构成:基本工资、奖励工资、津贴、福利和服务、可变薪酬、26、薪酬支付形式:计时工资、计件工资
27、职位评价的主要步骤:确定评价的目的、度额定评价方案、选择评价方法、实施职位评价
28、选择评价方法:排序法、归类法、点数法、要素比较法
29、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30、人员招聘的方法:名族中心法、多中心法、地区中心法、全球中心法
三、判断题
1、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
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保持人员状况相对的稳定
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企业降低人力成本
人力资源规划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活动提供依据
2、面试的类型:个人面试、小组面试、结构性面试
3、培训需求的三种类型: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
4、薪酬:指雇员作为顾雍关系中的一方所得到的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之和。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米尔科维奇更多地把薪酬看作是雇主之间的一种价值交换
5、社会保障的内容:稳定功能、调解功能、补偿功能、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功能
6、劳动争议处理方式:劳动争议基层调解、劳动争议仲裁、劳动诉讼
四、简答题
1、人事管理与HRM的区别 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 对人的认识不同 基本职能不同
管理观念:视员工为成本负担
视员工为第一资源 管理模式:以事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管理目的:保障组织短期目标实现
组织和员工利益的共同实现 管理地位:事务性、实际操作性、执行层
战略性、决策层
管理活动:被动反应型、重使用、轻开发
主动开发型、重培训开发 管理方式:命令式、控制式
强调民主、参与 管理导向:结果
过程
部门性质:单纯的成本中心、非生产效益部门
生产效益部门
2、内部和外部的招聘来源渠道
1)组织内部的人力资源招聘(晋升、职务调动、工作轮换、内部人员再聘用)、2)组织外部的人力资源招聘(广告媒体、大中专院校、人才招聘会和交易会、举办专题招聘会及宣传活动、互联网、电话拜访、寻求员工与朋友的帮助、利用中介代理机构---猎头公司、随即求职者)
3面试的类型有哪些?面试中常见的误差? 面试方式:个人面试、小组面试、结构性面试 面试中常见的误差:第一印象、晕轮效应、面试官支配和诱导 个人的好恶及偏见 相对标准的作用
4、新员工引导内容
1)使新进员工成为正式成员的信息 2)有助于员工了解企业体制的信息 3)建立员工归属感的信息 4)公司的历史和经营哲学信息 5)公司的目标信息
6)使员工熟悉自己岗位职责的信息
5、绩效考评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绩效考评是绩效管理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绩效考核可以为组织绩效管理的改善提供资料,帮助组织不断提高绩效管理的水平和有效性,使绩效管理真正帮助管理者改善管理水平,帮助员工提高绩效能力,帮助组织获得理想的绩效水平。绩效管理以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衡量的参照,通过与标准的比较,寻找之间的差距,提出改进的方案,并推动方案的实施。区别:
1)绩效管理包括制定绩效计划、动态持续的绩效沟通、绩效考评、绩效反馈与改进,绩效考评结果的应用,是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过程;而绩效考评只是这个管理过程中的局部环节和手段。
2)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贯穿于日常工作,循环往复进行;而绩效考评是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只出现在特定时期。3)绩效管理具有前瞻性,能帮助组织和管理者前瞻性地看待问题,有效规划组织和员工的未来发展;而绩效考评则是回顾过去的一个阶段的成果,不具备前瞻性。
4)绩效管理以动态持续的绩效沟通为核心,注重双向的交流、沟通、监督、评价;而绩效考评只注重事后的评价 5)绩效管理根据预期目标,评价绩效结果,提出改善方案,侧重日常绩效的提高;而绩效考评则只比较预期的目标,注重进行绩效结果的评价 6)绩效管理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发展需要,为员工能力开发及教育培训提供各种指导,注重个人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而绩效考评只注重员工的考评成绩。7)绩效管理能建立绩效管理人员与员工之间的绩效合作伙伴关系,而绩效考评则使绩效管理人员与员工站到了对立的两面,距离越来越远,制造紧张的气氛和关系。
6、绩效考评面谈情况的处理
1)对优秀下级(一是要鼓励下级的上进心,帮助他制定好个人发展计划,二、不要急着许愿,答应何时提拔或给予何种特殊奖励之类)2)与前几次考评相比未有明显进步的下级,考评者应当开诚布公,与他讨论是否现职不太适合他,是否换个岗位等问题,要让他意识到自己有哪些不足。
3)年龄大的、工龄长的下级,对这种下级一定要特别慎重。要尊重,要肯定他们过去的贡献,为他们出主意
4)过分雄心勃勃的下级,要说明努力进步自会水到渠成的道理
5)对沉默内向的下级,对他们只有耐心启发,用提出非训导性的问题或征询意见的方式,促使其做出反应。
6)对爱发火的下级,首先要耐心地听他发表意见,尽量不马上跟他争辩和反驳,然后与他共同分析原因,冷静地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来。
7、劳动合同的内容
1)法定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
2)约定条款(试用期条款、保密条款和禁止同业竞争条款、第二职业条款、违约金和赔偿金条款)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