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幻与现实,人性与本能-------少年Pi的奇幻漂流观后感
Pi, 一个普通瘦弱印度男孩,多年以前他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动物园,但在一次事故中Pi失去了他的家人,许多年后一名作家为寻写作灵感来访,故事于是在Pi的讲述中开始。
这是一个伤感,残酷,曲折却令人沉思的故事,它起源于一次海难事故,主人公Pi所坐的船只在狂风暴雨与惊涛骇浪之间沉没,随之而去的是船上几乎所有的事物,当然包括Pi的家人,还有Pi的父亲此行所迁移的动物园里的动物们,Pi则登上了救生船,幸免于难。
Pi悲痛欲绝,但他很快发现此时比悲痛更加紧迫更加重要,是 生存。救生船上有一只鬣狗,掉到船上摔断了腿的斑马,还有一只坐在一串漂浮的香蕉上从而得救的猩猩。食肉动物的本能与天性的残暴驱使鬣狗咬死了受伤的斑马,Pi与猩猩在一旁极力阻止却毫无作用。凶残的鬣狗不会就此停手,咬死斑马之后它又杀死了猩猩,但它却迅速的被躲在救生船篷子里老虎Richard.Paker杀死,这一切让Pi目瞪口呆,他目睹了善良猩猩与凶狠鬣狗的死亡,但他与凶悍的老虎Richard.Paker的漂流之旅才刚刚开始。
Pi搭了一个系在船上的筏子,既与危险Richard保持了距离,又能保证自己不会与船失散,从此Pi开始了躲避,搏斗直至训练Richard的艰难旅途。在漫天飞舞的飞鱼群中,Pi拿着一把长钩与
Richard对峙,抢到了一只硕大闪烁着五彩光辉的金枪鱼;在漫天繁星静谧的海空下,Pi将船板搭入水中救起落水的Richard。靠着与Richard斗智斗勇获得的船上的补给和在筏子上所捕到的鱼,Pi艰难存活了下来,他没有置Richard于死地,他给老虎淡水和鱼,使它活了下来,Pi与Richard之间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Richard已经成为了Pi生活中的希望。
“没有Richard.Paker,我早就死了,对它的恐惧令我警觉,满足它的需求成为我生活的目标“,Pi在记录自己的漂流生活时这样想,Richard成为了他生活的支柱。
太平洋的暴风雨又一次重重打击了Pi,这一次他失去了筏子和几乎所有的工具补给,精疲力竭的Pi抱着虚弱得无法反抗的Richard痛哭,阴沉的天空似乎宣告他们已被神灵遗弃。
但奇幻之旅仍未结束,醒来的Pi发现船搁浅在一个满是绿色藤蔓植物和猫鼬的浮岛上,这里有可以吃的植物根茎和一个个清澈的淡水池,突如其来惊喜让Pi欣喜不已,经历过了太多磨难的他将自己的手链系在了一棵树根上------他已经不想再漂流了。
但半夜中醒来的Pi意外的发现,闪烁着荧光水影的池子中漂浮着不计其数的鱼,惊讶的Pi又在一个未开放的花苞中发现了一颗人的牙齿,他意识到这是一座食人岛,此时的岛屿与白天时的温和截然相反,Pi回眸望向救生船------Richard正坐在船上望着他,似乎在告诉他应该离开了。
离开了小岛后终于来到了旅途的终点------一个墨西哥海滩,在他瘫倒在沙滩之际,Richard.Paker,陪伴了他整个旅途的伙伴走进了丛林,Pi也在痛哭流涕之中被人发现并送进了医院,整个故事似乎就此结束。但在医院中,两个前来调查沉船事故的保险公司人员却为Pi的几乎“荒谬至极”的与一只老虎的漂流之旅大伤脑筋,他们要求Pi讲述一个理性的没有任何奇幻元素的故事,无奈之下,Pi讲述了另一个故事,在这个故事之中,船上有厨师,一个摔断腿的佛教徒水手,Pi和靠着漂浮的香蕉来到救生船上的Pi的母亲。向来残忍的厨师杀死了受伤的水手,甚至吃了他,将他的尸体当做诱饵捕鱼,接下来又在争斗之中杀了Pi的母亲,愤怒的Pi将厨师杀死,并“做了他对水手所做的事”。听到这里,作家也明白了,在船上处处刁难Pi一家的凶蛮厨师是鬣狗,信奉佛教从不沾荤的水手则是斑马,Pi的母亲是失去孩子的猩猩,而Richard.Paker,就是Pi,但不单纯是Pi,它是Pi的生存本能与人人与生俱来的兽性。
Pi无疑是一个善良的人,从他在动物园中试图与Richard沟通做朋友和与猩猩母子的情节就可以看出,但如此善良的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下也爆发出了人类的原始本能------生存欲望,与老虎的对峙代表着他心中人性与本能的斗争,但他又无法让Richard离开自己,因为此时只有依靠这样的生存本能才能使自己活下去,那么Pi所想过的话也就自然而然可以理解了。
“没有Richard.Paker,我早就死了,对它的恐惧令我警觉,满足它的需求成为我生活的目标“,Pi在人性与本能之间选择,平衡,他满足着自己的生存欲望,但同时又坚持着不让自己迷失了人性,此时的Pi也许是非常痛苦的,他在夜晚凝视着海面,在幽空的海里幻化出了一幅幅景象,在海里挣扎着的各种动物,一片宇宙星空又幻变成了一朵六瓣的莲花,莲花收瓣变成了Pi的母亲,在印度文化中,莲花是无比神圣圣洁的,印度的许多神灵都坐于莲上,而梵天(印度神话中一位地位极高的神)则由莲中生,由此可见莲花的在印度人心目中的崇高形象。此时的母亲就像Pi心目中的神灵,是Pi心中人性力量的支柱与依靠,因为母亲是因为反抗失去了人性的厨师而死的,她在Pi心中自然而然就成为了代表人性的圣洁形象,由此可见Pi的人性力量已经无比疲惫,只能通过对母亲的怀念来支撑心理的防线,而在上岸之后,Richard头也不回的离开了Pi,走进了丛林,则是告诉Pi,他已经结束了旅程,回到了现代社会,不再需要原始本能了,于是原始的本能再度回到了Pi内心的丛林中,事实上Richard.Paker从未离开过,它就在Pi的内心之中,直到它被需要才会出现。在讲述完故事之后,一脸平静的Pi询问作家更喜欢哪一个,作家思考片刻:“第一个”,“那你就跟随了上帝”,Pi微笑着回答。也许在作家眼中,第一个故事虚幻但相较美好,第二个故事真实却残酷。但在Pi的眼中,两个故事实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上帝是美好事物的化身,和Pi心目中母亲的形象一样,是人性的象征,人与人之间互相残杀甚至吞食已经远远超出了人性的承受范围,相较之下动物之间的斗争更加能使人接受,选择了第一个,就是选择了上帝,选择了人性,多年前的Pi亦是如此,正因为这样他才会想象出奇幻的第一个故事。在讲第二个故事的时候,过去的Pi痛哭流涕,但现在的Pi却表情平
静,因为他已经看到了事情的本质,人性是人类后天智慧产生的,而生存的本能是大自然赋予每一种,每一个生物的,所谓两个故事的虚幻与真实不过是人性与本能之间的矛盾与区别而已,在此时Pi眼中,水手,母亲,厨师的死是大自然的自然产物,大自然的安排,如同草原上羚羊被狮子捕食一样,血腥残酷但自然而然的,这是自然法则的安排,命运的抉择,必然的结果。
最后,李安在剧中其实还隐藏着一个线索,Pi在两个故事中都说母亲与象征着猩猩的母亲是坐在漂浮的香蕉上过来的,但事实上保险公司的人早就在第一个故事讲完的时候就反驳了这句话:香蕉无法在水中上浮起来,但Pi在第二个故事中并未改变这一说法,说明关于母亲的情节并不是完全真实的,但Pi的母亲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也不得而知了,不过一切在已经老去的Pi眼中都已温润如玉,如同那个满天繁星下他和Richard一起沉浸在那个闪烁着水母柔和光芒的静谧的海面上。
(完)13软件6班黄奕君
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
看完《少年派奇幻漂流》(Lifeofpi),我的内心犹如风暴之下的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久久不能平静。相信很多人同我一样,看完电影,不是简单的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开始在思考,主人公讲述的两个故事究竟哪一个是真的?导演的用意何在?是科学、理性胜利了,还是信仰的力量战胜邪恶了?那只老虎难道就是pi的象徵吗?它是pi内心的另一个自己……
一个伟大的导演,不仅仅能为观众呈现出充满视觉冲击和想像力的画面与音效,在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能让人在观影之後触动了灵魂,引起了深刻而持久的思考,甚至是心灵的挣扎。
思绪万端,百味杂陈,我既兴奋又无奈,兴奋於我想到了很多有意思的观点,无奈於难以抓住所有的稍纵即逝的灵感、驾驭着生动而深刻的语言。既然无法面面俱到,那我就先只谈一个最令我对自己感到惊讶的想法。
我在笔记本上画了一个圆圈,试图说明我的思考。
圆圈就这麽大,半径就这麽长。圆圈和半径可以丈量,但是π呢?
半径r,看得见摸得着,是事实,是理性,是科学,是物质,是可知的世界。
圆周率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不可知的,是永远写不完的小数点後无数位,是无穷,是永恒,是无理数,是不确定的确定,是自然,是规律,是无规律的规律,是灵魂,是信仰,是神秘的看似不存在的存在,是主宰,是神。而它的存在决定着πr=圆的面积,2πr=圆的周长。
圆(round),圈(circle),轮回,命运(fate),人生(life),是以r为半径的圆,是一种形状,是一种经历,是有张力的,是弯曲的,是从起点走到起点的一道轨迹。我们看得见圆圈,我们看到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圈,我们看到一个个独特的人生。我们也量得出半径的长度,我们看得出圆圈的大小,但我们永远看不到π的踪影。但是,π就不存在吗?π确确实实存在啊,它是3.14159……然而,数位化的π不是π本身,π是无法用数字完整表现出来的。难道不觉得很神奇吗?
同样的,神存在吗?我想,这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问的问题,不论你有无信仰。人,终其一生,都在不断询问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去往何方?当然,我们想知道的不仅仅是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还有更多的问题等待着我们去解答。神,存在吗?神不就隐匿在现象之中吗?大自然何其雄伟!那无穷尽的变化着的大千世界,那翻江倒海的巨大威力,一切的一切都是从何而来的?是规律,是存在於每个角落的规律?这就是神吧?我们赞美祂,因为我们太渺小,祂太伟大,创造了一切,又可以毁灭一切。同时,我们也痛恨祂,因为我们太无力,我们永远无法逃脱命运的诅咒,我们要经历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所谓人生七苦,谁也无可避免,生命太过短暂,而我们有太多遗憾。就如同pi所说的,他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他所拥有的一切就已恍然离开他的世界了。
我们每个人都如同一个圆圈,用佛教的术语来讲,就是生命的轮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生命就是一个圈套,我们身在其中,无法逃脱。
我们在世界上游荡,用所见所闻所感填补着生命的空白,使其更加丰富更加完满。我们经历沉浮起落,我们曾哭过也曾笑过,生命难免痛苦折磨,难免悲欢离合,难免失望甚至是绝望,同时也会有希望。可怕的是,濒临绝望时希望落空之後的绝望,整个人犹如掉进了黑洞,无法挣脱。
这就是人生,就是lifeofπ。
《少年派奇幻漂流》观后感
终于在电影《少年派奇幻漂流》要下架前到了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也许是欣赏李安,也许是欣赏3D,也许仅仅是想看电影消遣,总之今天安排自己走进了电影院,在它要下架之前的最后一刻欣赏了李安这部作品,毕竟3D唯有到电影院才能体会现代科技的美妙之处。
唯美的画面,逼真的现场。电闪雷鸣,汹涌海浪,恐怖的海滩,3D效果让人身临其境,船难、绝望、求生、挣扎,急速的飞鱼、月光下发光的水母、满天的星光、飞跃的海豚。在灾难面前,李安是选择了梦幻,还充满想象力。李安在片中关于人性、生存的意义、宗教、信仰的心灵主题,化整为零地置入,没有煽情,却在不知不觉中,让你感动,让你思考。
从某一角度看这是一部宗教片。一个人内心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是不可能在海上这样漂流200天的。少年派对着暴风雨的呼喊是一种人对神的更高层次对话,电影的前面铺垫了一段,派一步步对信仰的了解与辩证,派才会在后面对着天咆哮、甚至是呐喊……好欣赏最前面那一段,看似没什么的开始,却是后面一切的铺垫,名字的由来——游泳场,是派后面海上漂流的线索;派攻克圆周率的记忆,是在暗示他有顽强的毅力;与老虎的相处,也是为后面与老虎相伴做铺垫;宗教与信仰是他坚持下来的精神支柱;还有莲花手势……当然也可以理解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只凶猛的老虎,这虎是我们的欲望,是我们的恐惧,我们搞不定它,它带给我们危险,带给我们不安,但是因为它的存在,让我们保持精神的警觉,激发我们生命的潜能与之共存,少年派得以生存,李安因之得到电影的梦境,而我们,按李安的说法,我们因之在这场幻觉的盛宴中,得知我们并不孤单……电影不同的人看,不同角度,欣赏可以完全不同……
欣赏派的父亲教育孩子的方式,估计这种教育方式在我们这里是行不通的。他自己是无神论者,但却由派去了解、甚至信仰各种宗教,虽然他有提醒派,但是没有限制他的好奇心,同时他也教育派很多生存守则,不能幻觉,现实是残酷的。其实每一个人的出身地的不同,就意味着他的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将不同,也许现实中的人更多的是认命。就像俄罗斯人,他们生活的环境是在漫长的冬天,所以俄罗斯人只能接受,只能适应,不能抗拒的。对于俄罗斯人只能接受命运,沙皇是他们的命运,斯大林是他们的命运,漫长的冬天是他们的命运。旷野的命运,冬天的命运,白昼的命运一样,都是无法改变。我们虽然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说法,但是落实到教育这一块,却一直很难变。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到了要去“女性礼仪培训班”,已经是下下策了。有教养的女子,有资望的女媛,没有一位毕业于培训班。
影片的经典台词“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但最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告别”,这句台词是与老虎的分别引出的,但在影片前面部分也有所体现,派遗憾没能与亲人道别,他离开荒岛,放下莲花,也许可以理解为他放下了初恋女友,寻找新的生活……
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在未来的岁月,要好好运用减法……
遇到灾难只能接受,说认命也许有点悲观点,但这认命内心依旧充满乐观,对美好的未来永远不要失去信心,想办法去适应,慢慢改变,实现美好……
浅析少年派奇幻漂流
派问作家,你愿意相信第一个故事还是第二个?作家想了一下,说,第一个。于是派说,那么你选择了相信上帝。
如果不是结尾令人称奇的剧情反转,这部电影将不幸沦为一部制作一流的奇观风光片,但显然,少年派讲出最后那个所谓杜撰出来的第二个故事之后,往复的镜头便一幕一幕在脑海中闪现,之前的所有好像并无深意的打趣的细节都成为了伏笔,使这整个故事融会贯通的串联起来,打破了原本充满和谐和爱心并且奇幻的冒险故事,而只一个有些残酷无情的血淋淋的故事展现在眼前。
实际上这部著作是非常不适合拍成电影的。没有大的起承转合,没有复杂的人物关系或者角色冲突,仅仅一个男孩和一只老虎,在一艘小小的船,除了求生之外,让人很难想象应该用什么东西填充起整个故事。因此在时空结构上,导演下足了功夫,主角和作家交谈的现在时,航海前的童年和青少年的成长背景,少年与虎的航海历险,让整个电影呈现出了三个时空序列。倒叙式的开场,漫谈式的铺垫,那些关于家庭和成长的记忆,不管是派的初恋阿楠蒂还是刚开始提到派的父亲为了教育他认识猛兽,都调整了故事的节奏,用了一匹活山羊,羊是系在笼子外面的,可是下一个镜头,羊却被拖走了。这个点显然也有别有寓意的,而主角父亲对他所传递的关于生存和动物的观念,也是故事结尾处拔高人生“遗憾”的铺垫。最后派和老虎终于飘到陆地上,不管派怎么哭,老虎终于头也不回的回到了丛林中,或许从刚开始起,真实和幻想已经分的不那么明晰了。
再有不得不提的是,画面、特效和配乐是做到极致的美轮美奂,让电影重新成为一件“艺术品”。其拍摄的手法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剧情片,也不同于动画电影那般夸张,很好的依靠三维技术,把写意和写实,把浪漫和现实巧妙地杂糅的天衣无缝这些尝试,创作技巧角度的一种贡献,首先是对于大海的描绘,是那么万变风情,从暴风骤雨到平静深邃,海洋中的奇妙生物,那银光闪闪的鬼头刀,成群起拍子的飞鱼,跃起水面的鲸鲨,荧光浮动的水母海洋,整个影片对于大海的表现是认真而细致的,把大海拍的并不残酷,例如观众们会担心派与鲨鱼的一场恶战,却是匆匆几个镜头带过,而坏天气暴风雨则成了主角呐喊的理由与场所,这么看,李安无疑是敬重而热爱大海的。最后,与前面的写实相比,这个食人岛要梦幻很多。这是抒情的意象为主,那些盲动的黄鼠狼,无根的漂浮之树,树生莲花美丽的花瓣内却藏着人的牙齿,这些诗意的梦幻的情境,你可以联想到很多玄妙的东西。但是你不觉得更接近故事吗?在派站在暴风雨中向神责问之后,很可能这个岛完全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吧。由于技术效果的美妙,海上漂流的特定情景,以及动物角色本身的神奇魔力,都对故事的单调性进行了一定的弥补。其实,不论哪一个版本的故事,也不论真相为何,有多残酷,少年派在海上历尽险阻,他的起死回生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所以,派强调的重点,显然不在他神奇生还的结果,而在于这个结果的形成方式。派信仰三个宗教显得如此刻意,对命运的追问如此执着,在暴风雨中如此快乐的舞蹈,这些情节,已经让影片在精神层面飘得更远。
李安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现在正在热映的一部电影,受到了观众们的好评,我也去看了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在电影中看到的生命奇观。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的观后感吧。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改编自扬·马特尔畅销700万册同名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叫做派的16岁少年,在一次轮船失事后,与一只孟加拉虎漂泊浩海侥幸求生的故事。一个16岁的少年,一艘救生艇,加上一只饥肠辘辘的老虎,要在无涯苦海上漂泊227天,并幸运地生存下来,这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命题。而生命的奇观就是这样在绝地中怒放,留下令人叹为观止的传奇。
为了这个叫派的生命奇观,李安非常耐心地用了30分钟来做铺垫。从他的父亲到他的出生,从他童年到他的少年,从他父亲那个浪漫的法国泳池到“小便”的由来,又从关于“小便”的种种嘲辱中得以奋发,凭借他过人的智商将那些曾经嘲弄的目光一一俘虏。总之影片半小时后,即派伤感地随父母登上那艘倒霉的轮船之时,已经是个机智、猎奇、冒险、疯狂而又善良的阿三少年。世上没有凭空而来的生命奇观,每一个生命奇观的背后,都有一段不同凡响的成长史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观后感,电影中的生命奇观,除了少年派和那只孟加拉虎之间的生存博弈,还有他们漂泊海域时邂逅的各种生命奇迹。比如漂浮海在上那个耸人听闻的食人岛,比如藏着人类牙齿的未知植物的花蕾,比如那些不食人间烟火,到了老虎口边还傻愣着看戏的狐獴等等,不停地给我们惊喜。
Copyright © wanshu.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本网站内容仅供参考,内容侵权或错误投诉:640661@qq.com
工信部备案号:鲁ICP备2020038323号-1