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名著改编之我见
——小说《人生》与电影《人生》的比较
电影《人生》改自路遥同名中篇小说。原著发表于1982年,这部电影拍摄于1984年。一部文艺作品,从小说到根据其改编的电影,还没有哪一部能够像《人生》那样深深地感染着我。后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电影《人生》成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反映农民生活面貌的成功代表影片之一。于是我就想看看电影版的《人生》以及小说版的《人生》,想看看巧珍,看看高加林,从电影和小说两个角度感悟一下这个让无数人哽咽的羞涩青春故事。
小说中的人生
在小说《人生》中,路遥处心积虑的表现主题,在现代理性辉映和烛照之中,依然呈示着传统情结与大转型时期时代背影的结合。在权威意识浸染的现实中,农村知识分子带着挑战命运的抗拒心理从秉性到精神内核都凸现出热切的行动主义者而非遁世者。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很经典,或者说是很典型的一个爱情和事业相互冲突的青年人的动人故事。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前后的陕西黄土高原上,青年人高加林高中毕业后,无奈地被“流放”到黄土地上。他才华横溢,有农村乡里人的善良淳朴,勤奋耐劳,又有新一代知识分子渴望闯荡世界,脱离闭塞家乡,不断奋发进取的精神。他在开始时苦于没有机遇,但到后来遇到了当上干部的二叔和仰慕他才华的高中同学、高干子弟黄亚萍。黄亚萍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女性,她热烈奔放,潇洒富有激情,对外面大千世界同样冲满着好奇与冲动。她爱高加林,她希望他能和她的家庭一起搬迁到江南都市。但还有一个人也爱着高加林,她就是巧珍,她的爱,更加深沉,更加深刻。她是他邻村里大户人家的千金,没有文化,却尊重仰慕文化人,她在他还是高中生时便已默默喜欢上了他。每当他走在上学的路上,她就会准时站在远处偷偷地看他。以致当她向他表白时,他感动得哭了。这种刻苦铭心的爱,甚至能让她在后来为了他而放弃爱他。可是,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却在自己的事业与爱情中作出了错误的选择,他心存歉疚地抛弃了巧珍对
她深沉的爱,而为了理想和黄亚萍走到一块,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他终究又不得不回到黄土地,然而巧珍却已嫁人„„
就这样,主人公高加林爱情与事业的纠结、三个人爱情的纠纷,构成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在老师布置本次作业之后,我曾向一位同学介绍过这部小说,当我叙述到一半时,他便知道结局了。所以,它是部很典型,也很经典的故事。它发生在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但在当今社会也层出不穷,见怪不怪。爱情和事业是人生的主要部分。但当它们相对立为两个非此即彼的选择时,就不得不让人纠结不忍了。无论你选择那一个,结果都是悲惨的,所以你读小说时,你理解了巧珍的令人不忍的、感人肺腑的爱和加林对爱情与事业的纠结之后,你会跟着加林一起为巧珍流泪,也会跟着巧珍一起为加林流泪。
电影中的人生
电影版的《人生》简结流畅的述事,经典的情节暗示,淡漠的色调,仿佛都表达着主人公心中沉重的人生感悟。这部影片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获得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最佳电影奖。
《人生》,这部在中国电影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的作品,曾在我父辈中掀起过热潮,可没想到现在看来竟然仍能让人热泪盈眶、思索不已。所以这才真正的艺术精品,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更在时间的长河的淘洗下不断释放自己独特的熠熠光彩。
忘记原著,但单从电影本身来看也非常的成功、让人感动。
首先导演的创作态度非常诚恳认真。抛开主要演员的生动表演,导演对陕北的那片黄土地也投入了浓浓的深情,土地的贫瘠,劳动的辛苦,生活的艰辛,人们的朴实纯美,还要当地特有的山歌的优美动听,尤其是对这里生活细节的考究还原,使得那种真实感迎面扑来。
虽然这里一派落后景象,但在导演镜头下也显示了这片土地独有的人文魅力。也或者这种建立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的魅力,只能出自事不关己,遥遥相望的旁观者的自我想象。否则也不会出现高加林这样的出走者,也不会有巧珍这样美丽的姑娘,竟然会泪洒红巾、含恨出嫁的场面。
所有将其看成一个有情人没有眷属的爱情故事,也许可以让人轻松点,感动
也更多于悲愤。最感人的段落有两场:一个是巧珍第一次进机关大院那场戏,演员极其自然生动的把握了角色的内心,新奇-喜悦-甜蜜-尴尬-疑惑-感动-不舍,将那个年代一个纯朴的农村姑娘的心理层层推进,自然而又准确的表现出来,这也成为两人情感的转折点。另一场戏是巧珍出嫁时香泪沾襟,整个过程热闹喜庆可是越发衬托得作为新娘的巧珍内心的委屈和苦楚。这也是导演的高妙之处啊。
一个精品电影,除了导演的决定性作用,方方面面同样都要出色优秀,本片就是典范。演员、编剧、摄影、群众演员无一不表现出色。这正是电影这个行业所需要的团队力量的最好体现。
看这部电影时,屏幕上国产片特有的昏黄惨淡的画面,荒凉粗犷的原野,主人公间单纯无邪的爱情,让我想到了前些日子一部热播的、引起社会较大反响的电影《山楂树之恋》,两部电影各有侧重,又有着更多的相同点。静秋和老三有着纯洁的爱情,巧珍和加林也同样有着纯洁美好的爱情,而《人生》中又加入了爱情与理想的冲突、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以及青年人的爱情纠纷。所以当时我就想,如果《人生》只是像《山楂树之恋》那般写纯爱,那它便不会如此这般更让人不忍卒读、令人深思了。
后记:
路遥在他的这部中篇小说《人生》的篇首引用作家柳青的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人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你在选择着人生,人生也在选择着你,这其中没有对与错。高加林的人生轨迹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人,要学会选择,懂得珍惜,敢于负责。
在我们为高加林的高考落榜感到痛惜的时候,我们是否曾想过自己在经历失败时候的痛苦,我们该如何去选择人生的下一个目标,我们该如何选择去安慰自己?在我们为高加林能够找到工作机会、施展才华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是否曾想过,这个机会的获得毕竟是不正当的?是否曾想过,当时的用人体制是否又问题?我们在惋惜高加林同巧珍的纯真的爱情的同时,是否曾想过,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因为追求一个目标而失去了一件最美好的东西,失去才发现,真的需要去好好珍惜?因此,我们要珍惜现在的拥有,学会选择未来,敢于负责自己的行为。
佛家说,人生有三种境界:下等的追求名利,中等的沉迷于对某种东西(比如艺术,医术)的享受;上等的是对信仰的虔诚。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是我们在对人生的选择上,起码要着眼于现实,不能只生活在自己的理想状态中,不能好高骛远,因为,人生同样在选择着我们。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你说让人活得无欲无求,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什么事都应该有个度,金钱确实是个好东西,但你只能拿你该拿的那一份,满足你的生活需求即可;权力应该成为你服务大众的载体,而不应是你满足私欲的工具,我们都想得到更大的权力,毕竟“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然而你不能用不法的手段去获取,要靠能力与大众的信任。这个度也许很难把握,因为我们在选择方向的同时,现实却在选择着我们,好多事情不是凭个人意志所能掌控的,我们要满足于现实,而不满足于未来。
人生中充满了选择,人生同样也是一个相互改变相互适应的过程,你在改变着人生,人生也在改变着你。
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印度、尼泊尔一带。根据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禁止修建佛寺,由此推断佛教传入中国内地最早的时间应在秦始皇时代。从古至今,佛教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历史发展,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国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展。佛教中的许多思想在我国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一、否定宿命论
佛教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命运也是如此。坏的命运可以凭借着多做善事、进行忏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的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自身道德和行为上的修行加以改造。同样地,好的命运如果不加以维护,也会失却堕落。在鲁迅的作品《祝福》中,祥林嫂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之下,却是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的人物。她进行过自发的抗争。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是因为她希望土地庙的门槛能代替她遭受万人践踏,在来世改变自己现在的处境以获得的幸福。
二、顺其自然的思想
人生皆苦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它相信地狱轮回,因果报应。人生是苦的,在现在人们可以通过修行提高自身的修养获得来生的幸福。但对于当下的苦难,则应当顺其自然。出家是看破红尘的话,那么涅槃则是最终的解脱。许地山《命命鸟》中的敏明和加陵通过涅槃以及生死轮回,最终实现了摆脱人生苦痛的愿望和理想。在佛教中,涅槃意味着生死相续,是佛教徒力求达到的一种不死不灭的最高理想境界。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更是有着凤凰涅槃的典故,意思是指历经艰险而后浴火重生。
三、丰富多样的佛教意象
佛经中涉及到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形象,它们随着佛经的翻译而进人了中国文学的画廊,如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就是来源佛经之中的神猴形象。佛经文学中的植物形象,也在佛教文化的东传过程中,渗透到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其中最典型的是莲花意象。周敦颐《爱莲说》中盛赞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直至今天,藏传佛教仍然被认为象征着最终的目标,即修成正果。
《倾城之恋》读后感
班级:软件1204姓名:谷奕瑶学号:12301095电话:***
“香港的沦陷成全了她。但是在这不可理喻的世界里,谁知道什么是因,什么是果,谁知道呢,也许就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城市倾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流苏并不觉得她在历史上的地位有什么微秒之点。她只是笑盈盈地站起身来,将蚊烟香盘踢到桌子底下去。”
——《倾城之恋》
很早就听说过这篇小说,但是仅仅是听说。后来出了电视剧,也只是草草瞥了几眼。直至上了《影像与中国文学》这门选修课,听了赏析,看了一部分电影,后来又去看了小说,才知道这是怎么样一部不仅是言情的小说。
“倾城之恋”,并不是倾心一座城的恋情,而是在一座城倾倒沦陷,乱世之中的爱情。“倾城之恋”,也并不是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而是一对乱世之中挣扎的说来普通又不普通的人。有人说这对男女也只是俗气的世人,这段爱情也不值得被葬送。我却不这么认为,他们的这段故事,不乏他们的短暂的恰合适宜的勇气和隐藏的赤子真心。
白流苏,一个民国时期离过婚的女人,在娘家也是无依无靠,只有一群势利眼的哥哥嫂嫂们,坑去了她的钱财。这本身就是一个孤苦伶仃的女人。如果对于别人而言,人的一生也就这样了罢。
偏偏是她,受够了家里的气,受够了夫家的气,想要逃出这个让她不愉快的地方,想要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也是机缘巧合,如没有徐太太正巧要给七妹介绍对象,如没有哥哥嫂嫂们的挖苦挤兑,也许她就不会赌气在妹妹的对象面前挑逗,偏偏那个人是范柳原。
在我看来,这两个人的相识相知未必就是一见倾心,两个年纪不轻的年轻人也无法再以一种不管不顾的态度狂热相恋。只不过他多金有礼,是看不起她的那些人心中的乘龙快婿;于是他邀她去香港,她想出一口恶气,争下这个评价颇丰的男子,让家里人瞧一瞧。但是有一点我一直不明白,范柳原为什么喜欢上了流苏,真的只是一种感觉吗?还是这个女子新鲜,因此喜欢?
电影并没有拍出这层意思,只是单纯的以张爱玲的小说为剧本照着拍了。这个时候,流苏一定是矛盾的。毕竟是传统家庭里出来的女子,又要去那遥远的陌生的城市,去找一个自己并不熟悉的男人,如果没有成功,便是“身败名裂”,名声更加不好听
了。这个时候决定去香港找范柳原,赌上自己的前程的流苏便成了一个不平凡的女子。在香港我最喜欢的一段便是半夜范柳原打给流苏的电话。第一通,“我爱你。”,让人脸红心跳,在黑暗里烧得慌,好像纯情少年对少女的初次告白。第二通,“你爱我吗?”,范柳原要的是回应,从这里看他便是自私的,他不要一厢情愿的付出,他要回报,要流苏满满的爱,不然,他宁愿放弃。从这里也看出了流苏的心思,流苏要的不是爱情,是婚姻,爱情再美好,也不如婚姻重要。与其说这是流苏的心思,不如说这是当时大部分中国女性的心思,女人要的是婚姻,就算再爱,不能得到一个婚姻的承诺,便不能安心。“根本你以为婚姻就是长期的卖淫”。如果一个男人能给你婚姻,能够养着你,就算你们之间没有爱情,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第二通电话被粗暴地挂掉了。第三通电话还是来了,气氛缓和了下来,范柳原说月亮,纯洁,却让人心酸的月亮。月亮那里是无忧无虑,不用思考太多问题的吧。他们都有太多的顾虑,顾虑让他们不能像月光一样纯洁地在一起。这个晚上就像梦一样,没有人再提过。就这样埋在心里,过去了。
流苏住在香港,久久没有得到范柳原的承诺,便要回上海去,便回上海去了。等啊等,等啊等,等来了一封电报——“乞来港。船票已有通济隆办妥。”这回去香港已经不是一个女人的事情了,她的上次空手而归已经败完了白公馆的脸面,这次不论愿不愿意,她必须去,去拿下范柳原,去挽回这个脸面。
又是一个夜晚,也是范柳原说月亮,却不是隔着电话线,而是在一个房间里,这回好像是名正言顺的夫妻了一样,好像是给了期盼许久的承诺一样,说着月亮。“……那晚上的电话的确是他打来的——不是梦!他爱她。这毒辣的人,他爱她,然而他待他也不过如此!”流苏这才明白,他的爱有多自私,宁可让爱的人伤心忧愁,也不让自己失了优势。故事进行到这里,也还是受着束缚的,总有一些因素在约束着他们,虽然两个人都如愿以偿的在一起了,但是还是身不由己。
终有一段时光是他们抛开一切享受在一起的时间,那是战争爆发的时候,香港沦陷,战火纷飞,去英国的范柳原冒死回来找流苏,在没有仆人的宅子里,他们像战火夫妻那样生活,相亲相爱。“柳元又道:‘鬼使神差地,我们倒真的恋爱起来了!’流苏道:‘你早说过你爱我。’柳元笑道:‘那不算。我们那时候太忙着谈恋爱了,哪里还有工夫恋爱。’”只有在这时候,他们才没有任何顾忌,肆无忌惮地恋爱着。好像顺其自然的,他们登记结婚了。
最后一切恢复了平静,“柳元现在从来不跟她闹着玩了。他把他的俏皮话省下来说给旁的女人听。那是值得庆幸的好现象,表示他完全把她当自家人看待——名正言顺的妻。然后流苏还是有点怅惘。”
传奇人物终究还是回归到俗气的生活,也不可能因为在战中发生了什么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但是这仍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她让我们看到了人在一生中体现出来的世俗算计,和某些瞬间爆发出来的闪光和人性的美好珍贵。
1、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2、1921年以后,较为重要的新文学社团有:文学研究会、创造社、雨丝社、新月社。
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骆驼祥子》、《暴风雨前》、《大波》等“大河小说”,还有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歌和以施蛰存等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
4、《新青年》是因思想启蒙运动需要而诞生的综合性文化刊物,也是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新文化阵营向旧文化进攻批判的主要阵地。《新青年》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主编陈独秀。
5、郭沫若是现代文学史上高扬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第一人
郭沫若一生的创作以诗歌和历史剧数量最多,成就最大
6、艾芜有小说集《南行记》、《南国之夜》、《夜景》、《芭蕉谷》
7、夏衍在报告文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准确阐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和谐一致
8、曹禺的主要代表作是被称为“四大名剧”的《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
9、1942年5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0、赵树理的成名之作《小二黑结婚》
最早反映解放区农民翻身斗争的中篇小说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李家庄的变迁》是赵树理创作的第一篇长篇小说
11、《荷花淀》以浓郁的地方色彩语言勾画了白洋淀独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和冀中人民积极开展抗战斗争、保卫家园的感人场景
12、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长篇小说
13、冰心的创作具有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纯正的审美趣味与强烈的道德力量,使她的作品有永不凋萎的艺术青春。
名词解释
1、“东北作家群”其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洛宾基、舒群、李辉英、罗烽、白朗、黑丁
东北作家群的典型气质是关外热血儿女的粗犷与强悍
2、“山药蛋”派作家群,也是以其浓墨重彩的民俗描写、显著的地域文化特色而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3、“荷花淀”派,与赵树理质朴醇厚的风格相比,孙犁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淡远明丽、清新舒展的审美格调,他的这一风格吸引了一批作家效仿和学习,并围绕其形成了“荷花淀”派。
简答题
1、鲁迅的白话小说一出现便成为高峰,原因:
1.少年时代家道中落、饱尝冷脸与白眼的人生经历。
2.中外文化的熏陶,打下了鲁迅广博深厚的学识根底
3.“立人”思想的确立与改造国民性的追求
2、鲁迅及其所代表的“五四”思想文化先驱,他们身上的文化品格:
1.他们最懂得创新,又懂得继承
2.他们最注重立本,又最渴求开放
3.他们最渴望自由,又最懂得责任
3、鲁迅的杂文风格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
1.政治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统一
2.把战斗性与抒情性融为一体
3.具有浓厚的幽默讽刺特色
4、郭沫若的历史剧创作,形成了独特鲜明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1.在史剧的选材和剪裁方面,充分显示了郭沫若深刻独到而富有创造性地见解
2.在历史人物的重塑方面,郭沫若始终遵循着“并不是想写在某些时代有些什么人,而是想写这样的人在这样的时代应该有怎样合理的发展”的原则,给历史人物的塑造留下了很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
3.郭沫若的历史剧始终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并贯穿着一种沉郁的悲剧气氛。
5、曹禺剧作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命运之谜的憧憬与探寻
2.曹禺剧作结构严谨,戏剧冲突尖锐激烈,环环相扣,尤其擅长以艺术上的偶然性写出生活上的必然性,是偶然中蕴涵着必然
3.曹禺剧作的语言和人物形象是独具个性的。曹禺剧作的语言浓烈、明丽、精确
4.戏剧理论与舞台实践的融会贯通
5.总之,曹禺的出现使中国人真正认识到话剧这种外来剧种的独特魅力
6、“左联”的贡献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左联”的成立,是革命文学论争之后,革命作家逐渐克服宗派情绪走向团结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不但从思想上,而且从组织上领导文艺的开始。
7、初期象征诗派的艺术特色
1.他们强调艺术必须表现自我2.他们强调诗歌的象征和暗示方法
3.他们强调诗歌语言的音乐美和色彩美
8、现代派诗歌出现的背景及特点
它既是初期象征派的一种继承,又是“新月”诗派演变发展的结果。现代派诗歌普遍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启发和影响。同时又承接了以李金发为代表的20年代中国初期象征派的某些艺术追求。
特征:追求纯诗的艺术观,病态的心灵和浊世的哀音
9、现代派的艺术特色
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
10、《围城》的思想及艺术成就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突显作家的幽默机智
多方隐喻,使事物的特征愈见明显
细腻深刻淋漓尽致的心理描写
11、抗战文艺运动的特点:
1.形成了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
2.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文学主题
3.抗战文艺运动出现了大量充满热情、易于宣传和富有鼓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4.抗战文艺运动出现了众多的文学中心
5.总之,抗战文学运动继承了“五四”新文学运动的战斗传统,积极宣传抗战,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与罪恶,表现了人民的反抗与斗争,在反压迫、争民主的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战斗作用,这正是抗战文艺运动的最基本的特点
12、《凤凰涅槃》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涵:1象征着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
2体现诗人否定旧我、诅咒旧世界和追求新生的精神
3表现诗人对新的理想社会热烈追求和对新生活的积极创造精神,饱含诗人对祖国眷恋之情4歌颂叛逆的自我形象,表现了万物相结合的自我力量,体现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鲜明要求 艺术特色:1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充满英雄主义主义基调和传奇色彩
3在诗歌形式上主张“绝对自由”
13、现代五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茅盾 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创作高峰《子夜》
巴金 爱情:雾、雨、电激流:家、春、秋还有《寒夜》
老舍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沈从文《边城》艺术韵味:具有牧歌风格,其故事基本建立在梦幻的基础上,让人回味遐想
表现手法:将人物语言行动与心理描写结合起来以揭示人物个性和其内心世界
小说结构严谨于疏放,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
具有独特的乡土文学色彩
李劼人大河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14、网络文学的特点
1传播自由、表现丰富、创作多样、多态参与
2呈现复调狂欢的色彩
3交互性是网络文学的表现形式,消费性是其本质
虚荣,是多么锋利的剑啊~蹲在路边仰望
划破曾经纯真的脸庞仰望湛蓝的天空,想象干净的容装
不得已,带上厚厚的伪装我听到我的画眉,在远方城堡里孤独的歌唱
剑锋上的毒侵蚀了血液,流入心脏歌唱那不为人知的过往
心灵的窗户尘封,眼里流出污秽的欲望那围困在荆棘城堡里的画眉鸟啊~
继而全身伪装你何时回到我的声旁?
迷茫、迷茫,我找不到方向暗夜未央,我仍在彷徨
梦见圣洁的殿堂
音符在空气中优雅的飞扬
就让荆棘刺伤我的双脚,钩破我的衣裳
撕下我厚厚的伪装
因为,我要和我的画眉鸟歌唱
歌唱那不为人知的忧伤
最真实的忧伤
论述
1、分析阿Q的人物形象
1是一个极其贫困的流浪雇农,身上有流氓无产者的习气
2是个可悲的人物,似乎没有忧愁,反而总是“达观”“得意”
3自欺欺人、自我安慰
4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
5欺善怕恶、欺软怕硬
6对于压迫损害的健忘和麻木
2、举例说明精神胜利法,并谈谈你是如何看待它的阿Q用从幻想中求得胜利、从精神上战胜对方的方法来消除耻辱,取得安慰,自欺欺人、自我安慰;阿Q连身上的狮子不如王胡多也觉得“大失体统”,爱面子,讳疾忌医,不敢正视自己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病态,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中华民族的国民性弱点。它是麻木的体现,是面对迫害的自欺欺人,是自我安慰,我们应该坚决抵制。
3、关于《雷雨》的矛盾设置及其悲剧性的原因
人对命运的抗争和命运对人的主宰这一对难以调和的巨大矛盾。
周萍与四风是恋人却有着血缘关系
周萍与蘩漪是继子与继母的关系,而蘩漪却不顾人伦的爱上了周萍
周朴园在追求自由个性真爱的影响下与仆人侍萍相爱,却又在封建传统意识和家庭观念下抛弃了侍萍原因:其悲剧根源绝不是单一的,而是社会悲剧与命运悲剧的双重结合。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与命运的巧合共同酿造了这一出悲剧。
4、喜欢的作家,论述原因
张爱玲
她将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营养与西方的思想方法和艺术技巧结合起来,构成了她小说富有传奇性的故事及蔓延其中梦魇一样的氛围。它的小说似梦呓如幻境,诱人走进一个神奇而虚幻的世界。苍凉构成张爱玲一生创作的思想底色和情感基调。她说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是一种启示。对张爱玲的喜爱,也源于她传奇的一生,正如她所说的出名要趁早,张爱玲的传奇的一生让我就她的作品一起品味,欲罢不能。
中国文学
1. 湖畔诗人:冯雪峰,潘默华,汪静之,应修人。代表作(湖畔)
2. 新月派:提倡新格律,主张理性节制情,反对 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
3. 文化散文:反思主题,主题人格重建的构思,以及对理想主义,家园意识,终极关怀,自我救赎的热情执着,达到了时代文化精神最前锋
4. 朦胧诗:以舒婷,顾城,丘河,杨炼,芒克,万含,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
5. 伤痕小说:对文革历史以及其带给人民肉体和精神上的创伤进行深刻的揭示
6. 新辞赋体:把规范的现代汉语和古典辞赋的某些手法融为一炉,以长句为主,强调排比,对偶,工整押韵,铺陈渲染,反复咏叹,造成强烈节奏的音乐效果,具有强烈的美学价值。
7. 反思小说:反思小说泛指出现于1979年及1980年代初期一类小说。小说题材多为文革期间事件,透过变化过程这些历史事件,反思导致很多社会问题和个人伤痛的社会历史原因,是一种哲理思索和象征,是理性的,它实现了从对社会生活的反思到对文艺功能的反思的飞跃,具有较为深邃历史的纵深感和较大的思想容量,揭露和批判极左路线、反对官僚主义,揭示社会 和历史悲剧,呈现和剖析悲剧人物的命运遭际。
8. 五四文学革命内涵: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兴起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主义,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9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胡适【尝试集】
10五四时期双峰并置的两大文学社社团及理论主张:
11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奠基之作:郭沫若的【女神】
12郭沫若的代表诗集及精神【女神】体现了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中国第一个象征派诗人:李金发,作品【弃妇】
14新月派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代表诗人:闻一多、徐志摩
15戴望舒成名诗【雨巷】美誉:雨巷诗人
16鲁迅对诗人冯至的评价: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7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散文作品的形式:杂文,开创者:陈独秀
18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美誉:白话美文的模
李怡佼 2024-6-4 14:03:12
范
19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长篇——张志平【冲积期化石】,短篇——郁达夫的【沉沦】
20钱钟书的成名作【围城】美誉:新一代的【儒林外史】
21丁玲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张爱玲代表作【金锁记】,沈从文代表作【边城】
22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山地回忆】山药蛋派: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反映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杜鹏程】,【无墙的红日 】,【红颜】【林海雪原】
23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冰心散文三大主题;母爱,自然,纯真
24作家汪曾祺的美誉:20世纪的士大夫,杨沫小说代表作【青春之歌】;余秋雨文化散文成名作【文化苦旅】
25刘心武小说代表作【班主任】意义:开创伤痕小说的先河;标志朦胧诗正式走向试探是北岛的【回答】
26文革第一诗人:食指;钟阿城的代表小说【棋王】,小说的类别:文化寻根小说
27中国早期话剧诞生的标志:春柳色的【成立】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话剧剧本胡适的【终身大事】
28郭沫若代表性的三部历史剧【王昭君】【卓文君】【聂嫈】合称【三个叛逆的女性】,抗战时期最著名的戏剧:【屈原】
29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丁希玲;曹禺代表戏剧【雷雨】和【日出】
30老舍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戏剧精品【茶馆】主题:埋藏三个时代,艺术特色:运用侧面透露的表现方法;人物展览式结构
31【白毛女】的艺术特色:反映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时代主题,运用了民歌小调和地方戏曲的曲调,吸收了中国古典戏曲的歌唱,吟
诵道白相结合的传统,还借鉴了西洋歌剧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处理方法,为新歌剧奠定了模式。
外国文学
1文艺复兴:14至16世纪欧洲出现了 一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帜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2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3浮士德难题: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肉’,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
4浮士德精神:永不满足,不断克服障碍,超越自我。不断地向最高的存在奋勇前进的可贵精神
5骑士文学:骑士制度是封建社会中特有的一种现象,随着骑士制度的兴盛出现骑士文学,主要内容是马骑士和贵妇人之间的所谓‘典雅爱情’
6流浪汉小说: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文学迎来了黄金时代,在这一时期小说占有重要地位,流浪汉小说是这一时期产生的重要小说类型,描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写出了16,17世纪西班牙的社会现实
7迷惘的一代:两次大战之间出现了‘迷惘的一代’的作家,反映了战后一代人的精神危机,表现反战思想反映战后一代青年的幻灭玉迷惘的心情
8印度两大史诗【摩诃波罗多】【罗摩衍那】
9印度文学最高艺术水准作家:泰戈尔,获奖作品【吉檀迦利】
10古希伯来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旧约】
11世界文学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古埃及第一部诗歌总集【亡灵书】
12阿拉伯民间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一千零一夜】:高尔基的评价‘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纪念碑’
13日本第一部诗集【万叶集】;
日本浪漫主义风格:以浪漫主义情调表现个性自由追求者的共同失败,森欧外【舞姬】
现实主义风格,用现代口语写作,二叶亭四迷【浮云】
日本平安时期被称为百科全书的作品【源氏物语】
14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史诗【荷马史诗】;内容: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结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记】
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战争的作品【伊利亚特】
15古希腊抒情 是划分依据:乐器,类型、:双管歌,琴歌,讽刺诗;古希腊抒情诗中最著名的女诗人:萨福;美誉:第十位文艺女神
16意大利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骑士抒情诗中最著名的诗‘破晓歌’
17神曲构成【地狱】【炼狱】【天堂】;主题:在信仰的启示下 用理性去规范行为,实行道德完善和精神境界的不断超越
18【十日谈】思想内涵:揭露僧侣的腐败和虚伪,讽刺教会的禁欲主义思想
艺术特色:1别出心裁的框架结构2语言精练流畅有俏皮生动
19恩格斯评价维尔特‘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和最重要的诗人
20世界最早的无产阶级文学作品:高尔基【母亲】
21艾略特象征主义诗歌力作【四个四重奏】;主题内涵:
22波德莱尔代表作:【恶之花】
23感伤主义的得名由来:因英国作家劳伦斯斯泰恩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代表作:卡拉姆辛【可怜的丽莎】
24浮士德五个悲剧:a知识悲剧b生活悲剧c政治悲剧d美的悲剧e事业悲剧
25浪漫主义之父:卢梭
26美国小说之父:库伯
27普鲁斯特:意识流小说大师;代表作【追风似水年华】
28德国第一部闻名于欧洲具有民族特点小说是: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29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多余人形象;作品【叶普盖尼奥涅金】
30俄国无产阶级代表作家:高尔基【母亲】
31【简爱】作者:夏绿蒂勃朗特
32莫泊桑美誉:短篇小说之王
33【等待戈多】的戈多象征意义:希望
34雨果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代表作【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复活】;罗曼罗兰 【约翰克里斯多夫】美誉‘法国的托尔斯泰
35黑色幽默小说代表作: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
36海鸣威代表作【老人与海】
37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在艺术上以浓厚的地方色彩及把幻想和现实交织,把人的世界 与神魔世界交织;代表作家【百年孤独】——马尔克斯
38卡夫卡【变形记】的主题:深刻的再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 得冷漠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