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
职业工作总结 半年工作总结 年终工作总结 学校工作总结 公司工作总结 销售工作总结 医院工作总结 社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报告
优秀作文
英文作文 满分作文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300字作文 400字作文 500字作文 600字作文 800字作文 读后感 观后感 日记 书信
合同协议
服务合同 IT行业合同 医疗医药合同 涉外合同 教育合同 婚姻家庭合同 银行信托合同 担保合同 买卖合同 借款合同 租赁合同 承揽合同 运输合同 经营合同 劳动合同 委托合同 房地产商投资合同 招标合同 赠与合同 合同样本 技术合同 保险合同 用工合同 合作协议 租房合同 购销合同 装修合同 销售合同 购房合同 采购合同 供货合同 劳务合同 承包合同 聘用合同 转让合同 代理合同 广告合同 加工合同 集体合同 加盟合同 合同书 知识产权合同 商标专利合同 建筑工程合同 施工合同 其它合同 证券合同
求职文档
个人简历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辞职报告 工作计划 入职转正 简历模板
党团工作
行政公文范文 机关行政公文 党团工作计划 入团申请书 入党申请书 入党思想汇报 转正申请书 自我鉴定 心得体会
毕业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文学论文 艺术论文 哲学论文 历史论文 法律论文 理工论文 计算机论文 医学论文 教育论文 其他论文
实用范文
演讲稿 礼仪范文 致辞 闭幕词 祝福短信 开幕词 祝酒词 婚礼大全 赠言大全 日常祝福语 问候语 生日祝福 结婚祝福语 其它礼仪 检讨书 心得体会 策划书 主持词 邀请函 口号 诗句大全 成语故事 名人名言 笑话 谚语 其它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学资源 企业文化 应用文书 自查报告 整改措施
范文大全
一号文库 二号文库 三号文库 四号文库 五号文库 六号文库 七号文库 八号文库 九号文库 十号文库
文库大全
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最新文章

第一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一、国家体育场的产品属性:

1、国家体育场是准公共产品;

2、所谓的准公共产品,是指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具有较大的外部效益的产品;它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的公共产品。

3、国家体育场是由政府和企业等共同投资建设的,它所提供的产品不是完全无偿的,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但是它是具有较大外部效应的产品,所以它是准公共产品。

二、国家体育场的运营模式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怎样的关系?

1、国家体育场的运营模式是市场模式。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指在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供给过程中,承担主体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方式。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是一种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它的特点就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鸟巢的建设是是以市场为基础,在政府的主导和统筹下,由多元主体共同合作建设的,鸟巢建设的资金是由政府统筹,出一部分资金,其余由国内以及国外企业共同投资建设的,并且在建成后,它的运作也是以市场为主,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尤其是它的门票价格设置上更能说明这一点。

2、国家体育场的市场运营模式说明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以市场为基础,政府主导和统筹,共同提供公共事业产品。

三、鸟巢票价凸显了什么问题?

1、鸟巢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是由市场来提供的;公共事业产品的市场提供,是指主要由市场提供生产公共产品单位的经费,并且提供者往往会通过收费来收回成本。这一产品的提供单位自负盈亏,实行企业化经营,它是按照竞争的方式来进行的,但是总体上是在政府的管制下进行的。

2、鸟巢的建设资金就是由政府和企业、社会等共同投资的,在建成以后,收取门票也是企业为了收回成本,赚取利润而采取的一种措施,鸟巢门票一直过高,一方面说明鸟巢的投资巨大,成本高;另一方面说明政府的统筹管理还不够完善。政府应该进一步完善规则,加强统筹管理,使人们都能够享受到公共产品带来的优越性。

3、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加强法制化和规范化。法制化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对公共事业实施管理;规范化就是指公共事业管理部门要在法律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制定一系列关于公共事业管理的规章、制度,以确保管理的科学性、合法性、公正性和可行性的活动。只有这样,公共产品的效益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人们才能得到更大的实惠;

4、完全的市场经济是不完善的,只有在政府的监督下的市场经济,才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必要的时候,政府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

第二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复习笔记

答:中国的公共事业,是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公共需求和公共问题不断增长和变化所促成的传统事业内涵和范围的扩大和公共性的凸显或工总公共性的觉醒而形成的,因而公共事业又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概念。(辨析)

现代社会的公共需要主要分为如下六个方面:第一,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公共需要。第二,维护经济秩序的市场交易秩序的公共需要。第三,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设施与公共管理的公共需要。第四,建立社会保障与救济体系,辅助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共需要。第五,公共资源与公共财产管理的公共需要。第六,在生活水平进入发达状态后,公众对人权、自由等公民权利的公共需要。

社会公共事务: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那些社会事务。

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判断)

公共事务的类别与层次

答:公共事务可以相应的分为社会政治事务、社会经济事务和狭义的社会事务三个类别。公共事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大概念,即公共部门管理的所有事物;第二个层面是中概念,即除经济事务外,公共部门管理的其他事务。第三个层面是小概念,即狭义的社会事务。

公共事业: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而正在形成、发展的社会全体公众的事业,是面向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关系到社会全体公众基本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亩的的活动。

答:第一,公共事业与公共事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在于:从公共事务分类的角度看,公共事务可分为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即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共事业所包含的基本内容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因而公共事业属于社会公共事务的范畴,公共事务涵盖了公共事业。其区别在于广义的公共事务由于还涉及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因而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而从传统的事业向公共事业的转型中,基于原有事业的基本内涵和价值取向,公共事业主要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即基本上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具有更为强烈的社会性和服务性。(辨析)

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规模性。

公共产品:指那些按照私人市场的观点来看待的公共事务,是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劳务。、公共产品的两个标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边际生产成本为零。二是边际拥挤成本为零。

私有制国家也有公共产品,公有制国家也有私人产品,公共产品的划分不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判断)

准公共产品: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

一般来说,区别公共事业产品中纯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的界线,不是外部收益而是内部收益。

广义的政府组织包括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而狭义的政府组织是指行政机关,即通常所说的狭义的政府。(辨析)

公共事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凭借公共权力,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社会整体利益的协调发展,采取一定的方式对公共事业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公众为本原则,就是公共事业管理必须以全体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为本。(2)服务原则。(3)社会效益原则。(4)法治原则(简答)

公共事业管理与其他相关管理的关系。(论述)

答:(1)总体来说,公共管理包含公共事业管理,二者的区别在于:第一,从管理对象来看,两者有宽窄之分,即公共管理的范围是广义的或一般的公共事务,而公共事业管理的对象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第二公共管理与政府的政务职能、宏观调控职能、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相连,而公共事业管理的范围主要是狭义的社会公共事务,主要与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相关。第三公共事业管理在实际的管理中偏重于柔性手段,而公共管理中刚性手段和柔性手段都得到广泛的使用。(2)公共事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的联系在于:第一,管理目地是相同的。第二,在管理范围上有联系。第三,在管理主体上有联系。区别在于:第一,管理的对象和范围上有区别。第二,管理主体上有区别。第三,管理方法和手段上有区别。(3)公共事业管理与企业管理主要联系在于:第一,管理的目的不同。第二,管理所依托的权利不同。第三,管理的性质不同。第四,管理的物质基础不同。第五,管理的研制因素不同。第六,对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不同。第七,绩效评估标准不同。

当前学习和研究公共始于管理有什么意义?(论述)

答: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是当前改革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传统事业管理体制面对新型公共事业的矛盾,及新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建立的迟缓,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已影响力公共事业的发展,而且影响力正在进行的政府管理改革及科学地调整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乃至社会的全体协调发展。

2、学习和研究公共事业管理,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极大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公共事业管理的研发和学习,能直接促进我国科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形成;能极大的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的国家和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从而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完成公共管理社会化的改革;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进步与发展。

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

答:公共事业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辩证关系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环境是公共事业管理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公共事业管理在适应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同时,又能动地利用和改造公共事业管理环境,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这种辩证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事业管理环境决定、制约公共事业管理。2.公共事业管理对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利用和改造。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历史演变。

答:公共事业管理经历了由保护模式到干预模式再到市场模式的历史演变。保护模式又称为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是近期出现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公共事业管理的敢于模式又称为官僚模式、课程模式,是一种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是一种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模式。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在其本质上是指在公共事业管理过程中存在或可供选择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式,或者说是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分工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

答: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一定的社会、政治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发展,而从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演变和发展的进程看,社会经济发展对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主要是通过以下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1.公共需求2.主体意识3.政府能力4.社会发育程度。

公共提供:是指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

市场提供:指主要由市场提供生产公共产品单位的经费。

混合提供:指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产品。

当代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

答:1.多元构成 2.政府主导和统筹 3.以市场为基础 4.法制化与规范化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任务:保证并满足公众不断发展的需求,促进社会生活的有序化。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保证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公共需求与公共事业产品供给的宏观平衡。

宏观公共事业管理机构:高层次的政府组织。(间接管理)

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目标:在基层公共事业领域中不断完善公共服务。

微观公共事业管理的管理机构:一是政府专门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的基层部门,二是业务涉及微观公共事业管理内容的政府部门,三是从事监督、评估和协调等管理工作的非营利组织,四是直接从事公共事业产品提供的部门。(直接管理)

政府的基本属性:阶级性,指政府通过暴力机器消灭敌对阶级和敌对势力,镇压被统治阶级和敌对分子的反抗,巩固和保卫国家政权;社会性,指政府对非阶级性的即社会经济文化事务进行的管理。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论述)

答:第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需求扩大对管理的需求,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第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务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趋势,决定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首先必须是政府。

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的核心?(论述)

答:政府在一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形成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围、基本性质和基本方向。政府决定着整个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运行。政府是公共事业管理中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者。

非政府组织的特征:组织性,也称正规性、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

事业单位的主要特性:服务性、公益性、实体性、公有性

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刚性方法: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对公共事业对象所实施的强制性管理手段。如法律手段、经济手段。

政府管理公共事业的柔性方法:指政府采用指导、说服、信息传播、解释、劝说、授权、委托等软的方式进行管理。

战略规划的特点:稀少性、重大性、长远性、指导性。

SWOT分析,其中的S是指优势(strength)、W是指弱点(weakness)、O是指机会或机遇(opportunity)、T是指威胁(thrends)

公共事业管理问题其最可能的提出者:政治领袖或政治领导人、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大众传媒。

拟定方案的基本原则:必须在拟定方案是有目的的、有意识地针对公共项目的目标进行。可行性原则、详尽性原则、互不兼容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的最直接的目标和表现形式,就是在一定的社会中为公众提供尽可能多的优质的公共事业产品。

非政府组织的支出基本原则:非营利原则、安全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一是保障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二是保护政府资金的“资金价值”和社会资金的安全,以及社会捐助者的利益;三是维持公共事业产品生产和提供中正当的秩

序与良好的竞争环境。

公共事业管理责任控制机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行政控制机制包括公共组织自身的责任机制、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立法控制机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司法控制机制;公共事业管理责任的公民参与控制机制。

标杆管理: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学习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其转化,设为标杆或基准并实施管理,以提高组织绩效。

标杆管理实际上是促进组织学校与改革,提高绩效的重要途径。

现代卫生事业的基本活动,通常可分为医疗、卫生、医学研究、突发事故救护等行业。

突发事故救护属于纯公共产品,是公共生产、公共提供;基本的卫生产品是接近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主要采取公告生产、公共提供的方式。医学研究是纯公共产品,采取公共生产、公共提供的方式,临床技术研究则可公共生产与非公共生存并举,混合提供和完全市场提供;医疗产品即可供各生产,也可非公共生产。提供方式基本上以混合提供为主,市场提供为辅。

第三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类型:

解答题(3*10)

论述题(2*20)

材料分析(1*30)

解答题(3*10):

一、公共事业

(1)公共产品的特点: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2)公共产品的分类:

以具体表现形式分: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

以受益范围为依据: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的公共物品

(3)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

内涵:政府对公共组织的规范和发展,及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供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种社会活动,所进行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二主体

公共事业管理的主体是政府、非政府组织

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的优势和局限,体现在哪里?

优势:

1、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能源开发、基础设施、公共交通)

2、保持社会经济稳定增长

3、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4、调节收入分配

局限:

1、公共政策失效

2、政府组织存在低效率

3、存在寻租及腐败

什么是非政府组织

指正式成立的、自我管理、非营利、以一定程度的自愿参与的为特点的民间组织

(2)非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作用、含义、特征

作用: 促进社会沟通

增加社会公共物品的供给

促进政府职能的转移

促进就业

含义:广义是指政府和营利的企业之外的一切社会组织,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狭义指政府管理概念里的民间组织

特征:一是组织性,也称正规性。

二是民间性,又称非政府性。

三是非营利性。

四是自治性

五是自愿性。

六是非政治性

五、事业单位的改革、目标和趋势、、民办非企业单位

(1)事业单位

改革:初步探索改革的阶段——主要集中在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方面,重点是试图改变事业单位的一些制度上的弊端。

全面推进改革的阶段——开始探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同时还将事业单位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得轨道。

改革深化和各事业领域多元化发展阶段——改革深化和各事业领域多元化发展的阶段,从此事业单位全面进入市场。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必须以国家的宏观改革目标位依据。建立一个政府主导的,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的饿,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视野管理体系应该是我们继续推进视野单位改革的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建立一个以政府为主导,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事业管理体系

基本趋势:

1、分类改革

2、创新改革

3、健全法制

事业单位改革的目标定位

第一,事业单位的社会化。

事业单位的社会化有两层基本含义 : 其

一、社会事业社会办。其

二、资源配置和服务的社会化。

第二,事业单位运行的法制化和民主化。

六、绩效管理的内涵、实施和步骤

内涵:为实现特定的绩效目标,对原有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并通过

绩效评估不断完善计划的管理过程。

实施和步骤:

1、确立绩效目标

2、制定绩效指标

3、实施绩效计划

4、进行绩效评估

5、反馈评估结果

七、目标管理的内含、特点

内涵:组织通过通过参与管理的方式确立目标,并经过逐级分权而使下层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以创造性地到达预定目标的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特点:

分权与自我控制式的管理。

参与式的管理

面对成果的管理

八、决策了解一下

论述题(2*20)热点问题

1、高等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主要是解决政府与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 共同办学的法制。

。。。

2、看病难、看病贵产生

原因:

(1)物价指数长期走高,人们感觉医疗费用上升过快。

(2)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长。

(3)疾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长。

(4)政策“双刃剑”。

政府会怎么办?

一是调整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格局

二是加快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三是强化公立医院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规范收支管理,纠正片面创收倾向。

四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保证群众基本用药。五是严格医疗机构、技术准入和人员执业资格,引导社会资金依法创办医疗卫生机构,支持有资质人员依法开业,方便群众就医

六是发挥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的发展。

3、住房难

原因:

(1)开发商炒作

(2)房地市场需求旺盛

(3)土地开发成本上升

政府会怎么办?

(1)加强市场监控

(2)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力度和管理

(3)合理确定并严格控制福利性住房建筑设计标准

(4)高度重视稳定住房价格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管理的主要特点:灵活性、整体性和协调性、长远性和预见性

(2)科技管理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前瞻性原则、能级性原则、协作性原则、综合平衡原则

5、保障房

材料分析(1*30)

环境

(1)、环境管理体制概念:环境管理体制是指环境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和方法来实现环境管理的任务。

(2)环境管理体制具有的特征:

跨行业性

 主管机构要客观公正

 保证管理俄权威

 决策监督统一

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实施环境管理,应须依靠地方政府和其他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

(3)现行环境管理体制的特点

1、总体上,立法、行政、司法和社会组织在执行环境保护政策中各有其发挥作用的领域。

2、在所有这些力量中,政府行政管理是主要的力量。

3、在政府部门之间,环境保护政策的实施职能也根据政策内容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式。

4、相对政府的作用而言,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在实施环境保护政策方面力量较弱,发挥作用的空间比较有限

5、行政资金有限

(4)现行环境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机构规格不相匹配,难以保障参与综合决策

2.部门职责交叉严重,难以统一监管到位

3.综合协调能力不足,难以形成管理合力

4.中央对地方监督制约乏力,难以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制

(5)如何完善环境保护管理机制 ?

1.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2.建立科学的环保政绩考核机制

3.建立和完善环境监督机制

第四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提纲

公共事务的特征:公共性,劳务性,非营利性,阶级性。

公共事业的基本特征:公共性,规模性,非营利性。

公共产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公共产品的分类: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

公共权利的特征的是:社会性,政治性,综合性,约束性。

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征:公共性,非营利性,服务性,强制性。

公共事业管理的研究方法:实践抽象法,实体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验法。公共事业管理环境的特征: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

公共政治文化:公共政治认知因素,公共政治行为倾向因素,公共政治评价因素。

经济环境的构成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成分,经济体制。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公共需求,主体意识,政府能力,社会发育程度。

公共事业产品的提供方式:公共提供,市场提供,混合提供。

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特点:多元构成,政府主导和统筹,以市场为基础,法制化和规范化。非政府组织的特征: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自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公共事业管理组织工作中的授权原则:按预期成果授权原则,明确划分每一部门职能界限原则,明确职权-管理层次原则,职权绝对性原则,职权与职责一致原则。公共事业管理的方法:刚性方法,柔性方法。

刚性方法的分类: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

柔性方法的分类:行政指导,管理合同,行政授权,行政委托,情感方法与心理方法。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直接性,时效性。

经济方法的特点:间接性,诱导性,灵活性。

调查公共事业管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直接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间接调查法。公共项目运作方案拟定的原则:可行性原则,详尽性原则,互不兼容原则。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限制因素分析,对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费用中公共支出的原则: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原则。

公共事业管理费用的来源:溢余,社会捐赠,政府拨款。

非政府组织支出的基本原则:非盈利原则,安全原则。

企业进入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方式:BOT方式,BOOT方式,BOO方式。

第五篇:【3331】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第一章 绪论

公共需要的特点P2

公共事业的概念P7

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公共事业管理的特征。P14~16

公共事业管理的手段P18

第二章 组织与公共事业管理

政府的概念及特征 P31

政府体制P32

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政府体制的局限性。P33~35

政府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P35~37

政府公共事业组织的区别P38

事业体制的局限性P41~42

事业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P43~44

市场失灵 P46

指由于市场内在的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市场体制的局限性。P46~48

市场组织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的责任P48~49

阐述政府体制、事业体制和市场体制的互补关系。P50

第三章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 P56

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 P57

指在公共事业领域内从事管理、生产和公共服务工作,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人员的总和。

公共事业人力资源招聘的程序 P63~64

绩效管理 P67

深化事业组织人事制度改革P79

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组织及其子系统的工作表现和业务成果能够与组织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组织战略目标实现的过程。

阐述我国深化事业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的措施。P79~82

总共5点。依次把5点的内容展开,详细作答。

第四章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 P86

指公共事业组织对资金筹集、使用、分配等所进行的计划、决策、调节、控制、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公共事业财务管理的目标P87~88

流动资产P93

是指可以在1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款项、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固定资产P9

5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1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基本内容P109~110

第五章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

项目P115

项目是指在一定时间约束下,在预算规定的范围内,必须达到约定质量水平的一项一次性任务。

项目管理P117

项目管理是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通过项目经理和项目组织的努力,运用系统理论和方法对项目所涉及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以实现项目特定目标的管理方法体系和管理过程。

公共事业项目管理原则P121

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P122~123

公共事业项目监控的方法和策略。P128

第六章 公共事业监督管理

公共事业外部性 P146

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附带影响,这种非市场性附带影响使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信息不对称理论P148

指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由于某些市场参与者拥有另一些市场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由此造成的不对称信息下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的经济理论。

治理公益失灵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P152~153

简述公共事业组织监管的目标。P154~155

公共事业组织监管的内容。P157~160

政府对公共事业组织进行监管的措施。P162~164

公共事业运行过程控制 P163

是指公共事业组织为保证公共事业计划的实施和公共事业目标的实现,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各项工作与计划相匹配的过程。

第七章 西方国家的公共事业管理

现代西方公共事业管理政府对社会公共事业借入和管理力度大大增强的原因P178~179 规范化P188

是指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在法律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创设一系列规章、制度,确立公共事业发展的目标、标准,确立公共事业发展的目标、标准、程序,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项内容作出合理安排,以确保其科学性、合法性、公正性、有序性和可行性。

第八章 中国的公共事业管理

传统公共事业管理的弊端P208~210

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P221~223

论述深化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 P224~232

期间每个小知识点以及对应的小括号知识点都需要识记。

第九章 教育事业管理

教育管理体制:是指在教育系统活动中,国家、社会、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管理的组织方式。P240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类P240~241

请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主要具有哪些特点?P248~249

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简要评价 P249~251

第十章 科技事业管理

简述大科学主要有那些特点?P260~261

科技管理的原则 P263~264

科技管理的方式P265~266

简述国外科技管理体制调整和变革的经验有哪些?P272~273

简述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仍然存在的问题有哪些?P276

科技活动向市场化、企业化转制需要做的工作P279~280

第十一章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P290~291

简述社会保险型的卫生管理模式其优点有哪些?P293

新中国成立后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P298~300

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对策有哪些?P308~310

第十二章 文化事业管理

文化事业管理P314

广义的文化事业管理指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对文化事业的宏观管理。狭义的文化事业管理则指企事业文化单位对具体文化活动的微观管理。

简述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P318~320

目前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表现在哪些方面?P332~333

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中理顺文化管理关系要求有哪些?P333~335

阐述深化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途径P335~339

总共三个大点,将三个大点对应的内容作适当的展开

第十三章 体育事业管理

体育事业管理P347

体育事业管理是各级政府及其体育行政部门和各种体育事业单位对体育相关领域内的活动和事务进行组织协调、统筹规划、服务监督的行为。

体育事业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P348~350

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目前存在的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哪些?P363~364

我国体育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措施有哪些?P366~367

阐述事业发展的宏观调控。

本类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